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内容】生活即教育。
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生活中包蕴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是学生首次真正的接触科学性学科,那个时期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探究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等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地理的生活有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地理课程本身源于对生活的一种体会总结,是对生活的概念化、科学化显现。
生活是地理课程资源的源头,新课改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而初中地理关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刚开启的探究旅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进而促使学生更切实的把握地理并运用地理,即:能够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说明生活中的问题,借以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自我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进展。
能够说,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有着专门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的。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粗略的谈一下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乡土资源从新课改的角度来说,乡土资源本身属因此课堂教学资源的范畴,要紧指的是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能够充分展现地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资源,是地域性的。
初中地理研究的要紧内容即是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等。
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周围最为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
而学生关于这些乡土性质的资源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体会的,同时这些乡土资源相对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学生日常的自然现象来引发学生深思,尝试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真正感受初中地理在生活中的“零距离”,启发学生内心的乡土情感,强化学生对地理的学习。
如: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笔者都明白降水,也都了解降水的形成等,然而他们的这些了解相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来说还处于表面层次。
[科学新生活]科学的生活4篇
[科学新生活]科学的生活4篇科学的生活篇(1):关于科学的作文700字生活的美丽小桥流水人家。
坐在这古色古香的茶楼中,静静看着茶艺师父那行云流水似的熟稔的手法,一种闲雅的感动油然而生。
精细的茶具,清香的叶,甘洌的泉水,浸润出了茶的精魂。
萦绕我心头几日的疑问,便在这淡然中,有了拔云见日的趋向。
其实,现代的生活就好似我手中的这杯茶,若想煮出清新迷人的袅袅香气,那么科学这套细致的茶具与人文这股醉人的甘泉又何能少呢若说科学是画家脑中的绘图理论,那么人文就是那部,那颜料,那画家笔触的美妙,最终勾勒出生活的长卷。
达•芬奇,在我眼中,是懂得生活之道的人。
他脑中想的是解剖,是透视,而在他笔下所呈现的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最后的晚餐》中那人性的微妙。
他将科学的精细与人文的诗意完美的结合,成就了他如画的人生。
若说科学是繁多的数据,那么人文就是列满密集数字的纸张上,一隅盛开的花朵。
虽小巧,却也让这冰冷的数据柔和了起来,散着淡淡的暖意。
乔布斯,这位信息领域里程碑死似的人物。
他所设计的每一款产品,既不缺乏简约之美,也不缺乏时尚动感,更不缺乏高端的内部配备,因此才能引起一次又一次旋风式的电子革命。
使这个被上帝垂怜的苹果走在领域的尖端,也使他的生命走向了万人敬仰的殿堂。
若说人文是一种细腻的情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牵动着你的心;那么科学就是一份宽广的普度,为着全人类,迈出每一步。
在广袤的宇宙中,人文是微观角度的刻画,科学就是宏观角度的把握,二者各自成体,有紧密联系。
就像,古时,人们看月,敬月,祭月,将月融入到那份离愁别绪的伤感中,那份黄昏柳梢的缠绵中,那份举杯相邀的洒脱中。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将那份婵娟诗情演绎成登月,探月的豪壮。
一个是诗意缱绻,一个是科技奥妙,但谁又能否认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是不能的。
它们就像人类的左右手,缺了谁,都会感到不自在。
科学与人文,就像光与影,光影交替出迷离的色彩。
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171神州教育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邵惠兰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摘要:初中科学是学生生活中紧密相关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科学的影子。
现阶段,在初中教学生涯中,着重于强调以生活为核心,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即借助于现实生活来开展教学,学好科学对我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故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课题巧妙地融入到现实生活领域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掌握科学知识,进而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增加科学知识储备,养成用好科学的良性习惯。
关键词:初中;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著名诗人陆游有句诗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可见,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蕴藏着诸多知识。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死板,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学习兴趣,并且不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1.以生活为“源”,探究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1.1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括诸多教学内容,如:化学知识、地理知识、物理知识以及生物学科的知识等,能够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初中科学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借助于生活资源,进而将科学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为学生们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情境。
举例而言,在浙教版初中科学物质的特性一章中,关于《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准备相关安全性较高的实验。
例如水的蒸发与水蒸气的液化以及固体碘受热升华等,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并以生活中常见的烹饪一事为例,引导学生联想到在炒菜时能够闻到味道是由于液体的汽化以及盐类等调料的升华;而北方冬季较为常见的冰雪在春季即使没有融化也会慢慢减少是升华现象等等。
教师可通过此类生活实例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各类科学知识。
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生命力之源
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之源一、理论依据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统一: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过程、统一结论;学生以识记统一结论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教学活动因而失去了生活的特性。
教育使学生生活世界贫困化,往往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课堂学习与人的“生活世界”隔绝开来,将最富于灵性、最有生活气息的语文教育引入了枯燥乏味的、训练的牢笼中,导致教育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态度、地位被忽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人社会化的需要完全被割裂。
二、现实要求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要求教育走出“为科学”的误区,要求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一方面强调课程向自然界开放,向社会和生活开放,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另一方面强调课程向自我开放,关注个体价值,“课程应成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
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视野,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进而生成新的知识,促进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
潘先生如是说:“学问没有止境,也就不宜有长时期的间断。
学校的暑假寒假,少则一月,多则三月,难道办教育和创制假期的人的本意,真要教人在这一个月或三个月之内完全停止学问工作么?我恐未必。
”接下来指出:学校的最大缺点,就是过于重视教材,忽视了学生自动研究的机会。
他认为这种“专读一书”的单调和痛苦,比八股文还要严重。
原来假期是每一个学生“解除痛苦回复自由的上好机会”,是让同学们在假期摆脱教师的阴影,走进生活这一所大学校,去过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
其实假期不光中国学生有,外国也有,美国大学生的暑假居然有三个半月之久,可见在美国大学里,虽然未必有“专读一书”的单调和痛苦,但放假却是为了“知识生活的解放”,为了给学生多留一点自由自在地学习研究的机会。
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零距离地感悟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思维的实用价值。
基于以上学习和认识,我以《平均数》为课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在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中,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
“能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它不应止于知识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更应在里面暗含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从比较两组同学的得星数入手,讨论是男生组获胜还是女生组获胜,在讨论中引发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在如何求平均数中,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学科的特色。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
计算平均数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或“先合后分”的方法来求平均数,每种方法的各有侧重点,其核心都是强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非仅仅计算出结果。
可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移多补少”的思想运用也是比较多的。
而这种方法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也经常会被用到。
2023年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大全
2023年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大全2023年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篇1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彩。
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
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就可以看到大千世界。
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缺少了创新,就好像蓝天没有了白云的陪衬。
当今科技大爆炸,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品来代替旧的一代,科技品的类型,样式,更是多种多样。
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是否观察过你亲人或邻居的手机已经换了好几部?由直板的变成翻盖的,最近谢娜又代言着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表手机,小巧玲珑,安全方便。
可见,创新的速度之快,之猛,之迅。
一不小心,就可能追不上时代的变化。
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精彩,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但是,生活不光需要创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爱迪生,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灵感悄临的那一瞬,一个奇异的想法,只要你一直研究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活需要创新,生活需要你来创新。
2023年科技与创新作文素材篇2没有了创新,科技将会失去它原有的魔力色彩;没有了科技,人类将会失去原有的现代化生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离不开创新。
“创新改变世界”这句话虽然很短,却概括了科技发展的核心。
创新是科技的灵魂所在,创新,给科技抹上重要的一笔。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人类一直都在探索,一直都在创新。
让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五 、 展 延 伸 . 现 生 活 拓 发
三 、 言 引领 。 近 生 活能单纯地抄抄写写就算 了 , 要想 让课堂延续 , 不能 只停 留在课本上 , 应该让学生在生 活这本 大书 上继续学习。 最好 的途径就是活动 。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 究活动 由教室 扩展到课堂 以外 的家庭 、 乃至 整个社会 , 使课 内 、 课外 、 生活 、 社会互相结合 , 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 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 , 在学到《 杠杆》 这节时 , 我让学生们在家找 找 日常生活 中的“ 杠杆” 及它 的作用 。再如探究一下厨房 中的科学 :1 醋 、 , () 糖 、 、 油等的性质用途 ; 2 用什么方法 除热水瓶 中的水垢 ; 盐 酱 () () 3 清洗厨房 油烟 ;4 把蛋壳 放人醋 中, () 看看有什么现象 等等。 另外如洗衣服 时看到五颜六色 的肥皂泡 ,现代化 的科学 电器设 备,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等 , 无一不包含着 丰富的科 学知 识。 学生在探索感 兴趣 的事 物中, 点燃智慧火花 , 小发明” 写 搞“ 、 “ 小论文” 享受创造 的乐趣 , , 获得成功 的喜悦 。使学 生真正成为 了学习的主人 , 为“ 成 自觉和主动的科学家” 。 某 位学者 曾经说过 : “ 生活是最好 的老师 ! 小学科学教学 ” 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 , 才能让学生 明确 自 然界 中处处有 科学 , 生
定的科 学素养 。
四、 堂探究 课 思 考 生活
对生活的理解逐步深入和积累 , 使学生 的学 习和生活拉 近了距
离, 从很 大程度上提高 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 那 么如何实现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的零距离 ,笔者从探究
材料 、 情境导人 、 语言引领 、 堂探究 、 课 拓展延伸这 五方 面拉近科 学学习与生活 的距离 , 使教学贴近生 活, 生活中来 , 从 到生活 中
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者:王翔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8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东西融入到数学中,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运用意识。
关键词:生活化;贴近;体现;提炼通过多年的教学,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材呈现生活化,让学生贴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新教材就很好地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课本首先看到的是他外观的美丽,内容的丰富化,卡通化,这样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也把卡通化的教材当成了自己的读物,让他们不再认为这是教科书。
其次,呈现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
让他们喜欢数学,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新教材使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二、活动设计生活化,让学习体现生活实际上,现在许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
在一年级的小学生眼中,他们认为现在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很难。
所以重点主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为了让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上课时通过把捕捉到的信息讲给学生,这样使他们容易理解,也使老师上课要讲的知识可以为学生们所用。
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看到的都呈现到数学课堂上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实践证明,这种“与生活零距离接触”的课堂生活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生活化,让学习提炼生活教材中有一些情境虽从生活中来,但又远离生活。
学生很喜欢远离生活的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
通过这种主角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想象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如,在练习10以内加减法中,让学生分成两组动画中的角色,“松鼠队”和“小熊队”进行夺红花的比赛,哪一队获胜,哪一对就会获得“蓝猫”标志。
因为学生们对动画里的人物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就踊跃参加。
小学零距离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_—————————————————]艘塑塑型堕!趑聚焦长三角・浙江宁海专辑・小学“零距离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参杨春丽王海虹2006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校年仅12岁的学生叶跃凡撰写的长篇校园小说《你的笑容真美》,引起媒体的热切关注。
之后,我校学生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不断有长篇校园小说出版,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小作家群”。
更多的学生抛开了“怕写、厌写”作文怪圈,激情高昂地写出了许多好作文,在各地报刊发表,或者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宁波各地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这得益于我校的“零距离作文”教学探索。
一、“零距离作文”教学的提出在许多学校。
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情绪普遍存在,习作中的模式化、程序化倾向普遍存在。
怎样更有效地消除习作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距离、习作主体方与习作主导方之间存在的距离、习作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的距离、习作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零距离作文”教学模式。
零距离作文就是撤销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使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的作文。
零距离作文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现状和认知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各异的内心世界,培植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启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触角.激发学生快乐愉悦的成功体验,拉近学生、生活、习作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零障碍、零恐惧。
让学生习作成为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日常工具,最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加强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学生、作文、教师三者之间的零距离对话、零距离评价,拉近教师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零隔阂。
无缝对接。
二、“零距离作文”教学的六项措施本着“鼓励原生态作文、激励个性化发展、探索多样性渠道、推进多元化参与”的研究目标,研究中提出了六项措施。
(一)设立“零距离作文”教学的校本课程该课程包括三个板块:“快乐一读”包括品、练、仿,体现阅读与习作零距离;“潇洒一改”包括原生态习作、修改升格、师生交流,体现评价与习作零距离;“轻松一写”包括思路启发、诵读积累、写作实践,体现学用零距离、知行零距离和习作与生活零距离。
科技就在身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班队主题活动
小学班会教案科技就在身边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科技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自带一些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产品的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支付、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
2. 学生观看相关科技产品的视频,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功能。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便利性、效率提高、信息传播等。
三、动手操作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科技产品,如电子积木、机器人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技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小制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编程控制机器人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自己对科技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企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2. 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邀请科技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前沿科技动态。
以科学课堂为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以科学课堂为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作者:叶静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02期《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以小学科学课堂为主要阵地,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且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以供参考。
一、情景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式教学能够达到立体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其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探究的条件和意愿,使其融入情境,边探究边感悟。
以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三课《日食》为例,日食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但极少出现,学生们没办法亲身经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地展示了日食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随着视频的徐徐播放,圆圆的太阳慢慢地发生变化,忽然,一位学生兴奋地和同伴说:“快看,快看!太阳被‘咬’去了一小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发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天空越来越暗,最后地球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随着日食的发生,我还特意拉上了窗帘,让氛围感更足。
虽然是视频里的场景,可学生们仿佛真的经历了日食一样,纷纷惊呼:“哇,好神奇……好黑呀……”他们的探究欲十分强烈,探究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纷纷表示要探究日食的原理。
通过情境创设,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将学生们带到科学的现场,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相信在那一刻,科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悄悄种下。
二、问题式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主要是通过设问答疑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适当的设问答疑不仅能答疑解惑,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又无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
引言
随着 教学 改革 的不 断推进 ,教学 生活化 也 逐渐走 进人 们 的视 野 。所谓 的 教学 生活化 就是 要在 实 际的教 学 中将课 堂的 教学任 务 与 日常生 活联 系起来 。学会用 所 学的 知识来 解 决 生活 中所遇 见 的各 种 问题 ,达 到 学 以致 用 的 目的 。在 这 其 中 ,初 中的科 学教 学也 不例外 。其 实从 本质 上来 说初
农村初中科 学教 学生 活化探 索
◇ 颜 先彬
【 摘要 】在本文 中,我们 对 于初 中科学教 学生活化 的问题 进 习有 了一定情境 的支撑 ,其 自 身 的注 意力必然被有 效的吸引 行 了探 讨。结 果表 明 ,要想将教 学与生活联 系起来 ,结合 当 过来 。同时老师将有关 学习 内容 的问题 巧妙的融入到情 境之 地 的情况 ,创设教 学情境 ,联 系 实事 以及科 学的评价是 必不 中 ,让 学生在熟悉 的生活情境之 中愉快 的开展课程 的学习 。 可 少的。通过 这些教 学方 式,我们可 以实现 科 学教 学与生活
之 中 阳光 明媚 的天数越 来 越少 ,取 而代之 的是 大雾 等可 吸 入 颗粒 物较 重 的天气 ,给 人们 的生 活造 成 了极大 的影 响 。 其 实这 种 现 象 在 农村 中也 极 其 的普 遍 , 由于 城 市 中 的工 厂 ,制 造业 逐渐 向农 村转 移 ,农村 的空气 质量 也呈 现 出逐
记 。接着 我们 换生活 中的其它物质 ,比如肥皂 ,苏打水 等进 行处理 ,最后在汽油 的 “ 帮助 ”下 才成功 的将衣服洗 干净 。 通过这 一情境 的创设 ,我们有效 的拉近 了学生 与学科之间 的
距离 ,在 无形之 中收 到了 良好的教学实 效。 3 . 联 系实 事 开展 生 活化 。如今 P M2 . 5 ,雾霾 天气 正在 成 为 时下大 气污 染 的代名 词 。像北 京 ,上海等 大城 市 一年
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5篇
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生活化教学,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教学。
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可以以学生周围的日常用品为例,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物品分类,从而引发学生对于物质分类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实验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最喜欢的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测量水的沸点、观察物质的挥发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并掌握科学知识。
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室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神奇和乐趣。
这些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向学生展示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第2篇示例: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入科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关于科技与生活的演讲稿范文(精选7篇)
关于科技与生活的演讲稿范文(精选7篇)科技与生活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叫董俊豪。
现在我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个科学小故事,请大家仔细听好哦,也想一想这是什么科学奥秘。
在一个早上,妈妈煮了二个鸡蛋给我当早餐。
“呼噜噜、呼噜噜”热水壶发出欢快的叫声,告诉我“鸡蛋煮熟啦,有的吃啦!”。
古灵精怪的妈妈关掉煤气,拿出一个鸡蛋放在水里,一个放在空碗里。
妈妈提议让我们进行剥鸡蛋壳比赛,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我马上答应说:“没问题,比就比,谁怕谁啊!”。
比赛开始了,我快速剥了起来。
“我好了,我剥好了,董俊豪你输了。
”妈妈得意地大叫起来。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还没怎么剥呢,妈妈一眨眼的功夫就剥好了。
我不服气地说:“妈妈,你作弊,你的鸡蛋肯定比我的小。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输吗?……那就请听往下听吧!“豪豪,你有没有发现妈妈的鸡蛋和你的鸡蛋有什么区别吗?”我仔细地想了想,连忙说:“妈妈,你拿的都是放在冷水里的鸡蛋,我拿的空碗里的鸡蛋”。
“对,豪豪真聪明,这就是科学奥秘——热涨冷缩的原理。
鸡蛋在热水壶中加热,鸡蛋遇热,体积变大。
把热鸡蛋放到冷水中,鸡蛋遇冷,体积缩小,这个时候蛋白与蛋壳之间就会产生空隙,他们之间就不粘。
妈妈剥的时候就能一下子剥掉一大片的鸡蛋壳。
妈妈告诉我,其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科学小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要是还有疑问你也回家做做实验吧!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科技与生活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让人类文明之花倾情绽放》。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人类得益于科技,科技得益于创新,创新是科技的灵魂。
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
新科技令人感到日新月异、欣喜若狂。
针对爱科学做科学教学活动方案
针对爱科学做科学教学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爱科学,趣探索——开启奇妙科学之旅”二、活动目标。
1.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2. 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对象。
[具体年龄段的孩子,例如8 12岁的小学生]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9:00 12:00。
2. 地点:[学校教室或者社区活动中心等具体地点]五、活动准备。
1. 物资准备。
实验器材:小苏打、白醋、透明塑料瓶、气球、蜡烛、火柴、放大镜、三棱镜、自制简易电路套件(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不同形状的磁铁、铁屑、彩色颜料、滴管、搅拌棒、纸巾等。
教学道具:科学知识卡片(上面写着一些有趣的科学小知识,如“为什么星星会闪烁?”“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等)、奖励贴纸(卡通图案的)。
装饰物品:在活动场地周围张贴一些科学家的画像(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挂一些科学元素的彩带(如原子结构图案、DNA双螺旋结构图案等),营造科学氛围。
2. 人员安排。
主讲老师1名:负责整体的教学活动,讲解科学原理、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并解答疑问。
助教2名:协助主讲老师分发实验器材、组织孩子们分组、维持活动秩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完成实验。
六、活动流程。
# (一)活动开场(9:00 9:15)1. 主讲老师穿着白大褂(像个科学家一样),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装满彩色气球的大袋子。
2. 老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超级有趣的科学世界!今天啊,老师就像一个魔法科学家,要带你们玩好多超级酷的科学魔法哦。
看,我这里有好多魔法气球,不过这些气球可有点特别,它们里面藏着科学小秘密呢。
”3. 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小朋友,让他从袋子里选一个气球。
# (二)第一个科学实验:会吹气球的瓶子(9:15 9:45)1. 老师拿出一个透明塑料瓶、一些小苏打和白醋,还有一个气球。
第三单元《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科技改善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小车。这个操作将演示太阳能转化为动能的基本原理。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2.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继续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说明,在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提高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我作为引导者,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科技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智能家居、环保技术等。这说明,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在讲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举例和图示的方式进行解释,并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讨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数学与生活零距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零距离教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个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表现。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报载美国“木匠教学法”的成功其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如何让小学数学与生活零距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收到可喜成果。
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
一堂数学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引发的。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问题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如果问题离开了现实背景,超出学生的想像范围,即生活实际,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本人在课前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鸡蛋约重多少?一个苹果约重多少?一袋大米约重多少……”,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生活调查,并做适当的数据记载。
(一个鸡蛋约重30克,一个苹果约重6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等)课堂上,师生把调查数据进行相互的交流。
本人还将准备的一些生活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
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形成1克、1千克有多重的印象,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
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人常常为学生提供许多数学材料让学生观察研究,不同的学习材料将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科技改变生活教研活动(3篇)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为了提高教师对科技的认识,了解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探索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我校特举办“科技改变生活”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技的认识,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深入探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探索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
3. 培养教师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科技专家进行主题讲座,介绍科技的发展趋势、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等。
2. 互动交流: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技与教育的认识,交流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经验。
3.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科技教育相关软件、设备的操作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4. 优秀案例展示: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展示科技与教育教学结合的优秀案例,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5. 总结与反思: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六、活动安排(1)8:30-9:00 签到、领取资料(2)9:00-10:00 主题讲座:科技发展趋势及教育应用(3)10:00-10:30 休息(4)10:30-12:00 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科技与教育的认识2. 下午(1)13:30-14:30 实践操作:科技教育相关软件、设备操作培训(2)14:30-15:00 休息(3)15:00-16:00 优秀案例展示:优秀教师展示科技与教育教学结合的优秀案例(4)16:00-17:00 总结与反思:活动总结,反思收获与不足七、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科技的认识得到提高,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教师对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
3. 教师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教学回归生活,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紧密融合,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科学课程充满生命活力,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什么鱼剪掉鱼鳍后就不会游泳了?为什么种子落到地上会慢慢长出幼苗等问题都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拉近科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常见的材料》一课时,有位老师拿来了一根导线对学生说:“昨天晚上,老师在睡觉时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早上起来一检查,哎呀,一根导线让老鼠咬成这个样了。
”他晃了晃手中的导线,学生们一阵哄笑,感到很好玩,同时也感到非常的亲切。
老师又追问了一句;“大家看看,我手中的这根导线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这样的导入,既生动又自然,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多都了解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激发出来了。
二、观察生活,引导探究
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沉与浮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科学概念建构比较难的一个单元,而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生每天在经历但却缺少仔细的观察。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很多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是这样的吗?当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回形针、苹果、泡沫等材料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与学生的猜测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激发了学生后续探究的欲望,学生重新对物体的沉浮因素进行了猜测,并付诸实际行动,用一次次的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热情高涨。
我由衷地体验到了“小学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
”
这种观察,这种探究来源于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的能力。
可以说,虽然现在学生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还只是一种“小打小闹”,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学习了。
三、关注生活,培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果没有创新,就如一潭湖水没有新鲜的活水进行补充,成为一潭死水,只有给它源头活水,这潭湖水才能充满生机。
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唯有创新才能使学校充满生机,才能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进行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最后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建议,用同样的材料:一张报纸、几根吸管、一些棉线和胶带纸搭建一座宽大于10厘米,承重400克的桥。
任务有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课本所学和生活所见,都大显身
手,有的搭建成拱型桥,拱在桥面上;有的搭建成斜拉索大桥;有的搭成平桥……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学生的作品形形色色,虽然大家的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也没有达到要求,失败了。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学生已能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结合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创新,虽然这种创新还达不到发明和创造的程度,但如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慢慢提升,而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方向。
四、体验生活,正视责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
”教育和生活是相通的。
在我们的科学课中有很多问题涉及到环境问题、食品问题、生命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关注更多的生活问题,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重要性的作用。
结合六年级《共同的家园》这单元学习,我让学生对家庭、对社区的垃圾、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有位学生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这样说:“真没想到,我们的生活垃圾的产量这样惊人,电池产生的危害这样严重,我以前经常把电池当作普通垃圾进行处理,想不到竟会污染土壤,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乱丢了。
”还有位学生对我们宋诏桥的一条河流里的水与家里的自来水进行的取样对比,说:“看起来好像还干净的河水原来也这样脏呀,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真的非常必要。
要不然以后就没有水喝了。
”
五、学习应用,回归生活
科学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最终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
例如在学习了《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之后,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汽车里的玻璃窗上会有细细的小水珠?这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但没有想过为什么,而在今天的科学课上结合刚刚所学的科学知识,学生能马上进行解答,并提出了相关的生活问题,有一个学生说:“我带着眼镜去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镜片上经常会有小水珠,让我看不清东西,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
”你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科学教学与生活是双向的,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