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教学反思篇1《宿建德江》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愁苦的情怀。
“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通过对比读,让学生知道忧愁的古诗与描写景物的古诗的读在质的上面是截然不同的。
二是教师范读,即给这首诗定调,老师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读这首古诗的,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让学生知道,这首诗原来是这么去读的。
三是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饶有韵味。
四是精读,做到在读中去理解诗意。
五是情景交融读,想画面,在老师的导语创设情景下,引导学生读,从而体会诗人的忧愁与孤寂。
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我始终围绕“日暮客愁新”这句诗,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此诗,觉得它是写雨的一首诗。
后来我翻阅资料,品读苏轼的诗后。
一遍又一遍地读诗,发现每一次感悟都是不同的。
起初被美景疾风骤雨所吸引,再后来,便感动于苏轼的人生经历。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他有过青年得志的骄傲,有着红粉佳人的诗意人生,有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自信。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有哪些?《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思考和反思以及总结和评估的过程。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篇1】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沛。
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一)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古诗词三首课文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课文反思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诗人的家乡这么美,他又如此的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呢?”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___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导致失败,因此,王安石于熙宁七年(___年)第一次辞去相职。
第二年,又被神宗皇帝拜为相职。
这首诗正是作于诗人第二次赴任的路上。
)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听范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
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我在悠扬的《思乡曲》中激情导读:九百年前,诗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带着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含着对前途无法预知的迷茫,千般愁绪,万般滋味,无法言说,只化作一首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作者的心声吧——(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细细品味藏在诗文背后的故事。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他们也有倾诉的欲望,唯有朗读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我必须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还是那支曲子,还是那段话,只是稍作变化:九百年前,诗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带着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含着对前途无法预知的迷茫,千般愁绪,万般滋味,无法言说,只化作一首诗,让我们和作者共诉心声——学生接读全诗。
学生此时配合默契,让我感动不已。
古诗词三首课文反思(二)本节课过渡语精妙,为诗韵课堂的成功创设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如开课伊始,我在播放了《故乡的云》一曲后,这样过渡:“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一首《故乡的云》将我们的心带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家乡。
家乡,对游子而言,更是最温馨、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从今天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组课文,一起去感受那浓浓的乡情吧。
在学生自读了单元导读之后,这段话又从我口中蹦出:思乡,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情感,它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古诗》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通用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教学反思篇1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
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
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之前,我听过三年级两位老师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们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亮点是能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意的课堂。
我个人也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在读中彰显诗性。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
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
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
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
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
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最后熟读成背。
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读出诗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在众多的借写家书的诗中,张籍的这一首《秋思》获得的评价最高。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了三首古诗词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下面将对这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在教学中,我以阅读理解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然后,我提问学生有哪些词语是描绘了秋夜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信息。
接下来,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独倚”、“寂寞”、“斜阳”等。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不够详尽,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体系。
其次,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背诵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诗词,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黄绵袍”等。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韵律操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最后,我组织了背诵比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其次,我应该加强对于韵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另外,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杜甫的《登高》。
在教学中,我以写作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进行了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语等等。
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刚接到《古诗词三首》的精品课任务时,心里多少有些惶恐。
2023年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九篇(实用)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一先学后教。
通过查阅资料,我明确了四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应该达到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歌的含义,并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明确这一点后,我自己认真的将古诗词三首反复朗读几次,从整体上来说,三首诗都是描写的田园风光,然而侧重点却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同中有异。
定好目标以后,我认为教学策略也就清晰了起来。
在课堂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
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的一种语言形式。
中国古诗尤其如此。
古诗的教学应以读为主。
先读准读熟,再读深读透。
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去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
而我们老师,则应相机指导,无论是诗歌的朗读方法,还是通过朗读体会情感,都是在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读懂读透的讲解只是灌输式的,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想象画面。
古诗往往重意境,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当诗人把具体的图画用抽象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进行还原和加工。
枯燥的讲解是最要舍弃的。
特别是这三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由于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对乡村的生活缺乏了解,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应通过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孩子走入美丽的乡村画卷当中,那么古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学会比较这三首古诗放在一起,是有一定规律的。
虽然同是写乡村田园,但各有不同。
《乡村四月》由景到人,《四时田园杂兴》则通篇写人,《渔歌子》以景为主。
表达的情感也有差异,如果说前两首表达的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喜爱。
那么最后一首则是表达的“不须归”的隐逸情怀。
在教学中,可简单点拨,不宜详细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解。
课前对文本的解读即是如此,效果还得由课堂来检验。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二经过撰写教案,充分的备课,踏上了磨课之旅。
在研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次试教,按照设计好的环节来一步步实施课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有:环节的设计过多过杂,有些重点不突出;古诗指导有些生硬;时间的分配也不太合理。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第一首:《山行》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首:《赠刘景文》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程名称: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选择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求来确定。
在此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白日依山尽》、《游子吟》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词,其中《白日依山尽》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理解;《游子吟》展现了离别之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静夜思》则以其简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思的感觉。
通过这三首诗,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诗词,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离别之情,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冥思和宁静的意象,并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意的体验。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选择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方法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教学手段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形象描写的理解;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别之情;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通过黑板、草稿纸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诗意的体验和创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精选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
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
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
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
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
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
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
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泊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
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
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二)《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以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通用19篇)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通用19篇)《古三首》反思总结篇1教学时《四时田园杂兴》,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0 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
有的说:“ 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黄’和‘杏子肥’ 中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天的季节。
” 有的说:“ 从第二句中的‘菜花’和图上画的‘绿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们情绪高涨。
他们通过查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描写的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篇2《古诗词三首》是8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杜牧的《清明》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春天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春日》描写的是北方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春天风和日丽、繁花盛开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朱熹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写的是作者记忆中江南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在阳光照射下江边鲜花火红的颜色和江水碧绿的颜色。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和作者愁苦的心情。
我们对这三首诗词进行了比较。
为了更好的比较,我在课堂上,按以下做法进行。
1、重视古诗诵读,引导学生想象。
首先,让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课堂上,我们采取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的形式达到这一目的。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们采取边读边思考边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
最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份)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一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课反省 3 篇【一】《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山川诗中的名篇。
诗人描述了山中秋夜优美的风景,清爽幽美,富于诗情画意,此中寄望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述的是枫桥的夜景。
从此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交口称赞、情义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有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爽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有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誉:“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一、教课成效依照每首诗的特色和学生的生活累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放的教课流程,收获仍是蛮大的,现总结以下: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课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想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一步,沟通课前查阅的资料。
先沟通对王维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沟通题目,从题目中感觉时间地址境界,整体上掌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觉境界的美。
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绘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色?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创建班内沟通的气氛,在思想碰撞中去深刻感觉。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渐深入。
先指引沟通对作者的认识,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沟通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课题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境界,抓住要点词“愁”“严寒”去领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
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累积与创建有效交融。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想调换并引向深入。
4、合作沟通,研究双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察看: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领会他们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一、《将进酒》教学反思《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豪放的词句和雄浑的意境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节奏以及修辞手法来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诗中的一些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境界;而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则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
通过指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感知,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其次,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将进酒》的语言特点是豪放、奔放、志壮,通过这些特点,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升华的人生态度。
我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特点,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更加敏锐的感知力来欣赏古诗词。
通过教学,我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诗歌中的意象、音韵、修辞等元素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名篇,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多集中在诗歌中所描绘的美景上,对于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首先,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主题。
如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的境界;而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和拟人等,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对这些意象和修辞的分析,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其次,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
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望大家喜欢。
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
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
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
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
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
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
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
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
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
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
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
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
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
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
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
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
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
低效。
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
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
不行。
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
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
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
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
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
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
没有乐趣。
《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
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
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可以说,这样做大大
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孩子们也会收获意外的自信。
总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情出发,就要尊重学生的乐趣,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
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
以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
的审美韵味与。
同时,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学生自己对
古诗的个性解读,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上下来,感受颇深:
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而小学生因为生活积累不多,情感体验有限,在阅读中获得的表象往往很笼统、模糊,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
开想象,通过“猜猜诗人的心情”、“你就是诗人”、“创设情境,想象说话”等,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灵性的对话,从古诗词生动的语言中猜度诗人的心境,进而陶醉在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学生从诗的题眼就看出诗人李白此时心情很是孤独,还可以从前两句感受到,尤其是“飞尽”和“独去”等感受到的。
然后我便追问:“那假如你就
是诗人,你看到鸟儿们都离你远去,就连天上的云也离你而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
么?”一生说:“鸟儿们,你们为什么都走了,留下来陪我说说话吧!”还一生说:“云儿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
”还有一生说:“我本来就很孤独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离我而去,真让我
伤心呀!”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当学到后两句的时候,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李白并不孤独,因为有敬亭山在陪伴着他。
我是从‘两不厌’感受到的。
”“那
你觉得李白会把敬亭山当作什么?”“当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
”“我觉得李白把敬亭山当作自
己的亲人。
”“是呀,既是朋友,又是亲人,所以怎么看也看不够。
那么李白可能会对敬亭
山说些什么呢?”我追问道,“请拿起笔,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当作什么,你就对他说说话吧!”几分钟过后,有学生说道:“李白说:‘老朋友,谢谢你,在我最孤独的时候能陪我说说话。
’敬亭山好像在说:‘别灰心,我支持你!’”“多好的一对知心朋友呀!”我评价到。
又有
一生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好像在说:‘孩子,别怕,有娘在,要大胆
的往前走。
’”还有同学说:“我把敬亭山当作朋友,好像说:‘朋友,别泄气,有我这个朋友在,与你同行。
’”透过这一句句想象的话语,我们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时并不孤独,对诗
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
如果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烂了
喂给学生,这样的诗歌教学意象全无,学生也必生烦腻之心。
但如果放手让学生去自学,
教师少讲或不讲,又怕贻误了某一个知识点。
有没有两全齐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简笔
画引入到古诗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动动手,动动笔,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
如在教学《望洞庭》和《忆江南》两首诗时,我主要采用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你所理解
的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画出来,请一两名同学到前边画,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画,然后再去评议。
如在画《忆江南》一诗时,有同学画了一个圆形的江,有的学生就指出,“江”应该是
长的,“湖”才是圆的。
有的同学只画出一条江,两岸的树木开满了花,也有同学提出疑议说:“诗句中说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边的花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要红,所以应该把太阳画上。
”瞧,既能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又能将诗句理解得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