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统编版教材《花之歌》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花之歌》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花之歌》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1.1《花之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这篇课文以花的口吻,运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的过程,展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形象地写出了花是大自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这些优美的语句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通过对花的描写,课文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 2.学情分析2.1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2.2然而,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散文诗既有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又有散文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结构和内涵。

另外,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深度,需要教师引导挖掘。

✧ 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目标3.1.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1.2认识“穹、孕”等6个生字,会写“冠、冕”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苍穹、孕育”等14个词语。

3.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简单的句子创作。

3.2过程与方法目标3.2.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朗读能力。

3.2.2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花之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花之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花之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花之歌》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花之歌》的课本或复印件。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各种鲜花和花朵的图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5分钟)1. 创设情境:老师介绍鲜花的种类以及花开的美丽场景,引发学生对花的思考和情感。

2. 展示各种鲜花和花朵的图片,与学生共同回顾花的美丽和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花、喜欢哪种花,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花的感受。

步骤二:阅读课文(2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标题《花之歌》,介绍花的美丽和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 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边读边理解文意。

3. 学生齐读课文,师生共同欣赏课文的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

步骤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思考这些手法加强了对花的描写和表达了什么意义。

3.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步骤四:情感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对花的感受和理解,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3. 整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中,形成一个小小的花展。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课文《花之歌》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的花园中观察花朵的生长和变化,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做一份关于它的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分享。

3.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花坛或花展,增加对花的了解和感受。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

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以课文前的导读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语”,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纪伯伦的及介绍资料,作者的及介绍资料。

2.课件:不同情境中花的。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花的其他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生1:花会唱什么歌?生2:这里的“花”是什么花?生3:作者是谁?2.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

纪伯伦的散文诗轻柔、凝练、隽秀、清新,“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

他的作品以散文诗为主,通过奇特大胆的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根据这段文字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学习课文。

预设:生1:我想通过课文前的提示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想象。

生2:我想通过多读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生3:我想了解诗里有没有蕴含什么哲理。

生4:我想把它背下来,感受纪伯伦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怎样学习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就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自学课文1.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感悟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花入课,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

一起感受花的美好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1.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预设难词,教师相机指导。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3)朗读展示:①指名个人朗读。

②小组合作朗读。

③老师学生对读。

2.再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4花之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花之歌》一、教材分析《花之歌》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前三篇是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这篇《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三、设计思路《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散文诗在小学阶段鲜有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三年级,同样是关于“花”的主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花的学校》。

纪伯伦和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花之歌》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这篇短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六、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写景的文章我们读过很多,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会了联想,在阅读时度进来、想出去,和作者一起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4《花之歌》(教案)

4《花之歌》(教案)

2022年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教案)(最新修订版)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各种形象的理解。

重难点:感受并交流课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初读文本,梳理脉络。

(一)理解课题,勾连生活。

1.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花的赞歌)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用一个词来表述花。

(芬芳灿烂幸福美好高洁……)3.说起花,往往会有诗般的美好,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一首散文诗《花之歌》。

(二)初读课文,字词学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关注字词。

2.完成字词检测单,完成练习。

3.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展示。

(三)结合导读,理清脉络。

1.质疑:读了课文,我们会发现全文没有出现一个“花”字,为什么要用《花之歌》作为课题呢?2.结合导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3.交流反馈,总结:从文中,我们知道“花”是什么?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4.理清文本层次: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围绕“我是什么”,描绘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5-7自然段):结合“我在做什么”,赞扬花的品格美。

二、再读文本,理解想象。

(一)学习1-4自然段,感受语言的特点。

1.默读1-4自然段。

2.对比课初自己对花的评价,感受诗人想象的奇特。

(二)学习5-7自然段,感受想象的奇特。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边读边批注: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的画面。

2.反馈交流,品读句子。

句子一: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早晨,在微风中花儿悄悄开放,一起迎来初升的太阳;到了傍晚,夕阳西落,花儿与回巢的鸟儿一同看着最后一缕阳光消逝。

(运用了拟人、排比)句子二: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晚上,满天的星星在空中闪烁;白天,太阳照耀着花儿,运用拟人、比喻展现了原野的日夜更替,写出了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花之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诗歌《花之歌》的文本。

2.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花朵。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花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和理解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欣赏和分析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教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并进行互相评改和反馈。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花之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花之歌》,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道具等。

(1)预习诗歌《花之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卉的美。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花卉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花之歌》。

(2)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诗歌展示(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朗读、表演等,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如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1)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有哪些收获。

(2)在合作探讨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设计《花之歌》

六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设计《花之歌》

4*花之歌【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散文诗,从诗歌中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

语言应用:学会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表达。

审美创造:学会借物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花中探讨人生。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大单元情景任务】背起行装出发吧,跟着大师去旅行,走进大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学着大师去想象。

今天,我们将到达“跟着大师去旅行”的第四站,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的图片)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花之歌散文诗)3.介绍作者。

(1)教师简介作者: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沙与沫》等。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4 花之歌 优质教案

4 花之歌 优质教案

4 《花之歌》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花的美好形象,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1)诗歌意境的理解。

(2)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花之歌》的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解析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花之歌》。

(2)收集有关花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花之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花,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花是大自然的歌手”、“花香是大自然的香水”等。

3. 讨论与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加深对花之美的好奇和欣赏。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花”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花之歌》。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花”的作文。

3. 调查身边人对环境保护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作文和调查报告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

小学教案设计《花之歌》《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积累优美的词句。

- 了解纪伯伦及其创作风格,体会散文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感受花的形象,理解花的象征意义。

- 学习文中运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好形象,体会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 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2. 教学难点- 理解花的象征意义,把握文中蕴含的哲理。

-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如重音、语调、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

例如,在朗读“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一段时,“大自然的话语”要重读,以突出花是大自然表达自身的一种方式。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如“花具有哪些品质?”“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等。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讨论花的品质时,学生可能会提到花的美丽、奉献、乐观等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花朵盛开、凋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花的生命周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4. 赏析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花的形象。

领悟作者以花自喻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花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引导学生从花的视角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花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的形态和特点。

提问: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花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整体感知学生交流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提问:作者笔下的花具有怎样的特点?4、精读诗歌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花在哪些地方出现?花与自然有怎样的联系?花的生命历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探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花在诗歌中仅仅是一种植物吗?它还象征着什么?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见解,教师适时点拨。

6、体会情感提问:作者通过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

7、拓展延伸让学生模仿《花之歌》的写作手法,以“____之歌”为题,写一首小诗。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第【1】篇〗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这首诗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二、介绍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与祭献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将花比做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五、品读释疑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4《花之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4《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花之歌》,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识记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识记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资源•课文《花之歌》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花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创设情境:展示各种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花的美丽和多样性。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发音和语调。

•投影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识记。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层次。

•开头部分:通过拟人手法,以花的口吻描述花的美丽和特性。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花在不同环境和季节中的表现,以及花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花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师板书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详细分段及段落大意:•第一段:以花的口吻描述花的美丽和特性,如颜色、形状、香气等。

•第二至四段:具体描写花在不同环境和季节中的表现,如春天开花、夏天盛放、秋天凋零等。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 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花之歌》(教学设计 )-( 统编版)

课题4花之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感受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各种想的理解,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通过想象画面,想象作者变形成花后,自己目睹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随之而来的变化;2.作者以花自述,是如何运用奇特的想象,把自己变形成花后,应对世界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学生在阅读时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及“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模仿作者的想象路径,通过发挥想象,尝试把自己变形成另一种事物后,世界随着而来的变化描述清楚详细。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欣赏花的世界,你能想到什么?2.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3.泰戈尔散文《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师: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4.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阅读提示:课题是“花之歌”,但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默读并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2.自主学习,在能体现“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苍穹”“旖旎”“馥郁”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理解作者借花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时光,追求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花是美丽的象征。

它们以五彩斑斓的色彩、婀娜多姿的形态和芬芳馥郁的香气,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去感受花的魅力,聆听花的心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苍穹”“旖旎”“馥郁”等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用“____”画出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所画的语句和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示例:“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生长、凋零的循环过程,表现了花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四)再读课文,理解主题1、思考:作者通过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人生哲理?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作者以花自喻,借花的生长、凋零,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它绽放时美丽动人,凋零时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花之歌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来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用赏花的方
式引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

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

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生: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4)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

③展示图片(花适用的不同场景及用处),引导学生感知花的作用。

④分小组比赛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

这部分写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关键词:总是、心驰神往、从不……也不……)
(2)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

(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4)读出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3.师生合作,教师引读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问题精而不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表达运用,拓展延伸
1.找出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以“_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3.拓展阅读《浪之歌》《雨之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仿写散文诗,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