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一、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1.个体差异明显幼儿的性格和才能的集成程度不同,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活跃度、适应性、注意力、情绪、维持注意能力和食欲等各方面。

因此,幼儿的个体差异显得特别明显。

2.形成特点幼儿在生理、智力、性情、良好习惯、社交、情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

这种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幼儿的各种特征是互相联系和重要地影响的,所以要真正了解幼儿的特点,必须全面客观地对他们进行研究。

3.发展需要幼儿的体格、智力和社会环境都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情绪、思维、道德和性格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于这一发展的动态变化,使得他们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角色和适应环境等。

4.动机和需要动机和需要是影响幼儿行为的基本因素。

幼儿的动机和需要,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某些社会、生理、心理等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通过思想、情感和行为来表现出来。

其中,动机是孩子发生行为的内在要求,而需要是一个孩子由于缺乏某种条件而感到不舒服。

5.善于模仿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模仿大人的动作、言语和行为。

而且,在模仿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现和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要。

所以,幼儿的模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6.知觉和认知发展在幼儿身上,知觉和认知是一个密切相关的过程。

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手段。

而认知是个体对已知经验的再认识、重构和新的认知,是人的思维和智力手段。

二、幼儿心理的主要知识点1.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情感的发展是在学习、适应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对他人情感的学习和经验所形成。

这种学习一方面说明是大量的情感产生和情感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经验是形成情感的重要条件。

因此,心得和经验是一个人形成情感的基本手段。

2.幼儿的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在他们处于一定的年龄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外界社会事件和社会角色的适应和理解是基本社会活动。

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大全

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大全

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大全幼儿心理学是对0-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与成长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在高考中,幼儿心理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将总结幼儿心理学高考知识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一系列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

2.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3.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提出语言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婴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1. 感觉:婴幼儿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逐渐成熟。

2. 知觉:婴幼儿通过感觉机制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

三、儿童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发展1. 智力:儿童的智力可通过智力测验进行评估,包括智商和智力年龄等概念。

2. 天赋:儿童的天赋包括智力天赋、艺术天赋、运动天赋等,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

四、儿童的性格和行为发展1. 儿童性格: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儿童性格分类方法,比如乐观型、内向型、外向型、敏感型等。

2. 儿童行为:儿童行为包括大运动、粗运动和细运动等方面的发展。

五、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亲子关系:儿童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对其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2. 同伴关系: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建立起友谊和社交技能。

六、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1. 语言发展:儿童通过各种交流方式逐渐掌握语言和沟通能力。

2. 认知发展:儿童在语言环境的引导下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七、儿童的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1. 情绪:儿童有各种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如喜怒哀乐等。

2. 社会行为:儿童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社会行为和规范。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中的幼儿心理学考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婴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儿童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发展、儿童的性格和行为发展、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以及儿童的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等。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则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保障。

为了有效地引导、教育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其中包括对幼儿心理学的深入了解。

本文将探讨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具备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并介绍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幼儿教育。

一、认知发展理论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以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用相应的教育策略。

例如,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其认知发展。

二、情绪与社会发展幼儿期是情绪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绪特点,能够认识到幼儿情绪的多样性,并且运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幼儿学会适应和管理情绪。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的社会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和沟通能力。

三、个体差异与发展障碍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这包括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当了解这些差异,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当能够及早识别并帮助幼儿克服潜在的发展障碍。

四、家庭与学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境。

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期望,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

教师还应当与家长密切沟通,分享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五、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幼儿心理学知识是持续发展的领域,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当保持对最新研究的关注,并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教师还应当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效果,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深入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认知、情绪与社会发展,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当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学知识

儿童心理学知识

儿童心理学知识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

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在思维、知觉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他们在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婴幼儿期,儿童的情感主要依赖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关怀和呵护;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在青春期,儿童的情感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自我认同的困扰。

三、儿童社交发展:儿童社交发展是指他们在与他人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婴幼儿期,儿童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来建立社交关系;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在青春期,儿童通过与同伴和社会的互动来探索自我和建立身份。

四、儿童教育与培养:儿童心理学对教育和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方面,了解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培养方面,儿童心理学可以指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五、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早的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儿童心理学知识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儿童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是内心感受的表达。

儿童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情绪建立、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等阶段,逐渐形成健康的情绪应对能力。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交往、适应和成长的过程。

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其个性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儿童性格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五、儿童学习与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了解儿童的学习动机特点,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学习教育策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儿童行为问题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包括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等问题。

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助于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以上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的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家长和教育者能够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共同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成长,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几个重点知识点值得关注。

1. 儿童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儿童在0-6岁期间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认知里程碑。

例如,在2-4岁时,儿童开始发展逆操作思维,可以理解两个物体在空间位置上互换;在4-6岁时,儿童开始发展概念形成和分类思维能力,可以将物体分为不同的类别。

此外,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幼儿认知的促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情绪发展幼儿时期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

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包括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能力的建立。

从出生到6岁,儿童逐渐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情,并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同时,儿童也开始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调节策略来应对情绪问题。

3.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幼儿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幼儿时期,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和合作。

例如,从6个月开始,婴儿会出现对社交参与的兴趣,他们会注视并回应他人的笑容和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些都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父母与儿童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早期的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婴儿的安全感和情绪调节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在逐渐增加。

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而冷漠或不支持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玩耍的重要性幼儿时期的玩耍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玩耍,幼儿可以探索和发现环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还可以学习规则、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自信心。

因此,在幼儿心理学中,玩耍常常被视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以下是一些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

一、儿童发展阶段1. 早期发展阶段在0-2岁期间,婴儿正经历感知、运动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他们通过感觉认知、反应传达需求,并逐渐发展出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交行为,建立起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2. 幼儿期发展阶段2-6岁是幼儿期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个阶段中发展出丰富的语言能力,开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逐渐掌握社会规范,学会合作与分享,并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

二、认知发展1. 模式思维和符号思维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模式思维和符号思维。

模式思维是指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事物,而符号思维则是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和处理信息。

2. 观察与记忆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将逐渐提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情感发展1. 依恋与分离焦虑幼儿在早期依恋于主要照顾者,形成安全依恋关系。

然而,当他们离开依恋对象时,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表现为恐惧、哭闹等行为。

2. 自我概念和情绪认知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四、社会发展1. 同伴关系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开始与同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在同伴互动中,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倾听和解决冲突。

2. 规则和道德发展幼儿逐渐接受并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性格与个体差异幼儿的性格特点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性格都是独特的,包括活跃性、内向性、外向性、情绪稳定性等。

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师是负责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人物。

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困扰。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求和行为表现。

1. 社交情感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开始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和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2. 认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 语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阅读故事书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情绪调节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教授幼儿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等。

二、应对幼儿困扰的建议1. 分享情感:幼儿可能因为家庭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而感到困扰或不安。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担忧,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困扰。

2. 倾听和理解: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需求和困扰,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

3. 提供适当的挑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师可以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和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心。

4. 培养自我控制:幼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幼儿实践自我控制的技能。

5.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6. 与家长合作: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园儿童心理学知识梳理与应用 幼儿园心理学

幼儿园儿童心理学知识梳理与应用 幼儿园心理学

一、幼儿园儿童心理学知识梳理1.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探究儿童在不同芳龄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2.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儿童心理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比如天性好奇、喜欢模仿、善于观察、情感丰富等。

3.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二、幼儿园中的心理学知识应用1. 识别儿童心理问题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具备识别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孤僻、焦虑、过分依赖等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

2.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亲子互动活动来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3. 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比如情绪管理培训、自我意识培养、人际交流技巧训练等,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1.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幼儿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情感,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家园合作幼儿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家园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交流,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达到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了解和应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明白幼儿园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幼儿园儿童心理学知识梳理与应用的挑战与解决1. 面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挑战幼儿园教师在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时面临着许多挑战。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4.强化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科学领域。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幼儿教育机构非常重要。

以下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照顾幼儿的心理需求。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认识和思考方面的成长过程。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象征功能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发展出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

2. 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互动和社会规范方面的成长。

社会化是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角色的扮演,幼儿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指儿童情感经历和情感表达的成长过程。

在早期,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满足情感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表达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4. 幼儿语言发展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方面的成长。

幼儿从初生婴儿时期开始接触语言,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成为有效的沟通者。

5. 幼儿性格发展幼儿性格发展是指儿童性格特点形成和塑造的过程。

幼儿的性格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活泼好动、害羞内向、乐观开朗等。

6. 幼儿注意力与集中力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与集中力是指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持续注意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力发展需要经过锻炼和培养,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游戏、音乐和绘画等方式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发展。

7. 幼儿情绪管理幼儿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在面对不同情绪和情境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处理冲突、表达情感等。

8. 幼儿自我概念与自尊幼儿自我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形成对自己特点和能力的认识,并发展出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 儿社交技能的发展,提高 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心 理健康。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2.儿童:0~18岁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论研究法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四、补充知识1.人脑分为三部分2.洛克“白板说”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认知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志过程是调控作用。

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二、感觉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

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反射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恒温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胎发育)5.嗅觉(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

(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2)新生儿偏好甜味。

(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7.听觉(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到最佳水平)。

(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

8.视觉(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

(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

(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三、知觉1.概念: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2.形状知觉: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1)婴儿喜欢圆形(2)偏好正常的人脸(3)偏好运动的物体(4)婴儿喜欢中等复杂的圆形3.深度知觉(1)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称为“视觉悬崖”实验,由吉布森提出。

(2)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3)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爬行有关,爬行有助于中枢神经发展。

4.方位知觉(1)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辨别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6~7岁是发展左右概念最快的阶段。

5.可知度由吉布森提出,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6.自我效能感2个月与9个月,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高峰时期7.多通道感知最常见的感觉联合视觉和动觉,视觉和听觉。

8.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1)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抵制的不良情形。

(2)常见的感觉轰炸:大量的早教训练、兴趣班、幼儿教育小学化。

(3)感觉剥夺:感觉过少。

(4)常见的感觉剥夺:包办孩子的生活,缺乏玩具、家庭气氛冷漠。

四、注意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过程一起出现。

3.吉布森认为注意和知觉是同一个过程。

4.注意分类有意注意(上课)无意注意(看电视)5.影响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与别人有关):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③刺激物的运动④新异的刺激物(2)主观条件:①人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状态(自己有关)③人的知识经验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①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②动用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与际操作结合④培养间接兴趣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3)生理运动变化8.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1)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

(2)在整个学前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3)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步增强,3岁注意力集中时间5~7分钟,4岁15分钟,5岁20分钟,6岁25分钟。

(4)注意力的范围逐步扩大。

五、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1.概念: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2.提取有两种水平,回忆和再认,再认记忆是回忆的初级水平,回忆比再认困难的多。

(高级水平)3.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索,遗忘规律为先快后慢,20分钟达到%,一天后%。

4.元记忆和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无意识的影响。

(2)元记忆:是研究记忆者本人的知识信念等因素对记忆过程影响。

(二)记忆的分类内容:形象识记(主导)和语词识记态度:无意识记(主导)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主导)和意义识记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婴儿记忆的发展1.婴儿期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

2.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

3.直到4岁,儿童的再认能才非常精确。

4.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5.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具体事件的记忆。

(四)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期记忆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形象识记占主导,语词记迅速发展。

形象识记的效果好于语词识记。

2.从态度上看,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记。

3.从方式上看,机械识记占主导,意义识记迅速发展。

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

4.各个识记类型在幼儿期都在发展,它们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五)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1.有意识记: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的识记。

2.影响有意识记的因素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通常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直接教授的方式识记的效果要好。

3.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4.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1)外部因素: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

(2)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智力水平和活动方式有关,其中情绪状态是关键因素。

(六)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为死记硬背,意义识记为理解性记忆。

2.为什么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但记忆的效果还是意义识记好答:①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难以将新材料与已有经验加以联结②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各个材料都是孤立地,缺乏联系地保存在头脑中,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识记。

(七)再认和回忆的影响因素1.年龄,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认与回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2.活动的性质,记忆目标明确的活动,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不明确的要好。

3.材料的位置,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幼儿对位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中间的部位的好。

(八)记忆恢复现象1.概念: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

2.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小班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比大班明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身上,并没有发现。

(九)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方法)1.概念: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

2.(1)视觉复述策略(盯着目标反复的看)位置。

(2)特征定位策略(标签附加一个,典型特征)(3)复述策略(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4)组织性策略(分别组成不同的类别)(5)提取策略(找出线索)3.婴幼儿通常采用“视觉复述策略”出是最简单,最常的策略。

4.复述策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

(知识的结构)或(组织)是影响记忆的关键因素有效记忆是将知识(分层次贮存)和(按层次)提取5.组织性策略是最好的策略6.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六、幼儿想象的发展——2岁最初表现(一)想象的概述1.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类型1. 目的无意想象(无目的)有意想象(有目的)2.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依据)创造想象:根据已有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依据的)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积极幻想:符合实际,有积极作用消极幻想:不符合实际,有消极作用(三)与童年期相比,幼儿想象的特点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