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第第44课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更迭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在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

二.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2.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本课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夏朝建立标志国家建立的史实,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史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会用哪个成语学生一言九鼎教师一言九鼎是说一个人说得话有九个鼎那么重,什么是九鼎九鼎有什么象征意义这就要夏商西周的历史说起。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2.学习新课(1)“家天下”的夏朝教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后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涂山召见部落首领,划九州,筑九鼎。

学生看地图,明确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课本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禹死后谁来继任(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禅让制再选出一个继任者伯益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大禹死后是他的儿子启即位,和与之前禅让制通过推举的方式不同,启通过武力征服了那些不服从他的人,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和变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兴衰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4. 合作探讨5. 地图游戏(1)教师出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忆。

(2)学生进行地图填空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图。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 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3.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促进知识的内化。
5.结合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历史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入。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认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国家产生、发展、变革的过程。
2.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夏商西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夏商西周基本知识的掌握
b.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历史文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西周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二、章节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兴起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兴盛4. 西周的衰落与灭亡5. 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理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难点: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提醒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新课导入】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 讲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1. 讲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与兴盛1. 讲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西周兴盛的原因。

四、西周的衰落与灭亡1. 讲解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五、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1. 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

2. 讲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影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课后作业】1. 记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思考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商西周更迭的知识点。

六、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七、章节内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西周的文化与艺术3. 西周的宗教信仰与礼仪制度4. 西周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5. 西周的内外政治状况与灭亡原因八、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传说中的首任君主大禹。

认识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治理特点。

探讨夏朝的衰落原因。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与大禹治水传说。

夏朝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夏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1.3 教学活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

分组讨论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夏朝。

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迭2.1 教学目标认识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建立。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商朝。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西周的开创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认识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理解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建立。

分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周。

探讨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西周的衰落与东周的开启4.1 教学目标认识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理解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分析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讲述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5.1 教学目标总结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5.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建立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了解夏朝的起源,掌握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夏禹的治水成就和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衰落: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夏朝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夏朝的文化和传说中的夏朝历史人物。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夏朝的建立、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夏朝的地位和影响。

图片展示法:展示夏朝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第二章:商朝的兴起与衰落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原因。

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兴起:了解商朝的起源,掌握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原因。

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的起义和商朝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衰落:分析商朝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商朝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商朝的文字和宗教信仰。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商朝的兴起、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商朝的地位和影响。

图片展示法:展示商朝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第三章:西周的建立与衰落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掌握西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了解西周的起源,掌握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西周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周武王灭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衰落:分析西周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西周的地位和影响:探讨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西周的文化和礼乐制度。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课前预习】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8、重要大臣:9、夏朝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看P18图:桀把人当坐骑)三、西周的分封制10、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合作探究】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P17动脑筋)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P20动脑筋)3、看P21地图:周初形势图,找出各诸侯国分布的地点。

4、看P21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分封制),标出各级的身份(P22活动与探究2)【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课目的】1.认识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成立的史实及更替的次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

3.经过学习夏、商、西周消亡的史实,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经过对奴隶制国建夏代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长,源远流长,加强民族骄傲感。

5.经过对大批精巧文物、历史古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惜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课要点】认识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朝夏、周朝商的相同原由,并议论有何历史启迪。

【教课难点】划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必定的困难。

【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先人的艰辛勤动,反应了我国从人类发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波折而漫长的历程。

跟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日,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期间——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 年夏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板书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教师发问:夏代的成立者是谁?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大概在公元前 2070 年(BC 观点引入),禹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代,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代。

学生识图(课件出示图片),夏代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详细地点,认识阳城是今日的哪个城市。

教师发问:启是如何继承王位的?(师)禹年迈的时候,也依据禅让制的传统,推选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可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想,禹为何要把实权交给启呢?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议论并发布看法。

)(师)禹死后,伯益依据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礼让,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益礼让的结果还会和舜、禹时的礼让结果相同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约公元前21世纪,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等。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

板书设计
夏朝商朝西周
时间:公元前2070年时间:公元前1600年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禹建立者:汤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阳城都城:亳殷都城:镐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首领的?
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进行新课
一、“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归纳知识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学生回答。

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

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提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哪个历史人物退位才结束?(宣统帝溥仪,1912年)”学生根据小组准备的结果进行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二、商汤灭夏
1、商朝的建立:
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600年,商汤,商朝,建都亳。

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2、盘庚迁殷: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

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看插图《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三、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纣王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课下给他画一幅像。

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
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1、西周的建立:
归纳知识点:前1046年,周武王,建都镐京,周朝史称西周。

识图。

2、西周的发展:
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3、东周的建立:
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

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

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

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

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

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

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虢(guó)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

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

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

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

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

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

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

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诸侯及大臣共同拥立被废的太子宜臼为天子,即周平王。

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

历史上将迁都前称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

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课堂讨论:夏、商、西周兴衰更迭的原因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总结
提问:大家看黑板,你们发现这节课所列出的时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节课出现了具体的历史年代)
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

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公元来纪年吗?请同学们课后看“每课一得”,并完成自我测评。

最后,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

请同学们思考,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略)
教师: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恩格斯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你的意见如何?请同学们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写成一篇小论文,贴在历史留言板上,以此锻炼我们查找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