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提升了淮安旅游和餐饮食的知名度、美誉度。淮安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大旅游活动,大力推介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淮安菜肴、小吃等系列美食产品,充分展示淮安传统美食的风采。

3.6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营销力度。

淮安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作用,以淮安饮食文化、美食为主要内容,电视、广播、报刊、网站要拿出适当的时段和版面开辟专栏,对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各旅游景点要有淮安地方风味小吃名点的介绍,主要旅游饭店、商场要有介绍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橱窗。淮安还要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出版《淮安小吃》、《淮安饮食文化》等专业书籍,介绍淮安传统食品、特色菜肴和传统小吃的掌故习俗、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尝精美的风味小吃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高岱明.淮安饮食文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

[2]吴雪华.美食淮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3]张寿山.淮安特色文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摘要:可能补语及其否定式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作者从误加、误代、错序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否定式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偏误类型及成因,进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可能补语留学生否定式偏误类型解决对策

一、可能补语简述

可能补语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说明由动词谓语表达的动作行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关于可能补语的类型,过去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分为两类,有的分为三类,有的分为四类。两类分法以王力(1985)和黄伯荣、廖序东等(1997)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爬得/不上)和“述语+得/不得”(动得/不得)两种形式。三类分法以丁声树(1961)、刘月华(1980)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结果/趋向补语、述语+得/不+了(1iao)、述语+得/不得三种。四类分法以赵元任(1979)为代表,他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述语+得/不+了(来)、述语+得/不得和词汇的可能性(来得/及)四种。现在学术界一般采用了三类的说法,本文所采用的可能补语也主要依据刘月华的说法的第一类来研究留学生在可能补语否定形式方面出现的偏误。

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看得见看不见(动词+结果补语)

写得完写不完(动词+结果补语)

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动词+结果补语)

进得去进不去(动词+趋向补语)

拿得出来拿不出来(动词+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类型

可能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使用,常常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偏误。

笔者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对留学生关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问题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出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成因,并借此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鲁健骥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主要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1.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形式造成的。如:

(1)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得见。(误)

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听不见。(正)

(2)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不能说得上来。(误)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说不上来。(正)

(3)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不能搬得出去。(误)

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搬不出去。(正)

此处该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地方,学生多用能愿动词代替,产生这种偏误的学生多是英语国家的,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可能补语对应的形式而有与能愿动词相对应的助动词can’t,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偏误,产生例(1)到(3)的偏误,产生这一偏误的还在于留学生对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或老师教授方法不得当,如留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法点时,老师可能会讲授可能补语的基本涵义。

动词+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能做某事,

动词+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不能做某事。

如:看得见→能看见进得去→能进去

看不见→不能看见进不去→不能进去

这种讲授法学生会将这一规则泛化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用能愿动词不能+可能补语,而忽视可能补语的限制条件,可能补语与“不能”不可以共存。

2.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常出现在一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4)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了。(误)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正)

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动作变化结果等。因此,一般用于未完成的动作或临时变化的情况。所以动词或补语后一般不能用完成意义的“了”。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仍在于对于目的语规则泛化,学生在习得“了”表示完成意义之后,以为任何一个动词后都可加“了”表示完成,忽视了可能补语的局限性。类似的病句还有(5)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了那梯子。(误)

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那梯子。(正)

3.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位置造成的偏误,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时造成的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宾语位置一般在可能补语之后,或主语之前,但留学生常造出下列病句:

(6)我看这本书得懂。(误)

我看得懂这本书。(正)

这本书我看得懂。(正)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赵雪莲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