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 A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物体运动的经验,但对于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用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运动的物体,如球、车等。

2.学具:准备一些小车,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球、车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在做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讲解:物体在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当物体静止时,它的位置不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车进行操作,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起点1.2 教学内容起点定义:起点是事物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起始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以原点(0,0)为起点,其他点的坐标根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来确定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1.4.2 讲解:讲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1.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教师给予指导1.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第二章:终点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终点2.2 教学内容终点定义:终点是事物结束的地方或时间终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终止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根据点的坐标找到对应的横纵坐标值,确定终点位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终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2.4.2 讲解:讲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2.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教师给予指导2.4.4 总结:归纳总结终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第三章:起点和终点的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起点是事物发展的开始,终点是事物发展的结束,起点和终点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值,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和方向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3.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解释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教师给予指导3.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的联系,强调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第四章:起点和终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计算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起点和终点,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距离和方向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4.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3 实践: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4.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第六章: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工具:问卷调查、测试、观察表、反思日志等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6.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不同的评价工具6.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教师给予指导6.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强调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第七章: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2 教学内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7.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解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教师给予指导7.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的方法,强调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第八章:教学评价的改进与提高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通过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8.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介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8.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给予指导8.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强调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第九章:教学评价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案例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9.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结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9.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分析教学评价案例的方法9.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教师给予指导9.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第十章:教学评价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10.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的方法:总结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教案设计,共十个章节。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和终点的概念1.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旅程、比赛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1.2 讲解:解释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1.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起点和终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起点和终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2.2 讲解:讲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y)坐标。

2.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章: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3.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3.2 讲解:讲解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如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圆的圆心等。

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4.1 引入: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如一次函数的y轴截距等。

4.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五章: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5.1 引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线规划、比赛计分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5.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应用6.1 引入:通过观察运动员跑步、赛车等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6.2 讲解:讲解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如比赛中的起跑线和终点线。

6.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七章: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7.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实例,如计划安排、任务分配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起点和终点》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理解并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表示方法;学会在平面图上识别和绘制直线、线段和射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并在平面图上准确识别和绘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表示方法,以及在平面图上的识别和绘制。

教学重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直尺、三角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室内的实例,如黑板的边线、课桌的边线等,引导学生观察直线、线段和射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通过黑板演示和PPT展示,使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直线、线段和射线,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5.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让学生识别其中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及特点。

2.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表示方法。

3. 平面图上识别和绘制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包含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平面图,并标明它们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22课《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起点和终点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运用这两个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起点和终点标识牌。

学具:学生用书、直尺、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起点和终点的情景,如:小明从家里(起点)走到学校(终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的起点和终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小猫从树根(起点)爬到树梢(终点)。

(2)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描述小猫的位置变化。

(3)教师讲解并强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起点和终点的情景。

(2)小组合作完成情景设计,并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起点和终点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起点和终点2. 内容:起点概念终点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

2. 答案示例:例1:小明从家里(起点)走到学校(终点),位置变化:从家里到学校。

例2:小猫从树根(起点)爬到树梢(终点),位置变化:从树根到树梢。

例3:火车从北京(起点)开往上海(终点),位置变化:从北京到上海。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例子。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如地图、钟表等。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起点和终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解释如下:-起点是指一个旅程、活动或过程开始的地方。

-终点是指一个旅程、活动或过程结束的地方。

探究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钟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这张钟表上,你能找到起点和终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解释如下:-起点是指一个时间段的开始,通常是整点或半点。

-终点是指一个时间段的结束,通常是整点或半点。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周围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2.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如:-在一天中,你的起点是什么时候?你的终点是什么时候?-在一次旅行中,你的起点是哪里?你的终点是哪里?-在一次比赛中,你的起点是哪里?你的终点是哪里?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总结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活动:1.教师布置一道与起点和终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上22《起点和终点》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上22《起点和终点》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上22《起点和终点》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2课《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82页至第83页,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习使用起点和终点进行路线设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设计路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运用。

难点:设计路线时,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教学PPT、直尺、圆规。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起点和终点。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通过地球仪和PPT,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出示教材第82页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起点和终点设计路线。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条起点和终点的路线。

(2)学生完成设计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教材第83页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起点和终点的运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1)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起点和终点的运用(3)设计路线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设计一条从学校到家的路线,标出起点和终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设计更复杂的路线,如涉及多个起点和终点,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和终点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和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起点和终点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和概念。

起点和终点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分组讨论和分享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和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起点和终点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第二章: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表示方法准确描述起点和终点。

2.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

运用表示方法描述起点和终点。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示例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运用表示方法描述起点和终点。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准确使用表示方法描述起点和终点。

学生能够理解表示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第三章:起点和终点的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计算方法。

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计算方法。

学生练习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的运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运用起点和终点进行逻辑推理。

4.2 教学内容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起点和终点进行逻辑推理。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起点和终点的逻辑推理。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进行起点和终点的逻辑推理。

第五章:起点和终点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复杂问题。

让学生能够运用起点和终点进行创新思考。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精彩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精彩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比一比,谁更快》,具体内容为《起点和终点》。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物体运动速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比较方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点和终点标识牌、计时器、尺子、小球等。

学具:每组一个起点和终点标识牌、计时器、尺子、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单的短跑比赛,让学生观察比赛中的起点和终点。

(2)讨论:什么是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小球,演示小球的滚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起点和终点。

(2)讲解:起点是物体开始运动的位置,终点是物体结束运动的位置。

(3)提问: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组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4. 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一系列物体运动场景,让学生判断起点和终点。

(2)学生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较物体运动速度。

(2)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运动速度。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家中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如:小车比玩具飞机慢等。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程度,以及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1)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1)

《起点和终点》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起点和终点》。

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正确识别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方向。

难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起点和终点示例图、直尺、小球。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直尺、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球在不同方向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a. 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图,识别起点和终点。

b.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c.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直尺和小球演示物体运动,加深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在白纸上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b. 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c. 学生随堂练习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标注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如车辆、行人等,学会描述其运动方向,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

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

《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

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

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

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

“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品德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品德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品德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1. 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点和终点》这个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2. 教学内容- 故事《起点和终点》的讲解和阅读-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制定与故事相关的游戏及活动3. 教学步骤步骤一:故事讲解和阅读(10分钟)- 介绍故事《起点和终点》,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逐段阅读故事,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通过互动提问和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重要句子步骤二:探讨道德教育内容(1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并请他们分享故事中的重要道德教育内容- 指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选择是否正确,引导他们思考道德的重要性步骤三:游戏活动设计(25分钟)- 设计游戏: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道德经验和观点- 设计游戏:反义词连连看,巩固故事中的道德词汇和概念步骤四:总结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道德教育内容-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道德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并给予解决建议4.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故事讲解和阅读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探讨道德教育内容和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和互动- 收集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游戏结果- 考察学生在总结反思环节中对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推荐相关的优秀儿童读物和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教育6. 资源准备- 《起点和终点》故事相关的教学材料和PPT- 分组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饰- 游戏活动所需的卡片和游戏材料- 学生笔记本和绘画用具以上是一年级品德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及步骤。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2.起点和终点【教材简析】《起点和终点》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2课。

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首先通过聚焦的问题,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这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如何对组内的两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进行比较,还涉及到全班多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远近的比较,最后如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纸青蛙到底跳了多远。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

确定起点和终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从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来。

【学情分析】不能将一年级的小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2024年起点和终点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起点和终点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起点和终点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坐标系中的点的移动规律”。

本节课将围绕坐标系中点的平移、旋转等移动规律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坐标系中点的平移、旋转等移动规律。

2. 学会运用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坐标系中点的旋转规律。

教学重点: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坐标系模型。

学具: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地图,提出问题:“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图上的一个点?”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知识讲解(1)点的平移规律通过课件演示,讲解点的平移规律。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横坐标、纵坐标的增减关系。

(2)点的旋转规律3. 例题讲解(1)平移例题给定一个点A(2,3),要求将其平移至点B(4,6),求平移规律。

解答:横坐标加2,纵坐标加3。

(2)旋转例题给定一个点A(2,3),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坐标。

解答:旋转后的坐标为A'(3,2)。

4. 随堂练习(1)点(3,4)平移至(6,8),求平移规律。

(2)点(2,3)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度,求旋转后的坐标。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横坐标:原坐标 + 平移量纵坐标:原坐标 + 平移量2. 坐标系中点的旋转规律:逆时针旋转90度:(原横坐标,原纵坐标)→(原纵坐标,原横坐标)逆时针旋转180度:(原横坐标,原纵坐标)→(原横坐标,原纵坐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点(1,2)平移至(4,6),求平移规律。

(2)点(3,4)绕原点逆时针旋转270度,求旋转后的坐标。

2. 答案(1)平移规律:横坐标加3,纵坐标加4。

(2)旋转后的坐标:(4,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旋转规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科学探究目标: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学习重点: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2、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小青蛙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PPT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生:好啊..二、问题猜想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组长收回青蛙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生:我会了;我会了..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请学生上台演示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生:想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生1展示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生1:指着第一条线这是小青蛙起跳的地方;指着第二条线这是小青蛙停下的地方..师:你刚才画小青蛙停下来的线的位置刚好是小青蛙的嘴;那么我们一会画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就以小青蛙的嘴巴为准吧;好不好..生:好师:好;我们看第二位同学的标注..第二位学生展示;该生只在小青蛙停下的地方画线师:故意指着该生青蛙起跳的地方前几厘米的地方和小青蛙停下的地方你的小青蛙就跳这么远吗生2:不是;我的小青蛙是在这里跳的..指着青蛙起跳的地方师:你说是这里;但我说不是这里啊..生2:沉默不语师:为了这样的争执不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生2:在青蛙跳的地方先画线..师:很好;我们要在小青蛙起跳的地方先作好标注..把生1标注好的跑道贴在黑板上师:指着起跳的地方我们把小青蛙起跳的地方叫做起点;指着落地的地方我们把小青蛙落地的地方叫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小青蛙跳远的距离了..在黑板的纸带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上三、实验探究师:你们小组的青蛙能跳多远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跑道;你们自己标记一下小青蛙能跳多远吧..请小组长到讲台把小青蛙和跑道领回组内..我们可以用黑色笔来标记起点;红色笔来标记终点..学生小组内尝试标记自己的青蛙能跳多远..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标记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同实验次数用数字标记;并随机选出5个学生的测量纸带贴到黑板上;并标记跑道号数;大约5分钟师:请小组长把青蛙和跑道收回老师那..师:指着其中一条纸带请一学生回答你看着这条跑道;能知道这只小青蛙跳了多远吗生3:指着起点小青蛙从这里出发;指着终点到这里停下来;用连接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这就是这只小青蛙跳的距离..师:你真棒;那你们能从这几条跑道看出哪只小青蛙跳得最远吗生4:指着距离最长的一条;5号跑道这只最远..师:为什么呢生4:它的终点位置在最下..师:哦;这样啊..把另一条跑道位置往下移那现在这条跑道的终点在更下了;那能说这只小青蛙跳得更远吗生4:不行;他们的起点不在一起;要在一起才行..师:这同学真会观察;我们要比较哪只小青蛙跳得更远;我们要先把起点放在同一位置..把五条跑道的起点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在同一起点了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5:起点在一起了..生6:可以画一条线把他们连起来..师:你真聪明;你来把他们连起来;看是不是起点在同一位置了..学生画线师:现在你们看出哪只小青蛙跳得最远了吗生7:5号小青蛙跳得最远..师:为什么呢生7:其他小青蛙落地的地方都没有5号小青蛙远..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指着把起点连在一起的线生7:在5号小青蛙的跑道终点那画一条线;其他小青蛙的终点都到不了这条线..师:所以..生7:5号小青蛙跳得最远..师:你真棒;大家给掌声这位同学..四、拓展实验师:今天我们学会了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就可知道小青蛙跳了多远;那标记起点和终点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用吗生8:可以用来看谁跳得远..生9:可以用来比赛跑步..生10:可以用来比谁翻跟斗远..生11:可以用来比哪个同学高..生12:可以用来赛车..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起点和终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于测量的基本要素..那我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要标注起点和终点的游戏呢生:好..师:老师这里有个小纸球;轻轻一推;它就会向前滚动;老师这里有一张写着起点和一张写这终点的贴纸;你们猜想一下;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能滚多远呢生13:我会在桌子上贴上起点;在起点处推小纸球;小纸球停在哪;我就在那贴终点..师:很好;那我们在没有跑道的情况下;可以怎样比较小球滚多远呢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你们可以在实验中尝试一下..目的为下一节课测量作铺垫学生进行实验;下课铃声响起师:老师刚才看到有些同学测量小球滚动多远的方法很有趣;那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如何测量小球滚多远..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谢谢老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起点和终点》课堂实录文档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起点和终点》课堂实录文档

起点与终点课堂实录师:孩子们,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活动一下,大家仔细听,老师要发送信号了,1,2,3生:列队站好师:现在,所有人,亮眼睛(看老师)演示跳远的方法师:大家就像老师这样跳一下,我倒数321你们就开始跳,然后像木头人一样停下来,看看谁跳的又好停的又稳,我会给表现好的孩子送一只小纸蛙好,321,停师:那么现在呢,我想采访一些表现好的孩子,(采访第一排的一位娃)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好的(***)同学,我看你在第一排,我想问问你,你会不会觉得你比后面的同学都厉害,都跳的远呢?(采访一下最后一排的一位娃)采访结束后倒数54321,让所有孩子回座位表扬迅速回位置的同学,老师要送给你一只小纸蛙师:那么刚刚何老师看了大家跳远比赛的表现,于是啊,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第一排的孩子都比最后一排的孩子跳的远,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师;好,那我请一个不同意的孩子来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这样不公平师:那我们要怎么来跳远才公平呢?生:要站在一条线上,要站在起点上师:对,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板书:起点】那何老师现在找到了起点于是我纵身一跃,跳到的地方叫做什么呢?生:终点【板书:终点】那么今天呢,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和】为了更好的学习,我请来了最会跳远的青蛙先生青蛙先生在来的路上和我聊了几句,我们一起听听看,青蛙先生都说了些什么?青蛙先生音频:小朋友,你们好呀,我是青蛙先生,最近啊,我们青蛙家族将要举办一场青蛙跳远比赛,想请大家帮我们想想办法,告诉我们该怎么比赛,在这里呢,我为大家准备了:两条纸带、两只跳跳蛙、一把剪刀,一只彩笔,请小朋友帮我们想一想该怎么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场跳远比赛呢?师:孩子们,别着急,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再说出你的想法,时间一分钟师:听完了孩子们的想法,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思路了,首先,画出两条纸带,然后在这里画一只黄青蛙,在这里画一只蓝青蛙,你们看,这两只青蛙脚踩的地方是什么呀生:起点师;好的,那么我要开始按小青蛙了,黄青蛙跳到了这里【板书;(画一只黄青蛙)】蓝青蛙跳到了这里【板书:(画一只蓝青蛙)】那么蓝青蛙和黄青蛙跳到的地方是哪里啊?生:终点师,没错,那我要在脚的地方画终点还是头的地方画终点呢?生:脚师:如果起点我们是从脚的地方画的,那么终点也要从脚的地方画【板书:脚--脚】如果起点是从头的地方开始画的,那么终点也要从头开始画【板书:头--头】头对头,脚对脚画好终点之后呢,我们要把终点的地方剪下来师:好啦,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生:想师:那现在老师先来试着比赛一轮,我现在要请几个小助手来帮我,好,你来帮我压住纸带,你和我一起来跳青蛙,现在我们把青蛙一起放在起点,我数3 2 1,我们一起按,好啦,现在要给青蛙画终点了,画在脚的地方,然后再剪下来,试赛结束,现在请大家按照四人小组的方式坐好,先坐好的小组可以得两个红勾,最终得勾多的小组会得到老师的奖励哦~现在我要先把青蛙发给坐的好的小组,我会把材料袋发给表现最好的孩子,并且任命他为组长大家拿到材料之后,可以每个人先试着跳一跳青蛙,然后我会让大家把青蛙一起放在纸带一端的起点上,当我说3 2 1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跳青蛙,第一个完成并坐直的小组可以加两个小红勾师:现在请大家把所有青蛙放到起点的一端,各就各位,3 2 1 跳师:叮铃铃,时间(到)现在请所有转过去的孩子转回来,好啦现在我要请组长从你们小组的纸带里选一条最长的交上来,第一组,第二组...第十组将孩子们的纸带用磁铁贴在黑板上,选一条最长的师:好啦,*组的青蛙就是我们今天的跳远冠军组了,现在我将为他们小组加两个小红勾,好啦,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第*组得勾最多,恭喜他们成为本次青蛙跳远比赛的冠军~请他们上台领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目标:
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

学习重点:
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

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小青蛙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

(PPT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
生:好啊。

二、问题猜想
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
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

(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
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

(组长收回青蛙)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
生:我会了,我会了。

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生:想!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
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

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

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
(生1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
生1:(指着第一条线)这是小青蛙起跳的地方,(指着第二条线)这是小青蛙停下的地方。

师:你刚才画小青蛙停下来的线的位置刚好是小青蛙的嘴,那么我们
一会画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就以小青蛙的嘴巴为准吧,好不好。

生:好
师:好,我们看第二位同学的标注。

(第二位学生展示,该生只在小青蛙停下的地方画线)
师:(故意指着该生青蛙起跳的地方前几厘米的地方和小青蛙停下的地方)你的小青蛙就跳这么远吗?
生2:不是,我的小青蛙是在这里跳的。

(指着青蛙起跳的地方)师:你说是这里,但我说不是这里啊。

生2:(沉默不语)
师:为了这样的争执不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2:在青蛙跳的地方先画线。

师:很好,我们要在小青蛙起跳的地方先作好标注。

(把生1标注好的跑道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起跳的地方)我们把小青蛙起跳的地方叫做起点,(指着落地的地方)我们把小青蛙落地的地方叫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小青蛙跳远的距离了。

(在黑板的纸带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上)三、实验探究
师:你们小组的青蛙能跳多远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跑道,你们自己标记一下小青蛙能跳多远吧。

请小组长到讲台把小青蛙和跑道领回组内。

我们可以用黑色笔来标记起点,红色笔来标记终点。

(学生小组内尝试标记自己的青蛙能跳多远。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标记青蛙跳远的距离。

不同实验次数用数字标记,并随机选出5个学生
的测量纸带贴到黑板上,并标记跑道号数,大约5分钟)
师:请小组长把青蛙和跑道收回老师那。

师:(指着其中一条纸带请一学生回答)你看着这条跑道,能知道这只小青蛙跳了多远吗?
生3:(指着起点)小青蛙从这里出发,(指着终点)到这里停下来,(用连接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这就是这只小青蛙跳的距离。

师:你真棒,那你们能从这几条跑道看出哪只小青蛙跳得最远吗?
生4:(指着距离最长的一条,5号跑道)这只最远。

师:为什么呢?
生4:它的终点位置在最下。

师:哦,这样啊。

(把另一条跑道位置往下移)那现在这条跑道的终点在更下了,那能说这只小青蛙跳得更远吗?
生4:不行,他们的起点不在一起,要在一起才行。

师:这同学真会观察,我们要比较哪只小青蛙跳得更远,我们要先把起点放在同一位置。

(把五条跑道的起点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在同一起点了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5:起点在一起了。

生6:可以画一条线把他们连起来。

师:你真聪明,你来把他们连起来,看是不是起点在同一位置了。

(学生画线)
师:现在你们看出哪只小青蛙跳得最远了吗?
生7: 5号小青蛙跳得最远。

师:为什么呢?
生7:其他小青蛙落地的地方都没有5号小青蛙远。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指着把起点连在一起的线)
生7:在5号小青蛙的跑道终点那画一条线,其他小青蛙的终点都到不了这条线。

师:所以。

生7: 5号小青蛙跳得最远。

师:你真棒,大家给掌声这位同学。

四、拓展实验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就可知道小青蛙跳了多远,那标记起点和终点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用吗?
生8:可以用来看谁跳得远。

生9:可以用来比赛跑步。

生10:可以用来比谁翻跟斗远。

生11:可以用来比哪个同学高。

生12:可以用来赛车。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起点和终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于测量的基本要素。

那我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要标注起点和终点的游戏呢?
生:好。

师:老师这里有个小纸球,轻轻一推,它就会向前滚动,老师这里有一张写着起点和一张写这终点的贴纸,你们猜想一下,我们能用什么
方法知道它能滚多远呢?
生13:我会在桌子上贴上起点,在起点处推小纸球,小纸球停在哪,我就在那贴终点。

师:很好,那我们在没有跑道的情况下,可以怎样比较小球滚多远呢?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你们可以在实验中尝试一下。

(目的为下一节课测量作铺垫)
(学生进行实验,下课铃声响起)
师:老师刚才看到有些同学测量小球滚动多远的方法很有趣,那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如何测量小球滚多远。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