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课件: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大学课件: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1
菌落计数
学习使用菌落计数法来估算微生物的
培养曲线
2
数量。
了解培养曲线的特点和分析方法,研
究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3
生长速率
掌握计算微生物生长速率的方法和相 关参数。
常见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革兰氏染色
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区 分细菌的阳性和阴性特征。
特定培养特性
了解某些微生物的特定培 养特性,如产气、荧光等。
1 增殖速率
了解细胞增殖的原理和 速率控制因素。
2 细胞计数
学习使用显微镜和自动 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
3 生物量分析
了解生物量分析的方法 和应用,如干重法和荧 光法等。
无菌操作技术
1
消毒与灭菌
学会对培养皿、培养工具和培养基进
传递培养物
2
行消毒灭菌。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避免细菌和真菌
的污染。
3
环境监测
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监测方法和 标准。
纯培养基的制备
琼脂平板制备
液体培养基制备
学习制备琼脂平板和琼脂斜板, 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基础。
掌握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用于大规模培养微生物。
学会正确的洗手、穿戴实验服和佩戴防护设备等个人卫生常识。
4 废物处理
了解废物处理的规定和流程,保护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保护
生物安全级别
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 级别分类,确保实验室的 安全性。
防护措施
学习使用防护设备和采取 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实 验环境。
危险物质处理
熟悉处理危险物质的方法 和相应的应急措施。
生物化学测试
学习常见的生物化学测试 方法,如氧化-发酵试验等。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一、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的混合基质。

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基础,甚至是任何与微生物有关工作的基础。

注意事項–灭菌锅的使用①加水盖过底部铁板—②放入东西—③关门—④調整溫度時間—⑤关紧泄压阀灭菌結束後,等压力降回零時才可打開門進入灭菌锅之物品,蓋子不可關太緊或太鬆拿滅菌後物品請記得帶耐熱手套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营养物质:N源、C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常用的N源:蛋白胨、牛肉膏、肉浸汁、酵母膏常用的C源:糖、醇类物质(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菊糖;醇类:甘露醇、卫茅醇、甘油)水: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凝固剂:琼脂、明胶、血清等抑制剂:1、作用:鉴定细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待检菌的检出率2、种类:盐类:氯化钠、氯化锂、氰化钾、亚碲酸钾(钠)、亚硒酸钠等染色剂类:煌绿、蔷薇酸、结晶紫、孔雀绿、孟加拉红、玫瑰红胆盐类:猪(牛、羊)胆盐、混合胆盐、三号胆盐、去氧胆酸盐、胆石酸盐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指示剂1、作用:用于指示鉴别细菌可否利用分解糖醇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产酸产碱的能力。

2、常用的指示剂:酚红、溴甲酚紫、中性红、中国蓝、甲基红、复红、伊红、美蓝、孔雀绿等。

培养基的类型:●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1、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培养、鉴别性培养2、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检验杂菌、计数、保藏、生物测定3、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有时用来保藏菌种4、脱水(商品)培荞基:脱水培养基也称为商品培养基、预制干燥培养基。

●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配制完全,制成脱水的干粉状,装瓶出售;使用时只需按比例加人定量的水溶化、灭菌便可。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增殖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1、增殖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作与培训的课件,旨在向学员介绍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通过本课程,您将掌握实验室安全、微生物培养、常 用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了解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生物安全级别。
学习对象
本课程适合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学生以及对微生物学感兴趣的人。
综合实验案例
案例背景与目的
介绍一个综合实验案例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思考。
实验设计与步骤
讲解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详细步骤,引导学员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了解实 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级别,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并能够解决常见实验错误。 希望您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微生物学的魅力!
常用实验技术
酶活性测定
介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
DNA提取方法
讲解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它们的应用领域。
错误分析与实验技巧
常见实验错误与解决方法
介绍常见的实验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学 员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技巧与操作建议
分享一些实验技巧和操作建议,帮助学员更 好地进行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安全与基本原则
实验室安全规则
详细介绍实验室中的安全规则,包括个人防 护措施、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等。
生物安全级别
介绍生物安全级别,包括各级别的要求和适 用范围。
微生物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操作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制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等。
纯培养与分离鉴定
介绍如何进行微生物的纯培养和分离鉴定,包括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基本操作图示

微生物基本操作图示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5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6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7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8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9
无菌吸过程4
无菌吸取过程5
无菌吸取过程6
细菌过滤器
斜面菌种转接
斜面菌种转接2
斜面菌种转接3
斜面菌种转接4
斜面菌种转接5
穿刺接种
倒平板及平板涂布
倒平板及平板涂布2
倒平板及平板涂布3
倒平板及平板涂布4
分装试管及摆斜面
分装试管及摆斜面2
分装试管及摆斜面2
混匀
混匀2
火焰灭菌
接种工具
棉塞
棉塞2
平板划线
平板划线2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2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3
无菌操作取菌体及染色4
样品稀释及倒平板
样品稀释及倒平板2
样品稀释及倒平板3

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介绍课件

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介绍课件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自动化无菌操作:通过智
能设备实现无菌操作的自
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02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
无菌操作环境,确保操作
安全
03
优化操作提供依据
04
智能决策支持:根据数据
分析结果,为无菌操作提
供智能决策支持
04 保障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 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得到有效 控制,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防止微生物污染:确保操作环境、 01 设备和人员无菌
保持无菌状态:操作过程中避免污 02 染,保持无菌状态
避免交叉污染:防止不同微生物之 03 间的交叉污染
定期检测:定期对操作环境和设备 04 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无菌状态
微生物检测: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检测等步骤。
微生物分离: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包括分离、纯化、保存等步骤。
微生物基因操作: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基因操作 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的提取、扩增、转化等步骤。
生物制药生产
01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
物生产药物,如抗生素、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确保无 菌操作台和实验 器材已消毒
01
操作过程中,避 免交叉污染,如 使用不同的实验 器材进行不同实 验
03
02
操作过程中,避 免触碰无菌操作 台和实验器材的 表面
04
操作结束后,及 时清理无菌操作 台和实验器材, 并再次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微生物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等步骤。
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领域
食品工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
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 征及迁移性等; 2)、在液体培养中: 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 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 表面特征(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 主要观察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5)、穿刺接种法(半固体接种)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 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的中 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 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长, 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 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 菌有动力。
③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 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在无 菌室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2、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
(1)取菌技巧 D
1. 调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范围 200 ~ 1000μl)
2. 插上灭过菌之 Tip
(用力插紧)

微生物操作范例.ppt

微生物操作范例.ppt

2.平板划线接种:
(三)棉塞的制作
制作棉塞原则上采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
(四)玻璃仪器的包扎
1.移液管的包扎
2.试管的包扎
(五)获得菌种的途径:
1.从专业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获 取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种保藏 中心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一百号省微生物 所实验楼五楼
电话:(020)37656629,35973334 *有微生物教学任务的高等院校
2.通过菌种分离
(1) 从自来水中分离大肠杆菌
我国城市自来水卫生标准,大肠杆菌指数<10个/升
(2)用简易组织分离法获得食用菌菌种
三、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规范示例
(一)斜面接种无菌操作技术 (二)倒平板及平板划线接种 (三)棉塞的制作 (四)玻璃斜面接种无菌操作技术
(二)倒平板及平板划线接种
1.倒平板:按无菌要求,在火焰旁操作,取融化并冷却至 不烫手的固化培养基(约50℃),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倒 量以铺满皿底为限,不超过培养皿高度的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三、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穿刺接种
用接种针调取菌种后,插入深层固体培养基内(不要刺到底部) ,再沿原路拔出;
此法用于厌气性细菌接种,检查细菌的运动能力。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平板接种
平板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形态、分离纯化菌种,以及活菌计数 等; 平板接斜面:平板分散的单菌落接于斜面; 斜面接平板:点种法、划线法。
涂布平板法
样品需适当稀释30-300CFU/mL
平板划线法
斜线法 曲线法 方格法 放射法 四格法
平板划线法
斜线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菌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 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70°角,并 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 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 三次平行划线和第四次平行划线。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三、微生物分离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
纯培养物是指来源于同一单细胞的细胞群体。 获得纯培养物对微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
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平板倾注法 稀释摇管法
液体培养基分离法 单细胞(孢子)分离法 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涂布平板法
1、少量样品加到平板中央(0.1mL); 2、玻璃三角涂棒浸入酒精; 3、沾有酒精的涂棒在火焰上灼烧后使其冷却; 4、无菌涂棒将样品均匀涂布琼脂培养基表面,适当条件下培养。
奈瑟菌等的标本。 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可抑制G+细菌,有选择地促进
一、微生物分类
/cells/procaryotes/images/ procaryote.jpg
/cells/animals/images/animalcell.jpg
一、微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
稀释摇管法
适合厌氧菌的纯培养分离
无菌琼脂培养基试管加热 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 梯度稀释后的待分离菌株加入试管中
摇匀、冷凝 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 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
液体培养基分离
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仍需要用液 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曲线法:
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 基上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的金黄色菌落)
平板倾注法
对起始样品进行连续10倍稀释,将高稀释倍数的样品与冷却至适当温度的溶化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后混合均匀, 培养后获得单菌落。 培养基表面菌落为圆形,而培养基内部菌落呈豆状或透镜状。
“种” 的定义:一个种(基因型 种)是有相似G+C组成并通过 DNA杂交试验判断由70%或更大 相似性的菌株的集合。
分类等级
界(Domain)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单细胞分离法对操作技术有 比较高的要求。
选择培养基分离
选择培养基特性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指示(鉴别)能力
选择培养基分离
传统选择性培养基
血平板:适于各类细菌的生长,一般细菌检验标本的分离,都 应接种此平板。
营养肉汤:用于标本及各类细菌的增菌 巧克力血平板:其中含有V和X因子,适于接种疑有嗜血杆菌、
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 (一般应超过95%)表现为不生长。
单细胞(孢子)分离
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是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 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 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 养。
较大的微生物,可采用毛细 管提取单个个体。
个体相对较小的微生物,需 采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 下用毛细管或显微针、钩、 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或 孢子以获得纯培养 。
一、微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
大小: 0.5-3 mm 形状:
- 球型 (Sthaphylococcus) - 棒状(Escherichia coli) - 螺旋 (Rhodospirillum) 生长迅速,20min至几小时可 繁殖一代 可利用多种碳源
真核生物
细胞器: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一、微生物分类
真核生物
一、微生物分类-多相分类
表征(表型)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和代谢特征 生态特征
遗传(基因型)特征 蛋白质比较 核酸碱基组成 核酸序列
多相分类 Polyphasic Texonomy
Technology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分类等级
“种”是微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 类单元。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 技术
内容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微生物的分离 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保藏 质控微生物
一、微生物分类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
普遍性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根据rRNA序列比较来决定。
G. J. Olsen and C. R. Woese, ‘Ribosomal RNA: A key to Phylogeny’ in the FASEB Journal, 7:113123,1993
微生物接种定义
将微生物的纯种或含菌材料(如水、食品、空气、土壤、排泄物等)转 移到培养基上,这个操作过程叫微生物的接种。
接种工具
微生物接种技术分类
✓ 斜面接种 ✓ 液体接种 ✓ 穿刺接种 ✓ 平板接种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斜面接种
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使斜面向上,并尽量放平; 右手先将棉塞(硅胶塞)拧转松动,再拿接种环; 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下棉塞并夹紧,同时将管口在火
焰上灼烧; 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插入试管内,冷却、挑菌,转入另一斜面底部
,沿斜面划曲线或直线。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
液体接种
操作方法与斜面接种基本一致,只是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中 时使接种环与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
塞上棉塞,轻轻摇动均匀; 如果菌种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使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