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根据图说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 结合气候类型图, 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3 .读图片和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资源分布,通过课堂活动,理 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4 .根据统计图和实例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说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掌握本区主要的地 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 .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以及本区面临的人口、粮 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师展示出十位世界著名的黑种人名人, 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音乐等。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引出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
s 迈克小■乔丹: 人类历史上鼻停大 的霞球谴动员.被 林为“空中飞人”. 7.迈克尔•的戛 夫,香克触:人英历 史上・著者的撼不乐 手利助星中的明星. 任务1 结合地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根据 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特点本节课教师设置跟随小黑去撒哈拉以南非洲旅游的形式贯穿本节课的学习 6.降罕凯德,阿 里t 人量历史上 最伟大的空击运 动员.送今雇一萩得谴 人女桂京.;:开泥•莫里探究。
教师用小黑旅行一条线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激情。
将小黑的旅行分为踏上旅程(位置、地形等)、欢迎仪式(民情风俗)、旅游参观(气候景观)、座谈研讨(讨论总结)四个阶段。
开始今天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旅首先,我们要踏上旅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程,在这个环节,踏上旅程就迎仪式旅游静观座谈研讨我们先要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学生们共同来探究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材,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风土人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非洲这个大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部分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在此方面的援助政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本册教材中关于非洲地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问题。
3.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讨论话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了解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你对非洲有哪些认识呢?找出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字眼(黑人、沙漠、贫穷、饥饿、落后、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狮子、热带雨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二、新课讲解:(一)、黑种人的故乡1、位置范围:出示PPT,学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学生从书中找出该区的海陆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
)出示PPT,总结该区的纬度位置。
(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之间 )问:处于什么温度带?2、气候出示非洲气候图的PPT,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出示PPT,复习三种气候的特点。
展示热带草原的动物。
3、国家:学生看书,或看PPT,非洲有哪些国家?有多少个国家?按大小,找出前五的国家。
4、地形:出示PPT: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什么地形最广?出示主要地形区: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盆地:刚果盆地(指出世界最大的盆地)。
沙漠:撒哈拉沙漠(指出世界最大的沙漠)裂谷:东非大裂谷。
出示“东非大裂谷“的PPT,指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大的裂谷。
被称为地球的伤疤。
处于板块交接处(撕裂状态,以后会形成新的海洋) 出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虽然离赤道近,处于热带,但是山顶积雪。
(原因是什么?热带降水多,海拔高,温度低,降雪量大于融化量)。
5、河流:出示PPT,指出非洲主要的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亚河。
指出尼罗河长度66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优秀教案 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新课学习】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学生活动二: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①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②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③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④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①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
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④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大陆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其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非洲大陆的典型国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非洲大陆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等。
2.数据表格:准备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数据表格。
3.案例资料:准备非洲大陆典型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资料。
4.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对非洲大陆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点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使学生对非洲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拓展视野,丰富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大陆、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类关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特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素材:收集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3.学具:准备地图、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撒哈拉以南非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形象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所授课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宜以“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炼知识”为主。若单纯的知识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一向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遵从学生的特点,力求简易明了,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新颖,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覌评记录
优点:
1,教学设计环节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突破形式多样有效。
2,课件设计精美,使用充分,很好的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难点突破。
3,课堂节奏紧凑,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4,学生习惯培养贯穿始终,情感教育到位,学生注意力集中,参入课堂积极性高,得到学习的快乐。
A自然资源贫乏
B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C自然条件恶劣
D人口过度稠密
评测练习
最后让学生完成同步自主学习指导第一部分选择题
检测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二、快速发展的经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展示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让图片,地图,案例,视频相结合,丰富有趣,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不足之处,课堂练习量不足,知识挖掘的深度不够。
2、选择加纳国家为做案例,通过加纳进口与出口产品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3、结合图片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并了解我国与本区的经贸合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概况,提高对非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非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非洲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大致情况,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大陆。
本节教材从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现状。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认识到非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非洲大陆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片段化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洲大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难点: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非洲大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非洲大陆的现状。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非洲大陆地图、世界地图。
3.案例材料:关于非洲大陆的案例文章。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大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大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特点,掌握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非洲大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非洲大陆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
3.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非洲大陆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用于分析。
3.案例:准备典型的非洲大陆发展问题案例,用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据和案例,呈现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个地理概念,涵盖非洲大陆中撒哈拉以南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本节内容将重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以及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以形成对这一地区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以及发展现状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资料:地图、图片、案例分析材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大陆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资源分布、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2.了解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3.知道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非洲特色的文化和民居过程与方法利用世界地图、地形图等综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重要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明确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懂得世界上的种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歧视和奴役黑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征教法与学法教法:资料及图片展示法、归纳法等。
学法:讨论探究、交流、读图及填图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通过两张黑人的图片,导入新课板书: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一、黑种人的故乡展示:课本60页图8.24“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及课本61页图8.26“撒哈拉以南非洲”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怎样,其范围主要指哪里?1.位置及范围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和图8.24、8.26,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2)在图8.26中标注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大西洋、印度洋。
(3)在图8.26中指出红海、莫桑比克海峡、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
交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
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
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部(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承转:认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范围,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形。
2.地形特点引导:非洲有许多大的地形区,相信你有能力完成下列要求的填图。
活动:读课本61页图8.26,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乞力马扎罗山及主要河流,并说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认识到非洲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非洲大陆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非洲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非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平等对待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非洲大陆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非洲大陆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等,让学生对非洲大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学习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P66—67,图8.26)1.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2.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 ,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3.纬度位置(重要纬线)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和(两条纬线)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学习任务二:气候类型1.看书P9图6.12“非洲的气候”,本区域内共有几种气候类型:、、、、。
其中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学习任务三:地形——P67,认真读图8.26.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 ,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2.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 ,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3.河流:世界第一长河 ,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 ,最终注入。
学习任务四:黑种人的故乡1、读P67回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有6亿多人,其中以上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非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非洲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非洲大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教学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非洲大陆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加深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本章内容,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位置和形态。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非洲大陆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
学生活动二:
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
(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三:
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大陆”的美称。
(补充“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四:
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那么,这块“热带大陆”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课件五非洲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五:
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结合课本P62,图8.28、图8.29,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2活动题1、2)。
3.总结本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件六非洲名人堂
学生活动六:
1.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部位?
教师补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2.谈谈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
(结合8.27 )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三、河流和湖泊:
刚果河——
尼罗河——
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
四、气候——“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五、黑人的故乡(“黑非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黑人小朋友美丽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
学生活动二:
1.说说本区的资源特点。
2.本区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是什么?分析这种进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
3.完成P65活动题1、2、3、4。
教师补充:本区兼有“富饶大陆”和“贫穷大陆”的称谓。
【小结】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课件三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学生活动三: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洲?
2.结合P65—66文字,总结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完成P66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一、快速发展的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