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
方兒茶
形狀 表面
質地 斷面
氣味
方塊或不規則 棕褐或黑褐色,光滑 而稍有光澤 質硬,易碎 不整齊,多具光澤, 有細孔 無臭,味苦、澀,略 回甜,遇潮有粘性
方塊狀,各邊均凹縮 棕色至黑褐色,平 坦,多無光澤 質堅實或較鬆脆 淺棕紅色
無臭,味苦、澀
冰片 一、來源:
艾片(左旋龍腦) ——菊科艾納香的葉提取的結晶 機片(合成龍腦、人工冰片)
加工: 夏、秋採收莖葉,置缸內,
清水浸2-3天,至葉爛、莖脫 皮時撈去枝葉;每10斤葉約 加入石灰1斤,充分攪拌; 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 面泡沫,曬乾。
馬藍
二、性狀: 1.深藍色細粉或為多孔性糰粒(手撚即成粉); 2.體輕,易飛揚; 3.有草腥氣,味淡; 4.火試,有紫紅煙霧, 時間長者佳; 5.水試,水不得染成深 藍色,若沉入水中,雜 質多。
化,呈黃綠色。
塊狀 劍葉龍血樹血竭
第十四章 其他類中藥 (一)加工品——以植物某部分或某些製品為原 料,加工而成。
如:冰片、蘆薈、青黛
蘆薈
青黛
(二)孢子類 (三)蟲癭、病理產物類
海金沙 (孢子)
五倍子 (蟲癭)
天竺黃 (病理產物)
海金沙
一、來源 海金沙科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二、性狀
1.粉末狀,黃棕或淡棕色, 2.質輕,撚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 3.氣微,味淡。 4.水試:浮於水面,加熱 漸下沉; 5.撒於火焰上,產生爆鳴 聲和閃光,無灰渣殘留。
注意:貯藏應注意防火
三、顯微
1.孢子:四面體或三角狀圓錐形,外壁具瘤狀紋理
頂面觀三面錐形,可見三叉狀裂隙;
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
頂
2.非腺毛:有時可見。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根本要求: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根底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根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到达以下根本要求:一、根本理论: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根底知识;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根本技能方面: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外表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开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开展史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开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采收、加工、贮藏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鉴定的依据和取样;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中药的质量标准。
〔注:掌握中药鉴定的取样和依据以及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鉴定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劣药是指()参考答案: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国家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超过有效期的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包括()参考答案:考证中药来源;寻找并扩大新药源;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鉴定中药的真伪;整理中药品种3.广义中药来源除了大部分是植物外还包括()参考答案:境外引进的植物药;民间药和民族药;矿物及其加工品;动物及其加工品4.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参考答案:对5.中药是指在西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指导下用以防治、诊断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参考答案:《本草经集注》2.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参考答案:《新修本草》3.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参考答案:《新修本草》4.唐代的本草著作有()参考答案:《海药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新修本草》5.绘有药图的本草著作有()参考答案:《本草纲目》;《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新修本草》第三章测试1.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参考答案:皮类药材2.下列药材一般需要采用蒸、煮、烫方法进行加工的是()参考答案: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3.为避免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需要进行()参考答案:干燥4.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参考答案:毒性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产量5.中药“发汗”的目的是()参考答案:促使变色;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减少刺激性第四章测试1.来源鉴定的目的是()参考答案:确定其生物种的学名2.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可以观察()参考答案:草酸钙结晶3.在显微观察中,要区别脂肪油滴和挥发油滴时,应加的试剂是()参考答案:90%乙醇4.显微鉴定常用的临时装片方法有()参考答案:孢粉制片;粉末制片法;表面制片法;解离组织法5.有害物质的检查主要包括()参考答案:重金属;砷盐;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第五章测试1.炉贝的原植物是()参考答案:梭砂贝母2.根茎具倒生式异常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此药材是()参考答案:大黄3.以下关于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维管束环状排列;木质部发达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为人参;川乌、附子来源于同种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有石细胞的是雅连;结合型蒽醌是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5.西洋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中药鉴定学笔记
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
“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着、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2024版中药鉴定学课件
当归
枸杞子
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具有特殊香气, 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主要成分为多糖、甜菜碱等,具有甜味和酸 味,易溶于水。
2024/1/24
22
2024/1/24
06
CATALOGUE
中药生物鉴定
23
生物鉴定的基本内容
物种鉴定
确定中药原植物或动物的物种归属,是中药 生物鉴定的基础。
药用部位鉴定
进行鉴别。
2024/1/24
显微鉴别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 细胞形状及其内含物等微观特征 进行鉴别。
理化鉴别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中药中 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以确定其真伪或优劣。
生物鉴别法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基 因测序、指纹图谱等分析,以达
到准确鉴别的目的。
6
02
CATALOGUE
18
2024/1/24
05
CATALOGUE
中药理化鉴定
19
理化鉴定的基本内容
中药的化学成分
包括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中药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比重等。
中药的化学性质
包括溶解度、酸碱度、荧光性、氧化还原性等。
2024/1/24
20
理化鉴定的方法
显微鉴定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
2024/1/24
26
07
CATALOGUE
中药鉴定学的应用与发展
2024/1/24
27
中药鉴定学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
2024/1/24
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鉴定学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中药 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进行研究,可以制定中药 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整理]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书名成书年代作者主要特征载药种类《诗经》植物药约50种《山海经》百余种《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我国已知最早的药365种,上、中、学专著下三品排列《新修本草》唐李勣、苏敬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850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1746种《神农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中药鉴定学课件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其它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练习题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练习题
其它类中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五倍子的加工方法为
A.晒干
B.阴干
C.煮或蒸后干燥
D.加石灰搅拌后干燥
E.堆置发汗后干燥
2、冰片主含
A.樟脑
B.异龙脑
C.左旋龙脑
D.右旋龙脑
E.消旋龙脑
3、除哪项外均为儿茶膏的特征
A.来源于豆科植物儿茶
B.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C.呈方块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具光泽,无臭,味苦涩,略回甜
D.粉末含针状结晶
E.含儿茶荧光素
二、配伍选择题
1、A.消旋龙脑
B.右旋龙脑
C.左旋龙脑
D.樟脑
E.异龙脑
<1>、天然冰片是
A.
B.
C.
D.
E.
<2>、艾片是。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制定规范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该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结合中药性状讲习和道地药材的产地实习,增强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药鉴定传统的理论、方法、技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按108学时设计。
理论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课前2周中药性状讲习和课后1周的产地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三、中药品种理论的新论点(自学)。
第二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中药真、伪、优、劣的基本概念二、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三、中成药的鉴定第三节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1.中药的资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3.中药的资源的基本情况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基本途径三、中药资源的保护〔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共2学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几本重点本草2.了解几本特色本草和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药物鉴定知识一、重点本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二、特色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等。
中药鉴定学(完整版)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
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
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品种:a品种b产地c采收、加工d包装、贮藏e运输3中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寻找和扩大药源⏹以亲缘关系为线索⏹以有效成分为线索⏹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扩大药用部位⏹老药新用⏹人工栽培、养殖:⏹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组织培养、生物工程:5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第二章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依自然属性,分16纲60类其他本草学著作⏹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一般采收原则a)根及根茎类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初春发芽前。
b)叶类及全草类-植物生长旺盛时。
c)皮类-春夏之交。
d)花类-花开放时;花蕾入药的以花蕾期。
e)果实种子类-成熟时。
f)藻、菌、孢子类;动物类-按各自情况才收。
2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学科的使命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基本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长期任务★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要多源,易于混乱。
另外还有:1、药材的栽培、生产、采收、采购、经营等部门无专业知识,导致误种、误收、误售、误用。
2、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
3、正品短缺,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用其他类似品种取而代之。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是指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
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养命以应天;中品养性以应人,无毒或小毒;下品治病以应地,多毒或大毒。
★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
最新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Ps:此重点为吴文如老师口头叙述后的笔记,如有缺漏,请见谅!第十二章:花类中药术语:花粉粒(鉴定意义,代表性花粉粒,形状,举例)丁香(重点):组织特征,粉末特征,理化,来源级商品来源洋金花:成分,花粉粒,腺毛,花药形状,显微金银花:显微(两个2,一个1)腺毛有两种,非腺毛也有两种,花粉粒一种西红花:辛夷:毛笔头(望春花)槐花:形状第十三章:果实及种子类药物(药用部位,掌握来源)术语:糊粉粒的鉴定意义,代表药材对子:①杏仁&桃仁,②南北五味子③槟榔&肉豆蔻姜科,芸香科的共同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五味子,苦杏仁,小茴香,砂仁,枳实枳壳的入药部位巴豆:成分连翘:成分,什么是青翘,老翘马钱子:性状(扁圆纽扣状,一面微凹,一面微凸表面灰绿色,密生绢状毛,自中央向四周辐射,丝样光泽。
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槟榔:错入组织(与肉豆蔻有何区别)第十四章:全草类中药唇形科共同的性状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薄荷:淫羊藿:广藿香:麻黄(重点,简答)性状特征,成分……………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比较(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少分枝,直径1-2mm,节间长2-6 mm,节上膜质鳞叶反曲。
中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多分枝,直径1.5-3mm,节间长2-6 mm节上膜质鳞叶微反曲。
木贼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较多分枝,直径1-1.5mm,节间长1.5-3mm,节上膜质鳞叶不反曲。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环髓纤维偶见,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中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散在,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木贼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穿心莲:成分(穿心莲内酯)第十五,十六,十七章:藻,菌,地衣类中药和树脂中药概念:子实体,菌核树脂的分类:p231 (会认哪些是树脂,哪些是树胶)树脂的理化鉴别:p231(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树脂)怎样区别树脂和树胶?(溶于水跟不溶于水)区别:乳香&没药,猪苓&茯苓重点看的:血竭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上的虫瘿(形成条件1,寄主盐肤木类植物、2五倍子蚜虫、3冬季寄主提灯癣类植物)儿茶:成分(含儿茶鞣质、儿茶素、表儿茶素等)青黛:(火烧时能产生紫红色烟雾且时间长)冰片:组成,共同特点第十八章:动物类药(名解是重点)动物类药材的分类:p244(考选择题)全蝎:(4,5,6,7)腹部有足4对,被夹上有5条隆脊线,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棕黄色6节,含蝎毒素斑蝥:背部有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含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蟾酥:来源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化学成分:强心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强心苷元而有毒性而称为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等蛤蚧(重点,老师说可考问答):掌握形状鉴别,包括头尾身,数字性状:眼大,无眼睑密生小牙无大齿体背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绿色或砖红色斑点尾长与体长近相等指趾较宽,均有五趾,除第一指外,均具爪金钱白花蛇:来源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性状特征:呈圆盘状,头在中央,尾细,常纳于口内。
其他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其他类中药
第一节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其他类中药主要包括:①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芦荟、青黛等;②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③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如五倍子、没食子等。
第二节其他类常用中药
海金沙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化学成分】孢子含脂肪油、海金沙素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粉末状。
为黄棕色或淡棕色的细小颗粒。
体轻,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气微,味淡。
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始逐渐下沉。
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2.理化鉴别火试:取药材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以质轻、色黄棕、有光滑感、无杂质者为佳。
青黛*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当植物的叶生长茂盛时,割取茎叶,置大缸或木桶中,加入清水,浸泡2~3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每50kg茎叶加石灰4~5kg,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捞取液面蓝色泡沫状物,晒干。
【化学成分】含靛蓝、靛玉红、色氨酮靛棕、靛黄等。
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中药鉴定学14
第十四章其它类中药一、概述本类中药是指不能归类于前面各章的中药。
主要包括①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冰片、芦荟、青黛等。
②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
③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如五倍子、没食子等。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1.海金沙: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状鉴别:呈粉末状。
为黄棕色或淡棕色的细小颗粒。
体轻,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气微,味淡。
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始逐渐下沉。
置火中易燃烧,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2.青黛: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采收加工:在浸泡液中加石灰,捞取液面蓝色泡沫状物。
性状鉴别:呈极细的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或呈不规则多孔性团粒。
微有草腥气,味淡。
以蓝色均匀、体轻能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长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靛玉红、靛蓝、色氨酮等。
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
检查:水溶性色素,水层不得显深蓝色。
3.儿茶:来源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习称“儿茶膏”。
性状鉴别: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
质硬,易碎,断面具光泽,有细孔。
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化学成分:鞣质:如儿茶鞣质、儿茶素等。
理化鉴别: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含量测定:以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计。
4.冰片(合成龙脑):为合成龙脑(C10H18O)化学合成品。
性状鉴别:为五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结晶。
质松脆,可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
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气清香,味辛、凉。
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化学成分:左旋龙脑。
附:天然冰片(右旋龙脑)为樟科植物樟死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1. 概述中的内容。
2. 各药材的来源、主产地及特殊的采收加工方法。
3. 各药材的性状鉴别,气味与其成分的关系。
4. 各药材的成分类别及主要成分。
5. 各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及结果。
6. 血竭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被测定成分,其混淆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复习题【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主要成分为树脂和树胶的树脂类药材,其药用部位是AA. 胶树脂B.树脂C油树脂D.香树脂E油胶树脂2•树脂多为植物体内哪种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DA. 黄酮类B.蒽醌类C生物碱类D.挥发油类E.木脂素类3.树脂类药材,通常可被下列何种试液染成红色BA. 间苯三酚B.紫草C盐酸D.碘E香草醛4•乳香、没药根据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应属于CA.香树脂B.酯树脂C油胶树脂D油树脂E单树脂5. 下列哪项不是乳香的性状鉴别特征CA.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B. 表面淡黄色,有时微带绿色或棕色,半透明C. 有的表面常常有一层xx粉末D. 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少数呈玻璃样光泽E. 嚼之粘牙,唾液成乳白色,微有麻辣感6. 乳香的甲醇提取液用氯仿萃取,萃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酸溶解,加醋酐-浓硫酸,结果和被检查成分是AA. 溶液变紫色,检查乳香酸B. 溶液变紫色,检查a xx树脂酮C. 溶液变棕色,检查a xx烯D. 溶液变蓝色,检查绿xx千层醇7. 药材淡黄色,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粗粉加入苯酚四氯化碳(1:5)液1滴,即显褐色或紫色,此药材是DA青黛B没药C 血竭D.乳香E儿茶8•取药材少许,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是AA. 没药B.乳香C血竭D.青黛E儿茶9. 下列哪项不是没药成分BA. 没药酸B.游离芳香酸C.次没药脂酸D.树胶,类似阿拉伯树胶E.丁香油酚、间苯甲基酚10. 粉末的乙醚浸出物或挥发油,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触残渣,即显紫红色,此药材是BA.青黛B没药C血竭D.儿茶E乳香11. 没药粉末遇硝酸后,所呈颜色是EA. 红色B.黄棕色C.蓝紫色D.淡红色E紫色12. 加工方法是将采集的药块去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品,加入辅料加工后即为加工品。
此药材是CA. xxB没药C血竭D.儿茶E.乳香13. 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者为佳的药材是AA.血竭B没药C青黛D.儿茶E乳香14. 下列哪项不是血竭的成分DA.血竭素B.黄烷类色素C三萜类成分D.内酯类成分E血竭红素15. 血竭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熔化,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的颜色是EA.铁黑色B.黄棕色C粉红色D.淡红色E鲜艳的血红色16. 取颗粒少许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烧之则发生呛鼻的烟气,此药材是DD.血竭E冰片17. 取血竭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烤,不应出现AA.扩散的油迹B.鲜艳的血红色C.颗粒熔化D.呛鼻的烟气E有苯甲酸样香气18. “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是形容哪种药材的特征CA.乳香B没药C血竭D.青黛E儿茶19. 检查血竭中的松香的方法是:本品的石油醚提取液加0.5 %醋酸铜溶液, 振摇后静置分层,石油醚层不得显BA. 红色B绿色C蓝色D黄色E紫色20.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血竭的薄层色谱鉴别实验,对照品为 D A.血竭素B.血竭红素C去甲血竭素D.血竭素高氯酸盐E黄烷醇21.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血竭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成分是C A.分光光度法,血竭素B.薄层扫描法,去甲血竭素C高效液相色谱法,血竭素 D. 气相色谱法,血竭红素E. 高效液相色谱法,血竭红素22.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血竭中含血竭素不得少于BA. 1.1%B.1.0%C.2.0%D.2.1%E.0.6%【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1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A.松科B.豆科C金缕梅科D.橄榄科E安息香科1. xx 的原植物科名是B2. xx 油树脂的原植物科名是A3. xx 的原植物科名是C4. xx 的原植物科名是EA.伞形科B.豆科C.金缕梅科D.橄榄科E.棕榈科5•乳香、没药的原植物科名是D6. 血竭的原植物科名是E7. xx 的原植物科名是AC.苏合香、安息香D.加拿大油树脂、松油脂E.乳香、没药、xx8. 油胶树脂类药材,如E9. xx树脂类药材,如C10. 胶树脂类药材,如B11. 油树脂类药材,如DA. 树脂酸B.树脂酯C无明显的主成分D.树脂和树胶E.树脂和挥发油12. 酸树脂的主成分是A13. 混合树脂的主成分是C14. 酯树脂的主成分是BA. 树脂,挥发油和树胶B. 树脂,游离芳香酸(xx酸),挥发油C树脂酯D. 树脂和树胶E. 树脂与挥发油15. 油胶树脂类药材的主成分是A16. XX树脂类药材的主成分是B17. 胶树脂类药材的主成分是D18. 油树脂类药材的主成分是EA.树干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B. 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C树干xx渗出的油树脂D. 果实中渗出的胶树脂E. 果实中渗出的香树脂19. 乳香、没药的药用部位是A20. 血竭的药用部位是BA. 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B. xx、xx 及xx 南部C.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苏门答腊、马来西亚D. xx、xxE. xx、xx、xx21. 血竭主产于C23. 乳香主产于BA. 气芳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B. 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粘牙,微有香辣感C. 气芳香,味甜,微辛D. 无臭,味淡E. 气香,味苦涩24. 乳香的气味是B25. 没药的气味是A26. 血竭的气味是DA.与水研磨形成xx乳状液体B. 与水研磨形成白色乳状液体C. 与水研磨形成xx乳状液体D. 与水研磨形成红色粉末,不成乳状液E. 与水研磨不成乳状液,成xx溶液27. 乳香的鉴别特征是B28. 没药的鉴别特征是CA.血竭B没药C儿茶D.xxE乳香29. 以块大、色红棕、半透明、香气浓而持久、杂质少者为佳的药材是B30. 以色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无杂质、气芳香者为佳的药材是 E A.6.0%B. 5.5%C.25.0%D.35.0%E.6.8%31. 血竭的总灰分不得过A32. 血竭的醇不溶物不得过C【X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少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 xx树脂的主要成分是ABDA.树脂B挥发油C树胶D.游离芳香酸E.树脂酸2. 树胶区别于树脂的主要特征是ABCDEA.树胶无一定的熔点B. 树胶能溶于水或吸水膨胀C. 树胶不溶于有机溶剂D. 树胶加热至最后发出焦糖样臭气3. 树脂类中药一般不溶于AEA.酸水B.乙醇C.氯仿D.乙醚E水4•树脂类中药一般可溶于ACDA.乙醇B.甲醇C氯仿D.乙醚E水5. 乳香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BDA. 呈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B. 表面淡黄色,有时微带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C. 有的表面无光泽,常常有一层黄棕色粉尘D. 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少数呈玻璃样光泽E. 嚼之粘牙,唾液成xx,微有香辣感6. 下列哪种药材与水共研能产生乳状液CDA.xxB血竭D.乳香E儿茶7•含树脂、树胶、挥发油的药材是BEA.血竭B.没药D.xx油树脂E.乳香8. 没药的性状鉴别特征是ABCEA.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大小不一B. 表面xx或xx,凹凸不平C. 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D. xx伴有蓝色斑点或纹理E. 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9. 下列关于没药的描述正确的是CDEA. 呈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B. 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粘牙C. 气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D. 与水共研成xx乳状液E. 粉末遇硝酸呈紫色10. 没药的成分是ACDEA.没药酸B.没药内酯D.树胶E挥发油11. 血竭的成分是ABCDE (没药C. 苏合香C.次没药脂酸D.去甲血竭红素E黄烷醇12. 血竭中结晶形红色素的成分是ABA.血竭素B.血竭红素C.去甲血竭素D.去甲血竭红素E黄烷醇13. 血竭中黄烷类色素的成分是CDEA.血竭素B.血竭红素C.去甲血竭素D. 去甲血竭红素E.xx14. 百合科海南龙血树的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的性状特征是ABDA.呈不规则块状B.表面紫色,具光泽C. 质软,易压扁D.断面有玻璃样光泽E. 气香,味苦15. 优质血竭的特征是ABCA. 外色黑似铁B. 研粉红似血C. 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D. 火燃无呛鼻烟气E. 粉末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有扩散油迹,对光照视呈暗红色答案【A 型题】1. A10. B19. B1.B10. B19. A28. C1.ABD7. B E13. CDE2.D11. E20. D2. A11. D 20. B 29. B3.B 12. C 21. C 3. C12. A 21. C 30. E4.C 13. A 22. B 4. E13. C 22. A 31. A5.C 14. D 5. D14. B 23. B 32. C6.A 15. E 6. E15. A24. B7.D16. D7. A16. B25. A8.A17. A8. E17. D26. D9.B18. C9. C18. E27. B2. A BCDE8. A BCE14. ABD3.AE 9. A BCDE15. ABC4.ACD10. ACDE5.ABD11. ABCDE6.CD12.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