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2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
药理学复习总结〔人卫第七版〕一、药理学口诀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止“虹膜晶体粘〞,还能治疗心动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R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R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β-R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局麻药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平安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最新《护用药理学》重点(按章节归纳)
第一章护用药理学绪论1.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主要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基因工程药物三类)。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1. 药物作用:是指始发于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的分子反应;2.药物效应: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机体功能及(或)形态的变化。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1.兴奋: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增强。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抑制: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减弱。
吗啡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兴奋),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
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的兴奋如惊厥不止,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
) 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少;而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如:洋地黄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利尿剂对肾小管的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比如阿托品。
临床根据药物选择性的作用规律,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取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三、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和全身作用)1.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表现的效应;2.吸收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所产生的作用;3.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4.间接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引发的另一作用。
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预防作用: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的作用。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 4 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一、填空题 1.强心苷类药物的正性肌力作用包括的三个特点是加快心肌收缩速度、增加衰竭心脏的 心排血量、降低衰竭心肌耗氧量 2.强心苷类治疗心房颤动是利用了本类药物对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和直接抑制房室结传导 的作用。
7.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8.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助消化药需在饭前或饭时服用。驱肠虫药宜在空腹或饭前时服
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第 2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二、填空题
1.合成“乙酰胆碱”的酶为胆碱乙酰化酶,水解“乙酰胆碱”的酶为胆碱酯酶 2.胃肠、膀胱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 M 受体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
第 4 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 1 节 镇静催眠药 填空题
-2-
1.巴比妥类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作用。 2.地西泮属于哪一类的抗焦虑镇静催眠药。
3.根据作用特点,巴比妥类分为长、中、短、和超短效四类。 第 2 节 抗癫痫药 一、填空题 1.苯妥英钠主要用于抗癫痫、外周神经痛 、抗过速心律失常。 2.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有地西泮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
-3-
2.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中枢兴奋药是咖啡因
第 5 章 心血管系统药 第 1 节 抗高血压药 一、填空题 1.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包括抑制 ACE 和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2.特别适用于兼患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是可乐定
第 2 节 抗心绞痛药 一、填空题 1.抗心绞痛药物主要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来发挥作用。 2.特别适用于兼患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的抗心绞痛药物是普萘洛尔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1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2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药理知识点(护理专业药理学总结)
6、试述吗啡与度冷丁(哌替啶)在药理作用和用途方面的异同点。
7、阿托品、吗啡、阿司匹林三个药物,比较他们的镇痛方面异同。
答:①阿托品:快速缓解胃肠痉挛所致的绞痛;对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对胆绞痛或肾绞痛疗效较差,需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
②吗啡:各种疼痛均有效,久用易成瘾,少用,除癌症剧痛可长期使用,仅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
对神经压迫性疼痛效果较差。
③阿司匹林:常用剂量有显著的镇痛解热作用,作用强而持久。
也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和术后创口痛等。
8、试述强心苷中毒的防治。
答:中毒防治:预防强心苷中毒做到·警惕诱发中毒的因素·观察中毒的先兆·监测强心苷类血药浓度,及早发现中毒。
还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提高强心苷类药物浓度;苯妥英钠增加清楚而降低强心苷类血药浓度;拟肾上腺素提高心肌自律性可增强心肌对强心苷类的敏感性;排钾利尿药致低血钾而增加强心苷的毒性等)9、简述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通过减少细胞内Ca2+浓度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
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等,对血管平滑肌有选择性,对心脏直接抑制作用小,用于高血压、心绞痛、雷诺病等;后者包括苯并噻氮卓(有艹字头)类(如地尔硫卓)和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对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对血管有舒张作用,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临床应用: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
10、简述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答:硝酸甘油对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影响为:降低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心室压力,增快心率、心肌收缩力。
普萘洛尔的影响为:增加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减低心室压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二者合用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
但两者都可以降压,若血压下降过多,冠脉流量减少,则对心绞痛不利。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药物的作用、用途、副作用、给药途径等多个方面。
对于护士来说,熟悉药理学知识是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药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护士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领域,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药物分类1. 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将药物分为有机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2.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将药物分为激动型药物、抑制型药物和替代型药物等。
3. 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将药物分为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物等。
二、药物代谢与排泄1.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其中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2.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肾排泄、肝排泄、肺排泄等。
3. 了解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可以帮助护士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三、常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1. 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及其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2. 镇痛药物:吗啡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3. 心血管药物: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4. 高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5. 抗凝药物:华法林类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四、药物给药途径与操作注意事项1. 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特点、给药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2. 注射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外用药物:贴敷药物、涂抹药物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和监测要点。
结论:护理药理学知识对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了解药物分类、代谢与排泄、作用与副作用以及给药途径与操作等关键知识点,有助于护士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认识,加强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写手,我深感药理学知识对于护士的重要性。
护理药理学复习重点
药物得基本作用可分为兴奋与抑制,前者就是指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后者就是指机体原有功能减弱、药物具有双重性,即能预防疾病也能引起疾病、治疗作用有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庆大霉素引起得神经性耳聋,肼屈嗪造成得红斑狼疮)包括: 副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三致反应、特异质反应,副反应:就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就是出现得与治疗目得无关得作用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得危害性反应。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就是原有得疾病没有得症状出现得现象变态反应得特点就是变态反应与药物固有得效应与剂量无关,一般不可预知。
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反应性降低,必须加大剂量到原有得疗效。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得敏感性降低治疗指数就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得比值(LD50/ED50)受体得特点包括特异性,灵敏性,可逆性,饱与性与多样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得能力称为亲与力,内在活性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药物产生效应得能力。
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得效应不同,将作用于受体得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与阻断药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口服给药就是最常用得给药途径。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由口服药物由消化道给药,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黏膜及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得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得现象。
结核性药物得特点:可逆性,暂时性,不能透过血管壁,饱与性,置换性。
代谢药物得器官主要就是肝脏。
药物主要通过肾排泄。
药酶诱导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增强者。
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得药物药酶抑制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降低者。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得药物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停药后约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每一种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其半衰期都有固定值F=A/D×100%(A为进入体循环得药量,D为服药剂量)传出神经得相关受体根据与之结合得递质不同,主要分为胆碱受体(M受体、N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β受体)、多巴胺受体。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言1、为什么护理要学习药理学?答:护理工作者是药物使用的直接实施者,是药物前后监测者,是不良反应的监测者。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检查3、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4、非处方药:OTC5、处方颜色:普通白色;急诊淡黄色,标注急诊;儿科淡绿色,标注儿科;麻醉药品第一神经药品淡红色标记麻、精一;第二类神经药品白色标注精二。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兴奋和抑制2、药物作用的选择与结构有关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不良反应防治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超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4、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亲和力+内在活性5、受体激动药:强亲和力,内在活性高受体拮抗剂: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剂: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弱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吸收A ;分布B ;代谢M ;排泄E2、被动转运:顺浓度高到低,不耗能,不需载体简单扩散(是药物跨膜转运的最主要方式),滤过(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易化扩散:需载体(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3、主动转运:逆浓度从低到高,需载体,需耗能4、口服:吸收慢,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单次口服:血药浓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多次口服:血药浓度升高,稳态浓度形成波浪状上升曲线。
5、舌下给药: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避免首过消除6、直肠给药适合小儿7、皮下注射量:1~2毫升8、肌内注射:1~5毫升9、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无吸收过程10、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快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吸收多,排泄少11、生物转化指进入其体内的药物,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代谢器官主要是肝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一级消除动力学⑴转运速率与浓度成正比⑵被动转运⑶特点:单位时间转动的药物百分比恒定⑷半衰期恒定。
护理药理学复习总结资料
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1. D2. A3. C4. B6. C7. D8. A9. A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10. C11. C12. B13.A14.D15.A16.C17.B18.A19.D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20. A21.C22.A23.D24.B25.B26.A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D、药效学和药动学2.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3.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疗效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D影响药效的因素4.某降压药停药后血压剧烈回升,此种现象称为:A、变态反应B、反跳现象C、反遗效应D、特异质反应E、毒性反应6.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安全范围小B治疗指数小C、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泛 D、药物剂量过大E、毒性大7.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副作用E、毒性反应8.选择性高的药物:A 副作用少B 作用广泛C 副作用多D 药理效应强9、下表中,安全性最大的药物是:( )药物LD50(mg/Kg) ED50(mg/Kg)A 100 5B 200 20C 300 40D 400 80E 500 10010.某药的半数有效量(ED50)大,则说明该药物:( )A 毒性大B 药效强C 药效弱D 毒性小E 安全性大11..甲药的LD50比乙药大,则说明:( )A 甲药的毒性比乙药大B 甲药的作用比乙药小C 甲药的毒性比乙药小D 甲药的作用比乙药大E 甲药的t1/2比乙药长12.几种药物相比较,药物的LD50值愈大,则其: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13、以累积阳性率为纵坐标,对数剂量为横坐标所得质反应的量效曲线是:A、对称S型曲线B、长尾S型曲线C、直线D、正态分布曲线E、抛物线14、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否兴奋受体取决于A、药物分子量的大小B、药物与受体有无亲和力C、药物剂量大小D、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E、药物解离度的大小15、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E、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加16.加入非竞争性拮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17、氢氯噻嗪100mg与氯噻嗪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10倍 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10倍C、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E、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10倍18.pD2是:A.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B. 拮抗常数的负对数C. 解离常数D. 拮抗常数E. 平衡常数19、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被受体激动后产生效应的能力20、激动药的概念是指药物: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B、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2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无内在活性D、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未梢所释放的递质注射吗啡过量中毒,给患者洗胃有无意义?提示:吗啡为生物碱吗啡为生物碱(碱性药物),注射给药进入血液(血液pH 7.4,和胃液相比为偏碱环境),容易扩散到胃液中(胃液pH 1.4,和血液相比为偏酸环境),故洗胃是该类药物中毒的治疗措施和诊断依据22.ED50是指:A、引起50%实验动物有效的剂量B、引起50%实验动物中毒的剂量C、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D、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23.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A. 苯巴比妥钠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2024年护士执业考试药学知识点
2024年护士执业考试药学知识点一、药理学药理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效应和相互关系。
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知识:1.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常见药物按照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可分为抗生素、抗菌药物、镇痛药物、抗凝药物等。
护士需了解药物的作用目标、作用机制和相应的疾病治疗原理。
2. 药物代谢与排泄:护士要了解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途径,以便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等。
3.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在同时应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护士需了解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在护理过程中避免或减少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药物计算护士在执业中常常需要进行药物计算,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用量和给药速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计算知识点:1. 剂量计算:包括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浓度的计算。
护士需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计算出正确的给药剂量,并了解药物的浓度,使药物给予准确无误。
2. 输液速度计算:护士需要计算输液的速度,以确保合理的输液给药速度。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滴注速度计算和输液泵速度计算。
3. 药物稀释计算: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药物进行稀释后给予患者。
护士需了解药物的稀释比例和方法,以确保稀释后的药物用量准确。
三、药物安全药物安全是护士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药物安全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药物标识与标签:护士在给药前需仔细核对药物标识与标签,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途径等信息,以避免给患者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2. 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护士需了解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药物储存与管理:护士需要妥善储存药物,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需了解正确的药物管理流程,包括药物配药、核对、给药等环节。
结语药学知识对于护士的执业非常重要,它不仅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1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2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药理知识点(护理专业药理学总结)
6、试述吗啡与度冷丁(哌替啶)在药理作用和用途方面的异同点。
7、阿托品、吗啡、阿司匹林三个药物,比较他们的镇痛方面异同。
答:①阿托品:快速缓解胃肠痉挛所致的绞痛;对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对胆绞痛或肾绞痛疗效较差,需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
②吗啡:各种疼痛均有效,久用易成瘾,少用,除癌症剧痛可长期使用,仅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
对神经压迫性疼痛效果较差。
③阿司匹林:常用剂量有显著的镇痛解热作用,作用强而持久。
也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和术后创口痛等。
8、试述强心苷中毒的防治。
答:中毒防治:预防强心苷中毒做到·警惕诱发中毒的因素·观察中毒的先兆·监测强心苷类血药浓度,及早发现中毒。
还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提高强心苷类药物浓度;苯妥英钠增加清楚而降低强心苷类血药浓度;拟肾上腺素提高心肌自律性可增强心肌对强心苷类的敏感性;排钾利尿药致低血钾而增加强心苷的毒性等)9、简述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通过减少细胞内Ca2+浓度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
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等,对血管平滑肌有选择性,对心脏直接抑制作用小,用于高血压、心绞痛、雷诺病等;后者包括苯并噻氮卓(有艹字头)类(如地尔硫卓)和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对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对血管有舒张作用,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临床应用: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
10、简述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答:硝酸甘油对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影响为:降低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心室压力,增快心率、心肌收缩力。
普萘洛尔的影响为:增加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减低心室压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二者合用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
但两者都可以降压,若血压下降过多,冠脉流量减少,则对心绞痛不利。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治疗疾病、改善健康、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传统药物等。
2. 药物的分类(1)按作用方式分:抗生素、激素、镇痛药、抗精神病药等;(2)按来源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植物药等;(3)按用途分: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等。
二、药理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吸收(1)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被吸收,经肝脏首过效应后进入血液循环;(2)注射给药:通过注射剂型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肌肉、皮下组织等,快速达到高血药浓度;(3)其他给药途径:包括吸入给药、局部给药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蛋白结合、血流灌注、脂溶性等因素影响,可在组织器官中形成药物储备。
3.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转化为代谢产物,部分药物具有肝肾清除率。
4. 药物的排泄药物在体内通过肾脏、肝脏、肺部等途径排泄,排泄的速率和方式影响药物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
5.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包括激动效应、抑制效应、拮抗效应等。
6.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包括药效、剂量效应关系、效价、毒性等,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可确定药物的安全有效用量。
7.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可能与其他药物、食物、疾病等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三、药物的临床应用1. 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1)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疾病,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2)抗炎药:用于治疗炎症、疼痛等,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3)抗高血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4)心脏病药物: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包括硝酸酯类、利福平、地尔硫卓等;(5)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2.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教育类试题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
1
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能与受
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
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受体的特
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受体
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
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
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3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滤过:药物分子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液体通过细胞膜的水溶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侧,为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按此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也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故又称被动扩散。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于胆汁的排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有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首过消除高时,生物利用度底,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用药剂量。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因素:药物的脂溶度、毛细血管通透性、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与血浆蛋白和组织蛋白的结合能力、药物的PKa和局部的pH、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特殊组织膜的屏障作用等。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的PH为7.0,细胞外液为7.4 。
由于弱酸性药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而细胞外液浓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