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磁悬浮压缩机轴承原理及控制

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 摘要 一种低能耗永磁偏置悬浮轴承系统,属磁悬浮轴承。包括定子支架1、外磁环2、内磁环5、轴套6、青铜瓦8、青铜瓦19,调整螺杆9、软铁10、轴承室11、端盖22,这种永磁偏置轴承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刚度大,悬浮力可调,安全可靠,对外磁干扰小,在旋转机械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径向支撑的永磁悬浮轴承装置,用于支撑转子轴7,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四自由度永磁偏置装置,单自由度磁阻轴承装置,永磁悬浮力调节装置,轴承保护装置以及磁屏蔽装置。包括定子支架1、外磁环2、内磁环5、轴套6、耐磨套8、耐磨套19、调整螺杆9、软铁10、轴承室11、端盖22。其中定子支架1嵌套于轴承室内,用于安装外磁环2以及可滑动软铁10,轴套6固定在转子轴7上,内磁环5安装于轴套6的滑道中,耐磨套19和耐磨套8分别套在轴套6的前后端,端盖22装在轴承室11的前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自由度永磁偏置装置,包括外磁环2、内磁环 5、定子支架1,其主要特征为:两磁环沿圆周的方向同心放置,外磁 环2与内磁环5充磁方向相反,即两磁环之间为斥力作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磁环2,其特征为:由若干块瓦片型磁铁组成, 磁铁固定在外支架上,不能移动,充磁方向为瓦片厚度方向,磁环下方产生的总磁场强度大于上方产生的总磁场强度。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磁环5,其特征为:由径向充磁的环形磁铁或 由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瓦片型磁铁拼合而成的圆环组成,如为瓦片型磁铁拼合而成,充磁方向为瓦片厚度方向,磁环产生的磁密在圆周上均匀分布。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支架1,其特征为:材料为导磁性材料,结 构与异步电机定子铁心类似,为齿槽结构,支架上半部分齿长,与外磁环2厚度相同,下半部分齿短,依靠上齿对转子磁环的磁吸力来增大轴承系统的悬浮力。

磁悬浮轴承的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磁悬浮轴承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 一、磁悬浮技术概述 磁悬浮,亦作磁浮,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从而使物件不受引力束缚自由浮动,具有无接触、无摩擦、低能耗、低噪声、无需润滑、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高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等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综合性较强的高新技术,其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66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戈登·丹比提出了第一个具有实用性质的磁悬浮运输系统,此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筹划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展,磁悬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12年世界上已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第三种是中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磁悬浮技术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涉及工业、民用及军事各个领域,磁悬浮产品涵盖高速精密电主轴、磁悬浮飞轮电池、磁悬浮人工心脏泵,磁悬浮火车、卫星、远程导弹的制

导与姿态控制,军事通讯用的UPS,航空发动机的高速转子,潜艇的振动控制与传动噪音,坦克、装甲车的动力储能、磁悬浮冶炼、搬运技术等。当前,国内外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 二、磁悬浮轴承及其类型 磁悬浮轴承也称电磁轴承或磁力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轴承无机械摩擦、无润滑的、悬浮在空间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其作为一种新颖的支撑部件,是继油润滑、气润滑之后轴承行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 磁悬浮轴承的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平行,转子的重量能够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固定在特定运转轨道上。 按照磁力的提供方式,磁悬浮轴承可分为三大类 : (一)主动磁浮轴承 (Act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 AMB),轴承磁场是可控的,通过传感器检测转轴的位置,由控制系统对电磁铁电流进行主动控制来实现转轴的稳定悬浮。 (二)被动磁浮轴承 (Pass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PMB),轴承部分自由度由超导磁体或永磁体来实现被动悬浮支承。 (三)混合磁浮轴承 (Hybrid Magnetic Bearing,简称 HMB),轴承的机械结构中既包含了可控的电磁铁,又包含了提供偏置磁场的超导磁体或永磁体。 同时,按磁场力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永久磁铁型、电

丹佛斯涡旋压缩机组

丹麦“丹佛斯”全封闭涡旋制冷压缩机组 丹麦“丹佛斯”全封闭涡旋风/水冷压缩冷凝机组 丹麦“丹佛斯”全封闭涡旋压缩机风/水冷冷凝压缩机组采用“丹佛斯”系列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广泛适用于保鲜,冷藏,冷冻,速冻、商用冷冻冷藏,空调等制冷领域。 我们为您提供丹佛斯涡旋各型号的制冷机组,以供您的不同需求,欢迎您的来电垂询! 丹麦“丹佛斯”涡旋风/水冷冷凝压缩机组产品简介: *选用丹麦“丹佛斯”全封闭涡旋制冷压缩机。 *冷凝器采用高效换热盘管,铝翅片胀管紧密接触换热效率高,外壳喷塑,防腐耐用。 *机组标准配置:储液器,风冷冷凝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视液镜,压力控制,压力表,可配置中间冷却器。 *可根据要求增加配置,可选配置:油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回气过滤器,冷凝压控。 *制冷剂:R22,R404A可选。 1.蒸发温度范围+5℃~-25℃冷凝温度范围≤65℃ 2.压缩机保护装置采用内置式保护器和安全阀 3.60Hz时制冷量等于50Hz时制冷量的1.2倍 丹佛斯涡旋压缩机组易安装和维护.宁静运行.长寿命(在SEET测试).性能稳定.可在高温环境下运行.HOOP是有高温过热保护技术.有热油保护器感应到最真实的排气温度,它能 更快的做出反应,并且控制在较低的电机运行温度下,压缩机寿命更长.自动喷油系列是确保涡盘供油量,与制冷剂流量无关,在高压比时降低排气温度,改善涡盘润滑防止涡盘过热. 特点:高能效.重量比同类品牌减轻25%.专利的HOOP-热油保护技术.几乎没有启动和停机噪音.比同类品牌少1/3的零部件.无螺纹连接件.比同类品牌少一半的焊接.涡盘自定位.涡盘自动喷油系统.涡盘热保护

磁悬浮的原理

磁悬浮的原理 转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1.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 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 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 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430公里/小时,平均时速222公里/小时。 =重要部分。 2.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出现以来,轮轨火车一直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火车速度的提高,轮子和钢轨之间产生的猛烈冲击引起列车的强烈震动,发出很强的噪音,从而使乘客感到不舒服。由于列车行驶速度愈高,阻力就愈大。所以,当火车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300公里时,就很难再提速了。 如果能够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就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但如何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呢?科学家想到了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气浮法,即使火车向铁轨地面大量喷气而利用其反作用力把火车浮起;另一种是磁浮法,即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这就使磁悬浮火车成为研究和试验的的主要方法。

磁悬浮轴承简介

磁力轴承简介 磁悬浮轴承又称磁力轴承,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高新技术之一。陆地上广泛采用的是主动控制磁悬浮轴承(简称主动磁轴承-AMB),它是利用可控磁场力提供无接触支承、使转子稳定悬浮于空间且其动力学性能可由控制系统调节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涉及到机械学、电磁学、电子学、材料学、转子动力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由于磁力轴承具有无接触、无磨损、高速度、高精度、无需润滑和密封等一系列优良品质(能耗是传统机械轴承的5-20%,是空气静压轴承的10-20%;若用于机床,其切除量可提高3-6倍,进给速度提高5-10倍,切屑力降低30%),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主导轴承之一。 一、发展历史简述 1972年,法国最早将磁力轴承用于通讯卫星的导向飞轮支承上。美国于1983年在航天飞机的实验室真空泵上采用了磁力轴承。1986年日本在H-1火箭进行的磁浮飞轮空间实验上获得了成功应用。 民用第一个产品是1983年,第五届欧洲机床展上,S2M公司展出了磁悬浮电主轴部件。 二、主要性能参数 目前,磁力轴承可达的技术指标范围至少为: 1)转速:(0~8)×105 r/min

2)直径14~600 mm 3)单个轴承承载力:(0.3~5)×104 N 4)使用温度范围:-253~450 °C 三、应用范围 根据国际上发表的文献统计,磁力轴承可推广应用的领域如下表(此外还可用于飞轮储能、减震器、尖端武器等): 四、应用图解 典型的五自由度磁轴承-转子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参见下页附图。

五、国内发展及应用现状 国内磁力轴承的发展及应用,整体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工业应用很少,水平要落后世界先进水平10-20年。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内在磁力轴承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有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主要致力于磁轴承高频电主轴和阻尼器的研究)、上海交大和上海微电机研究所(惯性器件和仪器)、西安交大(磁力轴承力学特性研究)、哈工大和广州机床研究所(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和机床主轴)等数十家。 六、磁力轴承产品图 可购买《磁力轴承研究进展》

磁悬浮轴承应用及分析

磁悬浮轴承发展及应用 概述 : 磁浮轴承是利用磁力实现无接触的新型轴承,具有无接触、不需要润滑和密封、振动小、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属于高技术领域。轴承是机电工业的基础产业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产品(如超高速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科技含量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项目不仅要可以在国内建立生产磁浮轴承的高技术企业,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而且可以带动机电行业的很多相关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本项目具有重要的国防应用价值,可为我国研制以磁轴承支承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储备先进的科学技术。 磁浮轴承的基本原理 磁浮轴承从原理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磁浮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AMB;另一种是被动磁浮轴承(pass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PMB。由于前者具有较好的性能,它在工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里介绍的是主动磁浮轴承。 磁浮轴承系统主要由被悬浮物体、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下图是一个简单的磁浮轴承系统,电磁铁绕组上的电流为I,它对被悬浮物体产生的吸力和被悬浮物体本身的重力mg相平衡,被悬浮物体处于悬浮的平衡位置,这个位置也称为参考位置。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被悬浮物体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它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向下运动,此时传感器检测出被悬浮物体偏离其参考位置的位移,控制器将这一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使流过电磁绕组上的电流变大,因此,电磁铁的吸力也变大了,从而驱动被悬浮物体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如果被悬浮物体受到一个相上的扰动并向上运动,此时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使流过电磁场铁绕组上的电流变小,因此,电磁铁的吸力也变小了,被悬浮物体也能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不论被悬浮物体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扰动,下图中的球状被悬浮物体始终能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悬浮技术原理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简介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目录 起源 概述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发展历史 国际 中国 中国磁悬浮技术 原理 应用 前景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磁悬浮列车的缺点 起源 概述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发展历史 国际 中国 中国磁悬浮技术 原理 应用 前景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磁悬浮列车的缺点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编辑本段概述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设想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展,磁悬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磁悬浮列车原理示意图 . 目前(2009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它的无接触、无摩擦、使用寿命长、不用润滑以及高精度等特殊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编辑本段空间电磁悬浮技术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磁悬浮列车工作示意图 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

压缩机的形式及分类

压缩机按结构形式的不同分类如下: 按其原理可分为: 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回转式(旋转式)压缩机(涡轮式、水环式、透平)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喷射式压缩机及螺杆压缩机等各种型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 活塞式压缩机怎样分类? 活塞式压缩机分类的方法很多,名称也各不相同,通常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一)按压缩机的气缸位置(气缸中心线)可分为: (1)卧式压缩机,气缸均为横卧的(气缸中心线成水平方向)。 (2)立式压缩机气缸均为竖立布置的(直立压缩机)。 (3)角式压缩机,气缸布置成L型、V型、W型和S型(扇型)等不同角度的。(二)按压缩机气缸段数(级数)可分为: (1)单段压缩机(单级):气体在气缸内进行一次压缩。 (2)双段压缩机(两级):气体在气缸内进行两次压缩。 (3)多段压缩机(多级):气体在气缸内进行多次压缩。 (三)按气缸的排列方法可分为: (1)串联式压缩机:几个气缸依次排列于同一根轴上的多段压缩机,又称单列压缩机。 (2)并列式压缩机:几个气缸平行排列于数根轴上的多级压缩机,又称双列压缩机或多列压缩机。 (3)复式压缩机:由串联和并联式共同组成多段压缩机。 (4)对称平衡式压缩机:气缸横卧排列在曲轴轴颈互成180度的曲轴两侧,布置成H型,其惯性力基本能平衡。(大型压缩机都朝这方向发展)。 (四)按活塞的压缩动作可分为: (1)单作用压缩机:气体只在活塞的一侧进行压缩又称单动压缩机。 (2)双作用压缩机:气体在活塞的两侧均能进行压缩又称复动或多动压缩机。(3)多缸单作用压缩机:利用活塞的一面进行压缩,而有多个气缸的压缩机。(4)多缸双作用压缩机:利用活塞的两面进行压缩,而有多个气缸的压缩机。(五)按压缩机的排气终压力可分为:

磁悬浮原理及控制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ique 本文介绍磁悬浮主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常规PID基础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的新型数字控制器设计。其核心部件是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设计了五自由度磁悬浮主轴系统的硬件总体框图。用C2000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在常规PID基础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智能PID控制器能实现更好控制效果,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要求。1 引言 主动磁悬浮轴承(AMB,以下简称磁轴承)是集众多门学科于一体的,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磁悬浮轴承与传统的轴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无接触、无摩擦、高速度、高精度。传统轴承使用时间长后,磨损严重,必须更换,对油润滑的轴承使用寿命会延长、但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出现漏油情况,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一点对磁悬浮轴承就可以避免,它可以说是一种环保型的产品。而且磁轴承不仅具有研究意义,还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航空航天、交通、医疗、机械加工等领域。国外已有不少应用实例。 磁悬浮轴承系统是由以下五部分组成:控制器、转子、电磁铁、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其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就是控制器。控制器的性能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性能。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决定了磁轴承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刚度、阻尼和稳定性。控制器又分为两种: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虽然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模拟控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模拟控制器与数字控制器相比有以下不足:(一)调节不方便、(二)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三)不能同时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自由度的控制、(四)互换性差,即不同的磁悬浮轴承必须有相对应的控制器、(五)功耗大、体积大等。磁轴承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模拟控制器的在线调节性能差不能不说是其原因之一,因此,数字化方向是磁轴承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实现磁轴承系统的智能化,显然模拟控制器是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因此从提高磁轴承性能、可靠性、增强控制器的柔性和减小体积、功耗和今后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等角度,必须实现控制器数字化。近三十年来控制理论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广泛应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研究在近些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国外涉及到的控制规律有:常规PID和PD控制、自适应控制、H∞控制等,国内涉及到的控制规律主要是常规PID及PD控制和H∞控制,但H∞控制成功应用于磁悬浮轴承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还未见报道。 从当前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国外的研究状况和产品化方面都领先国内很多年。国外已有专门的磁悬浮轴承公司和磁悬浮研究中心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工作,如SKF公司、NASA等。其中SKF公司的磁轴承的控制器所用控制规律为自适应控制,其产品适用的范围:承载力50~2500N、转速1,800~100,000r/min,工作温度低于220℃。NASA是美国航天局,他们开展磁悬浮研究已有几十年,主要用于航天上,研究领域包括火箭发动机和磁悬浮轨道推进系统(2002年9月已完成在磁悬浮轨道上加2g加速度下可使火箭的初始发射速度达到643~965km/h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磁悬浮轴承公司,要赶上国外磁悬浮轴承发展水平,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国内对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研究起步较晚,当前使用较多的都是常规PID和PD控制,实际电路中也有使用PIDD的。控制精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而且每个系统都必须对应相应的KP,KI,KD,调节起来很麻烦,使用者同样会觉得很不方便。为了使磁悬浮轴承产品化,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任何人都能很方便的使用,必须把它做成象“傻瓜型设备一样的产品”,这就得首先解决控制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就是使控制器智能化。智能化的内容包括硬件的智能化和软件的智能化。本文仅讨论控制器在控制算法方面的智能化问题以及实现手段,可为最终解决磁悬浮轴承智能化奠定

关于氟里昂制冷系统设备选型的核算

关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常用设备选型的核算 解证: 氟利昂制冷系统常用设备统计: 主件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常用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常用冷风机亦称冷却器) 辅件部分:油分离器、贮液器、干燥过滤器、温度继电器、电磁阀、单向阀(适用于一机多库)、蒸发压力调节阀(适用于一机多用)、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油 压继电器) 本核算涉及的设备有:冷风机、压缩机、冷凝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 简述辅件有:温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和压差继电器(油压继电器)。 参数说明: a——库体净长(m) b——库体净宽(m) c——库体净高(m) V——库体容积(m3) φ——库内相对湿度 ψ——冷凝器热负荷系数 C——冷风机冷冻能力修正系数 t r——库温(℃) t a——环境温度(℃) t e——蒸发温度(℃) t c——冷凝温度(℃) Δt——冷风机运行温度差(℃) TD e——冷风机设定温度差TD e =7(℃) TD c——冷凝器设定温度差TD c =15(℃) Q f——冷风机的实际冷冻能力(即冷库的冷冻能力)(kW) Q s——7℃TDe时冷风机的标准冷冻能力(名义制冷量)(kW) Q c——15℃TDc时冷凝器的名义负荷(名义排热量)(kW) P c——既定工况下压缩机的额定功率(kW) Q o——既定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kW) 已知条件:φ、t r、t a、a、b、c、V 求解参量:Q s、Q o、Q c

1.由已知条件a、b、c、V和t r并根据附录1“冷库配比估算表”计算既定工况下冷库 的冷冻能力Q f。 2.先根据t r确定冷风机机种类型,然后根据附录2“φ-Δt图”(分2种:①DL、CLS-L; ②DD、CLS-D、DJ)查得Δt,再根据附录3“表-2 能力修正系数”查得冷风机冷冻 能力修正系数C,由公式 Q s = (Q f TD e)/(CΔt) 计算7℃TD e时冷风机的标准冷冻能力Q s,最后根据Q s并查阅附录4确定既定机种类型下的冷风机型号(如以R134a、R404A和R507等为制冷剂,须根据相关修正系数表对Q s进行修正)。 3.先根据t r确定压缩机机种类型,然后根据公式 t e = t r–Δt 计算蒸发温度t e,再根据公式 t a = t c - TD c 计算环境温度t a(一般取t c=40℃),最后根据t e、t a、和Q s并查阅附录5确定既定机种类型下的压缩机型号。 4.先根据用户需要确定冷凝器机种类型,然后由已确定的压缩机型号查得既定工况下 压缩机的制冷量Q o,再根据t e和t c并查阅附录6“风冷气缸φ与t e、t c的关系”确定冷凝器热负荷系数ψ,由公式 Q c =ψQ o 计算15℃TDc时冷凝器的名义负荷Q c,最后根据附录7查得定既定机种类型下的冷凝器型号。 5.本公司冷风机一般选用外平衡热力膨胀阀,本核算以“丹佛斯”热力膨胀阀为例并 以R22为制冷剂。先根据附录8-4查得膨胀阀类型为TEX2,然后根据t e±10(此处取过热度为10℃)选定膨胀阀系列,再根据Q s确定产品代码。此外,常用膨胀阀品牌还有香港“百年”和美国“艾高”。 6.电磁阀安装在膨胀阀前,受控于温度继电器,直接用于控制进入冷风机的制冷剂量。 本核算以“卡士托”电磁阀为例。由于进入冷风机前的制冷剂为液相,所以对应于液体R22一栏在附录9-2“卡士托电磁阀基本资料”中进行查阅,根据Q s并参考制冷系统管径和控制线路电源(交流AC或直流DC)及电压选配适用型号。此外,须注意的是,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选用铜质电磁阀(氨系统一定选用不锈钢电磁阀)。 7.温度继电器一般是由感温包、毛细管和波纹管组成的一个密闭容器,内充液体工质 (如氟利昂),感温包置于温度受控部位(若受控温度是冷风机进液口的制冷剂温度,则感温包就安装在进液口处的蒸发盘管上),当感温包的感知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电控对象(如电磁阀)处于工作状态,反之则处于停机状态。

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 3分(内容丰富) 编辑词条 摘要 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 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与传统的滚珠轴承、滑动轴承以及油膜轴承相比,磁轴承不存在机械接触,转子可以运行到很高的转速,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中。磁悬浮事实上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并非是独立的轴承形式,具体应用还得配合其它的轴承形式,例如磁悬浮+滚珠轴承、磁悬浮+含油轴承、磁悬浮+汽化轴承等等。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欧美国家的认可。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 1.1概述 2.2工作原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述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 设想由来已久,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早在 1842 年, Ea rn show 就证明: 单靠永久磁体是 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 6 个自由度上都保

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的.然而, 真正意义 上的磁悬浮研究是从本世纪初的利用电磁相 吸原理的悬浮车辆研究开始的。 1937 年, Kenp er 申请了第一个磁悬浮 技术专利, 他认为要使铁磁体实现稳定的磁 悬浮, 必须根据物体的悬浮状态不断的调节 磁场力的大小, 即采用可控电磁铁才能实现, 这一思想成为以后开展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 轴承研究的主导思想。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 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 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 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英 国、日本、德国都相继开展了对磁悬浮列车的 研究。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磁悬浮技术发展 并向应用方向转化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有关 资料记载: 1969 年, 法国军部科研实验室 (L RBA ) 开始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 1972 年, 将第一个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的支撑 上, 从而揭开了磁悬浮轴承发展的序幕。此 后, 磁悬浮轴承很快被应用到国防、航天等各 个领域。美国在 1983 年 11 月搭载于航天飞 机上的欧洲空间试验仓里采用了磁悬浮轴承 真空泵; 日本将磁悬浮轴承列为 80 年代新的 加工技术之一, 1984 年, S2M 公司与日本精 工电子工业公司联合成立了日本电磁轴承公 司, 在日本生产、销售涡轮分子泵和机床电磁 主轴等。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磁悬浮轴承在 国外的应用场合进一步扩大, 从应用角度看, 在高速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 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应用研究 的主流。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工作原理 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耦合系 统。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 它由机械系统和 控

磁悬浮轴承的优点及原理

磁悬浮轴承的优点及原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基本原理 从原理上磁悬浮轴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磁悬浮轴承;另一种是被动型磁悬浮轴承。因为前者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所以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业上。主动型磁悬浮轴承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传感器检测出转子的位移信号,将该信号送人控制器,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策略处理后经功率放大器产生控制电流,驱动电磁铁线圈产生相应的电磁力,实现转子悬浮。 图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原理图 2磁悬浮轴承的优点 与传统的机械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具有以下与传统的机械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具有以下优点:

(1)无接触、无磨损、无润滑:磁悬浮轴承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相对运动表面之间无接触,不产生机械摩擦和接触疲劳,解决了机组部件损耗和更换问题。同时省掉了润滑系统等一系列装置,即节省了空间又不存在前述装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2)低振动、低噪声、低功耗:磁悬浮轴承转子避免了传统轴承在运行时的接触碰撞弓丨起的大幅振动以及高分贝噪声,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维护费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悬浮磁悬浮轴承的低功耗,仅是传统机械轴承功耗的6%~25%。在转速为 10000r/min时,其功耗只有机械轴承的15%左。 (3)高转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允许转子高速旋转,其转速主要受材料强度的限制,可以在超临界,每分钟数十万转的工况下工作,而且转子的回转精度已经达到微米级甚至更高,这是普通机械轴承远远达不到的转速和精度,而且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高于传统的机械零部件。 (4)可控性、可在线工况监测、可测试诊断:我们可以对磁悬浮轴承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在线控制。事实上,其本身系统就实现了集工况监测、故障诊断和在线调节的一体化。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磁悬浮轴承的H_控制_LMI方法_刘雨

第25卷 第4期 2008年8月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 OURNAL OF NATURAL SC IENCE O F HE I LONG JI ANG UN IVERS I TY V o l 125N o 14A ugust ,2008 磁悬浮轴承的H ]控制B L M I 方法 刘 雨, 段广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01) 摘 要:研究了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主动磁悬浮系统的控制问题。对系统模型的参数不确定 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其归结为标准的H ]设计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时间等指标,采用具有闭环区域极点约束的最优H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使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 I)方法对其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闭环系统在所考虑的参数不确定范围内具有鲁棒稳定性和良好的时域性能指标。 关键词:磁悬浮轴承;H ]控制;闭环极点约束;线性矩阵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TP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011(2008)04-0437-05 收稿日期:2008-0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60710002);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黑龙江省重点基金资助项目(ZJ C603)作者简介:刘 雨(1983-),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磁悬浮轴承系统控制,E -m ai:l freerly @gma i .l co m 通讯作者:段广仁(196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引 言 磁悬浮轴承与传统轴承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不存在机械接触,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特别适用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由于以上特点,磁悬浮轴承在民用和国防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所研究的主动磁轴承,即有源磁轴承,它的磁场是可控的,其磁力由交流线圈产生的磁场提供,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即可控制磁力的大小,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磁悬浮轴承技术。 磁悬浮轴承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并且开环是极不稳定的,因此,对控制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磁悬浮技术中的热点问题。文献[1]对磁悬浮轴承状态空间描述的模型进行了二次稳定的H ]控制器设计,文献[2]对储能飞轮的磁轴承进行了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文献[3]对磁浮轴承的鲁棒控制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结合文献[4-5]等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针对磁悬浮轴承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线性化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建模过程和系统运行所导致的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根据具有闭环极点约束的H ]控制理论进行控制器设计,最后,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易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控制参数,对磁浮轴承后续的现场调试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2 问题描述 主动式单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系统的二阶线性化模型为 [6]G (s)= k i m s 2-k x (1) 其中,m 是磁浮轴承转子的质量或等效质量; k x =L 0A 0N 2i 20x 30 为磁力轴承位移-力刚度;k i =L 0A 0N 2i 0x 20 为磁力轴承的电流-力刚度。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原理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原理 1.采用磁悬浮无油压缩机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核 心部件磁悬浮无油压缩机。磁悬 浮压缩机大致可分为压缩部分、 电机部分、磁悬浮轴承及控制器、 变频控制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 压缩部分由两级离心叶轮和进口 导叶组成,两级叶轮中间预留补气口,可实现中间补气的两级压缩。压缩机采用永磁电机,结合集成在压缩机上的变频器设计,可实现0~48000r/min的宽广转速变化。叶轮直径小,磁悬浮轴承悬浮运转,启动转矩相应减小,结合变频和软启动模块,压缩机启动电流只需2A。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是该型压缩机的核心。 图2 磁悬浮轴承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压缩机设有2组径向和1组轴向磁悬浮轴承,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行过程中可始终保证主轴与轴承座之间有约7μm的间隙由于无机械摩擦,相对于传统机组,减少了电机损耗,变频损耗,轴承损耗,轴承损耗。使输出能量损耗只有%,相比传统机组%,磁悬浮离心机组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如图3所示 图1 磁悬浮压缩机图3 磁悬浮机组与其他机组能量损失对比

2.部分负荷优化节能 机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的,当机组在部分负荷情况下,压缩机的部分节能优势来自于2个方面;第一是压缩机流量的减少而降低转速;第二是由于蒸发温度的提高和冷凝温度的降低带来的压力比下降从而降低转速。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建筑冷负荷也相应变化。若冷水出水温度设定值不变,冷负荷降低。使得相应的冷水回水温度降低,对应的冷机蒸发温度上升。同时负荷小,冷却水进回水温度也会降低,冷凝温度相应降低。综合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变化,不难发现,部分负荷时冷机的工作压力比减小。传统离心机采用进口导叶调节,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这种压力比变化。只有采用变频技术的离心机才可以通过调节转速以适应压力比的变化。通过降低转速,降低压缩机功耗。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变频离心机由于回油等技术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频,因此获得的节能效果有限。只有采用磁悬浮变频冷水机组才能根据实际负荷和压力比调节转速,比传统技术的冷水机在部分负荷下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如图4所示。从而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图4 磁悬浮机组与其他机组性能曲线对比

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

摘要 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 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与传统的滚珠轴承、滑动轴承以及油膜轴承相比,磁轴承不存在机械接触,转子可以运行到很高的转速,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中。磁悬浮事实上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并非是独立的轴承形式,具体应用还得配合其它的轴承形式,例如磁悬浮+滚珠轴承、磁悬浮+含油轴承、磁悬浮+汽化轴承等等。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欧美国家的认可。 目录 1 磁悬浮轴承概述 2 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 1 磁悬浮轴承概述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设想由来已久,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早在1842 年, Ea rn show 就证明: 单靠永久磁体是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 6 个自由度上都保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的.然而, 真正意义上的磁悬浮研究是从本世纪初的利用电磁相吸原理的悬浮车辆 研究开始的。 1937 年, Kenp er 申请了第一个磁悬浮技术专利, 他认为要使铁磁体实现稳定的磁悬浮, 必须根据物体的悬浮状态不断的调 节磁场力的大小, 即采用可控电磁铁才能实现,这一思想成为以后开展磁 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研究的主导思想。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技 术的飞跃发展, 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 台阶。英国、日本、德国都相继开展了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磁悬浮 轴承的研究是磁悬浮技术发展并向应用方向转化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有 关资料记载: 1969 年, 法国军部科研实验室(L RBA ) 开始 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 1972 年,将第一个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的 支撑上, 从而揭开了磁悬浮轴承发展的序幕。此后, 磁悬浮轴承很快被

磁悬浮列车原理

第九篇磁悬浮列车原理 §9.1磁悬浮列车综述 你一定听说过磁悬浮列车吧,最近它的上镜率可是居高不下,大家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它的发展态势。我们一直都在盼望着火车的提速,可经过几轮的努力,却总是达不到心中理想的标准,如果你家住在西安,距北京1000多公里,原先回家要17个小时,现在要14个小时,唉,只减少了区区3个小时,还要有难熬的一宿呀!可是你知道吗?普通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就可以达到500公里/小时,那么,回家就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跟飞机差不多了! 其实,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铁路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夕阳运输产业。因为面对航空、高速公路等运输对手的强劲挑战,它蜗牛般的爬行速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物流和人流的快速流动需要了。但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铁路高速化成为世界的热点和重点,铁路重新赢回了它在各国交通运输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列车时速由200公里向300公里飞速发展。据1995年举行的国际铁路会议预测,到本世纪末,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速将达到360公里。 但要使列车在如此高的速度下持续行驶,传统的车轮加钢轨组成的系统,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传统的轮轨粘着式铁路,是利用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粘着力使列车前进的。它的粘着系数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走行阻力却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车速增至粘着系数曲线和走行阻力曲线的交点时,就达到了极限。据科研人员推算,普通轮轨列车最大时速为350-400公里左右。如果考虑到噪音、震动、车轮和钢轨磨损等因素,实际速度不可能达到最大时速。所以,欧洲、日本现在正运行的高速列车,在速度上已没有多大潜力。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必须转向新的技术,这就是超常规的列车--磁悬浮列车。 尽管我们还将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称为"铁路",但这两个字已经不够贴切了。

动力磁悬浮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动,有力地推动了纳米电磁致动器的发展。毫无疑问,在某些场合它仍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其 位移精度是众多因素(如驱动力和作用时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利变化都会导致位移精度下降。特别是在大驱动力和变载荷情况下,上述影响就更为显著,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本文介绍的电磁-压电组合式纳米致动器,最大的优点就是成功地将位移精度与驱动力分开处理,使其在大驱动力、变载荷和高稳定性纳米驱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初步的研究已揭示出该组合式纳米致动器具有良好的前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纳米组合式致动器出现。 参考文献: [1] 姚健,尤政.21世纪的科技前沿——纳米技术.中国 机械工程,1995,6(3):14~16 [2] 杨辉,吴明根.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航空精密制造 技术,1997,33(1):1~8 [3] 江小宁,周兆英,李勇等.微驱动技术.中国仪器仪 表,1993(2):10~12,14 [4] W AN G W an jun ,L lene Bu sch -V ishn ial .A H igh P recisi on M icropo sitoner Based on M agneto stric 2ti on p rinci p le ,R ev .Sci .In strum ,1992,63(1): 249~254 [5] Douglas P E Sm ith ,Sco tt A E lrod .M agnetically driven m icropo siti oners .R ev .Sci .In strum .,1985,56(10):1970~1971 [6] D avydov D N ,D eltou r R ,Ho rii N .C ryogen ic Scan 2 n ing T unnelingM icro scopeW ith a M agnetic Coarse A pp roach ,R ev .Sci .In strum ,1993,64(11):3153~3156 [7] 颜国正,赵国光,余承业.微小型任意行程电磁冲击 式纳米级步距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仪器仪表学报,1996,17(4):391~396 [8] B lackfo rd B L ,Jericho M H .A H amm er -A cti on M icropo siti oner fo r Scann ing P robe M icro scopes .R ev .Sci .In strum ,1997,68(1):133~135(编辑 华 恒) 作者简介:杨圣,男,1962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  230026)九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精密仪器与精密工程。获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刘东伟,男,1978年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市210016)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4-132 (2001)11-1319-04 动力磁悬浮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曾 励 副教授 曾 励 陈 飞 宋爱平 黄民双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电机功能的动力磁悬浮 轴承,阐述了它的研究现状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它的应用特点,并介绍了动力磁悬浮轴承理论研究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动力磁悬浮轴承;旋转偏磁磁通;旋转控制磁通;旋转机械;无轴 承电机 中图分类号:TH 703.3;TM 32 文献标识码:A 1 动力磁悬浮轴承的提出及特点 实现旋转机械高速、大负荷运转的关键是支承转子的轴承和驱动电机的性能。采用传统的支承及驱动方式,必须对支承转子及驱动电机的各机械轴承进行油雾或油液润滑,需要有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进行调整,而且非常麻烦。这种支承驱动 收稿日期:1999—10—2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基金资助项目(00KJB 460009) 方式,轴向尺寸过大,可靠性差,而且由于共振频 率低,无法得到高速和超高速的转动。如果能研制出一种具有电机功能的动力磁悬浮轴承,就可以将旋转机械的驱动电机去掉,由动力磁悬浮轴承支承转子并直接驱动其转动,使结构小型化,并真正实现高速、大负荷运转。 动力磁悬浮轴承(pow er m agnetic bearing ,P -M B )在原理上是以普通的磁悬浮轴承为基础,使其电磁铁提供的磁场不仅要产生支承转子的径向力,而且还要产生驱动转子的扭矩,是集电动机 ? 9131?动力磁悬浮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曾 励 陈 飞 宋爱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