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新课引入,知识回顾】力做能量变化功重力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弹簧弹力摩擦产生摩擦热力动能变化,,动能增加机械能变化,,机械能减少电场力做功教师活动复习基础知识,开始新课重点强调:摩擦力做功与产生摩擦热的关系机械能变化域外力做功的关系学生活动填写基础知识表格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已知信息,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工作选择重点强调、突出、重点记忆【典型例题讲解】【例】如图所示,木块A 放在木块B 上左端,用力F 将A 拉至B 的右端,第一次将B 固定在地面上,F 做功为W1 ,生热为Q1 ;第二次让B 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A 拉至B 的右端,这次F 做的功为W2 ,生热为PPT 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受力、运动过程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的运动情景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速度v0=10m/s 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右端,面上有一轻 学生讨 解论、讲解、生 A 点, 自然 纠错 B 点。
水平桌放 置的轨道为 半 径 R = 左上角 120° 竖直直径, P 距 离是 h = =0.4kg 的物到 C 点, 释 糙水平桌面如图所示, 一根原长为 L 的轻弹簧. 竖直放置, 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在弹簧的正上方从距地提出问题:若空气阻力不计, 结果将如何?思考、回答问题、发 现 问 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定律面高为 H 处自由下落并压缩弹 簧. 若弹 簧的 最大 压缩 量为 x ,小球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 力恒为 f ,则小球下落的整个过 程中, 小球动能的增量为 , 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为,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为 _ _ _. 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 , 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 能的减少量如图所示, 水平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题思维、提高学的课堂参与度弹簧, 左端固定在 状态时其右端位于 面右侧有 一竖直 MNP , 其 形 状 1.0m 圆环剪去了 的圆弧, MN 为其点 到 桌 面 的 数 值2.4m 。
功能关系初中生物教案

功能关系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生物体中器官的各种功能。
3. 掌握生物体中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生物体器官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生物体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物体内部相互协调合作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器官
3. 活动手册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物体内部器官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内部不同器官之间的功能关系。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分析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器官的功能,并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释这些器官的功能。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识别不同器官的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中不同器官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生物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强调不同器官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对生物体内部器官功能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延伸:
1. 探索生物体各器官的进化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拓展生物体内部不同器官之间的合作机制。
教学反馈:
对学生识别器官功能和理解协调合作关系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教案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能量守恒定律简介1.1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2 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发展1.3 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第二章:能量的种类与转换2.1 机械能2.2 热能2.3 电能2.4 化学能2.5 能量转换的原理和方式第三章: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3.1 功的定义3.2 功率的概念3.3 效率的计算3.4 功能关系的表达式第四章: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证明4.1 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4.2 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4.3 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第五章: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1 机械系统中的能量守恒5.2 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守恒5.3 电学系统中的能量守恒5.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第六章: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6.1 交通工具的能量转换与守恒6.2 照明设备中的能量转换与守恒6.3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能量守恒6.4 节能减排与能量守恒的关系第七章: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7.1 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应用7.2 化学工程中的能量守恒应用7.3 生物学中的能量守恒应用7.4 环境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应用第八章:能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8.1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与守恒8.2 风力发电的能量转换与守恒8.3 核能发电的能量转换与守恒8.4 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九章: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哲学思考与伦理问题9.1 能量守恒定律与宇宙的终极命运9.2 能量守恒定律与人类生存的关系9.3 能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9.4 能源伦理问题探讨第十章: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践与评价10.1 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10.3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思10.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能量守恒定律简介难点解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能量的种类与转换难点解析:掌握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和能量守恒在转换过程中的体现。
高一物理《功能关系》教案

功和能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起已经学过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2、能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机械能不守恒时,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能够根据实际建立模型分析简单问题。
能够根据已学知识推导摩擦力做功与产生内能的关系。
3、体会探究问题时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4、体会物理中能量守恒的思想。
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对能量守恒有过了解,在高中已经学习了功、重力势能、动能、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功和能的关系的专题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
三、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建立的模型推导机械能不守恒时,其它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于模型的建立,对摩擦产生的热与摩擦力做功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讨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来进行学习。
五、核心素养建模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科思维品质,能力的表现。
本节课着重对学生建模的引导。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和同学们一起复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复习期间根据情况可以请同学回答对机械能守恒中转换式和转移式的理解。
(二)小实验:通过抛出一个粉笔或者把粉笔拿高让其自由下落,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粉笔的机械能守恒吗?同学可能会给出守恒或不守恒的说法,教学过程中找两位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最后引导说明生活中往往是机械能不守恒的情况居多,再通过一个用绳子拉木块加速上升的小实验,让同学们观察物块的机械能变化,并对实验进行一个建模,通过建模来分析这个过程中拉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建模中为了尽量简化,拉力设为恒定拉力,物块初始为静止。
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加速上升,上升h高度时速度大小为v。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这个模型得出其它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功能关系教案.doc

功能关系(教案)一、内容概述功和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对于物质运动各种形式都适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学会从功和能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是高考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分两条线,思路如下:一条线是先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教学切入点,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两个能量转换的实际问题,总结出几种基本的、常用的功能转换关系。
再引导学生用功能关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另一条线是在分析解决几个能量转换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指导学生对几个例题进行题型分类,针对每一种题型,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其题型特点及常用解答方法,让学生学习体会不同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境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思路。
三、教学过程设计1、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
若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夕卜,还有其他力做功,机械能还守恒吗?——机械能就会发生变化。
这么看来,其他力做功跟机械能的变化应该有某种联系。
让我们通过如下两个例题来探讨一下。
2、例题分析例题1:一个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为300N的竖直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经过4s后,请求解下列问题:表一:【例题2】一个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为10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山静止向下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经过4s后,请求解表二中所列问题(g=10m/s2):表二:拉力做了多少功正功还是负功机械能怎么变变了多少例题3: —个质量为M=20Kg 的物体,在一恒定拉力作用下由由静止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一段时间后,物体上升了 4m,速度达到2m/s,试用两种方法求拉力做了多少功? (g=10m/s 2)【变式】:将“恒定拉力”中的“恒定”两宁去掉再分析?例题设计目的:训练学生学会从功能转换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比较例题3和变式题,指 导学生分析两题的异同,从中自主总结出“什么样的问题适宜从功能转换的角度来分析”,并进行以下 两种题型分类:亠亠3以某-速度心点冲上倾角为3。
功能关系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基础回放:1.一个质量为m物体以a=3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物体下降h高度过程中,物体()A.重力势能减少了3mgh.B.动能增加3mgh.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增加了2mgh.2.一物体在电动机牵引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在一段过程中,牵引力做功8kJ,重力做功10kJ,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2kJ。
则( )A、重力势能增加10kJB、动能增加6kJC、机械能减少4kJD、内能增加12kJ3. (2018年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在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A.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经过O点时的速度最大C . 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D. 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几个实例,学生分析判断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叙述出最基本的几个功能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二、方法提炼: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重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2.弹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3.合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4.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ΔE。
5.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即Q=。
三、典型题目:例题1::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来源:学科网ZXXK]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mgL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解题心得:例题2:(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通过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相连,b的质量为m.开始时,a、b均静止且a刚好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现对b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使a、b做加速运动,则在b下降h高度过程中( )A、a的加速度为F/mB、a的重力势能增加mghC、绳的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机械能的增加D、F对b做的功与摩擦力对a做的功之和等于a、b动能的增加解题心得:设计意图:体会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选择系统、选择过程、选择规律考题回顾: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连接质量为2kg的物块Q和质量为1kg的物块P,不计滑轮和轻绳间的摩擦。
《功能关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形成三个观念:
1.转化的观念: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做多少功,就有
多少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功是能量转
化的量度)
2.转移的观念:
在一个选定的研究系统内部,能量可以由系统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守恒的观念:
无论是能量形式的改变,还是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
二、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功能关系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认知路径: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速度的改变。
因此,任何力做功时,均有一种能量在与动能之间发生着转化,我们可以将动能视作其他能量转化的一种中介(这就是动能定理所蕴含的道理)。
如:只是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与动能发生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功能关系:什么功?什么能?
如:摩擦力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但是物体的动能不一定变化,那么摩擦力做功与内能变化之间就是一种功能关系,而不是与其他能之间;
再如:电场力做功,带电体的电势能一定发生变化,但是带电体的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那么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就是一种功能关系,而不是与其他能之间
……
3.从右图的大圆来看,就是一种能量的转
化和守恒关系。
高三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功能关系Ⅱ1.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功能关系(1)功是01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02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03能量的转化,而且04能量转化必通过做功来实现。
知识点能量守恒定律Ⅱ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01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02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03转移到别的物体,在04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05保持不变。
2.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06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
3.表达式(1)E初=E末,初状态各种能量的07总和等于末状态各种能量的08总和。
(2)ΔE增=ΔE减,增加的能量总和等于减少的能量总和。
一堵点疏通1.物体下落h,重力做功mgh,物体具有了能量mgh。
()2.在物体的机械能减少的过程中,动能有可能是增大的。
()3.一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必定有别的物体能量减少。
()4.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产生热量。
()5.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转化的过程。
()答案 1.× 2.√ 3.√ 4.√ 5.√二对点激活1.有关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B.物体具有多少能,就一定能做多少功C.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消失D.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答案 D解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并非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也并非物体具有多少能,就一定能做多少功,所以A、B错误。
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守恒,并不消失,所以C错误,D正确。
2. (2018·浙江11月选考)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答案 B解析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加,A正确;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形变程度减小,杆的弹性势能减小,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B错误,C正确;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D正确。
《功能关系》教案

松花江中学第九届“松花江杯”暨教学专项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方案科目物理授课教师郭洪英授课班级高三、10班课题功能关系所用教材必修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知道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对应的关系。
3、会利用功能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理解运用功能关系处理关于相互摩擦系统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功能关系的科学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1、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2、相互摩擦系统中功能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第( 1 )课时,共需(3)课时课型习题课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环节1引入课题环节2基础知识落实提出学习目标环节3回顾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1、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2、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3、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环节4结合实例剖析功能关系例1、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完成目标教学1、深入理解功能关系抛砖引玉渗透能量守恒力,下落的加速度为g54,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增加了mgh54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54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51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环节5通过对例1的分析加强了对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的理解。
环节6建立模型,引导学生推导摩擦生热过程中对应的功能关系。
从而得到:4、相互摩擦的系统中,因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乘相对位移大小。
例2、如图所示,小车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前端放有一小物块,质量为m,当用力拉小车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了S米。
在此过程中:⑴若小物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摩擦力分别对物块和小车做功为________和________,摩擦力对系统(即小物块和小车)做功为_______。
《功能关系》 说课稿

《功能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能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功能关系”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贯穿于整个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学习中。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 5 节。
在教材的编排上,功能关系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动能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功能关系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功和能的本质,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功能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和动能定理,对功和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于功能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常见力做功与对应能量变化的关系。
(2)能够运用功能关系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推导和归纳功能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掌握常见力做功与对应能量变化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功能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对功能关系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功能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功能关系。
【课型】高三复习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做功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并解决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功能关系的复习,功能关系在实例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功能关系的理解,掌握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功能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的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功能关系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课教师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复习做功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说说你对功的理解和你所熟悉的能量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话功能。
学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列举: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电能、磁场能、核能等。
设计意图:引课,通过简单回忆功和基本能量形式,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准备。
二、基本功能关系复习教师活动:大家都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某种形式的能量变化往往和一些特定的功相对应,接下来就结合实例,一起回忆功能关系。
A BFFsh如上图所示,一带电滑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推力F做功为5J,重力做功-3J,电场力做功为1J,克服摩擦阻力做功0.5J,则(1)滑块动能变化多少?(2)重力势能和电势能各变化多少?(3)滑块的机械能变化多少?(4)摩擦生热为多少?学生活动:(1)动能定理:W合=ΔE k=E k2-E k1(2)势能“定理”W G=-ΔE p=E p1-E p2W弹=-ΔE p=E p1-E p2W电=-ΔE p=E p1-E p2(3)机械能“定理”W其他=ΔE若其他力不做功则机械能守恒。
(4)滑动摩擦生热Q=f滑s相对设计意图:(1)通过实例由学生叙述出最基本的几个功能关系,并简单应用。
(2)提醒学生,机械能守恒是其他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54功能关系

【能力训练】
【例1】质量M的小车左端放有质量m的铁块,以共同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竖直墙运动,车与墙碰撞的时间极短,不计动能损失。动摩擦因数μ,车长L,铁块不会到达车的右端。到最终相对静止为止,摩擦生热多少?
【例2】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为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3.质量为m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两个质量也是m的铁块B、C同时从A的左右两端滑上A的上表面,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2v,B、C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⑴试分析B、C滑上长木板A后,A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⑵为使B、C不相撞,A木板至少多长?
【教学题记】
==NRTY==
===学生活动部分===
二、
三、
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强调的是: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个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1)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外=ΔEk,这就是动能定理。
(2)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G= -ΔEP,这就是势能定理。
功能关系教案

问题2: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能量形式有哪些?问题3: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5J,物体的动能是否改变?重力势能是否改变?总结:定量关系:功和能之间的确定对应关系完成下表,同桌两人每人完成一列,然后讨论结果总结对应关系。
质量m=3kg的物体经过2S从A点下落到B点,经过A点时速度V A=1m/s,经过B点时速度V B=17m/s,AB间距离为18m,空气阻力f是重力的倍(g=10m/s2 )在这个过程中三、感悟小练1、如图固定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上端与一物体接触但不拴接,现施加力F使物体向下压缩到某一位置且静止。
突然去掉F,物体沿斜面上升到离开弹簧瞬间速度为v,且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弹簧弹力、重力做功分别为W1、W2、W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动能的改变量为W 1+W 2+W 3B 、物体机械能改变量为12m v 2+ W 3c 、物体机械能改变量为 W 1D 、物体和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改变量为 W 12、(2022·山东高考)(多选)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 和光滑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 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 、m (M >m )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A .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 .重力对M 做的功等于M 动能的增加C .轻绳对m 做的功等于m 机械能的增加D .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四、体验功能关系魅力、建立功能思想 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的教案年级:高中科目:物理课时:1课时知识点:功能关系的概念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2. 掌握功能关系的表示方法;3.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建立功能关系;4. 能够根据功能关系预测物理现象。
教学内容:1. 功能关系的定义;2. 描述功能关系的符号表示方法;3. 实验数据建立功能关系;4. 根据功能关系预测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功能关系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功能关系的兴趣和好奇。
二、讲解(15分钟)1. 功能关系的定义:教师简要介绍功能关系的概念,即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描述功能关系的符号表示方法:教师通过例子讲解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功能关系,如y=f(x)。
3. 实验数据建立功能关系:教师示范通过实验数据建立功能关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功能关系,并根据功能关系预测物理现象。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功能关系的特点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相应题目,巩固对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建立功能关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整节课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功能关系初中物理教案

功能关系初中物理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例中的物理现象。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a. 讲解功的概念,说明功是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量度。
b. 给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c. 解释公式中的力和距离的方向关系对功的影响。
2. 讲解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
a. 介绍功能关系的定义:功能关系是指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b. 解释功能关系的重要性:功能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a. 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描述实例中的物理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力和运动关系,确定力的方向和物体的位移。
c. 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中的功。
d. 引导学生根据功能关系解释实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a. 提供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b.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a.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b.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共同得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a. 回顾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b. 强调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a. 提供作业题,要求学生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功能关系初中生物教案反思

功能关系初中生物教案反思教案名称: 功能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个体之间的功能关系和食物链的构成2. 掌握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和食物链的概念3. 能够分析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教学重点:1. 功能关系的概念和原理2. 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和食物链的构成3.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教学难点:1. 解释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2. 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作用教学过程及反思:一、导入教学: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图谱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在导入教学的过程中,我可以加强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知识点: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讲解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和食物链的构成。
在讲解过程中,我要注意简洁明了地表达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构建一个简单的食物链,加深他们对食物链的理解。
在活动结束后,我应及时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帮助他们梳理思绪,巩固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讲解示范答案时,我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功能关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下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另外,我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功能关系教案教案[小编推荐]
![功能关系教案教案[小编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f1ccd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3.png)
功能关系教案教案[小编推荐]第一篇:功能关系教案教案[小编推荐]功能关系综合应用教案考纲要求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力学中常见的功能关系2.学会应用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梳理与重难点分析】一.功能关系1.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数值就是能量转化的数值.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又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2.力学领域中功能关系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Ep(2)弹簧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F=-⊿Ep(3)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即:W合=⊿Ek(4)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总功于W其他= ⊿E.(5)Q=FfS(相对)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确理解:⑴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它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⑵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它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三、功能关系解题步骤(1)分清有多少形式的能在变化(2)明确那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E减和增加的能量⊿E增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E减=⊿E增四、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2.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是等于零.静摩擦力做功只实现系统内不同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而不存在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3.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为负值-f s相对(s相对为物体间的相对位移),其绝对值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内能).【典型例题】类型一:功能关系的灵活应用例1、已知货物的质量为m,在某段时间内起重机将货物以a的加速度加速升高h米,则在这段时间内叙述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货物的动能一定增加mah ― mgh B.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 C.货物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mah D.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 +mgh针对训练1: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固定斜面底端冲上倾角α=30º的斜面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4g,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此过程中 A动能减少½mghB重力势能增加mgh C机械能减少1.5mghD机械能减少½mgh 类型二:滑动摩擦力的功与内能的关系例2、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A木块增加的机械能为1/2mv2 B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mv2 C系统内摩擦生热mv2 D系统内摩擦生热1/2 mv2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小物体上,它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经过一段时间,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物体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
功能关系学案

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1.掌握功和能的关系,特别是合力功、重力功、弹力功以及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的功分别所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功和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图
发生了转化.
考点一功能关系的应用
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
式能的变化
定量的关系
典例剖析
图2
.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1
2m v
2
考点解读
典例剖析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
OM 图3
,其余各处的摩擦不
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考点解读
典例剖析
,产生
2
图6 【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中学第九届“松花江杯”暨教学专项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教学大赛
教学设计方案
科目物理授课教师郭洪英授课班级高三、10班课题功能关系所用教材必修2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知道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对应的关系。
3、会利用功能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1、理解运用功能关系处理关于相互摩擦系统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功
能关系的科学意义。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1、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2、相互摩擦系统中功能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第( 1 )课时,共需(3)课时课型习题课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环节1引入课题
环节2基础知识落实提出学习目标
环节3回顾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1、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3、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环节4结合实例剖析功能关系
例1、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完成学案
中的基础
知识
完成目标教
学1、
深入理解功
能关系
抛砖引玉渗
透能量守恒
力,下落的加速度为g
5
4
,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增加了mgh
5
4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5
4
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
5
1
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环节5通过对例1的分析加强了对除重力和弹簧
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的理
解。
环节6建立模型,引导学生推导摩擦生热过程中
对应的功能关系。
从而得到:
4、相互摩擦的系统中,因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相互作用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乘相对位移大小。
例2、如图所示,小车长为L,置
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前端放有一
小物块,质量为m,当用力拉小车
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了S米。
在此
过程中:
⑴若小物块与小车保持相对
静止,则摩擦力分别对物块和小车做功为________和
________,摩擦力对系统(即小物块和小车)做功为
_______。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⑵若此时刻小物块恰好滑到小车的左端,则摩擦力
分别对小物块和小车做功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设
动摩擦因数μ已知),摩擦力对系统做功为。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说一说:通过这道习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计算并对
比两种方
法求解的
机械能变
化量
推导功能
关系表达
式
分析讨论
解答问题
的思想,为
后续的讲解
做铺垫。
解决问题的
同时生成问
题从而获得
新的知识
进一步落实
目标1并进
一步体现动
能定理的价
值(开启功
能关系大门
的钥匙)
解决问题的
同时生成问
题从而获得
新的知识
环节7通过对例2的分析得出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例3、如右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A 、B 不发生相对滑动,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 ) 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
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
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 功之和
环节8拓展外延
环节9小结
分析讨论解答
思考对比“板块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传送带模型”
巩固相互作用的摩擦系统中的摩擦力做功特点 及检验本节目标落实情况
拓展外延模型统一
课前预习 第4讲功能关系并完成学案内容
课后作业
整理笔记 整理例题1、2、3
教学后记
板 书 设 计
功能关系
一、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1、K E W ∆=合
2、P E W ∆=重
(扩从其它三个与其相似的功能关系) 4、机其E W ∆= 对m 由动能定理得:
例1、 (1) 5、热相Q X F f =
功能关系推导过程 对M 由动能定理得:
例2 例3、 (2)
(1)+(2)=
结论:
F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