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古三首反思总结篇1作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开篇的课文,以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虽然孩子们在理解诗意上要比理解现代文稍有难度,但是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能大体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现在我将此次教学的得失总结如下:优点:学习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习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习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另外,这三首诗词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间、数、重、行、更等,因为上学期我教学过此诗,便觉无“见”应读“jian”,我当时不假思索的一口否决,但是后来查资料时发现这个”间”就读“jian”。
顿时,羞愧难当啊,这是教学准备时没有仔细研读教材所致失误啊,从此以后,要百读不厌地研读教材啊,因为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篇2《古诗词三首》是8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杜牧的《清明》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春天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春日》描写的是北方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春天风和日丽、繁花盛开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朱熹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写的是作者记忆中江南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在阳光照射下江边鲜花火红的颜色和江水碧绿的颜色。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和作者愁苦的心情。
我们对这三首诗词进行了比较。
为了更好的比较,我在课堂上,按以下做法进行。
1、重视古诗诵读,引导学生想象。
首先,让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反思「3篇精编」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反思「3篇精编」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前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反差非常大的天气下的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这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错,有以下几点与大家一起交流:1、《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常规的教法,依照常规步骤:初读诗歌,感知内容;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结合重点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读,正音;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基础砸实。
2、在基础良好的掌握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与诗人共鸣。
3、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通过听泛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本课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一)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的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唐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晚上,站在院子里望着圆月,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教学效果1.抓叠词,知其意,悟诗理。
首先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寒食》一诗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悟”为主。
通过学生自学、质疑、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诵读感知先有情,第二个环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意语气和语调;由于正好多媒体设备坏了,给我带来了大困难。
不能出示配乐怎么办?我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回顾教学过程,思考得与失在《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之美。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节奏、语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其次,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最后,课堂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深入分析问题,寻找改进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朗读指导和练习。
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注重启发和引导。
对于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时存在的困难,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3. 加强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教学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加注重启发和引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五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刚接到《古诗词三首》的精品课任务时,心里多少有些惶恐。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第一首:《山行》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首:《赠刘景文》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程名称: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选择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求来确定。
在此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白日依山尽》、《游子吟》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词,其中《白日依山尽》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理解;《游子吟》展现了离别之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静夜思》则以其简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思的感觉。
通过这三首诗,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诗词,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离别之情,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冥思和宁静的意象,并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意的体验。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选择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方法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教学手段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形象描写的理解;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别之情;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通过黑板、草稿纸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诗意的体验和创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精选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
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
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
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
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
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
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
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反思「3篇精编」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反思「3篇精编」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前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反差非常大的天气下的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这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错,有以下几点与大家一起交流:1、《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常规的教法,依照常规步骤:初读诗歌,感知内容;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结合重点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读,正音;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基础砸实。
2、在基础良好的掌握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与诗人共鸣。
3、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通过听泛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本课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篇1 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
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
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之前,我听过三年级两位老师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们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亮点是能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意的课堂。
我个人也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在读中彰显诗性。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
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
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
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
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
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最后熟读成背。
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读出诗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在众多的借写家书的诗中,张籍的这一首《秋思》获得的评价最高。
王安石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二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课反省 3 篇【一】《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山川诗中的名篇。
诗人描述了山中秋夜优美的风景,清爽幽美,富于诗情画意,此中寄望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述的是枫桥的夜景。
从此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交口称赞、情义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有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爽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有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誉:“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一、教课成效依照每首诗的特色和学生的生活累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放的教课流程,收获仍是蛮大的,现总结以下: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课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想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一步,沟通课前查阅的资料。
先沟通对王维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沟通题目,从题目中感觉时间地址境界,整体上掌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觉境界的美。
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绘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色?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创建班内沟通的气氛,在思想碰撞中去深刻感觉。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渐深入。
先指引沟通对作者的认识,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沟通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课题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境界,抓住要点词“愁”“严寒”去领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
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累积与创建有效交融。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想调换并引向深入。
4、合作沟通,研究双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察看: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领会他们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解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沛。
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_教后感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
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
《望洞庭》中的“镜未磨”。
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
《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
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
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
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
注意“谙”读ān,不要读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古诗词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