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6.高考总复习 数学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 2-3.高考总复习 数学ppt
解析:∵f(x)为奇函数且f(3)-f(2)=1,
∴f(-2)-f(-3)=f(3)-f(2)=1. 答案:1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4.下面四个命题: ①偶函数的图象一定与y轴相交;
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通过原点;
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④ 既 是 奇 函 数 , 又 是 偶 函 数 的 函 数 一 定 是 f(x) = 0(x∈R).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为________.
(1)证明:∵f(x+2)=-f(x), ∴f(x+4)=-f(x+2)=-[-f(x)]=f(x), ∴f(x)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1 (2)解:当 0≤x≤1 时,f(x)= x, 2 设-1≤x≤0,则 0≤-x≤1, 1 1 ∴f(-x)=2(-x)=-2x. ∵f(x)是奇函数,∴f(-x)=-f(x), 1 1 ∴-f(x)=-2x,即 f(x)=2x. 1 故 f(x)=2x(-1≤x≤1).
1-x2>0, (2)由 2 |x -2|-2≠0,
得定义域为(-1,0)∪(0,1).
lg(1-x2) 又∵f(-x)= 2 =f(x), |x -2|-2 ∴f(x)为偶函数.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例2】
已知函数f(x)对一切x、y∈R,都有f(x+y)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思路分析:(1)只需证明 f(x+T)=f(x),则 f(x)即是以 T 为 周期的周期函数;(2)由第(1)问可知只需求一个周期中 f(x)= 1 -2的 x 的个数便可知在[0,2009]上的 x 的个数.
高中数学总复习 PPT课件 图文
奇偶性: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f(x)=-f(-x)为奇函数,f(x)=f(-x)为偶函数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单调性同性增异性减,奇偶性同性偶异性奇
高
指数函数:
中
y a x ( a 0, a 1 ),定义域 R,值域为( 0, )
数
⑴①当 a 1 ,指数函数: y a x 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
高 中 数 学 第 一 章 集 合
集合: 是某些制指定对象的全体,只能做描述性说明 元素: 集合的每一个对象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
高 中 数 学 第 一 章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三
平行公理:
章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推论:
立
体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 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几
何
高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中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数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
学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
学
第
二
章
-
函 数
-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函 数
y=x-1
y=x-2
y=x-3
y=x-1/2
图像
定义域 x≠0 (0,+∞) x≠0
值域
y≠0 (0,+∞) y≠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单调性同性增异性减,奇偶性同性偶异性奇
高
指数函数:
中
y a x ( a 0, a 1 ),定义域 R,值域为( 0, )
数
⑴①当 a 1 ,指数函数: y a x 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
高 中 数 学 第 一 章 集 合
集合: 是某些制指定对象的全体,只能做描述性说明 元素: 集合的每一个对象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
高 中 数 学 第 一 章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三
平行公理:
章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推论:
立
体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 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几
何
高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中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数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
学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
学
第
二
章
-
函 数
-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函 数
y=x-1
y=x-2
y=x-3
y=x-1/2
图像
定义域 x≠0 (0,+∞) x≠0
值域
y≠0 (0,+∞) y≠0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PPT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判定定理,理解其证 明方法和应用。
空间中角距离计算方法
空间中异面直线所成角
01
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02
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03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一般式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测量问题
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 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 的实际问题。
最值问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 决一些问题。
能运用三角函数性质及均值不等式解 决一些与最值有关的问题。
0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基本概念及分类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对数函数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包括与指数函数的互为反函数关系 。
导数概念及运算规则
导数定义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导数运算规则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包括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及复合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 题。
反比例函数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 应用。
二次函数及图像变换
二次函数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顶 点、对称轴、最值等,并能解决相关 问题。
图像变换
理解平移、伸缩、对称等图像变换对 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空间中角距离计算方法
空间中异面直线所成角
01
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02
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03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一般式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测量问题
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 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 的实际问题。
最值问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 决一些问题。
能运用三角函数性质及均值不等式解 决一些与最值有关的问题。
0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基本概念及分类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对数函数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包括与指数函数的互为反函数关系 。
导数概念及运算规则
导数定义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导数运算规则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包括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及复合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 题。
反比例函数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 应用。
二次函数及图像变换
二次函数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顶 点、对称轴、最值等,并能解决相关 问题。
图像变换
理解平移、伸缩、对称等图像变换对 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高考总复习二轮数学精品课件 专题6 解析几何 第2讲 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与性质
(1)已知双曲线 C: 2 − =1(a>0)的离心率为 2,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点 A
3
a
在双曲线 C 上,若△AF1F2 的周长为 10,则△AF1F2 的面积为(
)
A. 15
B.2 15
C.15
D.30
(2)已知|z+ 5i|+|z- 5i|=6,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 P(x,y)的轨迹方程
是椭圆的右焦点,若 AF⊥BF,则 a=
答案 3+ 3
.
解析 设椭圆C的左焦点为F1,如图,连接AF1,BF1,因为|OA|=|OB|,|OF1|=|OF|,
所以四边形AF1BF为平行四边形.
又 AF⊥BF,所以四边形 AF1BF
π
为矩形,所以∠F1AF= ,则
2
|OF1|=|OF|=|OA|=2 3.
为
.
(3)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P为C上一点,PF与x
Hale Waihona Puke 轴垂直,Q为x轴上一点,且PQ⊥OP.若|FQ|=6,则C的准线方程
为
答案 (1)A
.
2
(2)
9
2
+ =1
4
3
(3)x=2
解析 (1)由题意得
e=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
2
1 + 2
=
3
1 + 2=2,所以 a2=1.
2
即 x±2y=0,故 B 正确;
2 5
5
e1·
e2= 5 × 2 =1,所以 C1 与 C2 的离心率互为倒数,故 C
3
a
在双曲线 C 上,若△AF1F2 的周长为 10,则△AF1F2 的面积为(
)
A. 15
B.2 15
C.15
D.30
(2)已知|z+ 5i|+|z- 5i|=6,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 P(x,y)的轨迹方程
是椭圆的右焦点,若 AF⊥BF,则 a=
答案 3+ 3
.
解析 设椭圆C的左焦点为F1,如图,连接AF1,BF1,因为|OA|=|OB|,|OF1|=|OF|,
所以四边形AF1BF为平行四边形.
又 AF⊥BF,所以四边形 AF1BF
π
为矩形,所以∠F1AF= ,则
2
|OF1|=|OF|=|OA|=2 3.
为
.
(3)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P为C上一点,PF与x
Hale Waihona Puke 轴垂直,Q为x轴上一点,且PQ⊥OP.若|FQ|=6,则C的准线方程
为
答案 (1)A
.
2
(2)
9
2
+ =1
4
3
(3)x=2
解析 (1)由题意得
e=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
2
1 + 2
=
3
1 + 2=2,所以 a2=1.
2
即 x±2y=0,故 B 正确;
2 5
5
e1·
e2= 5 × 2 =1,所以 C1 与 C2 的离心率互为倒数,故 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PPT课件
【提升总结】
圆柱、圆锥可以看作是由矩形或三角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而成,圆台是否也可看成是某图形绕轴旋转而成?
探究点3 圆台的结构特征
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如图:
轴
下底面
上底面
侧面
母线
表示方法: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台O′O.
O′
B
【变式练习】
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轴
底面
底面
侧面
母线
表示方法: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A
B
探究点2 圆锥的结构特征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如图:
练习
练习
1. 对几何体三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B .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C . 侧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D .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C
2 . 若某几何体任何一种视图都为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___________
球体
5、正棱锥的直观图的画法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画板演示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A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圆柱、圆锥可以看作是由矩形或三角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而成,圆台是否也可看成是某图形绕轴旋转而成?
探究点3 圆台的结构特征
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如图:
轴
下底面
上底面
侧面
母线
表示方法: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台O′O.
O′
B
【变式练习】
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轴
底面
底面
侧面
母线
表示方法: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A
B
探究点2 圆锥的结构特征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如图:
练习
练习
1. 对几何体三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B .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C . 侧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D .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C
2 . 若某几何体任何一种视图都为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___________
球体
5、正棱锥的直观图的画法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画板演示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A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pppt课件
• ak+2+(a+1)2k+1
• =(a+1)2[ak+1+(a+1)2k-1]+ak+2-ak+1(a
+1)2
27
=(a+1)2[ak+1+(a+1)2k-1]-ak+1(a2+a+1)能被 a2+a+1 整除.
即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于任意 n∈N+,an+1+(a+1)2n-1 能被 a2 +a+1 整除.
+
1 2k+1-1
-
1 2k+1
=k+1 1+k+1 2+…+21k+2k+1 1-2k+1 1
=k+1 2+k+1 3+…+21k+2k+1 1+k+1 1-2k+1 1
=
k+11+1+
k+11+2+…
+k+11+k+
1 k+1+k+1
=右边,
13
•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 综合(1)(2)知对一切n∈N* ,等式都成立.
• (2)(n归=k纳+1递推)假设当n=k(k∈N*,k≥n0)时 命题成立,推出当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 立.
3
•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n取 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上述证 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 质疑探究: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 提示: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两个步骤体现了 递推思想,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 递推的依据,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否则就会 导致错误.
第十一章 复数、算法、推理与 证明
第5节 数学归纳法
1
•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
题.
2
• [要点梳理]
• 数学归纳法
•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 按下列步骤进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综合复习课件
广泛,即(a+b)2=a2+2a·
b+b2,(a-b)2=a2-2a·
b+b2,上述两公式以及(a+b)·
(a-
b)=a2-b2这一类似于实数平方差的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
(2)借助零向量.
即借助“围成一个封闭图形且首尾相接的向量的和为零向量”,再合理地进
行向量的移项以及平方等变形,求解数量积.
-4 = 1,
所以
-1 = -5,
= 5,
解得
所以 D(5,-4).
= -4.
②因为 a==(2,-2)-(1,3)=(1,-5),b= =(4,1)-(2,-2)=(2,3),
所以 ka-b=k(1,-5)-(2,3)=(k-2,-5k-3),a+3b=(1,-5)+3(2,3)=(7,4).
(3)借助平行向量与垂直向量.
即借助向量的分解,将待求的数量积转化为有垂直关系或平行关系的向量
数量积,借助a⊥b,则a·
b=0等解决问题.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运算求解数量积.
变式训练 2 在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中,∠BAD=60°,E 是 BC
的中点,则 · 等于(
b|=|a||b|.
(4)向量a与b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使λ1a+λ2b=0.
2.证明平面向量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
a⊥b⇔a·
b=0⇔x1x2+y1y2=0,
其中a=(x1,y1),b=(x2,y2).
变式训练 3 将本例(2)②中的“ ”改为“ ”,“平行”改为“垂直”,求实数 k 的
1
由| |=4 | |,且 E 在 DC 的延长线上,
b+b2,(a-b)2=a2-2a·
b+b2,上述两公式以及(a+b)·
(a-
b)=a2-b2这一类似于实数平方差的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
(2)借助零向量.
即借助“围成一个封闭图形且首尾相接的向量的和为零向量”,再合理地进
行向量的移项以及平方等变形,求解数量积.
-4 = 1,
所以
-1 = -5,
= 5,
解得
所以 D(5,-4).
= -4.
②因为 a==(2,-2)-(1,3)=(1,-5),b= =(4,1)-(2,-2)=(2,3),
所以 ka-b=k(1,-5)-(2,3)=(k-2,-5k-3),a+3b=(1,-5)+3(2,3)=(7,4).
(3)借助平行向量与垂直向量.
即借助向量的分解,将待求的数量积转化为有垂直关系或平行关系的向量
数量积,借助a⊥b,则a·
b=0等解决问题.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运算求解数量积.
变式训练 2 在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中,∠BAD=60°,E 是 BC
的中点,则 · 等于(
b|=|a||b|.
(4)向量a与b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使λ1a+λ2b=0.
2.证明平面向量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
a⊥b⇔a·
b=0⇔x1x2+y1y2=0,
其中a=(x1,y1),b=(x2,y2).
变式训练 3 将本例(2)②中的“ ”改为“ ”,“平行”改为“垂直”,求实数 k 的
1
由| |=4 | |,且 E 在 DC 的延长线上,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A版2.6 函数的图象课件(50张)
图3
图4
(4)y=xx22- +22xx- -11, ,xx<≥00,. 其图象如图 4.
【点拨】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①直接法:根据函数的特征描出图象的关键点直接 作出. ②图象变换法:经过平移、翻折、对称、伸缩等得到,此时应注意平移变换与伸 缩变换的顺序对变换单位及解析式的影响.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2-4x+3|; (2)y=2xx++11; (3)y=10|lgx|.
对于 C,f(x)=cosx+|sinx|,有 fπ2=1,不符合题意;
对于 D,f(x)=cos2x-|cosx|,其最小正周期为 π,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021 温州三模)函数 f(x)=axe2x++bex-+x 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a<0,b=0,c<0 C. a>0,b=0,c>0
考点一 作图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12|x+1|+1;
(2)y=|log2(x+1)|; (3)y=2xx--11; (4)y=x2-2|x|-1.
解:(1)先作出 y=12x的图象,保留 y=12x图象中 x≥0 的部分,再作出 y=12x的图象中 x>0 部分关于 y 轴的对称部分,即得 y=12|x|的图象,再向左、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可得,如图 1
第二章 函数
函数的图象
1.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画法,掌握函数图象平移、对称、伸缩、翻折变换的规则. 2. 会利用函数图象进一步分析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能灵活地以形助数,使抽象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并能以数辅形,使直观图形数量化、 精确化,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梳理】
1. 利用描点法作图的步骤 (1)确定函数定义域; (2)化简函数解析式; (3)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等); (4)描点并作出函数图象.
高考数学复习2-6对数与对数函数
对于函数 f(x)=log2xx+ -11 (1)求函数 f(x)的奇偶性; (2)求函数 f(x)的单调性; (3)求此函数的值域.
[解] (1)由xx-+11>0⇔(x+1)(x-1)>0 定义域为(-∞, -1)∪(1,+∞)
由 f(x)+f(-x)=log2xx+ -11+log2- -xx+ -11 =log2xx+ -11·xx+-11=log21=0 f(x)=-f(-x) ∴f(x)为奇函数
[解] (1)原式=12(lg32-lg49)-43lg812+12lg245 =12(5lg2-2lg7)-43·32lg2+12(2lg7+lg5) =52lg2-lg7-2lg2+lg7+12lg5 =12lg2+12lg5 =12lg(2×5) =12lg10=12.
(2)单∵击lga此+处lg编b=辑2母lg(版a-文2本b)样式
(2)由于 u(x)=xx+ -11=1+x-2 1 在(-∞,-1)和(1,+∞)为减函数,所以当 2>1 时 y=log2xx-+11在(-∞,-1)和(1,+∞)上是减函数 (3)∵u(x)=1+x-2 1≠1 故 f(x)≠0 从而原函数的值域是(-∞,0)∪(0,+∞).
对于函数 f(x)=log1(x2-2ax+3),解答下列问题:
(3)由 f(x)在[-1,+∞)上有意义,知 u=x2-2ax+3>0 对 x∈[-1,+∞)上恒成立.
∵g(x)的对称轴为 x=a ∴当 a<-1 时 g(-1)>0 即a2<a+-41>0 解得-2<a<-1 当 a≥-1 时 Δ<0,即- 3<a< 3 ∴-1≤a< 3 故所求 a 的取值范围是(-2,-1)∪[-1, 3)即(-2, 3).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复习课件(上课)
20
主视图
10 10
20
侧视图
20
俯视图
20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四个公理
• 三类关系 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线线角 线面角 二面角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a' a b
b' O
三类关系
2.线面关系
l l A l l //
P
A
O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 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3.面面关系
平行: // 斜交: =a 相交 垂直:
正棱锥性质2
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 底面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 和侧棱在底面的射影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Rt⊿ SOH Rt⊿ SOB Rt⊿ SHB Rt⊿ BHO
棱台由棱锥截得而成,所以在棱台中也有类 似的直角梯形。
棱台
结构特征
D’ C’ B’ C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 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 棱台.
直棱柱
正棱柱 其它直棱柱
棱柱的分类
按 边 数 分
三棱柱
按侧 棱是 否与 底面 垂直 分
四棱柱
五棱柱
斜棱柱
直棱柱
正棱柱
几种六面体的关系:
底面变为 平行四边形 侧棱与底面 垂直
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六面体
底面是
底面为
侧棱与底面 边长相等
矩形
主视图
10 10
20
侧视图
20
俯视图
20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四个公理
• 三类关系 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线线角 线面角 二面角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a' a b
b' O
三类关系
2.线面关系
l l A l l //
P
A
O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 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3.面面关系
平行: // 斜交: =a 相交 垂直:
正棱锥性质2
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 底面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 和侧棱在底面的射影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Rt⊿ SOH Rt⊿ SOB Rt⊿ SHB Rt⊿ BHO
棱台由棱锥截得而成,所以在棱台中也有类 似的直角梯形。
棱台
结构特征
D’ C’ B’ C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 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 棱台.
直棱柱
正棱柱 其它直棱柱
棱柱的分类
按 边 数 分
三棱柱
按侧 棱是 否与 底面 垂直 分
四棱柱
五棱柱
斜棱柱
直棱柱
正棱柱
几种六面体的关系:
底面变为 平行四边形 侧棱与底面 垂直
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六面体
底面是
底面为
侧棱与底面 边长相等
矩形
高考数学总复习§数列的综合应用精品课件大纲人教版
∴Sn=(1+λ)-λan.
(2)
∵
f(λ)
=
λ 1+λ
,
∴
bn
=
1+bnb-n1-1⇒
1 bn
=
bn1-1+1.
∴数列{b1n}是首项为b11=2,公差为 1 的
等差数列,
∴b1n=2+(n-1)=n+1,∴bn=n+1 1.
【思维总结】 通过公比的函数关系 f(λ),
将解{:bn当}转λ化=为1 时{b1n,}求an=通项(12).n-1,∴cn=an(b1n-1)=(12)n -1n, ∴Tn=1+2×12+3×(12)2+…+n×(12)n-1,①
【解】 (1)由题意知 S6=-S155=-3, a6=S6-S5=-8, 所以5aa1+1+51d=0d-=58, , 解得 a1=7.4 分
所以 S6=-3,a1=7.6 分
(2)因为 S5S6+15=0, 所以(5a1+10d)(6a1+15d)+15=0, 即 2a21+9da1+10d2+1=0,10 分 故(4a1+9d)2=d2-8,所以 d2≥8.
所以10年内总投入20760万元,总收入为 13301万元.
【思维总结】 本题是求两个等比数列的前 10项和.
数列的综合问题
数列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已知 函数的条件,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 问题,如恒成立、最值问题等.二是已知数 列条件,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 等知识对式子化简变形,从而解决函数问 题.
m.
解:(1)∵an+1=f(a1n)=2+33an=an+23, ∴数列{an}是以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又 a1=1,∴an=2n3+1. (2)Tn = a1a2 - a2a3 + a3a4 - a4a5 + … -
(2)
∵
f(λ)
=
λ 1+λ
,
∴
bn
=
1+bnb-n1-1⇒
1 bn
=
bn1-1+1.
∴数列{b1n}是首项为b11=2,公差为 1 的
等差数列,
∴b1n=2+(n-1)=n+1,∴bn=n+1 1.
【思维总结】 通过公比的函数关系 f(λ),
将解{:bn当}转λ化=为1 时{b1n,}求an=通项(12).n-1,∴cn=an(b1n-1)=(12)n -1n, ∴Tn=1+2×12+3×(12)2+…+n×(12)n-1,①
【解】 (1)由题意知 S6=-S155=-3, a6=S6-S5=-8, 所以5aa1+1+51d=0d-=58, , 解得 a1=7.4 分
所以 S6=-3,a1=7.6 分
(2)因为 S5S6+15=0, 所以(5a1+10d)(6a1+15d)+15=0, 即 2a21+9da1+10d2+1=0,10 分 故(4a1+9d)2=d2-8,所以 d2≥8.
所以10年内总投入20760万元,总收入为 13301万元.
【思维总结】 本题是求两个等比数列的前 10项和.
数列的综合问题
数列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已知 函数的条件,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 问题,如恒成立、最值问题等.二是已知数 列条件,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 等知识对式子化简变形,从而解决函数问 题.
m.
解:(1)∵an+1=f(a1n)=2+33an=an+23, ∴数列{an}是以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又 a1=1,∴an=2n3+1. (2)Tn = a1a2 - a2a3 + a3a4 - a4a5 + … -
超级资源(共20套516页)人教版高考数学总复习(PPT)课件汇总
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p⇔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5.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 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
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p”.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綈
[例2]
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
) B.p∧q D.(綈p)∨(綈q)
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綈p)∨q [答案] D 从而上述叙述中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 C.(綈p)∧(綈q)
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p:∀x∈M,p(x). 它的否定綈p:∃x0∈M,綈p(x0). 它的否定綈p:∀x∈M,綈p(x).
(2)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p:∃x0∈M,p(x0).
7.和“非”相关的几个注意方面
(1)非命题和否命题的区别:非命题是对一个简单命题 的否定,只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则是既否定条件,又 否定结论. (2)p或q的否定:綈p且綈q;p且q的否定:綈p或綈q.
[例1]
(1)(2011·安徽文,2)集合U={1,2,3,4,5,6},S=
) B.{1,5} D.{1,2,3,4,5}
{1,4,5},T={2,3,4},则S∩(∁UT)等于( A.{1,4,5,6} C.{4}
[分析] 利用集合的交集、补集运算求解.
[答案] B
[解析] ∁UT={1,5,6},∴S∩(∁UT)={1,5}.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全网独家 错过永失哦! 超级资源(共20套516页)人教版高考 数学总复习(PPT)课件汇总
5.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 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
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p”.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綈
[例2]
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
) B.p∧q D.(綈p)∨(綈q)
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綈p)∨q [答案] D 从而上述叙述中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 C.(綈p)∧(綈q)
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p:∀x∈M,p(x). 它的否定綈p:∃x0∈M,綈p(x0). 它的否定綈p:∀x∈M,綈p(x).
(2)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p:∃x0∈M,p(x0).
7.和“非”相关的几个注意方面
(1)非命题和否命题的区别:非命题是对一个简单命题 的否定,只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则是既否定条件,又 否定结论. (2)p或q的否定:綈p且綈q;p且q的否定:綈p或綈q.
[例1]
(1)(2011·安徽文,2)集合U={1,2,3,4,5,6},S=
) B.{1,5} D.{1,2,3,4,5}
{1,4,5},T={2,3,4},则S∩(∁UT)等于( A.{1,4,5,6} C.{4}
[分析] 利用集合的交集、补集运算求解.
[答案] B
[解析] ∁UT={1,5,6},∴S∩(∁UT)={1,5}.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全网独家 错过永失哦! 超级资源(共20套516页)人教版高考 数学总复习(PPT)课件汇总
【数学课件】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数学6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不等式应用题常以函数的模型出现,多是解决现实生 活、生产、科技中的最优化问题,在解题中涉及到不等式 的解及有关问题,解不等式的应用题,要审清题意,建立 合理、恰当的数学模型,这是解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热点 提示
1.以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为主,兼顾 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的存在性等知识 .
2.以集合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集 合的运算.
3.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为载体,以二 次不等式的解法为手段,考查求参数的 范围问题.
4.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偶尔穿插于解答 题中考查.
题目“若关于x的不等式-x2+2x>mx的解集为{x|0<x<2},求 m的值”,和本考题解题思路一致,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 时,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答案:B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从第210天到第270天,共61天. 所以超市销售该纪念品有61天日获利不少于500元.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不等式应用题常以函数的模型出现,多是解决现实生 活、生产、科技中的最优化问题,在解题中涉及到不等式 的解及有关问题,解不等式的应用题,要审清题意,建立 合理、恰当的数学模型,这是解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热点 提示
1.以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为主,兼顾 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的存在性等知识 .
2.以集合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集 合的运算.
3.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为载体,以二 次不等式的解法为手段,考查求参数的 范围问题.
4.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偶尔穿插于解答 题中考查.
题目“若关于x的不等式-x2+2x>mx的解集为{x|0<x<2},求 m的值”,和本考题解题思路一致,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 时,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答案:B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六模块 不等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从第210天到第270天,共61天. 所以超市销售该纪念品有61天日获利不少于500元.
人教高中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的总复习(共32张PPT)
4、若
1 a log 1 3 b 3 2
0.2
c2
1 3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c>b>a
5、不等式 log2 ( x 7) 4 的解集为———————— 6、若函数 y f ( x) 在(-1,1)上是减函数,且 f (1 a) f (2a 1) , 则a的取值范围为 0 a 2
3、 判断f(-x)与f(x)之间的关系。 类型题:必修一课本:P35例5 ;P75第4题 综合题: 必修一课本: P82 第10题;P83第3题
例:已知函数
f ( x) loga
x 1 (a 0且a 1) 【必修一优化方案P52例3】 x 1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高中数学必修一 【复习重点】
(1)基本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 (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a A, a B (3)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A B
(子集)
A
B(真子集)
A B
(4)交集、并集、补集: A B A B CU A B {x 2k 1 x 2k 1} 例:1、设集合 A {x 3 x 2}
x2 2 x 则 x 0 时, f ( x) ———————
(3)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证明步骤:1、取点; 2、列差式; 3、化简后与0比较大小; 4、下结论。
类型题:必修一课本:P29例2 P31例4 P78例1
(4)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判断步骤:1、求定义域; 2、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平行x轴的线段平行于x’ 轴; (3)确定线段长度
平行x轴的线段长度保持不变; (4)成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PPT课件 图文
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点p在二面角内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44从几何直观到代数表示建立直线的方程坐标倾斜角斜率直线二元一次方程两点式一般式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相交一个交点平行无交点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45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
我们把一个半径为R的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如上图重新拼接起来,把一个圆近
似的看成是边长分别是
R和R的矩形 .
那么圆的面积就近似等于R2 .
球的体积
当所分份数不断增加时,精确程度就越来越高;当份数无穷大时,就 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
分割
求近似和
化为准确和
下面我们就运用上法述导方出球的体积公式
即先把半球分割成n部分,再求出每一部分的近似体积,并将这些近似值 相加,得出半球的近似体积,最后考虑n变为无穷大的情形,由半球的近似体
积推出准确体积.
球的体积 A
O
A
C2
O
B2
r1 R2 R,
r2
R2 (R)2 , n
r3
R2 (2R)2, n
A
球的体积
ri
O
R (i 1)
n
R
O
第i层“小圆片”下底面的半径:
ri
R 2[R(i1)2 ],i1,2 ,n . n
球的体积
ri
R 2[R(i1)2 ],i1,2, ,n n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三、主要知识点
1、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
补。
我们把一个半径为R的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如上图重新拼接起来,把一个圆近
似的看成是边长分别是
R和R的矩形 .
那么圆的面积就近似等于R2 .
球的体积
当所分份数不断增加时,精确程度就越来越高;当份数无穷大时,就 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
分割
求近似和
化为准确和
下面我们就运用上法述导方出球的体积公式
即先把半球分割成n部分,再求出每一部分的近似体积,并将这些近似值 相加,得出半球的近似体积,最后考虑n变为无穷大的情形,由半球的近似体
积推出准确体积.
球的体积 A
O
A
C2
O
B2
r1 R2 R,
r2
R2 (R)2 , n
r3
R2 (2R)2, n
A
球的体积
ri
O
R (i 1)
n
R
O
第i层“小圆片”下底面的半径:
ri
R 2[R(i1)2 ],i1,2 ,n . n
球的体积
ri
R 2[R(i1)2 ],i1,2, ,n n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三、主要知识点
1、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
补。
高考数学(文)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2-6
质 (4)当 0<x<1 时,y∈(-
4.反函数 指数函数 y=ax 与对数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
y=logax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
y=x 对称.
1.已知函数 f(x)=log2(x+1),若 f(a)=1,则 a=( A.0 C.2 解析:log2(a+1)=1. ∴a+1=2,∴a=1. 答案:B B.1 D.3
lg (2) 原式= lg
2 lg 2 lg 3 lg 3 lg 2 lg 2 lg 3 lg 3 · = · = + + + + 3 lg 9 lg 4 lg 8 lg 3 2lg 3 2lg 2 3lg 2
3lg 2 5lg 3 5 · = . 2lg 3 6lg 2 4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lg 2)2+lg 2· lg 50+lg 25; (2)(log32+log92)· (log43+log83); l1 lg 600- lg 0.036- lg 0.1 2 2 解析:(1)原式=(lg 2)2+(1+lg 5)lg 2+lg 52=(lg 2+lg 5+1)lg 2 +2lg 5=(1+1)lg 2+2lg 5=2(lg 2+lg 5)=2.
(3)分子=lg 5(3+3lg 2)+3(lg 2)2=3lg 5+3lg 2(lg 5+lg 2)=3; 分母=(lg 6+2)-lg 3 ∴原式= . 4 36 1 6 × =lg 6+2-lg =4. 1 000 10 100
热点考向二
对数函数的图象
(1)函数 y=lncos
π π x- <x< 的图象是( 2 2
)
9 2 . (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2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log3 + 100 2log310=( A.0 C.2 答案:C ) B.1 D.3
高三数学高考总复习要点—知识篇(新人教版)课件(共137张PPT)
f(x)源自x1 12
x
(x 0) 单调性:增区间 ,1, 1, 减区间 1,0, 0,1
奇偶性: 奇函数
1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定义 抓住x , y , r
⑵ 符号 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⑶ 三角函数线 正切线的起点特殊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x cos2 x 1
tan x sin x (x k )
数量积积为零是判定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非零向量a x1, y1,b x2, y2 ,则a b x1x2 y1y2 0
2.当a与b同向时, a b a b ;当向量a与b反向时, a b a b
2
特别地, a a a 或 a a a
设a x, y,则a x2 y2 用于计算向量的模
1 集合及其表示
列举法 描述法
元素: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2 子集
⑴
⑵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集合a1, a2,an有2n 个子集
3 交集、并集、补集
1 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概念 ① 非空数集
② “每一个”到“惟一”
⑵ 分段函数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⑴ 定义域 ⑵ 值域
⑶ 单调性 ① 任取-作差-化简、变形-定号 ② 两个单调区间一般不能用“U”连接
⑴ 向量的加法:
① OA AB OB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⑵ 向量的减法:
① OB AB OB BA OA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⑶ 向量的数乘:
1)概念 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
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① | a || || a |; ② 当 0 时, 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x
(x 0) 单调性:增区间 ,1, 1, 减区间 1,0, 0,1
奇偶性: 奇函数
1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定义 抓住x , y , r
⑵ 符号 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⑶ 三角函数线 正切线的起点特殊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x cos2 x 1
tan x sin x (x k )
数量积积为零是判定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非零向量a x1, y1,b x2, y2 ,则a b x1x2 y1y2 0
2.当a与b同向时, a b a b ;当向量a与b反向时, a b a b
2
特别地, a a a 或 a a a
设a x, y,则a x2 y2 用于计算向量的模
1 集合及其表示
列举法 描述法
元素: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2 子集
⑴
⑵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集合a1, a2,an有2n 个子集
3 交集、并集、补集
1 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概念 ① 非空数集
② “每一个”到“惟一”
⑵ 分段函数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⑴ 定义域 ⑵ 值域
⑶ 单调性 ① 任取-作差-化简、变形-定号 ② 两个单调区间一般不能用“U”连接
⑴ 向量的加法:
① OA AB OB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⑵ 向量的减法:
① OB AB OB BA OA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⑶ 向量的数乘:
1)概念 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
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① | a || || a |; ② 当 0 时, 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幂函数是指形如 y=xα(α∈R)的函数,它的形式非常严格, 必须完全具备这种形式的函数才是幂函数,有时候,如果函数 以根式的形式给出,则要注意对根式进行化简整理,再对照幂 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梳理知识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
y=xα(α∈R)
的函数叫做幂函
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对于幂函数,一般只讨论
α=1,2,3,,-1时的情形.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y=x2是幂函数. y=2x不是幂函数,是指数函数. 二者本质的区别在于自变量的位置不同,幂函数的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解:∵函数在(0,+∞)上递减, ∴m2-2m-3<0,解得-1<m<3. ∵m∈N*,∴m=1,2. 又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m2-2m-3 是偶数, 而 22-2×2-3=-3 为奇数,12-2×1-3=-4 为偶数, ∴m=1.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3 解得 1≤a< . 2 故 m 的值为 1, 满足条件 f(2-a)>f(a-1)的实数 a 的取值范 3 围为[1, ). 2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变式迁移 4 已知幂函数 f(x)= 单调性;
(m∈N*)
(1)试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并指明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 (2)若该函数还经过点(2, 2),试确定 m 的值,并求满足条 件 f(2-a)>f(a-1)的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直面高考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1 1 考纲要求 2.结合函数 y=x,y=x ,y=x ,y= x,y=x2的 2 3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常以 5 种幂函数为载体,考查幂函数的图象及 热点提示 性质; 2.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会与其他 知识结合在知识交汇点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变式迁移 3 b,c的大小关系为
设a=0.20.3,b=0.30.3,c=0.30.2,则a, ( )
A.a>b>c
C.a<c<b
B.a<b<c
D.b<a<c
解析:∵y=x0.3 在(0,+∞)上是增函数且0.2<0.3, ∴0.20.3<0.30.3, 又∵y=0.3x在R上是减函数且0.3>0.2, ∴0.30.3<0.30.2. 综上,知0.20.3<0.30.3<0.30.2,即a<b<c.
y=x3
R
y=x
y=x-1
定义域 值域
{x|x≥0} {x|x≠0}
R
奇
{y|y≥0}
偶
(-∞,0)减 (0,+∞)增
R
奇
{y|y≥0}
非奇非偶
y≠0
奇
(-∞,0)和 (0,+∞)减
奇偶性
单调性
增
增
增
定点
(1,1)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幂函数y=xα(α∈R)随着α的取值不同,它们的定义域、 性质和图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图象均不经过第四象限, 在其他象限的图象可由定义域和奇偶性决定.
有关幂值的大小比较,可结合幂值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函 数,借助其单调性进行比较.一般地,几种幂值的比较方法如 下: ①幂的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型 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②幂的底数不同,指数相同型 可以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③幂的底数不同,指数不同型 常运用媒介法,即找到一个中间值,通过比较两个幂值与 中间值的大小,确定两个幂值的大小.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探究热点
【例 1】 给出下列函数: 1 ①y= 3; x ③y=x +x
4 2;
②y=3x-2; ④y= x2, ( ) 3
其中是幂函数的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解析:可以对照幂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1 3 2 2 -3 在所给出的四个函数中,只有 y=x3=x 和 y= x =x3符 合幂函数的定义,是幂函数,其余两个都不是幂函数.所以选 B.
(3) 由 于 指 数 函 数 y = 0.2x 在 R 上 是 减 函 数 , 所 以 0.20.5<0.20.3.又由于幂函数y=x0.3 在(0,+∞)是递增函数, 所以0.20.3<0.40.3,故有0.20.5<0.40.3.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解析:此类题有一简捷解决办法,在(0,1)内取同一x 值x0,作直线x=x0,与各图象有交点,则“点低指数大”,
如右图,∴0<m<1,n<-1.
答案:B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在区间(0,1)上,幂函数的指数越大,图象越靠近x轴;
解析:代入验证. 答案:-1或2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4.已知函数f(x)=x ,且f(2x-1)<f(3x),则x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
2x-1≥0, 解析:由 2x-1< 3x得:3x>0, 2x-1<3x, 1 ∴x≥ . 2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解析:本题考查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以根据 5 个简单 的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来推出一般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命题 ①显然正确;只有当 α>0 时幂函数的图象才能经过原点(0,0), 若 α<0, 则幂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 故命题②错误; 函数 y=x2就 是一个非奇非偶函数,故命题③错误;由于在 y=xα(α∈R)中, 只要 x>0,必有 y>0,所以幂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在第四象限,故 命题④正确,命题⑤也正确;幂函数 y=x3 在(-∞,0)上是递增 函数,故命题⑥错误.因此正确的说法有①④⑤.
1
答案:①④⑤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例 3】 比较下列各组值的大小: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自变量在底数位置,而指数函数的自变量在指数位置.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2.常用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特征 性质 y=x y=x2 y=x3 y=x y=x-1
图象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函数
特征
性质
y=x
R
y=x2
R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1 2 1 变式迁移 1 在函数 y=x2, x , x,y= x, y= y= y=x2+x, y= x-1,y=1 中幂函数的个数为 A.1 C.3 B.2 D.4 ( )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1 1 2 1 -1 -2 -1 解析:y=x2=x ,y=x =2x ,y=x =x ,y= x=x2,y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或 0>a+1>3-2a 或 a+1<0<3-2a. 2 3 解得 a<-1 或3<a<2. 2 3 故 a 的范围为{a|a<-1 或3<a<2}.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本题集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单调性、奇偶性于一体,综 合性较强,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幂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解答此 类问题可分为两大步:第一步,利用单调性和奇偶性(图象对称 性)求出 m 的值或范围;第二步,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结合函 数的图象求出参数 a 的取值范围.
= x-1=(x-1)2,y=1≠x0(x≠0). 可见只有 y=x ,y=x ,y=x2是幂函数.
-2 -1
1
1
答案:C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
【例2】
图象,则
右图是幂函数y=xm与y=xn在第一象限内的
( )
A.-1<n<0<m<1 B.n<-1,0<m<1 C.-1<n<0,m>1 D.n<-1,m>1
答案:B
第二模块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数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A版 ·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