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中国方言网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46d2efca76e58fafbb00372.png)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关键词:成都话;普通话;方言;差异比较四川虽地处南方,但属于北方方言区,成都话自然也是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大同小异,语音和语法方面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一、语音差异1.声母方面(1)声母个数不同:四川方言的声母有多有少,各地不完全相同,如成都话的辅音声母共23个,比普通话多了[z][?][?],“我、爱、延、安、人”恰好涵盖了这三个声母,即:我[?o]、爱[?ai]、延[?i?n]、安[?an]、人[z?n]。
在成都话中,z、c、s、[z]分别与zh、ch、sh、r对应,[?]、[?]可以做声母,一般作为普通话中零声母音节的声母。
(2)其他差异:①边、鼻音完全不分,且只將鼻音读作边音,即只有边音没有鼻音:男nán—lán、兰lán—lán。
②平、翘舌完全不分,且只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即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知zhī—zī、吃chī—cī、诗shī—sī。
都江堰话是不多见的存在翘舌音,且翘舌音能和er相拼的方言,但并不是所有翘舌音都与er相拼:知zhī—zī、值zhí—zher;翅chì—zì(声母变为z)、吃chī—cher;诗shī—sī、湿shī—sher。
2.韵母方面(1)普通话的39个韵母中,有5个韵母是成都话里没有的:e、uo、enɡ、inɡ、uenɡ、-i(后),只有四川的其他极少数地区有这5个韵母。
(2)成都话中,一个韵母相当于普通话多个韵母,如:①[e]相当于e[?]、ɑi、o;②o相当于o、uo、e[?];③uo相当于üe、ü、u;④en相当于en、enɡ、uen;⑤onɡ相当于onɡ、enɡ、uenɡ;⑥ün相当于ün、ionɡ、inɡ。
3.声调方面笔者以“中国伟大”为例解释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声调对应关系,即:就阴平而言,普通话和成都话调值近似,而阳平调,成都话发音为普通话中的“半上”,成都话中的上声近似于普通话中的去声,尤其是普通话两个去声相连的词汇中的第一个去声,而去声字,成都话近似念为普通话中的上声。
四川话
![四川话](https://img.taocdn.com/s3/m/fec75a411ed9ad51f11df21c.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编辑本段]川话特点音韵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 2 (音同“子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áosǐ](音同“曹死”);"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通读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通读,统一发音为"in"。
"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通读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
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
第五章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第五章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b73d3e26294dd88d0d26bac.png)
词
与普通话说法不同的四川方言中,名词最多。
汇
烟子 舌头儿 嘴巴 树子 风筝儿
名 词:
一、四川方言中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单音节词 1、川方言有“子”词尾,普通话没有。如:庙子 鞋子 羊子 蚕子 虾子 葱子 今天子 明年子 2、四川方言中有儿化,普通话没有,但轻声。如苍蝇儿 3、方言中有“巴”词尾,普通话没有。如:泥巴 盐巴 二、四川方言是词素重叠,而普通话是单音节词,或加“子”。 如:草草——草 灰灰——灰 毛毛——毛 箱箱——箱子 瓶瓶——瓶子 柜柜——柜子 还有一部分是完全不同的说法: 如:帕帕儿 架架儿 飞飞儿 吹吹儿 坨坨儿 别别儿 瓢瓢儿 偷油婆 波丝网 檐老鼠 包径 绍苕 稀饭 抄手儿 宝气 手杆 讨口子 铺盖 灶房 二天 白墨 雪弹子 三、四川方言中“头”,普通话说“里” 桶头有水 锅里有碗头才有 他在院坝头 屋头
第五章 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 语法比较
学习普通话不能只学语音,还要掌握普通 话的词汇和语法。普通话和四川话都是从古 代汉语发展来的,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规律大部分相同,如天 地、人、花、草、 看、走、好、都、很、人、我、他、眼亮、 乱七八糟、家家户户、糊里糊涂等等。这些 共同的词语,在整个词汇中占多数,但四川 有一部分与普通话不一致。
四、四川方言里有“动词+得来+动词+不来?”的句型,而普 通话里是用“会不会+动词” 你做得来做不来? 他扯不来慌。 我吃不来海辣椒。 你会不会做? 他不会说慌。 我不吃(吃不惯)辣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四川方言中,动词后面的“倒”,在普通话里是“着 (zhe),到(dao),着(zhao), 了(liao)等。 他看倒看倒就睡着了 他埋倒脑壳不开腔 他捉倒五个丁丁猫儿 还没有找倒合适的人 他的事我管不倒 这就怪不倒我了 这条路近了倒好的多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四川方言、普通话及英语语音音位差异分析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四川方言、普通话及英语语音音位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442bb1eb91a37f1115cd8.png)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四川方言、普通话及英语语音音位差异分析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中,语音是基础,词汇需要语音去识记,听说需要语音助传递,语音可以说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或外化形式(王初明,2004)。
语音虽然只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语音学得好坏影响学习者对自己整个外语能力的评价,进而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王初明,2004)。
语音在口头交际中也很重要,发音不标准很可能引起表达意义上的误解。
Stern(199:117)认为,学习者应该认识到清晰的,可理解的发音在交际中的价值,所以英语语音的正确性还是因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转引自卢开砚,2009)。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语音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了一套母语符号系统,就会“通过对第一语言系统的换码而获得已知的概念”(方文蕙,1990)。
大部人出生以来最先说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本地方言伴随着人们成长,直到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人们才开始学说普通话。
相比较而言,本地方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方言语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当人们学习普通话或者另一门语言的语音时,或多或少会受到本地方言语音的影响。
四川方言作为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在语音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四川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常常受方言习惯的影响,发出带有四川方言色彩的英语语音(甄寒,2009)。
笔者阅读了国内近年来的主要外语类及教育类期刊,对四川方言和英语语音作对比研究的屈指可数,主要有马川冬、谭伦华(1998),卢开砚(2009),甄寒(2009),杨德宏、夏宏钟(2010)等,其中马川冬、谭伦华主要是作静态的对比,卢开砚(2009)是从通过普通话正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研究的,甄寒(2009)主要集中在川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其对策上,杨德宏、夏宏钟(2010)是从语音教学出发来探究的。
他们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意义,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究。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7b21bd6bec0975f465e267.png)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
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锅盔面饼相因便宜啥子什么霸铺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
如: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普通话泥盐牙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
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
例如: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
例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8d855fb2cc58bd63186bdf5.png)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
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锅盔面饼相因便宜啥子什么霸铺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
如: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普通话泥盐牙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
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
例如: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
例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
第二章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第二章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5505d46bcaaedd3383c4d388.png)
三、元音和辅音:P12—13
根据不同的发音情况通常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 类,又称母音和子音。 1.元音:呼出的气流不受口腔任何部位的阻挡,声带 都要振动,发音响亮。如 i u ü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遇到阻碍发音不如元 音响亮,振动声带的叫浊辅音,如 m n l ,不振动声带 的叫清辅音 b d z c
五、汉语拼音方案:P15—18
1.字母:26个 2声母21个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和少数民族语以及方言。
汉语拼音方案:
4.声调符号: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符 号标在音节主要元音上,轻 声不标调。 标调口诀: a 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e o i u 并列标在后 单个元音不必说 i u 并列的情况,如 牛 niú 归 gui,声调标在后一元音头上。
第二章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第一节 语音基础知识
(一)、语音和发音器官 简单地说,人们说话的声音叫 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大体可以 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 口腔和鼻腔三部分。呼吸器官 在发音中的作用是供给发出语 音的动力——气流,气流从肺 部呼出,通过支气管、气管, 再经过喉头,送入口腔或鼻腔。 请看教材P11,发音器官示意图。
四、声母、韵母、声调:P13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析汉语音节的方法,可以把音节 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作声母都是辅音。有的 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叫零声母音节。如"五一" u i 。 普通话里有21个辅音声母。 2.韵母:声母后面的部分,充当韵母的是元音也可以 在元音之后再加上一个辅音,这个辅音就是鼻音 n 和 ng 。共有39个韵母。 3.声调:贯穿在汉语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 形式,就是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如"妈 麻 马 骂"四 个音节的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不同,每个音节表 示的意思就不同。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957266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3.png)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四川话与普通话
![四川话与普通话](https://img.taocdn.com/s3/m/a1d49427b52acfc789ebc93f.png)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注1,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历史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 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四川话特点音韵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
四川方言对照
![四川方言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06953e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png)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汉语方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而且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探讨四川方言的独特之处。
一、语音特点1. 声调四川方言的声调相对于普通话更为复杂。
在普通话的四声基础上,四川方言还有一个轻声。
例如,“鱼”在普通话中的阳平,而在四川方言中是阴平。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四川方言的声调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2. 元音四川方言的元音相比普通话更加丰富。
例如,“你”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nǐ/,而在四川方言中是/lɛ/。
此外,四川方言中的元音还存在变异现象,发音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词组。
3. 辅音在辅音方面,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知道”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ʈʂʐ dɑʊ/,而在四川方言中是/zɤːdɔ/。
此外,四川方言的咝音较多,类似于“s”、“sh”、“x”等辅音。
二、词汇特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四川方言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和方言词汇,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地名词汇四川方言中常用的地名词汇与普通话也存在不同。
例如,“成都”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chéngdū/,而在四川方言中是/dǐdǒu/。
此外,一些地名的发音也存在差异。
2. 食物词汇四川方言中的食物词汇丰富多样,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例如,“火锅”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huǒguō/,而在四川方言中是/huǒgòng/。
此外,四川方言还有一些特有的独特菜肴,如“水煮鱼”、“麻辣烫”等。
3. 方言词汇四川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词汇,与普通话并无对应。
例如,“嘎嘎”表示爷爷,而在普通话中是“爷爷”;“刷”表示洗,而在普通话中是“洗”。
这些词汇使得四川方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语法特点四川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子:1. 代词四川方言中的代词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https://img.taocdn.com/s3/m/f9286ff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4.png)
收稿日期 :2001 - 02 - 19 作者简介 :兰玉英 ,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驿校区教师 。
第 7 期 兰玉英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
208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2 卷
部分字才走出了中古疑母的圈子 。 三 、古精组声母中的一些舌面音 [t t‘ ] 一部分来自于精组声母拼细音 。北
京音从精组来的 [ t t‘ ]声母字 ,四川话也几乎都 读成了[ t t‘ ] ,连两读的情况也很少见 。例外有 : 絮 ,京音为[ y | ] ,川音有[ suei | ]和 [ y | ]两读 ;溅 , 京音为[ t ianv] ,川音读[ tsan | ] 。但北京音中读为舌 尖前音的一些字川音却读为舌面音 ,这个变化主要 发生在精心拼少数合口三等韵中 ,如 :
族 [ T‘yo | ] (从拼通合一) ,民~ ,汉~ 。穗 [ u | ] (邪拼止合三) 麦~ 。
戍 [ u | ] (书拼遇合三) ,卫 ~ 。赎 [ yo | ] (床 拼通合三) ,立功 ~ 罪 。
与前面舌根音中某些字声母停滞不前的情况相 反 ,这些字的声母已经比北京音超前了一步 ,先从舌 尖前音演变为舌面音了 。这算是四川方言声母演变 中较积极的成分了 。
项文 t ia | 白 xa | ~链 ,颈~ ,事~ ,~目 杏 xan | ~子 。(匣拼梗开二)
下文 ia | 白 xa | 敲他几 ~ ,等 ~ 。(匣拼假开 二)
见母中古拟音为 [ k ] ,溪母拟为 [ k‘] 。见溪拼 开口二等字今四川话仍读为舌根音 [ k k‘ ] ,这是保 留了中古的读法 。匣母中古拟音为 [ ] , 是舌根 、 浊 、擦音 。在浊音声母清化的时候 ,它与晓母合流为 [x]声母 。上述匣母字在四川话中基本上都停留在 合流阶段读[ x]声母 ,在北京语音却又往前移了一个 部位 ,腭化成了舌面擦音 。从语音的历史层面看 ,因 为这部分字在四川话中基本上读成舌根音 ,说明它 们的声母与中古相去不远 。
四川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问题及正音
![四川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问题及正音](https://img.taocdn.com/s3/m/e32e8a53e518964bcf847cee.png)
浅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对外汉语2006级余业森指导教师:秦莉摘要:普通话作为我们中华名族的通用语言,在现代汉民族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好普通话,首先应该学习普通话的发音,这也是普通话区别于其他方言的关键。
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以及声调三方面入手,比较和分析他们的差异性和问题,以方便我们对比加以学习。
关键词:四川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构词法Abstract:Mandarin as a common language, in modern han ethnic Chinese modern soci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learn mandarin, first should learn mandarin pronunciation, this is for the learning mandarin contrast, dialect key. This article mainly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from three aspect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ichuan dialect and mandarin.Key Words:dialect; pu tong hua; initials; finals; tones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的语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8d855fb2cc58bd63186bdf5.png)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
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锅盔面饼相因便宜啥子什么霸铺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
如: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普通话泥盐牙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
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
例如: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
例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
四川方言对照
![四川方言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1e811f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b.png)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
它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
一、发音差异1. 声母:在方言中,普通话中的"zh/ch/sh"在四川方言中往往发作"zh/ch/sh"的音。
例如,"中"读作"zhong"而非"zhong","吃饭"读作"chi fan"而非"chi fan"。
2. 韵母:四川方言中的韵母发音较普通话更为扁平化,声调比较厚重。
例如,普通话中"波"读作"bo",而在四川方言中读作"ba"。
3. 声调:四川方言的声调比普通话更为复杂,有着八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
这导致在使用四川方言时,需要更加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二、词汇差异1. 人称代词:在四川方言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我"在方言中可以用"俺"代替。
2. 地方俚语:四川方言中有许多地方俚语,这些俚语的使用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例如,"食屎"在四川方言中是夸奖对方厉害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在普通话中则是粗俗的表达。
3. 动词短语:四川方言中的动词短语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
例如,"吃饭"在方言中可以说成"扒饭"。
三、语法差异1. 代词位置:在四川方言中,代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在普通话中则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之前。
2. 疑问句结构:四川方言中的疑问句结构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你是谁?"在普通话中是"ni shi shei?",而在四川方言中是"shei ni shi?"。
解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缀之异同
![解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缀之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f84c7be31b765ce04081459.png)
解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常用词缀之异同摘要:本文描写四川方言的常用词缀,分析其同普通话常用词缀的联系与区别。
四川方言的常用词缀同普通话的常用词缀相比较,主要异同点表现在名词及形容词上,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为了便于叙述,特作如下约定:1、方言字读音,用汉语拼音标注,音标符号右上角的1、2、3、4分别代表四川方言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2、通常有几种写法的方言字,选取最常用的一种作词目,另外也常用的方言字用圆括弧括住,列于后面;3、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在该词后用(儿)表示。
4、相关词条本文在四川方言词与普通话常用词中间用“/”相隔。
关键词:四川方言普通话词缀异同[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4-0031-02壹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名词词缀上的异同1、阿a1,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此用法多见于川西部分地区。
此用法已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标明<方>(方言词)。
如:阿哥/哥哥阿兄/弟弟阿爹/父亲(年轻的)阿伯/父亲(年长的)或伯父2、子zi3①位于某些表人的名词之后,表示属于那一类人。
如:穷人子/穷人富人子/富人学生子/学生②位于一般名词之后,只作名词的标志,名词带不带“子”意义不变,此类词在普通话中不带“子”缀。
如:这种子/这种那种子/那种今年子/今年明年子/明年树子/树虾子/虾葱子/葱羊子/羊蚕子/蚕蒜子/蒜蝉子/蝉鞋子/鞋衣架子/衣架庙子/庙烟子/烟③还有些方言名词带“子”缀,普通话则带“儿”缀(儿化)。
如:枣子/枣儿桃子/桃儿火苗子/火苗儿烟盒子/烟盒儿脚印子/脚印儿鞋垫子/鞋垫儿皮子/皮儿纸盒子/纸盒儿倒拐子/胳膊肘儿男娃子/男孩儿贼娃子/小偷儿手板儿/手心④加于某些量词重叠式之后,构成名词,表示达到某种量的事物。
如:分分子/几分钱块块子/几元钱元元子/几元钱斤斤子/几斤3、儿er有些名词在四川方言中是“儿”缀,在普通话不能带“儿”缀。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5ef2fa8d4d8d15abf234e13.png)
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作者:杨越西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摘要:成都话的语音和语法,与普通话都有较为整齐规则的对应关系,而掌握好这些对应关系,对于成都人说好普通话至关重要。
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成都话和普通话进行差异比较。
关键词:成都话;普通话;方言;差异比较四川虽地处南方,但属于北方方言区,成都话自然也是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大同小异,语音和语法方面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一、语音差异1.声母方面(1)声母个数不同:四川方言的声母有多有少,各地不完全相同,如成都话的辅音声母共23个,比普通话多了[z][ɳ][ŋ],“我、爱、延、安、人”恰好涵盖了这三个声母,即:我[ŋo]、爱[ŋai]、延[ɳiæn]、安[ŋan]、人[zən]。
在成都话中,z、c、s、[z]分别与zh、ch、sh、r对应,[ɳ]、[ŋ]可以做声母,一般作为普通话中零声母音节的声母。
(2)其他差异:①边、鼻音完全不分,且只将鼻音读作边音,即只有边音没有鼻音:男nán—lán、兰lán—lán。
②平、翘舌完全不分,且只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即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知zhī—zī、吃chī—cī、诗shī—sī。
都江堰话是不多见的存在翘舌音,且翘舌音能和er相拼的方言,但并不是所有翘舌音都与er相拼:知zhī—zī、值zhí—zher;翅chì—zì(声母变为z)、吃chī—cher;诗shī—sī、湿shī—sher。
2.韵母方面(1)普通话的39个韵母中,有5个韵母是成都话里没有的:e、uo、enɡ、inɡ、uenɡ、-i (后),只有四川的其他极少数地区有这5个韵母。
(2)成都话中,一个韵母相当于普通话多个韵母,如:①[e]相当于e[ɤ]、ɑi、o;②o相当于o、uo、e[ɤ];③uo相當于üe、ü、u;④en相当于en、enɡ、uen;⑤onɡ相当于onɡ、enɡ、uenɡ;⑥ün相当于ün、ionɡ、inɡ。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探究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c594ca4b73f242326c5f9e.png)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探究摘要:本文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做了一个初步探究。
这个规律对于四川人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川方言;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虽然在声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也就是说,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普通话里发一声的字在四川方言里大多数也发一声。
例如:A ---- 阿、哀、埃、安、肮;B ---- 巴、班、帮、包、杯、悲、奔、边、编、标、彪、缤、冰、波;C ---- 猜、参、仓、苍、操、差、昌、超、车、撑、冲、充、抽、初、穿、窗;D ---- 呆、单、当、刀、登、低;F ---- 发、翻、帆、番、方、芳、飞、非、妃、分、纷、丰、风、封、锋、夫、敷;G ---- 该、干、甘、肝、刚、缸、钢、高、羔、戈、哥、割、根、耕、工、公、功、攻、宫、勾、沟、估、孤、姑、瓜;H ---- 酣、憨、夯、喝、黑、轰、呼、花、欢、荒、灰、挥、昏;J---- 饥、机、鸡、基、家、加、尖、奸、坚、肩、江、将、僵、交、骄、焦、阶、皆、今、斤、金、经、惊、精、纠、居、捐、军、均;K ---- 开、刊、堪;康、科、苛、坑、空、抠、枯、窟、夸、宽、亏、盔、窥、坤、昆、L ---- 拉、捞、溜;M ---- 妈、眯、摸;N ---- 拈、蔫、捏、纽;O ---- 欧、讴;P ---- 攀、批、篇、飘、拼;Q ---- 妻、千、枪、敲、亲、轻、秋、区;R ---- 扔;S ---- 叁、桑、骚、森、沙、山、伤、烧、身、师、书、酸;T ---- 他、贪、汤、天、听、通、偷、吞;W ---- 挖、歪、弯、汪、威、温、乌、、窝;X ---- 希、虾、先、香、消、心、兄、休、虚;Y ---- 鸦、烟、央、妖、衣、音、庸、优;Z ---- 灾、脏、遭、增、斋、沾、章、招、遮、真;但是也有少数例外。
四川话的特点
![四川话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6a6a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f.png)
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
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
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
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
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
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
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
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
但是,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1.名词的重叠。
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
重叠式表示小称。
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
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
例如:草-草草虫-虫虫儿壶-壶壶儿洞-洞洞儿人-人人儿嘴-嘴嘴儿某些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也能重叠,重叠后构成名词。
例如:沉沉(沉淀物)抽抽儿(抽屉)皱皱(皱纹)方方儿(方形木块)2.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
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
四川方言区普通话学习中的声调问题
![四川方言区普通话学习中的声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ac57e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9.png)
作者: 林晔
作者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
出版物刊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8-114页
主题词: 四川方言;普通话;声调;调值
摘要: 除古入声字外,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存在着整齐的对应关系,但在四川方言区的人们说(读)普通话时,往往调值不准,出现读音错误和读音缺陷。
四川方言区人说(读)普通话的声调读音错误表现为:入声字归错类;调形和调值都改变,或调形虽未改变,但调值变化太大;比附变读变错。
其读音缺陷表现为:高平调不够高或不够平;高升调上升不够,或在上升过程中有拐弯;降升调降不到位或升不到位;全降调降不到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正音方法,矫正读音。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https://img.taocdn.com/s3/m/51fe3e7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7.png)
简析汉字声母在四川方言中的歧异读音
兰玉英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卷),期】2001(022)007
【摘要】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读法不同的字音,本文称之为歧异读音.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四川方言中具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汉字声母的歧异读音,以此来探测四川方言声母系统中保存的一些古音成分和四川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
【总页数】4页(P206-209)
【作者】兰玉英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驿校区,四川,龙泉驿,6101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1
【相关文献】
1.日语对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读音的处置 [J], 张海燕;成玉峰
2.n声母和r声母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规律 [J], 何丰
3.汉语声母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 [J], 王保田;王诗荣
4.从中兴话古全浊声母字的读音看全浊声母的演变 [J], 张一舟
5.武威医简用字与今习用字偏旁歧异类析 [J], 何茂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2.
[gn]。气从舌、颚பைடு நூலகம்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宜宾市筠连县大部、成都市原温江地区个别县的部分地区等较为"孤立"的翘舌音"飞地"。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读和不读翘舌音的字,是否完全与普通话一致,LTY没有统计和研究。不过,在学说普通话时,想来总会占很大起手。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中国方言网
首页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 四川话考究 >>正文
■ 贵州方言词汇与结构
■ 贵州方言说唱-《蛊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方言 2005 版权所有
■ 海南临高方言
■ 海南方言简介
■ 四川方言词语
■ 四川方言简介
■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
■ 四川方言词语集锦
■ 关于四川方言的笑话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gzzs在2006-8-1 15:17:31发表,被浏览159次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
一、
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大多数地区,有自己统一的"f"和"h"划分标准。而且,几乎所有声母为"h"的字(如火,和、或,何、河,海,活,黑,货、贺,合、含、会,回、灰,很、恨、狠,横、衡、亨,行……,等。很多!)都与普通话一致(当然,韵母就不一定一致了)。问题和难点,在于四川方言语音中声母为"f"的字,普通话却要分成"f"和"h"(后者如户、沪、护,乎、呼,胡、湖、糊,互、壶、虎、狐、浒、扈、祜,打麻将的"和",水果的"核",……等等)两种声母。
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的由来或形成原因,至少对LTY是个迷。
三、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声母的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f"和"h"。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1.
2.
四川一些地区(例如并不连成片的川中和川北的一些地方)的一些居民,经常作为取笑对象地"f"、"h"不分。不是只有"f"、没有"h",就是只有"h"没有"f"。最爱作为取笑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菜籽花花蜚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