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认识
小班科学课《认识色彩》教案详案
小班科学课《认识色彩》教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五颜六色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概念、三原色(红、黄、蓝)的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及其命名、色彩混合的简单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认识三原色,学会正确命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颜色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色彩混合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三原色的识别、命名及混合原理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表达颜色,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原色(红、黄、蓝)颜料、调色板、画笔、彩色图片、幻灯片、实验器材。
学具:水彩笔、画纸、调色盘、小勺、实验用的小杯子和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多彩的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颜色,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认识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色彩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
(2)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分辨并命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3)讲解三原色混合的原理,演示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混合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混合后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色彩2. 内容:色彩的概念三原色:红、黄、蓝颜色命名:如橙、绿、紫等色彩混合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颜色组合。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使用水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颜色物品,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变化,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色彩认知对幼儿视觉发展的影响
色彩认知对幼儿视觉发展的影响色彩认知是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视觉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色彩是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元素,通过色彩认知的培养,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世界,促进其整体发展。
1. 色彩的基本认知幼儿在初期对色彩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基本颜色的识别和区分上,如红、黄、蓝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辨别更多的颜色,并且能够在实物和绘画作品中将颜色进行合理使用和表达。
2. 色彩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色彩在幼儿的视觉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和分辨不同的颜色,可以促进其视觉观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饮食方面,幼儿通过观察食物的颜色,能够判断其成熟度和新鲜度,从而保护其身体健康。
3. 色彩对幼儿情感的表达色彩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他们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红色常常被认为是活力和热情的象征,幼儿常常用红色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活泼。
4. 色彩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色彩认知的培养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颜色,在脑海中形成对色彩的印象,进而在想象中创造出各种颜色搭配和图案。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艺术创造和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色彩对幼儿视觉认知的培养色彩认知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辨别和观察。
通过对颜色的学习和了解,幼儿能够更准确地辨别和分类事物,进而提高其视觉认知能力。
色彩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辅助其整体认知水平的提升。
6. 色彩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色彩在幼儿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通过对颜色的认知和运用,能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色彩搭配的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
总结色彩认知对幼儿视觉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促进了其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对幼儿色彩认知的培养,通过各种合理的教育活动和实践,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色彩,促进其整体发展。
认识色彩
第2章认识色彩■学习目标色彩是一种涉及到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色彩学属于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学习和研究色彩物理知识与理论体系,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全面、科学地认识色彩,改变我们的视觉与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从理论上学习正确认识色彩,对色与光、物体色、眼睛三者的关系以及色彩的混合进行清晰的阐述。
难点是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加强对色彩的认识、理解。
2.1色彩的产生光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
人们想要看见色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是光,光是产生色彩的条件,色彩是光被感知的结果,即无光就无色彩。
第二是物体,只有光线而没有物体,人们依然不能感知色彩。
第三是眼睛,人眼中的视觉感色蛋白质,大脑可以辨识色彩。
人的眼睛与光线、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图2-1所示)。
图2-1 光、物体、眼睛2.1.1色与光有了光,人们通过视觉的感知得到物体的形态和色彩。
这个光可以是自然光源、也可以是人造光源。
色与光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光是色之母,色随光而变”。
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仅仅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推测、判断。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发现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组成。
即彩虹的颜色,(如图2-2、2-3所示)。
图2-2 光的色散图2-3 彩虹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具有波动性及粒子性。
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紫外线、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和交流电波。
电磁波的不同部分都有其各自的波长,而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我们称之为可见光或光,其余部分则称为“不可见光”(如图2-4所示)。
图2-4 可见光谱可见光的电磁辐射方式是呈波浪形状的,由波的峰、谷重复延续构成。
色彩认识与表现
色彩认识与表现色彩作为绘画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和绘画语言之一,是进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绘画者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载体。
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观察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表现能力,不仅要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色彩表现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一.认识色彩1.强化色彩意识我们知道,光是万物有形有色的必要前提。
没有光就没有色。
同时,光的强弱直接影响色的变化,光的色彩也会影响物体本身的色彩变化。
光通过辐射进入眼睛,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
色彩感觉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第一感觉,当我们看有色物象时,由于色的刺激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色彩感觉在各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通过对色彩进行认识与理解,这样,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进行形象塑造便能够得心应手。
人们认识色彩,首先是从色的名称开始的,进入色彩的创作和研究,色名就更重要了。
色彩不一定都是彩色的,黑、白、灰也可以说是色彩的一部份,但不是彩色的。
这些不带彩色的色叫无彩色色彩。
另一类是彩色色彩,如:红、黄、蓝等颜色。
色彩有明暗之分,色彩的明暗变化称为亮度。
无彩色色彩的明暗程度与白、灰、黑的变化过程相对应。
色彩除有亮度的变化外,还有色相的差别。
红、黄、蓝、绿、橙、紫将有彩色色彩按相似的顺序排列,可获得: 红、黄红(橙)、黄、黄绿(淡绿)、蓝绿(深绿)、蓝、紫、红紫的圆环顺序.在色彩属性中,有同样色相的颜色未必一样,颜色还有鲜艳,灰暗的纯度区别.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例如:红色有鲜艳的红色,也有暗淡的红色.色彩创作过程从形式上而言就是色彩调配的过程,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以获得第三种颜色。
例如:红加黄是橙、红加蓝是紫、蓝加黄是绿。
一种颜色加入另一种颜色会出现颜色本身的变化是无疑的,同时相加后颜色的色度变化和饱和度减弱这个色彩现象。
2.从对色彩的理解来谈,首先要认识的是色彩的特性:1)重量和冷暖关系:色彩的轻重感由明度决定,明度越低越有重感,越高越感觉轻。
认识基本色彩
暖色调
如红色、黄色和橙色,通 常会引发温暖、热情和兴 奋的感觉。
冷色调
如蓝色、绿色和紫色,通 常会引发平静、冷静和放 松的感觉。
中性色调
如白色、黑色和灰色,通 常可以平衡其他颜色,使 整体更加和谐。
色彩的搭配原则
对比搭配
通过使用互补色或对比色来增加视觉冲击力, 使设计更加醒目。
类似搭配
使用相近的颜色来创造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使设计更加协调。
THANKS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亿米/秒,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减慢。
光的反射和折射
当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根据物体表面的特性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颜色的形成
1 2
3
光源色
光源发出的光本身带有颜色,如日光、白炽灯、荧光灯等。 光源的颜色会影响物体表面颜色的呈现。
物体色
物体表面反射或吸收光后呈现的颜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 射能力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冷暖对比
总结词
冷暖对比是指两种颜色在色调上的差异 ,通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氛围。
VS
详细描述
冷暖对比是色彩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不 同的色调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暖色 调通常与热情、活力、温馨等情感相关联 ,而冷色调则与冷静、平静、神秘等情感 相关联。通过合理运用冷暖对比,可以创 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蓝色
总结词
平静、稳重、信任和忠诚的象征
详细描述
蓝色是一种平静、稳重的颜色, 常常与信任、忠诚和稳重相关联 。在文化中,蓝色常被用于代表 信任、智慧、专业和可靠。
紫色
总结词
神秘、高贵、优雅和浪漫的象征
详细描述
紫色是一种神秘、高贵的颜色,常常 与优雅、浪漫和高贵相关联。在文化 中,紫色常被用于代表皇室、贵族和 奢华。
关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是一种感官,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它与人们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对于人们的表达和领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认识和理解色彩有重大意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探究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色彩。
色彩是一种光,它具有波长特性,以及与环境光,物体表面反射率以及视觉神经功能等有关。
它可以从表面上表现出特定物质离子或物质分子中具有特殊波长的发射,或者从物质表面反射出特殊波长的特性来产生。
而有关色彩的定义也极为复杂,因为它的定义受到物质的发射和反射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视觉神经及观察者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从物质本身出发,以色彩组合和表现形式来理解色彩。
这里,色彩科学家们提出,存在七原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原色能混合应用,产生一系列的色彩表现,其中再混合比例的不同会获得不同的表现效果。
另外,还有室内外色彩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可以说是一种色彩的艺术,要求知识的学习和练习。
另外,要认识色彩,还要研究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可以通过研究色彩系统、社会色彩象征、色彩感情和色彩心理等,来探究色彩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传播和表现形式。
总之,认识和理解色彩是一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要对色彩的性质有所了解,而且要从物理特性出发,研究色彩的组合而获得美感;同
时要深入到色彩影响社会文化所发出的社会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色彩,进而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对色彩的认识
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是一种绘画表现语言。
人类对绘画色彩的认识和研究也因时代的发展而显示了不同的地位和性能。
绘画色彩的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色彩表现的象征性;二、色彩表现的再现性;三、色彩表现的纯粹性。
对于色彩影响比较大的,是光源色,一般来讲纯净的,无色的光线是很少见到的,它多少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于色彩的感受。
我们最终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物体对于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我们视觉上的颜色感,如果光线本身有强列的色彩,那它在物体表现上反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一个白色的石膏像,放在红色的灯炮底下,那它高光的部分,一定是有红色的。
另外,光源色主要影响的是高光部分,对于高光部分来讲,不同的材质,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如,陶瓷和橡胶,它们的高光特质就不同,相比之下,陶瓷因为有部分的镜面反射存在,高光会呈现更多的变化。
另外,比如美军的F16战机的坐舱盖,在散射光下看的时侯几乎是接近于灰暗的颜色,但是在入射角平的情况下,那个座舱盖,高光部分会呈现出强列的金色,几乎和本来的固有色完全无关。
另一个重要的颜色,是物体所受的环境色,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也会有它自己的颜色,它所反射的光色,它也会引起物体固有色变化。
例如,在一只石膏像的背光部附近放一块红布时,石膏像靠近红布的一边,便会接受红布的反光而带红灰色倾向。
如果把红布换成一块绿布,石膏像的这一边又变成绿灰色倾向。
可见,物体的固有色实际上是受着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而变化的。
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在色彩学上叫做“条件色”。
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对物体的色彩关系的形成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在物体的不同部位,三者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
其一般规律如下:物体的受光部,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倾向是固有色与光源色的综合。
其中的高光几乎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另外,这个也和它本身的反光特性有光,丝绸,天鹅绒等等的高光,有时会出现华丽的色彩光谱现象。
对色彩的认识
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是指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首先,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对色彩的研究是从这个发现开始的;其次,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强大的作用,会让人产生联想。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不同的色彩关系引起了我们不同的情感变化,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色彩可以说是绘画艺术的生命。
色彩是抽象的表象符号。
色彩抽象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普遍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的复合。
表意和表象有时同时存在,色彩表象性构形和色彩情感效应,与人类内在的情感等主观经验形式和联想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又以文化现象为基础,从而使得色彩有了某种系统价值。
色彩作为视觉艺术造型语言和情感媒介,是通过可见的实在物质媒介表现出来的。
闻一多所说:“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我们理性地认知色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获取生活中的感性。
色彩的感性给予生命以热情,给生活增添情趣,若是为了研究而去研究色彩也是没有意义的。
色彩与生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
色彩折射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热情奔放的性格,会当作红色的化身;稳定大方的性格,会当作紫色有的代言;活泼可爱的性格,成为粉色的标识;当然了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而色彩在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的创造力便源于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提炼。
就以“衣食住行”中的“衣”为例: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变绿,人们更多的喜欢在户外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粉色和绿色,黄色等明快的色彩会受到大家的认可,穿上这样的服装会自觉的充满活力;夏天酪热难耐,一般会使用不吸光而又不会觉得烦燥的色彩,比如中性的白色和粉色或不吸收热量的冷色系;秋天丰收在望,会采用一些稳重的色彩;冬天万物冬眠,多会用艳丽的红色和蓝色和黄色或深沉的黑色来表现。
颜色认知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颜色,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
在我对颜色的认知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颜色带给我们的美好与感悟。
一、颜色的起源与认知1. 颜色的起源颜色,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线,反射出另一部分光线。
这些反射出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经过视网膜的处理,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物体的颜色。
2. 颜色的认知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对颜色进行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颜色的认知逐渐加深。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颜色认知,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颜色。
二、颜色的魅力1. 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
例如,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黄色代表着阳光、希望,蓝色代表着宁静、深邃。
这些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2. 色彩的象征意义颜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白色象征着纯洁、高尚。
而在西方,黑色则代表着神秘、优雅。
3. 色彩的心理作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具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能够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如蓝色让人感到宁静,红色让人感到兴奋。
因此,在室内设计、服装搭配等领域,色彩的心理作用不容忽视。
三、颜色认知的感悟1. 颜色让世界更加美好颜色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物体,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同时,色彩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感受美好事物时,更加愉悦。
2. 颜色激发创造力色彩具有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在艺术创作、设计等领域,色彩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为作品增添无限魅力。
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黄色为主色调,展现了向日葵的美丽与生命力。
3. 颜色促进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色彩能够传递情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喜爱;蓝色代表宁静,可以表达对他人的信任。
小学一年级美术综合练习题认识色彩
小学一年级美术综合练习题认识色彩色彩是美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为艺术作品增添表现力和情感。
在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中,通过综合练习题,我们可以开始认识色彩,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本文将从色彩的基本认识、色彩的分类以及色彩在艺术中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小学一年级美术综合练习题中对色彩的认识。
一、色彩的基本认识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
这些颜色统称为色彩。
色彩是由光线产生的,是光线所具有的波长和频率的表现。
通过眼睛的感受,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色彩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鲜明、明亮、多样的,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感受和情感。
二、色彩的分类色彩可以按照颜色的种类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主色、次色和中间色。
主色是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它们是其他所有颜色的基础。
次色是由主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色(由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紫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绿色(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等。
中间色是由主色和次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粉红、青绿等。
三、色彩在艺术中的运用色彩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艺术家表达情感、塑造形象。
在小学一年级的美术综合练习题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常见的色彩运用方式。
1. 表现形象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象。
例如,用红色画一个苹果,用绿色画一个树叶,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2. 表达情感色彩还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宁静,黄色代表快乐、光明。
在绘画中,我们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颜色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营造氛围色彩也可以用来营造绘画的氛围。
比如,用暖色调的颜色(如红色、橙色)可以表现出温暖、热烈的氛围,用冷色调的颜色(如蓝色、绿色)可以表现出冷静、宁静的氛围。
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具感染力,吸引观者的眼球。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基本知识一、色彩的形成1.认识色彩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心理情感,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中的接触(自然景色、环境设置、物品等)(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类对色彩的艺术表现,如影视戏剧艺术、造型艺术、艺术家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对色彩的良好感觉,首先的前提条件是人健全的眼睛,因为认知色彩的唯一方式就是视觉,加上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直觉,给认识色彩提供了生活物质的基本条件。
2.色与光没有光,惟一的感觉就是黑,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那么,色与光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仅仅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推测、判断。
真正对色彩的科学分析,是1666年,牛顿通过三梭镜分解出来的可见光谱开如的。
自然光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出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呈现出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青(ble-green)、蓝(blue)、紫(purple)七种色彩,我们通常称之为虹。
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辅身射,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仅仅是从400nm-700nm 这一极小的范围。
人们对这一范围内的电磁辅射最敏感,被称之为现光谱。
可见光谱的电磁辅射是以波浪的形式存在的,由波峰和波谷的重延续构成的。
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为振幅,振幅的大小影响着光的强弱。
振幅越大,光量越强,反之变反之。
水平的直线为波长,它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变化。
波长最长的色,波长最短的是紫色。
波长和色相的关系如下:红色---780-610nm 橙色---610-590nm 黄色---590-570nm绿色---570-500nm 蓝色---500-450nm 紫色---450-380nm物体反射所有波长时呈现白色,物质吸收全部色光时则呈黑色。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一色彩的性质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身不同的色彩。
色彩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作用。
在美学领域,色彩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色彩是什么,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光投射到物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色彩的。
比如红花绿叶。
所以说色彩能被我们看到,实际上它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它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物体在不断的吸收和反射中呈现出来的光的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点,才能理解在色彩写生中的色彩变化和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那么光是怎么产生的呢。
太初之时,飘浮的世界暗无天日,没有陆地,只有无边无际的水,耶和华之灵在水上游动,又过了很久很久,是几万年或者几亿年,上帝也不知道,可能上帝他不会数数,终于有一天上帝再也收不了了说:“我要光”。
于是便有了光,这就是圣经中创世纪的第一天……开个玩笑,这里我们有些扯远了,我们只需知道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我们常见的光源有自然光(太阳),人造光电灯、蜡烛等。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色彩画的产生必备的条件(过程):光源——物体——画家(眼、脑、手)——工具——色彩画2.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产生的色相是不同的。
白色光是有色光的混合,色光混合得愈多,愈显得明亮,也愈近于白光。
光谱上的红和蓝绿、紫和黄绿、蓝和黄等对比色光混合,都合成一种色光的色相。
颜料三原色等量混合产生灰黑色,并且混合的颜色越多纯度越低,我们称之为减色混合或负混合。
幼儿园美术教案:色彩的基本认知
幼儿园美术教案:色彩的基本认知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色彩的基本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通过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案中,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二、色彩的基本认知是什么1.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人类感知和区分光的一种方式,是由各种颜色按照一定比例构成的。
色彩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颜色的明亮程度,从明到暗;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从鲜艳到黯淡。
2. 探索色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观察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色彩,如红色、黄色、蓝色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红色代表热情、喜庆,黄色代表快乐、活泼,蓝色代表安静、冷静等等。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三、如何进行色彩的基本认知教学1. 游戏与活动引导通过游戏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颜色分类游戏,让他们将不同颜色的物品分类整理;或是进行“颜色接龙”游戏,每个幼儿说出一个颜色,下一个幼儿要说出以前的颜色并增加一个新的颜色。
这些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制作色彩卡片提供一些彩色纸、颜料、画笔等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色彩卡片。
教师可以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些卡片,让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材料,然后在卡片上进行绘画。
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3. 色彩实验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色彩的变化和组合。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些草图和颜料,让他们进行色彩的混合实验,观察结果,了解不同颜色混合后会产生新的颜色。
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色彩认识的概念
色彩认识的概念
色彩是人类通过视觉感知的一种属性,能够区分物体和光线的不同。
它是由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决定的,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心理现象。
色彩认识是人类对色彩进行分辨、理解和描述的能力。
色彩认识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色相:也称为色调,表征颜色的种类,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色相是色彩在色轮上的位置。
2. 饱和度:也称为纯度或鲜艳度,表示色彩的强烈程度或洁净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鲜艳鲜亮,饱和度低的颜色淡而暗淀。
3. 亮度:也称为明度或亮暗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
亮度高的颜色明亮、清晰,亮度低的颜色暗淡。
4. 色彩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明暗、冷暖、饱和度等属性的不同,营造出色彩间的对比效果。
5. 色彩情感: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和情感上产生的影响和感受。
比如红色常与热情、活力和愤怒相关联,蓝色常与冷静、稳重和深思熟虑相关联。
色彩认识对于艺术创作、设计、广告、心理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实现对色彩的更准确理解和更好地运用。
中国画对色彩的认识
中国画对色彩的认识
中国画的色彩,都是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的。
每一种色彩都蕴涵着人们平常的生活。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
白宣纸上聊聊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留白,但正是这留白,使中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
笪重光于 《画筌》中有语:“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如见竹林桃花便想见有茅庐草屋隐于其中,见蜂蝶逐马蹄而舞便想是踏花归来。
宋朝郭熙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
每逢闲暇,便常觅得纸笔,轻调一盏墨,在丹青香中渡过浅浅的时光,望向那纸上染开的黑色,我仿佛又见到了那一日,我初学国画的那一日!初执纸笔,便匆匆沾墨去画,沉醉于那纸上深深浅浅的墨,小小的我。
惊异于那一张纸的神奇,原来黑色也可以这样层出不进,我按耐不住心中的窃喜。
中国画的色彩久而久之地融入了我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在我的眼中又映出了不同的色彩,我时时感受了生活的色彩,中国画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体色的可变性 说到色肯定是离不开说光的,物体色的不可确定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光源照射而形成的。从纯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色彩,但它能通过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等,显示出光源色中的某一色彩面貌,即物体色。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人工光源环境中进行色彩写生绘画,或是做有色彩的设计工作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普通白炽灯光下的物体都带黄色,荧光灯下的物体则偏青色。当你将在这样的光源下完成的作品拿至天光下再看时,也许会大吃一惊,色彩所出现的偏差会很大,与你想要的色彩可能是两回事,这是因为你对色彩的标准介定往往是以中等亮度的天光色,即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色光的全色光下为依据的。在全色光下,我们看到拧橡是黄色的,这是由于拧橡表面吸收了除黄色之外的其他色光,而主要反射黄色单光所致。黄色便成了该物体的本色或主色,即常言"固有色"的概念。从本质来说,拧橡在反射黄色光之际,也反射其他色光,只不过其比例居次要的位置而已。如果物体显出白色或黑色,那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大部分色光或吸收了大部分色光,倘若物体色反映出灰色外观,则为反射与吸收各半的结果,正象上面说到拧橡的色彩表象一样,绝对的黑、白物体色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们在反射与吸收色光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反射着其他色光,在这些颜色中,常带有变幻莫测的色倾向。因此,在印象派画家们的眼中,物体色是时间性、地域性、光照度、光色度,心情指数的瞬息体现,在他们的画面中我们看见的是流动的光、闪烁的影,是色彩科学的绘画演绎。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人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一向重视"真色"表现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指出"没有一件物体能够完全展示其本来颜色",只不过由于时代与科技的局限,他还不能为此作出符合物理逻辑的科学评说,但艺术家的敏锐性与灵慧则使他对此有所洞悉以上所述,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色彩,形成物体色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光照及物体对光照的吸收、反射、透射现象,另外决定物体色性质的还有物体的分子结构、物体的性质、光线的性质、物体表面特征、观者当时的心情因素等,但光源色是决定物体色形成的第一要素。一般情况下,物体色的形成都是指以日光光源即全色光(白光色)为前提的,否则,物体色的显现就会非常不同。.例如,红旗在日光下显红色,在红色光中会显更红的红色,在黄色光下会显橙色,在蓝色光下会呈显出紫色,而在绿色光下则会显出黑灰的颜色来,这是因为红色表面由于没有红色光可以反射而又把绿色的技照光吸收掉,因此红色在绿光的照射下呈黑灰色了。又如,白纸的表面,若拿红光去照,便反射红光而呈红色;若照以蓝光,则呈蓝色;若照以黄光;则呈黄色;若照以全色光(白光)则会是白色。这是由于白纸平均地反射各色光的缘故。物体吸收了射来的光线,不能照原来能量反射出去,光色就暗了,这样就形成了灰调,越吸收得多,灰调越暗,当然,这与光源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会使物体色产生改变。如拧橡在标准日光照射下呈现正常的黄色;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会是淡淡的粉黄色,而在较弱的日光照射下会呈显偏绿的深黄色。由此可见,光源色及光源照度是物体色产生变化的原因。这样,我们知道了在一定条件转变下,物体色是可变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帮助很大。如在商品陈列或宴会的布置上,就必须考虑到光对物体色的影响,光用得恰当会使物体增色;用得不当,会毁坏商品或食物的形象。例如,我们不能在肉类食品柜台的上方使用冷绿色的灯光或是天花板,这类光源色或反射光会使新鲜的肉显出灰暗的色彩,让人感觉肉已变质了。在橱窗设计中商品色彩搭配得当,背景衬色合理,在此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光源强度、光色等显色的问题。在家居室内设计中,若是在蓝紫色的环境中配以橙红色的光,这真是难以设想,叫人无法接受。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四、色彩视觉生理特征
有时候,人的眼睛感觉到的色彩未必与客观存在的物理光色相符,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眼睛接受光刺激时,眼睛的生理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眼睛及光色感觉系统有着一些特有的生理现象。作为专业人员应了解这些特有的生理现象,并学会利用它们,以求得自己所需要达到的色彩效果。
1·明暗适应.. 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使感受起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状态叫做适应。视网膜上有感光度不同的两种接受器,所以眼睛有着能适应视野的亮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感光度的功能。明暗适应,也称为"光量适应",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见的视觉感知状况。当明部视觉向暗部视觉发生突然变化时,在此瞬间内是什么也看不见的。有一种现象我们经常遇到,坐在阳光下看书时,突然把视线移向黑暗的房间,感觉是一片漆黑。当我们突然进入正在放映的电影院里时,周围什么都看不见。夜晚如果将房间里亮着的灯光突然关掉,一时间,眼前会呈现黑糊糊的一片,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才能慢慢看见周围的物象形、色特征,这就是视觉的"暗适应"。当暗部视觉向明部视觉发生突然变化时,瞬间内会感到晃眼眩晕。例如,当晚上睡觉时,卧室内的灯骤然打开,你的眼前就会是白晃晃的一片,但稍后就能清楚地辨认室内的各种形体与色彩,这一由暗至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暗适应于初期感受提高较快,后期提高较慢,最初的15分钟可以基本适应,半小时后,视觉感受性可提高10万倍,达到完全的暗适应大约需要40分钟。明适应过程,即当视觉从暗光线转入亮光线过程时,睡孔缩小,视觉由视网膜边缘的暗视觉转入中央窝的明视觉,适应光线从暗到亮的转换,从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约只需要1秒钟左右。在视网膜上,有两种感色细胞即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椎体细胞密集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呈黄色,称为黄斑,黄斑中心凹陷,称为中央窝,是视觉最敏锐的部分。椎体细胞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可以分辨颜色细微的变化,辨认物体的细节。离开中央窝,椎体细胞的数量急剧减少,视觉敏锐度也随之降低。由于视网膜中央椎体细胞适应明亮条件下的视觉,因此称为"明视觉"。杆体细胞只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起作用,并且只分辨明暗,不分辨颜色。在中央窝处,几乎不存在杆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杆体细胞急剧增多,由于视网膜边缘的杆体细胞适应暗光条件下的视觉,因此称为"暗视觉"。假如一个人视网膜的椎体细胞发生障碍,他就患了日盲症,同时也是全色盲;如果杆体细胞发生障碍,他就患了夜盲症。有些动物的视网膜上只有杆体细胞,它们只能在夜间活动,被称为"夜视动物",夜视动物的眼睛一般不能分辨有彩色,它们的世界是无彩色的。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眼看不到光谱上的各种颜色,而只能看到明暗不同的黑白灰层次。我们观察物体时,如果把眼睛眯起来,遮挡一部分进入眼睛的光线,物体的颜色及细节特征会减弱,而明度变化依旧存在。在描绘物象的大体明暗色调时,作画的人常把眼睛眯起来,排除颜色的细微变化,以便于判断对象明暗色调的整体层次。由于红色光对于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杆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不会被红色光破坏,因此红光不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一个人视觉的椎体细胞接受的是红光剌激,然后突然转入黑暗的光线,此时他的视觉感受仍能保持平衡,不需暗适应的重建过程,此原理适用于X光检查的暗室工作用光,夜间的信号灯等一系列需要暗适应的红光照明。乘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会看到隧道里的照明装置有两种。一种在出入口附近没有照明光,而在中间部分却集中着许多灯光。这是为了使白天隧道里的照度能尽量均等而进行设计的。这一类型在老式短程隧道中较多,但大部分新建的特长隧道,出入处则装有大量的照明光,而在中间部分减少其数量,这就是考虑到"明暗适应"而进行设计的。在房子中,有些房间暗得即使是白天也必须开灯,这种生活空间的明暗适应过于强烈,固不方便使用。
三、色
1.关于"固有色"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我们认为颜色是有物质性的,即"固有色"是存在的、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雪是白色的,小王的手套是黄色的,我新购的一件新衣是粉绿色的,这些颜色的确定当然是以标准日光的照射为前提。有趣的是,当光源改变为人工灯光、月光、星光,或是将这些物品放在柜子里时,一般并不会认为它们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了。在偏黄色光的自炽灯下观察白天日光下看惯了的物体时,我们差不多总要按同样的方式来感觉其颜色。夜晚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将身穿白衬衫的人说成是穿深灰色的衬衣,即使在红灯照射下,看到的雪仍是白色。这种习惯性的色彩认识,称之为色彩恒定性。固有色是存在的,颜色是物质的一种不变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在科学和技术上也有不少实用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设计上,这一观点并不总能令人满意。例如,我们取明度相同的两张纸,在纸的中心各涂上直径5cm的圆形绿色块,如果这两张纸一张是中性灰色,另一张是红色,那么涂上去的两块绿色看起来就不会有相同的绿色感,这种视觉现象称为同时色对比。显然,为了正确地辨别物体的颜色,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物体。有关物质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的这些观点,和认为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的观点一样,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根本错误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有必要认为它们是正确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来自以往经验中的色彩印象来表达某一物体的色彩特征,就像在绘画中固有色的特征也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性的价值一样,当画面的色彩以固有色的关系存在时,往往给人以现实主义的印象,而某种固有色被单独抽取出来使用时,会具有象征的意义。如绿色是春天、农作物和树叶的色彩,因此它常常被作为和平的象征用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中,在具体的实用设计中,例如,咖啡的外包装盒的设计上,用上咖啡的固有色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引起观者对咖啡香味的联想,并产生想喝它的欲望。若是咖啡的固有色用在椅子汁、绿茶或牛奶的外包装上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对固有色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掌握相应性,不可一概论之。
3.无彩色与有彩色 无彩色是黑色、白色及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深浅各异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当光源、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知觉中并未显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即为无彩色系列,无彩色系列给人的印象是表情深沉、抽象、缺乏生命力的色彩效果。有彩色是指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色,即视觉能感受到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有彩色系列,这些色彩往往给人以相对的、易变的、具象的心理感受。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形成了相互区别而又休戚与共的统一色彩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