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课程
《护理心理学》ppt课件
目录•护理心理学概述•患者的心理需要与护理•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与培养•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护理心理学与相关领域的关系护理心理学概述护理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护理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交叉性涉及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人文关怀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强调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
护士心理研究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工作压力与应对等。
患者心理研究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反应与心理干预等。
•护患关系:研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01任务02描述和解释护理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03预测和控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0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萌芽阶段古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思想。
形成阶段南丁格尔等先驱者的贡献,心理学与护理学的结合。
泛应用。
0102 03国际化趋势护理心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神经科学、社会学等。
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注重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护理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患者的心理需要与护理患者希望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患者希望与家人、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归属感和支持。
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人和社会的尊重,保持自尊和尊严。
患者希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的心理需要ABDC焦虑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抑郁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无助等抑郁反应,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愤怒反应患者可能对治疗、护理或医护人员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积极解决问题。
《护理心理学》课件
《护理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护理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题为“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护理心理学的定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护理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理论。
结合PPT和黑板,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护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护士的心理特征、患者的心态、护患沟通等。
3.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4. 基本理论:心理生理学、心理动力学、认知心理学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列举三种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阐述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答案:1.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护士的心理特征、患者的心态、护患沟通等。
《护理心理学》授课计划
《护理心理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护理管理心理、护理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4.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绪论1.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2.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课程内容介绍及学习目标。
第二周:个体心理与护理1. 个体认知过程与护理;2. 个体情感过程与护理;3. 个体意志行为与护理;4. 个体气质与护理;5. 个体性格与护理。
第三周:群体心理与护理1. 群体分类与特点;2. 群体规范与压力;3. 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4. 患者群体心理与护理。
第四周:护理管理心理1. 护士长角色压力与应对;2. 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3. 患者心理需求与应对;4. 护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第五周:护理教育心理1. 护理教育现状与挑战;2. 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3. 教学方法与技巧;4. 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
第六周至第八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1. 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如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2. 案例分析,包括个案和群体案例,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第九周:总结与展望1. 课程内容回顾;2.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3. 护理心理学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加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出勤率;2. 作业:包括课堂小测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操作考核: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护理心理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二)课程编码:(三)学分: 2(四)总学时: 36(理论: 30,实践: 6)(五)授课学期: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八)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九)课程性质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护理学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护理领域中,研究和解决护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干预方法及技术,因而也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护理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辩证唯物主义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护生在临床工作能够按照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2、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3、思想目标(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护理心理学课程简介
《护理心理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CO402011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nursing psychology》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护理管理教研室适用专业:护理学开课时间:第2学年第一学期。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5学时;实践学时9学时。
学分:3学分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顺应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实践(见习和实习),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教学内容: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病例为引导问题基础的心理学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运用心理测评、标准化病人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能够在讨论中培养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
考核形式: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按教务处有关要求)。
教材:《护理心理学》第1版,蒋继国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目:1.《护理心理学》第1版,张树森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主讲教师:毛俊副教授《护理管理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CO402021课程名称:《护理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nursing management》课程性质:限选课开课单位:护理管理教研室适用专业:护理学开课时间:第3学年第一学期。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18-《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限选课。
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护理心理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2)理解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3)理解心理护理的概念和意义;(4)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理解心理护理学的相关概念;(2)会做临床心理疾病病例分析。
(3)具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能力,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护理技能;(4)运用心理学技能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心理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心理疾病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心理护理学的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30 ,参考学分 2七、课程内容1.课时分配表2. 项目/单元设计八、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建议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护理心理学》课程简介
测验法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 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特
质进行评估和诊断。
03
护士与患者心理互动
护士角色定位与心理素质
护士角色定位
护士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 是患者心理支持的给予者,需要具 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素养。
心理素质要求
护士应具备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应 对压力能力、同理心和耐心等心理 素质,以应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 的各种情况。
学会管理情绪和压 力
课程将教授护士如何识别、接纳 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应对工 作中遇到的压力和挑战,保持心 理健康。
应对职业压力和挑战策略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课程将培训护士如何与患者、同事和领导进行有效沟通,以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压力。
学习时间管理技巧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过大。
能力,提高干预效果。
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
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如何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和讨论。
实践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练,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和问题,提高学生 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护理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
03
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
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
护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 现、情绪反应等,了解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 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和
问题。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患者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观 察干预效果并评估其价
《护理心理学》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ABCD
提供心理支持
医院和护理管理部门应为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如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辅导培训等。
加强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06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与展望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语言 、表情等来了解其心理状态 ,是护理心理学中常用的研 究方法。
良好的沟通技巧
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 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安慰。
A 稳定的情绪
护士应具备稳定的情绪,能够应对 工作中的压力和紧急情况,保持冷
静和沉着。
B
C
D
敏锐的观察力
护士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 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为患者提 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总结词
心理生理学理论关注心理活动与生理反应之间的联系,认为情绪、认知和行为都会影响个体的生理状 态。
详细描述
心理生理学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压力管理和放松训练等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 理状态和生理反应,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03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 理中的应用
提高心理护理效果的策略与建议
培训专业护理人员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
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培训,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 共同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完善护理设施
定期评估与反馈
提供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以及必要的 心理疏导设备。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元素
《护理心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介绍《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和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二、思政元素1. 职业道德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
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廉洁奉公。
2. 团队协作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医疗工作。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与医生、技师、护工等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
同时,要教育学生关心同事,积极参与团队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共同进步。
3. 沟通能力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学会倾听、表达、理解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 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变化快等。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同时,要教育学生注重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实践与应用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护理技能和心理学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总结《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护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心理评估、干预和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等。
2.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
3.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倾听、表达、共情等。
4.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与评估: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讲解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访谈、问卷等。
2. 患者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医护人员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 沟通技巧与方法:介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共情等,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 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干预: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治疗等。
6.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等。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课程资源与支持1.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XX学院护理系XX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介绍的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能解决临床护理中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心身健康。
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护理心理学》学习,学生能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能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熟悉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能熟练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技术;掌握各类患者心理特征及相应心理护理方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单元绪论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和相关理论重点护理心理学的概念难点护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第二单元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人格特征;与倾向熟悉心理过程了解心理的实质和自我意识重点基本概念、人格特征与倾向难点人格特征与倾向第三单元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个体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与概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难点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单元心理应激与心理疾病掌握应激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因素熟悉心理危机干预和心身疾病的基本概念了解应对和常见的心身疾病重点应激难点应激第五单元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掌握心理评估的概念、原则、注意事项掌握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熟悉临床量表的运用了解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重点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难点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六单元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掌握心理干预的基本概念、行为训练熟悉心理干预的原则、心理支持和疏导、认知调整教育了解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重点心理干预的基本概念和行为训练难点心理干预技术的运用第七单元病人心理掌握病人角色的基本概念和病人的心理需要熟悉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了解病人角色适应重点病人的心理需要难点病人角色适应第八单元系里护理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与特点、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心理护理目标了解心理护理的原则重点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难点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第九单元护士心理掌握护理角色人格概念特征;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熟悉护士角色人格类型、护士心理素质培养了解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应激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重点护理角色人格概念特征;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难点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应激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1.本课程因课时有限,课内无实验实训项目2.心理评估技术练习在本课程中作为课后作业完成;3.本学期集中实训(医院1周),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焦虑和抑郁自测量表对不同病人进行情绪评估(5人),并写出评估分析(是否正常,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2.课程代码:NPSY1013.学时数:48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4.学分数:3学分5.课程类型:必修课程6.先修课程:心理学基础7.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评估和对护理对象进行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1.心理健康和疾病(2学时)-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征-常见心理疾病的分类和症状-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2.心理发展(4学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和特征-成人心理发展的关键任务和特征-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特征和挑战3.心理评估(6学时)-护理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流程-常见的心理评估工具-临床评估方法和技巧-护理记录和报告编写4.心理应对和应用技术(8学时)-基本心理应对机制和理论-应对疾病和创伤的心理支持策略-护理干预的常见问题和应用技巧-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的技巧5.心理健康教育(4学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健康促进和心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6.精神疾病护理(8学时)-精神疾病的分类和症状-精神病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护理技巧-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管理7.护理伦理和心理支持(6学时)-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护理伦理问题的处理和决策-心理支持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实践课程(12学时)-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模拟情景演练-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实践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视频展示等。
2.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情景演练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
四、教材主教材:-《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案例与分析》辅助教材:-《心理学百科全书》-《护理心理学实践指南》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评定(50%):包括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方面的评估。
2.期中考试(20%):理论知识的答题形式。
《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体会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许多课程,其中《护理心理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心理健康和疾病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体会。
这门课程让我更加了解了心理健康和疾病。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些知识对于我未来的护理工作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这门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习了如何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如何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和联系。
这些技巧对于我未来的护理工作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提供更加温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门课程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学会了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这对于我未来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这门《护理心理学》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更加了解了心理健康和疾病,学会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未来的护理工作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8
医学模式的几次重大变革
远古 时期
•神灵主义 医学模式
天谴神罚 巫术当道
1千多 年前
•自然哲学 医学模式
朴素的唯物论 和辩证法
20世 纪初
•生物医学 模式
生物因素
1977年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
.
9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发展概况
(二)护理观的转变 以疾病为中心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 单纯的病人 ▪ 生理异常 ▪ 生理护理 ▪ 看护者
.
29
.
30
护理人员借助于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得资料并 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以所需研究的问题为范 围,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意 愿选择作答,再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一 种方法。
分析病人心理需要、了解护患关系等问题。
类 分 访谈法
问卷法
.
21
问卷调查法
.
22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
24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的注意事项
1、精心设计和策划 2、确保真实并承诺 3、抽样要具有代表性 4、文字表达要通俗并简练
.
25
第三节 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 究对象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 情景。
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
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
科。主要任务: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
方法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1. 认真并独立完成,凡抄袭,雷同及使用网上材料粘贴者按不及
格处理。
2. 该作业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
力的考查。
3. 共六道题,每题的分值见题后方,满分100分。
二.作业内容
1.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试对其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
(20分)
答: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
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
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2.怎样抵制遗忘,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
(20分)
答:抵制遗忘的方法:与遗忘作斗争,提高保持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复习,要坚持积极的复习,即重复与实践性运用材料,合理运用各种复习方法。
(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3)复习方式多样化。
(4)要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6)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3.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关于健康心理的十项标准。
(10分)
答: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快乐生活
4.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0分)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个人自身所受的教育,自身
经历,以及周围人群等因素的影响。
情绪就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情感就是自身对某些事物产生的特殊情绪
5.论述行为治疗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实施程序。
(20分)
答:系统脱敏法又名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等。
实施的程序是:
①制订焦虑等级值:根据引起症状的体验与生理多导记录仪或生物反馈治疗仪的监测数据综合判断,将引起症状的相应情绪由弱到强排序。
如恐蛇症者的恐惧情绪是o~4级,相应的情绪是安静、看到蛇字、听到谈论蛇、见到真蛇、触及真蛇。
②放松训练:学会使自身保持轻松。
③脱敏治疗:先在门诊脱敏,再到现实中去脱敏。
根据两种相反的情绪或行为不能同时并存,且可相互抵消的交互抑制论点,学习用放松的心身状态去克服恐惧、焦虑。
关键是由轻到重、有顺序(系统)的进行。
6.某患者女性,32岁,秘书。
因发作性中上腹疼痛等就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溃疡。
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性格内向,多虑,对自己要求严格,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亦紧张、压抑。
结合该病例,试述情绪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
(20分)答: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心身疾病发病机理的解释是,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如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由于个体素质上的问题,或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可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⑴躯体疾病对病人感知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除了疾病的性质、轻重及病程等因素
外;病人的个性特征、年龄、社会角色等也均影响其感知。
⑵躯体疾病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包括:①自我意识转变;②对疾病的理智反应;
③情绪反应。
⑶躯体疾病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影响分为两种:①原发性心理障碍,是指机能障碍引起的心理后果,如视力或听力或运动机能的丧失,任何机能障碍都可对个体心理带来限制,有人以“投石入水”譬喻,石头入水溅起的水花是机体障碍后的功能丧失,水面的层层涟漪则是一系列心理问题;②继发性社会后果,是指患病后社会关系改变引起的后果,如患病后与家人的关系,对学习工作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