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锦道医学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PPT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9d89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d.png)
”
内镜外科治疗的选择
内镜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内镜外科治疗适用于胆道损伤后短时间内耐受的患者,如良性胆道狭窄等。
内镜外科治疗的优势
内镜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多次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
内镜外科治疗在医源性胆道损伤中的应用
内镜外科治疗已成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选择,并有望成为外科修复手 术围手术期不可替代的辅助性治疗方式。
术中识别胆道损伤
术中识别胆道损伤的重要性
术中及时识别胆道损伤有助于行术中修复手术避免术后二次修复。
术中诊断胆道损伤的方法
手术视野可见胆汁渗出、异常解剖结构以及术中胆道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 异常外溢等方式可有效诊断早期医源性胆道损伤。
ICG-C在术中识别胆道损伤的应用
ICG-C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且易于应用的胆道成像方式,可在手术期间 提供肝外胆道的实时成像。
ICG-C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且易 于应用的胆道成像方式,其可视化率 优于IOC。
内镜外科治疗策略
内镜外科治疗的优势
创伤小
内镜外科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 小,恢复速度快。
手术时间短
内镜外科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疗效确切
内镜外科治疗的疗效确切,对于医 源性胆道损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内镜外科治疗的条件
01
内镜外科治疗的优势
内镜外科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
”
02
内镜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内镜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胆道损伤后的早期修复,以及二次胆道修复手术的预备。
”
03
内镜外科治疗的限制
内镜外科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耐受程度,且对局部炎症程度与消退时间、感染 控制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人的肾脏中含有智德
![人的肾脏中含有智德](https://img.taocdn.com/s3/m/908372c5360cba1aa911da07.png)
——《道医学》揭密大智慧的生成之源作者知音人的大智慧从哪里来!《道医学》给出了一个生命科学范畴的答案:人的肾脏中含有智德(智的能量属性)。
在《道医学》看来: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这三者均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
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是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及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
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
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而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
如《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的“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实际上也是指肾中精气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对于大脑中的智能强弱具有支撑、扶养作用。
肾在五德中主智德的盛衰。
如果不注意五德品格的培养,主动吸收天地中的智德能量以养肾精。
却过早、过于盲目地开发孩子们的后天智能,造成肾精的超前、过量的支出,不能濡养髓海支撑智力功能,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则会缺乏伎巧、没有科学创造力而终生碌碌无为。
可见,依托肾脏中丰厚的智德,心无邪念,清净无欲,接近自然本原的灵动,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泉水迸涌,慧性观察也就凝结了纵览无遗的慧眼。
庄子推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道德修养,强调“圣人休焉”。
也就是说:具备高度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心就象静止安宁的水一般,波澜不兴,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达到这种无忧无虑的心境,这就易于静思而接近大智慧了。
静水善鉴万物,同样,心静也可以察天地之精微;水动则泥沙俱起,浑浊浮动,如人心充斥物欲,杂念横生,心浮气躁,当然无法洞鉴宇宙的奥妙、人生的真谛。
他还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意思说:如果被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所困扰,就会象浑水一样失却晶莹剔透的心灵,也就不能以虚静之心来感应宇宙天地的玄机。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https://img.taocdn.com/s3/m/1e017e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8.png)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序言这部《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是熊春锦先生近年来对老子《德道经》潜心研究探索的又一大成果。
本书主要是对老子《德道经》里“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个次第中的第一次第“人法地”思想的揭秘。
由于人类的离道失德,导致了人的品质全面退化,体内先天能量锐减,已经不具备天地那样的品质,所以老子在五千言中就提出了先要“人法地”,然后再来“地法天”,依次而修,才能成就德道。
“人法地”不仅是修真证道的基石,也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与人体生命关系最直接的莫过于地球。
人们都想健康长寿,但是对生命健康的真理却知之甚少。
人们只知用鸡鸭鱼肉填充肚皮,服用营养品补品,以求健康,反而难怪病愈多,一些常见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人类在对性命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对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中医学、道医学和养生学漠然视之,否定自己的根文化,有人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医。
百多年来的崇洋媚外,使我们既远离了道德,也造成了对人体生命学的盲知。
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重显不重隐,知阳不知阴;只知好吃好喝以养形身,而不知人体还存在着另一个性体系统,不给他们提供道德精神食粮,使这些生命体期处在饥饿状态中,这是人多灾多病、人生际遇坎坷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社会对人体生命学的偏知,人们对黄老学说中的“人法地”思想更是陌生。
人们生存在地球上,却不知地球与人体存在着的全息性依存关系,所以对人身这个天下最大的学问,却浑浑噩噩,糊里糊涂。
人身七尺之躯,看似平常,但他却是宇宙的全息性缩影。
人体从上到下,从头到足,从内到外,从五脏六腑、经络脉道,到四肢百骸,毛发骨骼……无不与天地相对应,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虽然都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却不明其理,不知妙要,于是便出现了有病乱投医,养生瞎盲撞,胡吃乱喝,惜命却如同害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人法地”之学,就是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学说,其理法都是先辈们在大智慧状态下显隐同观,并经过他们自身验证过的生命真理。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f74d2a5727a5e9856a61d5.png)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教中寓学,德养心性;学中寓教,道德复兴。
1:德慧智国学馆简介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
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慧启智的作用。
特别是承传数千年的被尊为经典的古代大智慧者的篇章,凝结了他们大量的慧性认知,并且承载了圣贤的道德能量,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而对于孩子来说,0—16岁时期最容易启迪他们大脑的慧性生理功能和道德心灵能量,最容易接受祖先的慧智性认知和德能对他们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的方式,将祖先的大智慧信息镶嵌在胎儿、幼儿、少年的心灵和大脑之中,从而开启慧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正确地开发和塑造孩子道德、智慧与健康的人生。
我们的课程涉及了胎教、幼教和少儿诵读教育,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胎婴阶段,幼儿和少儿阶段的德慧智教育,启迪智慧,培养完善的道德品格,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愿所有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参与和引导孩子能够学习和实践德慧智教育,以道德品格的培养为根本,开慧启智,能够达到“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成为新1代的栋梁之才!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3个字。
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1书为主,这就是《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德慧智"3个字是1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10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
《太极修身》熊春锦 著
![《太极修身》熊春锦 著](https://img.taocdn.com/s3/m/40be830752d380eb62946def.png)
《太极修身》熊春锦著《太极修身》,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传世新作。
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练形法”,源出老子“圣人之治”修真理法体系,是古代法地修身、练形化精必修的重要实践方法。
太极修身,理法兼备,层次分明,共分九式,动静相乘,循序渐进,通过凿户牖、开窍穴、通经脉、清病浊、补能量、建仓库、贯三才等立体修持,逐步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流传久远,功效卓著。
本方法,以老子“上善治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波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以德为体,以法为用,性命同步修持;紧扣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的原理,牢牢抓住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
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获得有质无形的太极图文两者汇化为一体,激活生命的太极弦文,主动置身于道光德海之中,全身整体、整个脊柱和每个骨关节之间相互交融多层次进行S形运动,与太极图文完整相合产生韵动波。
通过舒缓圆润的肢体运动谐合于太极弦文的S形运动轨迹,以圆润的弧形韵律运动,产生可用性的肢体运动语言之音,产生出有效的DNA音振荡频率。
其功效,可以增强精神性体系统的活力,修补肉身命体系统的缺损,奠定坚实的体内能量库储,延缓先天肾气的损耗,进而实现修爻补漏、穴开脉通、祛病养生、库储充盈、上善治水、肾水提升、天河水清、开慧益智、延年益寿等效用。
太极修身,常年在海内外进行教学推广,获得众多实践者实修心得认可,其确凿的祛病康复效果和显著的修身养生功用以及明显的开慧益智效验,有力证明了太极修身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普适性。
本方法区别于其它普通练形方法的神髓所在,就是在常规练形化精的基础之上,启动神气性体的同步参与和能量载体太极球的赐予获取。
为配合本方法的深入修习,附有锻炼中常见问题答疑,可资读者借鉴、参考和深造。
有意深造学习法理者,可参阅《德道行天下》中《修心生理揭秘》和《人类文化的寻根探源》相关内容。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https://img.taocdn.com/s3/m/87f46b8884868762caaed58b.png)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武国忠首先,我对熊春锦先生这个《道医学》的出版表示祝贺,也对熊春锦先生几十年来不断的积累,把《道医学》整理出来,并且提出新的学论。
刚才前面呢,专家、学者、前辈都大体的谈了一下,在此对这本书都表示祝贺。
下面,从我个人来讲,我想在这儿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道医学》的认识。
我是师带徒带出来的,我没有更多的学历,我除了跟着胡海牙教授学习传统的仙学、养生、治疗之外,另外还师承周潜川先生的弟子廖厚泽廖老学习丹道医家的大方脉。
按照当年周潜川周先生的记载,在汉代以前,医、道是不分的,那它是从什么时候分的呢?他认为东汉以后有个大医家陶弘景,从他以后,医、道才正式开始分开的。
我们看一看,他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伤寒论》有几个方子,一个是青龙汤(大清龙汤、小青龙汤)、一个是白虎汤、还有一个是玄武汤,我们在现行的本子里面,只能看到这三个方子。
在这前一段时间,也陆续出版了很多古籍,他发现了一个本子,就是这个《脏腑五行诀》,这个本子是在敦煌出土以后发现的,里面全面的记载了道家的六个神授方。
它叫四相: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
张仲景在创立这个伤寒体系的时候,是不是站在道家的角度来传承医家?据周潜川先生考证:丹道医学是有及其独立的体系的。
周先生考证的结果是:我们近代有两个大的丹道医学体系,一个是峨眉丹道医药体系;一个是青城山的丹道学派。
这两方面呢我跟他们都有过不同的接触,尤其是受到周潜川周先生的峨眉丹道养生学派的影响。
这个学派认为学医之人首先要修道、修身,通过自身的证悟,不是单纯的从《道德经》下手,也不是从《黄帝内经》下手,他恰恰要求我们哪儿下手呢?有一部道家的经典叫《黄庭经》,它从《黄庭经》的内景、中景、外景,从这三部经上去下手,我们看一下《黄庭经》,里面记载了我们人——神的这部分名字。
肝脏他有他的名字,他是在一个气化了的理论体系下,演变出来的。
那么他的这个体系也是很庞大,既有《内经》的传承,也有《黄庭经》的传承,跟后世的所谓的医家是有很大的区别。
奔豚气疾病
![奔豚气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172e7117763231126edb11fa.png)
奔豚气疾病近来一直抽空学习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李老提出:“凡病皆本气自虚”“伏邪致病”。
使我想到今天上午(5月13日),山东省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二例输入性确诊病例。
病毒袭来我们该怎么预防?流行病毒只有与人体里应外合才会发病,最好的药还是树正气御外邪!只要把身体里面管好了,本气旺盛,邪入无门,毒亦无所伏,这就是最好的预防。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温氏奔豚汤治验录文中李老运用奔豚汤34年,临证加减变通,扩大应用范围,用治一切沉寒痼冷顽症、临床罕见奇症,皆能应手取效。
尤对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
文中所述奔豚之病与下文熊春锦《道医学》奔豚气之病相同,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种。
如同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在研究经络是否客观存在一样,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征。
在研究经络学中,道医学是自己内观体验,物格而自明;中医则是依据前贤古籍经典而力争;西医学则是先在尸体上以解剖刀觅寻,遍寻不着则否定,继而又在活体上以神经学、血液动力学、体液学等等张冠李戴而强名。
奔豚气,由于在东方和西方发病率都较普遍地存在,发病率并不低。
而且此疾病的典型患者,皆有始发于脐下腹中,有物成团状,构成典型疼痛,并且此团状物能在脐上直线上升运动,长驱直入而运动至喉颈,然后慢慢散开而消失。
发病过程病人体感明显,过程清晰,症状典型,临床上部分医者甚至可能详细观察到患者全过程的“团状物无中生有”,至喉而自行“有化为无”。
从而使西医难以准确予以定名。
但是,这种“无中生出有,有又自化无”的气机病变聚集和消散过程,却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道医和中医气机生出病机的科学性。
所以特别值得分析与研究,在分析研究中确立道医与中医科学性的坚实地位。
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道医学,这里特此对奔豚气,作一些系统性的分析,虽然可能仍然难以全面周全,但是纲要基本立于其中,可能会对读者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德养性
![五德养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83f4f8f8c75fbfc77db2b3.png)
五德养性“性”,在人的生命中,内在表现形式是德行品格和能量,外在表现是气质和人文素养。
(编者注:性识,指人的精神系统中先天性慧主导生命活动的状况,是高于慧识,与自然规律同频率的一种精神系统状态。
性慧基因,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拥有的先天文化基因系统。
道德根文化认为,伴随德的下衰,人类是由性识转慧识,再由慧识转智识。
性识主导时期,是人类社会和个人最典型的道治社会时期和历史阶段,是人的心灵、精神、命体三大系统,都稳定处于居于道无和有相初始的境界阶段。
)班固《白虎通·情性》曰:“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韩愈《原性》:“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
”清·恽敬曰:“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仁、义、礼、智、信”,道学称之为“五德”,源出于《德道经·论德》;儒家称之为“五常”。
“养性”,就是“养德”。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
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多疾病。
仁德品格缺乏,仁德能量缺乏,这样的人,性格上肯定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自己生气。
这种人很多,女性一般就表现出爱生闷气,在心里仇恨别人,但外在表现不显露出来,可以憋到自己对着墙角流眼泪,但是却淤积在自己体内。
表现在健康上,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
肝五行属木,仁德为肝臓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
仁德缺乏的人,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
而且,仁德品格缺乏表现在命运际遇上,就会人际关系紧张,一生各种事业发展困难重重。
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
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
为什么会“慈眉善目”呢?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从人的眼睛上就可以发现这一个人是否具备比较浑厚的肝木仁德和品格,有了品格才有能量。
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
![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https://img.taocdn.com/s3/m/a5a1b5f7c77da26925c5b0aa.png)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提问:马斯洛提到的高峰体验,强调个人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有一种特别愉悦的高峰境界体验,这是不是与道家所达到的内修境界高度一样?解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跟道家修之身的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这么多年,我在西方进行《德道经》理论、文化、实践方法等方面的讲学情况来看,可以先打一个比喻:我们的儒学思想,可以说是在地球平面上;而佛学思想,相当于在大气层当中;西方的神学思想,也同样处在于大气层当中,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电离层这个表面;然而,道学思想却在宇宙之中,因为道学思想它是无所不包的。
那么在实证过程当中,在体内的实证过程当中,很多西方人由于受他们文化的制约,一般他们都难以冲破一个“我”字的制约,难以冲破自我状况、自我感受、自我感觉、自我觉悟、自我知觉这几个方面的束缚,在“我”字上面是比较难以突破的这种局限。
教学当中,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头疼。
比如说,早期对精气神的体悟,他们很敏感,他们求证得也很快,很快就可以将自己体内的精气神获得一种实证,但是要他们超越自我,马上就会出现一种反馈式的自我保护,并不愿意突破那个自我的束缚和制约,他们还是以我为中心来谈感受,来谈感觉。
但道学思想是严格地恪守着一个道生德养的原则,任何生命、任何物质全部都是“道”这个“无”来生成,而且依靠“德”的能量进行滋养,并且要具有阴阳“二”的二重性,才能够赋予品质和品格。
只有掌握了这个“三”,三生万物,构成了“三”的时候,才能形成一个可以表述的面。
两点之间只能成一线,三点之间就能构成一个面。
但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常常只抓住了这个“二”,进行孤立地讨论,而忘记了老子思想当中的这个“三”,三点构成以后,或者说三种物质构成以后,才能够构成一个面。
西方人对中国道学思想当中的“合和四象”这四个字,始终没有正确地进行解读。
什么叫“四象”呢?“四象”,如果从数理几何图分析的话,当这个“三”构成了面,其实还有一个点潜藏在这个平面的背后。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a557b6fb84ae45c3b358c46.png)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01校勘注释马王堆帛书原本《老子。
德道经》第一人校勘并注释马王堆出土帛书版《老子》,恢复更符合老子创作本意的《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原貌,纠正了汉代以后被篡改了的现行通行本《道德经》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原则性错误,恢复了老子“以德进道、修德进道”的本义,指明“以德进道”、“淳德归道”为研修老子和修之身的必经阶梯,是修真证道以利于循德明道而建立道德心灵和启迪慧心之窍。
指出《德道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为解读老子道学精髓的入门密钥。
首创了“光音观心”、“恭、熟、忘、合、灵”等诵读经典之心法。
对帛书《老子·德道经》,最先进行了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进行了首次揭秘与破译,揭示出其中大量天人合一的奥秘,直泄千古以来“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的修身修真秘诀,使这部万经之王走出神秘殿堂,回归到百姓修身实践、日每应用的现实领域之中。
因此,熊春锦先生也成为自汉代以来帛书原本《德道经》原貌恢复的第一人。
《老子。
德道经》——02终结“唯物”、“唯心”两元之争创立“唯德辩证法”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道生之,而德畜之”的思想,依据人体生命真相中的精炁神三宝,运用“道O德一”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居于道O,用“德一”,将“慧观”和“智观”、有质无形的理炁科学和有质有形的理形科学辩证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终结西方哲学“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以验证“万物尊道而贵德”、“万物为一炁,德真必归道”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多次向国家相关机构递交以德治国、重树民族道德信仰价值体系的提案和建言文章,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旋极图和《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的书籍图片等]《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终结了西方哲学长期存在的“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
熊春锦--道医学
![熊春锦--道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9026faa26925c52cc5bfb2.png)
从道家传统解析生命的真相:道医学作者:熊春锦出版社:团结出版社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经》最具有代表性。
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
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多容都是罕见前人的。
第一篇道医学绪论第一章道医学引言第一节历史渊源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第二章道医学入门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第二篇道医生理学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第二章质元生理学第一节质元概述第二节气和炁一、炁的基本概念二、人体炁的生成三、气的生理功能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五、气的分布与分类第三章物元生理学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一、血气、脉、经脉二、经脉的定名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第二节经络系统一、经络系统概述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第三节脉道系统一、脉道系统概况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丹窍系统一、网脉线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三、丹脉线四、外丹脉线五、天脉窍六、理脉窍七、混沌窍八、丹窍系统综述第五节道医藏象学一、道医藏象学概述二、五臟概要(一)肾臟(二)肝臟(三)心臟(四)脾臟(五)肺臟三、六腑概要(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四、奇恒之府(一)脑(二)女子胞五、臟腑之间的关系(一)臟与臟之间的关系(二)六腑之间的关系(三)五臟与六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体元生理学第一节体元(性体)的客观存在性第二节生命体元的分类一、人体基础体元系统二、人体培生类体元三、灵光蕴的性体第三节论体元的阴阳第三篇道医病因机理探讨第一章道医病因总论第二章疾病的因机理第一节玄源致病因一、显性玄源致病因(一)七情伤(二)生五邪二、隐性玄源致病因(一)元性致病因(二)三魂致病因(三)七魄致病因(四)寄生体元致病因第二节质元(源)致病因一、隐性质元致病因(一)气的失常(二)体质与正气的关系(三)心智素质与正气的关系二、显性质源致病因(一)血的失常(二)津液失常三、隐显质元(源)因的相互病理(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二)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第二节物元(源)性致病因一、显性物源致病因(一)五臟功能失调(二)六腑的功能失调(三)奇恒之府的功能失调二、隐性物元致病因(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二)经络的气血逆乱(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四)经络的气血衰竭第三章常见疾病的外因第一节物源性致病外因一、显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地域环境(二)生活工作居住环境(三)自然气候因素(四)意外创伤(五)饮食不节(六)劳逸损伤二、隐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微观生物性外因(二)饮食不洁(三)地气水气场性外因第二节质源性致病外因(一)六淫性质(二)六淫共同致病特点(三)六邪各自性质及致病特点第三节玄源性致病外因一、致病信息体元分类二、正确认识信息体元致病第四篇道医诊断学第一章道医诊断学概论一、道医诊断学概述二、道医诊断技术层次分类三、道医诊断基本要求第二章望诊诊断第一节气色的分类鉴别一、望气色技术的培养法二、细致掌握分辨气色三、病理气色的概略分析第二节面部气色望诊第三节眼部望诊第三章指剑掌眼诊断一、基本要求二、应用围三、具体操作四、与切脉结合第四章体元丢失诊断一、诊断法介绍二、病案举例编后记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生命真相的探索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d8df46cf84b9d528ea7ac8.png)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4期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4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h e w o r k a i m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t r a i n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a n d a b s o r p t i o n q u a n t i t y o f d i f f e r e n t
的吸 附是两者的识别过 程 , 而识别程度 体现在吸 附量 的大小上 , 并受青枯 茵的类型 以及 环境条件 的影响 , 从吸 附量所反
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 , 可 以间接 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
关键 词 : 广藿香 ; 青枯茵 ; 致病性; 吸附识别
D 0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4 . 0 7 4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4 09 - 2 8 03 -
【油麻菜-中医】林李之见(1--4)
![【油麻菜-中医】林李之见(1--4)](https://img.taocdn.com/s3/m/28a2b07e7fd5360cba1adb17.png)
《林李之见》(一)——《知其要者》2013春天,陕西。
和李辛兄、林杰兄游学渭南,他们无论在车上、在饭桌前、在散步中、在狭小的卧室里,都能听他们激情四射酣畅淋漓地论道中医。
油麻菜有幸得闻,奋勇纪录,欣喜之余,不敢独享。
林杰:《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大家说中医很难学,其实中医未必是很难学,而是没有抓住这个主线而已。
李辛:我是大学三年级碰到我的引路老师,他就说你把中医学院学过的东西都忘掉,所有的病和所有的方,你就看四个字——寒热虚实,我就是从这里进来的。
林杰:人说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可用之方。
没有人的病是因为你的框框条条而生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寒热虚实”这四个字。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李辛:去年道医会,我说宋代的那个治疗疮疡病的思路,其实是非常好的治疗内科病的思路。
为什么?它一上来就是判阴阳,就是这个病你先看阴症还是阳症,阳症你不用治,稍微碰一下就好了,不把这个局破了自己就好了。
难的是阴症,阴症就是它自己已经没电了,程序也乱掉了,内存也不够了,然后它已经在往里边掉了,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症状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它后面还有好几层要掉呢。
但是现在我们的病跟汉代不一样,我觉得汉代百分之八十的病是三阳症,我们现在百分之八九十是三阴症。
林杰:肿瘤也一样,如果长在体表的肿瘤大家都觉得不可怕,一个它有形可视,你可以看得见它的形、状,都可以看得清楚,容易判断它的寒热虚实。
另外一些肿瘤长在体内,你又看不见它,只能去猜测、揣摩,去推理,大家就觉得不着边际。
如果说有办法像看待体表肿瘤一样的方法,或者掌握这个要领,那肿瘤也是一样的可以治疗,没有问题的。
李辛:现在看不清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原来学习的那套辨证论治的思路。
它其实辨的是病辨的不是常。
不管它是肿瘤还是感冒还是现在的这个禽流感,你所要看的还是它元气的虚实,这是最基本的,你就能判出事阴症还是阳症,然后你还是要看他的脉络是通还是不通,哪里不通,这些东西就像是这个房间的基本状况。
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
![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https://img.taocdn.com/s3/m/2878e6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c.png)
病患儿外周血Treg 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24):3170-3173.[3]李晶晶,邹国涛,王英娟,等.探讨不同剂量IVIG 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免疫学,2021,41(2):134-138.[4]杜庆霞,周蔚然,董琳琳,等.1~12月龄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和免疫球蛋白不反应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9):4476-4481.[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6]张慧玲.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9,14(4):578-581.[7]王亚洲,李小明,张笃飞.不同起始剂量阿司匹林及减量方案对川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26(3):313-316.[8]曾如梦,曾菊,韩正霞,等.川南地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风险评分体系构建[J].四川医学,2019,40(4):358-363.[9]李惠丽,陈伟明,林若萍,等.炎症细胞因子及T 淋巴细胞亚群评估川崎病患儿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0):13-17.[10]薛秋雨,潘筱.CRP、ESR 及NT-proBNP 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4):504-508.[11]黄宏琳,黄育坤,林淑斌,等.TNF-α、IL-1β及IL-6水平用于评估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4):12-15.[12]葛昂,田芳,张海防,等.EBV-IgM 对川崎病患儿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耐药的预测价值[J].精准医学杂志,2021,36(4):308-311.[13]甄立娜,段晨初,吴晓杰,等.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心功能标志物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0,19(7):691-694,699.[14]李虹媛,张辉,张建明.双嘧达莫联合IVIG 及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效果及对T 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88-91.[15]饶晓红,童文娟,陈丁丁.川崎病并发感染患儿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5):91-94.[16]张春丽,刘荻.血清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检测在儿童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0):4715-4717.[17]王茹,周莉蓉,戚昌丽.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2):317-321.[18]王德兵,翟传华,曹峰.双嘧达莫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1,16(2):200-203.[19]张孝兴,李倩,周巍玲.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1):1654-1658.[20]楼印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各项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53-54.(收稿日期:2022-08-29) (本文编辑:冯乐乐)①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镇江 212000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研究张彬①【摘要】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全)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9aa6d9561252d381eb6e23.png)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全)内在小孩解道德经:全;目录1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2天地灵阳之炁是人之根3先天自然之心主宰4元神元精是人体内的真夫妻5对生命初始的亲近6虚灵本来面目在动静之间7无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8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9元神自然知道火候10明白了是人在光中11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12元神无存生机遂绝13重视先天之身方能无患14道的纲领就是真一之炁15真阳生起浑身酥软如绵16人的根在天上17性能量的神圣功能18慈悲心是开启自身宝库的钥匙19元精的感觉像性感电流20元神是身体的帝王21若能恍惚真阳必生22每个细胞都像个小元气泡泡23真阴真阳合一才能结丹24不归清洁灵物不起25人都是道德的儿女26静心产先天清纯之炁27神恋气而凝命依性而住28神火全凭神息29身体就是天道30身体从浊躯变为金躯31得一理忘一理32太上法门是坐直升飞机33战胜人心见天心34每个细胞都是德这种精微物质支撑的35体内真阴真阳交媾36盗取天地的大元气37元神就是人体的天38无心于物叫上德39一慎独就可以了得40返回到如如不动的本心41静中生动任其自然42静是生机的根源43万两黄金换不得一丝真气44元精就是寿命45活脱脱的一个清爽的真灵46有道指一炁混然47沉浸在虚无大窍里 1 1/58页48取天下就是修身入道49善养虚无元气自然来50元精是人体的德一能量51本来属性是道生德养52大元气是不生不灭的53瑜伽动作是人与天沟通的天语54真阳在头顶拥抱阴精55元精不再无知地流失56内外交感互动57用意用情气绝早亡58真气是天地父母无私给予的59空空洞洞的大光明窍60一块乾健之精61下流比喻神光下照丹田62肉身不过是元神的傀儡63进入宇宙真实的能量空间64人心退藏天心照耀65灵台宝镜常放光明66心死道存心默道守67慈虽敦厚内有勇存68先天的善性能量充足69元神带来宇宙真一之炁70道是人所不学而知的天良71每个人的元神就是真知不知72元神通宇宙万事万物73天地坏而真灵不崩74元神自动取它的粮食元精75后天意识心是人身的第一大鬼76修道就是修柔修弱77天道就是中和之道78千心千意性能治之79修道就是洗心向内80真一之炁无心自动81越是为了别人自己越有后记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政协提案序言:1;一、缘起6岁听老爷讲庄子《逍遥游》~我就很向往道的宏大境界。
丹道医中医的方向之一
![丹道医中医的方向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35fc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3.png)
丹道医中医的方向之一发表时间:2017-6-26 06:42作者:道亦无道导读:首先,我对熊春锦先生这个《道医学》的出版表示祝贺,也对熊春锦先生几十年来不断的积累,把《道医学》整理出来,并且提出新的学论。
刚才前面呢,专家、学者、前辈都大体的谈了一下,在此对这本书都表示祝贺。
下 ...首先,我对熊春锦先生这个《道医学》的出版表示祝贺,也对熊春锦先生几十年来不断的积累,把《道医学》整理出来,并且提出新的学论。
刚才前面呢,专家、学者、前辈都大体的谈了一下,在此对这本书都表示祝贺。
下面,从我个人来讲,我想在这儿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道医学》的认识。
我是师带徒带出来的,我没有更多的学历,我除了跟着胡海牙教授学习传统的仙学、养生、治疗之外,另外还师承周潜川先生的弟子廖厚泽廖老学习丹道医家的大方脉。
按照当年周潜川周先生的记载,在汉代以前,医、道是不分的,那它是从什么时候分的呢?他认为东汉以后有个大医家陶弘景,从他以后,医、道才正式开始分开的。
我们看一看,他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伤寒论》有几个方子,一个是青龙汤(大清龙汤、小青龙汤)、一个是白虎汤、还有一个是玄武汤,我们在现行的本子里面,只能看到这三个方子。
在这前一段时间,也陆续出版了很多古籍,他发现了一个本子,就是这个《脏腑五行诀》,这个本子是在敦煌出土以后发现的,里面全面的记载了道家的六个神授方。
它叫四相: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
张仲景在创立这个伤寒体系的时候,是不是站在道家的角度来传承医家?据周潜川先生考证:丹道医学是有及其独立的体系的。
周先生考证的结果是:我们近代有两个大的丹道医学体系,一个是峨眉丹道医药体系;一个是青城山的丹道学派。
这两方面呢我跟他们都有过不同的接触,尤其是受到周潜川周先生的峨眉丹道养生学派的影响。
这个学派认为学医之人首先要修道、修身,通过自身的证悟,不是单纯的从《道德经》下手,也不是从《黄帝内经》下手,他恰恰要求我们哪儿下手呢?有一部道家的经典叫《黄庭经》,它从《黄庭经》的内景、中景、外景,从这三部经上去下手,我们看一下《黄庭经》,里面记载了我们人——神的这部分名字。
茶学社招新工作经验总结
![茶学社招新工作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eee35c1a37f111f0855b6d.png)
茶学社招新工作经验总结最后,招新结束后,我们统计好___后,把东西完好的归还了所借处。
此次招新相对来说比较成功,招收的会员人数达___余人,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
1.为茶学社招新工作透明化、责任化、正规化,并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我们制作了活动记录,详细记录了财务个人信息等。
2.招新的成功举办,使茶学社变得更加团结和睦,同时加强了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能力。
各部门分工合作,增强了茶学社作为一个团体的凝聚力。
3.招新期间,积极与其他社团搞好关系,大家互相帮助,为以后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其他社团共同合作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为了更好的对茶学社进行宣传,我们特意找了高人制作海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好多同学反应宣传海报制作得相当不错,对此次招新的成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人员安排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安排招新人员的时间有点仓促,导致好多同学反应安排得有点忙乱。
另一方面,招新现场笔和申请表出现缺少现象,最后招新结束后清场时只剩下少数几个人,清场速度比较慢。
另外,东区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会员西多少,男生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女多男少。
这些都是以后工作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本次招新的成功离不开团委老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以及我的好朋友的共同努力。
我们今后一定以此为起点,发扬长处,改进缺点,把茶学社做大做强,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让茶学社真正成为同学们品茶、论茶、交流茶的平台,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为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招新工作汇报学社联的发展与声誉一直是离不开学社联的每个协会的发展与扩张。
因此,一年一度的协会招新也必然成为了我们学社联的一项重要事件,它值得我们学社联每个成员的高度重视。
我们学社联经过快半个学期的招新筹备工作,终于在___月___号,带领着___个社团到___校区展开了招新报名活动;在次此招新工作中,开创佳业,各个社团再展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