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__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背景与起因:•国际紧张局势与冲突根源•意外事件引发的爆发•战争进程:•各个战场的主要军事行动•新型武器技术的应用•结果与影响:•条约和和平谈判•对各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带来积极和消极的长期影响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背景与起因:•第一次大战后出现的问题•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崛起•战争进程:•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事件和军事行动•大屠杀及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结果与影响:•盟军胜利及纳粹德国崩溃•冷战局势形成与国际秩序重建•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三、两次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政治与国际秩序变革:•图卢兹和平的失败与联合国的诞生•新的超级大国崛起,冷战的爆发与核武器竞赛•经济与社会变革:•军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女性和少数族裔权益的推进•文化与意识形态变革:•对传统观念挑战,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警示与反思四、教学活动建议1.视频观看和讨论:•让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例如《二战全景回顾》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研究报告:•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特定主题(如某个战役、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级内分享他们所获得的知识。
3.辩论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各国代表团,模拟历史上重要会议(如凡尔赛和会),进行辩论,并就不同国家的立场进行讨论。
4.制作时空背景图:•让学生用报纸、杂志图片等制作关于一战和二战的时空背景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世界两次大战的起因、进程和影响,并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同时,这些互动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课标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
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单元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一、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3、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第一章古代史1.1 中国古代历史* 1.1.1 夏商周时期* 1.1.2 春秋战国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5 隋唐宋时期* 1.1.6 元明清时期1.2 世界古代文明* 1.2.1 古埃及文明* 1.2.2 古希腊文明* 1.2.3 古罗马文明* 1.2.4 古印度文明* 1.2.5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近代史2.1 中国近代史* 2.1.1 清朝末年* 2.1.2 辛亥革命* 2.1.3 新文化运动* 2.1.4 抗日战争* 2.1.5 解放战争2.2 世界近代史* 2.2.1 工业革命* 2.2.2 法国大革命* 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5 冷战与分裂第三章现代史3.1 当代中国*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2 社会主义建设* 3.1.3 文化大革命* 3.1.4 经济改革开放* 3.1.5 当代中国的发展3.2 当代世界* 3.2.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3.2.2 信息时代的兴起* 3.2.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3.2.4 当代社会问题* 3.2.5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第四章历史思维4.1 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1.1 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4.1.2 历史的文化传承* 4.1.3 历史的决策参考* 4.1.4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4.1.5 历史的启示与反思4.2 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 4.2.1 归纳和演绎* 4.2.2 考证和比较* 4.2.3 探索和实证* 4.2.4 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 4.2.5 历史研究的难点与挑战以上为《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的内容概要。
根据章节划分,详细列出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当代中国、当代世界以及历史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细目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课程总体说明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
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
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
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
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
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
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
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
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
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
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
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章:人类史前文化与早期人类社会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人类从非洲大陆开始扩散到其他地区,并逐渐形成文化和社会组织的过程。
2. 人类的生活与工具:介绍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工具制作技术和狩猎、采集、渔猎等经济活动。
3. 旧石器时代文化:讲解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包括生活方式、艺术创作和宗教信仰等。
4. 新石器时代文化:介绍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定居生活的出现以及与旧石器时代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古代文明与古代社会1. 早期文明与城市国家:探讨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等)的形成和城市国家的兴起。
2. 战国争霸与秦统一:介绍中国的战国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事件。
3. 古希腊文明:讨论古希腊城邦制度、哲学、文学、艺术和奥运会等方面的发展。
4. 古罗马文明:介绍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筑艺术和军事征服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1. 封建社会的特点: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政治制度、社会等级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
2. 中古时期的政治:探讨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文人士大夫的地位。
3. 中古时期的文化:介绍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包括诗词、绘画、科技发展和宋代的科技制造业等。
4. 明清时期的政治:讲解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法律和科举制度的衰落等方面。
第四章:世界的变化与交往1.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时代的开启:探讨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殖民地的开拓和奴隶制度的形成。
2. 文艺复兴运动: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3.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讲解人文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导致的宗教分裂。
4. 近代科技革命与工业社会: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工业社会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
第五章: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末封建制度的危机:介绍19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2.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讨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历史事件回顾与讨论 → 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讨论
历史事件回顾与讨论→ 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讨论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讨论引言本文将回顾和讨论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过去,从而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历史事件回顾1.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丧生和巨大破坏。
战后,各国共同努力建立了国际秩序和组织,例如___,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2.冷战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它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对世界各地产生广泛的影响。
尽管冷战带来了紧张局势和核武器竞赛,但美苏关系的解冻也为后来的和平与合作铺平了道路。
3.柏林墙的倒塌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东西方之间的分裂和冷战的结束。
这是一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件,它意味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欧洲统一的希望。
柏林墙的倒塌也推动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
历史事件讨论1.历史的教训通过回顾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教训。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提醒着我们要避免种族主义、仇恨和战争。
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预防类似的冲突。
2.影响和意义历史事件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
理解这些事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问题。
3.思考未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发现模式和趋势,并基于这些洞察力做出明智的决策,使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和可持续。
结论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讨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过去、理解当今世界和为未来做出明智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汲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可以在面对类似的挑战时避免重蹈覆辙。
同时,认识历史的影响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的问题。
最后,从历史中思考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可持续的决策,为我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本课地位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下启由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
二战这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展示了法西斯的贪婪,教好这节课能够使学生具体的感知这段历史,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课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这三个层面上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在本章乃至整个世界现代史教材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课通过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以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
很多法国人坚持抗击侵略。
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历史变迁》电子课本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历史变迁》电子课本第一章:人类的起源与古代文明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以及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 重点内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从猿到人的演变,以及人类与现代猿类的相似之处。
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使用工具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 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古代文明的发展-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
- 重点内容: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
2. 两河流域文明:汉摩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等。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
4. 黄河流域文明:夏朝、商朝、周朝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
2. 掌握各大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第二章:中世纪的历史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重点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等。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进步。
3. 封建社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政治权力、土地所有权、文艺复兴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 掌握封建社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历史的冲击和影响。
- 重点内容:1.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革家的思想。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突破。
- 学习目标:1. 了解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2. 掌握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三章:近现代史第五节: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以及新大陆的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3.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罗斯福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于1941年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同年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这表明( )
D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 对法西斯德国作战的欧洲第二战场开辟C.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D.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2.【两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一战之初,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战争最多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见分晓,但谁也没有料到,战争一打就是四年多。战场不仅限于欧洲,在非洲、亚洲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斗。战争中,飞机、坦克相继亮相,毒气、潜艇轮番登场,成千上万的生命灰飞烟灭。
材料二: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部分)。
1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从东南亚占领区选拔了两批“南方特别留学生”,以培养配合其实施军政统治的协力者,然而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留学生都带着反日情绪回了国。由此可见( )
B
A. 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崩溃 B. 占领区人民民族意识增强C. 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爆发 D. 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D
A. 凡尔登 B. 珍珠港 C. 诺曼底 D. 斯大林格勒
7.英国首相丘吉尔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六册(见右图)。其中《胜利与悲剧》一册中回顾的主要史事是( )
《风云紧急》(1919—1940年)《最光辉的时刻》(1940年)《伟大的同盟》(1941年)《命运的关键》(1942—1943年)《紧缩包围圈》(1943—1944年)《胜利与悲剧》(1944—1945年)
历史中考 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古代史
1.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商业革命
2. 中国古代的两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3.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
4. 丝绸之路的起点、中途和终点
5. 他形雕塑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6. 希腊城邦文明
第二章中世纪史
1. 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
2. 清真寺的建造和布局
3.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特点
4. 卡洛琳王朝的建立与覆灭
5. 欧洲的三道“觉醒”
6. 法国大革命罪论和罪谋
第三章近代史
1. 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和特点
2. 鸦片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影响
3. 美国的“反逆者起义”、南北战争
4. 世界各大洲上的殖民扩张
5. 三百年胜利王国的兴衰历程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特点
第四章现代史
1. 世界的圣经——《联合国宪章》
2. 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3. 东京时组织和东盟组织的特点
4. 世界贸易组织
5. 世界银行
6. 世界工业组织
第五章当前时期
1. 党的政策、当代正道和四项基本主见
2. 在理想陕西中,在极青藏高原上
3. 禁止个人崇拜、人格攻击和解题递灭
4. 国务外和地方两机电公司
5. 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教训
6. 全心全意摆脱中国游自国民文化体制
以上是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 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 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 握了大约50%”。——贝文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 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 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 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哈里· 杜鲁门 “世界主义”代替了“孤立主义”,要建立一个 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动的开始
联合国的成立 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雅尔塔公式”及“大国一致原则” 1945年4月25日,成立大会在旧金山开幕,6 月25日通过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 宪章正式生效。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联合国成立大会
董 必 武 在 联 合 国 宪 章 上 签 字
苏联:红色的大陆帝国
苏联经济比美国虚弱得多,而且受到战争的严重 破坏,但苏联的幅员、位置和资源使其具有超级 大国的潜力和条件。经过三十年代的快速工业化 其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军工)已具相当基础 ,而且其军工生产在战争中迅速膨胀。苏联还有 一个特别的“优势”,其政治体制能够保证将有 限的经济资源直接转化为国家力量,用于扩充军 事实力。由于重建经济的需要,苏联的军队在 1945年后削减了三分之二,但仍然拥有175个师 、25000辆主战坦克和19000架飞机。苏联在战争 中收复了失地甚至扩张了领土,而且在东欧建立 了用以避免与西方直接接触的缓冲地带,战略环 境大大改善。战争把苏联推向世界政治的中心, 使苏联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 (1945.12.27),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注意苏 联没有签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实质: 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 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 (“双挂钩一固定”原则) 影响: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 主义货币体系。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经济危机与各国政治动荡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 退和政治动荡。各国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和社会不满,加剧了 国际紧张局势。
政治体制变革
经济危机导致许多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变革。例如,德国纳粹 党和意大利法西斯党等极端主义政党在各自国家上台执政, 推行军国主义和独裁统治。
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 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正式爆发。此战役中,德军使用了先 进的战术和武器,成功占领了波兰。
西线战场开辟
随着战争的扩大,德国在西线使用了 “黄色计划”,成功击败了法国等西 欧国家,进一步扩大了战线。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东线战场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滩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此战役是二战中最大 规模的登陆作战,加速了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欧洲第二战场的意义
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在欧洲大陆建立了稳定的战线,对德国实施了东西夹击的战略,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
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后美日交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等安排,建立了新的 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试图通过限制德国的军备和赔款 等方式,维护和平。
国际联盟成立
作为维护和平的一部分,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旨在通过集体安 全机制防止战争爆发。然而,国际联盟在实践中证明无法有效阻止侵略行为。
当代挑战
01
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性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因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此次战争的爆发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各国纷纷加入战争,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轴心国和同盟国。
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剧烈动荡,为后来的战争局势埋下了伏笔。
二、战争的影响1. 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据统计,战争期间全球伤亡人数超过7000万人。
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人类的痛苦和悲伤难以言表。
2. 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许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例如,原子弹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对核能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战争也推动了航空、通信、雷达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经济的重建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各国面临着庞大的经济重建任务。
战争期间,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们生活贫困。
然而,正是通过战后的经济重建,一些国家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如战后的日本和德国。
战争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4. 国际秩序的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争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取代了曾经的国际联盟,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组织。
同时,冷战的出现导致了世界的二分,东西方势力对立,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战争的教训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反思。
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
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根源,努力寻求和平与合作的途径。
同时,战争也加深了人们对人权、民主和国际法的重视,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结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经济的重建与发展,国际秩序的重塑,以及战争的教训与反思,都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关系
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关系历史教案——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关系引言:在历史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和血腥性质的两场全球冲突。
它们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研究,探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和决策,引发学生对历史与国际关系的思考。
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00字左右)1. 西方列强的竞争与紧张局势- 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殖民地争夺- 经济、贸易和领土利益的冲突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 华约和三国协约的建立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强国军备竞赛与导火索的引爆- 战略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 青年泰坦舰事件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歐洲各國結盟情況的關鍵性3. 影响与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和过程- 武器技术的进步对战争的影响- 策略与战术的变革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此次大战对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巨大破坏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演变(800字左右)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复杂局势- 戴维斯《和平十四点》和凡尔赛条约- 德国复仇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国际平衡失衡与联盟体系的瓦解2. 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全球战争的迅速扩大- 1939年的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行动- 盟军和轴心国之间的战争局势发展3. 世界大战的结果与国际局势的改变- 盟军战胜轴心国的胜利-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秩序的重建- 二战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部分:国际关系的变革与世界秩序的塑造(400字左右)1. 冷战的爆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 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冷战对全球国际关系的影响2. 高科技军备竞赛与核武器-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政策- 导弹危机与双方的外交博弈- 国际社会对核武器扩散的担忧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加强-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结语:通过对世界两次大战和国际关系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深远影响。
1第一章__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
(四)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
90年代前的看法
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是大国之间在力量对比发 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地理范围 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的地理范围只能局 限于欧洲和与苏联有关的远东地区。但也有学者认为, 雅尔塔体系的地理范围应包括亚、非、拉地区,理由 是雅尔塔体系涉及到一些地区的托管和保护殖民地问 题。 关于雅尔塔体系与世界格局的关系 学者们普遍认为,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格局的 一部分;战后世界格局是以雅尔塔体系为中心。
第三种观点:对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否定。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诱发 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 具体表现如下
1、美、苏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同时间和地 点形成危机;战后 200 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 介入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美苏在欧洲的军 事对峙,加强了欧洲核军备的升级。战后40 多年之所以未爆发核大战,并非雅尔塔体系在 起作用,而是因为美、苏核军备对抗的结果, 双方对抗下去影响了自己的利益。核战争将没 有胜利者,对此,双方都有共同的认识。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起因:两战之间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 团 (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三足鼎立 ); 战后美国国际黄金储备空前稳固(1945年美国黄金储 备达20O亿美元占资本主义国家2/3,1948年为3/4)。 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6)、世界银行(1947)(调 整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两) 作用: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 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尤其50-60年代 。 崩溃: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 ,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 济政策”,停止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意味着美元 与黄金脱钩。 欧洲共同市场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 。 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 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doc
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知识线索】本单元时间范围是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世界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主线不同,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
世界现代史有两条主线,一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是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受到这两条主线的影响。
本章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两条主线来掌握。
总的来讲,资本主义在本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得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却形成了存在着严重缺点和弊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如果从国际关系这个角度来学习这段历史,那么,从静态来看,这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时期;从动态来看,这是世界从一战走向二战的时期。
【重难点讲解】1.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本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大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在俄国爆发,是因为俄国已经具备了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首先,俄国已经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使得无产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
其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书。
俄国经济和政治都很落后,其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的专制压迫均很沉重,导致俄国矛盾众多而极为尖锐。
再次,俄国的无产阶级相对强大,无产阶级政党相对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国情相结合的列宁主义,而在1905年革命中获得了丰富的斗争的经验。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俄国各种矛盾,而且还削弱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在第—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捉对厮杀,这就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经济政治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
世界现代史第一章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中职专用】《世界历史》(人教版全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通过联系物理、化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使学生认识到: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都说明世界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应努力学习,以适应时代需要。
【教学重难点】本节重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航天事业发展。
本节难点: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内容】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内容: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二、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发现了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又称核能,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成就。
2、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核能发电站。
至1997年,全世界正式运行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33座,核能的发电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
其中美国和法国约有一百五十座。
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1、20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计算数据,迫切要求改革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便应运而生。
2、1946年,美国研制了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英文名称为ENIAC3、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使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因此,电子计算机在新技术革命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航天事业的发展1、二次大战后,现代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完善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宿愿。
2、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开始了人类航天的历史。
3、地球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等特殊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加工生产某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产品,正是目前科学家们研究的新课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九年级历史下册大单元大主题概念同步教学课件
心到恐惧 宣战,1914年8月4号的午夜,伦敦的 得失度和麻木,他们会对任何人的
战争的原 街头挤满了人,像是在过节一般,我 死亡表现的无动于衷。凡尔登前线
因? 们期待着宣战,所以我在11点前赶到 上的一位法国步兵谈到自己看到一
大本钟。当大本钟敲响的时候,所有 同伴的尸体时,心里充满了恐惧,
卷入了 一场持 久的, 残酷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牺牲其他国 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160万 兵力,2000架飞机和2800辆坦克, 陆空配合,从西南、西北和北部三 路入侵波兰。
二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 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 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 力制敌取胜。
直接原因:受1929-1933年经 济大危机的影响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墨索里尼 (1883-1945)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对内独
二战的欧洲战争策 源地形成
广田弘毅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 的核心,积极推动
对外扩张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8年9月,德英法意四国政府 的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定,把捷 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划给德国, 史称“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 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 野心日益膨胀。
催化因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面对法西斯挑战,为了 1939年8月苏德蜜月期
满怀信心
战争的残酷性——凡尔登绞肉机
太平洋战场——中途 岛海战
北非战场——阿拉曼 战役
欧洲战场——斯大 林格勒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由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政治改革、社会 改革的协调发展。
❖ 第四,在发展和改革中协调公正和效率相互关系和协 调富裕和贫困共生现象。
❖ 最后,发展与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和决策者能否 及时捕捉有利机遇相关。
第二节 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 一、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图图 ❖ 内容:P23,4个方面,请重新概括。 3、雅尔塔体系的补充 ❖ 旧金山会议(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 ❖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图会议“三巨头” 返回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返回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 返回
❖ (二)关于国际秩序、格局、体系的概念及相互 关系
立了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地位 性质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成立之前,唯一协调和处理国家和地区间关税与贸易 政策的多边协定。
多边协定,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宗旨
减税,以扩大生产、贸易、就业。
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调整
作用 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
变化
1948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共存在 了47年。
返回
二、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 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3 ❖ 苏联型、东欧型、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型 ❖ 2、发展中国家及殖民地经济 4 ❖ 拉美型、中东型、东南亚南亚型、非洲型 ❖ 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4 ❖ 德意日战败国、英法等战胜国、经济有所发展的中立
国和战胜国、“战争景气”的美国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的确立
❖ 1、工业方面 ❖ 2、货币金融方面 ❖ 3、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 ❖ 4、科学技术方面
四、全球性的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 当代民族主义国家的全球性改革浪潮
❖ 2、当代世界发展改革潮流的特点 ❖ 首先,是多元化、民族化和开放性的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起因:两战之间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 团 (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三足鼎立 );
战后美国国际黄金储备空前稳固(1945年美国黄金储 备达20O亿美元占资本主义国家2/3,1948年为3/4)。
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6)、世界银行(1947)(调 整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两)
❖ 3、国际体系
(虽然学者们对国际体系的理解不同,但 基本意义是相近的,)都认为是由密切联系的 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具有结构、功能并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 4、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的关系: ❖ 国际格局决定国际秩序的性质及发展方向; ❖ 国际格局的变化往往引起国际秩序的更迭。
❖ 5、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行规律。 国际政治就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
❖ 6、世界格局与世界形势的区别: ❖ 国际形势可以在短期内千变万化;
世界格局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但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三)雅尔塔体系的内涵
❖
“体制”还是“体系”?
❖ 称“雅尔塔体系”比较合适,因为它是一 系列国际条约的总和,反映了一种国际关系体 系,而“体制”有制度的含义,用“体系”还 可以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呼应。
❖ 美国:独占鳌头
(请一同学简述原因和表现)
❖ 苏联:上升为一流强国(请一同学简述原因和表现)
❖ 英国:开始依附美国 (请一同学简述原因和表现)
❖ 法国:恢复大国地位 (请一同学简述原因和表现)
❖ 中国:加入大国行列 (请一同学简述原因和表现)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一)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的准备 ❖ 莫斯科三外长会议(1943年10月) ❖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图图 ❖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12月 1日)图图 ❖ 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26日) 2、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
❖
返回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背景
❖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关税战。 ❖ 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 ❖ 1945年,美国向联合国提议召开世界贸易与就
业会议,倡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ITO)。 ❖ 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接受建议,成
作用: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 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尤其50-60年代 。
崩溃: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 ,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 济政策”,停止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意味着美元 与黄金脱钩。 欧洲共同市场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 。 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请思考
苏联为什么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却没 有批准布雷顿森林体系?雷顿森林体系对冷战 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
(四)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
❖ 90年代前的看法
❖ 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是大国之间在力量对比发 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 90年代后的看法
❖ 学者们改变了对雅尔塔体系的看法,学者们普遍 认为,对雅尔塔体系不能用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这 种固有的观念简单地对号入座。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理由如下:
❖ 1、国际秩序,也叫世界秩序 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
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在一定的目标 下,形成的处理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 规律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 (游戏规则)
❖ 2、国际格局:也叫世界格局。
是指国际舞台上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 的几大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 构或态势。
❖ 前者比较具体,后者则比较抽象。
❖ 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是各种国际行为主体, 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而国际格局的构成要素则不是所有的国际 行为主体,而是那些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 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关系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巨 大影响的国际战略力量。
❖国际政治
❖ 形象的比喻 “体系”比作宇宙中的星系, “格局”就是星座, “秩序”就是星座的位置、运行轨道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