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的意义1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3.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模型和图示资料观察、分析地球公转的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验证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地球气候系统、生物节律等复杂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其运动特征和周期。
2.认识黄赤交角,并解释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任务,促进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如“地球公转新闻发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媒体展示: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运动轨迹和周期,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黄赤交角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学习思路,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N
分析题意:即求正午太阳高度最
小时甲楼的影子长度


100M
步骤一:计算此地一年中最小的 正午太阳高度
L
步骤二: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影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 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 器倾角,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所 以α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
与地平面的夹角。
H
一天中,同一地方什么时候
太阳高度(角)最大?
12:00
西
地方时为12时,一天中的太阳高度 (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H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夏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 什么变化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冬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 什么变化规律?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春分和秋分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 (1)太阳光线直射哪条纬线? (2)图中的度数表示什么?这些度数有什 么变化规律?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二)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1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1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地科二班的刘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这一节分为4个课时,而我要讲的是第三课时,主要内容为:1、地球公转运动基本状况,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太阳所处的位置等。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这节课,主要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五带的划分。

这节课的内容在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之后,讲述的是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方式——公转运动。

而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只有全面的掌握这两种运动方式,才能全面,系统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同时,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也是学生正确理解下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知识基础。

只有正确的理解黄赤交角的意义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等内容,学生才能够理解各地的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四季更替等内容。

可以说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与这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知识,历法知识,和物理知识,这为他们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奠定的知识基础。

但他们还缺乏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且他们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时期,抽象思维还不十分成熟,这给我们这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把目标做了如下安排:1、学生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以及黄赤交角的大小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系,学会抽象思维3、学生能熟记地球五带的划分,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直射点在移动与黄赤交角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抽象思维尚不完善的高一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它也是解释其他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由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9张) (2)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9张) (2)
第一单元 地球公转的意义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者地球仪与其他工具,或者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模拟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说出公转特点与黄赤交角,分析 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归纳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闸释其原因;探究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 长的变化规律。 3.分析长短变化的纬度分布规律,闸释其变化原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 思维。分析五带的划分依据四季更替的纬度差异及其原因,培养综合思维和 区域认知。
秋分 9•23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冬至 12•22
南北半球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春分 3•21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 下图为“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景观图”和“塔影朝向图”。
图中能反映标志塔正午塔影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地 球 公 转 — 昼夜长短变化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第一天
7:02 18:58
第二天
7:00 19:00
第三天
6:58 19:02
上表为我国某地某月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1.该地此时节气为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2.该地的经度为
A.100°E
B.105°E
C.110°E
达到一年最大值;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小值; 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
地 球 公 转 - 正 午 太阳高度角
地 球 公 转 - 正 午 太阳高度角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新人教版

从夏至日开始太阳直射点就南移了,一直南移到南 回归线,节气为冬至日;冬至日开始直射点北移, 一直到夏至日。
在太阳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可以标出时间(节气),能 够找到所有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例如远(近) 日点,国庆节地球位置等,辅助做题。
与公转相关的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 问题,经常需要结合此图思考。
【 解 析 】 第 (1) 题 , 考 查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坐 标 计 算 。 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N有极夜 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0°S。第(2)题,考查不 同季节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在 东南方。第(3)题,考查方位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 方位。第(4)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北极出现极 夜,故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 方时计算M地的时间。第(5)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 递减。
度的观测。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
度为66°,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
度为60°。读图,完成问题。
(2)若夏至日时乙地正午高度为66°26′,则甲地纬
度可能为( A )
A.41°N
B.53°N
C.50°N
D.47°N
【解析】第(1)题,考查日出日落和时间的换算。甲 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66°,则 甲地经度是117°E,乙地经度为119°E。甲地在当 日测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28,则当地时间是6: 16,甲地日落时间是17:44,甲、乙同位于晨昏线 上,此时乙地也日落,对应地方时为17:36。第(2) 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 的计算可知乙地纬度是47°N,甲地纬度比乙低6°, 所以甲的纬度是41°N。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C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0:00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12:00
晨线
赤道
6:0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
66°34 ′ 23°26 ′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65天5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夏至 6.22
春分 3.21
秋分 9.23
(23.5° 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冬至 12.22 S) 问题2:南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冬至日前后,12.1.2月份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演示文稿(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演示文稿(1)

C、劳动节
D、教师节
4、“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课堂练习:
5、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少 D、地球自转和 公转共同形成的
6、在地球表面,决定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界线的条 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测试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 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 一、地球的公转 周期和速度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 接近正圆的椭圆
3、方向:
4、周期: 5、速度:
小结:
公转
斜 方 身 向 绕 不 日 变 自转 黄道面 黄赤交角 23026/ 赤道面 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 线间周年移 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 规律的变化
复习旧课: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 速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三、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五带的划分 测试要求: 1、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2、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 解其成因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注意: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
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A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纬度差
地转偏向力左手定则(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右手定则(北半球)
注:两地指A地与太阳直射点
计算:冬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那么,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地昼弧为270°,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昼弧为195°的③地 也是昼长夜短,也位于北半球,但③地昼弧短于②地,说明③地纬度低于②地; 昼弧为165°的①地与③地纬度数相同,且①地位于南半球;④地昼弧为180°,说 明该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④<①=③<②。 纬度最高的地点是②地,故选B。
黄赤交角变化
热带
五带范围变化
温带
寒带
增大 扩大 减小 扩大
减小 减小 扩大 减小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学质疑]
一、地球的公转
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明地球的公转有特点。

2、怎样理解地球公转方向?
3、读课本图1-3-2,说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什么特点?
4、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试着想一个好办法轻易记住它。

5、开普勒关于行星公转的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据此分析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6、读图1-3-3,说明什么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是多少?试用地球仪演示观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情况。

7、什么叫回归年?什么叫回归线?什么叫极圈?
8、试将课本图1-3-4改画成一个更简单的示意图。

[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16“活动”,思考还能画成什么样的示意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素材1(鲁教版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素材1(鲁教版必修1)

1、北极熊为什么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的太阳呢?
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不知你有没有学过椭圆,如果学过的话,就不难理解:太阳位于地球公转的左焦点,受太阳引力的影响,当地球从春天的公转位置转向秋天的公转位置时,是在离太阳较近的那一侧,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虽然略快,但转过的角度同时也略大,这就使得有略多的时间太阳是照射在北半球的,从而北半球极昼时间略长。

2、什么是极夜?什么是极昼?
极昼:在南极地区,当地时间24小时内太阳永不没入地平线的现象,叫做极昼。

在南极点,一年中有半年为极昼;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应略比半年稍多几天。

南极点的极昼出现在南半球的夏半年。

极夜:与极昼相反,在南极地区,当地时间24小时内太阳永远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叫做极夜。

在南极点,一年中应有半年为极夜;若考虑折射作用,应稍不足半年。

南极点出现极夜的时间与极昼正好相反,在南半球的冬季。

在南极地区,随着纬度降低,极昼和极夜出现的时间均变短,在极圈上,极昼与极夜均只出现一天。

3、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
答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楼房影子的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物体影子最短,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宇宙中,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其运动方式对于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两种主要运动,即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地理景观、决定了气候氛围、影响着物种分布和人类活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一年的周期。

由于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所处的地区便是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所处的地区则是夏季。

这种公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态和人类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地球靠近太阳,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相对较大,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升高,植物的生长旺盛,农业生产丰收。

相反,在北半球冬季,地球离太阳较远,阳光照射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气温下降,植物生长减缓,农作物产量减少。

因此,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球自转对地理格局的影响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各处都经历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种自转运动对于地球上的地理格局和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存在。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无数条平行线,而纬度则是指从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的弧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每个位置都经历不同的白天和黑夜,这导致了各地气温、日照时长和季节的差异。

其次,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自然景观多样性。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地球上的山脉、河流、草原等地理特征得以形成,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例如,赤道地区阳光直射,气候炎热,热带雨林分布广泛;而极地地区由于光线的倾斜度较大,气温极低,覆盖着冰雪。

最后,地球自转决定了风力和洋流的存在。

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表面的等压线和无数的气压带,而这些等压线和气压带间的差异使得气候变得复杂多样。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60

30

0 90°N 66°34´N
23°26´N
0
90 60 30 0 23°26´S 66°34´S 90°S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南地区一年中 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 值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分布规律
90

60

30

0 90°N 66°34´N
23°26´N
0
90 60 30 0 23°26´S 66°34´S 90°S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一、认识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

h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N N
B
90°
A
60 ° 30 °
赤道

900W
S
S
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呈同
心圆式向四周递减。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 ° ,最
90°
45°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二春分分日日
从赤道0°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90°N
66°34´N 23°26´N 0°
夏至日
23°26´S 66°34´S 90°´S
从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圈内极夜,小于
大圆圈(晨昏圈)——的太阳高 度是0 ° 。
日太阳高度 (角) 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h )
地面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这一运动对地球
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且与
黄道面倾斜23.5°。

这种轨道结构导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线照
射的角度和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

四季
的交替使得生物在适应气候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物种的繁衍和进化。

其次,地球公转造就了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
的运动,而地球公转则导致了人们在24小时内经历白天和黑夜的轮换。

昼夜交替不仅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也给人类带来了安排作息、
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此外,地球公转也使得地球的温度分布更加均衡。

由于地球自转轴
的倾斜,地球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
地球各地温度的差异。

地球公转使得这种温度差异能够得到较好的平衡,确保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持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生
存环境。

总的来说,地球的公转不仅构成了地球和太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还赋予了地球上的生命以生存和繁衍的可能。

地球公转意义深远,人
类应当珍惜和保护地球这颗独一无二的星球,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诱思提纲)
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
编写:吴海娜审核:彭良国、李伟2009-9-18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掌握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3、知道四季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认知】1
1、太阳高度是太阳,一天内白昼的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日出为自日出到正午,正午(12时),自正午到日落,日落为。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在直射的纬度最大(等于),自该纬度向南北,到晨昏线上减为。

【问题探究】1
1、北京某日,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则天安门广场上旗杆影子长短及
方向变化过程怎样?能绘图标示吗?
2、结合第24页图,总结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

3、结合第22页图,完成:
①夏至: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④北京(约北纬40°)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怎样,能用曲线表
示吗?
【反馈检测】1
1.下列地区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是 ( )
A.北半球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南半球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2.(1)在右图中,绘出6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状况(阳
光、晨昏线、夜半球)。

(2)根据图示,计算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极点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3)绘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曲线。

【认知】2
1、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根据日出和日落:昼长= ,夜长= 。

②、根据昼弧长和夜弧长:昼长= ,夜长= 。

③、昼越长,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早、晚)。

2、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特点是。

3、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位置关系是。

【问题探究】2
1、由第22页图1—17可以看出,6月22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特点是
,北纬纬线以北出现了极昼现象,该纬度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6月22日到12月22日,内乡的白昼长度变化特点是什么?南极地区呢?
3、7月初,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为什么我们这里却是火热的夏季?
4、3月21日,内乡(32.5ºN,112.5ºE)的白昼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各多少
太阳能热水器的面版倾角约为。

【反馈检测】2
1、下列现象属于自转产生的是
A.太阳日大于恒星日B.广州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C.四季变化D.漠河夏季的白夜现象
2、2009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将举行建国60年的盛大庆典,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时间是
A.5点半B.接近6点C.6点稍后D.6点半
3、当晨昏圈与东经20°、西经160°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西经70°的地方时可能是12时
C.南半球正从昼长过渡到夜长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4、读右面光照图,回答:
(1)A地的日出时刻是点钟,日落时刻是点
钟,昼长小时。

(2)当A地是星期四3点钟时,B地是星期的
点钟。

(3)此日是月日前后,我国北方处于季。

(4)此刻B地的日影朝向方,D地的日影朝向
方,C地的日影朝向方。

(5)有一架飞机从B地途径C地飞往D时,飞行方向有何
变化?
【梳理总结】
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直射点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