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汉现当代文学(Ι)复习题

二、解释题:(20分)

1.文学研究会:是一种文学团体,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流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创立于北京,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注重文学创作和西方文学,尤其是俄国和东欧文学,主办《小说日报》、《诗》等刊物。

2.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等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3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示娴》、《采莲曲》、《再别康桥》。4.人的文学:1919年初,周作人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他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背观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是个人的。

5.乡土小说: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他对“乡土小说”的含义加以界定: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遇文学的作者。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的”因此也只是见隐现着乡愁。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代表作家有:鲁迅,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

6.“言志”的小品文:所谓“言志”,即是“抒我之情”,否定散文“载道”。“五四”时代,以周作人为代表,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作家,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散文流派——“言志派”。周作人于《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中指出:“小品文则又在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言志”的小品文,远离道统,近于心灵,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7.语丝文体:“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不过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但这只是就语丝派的大致情形而言,实际上其成员的创作风格也各有不同。他们除了议论性的杂感之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的佳作,如孙伏园的《伏园游记》,孙福熙的《山

野掇拾》、《归航》,川岛的《月夜》,等等。

8.京派:在文化观急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

9.新感觉派小说: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文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称为“都市主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主义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题材上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代表人物有: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等。

10.“孤岛”文学: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的作家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坚持写作,利用各种形式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戏剧最为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11.现代诗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代表诗人是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等。他们主张诗歌应该摆脱情感的直白宣泄,应该挖掘人的内心的深层体验,诗歌不能借重音乐和绘画,而提倡用象征手法去表现朦胧的意象,在形式上追求诗形的有意味性,努力建立一种自由,精致而又新奇的新诗形式。

12.民族新歌剧:40年代解放区的一种歌剧形式。融会西洋歌剧的形式,涉及抒情唱段:参照传统戏曲的手法,适当安排人物道白,创造性吸取民族、民间音乐素厂材,成为综合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音乐喜剧形式。代表作品有《白毛女》、《刘胡兰》等。

三、简答题:

1、“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这是小说《阿Q正传》的结尾,怎样解读?

答:看客的心理。表现看客愚昧,麻木,自私。他们对人没有任何同情,只是为了看热闹,批判了中国人的国民性。

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小说显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一团漆黑;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人,依然是那样麻木。鲁迅通过阿Q与未庄看客们的行为,对中国文化中看客心态的讽刺,是相当深刻的。

2、周作人1918年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其内涵是什么?

答: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多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