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平台的常态化应用研究
数字教室创新教学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数字教室创新教学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优课数字教室自2010年3月开始在我校应用以来,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肯定和广泛认可。
目前的相关研究与实验也表明,数字教室在中国基础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由于决定一种新的教育媒体与技术在课堂应用中是否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媒体与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媒体与技术整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当中,成为建构教学环境和情境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我们申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数字教室支持下的针对不同教学群体、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文化的构建模式。
从文献调研中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尤其在欧美国家电子白板已经普及。
例如在英国,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已经取代黑板,数字化教学设备如此普及的原因在于教材早已数字化。
目前虽然数字教室硬件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软件和资源建设也比较丰富,但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分散,未整合成为统一的教学资源库,且在资源运用和教学法方面也缺少对教师的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硬件、软件没有充分发挥价值,课程资源多以教学的辅助内容出现,绝大多数是信息展示,用来应付检查的公开课之用。
虽然各级教育部门也对一线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然而这些培训多为“一对多”的集中式培训,未能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解决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
基于目前数字教室中硬件先进,相应的教学软件及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跟进相对缓慢的现状,本课题主要侧重在数字教室的创新应用研究。
即研究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标志的数字教室中,软件、资源和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方法,为数字教室在教育应用中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对于数字教室的教学应用研究还是空白,特别是对于软件资源库的建设,基于数字教室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数字教室应用的研究还相对不够充分。
我们认为通过本研究可以填补这项空白,可以为正在和准备将数字教室引入学校的同行,在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教育优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满足教育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经验依据、实现资源和实践指导。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摘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本文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融合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核心素养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接班人势在必行。
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可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聚焦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内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由低到高分为四级,第一级:交互展示,激发兴趣。
即充分应用设备的交互式功能,调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级: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设备应用直观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第三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授课工具、AR/VR等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学情需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四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例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平板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智慧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等。
这四级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逐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目前,部分教师容易步入技术应用的极端,只通过设备展示图片、PPT,或播放音视频等开展教学,教师疲于操作展示,学生疲于应付画面,教学过程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生成。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学科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高中教学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在研制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不同情景中整体发挥作用。
这六大素养的描述中融入了不少有关现代技术的要求,如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由于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国家早已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科学谋划。
从201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而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确了未来方向,就是在现在电教馆、宽带以及机房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教务内容、管理教学资源、加强个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建立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
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平台“双师课堂”的应用与思考
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平台“双师课堂”的应用与思考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变局,把握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转变教育理念,科学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双师课堂”板块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服务,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常态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系统性、深层次结构化变革。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双师课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强调:“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有基础、有能力、有优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变局,把握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转变教育理念,科学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信念、真实本领、奉献精神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我国教育部建设和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突破传统的教学空间,引发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线上教学的创新应用,重塑现代化教育教学流程。
“双师课堂”板块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服务,利用平台中的授课功能,播放国家优质课程,结合线下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
推动常态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系统性、深层次结构化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模式。
一、双师型授课助力课堂教学。
教师在线上和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双师课堂”这个强大的资源板块进行授课。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中,汇集了各个学段、年级、学科、版本、册次的精品课,课程内容设计合理、录制清晰、时长恰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中,使用平台中“双师课堂”直播上课的形式便捷高效,应用方法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第一课时为例说明:首先,由于平台目前没有直播功能,可利用企业微信在班级群先开启直播模式,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网页,进入课程教学栏目,打开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第一课时的课程,利用视频右上角的触控屏功能开展课堂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研究摘要:通过推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选课走班、校际协同、校企联动等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协同育人。
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深入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学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将智能学伴、智能助教等融入学习环境。
关键词:智能化、教学模式、智慧课堂一、改革的前提《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显著丰富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创新了供给模式,有助于应对服务“双减”落地、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创新高校教育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将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变革,推动教育不断演进,助力重塑更加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
本文以BIM建模课程教学为例,介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具体内容。
二、构建智慧课堂框架1、采用访问调研或实地考察等、了解数字化课堂在各高校建设及应用情况。
分析数字化智慧课堂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典型成功案例,提出可行的研究对策及方案。
2、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流程,树立数字化意识,实现数字思维引领的价值转型;3、探索数字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4、构建BIM建模教学数字转型框架,研究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5、培养教师、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可用好用,真正实现服务学生新型能力的培养。
三、创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教学资源体系创建在教材基础上配备新型数字资源,打造“教材+服务平台”的模式。
本项目结合学校引进超星教学资源平台的契机,积极推进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
配套资源有:教学视频﹑模型文件、训练项目、漫游动画展示等。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作者:王强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第02期1. 引言数字化校园就是在建立在传统校园网基础上的,用当前主流的软件编程技术,将原来的有纸办公转化为各种管理软件办公,即所谓的数字化办公。
数字校园的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校园数学化使传统的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1]。
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信息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学校的常态化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校资源共享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管理水平。
2.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推进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提纲讲授,学生记笔记听课,然而目前对高中教师来说,面临着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的危机。
因此广大教师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也就是数字化教学,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传统方式,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本文旨在实现数字化教学如何最简单化,最实用化为目的来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切实推进和实现现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学校的数字化教育,其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有很大不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数字化校园网络不仅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而且也需要有丰富充实的课程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是一种趋势。
因此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3. 以校园网为基础搭建数字化校园网平台我校以校园网为平台搭建了适合学校教学情况的校园网教育管理平台。
目前该平台正在测试阶段,根据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馈,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该平台主要实现教室录播放功能。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2020年12月20日E-mail :****************摘要关键词智慧课堂的提出及建构是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突出任务,也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根据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结合信息化背景,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目标、学习评价等角度分析了中小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点,针对这些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中小学智慧课堂的优化建构路径,即要以学习的“深度、宽度、结构、工具、平等”等为重点难点,探析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变革与信息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后续智慧课堂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学生更高效学习,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信息化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建构策略信息化时代下的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化管理过程,信息打破时空间的限制而广泛传播于各行各业,也促使“互联网+”教育应用而生,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理念随之而来。
网络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以课堂数据采集、课中互动网络化、课后个性化辅导为代表的智慧课堂体系正加速为未来课堂变革和创新指引全新发展方向,即探索信息技术平衡学习需求及教育供给、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重塑传统课堂生态环境、真正建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智慧课堂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1]。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智慧课堂的特征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的智慧课堂相比较传统课堂环境,在科学、人文、思维、智能、交互等方面的创新及应用上具有鲜明的优势特色。
1.蕴含智能化技术的科学课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眼力、脑力,在生活、学习方式上获得极大的自由选择的权力,更使得学生拥有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的自由。
而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智慧课堂的产生正是尊重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在强调信息技术对学生重要性的同时,极大释放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匹配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学生感兴趣、可切身体验的虚拟现实场景,帮助学生实现教学过程的愉悦学习及体验,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并应用知识开展科学、高效的学习活动[2]。
数字环境下教与学平台建设及应用现状研究
数字环境下教与学平台建设及 应用现状研究
孙照 吴维云 徐州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随着云计算、 云存储、 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技术开始进入课堂, 教 与学模式开始改变。 在这个教 育变革的转折期, 教与
学、 家庭作业、 微课程学习、 家校互动四
大 模块 。 平 台采用空间模 式, 融 合数 字 化 交互反馈技术 , 高度整合课 前、 课 中、 课 后 三 个学 习环节 , 将数 字 课 堂延伸 到课外 , 做 到勤于课 前、 精 于课中、 思于 课 后。 通过数 字课堂 、 课后 学生作业 练 习与 自 主学 习 和家校互 通沟通平台的综 合应 用, 形成数 字化 学习的常态化及管 理的现代化。
华网智能学习平台建立初期资源
量略有欠缺, 使得一 些功能优势不够明 显, 需 要随 着利用率 的增 大, 逐 步补 充
完善。
◇ 教学 模 式的探 讨 。 教师 在 该平 台可尝试 探讨 不同的教 学模式, 如近年 来推 崇的 “ 翻转课 堂 ” 教 学模 式 。 教 师 先将 教 学 任务 、 教 学 资料 和根 据教 学 任务编写的练 习 题 推送 给学 生, 学生先 自 我学习, 在线完成教师推送的练习题 , 结果第 一时间反应到教师端 , 系统 自 动 统计出每道题 全班学 生完成 的正确率, 每位学生整套 习 题 的正确率 , 使 教师能 实时 了解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 堂 中 有 侧重地 进行授 课, 并引出问题要 求 全 体 学生探 讨 , 同时推 送加强 练习, 并 根据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 分级布置家庭 作业, 满 足每 个层 次学生 的学 习需 求。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技术》“课堂革命”的教学实施研究与实践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技术》“课堂革命”的教学实施研究与实践《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十四五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但是当前多模态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类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基于传统要素的教学数字化还存在瓶颈和障碍。
自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线上教学已经普遍展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环境的改变要求学习资源也随之改变。
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施数字化建设为我们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课堂教学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教学环境的改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问题导向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网课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思政元素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和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诊改的数字化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机制。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真正的达到课堂革命的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方式,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通过本门课程课堂革命,既充分发挥传统纸质课本和练习本的必备支撑作用,又能充分挖掘和借助于电子教材等数字化设备的强化和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可用好用,真正实现服务学生新型能力的培养。
同时将如何能够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载体,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活动的各组成部分都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形式存在的。
小学国家智慧平台使用情况调研情况总结
小学国家智慧平台使用情况调研情况总结第一,加强平台建设的主要背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重要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当时这个平台主要提供了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两大类资源,为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服务了1.8亿学生居家学习。
云平台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到了64亿,去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日均浏览数量显著增加,受到师生、家长、社会广泛好评。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别是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亟需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与应用,拓展平台功能、丰富平台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家校协同育人,也服务应急状态下的“停课不停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新需求,进一步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助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和有力支撑。
这是一个主要的背景。
第二,平台建设的总体考虑一是坚持“四个原则”,也就是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考虑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方面的使用需求,注重以用为本,大力加强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坚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统谋划、整体设计、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切实提高资源建设共享效益和运行保障水平;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中心,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严格资源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坚持集成创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资源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不断丰富完善更新资源,升级迭代服务功能。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作者:王娟张雅君王冲闵小晶孔婉婷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06期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区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实践成效研究”(项目编号:BCA230269)[摘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研究以SOR模型、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支撑,从平台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困境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全国30,60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研究发现:平台存在操作流程不够简化、个性化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而“接入鸿沟、技术鸿沟、素养鸿沟”加剧城乡应用差距、学业压力的上升与数字韧性不足导致学段应用差异、学习满意度不高致使持续使用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平台应用的推进。
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相关省市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从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层面,为推动平台应用推广、加强数据融通、提升用户黏性、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行方案,以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教育数字化;路径优化;问卷调查[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王娟(1979—),女,江苏泗洪人。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研究。
E-mail:**************。
一、引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的“国家队”和重要抓手,其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和技术,能够全方位、系统性地重塑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
平台自2022年上线以来,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2],其建设和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深入推进还面临较多困境。
如何有效提升平台的应用效率,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内蒙古、宁夏、辽宁等地正在大力推进平台整省试点,积极探索平台深度应用,已基本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教育平台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数字资源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工作方案
推进教育数字资源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工作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数字资源的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推进教育数字资源的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需要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具体如下:1.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对各级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内的教育数字资源能够顺畅地运行和应用。
建设个性化学习平台,支持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上传和共享,以及学生在线学习和作业提交等功能。
2.资源库建设:建立教育数字资源库,整合和汇总各级学校的教育数字资源。
资源库可以根据年级、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搜索和获取所需的教育数字资源。
资源库还可以定期更新和完善,引进和推广优质的教育数字资源。
3.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培养和教育数字资源的应用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或组织在线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育数字资源应用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的学习社区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4.资源评价和质量监控:建立教育数字资源的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数字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评价指标和方法,对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剔除低质量或过时的资源,提供优质和可靠的教育数字资源给教师和学生使用。
5.激励机制:建立教育数字资源的贡献和应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和推广教育数字资源的应用。
可以设立荣誉称号、奖励金和晋升机会等激励措施,以及建立教育数字资源的贡献排行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的来说,推进教育数字资源的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通过建设数字资源、资源库,加强师资培训、资源评价和质量监控,以及设立激励机制,可以推动教育数字资源的更好应用,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6. 课程融合与创新:教育数字资源的规模化及常态化应用需要与课程融合和创新相结合。
数字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冲击了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数字化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力与技能的掌握、巩固和运用,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字化课堂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课堂”,而是需遵循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未来发展中,需多方协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技术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培训,提升信息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课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改变着人们当前的生活。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几乎冲击了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教育也不另外。
在技术环境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教学上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于教育上的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一、数字化课堂的必要性在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从地方层面,各省市区县教育局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心技术知识。
可见,从国家到地方自上而下重视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形式,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思维能力的新形式。
然而传统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学习的一致性,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但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教学的补充或拓展,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力与技能的掌握、巩固和运用,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字教材平台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课堂高效的课例研究
数字教材平台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课堂高效的课例研究摘要:由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数字教材在信息化课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教材的教学实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有效利用数字教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文分析了数字教材(八桂教学通)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白板5)相结合在数学展示课堂中的基本应用,并以此达到课堂的高效。
通过对数学课例进行研究,尝试借助平台功能的应用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关键字:数字教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全校老师都在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对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应用培训、功能使用、课例展示等的实践,并与我们一直在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白板5)相结合,利用《数字教材平台功能的介绍》、《希沃白板的使用操作》、《高效课堂一本通》等文本,探索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希望把信息化教学和数学的课堂展示环节结合起来,推动数学教育质量的发展。
二、以培训提高应用水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方位覆盖渗透是确保信息技术能够融入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必要前提。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我们学校是三江县数字教材的实验学校,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数字资料如何自主添加、教学内容如何多样化地呈现等都不熟悉,在这些问题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刚开始接触数字教材的教师无法体会到数字教材平台的便捷之处,更不用说与希沃白板5相结合来使用了。
基于师生需求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邀请高校、市县有关专家到校指导,为推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使用指引方向和思路。
三、课例分析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授、学生听讲为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在课堂的集中度就低,从而导致课堂有效性差,特别是数学课在学生眼中更是枯燥无味。
我们现在一直在追求高效课堂,而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欠缺,谈何高效。
道德与法治数字化教学在常态化的应用心得与体会
道德与法治数字化教学在常态化的应用心得与体会道德与法治数字化教学在常态化的应用心得与体会可以参考下
述建议:
1. 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课程通常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笔记和协作工具来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方便随时查看。
2. 利用数字化资源扩展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到很多主题和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来扩展课程内容。
例如,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图片和地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
3. 利用数字化工具促进交互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和反思,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促进交互式学习。
例如,可以使用聊天室或在线讨论区来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利用数字化工具帮助学生自我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帮助学生自我学习。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测试和自我评估工具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自信。
5. 利用数字化工具促进家校合作: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促进家校合作。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家长教师协会或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来方便家长和学生跟踪
课程进展并交流学习心得。
数字化工具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平台的常态化应用研究
作者:潘雪龙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6年第9期
在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对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从2002年开始的魔灯平台到目前如火如荼的智慧云平台研究,人们的视野似乎已经转移到新兴的数字平台中。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平台的升级换代,对于平台的应用研究应该更关注其给应用者带来的福利,和能否进入常态化应用。
尽管对魔灯平台的研究狂潮已经过去,但是基层一线的老师却在持续推广和应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中学胡益兵老师是其中之一。
胡老师重点从资源建设、学习活动创设、学习轨迹记录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各个中小学课堂中持续推广并实现了平台的常态化应用。
“常态化”是Stephen Bax在《给技术以恰当的定位》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将技术视为许多资源的一种,“常态化”意味着使用者在非常熟悉该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的使用习以为常,体现了应用者对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
笔者认为,关于常态化的研究应该是建立在应用效果研究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修改,再推广应用的循环过程。
本研究中笔者将魔灯平台引入农村信息技术课堂中,并针对应用的常态化状况进行研究。
本研究对象所属农村中学,设定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
通过将魔灯平台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后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率、课堂满意度明显,提高课堂焦虑程度明显下降。
以下调查将从侧面展现魔灯平台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常态化应用状况。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周市中学三位任教老师的各个班级,一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IOO%。
其中,七年级78人,占总比例的8 2.11%,八年级17人,占总比例的17 89。
调查分别统计了用户的平台使用频率、使用期待以及使用后带来的变化。
1.使用频率
表l描述了用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魔灯平台的频率,选项主要集中在“经常使用”与“几乎每次课都用”之间,其中“几乎每次都用”的选择人数为76,占选项总人数的80%,而“从不使用”的选项为0,表明从形式上周市中学实现了魔灯平台的常态化应用。
2.使用魔灯平台的时间
表2描述了调查对象使用魔灯平台的时间,其中选项“一学期左右”的选择人数为75人,占总比例人数的78.95%。
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主要是进入初中后开始接触魔灯平台,这与调查对象主要来源于初一相吻合。
3.平台的熟悉程度
表3描述了调查对象对魔灯平台的熟悉程度,其中,选项主要集中在“非常熟练”和“比较熟练”之间,表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应用,大部分同学能比较熟练地应用魔灯平台。
4.平台使用习惯的养成
表4以多项选择的形式统计了用户使用魔灯平台后的自我感知变化,表中比较均匀地展示了用户对各种变化的认同。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使用魔灯平台后养成了较好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习惯。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86位同学选择“养成了每次交信息作业的习惯”,表明魔灯平台能有效督促学生作业的上传。
5.平台的改进建议
表5展示了用户对平台的相关建议,每个选项在66%-85%之间均匀分布,表明学生对魔灯
平台的应用表现积极,也表明魔灯平台在资源建设、任务帮助支持以及作业完成等方面还存在
需要提高的空间。
二、推进常态化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数据发现,周市中学魔灯平台基本进入了常态化应用状态,但是,在拓展资源建
设以及功能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从内容组织、资源管理以及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展
开讨论。
(一)资源建设
1.导入资源。
导入资源指那些与主题直接相关的资源,以帮助学习者迅速了解学习目标与主题。
如课题“遮罩层动画”中,用“猫和老鼠”动画片段中舞台灯光随着对象的运动而运动
的遮罩效果动画作为引导,将学习者的注意力转移至遮罩动画的学习中。
该类资源必须与主题
紧密相关,只需让学习者知道学习主题,引起求知欲即可。
2.过程资源。
过程资源主要指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素材以及给学习者提供帮助的辅助性文件,如导学案或者视频帮助等。
其中素材通常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现,尽量削减与主题任务不相干
的元素,以求目标任务的顺利达成以及内容的深入探究。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涉及技术层面
的操作,通常在细节中较难正确传达。
比如,在讲授地址的绝对引用符号“$”规则时,涉及键盘的切换和书写的效率,可以文本的形式或者微视频的形式描述,一方面帮助那些进度落后的
学习者顺利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准确、快速地传达了信息,最终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3.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指的是与主体目标相关的资源,该资源可以是作为拓展性的任务,也可以作为了解性的资源。
如遮罩层动画的学习课题中,在学习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呈现一系列
与遮罩层相关的各种实例以及半成品素材,在活动“考考眼力”中一方面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迁移,另一方面培养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4.题库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的反馈与评价,基于魔灯平台的量化评价,可以实现及时反馈,对理解性的知识非常有帮助。
同时,平台可以针对每节课提供自评与他评表格,
填写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归纳与回忆,同时也作为学习者学习档案的积累。
(二)资源管理
魔灯平台作为教师管理教学资源与学生管理学习资源的统一平台,模块化的处理过程方便
教师教学资源的更新与完善以及内容之间的相互调度;同时对于学习者而言,能够实现任务的
下载与作业的上传。
在调查中,大多学生养成了提交作业和下载学习任务的习惯。
但是,要进
一步实现平台的常态化应用,还须进一步完善学习者学习轨迹的记录,如继续完善评价机制,
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等。
(三)内容组织
目前比较理性的内容组织形式是主题教学,即以主题贯穿教学。
事实上,主题教学不一定
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对此钟柏昌等在文章中做出过详细阐述:(1)在教学中过分迁就“生活”,导致难以达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信息技术以其他主题贯穿,弱化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地位,让信息技术课程彻底沦为其他课程的辅助;(3)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成本效益受损,例如,每次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整理、分析、加工、发布、交流,工作简单重复。
对此,钟柏昌
等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组织的“三层架构”理论。
他们将其定义为“以技术工具为基础,技术
活动为核心,技术思想为归宿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组织线索”,并将其对应的技术水平分为
“动手做的技术”“如何做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优秀的教
学设计通常能够实现“三层架构”三个技术水平,有时会以一个大的主题贯穿始终,中间穿插
三个技术水平的实现。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的内容组织应该是以实现三个技术水平为
基本原则,以主题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主题而主题,本末倒置。
三、小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不断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技术,关注技术给
教育带来的变革。
但是,对于新技术的追求不应该止于一时的追风,思考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
术常态化应用,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值得一线教师关注,这既是对教学形式变革的深层思考,更体现了对新技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