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名解: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游戏为主导●填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1. 是新的需要 2. 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辨析: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特殊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幼儿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3.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主导。

(简答)a. 教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b.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客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c.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名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能代表一般趋势。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2.由于社会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形成儿童年龄特征稳定性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稳定性2.是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3.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程序●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年龄越小差距越大)●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 儿社交技能的发展,提高 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心 理健康。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理学介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关注幼儿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

了解幼儿心理学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成长。

幼儿认知发展1. 感知与知觉•幼儿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与知觉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认知模式•幼儿认知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通过适当的刺激和经验,幼儿能够逐渐形成符号操作的能力。

3. 语言和思维•语言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逐渐学会使用符号进行表达和思维。

4. 社会认知•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

•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幼儿情绪发展1. 情绪的起源•幼儿的情绪发展有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幼儿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2. 情绪的表达•幼儿通过言语、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外界的积极回应对幼儿情绪的发展非常重要。

3. 情绪调节•幼儿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

4. 情绪与行为•幼儿的情绪波动与行为表现有密切关系。

•了解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

幼儿社交发展1. 社交认知•幼儿开始注意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幼儿学会使用社会规范和规则。

2. 同伴关系•幼儿可以逐渐与同伴建立真正的友谊关系。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能够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 父母与幼儿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幼儿的社交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与幼儿的亲密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

4. 教育环境对社交发展的影响•幼儿在教育环境中学习社交技能。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1.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的科学。

幼儿(3-6、7岁)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1、一般认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2、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3、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园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素质影响幼儿的智力和性格的发展。

良好的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优越基础,素质的缺陷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巨大障碍。

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特殊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决定作用)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条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通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原因: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b、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他不利因素,促使幼儿此能力更好地发展。

C、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2、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理由: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儿童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内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又是有限制的。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学,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类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1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婴幼儿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情感、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2 研究内容(1)情感方面:包括早期依恋与分离焦虑、情感调节等;(2)认知方面: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3)语言方面:包括语言习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4)社会化方面:包括社交行为、道德发展等。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幼儿心理学2.1 促进健康成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早地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

2.3 促进教育发展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3.1 情感方面(1)早期依恋:出生后6个月内形成亲子依恋关系;(2)分离焦虑:8个月至2岁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3)情感调节:3岁左右开始出现情感调节能力。

3.2 认知方面(1)感知:出生后即有吸吮反应,一个月后开始注视移动物体;(2)注意力: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暂注意力;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持续注意力;(3)记忆: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期记忆;1岁左右开始出现长期记忆;(4)思维:2岁左右开始出现简单的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

3.3 语言方面(1)咿呀学语:出生后即有咿呀声,6个月左右开始模仿发音;(2)单词学习:1岁左右开始能够学习简单的单词;(3)句子构成:2岁左右开始能够构成简单的句子。

3.4 社会化方面(1)社交行为:2-3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对同伴的兴趣,4-5岁时期开始形成友谊关系;(2)道德发展:3-4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基本的道德意识,5-6岁时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介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时期(0-6岁)人的心理发展的学科,它揭示了幼儿时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幼儿的认知发展:包括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言语发展等。

2.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认知、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性别角色、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3.幼儿的行为问题:包括幼儿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展性问题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二、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讲座、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幼儿心理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水平: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2.促进亲子关系: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与幼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预防心理问题: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提升职业素养:幼儿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资料和数据,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持。

具体来说,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案例法是对单个或多个幼儿进行深入了解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幼儿进行干预的方法。

第一章 初识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 初识幼儿心理学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 发生喜爱、憎恨、冷漠等不同的态 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 感过程。
人常常为了改善自己、变革现实 而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 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标。心理学称为 意志过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试一试: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
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谈话法 五、作品分析法(绘人测验)
探寻三 幼儿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观察法(重点掌握) 1、借助的手段 2、观察的情境 3、观察的内容 4、优点与缺点
探寻三 幼儿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 3、优点与缺点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5、( )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访问法 6、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 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这种方法称为( ) A、作品分析法 B、调查访问法 C、测验法 D、谈话法 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 为( ) A、教育实验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 了基本前提。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 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 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请你谈谈你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口号的看法。


稳 意志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 坚持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多数。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展开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持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绘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即时强化,他认为即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深入探讨了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社交互动、性格形成等方面,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章将重点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关键理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专注于研究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它关注幼儿在特定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被认为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研究对象包括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习得、情绪管理、性格形成、社交互动等方面。

三、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和运用各种认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幼儿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幼儿时期,情绪经历较为丰富,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情感。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探索了幼儿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调节的策略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情绪管理中的角色。

五、幼儿社交互动幼儿的社交互动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探讨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社会角色的形成、友谊关系的建立等方面。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为幼儿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六、幼儿性格形成幼儿性格形成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幼儿的性格在幼儿期逐渐形成,并对其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性格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关键理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涵盖了多个重要理论和模型,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学 习 目
1
2 和方法。
3 及其观点。
4 几个问题。

模块一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儿童观 二、幼儿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早期的儿童观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幼儿心理学也不例外。有史 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即“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 笨的成人”。中世纪,儿童被视作“小大人”,这种观点在当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
模块四 幼儿心理学研究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是主试与被试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考察幼儿心理发展要通过幼儿语言与行为的研究 四、幼儿心理发展研究易犯的两类错误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 同特点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心理如何随年龄 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学科。在发展心理学(包括幼儿 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 量(即独立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年龄是一个不可以仅靠人为操纵,或者随环境改变 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纵; 第二,表面上看,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年龄增长的结 果,但实际上年龄只是心理发展的一个伴随变量, 它对于心理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行全面深入的考查,缺点是从个别儿童身上所得出的结论不能推广为所有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规律。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1 2 (三)测验法 (四)间接观察法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模块三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介绍
一、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学说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 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 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发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 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 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 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 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 往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 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2.自然实验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 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C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调查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 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A )
A.调查法B.测验法C.谈话法D.作品分析法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 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A)来研究幼儿心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二、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 儿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 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 特征。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简述各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感知和知觉”,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知觉发展以及感知和知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图片、玩具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幼儿的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的知觉发展特点;(3)感知和知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视错觉、听错觉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4.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讲解幼儿在感知和知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感知发展特点:(1)视觉: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2)听觉:从单一声音到复杂声音;(3)触觉:从局部到整体。

2. 幼儿知觉发展特点:(1)空间知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2)时间知觉:从短暂到长久;(3)物体知觉:从整体到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2)举例说明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答案:(1)幼儿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整体到部分;(2)举例:幼儿可能出现视错觉,如将圆形误认为方形;解决策略:通过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引导幼儿正确识别形状。

2024版《幼儿心理学》

2024版《幼儿心理学》

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 为和表现来了解自己的
特点和能力。
他人评价
幼儿通过听取他人对自 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
社会比较
幼儿通过与同龄伙伴的 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和价值。
自我体验
幼儿通过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体验来了解自己的
内心世界和需求。
05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教育效果
该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科意义与价值
揭示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学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幼儿心理发 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教育和家 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心理学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 培养,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促 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 科交叉融合,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焦虑与恐惧 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可能会产生焦虑 和恐惧情绪。成因可能包括缺乏安全感、过度保护或创伤 性事件等。
攻击性行为 部分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咬人、推搡 等。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模仿行为或情绪调节困难有关。
自闭与孤独 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自闭症状,如沉默寡言、回避社交等。 这可能与遗传、环境或脑部发育异常有关。
《幼儿心理学》
目录
• 幼儿心理学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形成与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2024版幼儿心理学教案(共6)

2024版幼儿心理学教案(共6)

03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理解与表达
情绪识别
通过故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 引导幼儿识别基本情绪,如快乐、
悲伤、愤怒等。
情绪表达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
表达能力。
情绪调节
教授幼儿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如深呼吸、数数等,帮助他们平
复情绪。
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
亲子依恋
注意是记忆的前提,幼儿 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 事物上,才能更好地记住 它。
思维与想象发展
思维的发展
幼儿开始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
时间顺序。
想象的发展
幼儿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能够创造 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通过想象来 理解和解决问题。
思维与想象的关系
思维和想象相互促进,幼儿在想象 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同时思维 能力也影响着想象的内容和质量。
尊重幼儿的话语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故 事书等。
教授阅读技巧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培养他们的阅 读理解能力。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培养他们 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想象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想象力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概念、发展语言和社交技能,同时 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
鼓励自由探索和尝试
为幼儿提供多种感官体验,如阅读图书、听 音乐、观看戏剧等,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

幼儿心理学的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8-1 ISBN:9787563021598 目录:第一部分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第二节儿童观的历史变革第三节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第二部分幼儿的认知与言语发展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第一节感知觉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幼儿的感觉第三节幼儿的知觉第四节幼儿观察的发展及培养第五章注意与记忆第一节什么是注意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第三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节记忆的概述第五节记忆过程的分析第六节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第七节幼儿记忆力的培养第六章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第一节幼儿的学习第二节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第七章幼儿的想像与思维第一节表象第二节想像第三节幼儿的想像第四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第五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趋势第六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八章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一节幼儿语音的发展第二节幼儿词汇的发展第三节幼儿语法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五节内部言语的产生及书面言语...第六节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幼儿智力的发展第三部分幼儿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十章幼儿情绪与亲密关系的建立第一节什么是情绪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第三节婴幼儿的情感依恋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第二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第四节幼儿需要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兴趣第六节幼儿气质及其发展第七节幼儿性格及其发展第十二章幼儿道德的发展第一节道德概述第二节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第三节幼儿社会化的发展第四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攻击行为第四部分幼儿发展的生态学引言:社会生态学观点第十三章家庭第一节对家庭的理解第二节家庭教育第三节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化第四节父母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第五节独生子女第十四章幼儿园、社区及大众传播媒...第一节幼儿园第二节社区第三节早期阅读第四节电视对幼儿的影响第五节电脑时代的幼儿发展用于科普,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请谈谈你的看法。

P2答: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请谈谈你对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的看法。

P9-12答:1)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特点:其思想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中。

学者主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还未能摆脱发展心理学的痕迹。

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2)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幼儿教育心理学已转向幼儿学习心理的关注。

代表方案:直接教学方案、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特点:1.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发展关键期、幼儿期脑的发展最快。

2.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Who),学习的方式(Way),学习条件(Condition),学习环境(Where),学习的个体差异(Difference)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答: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以: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形成科学世界观、提高幼儿教育效能、促进专业化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培养专家型教师和优秀的学习者。

4、请评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启示。

答: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5、相对而言,你更认同哪一种学派的学习理论?为什么?答:我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因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

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6、你认为在促进幼儿学习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学习的同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兴趣原则,能引起大多数幼儿的兴趣。

2)激励社会性学习。

生活性原则,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衔接的内容。

3)促进有意义学习。

价值性原则,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4)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前知识的再建构。

6)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

7)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内容的整合,要强调各种知识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8)投入足够时间进行练习。

9)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

10)自我激励的学习者。

整合性原则,教育的整合,突出课程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情感与丰富认知方面的知识。

7、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学习的?脑科学研究对幼儿学习有何启示?P59答:1)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2)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

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

个体发展的关键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关。

幼儿大脑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关键期的不同。

错过了关键期,想要让幼儿的某方面的能力再度发展就变得艰难起来。

8、请观察3-6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并用案例来说明。

P78 -81答:(1)观察模仿学习。

比如,老师说:“小刚走得真好,挺起胸来像个小解放军。

”孩子们随即以小刚为学习的榜样。

(2)操作学习。

比如,玩彩泥,夹豆子。

(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9、请结合理论与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P89页答:由于幼儿的学习价值观、意志、自我效能感等尚未形成,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也主要从好奇心、兴趣、诱因等方面入手。

10、请观察幼儿的学习活动,找出学习迁移的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例:班里几个孩子在某些生活环节不能与其他的孩子同步,总是慢吞吞的,老师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他们慢的原因是:缺乏条理性,不会统筹安排。

对于中班的孩子,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来解决或者改善吗?老师设置了以下的一些活动,对幼儿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创设情境:饭后活动时,许多幼儿在玩玩具。

大家玩自己喜欢的活动,和平时出现问题时的情境一样。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比较,中心问题就是:谁收得快?设计了以下环节:1、提问并让幼儿猜一猜:可以怎样收?先收什么,再收什么?为什么这样收?2、把相似的玩具根据几种方案分成几种进行讨论:哪种方法会收得又快又好?3、幼儿分别进行实践。

(能力相当的孩子两位)根据方案进行活动,教师与其他孩子一起用时钟帮助统计。

4、根据结果进行讨论:为什么××收得快,××收得慢?用了什么好办法收得快了一些?5、迁移:还有哪些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怎么做?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发现孩子们在收拾时,能够先想一想怎么做了。

收拾玩具的速度与整洁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通过一次活动就想得到很大的效果是不科学的。

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要经常性地让孩子去想一想怎么做才能更好,让孩子形成一种做事前先考虑的习惯,并且提供机会与平台让孩子们去试一试。

使孩子们在生活活动中也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并由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在各种迁移理论中,你最信服哪种理论?请说明理由。

答:特殊迁移与非特殊迁移是我最信服的。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

非特殊迁移,原理和态度情感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

对幼儿来说,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因素;也包括态度和价值观等,特别是幼儿对学习和学习环境的态度。

幼儿的思维依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未能完全形成抽象逻辑和概括推理的能力。

因此幼儿学习迁移的产生,需要借助具体、形象和直观的事物。

迁移理论强调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必须丰富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幼儿在学习中更好地迁移。

分析和概括能力与学习迁移互相影响。

利用布鲁纳的发现法,让幼儿在分析、比较和概括中掌握知识。

12、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答:1)动手操作法,2)13、什么学习的个别差异?P112-113答:幼儿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已有经验各不相同,个别差异现象在幼儿学习中普遍存在,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了解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有助于针对每一幼儿学习特点、兴趣与能力水平开展适宜性教学。

科学发展观认为个体的成长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每个个体的发展在遵循人类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14、幼儿学习个别差异的表现。

P117答:幼儿学习中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等。

15、什么是适宜性教学?P126答: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性教学主张,发展适宜性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提出的。

它认为,适宜性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

随着对儿童学习方式差异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多元文化社会中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对适宜性教学又进行了改进,更突出了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适宜。

16、幼儿适宜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P129-130答:1)资源利用模式。

2)补偿模式。

3)治疗模式。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5)个别化教育方案。

17、请评述库伯和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

P125-126答:库伯学习类型理论的优点在于结合了荣格等人的理论,同时又有完整的统计数据来支持其学说。

将学习牵涉到的活动状态分为四种:具体经验化(问为什么)、抽象概念化(问是什么)、反思观察(问怎样做)、积极实验(如果这样,会有什么结果)。

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P12618、你如何理解群体社会理论请对这一理论进行评述。

P148答:一、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提出的背景。

哈里斯是受到麦考比和马丁的启发 ,提出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

麦考比和马丁1 0几年前的研究发现 ,同胞兄弟姐妹或被收养的子女 ,虽然都在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 ,但他们后来形成的个性特征却大相径庭。

他们的结论是 :“(1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没有显著影响 ;或者 (2 )在同一家庭中 ,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影响各不相同。

”二、群体社会观发展理论的核心假设。

哈里斯认为 ,社会化是儿童被其所在社会接纳的过程 ,是通过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有明确行为、语言、技能、恰当的信念和态度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在这一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 ,儿童可以模仿父母来发展 ,同时也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包括同伴来学习。

一般来说 ,儿童在家中 ,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的东西 ,在家庭之外并没有很大作用。

社会对儿童在家庭内外的行为要求并不相同 ,一个在家里随意宣泄感情的孩子 ,出了家门再这样做就得不到认可。

哈里斯据此提出了群体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假设 :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学习形式。

儿童独立地在家庭内外习得两套行为系统。

这两套行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和强化途径均不同。

在家中 ,儿童做错事会受到惩罚 ,做对了会得到赞赏 ;在家庭之外 ,如果做错了什么 ,儿童必然会受到同伴的嘲弄 ,但他们行为表现很好时 ,也许根本没有人在意。

三、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哈里斯认为 ,既然家庭影响无法解释另外 3 0 %的个性差异 ,我们就应当分析发生在家庭之外的儿童社会化。

群体社会化理论就是要描述发生在家庭之外的各种同伴群体中的社会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