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6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6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6篇【篇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

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

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

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认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两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

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分析和表达的能力;2.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教学录像等;2.教学环境:安装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教室;3.学生教具:学生手册、学生笔记本、鼠标、键盘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老师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播放一段关于网络的教学录像,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信息获取(1)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鼓励学生使用多种信息获取的方式,如引擎、在线图书馆、百度百科等。

(3)指导学生选择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形成文档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信息分析(1)学生根据所找到的资料,进行信息分析和比较。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资源的优缺点,提高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信息表达(1)依据所学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用计算机编写小说、剧本或诗歌等文稿。

(2)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处理和图片处理软件,美化和排版文稿。

(3)组织学生进行文稿交流和展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5.信息应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课文的网页,并利用HTML等技术搭建出来。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设计网页结构、编写代码、插入图片等。

(3)鼓励学生将网页发布到互联网上,与他人共享和交流。

6.课堂总结(1)学生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

(2)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3)鼓励学生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案例案例概述本文档介绍了一项关于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的案例研究。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本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研究体验。

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小学教师采用了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案例中使用的几种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的简要介绍:1. 互动白板:教师使用互动白板展示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与白板进行互动,增强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多媒体教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例如音频和视频播放器,以及教育软件,使语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和听取多媒体资源,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在线研究平台:学生使用在线研究平台进行自主研究和练。

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互动研究资源,如在线课程、题和作文评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和完成任务。

4. 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虚拟阅读和写作活动,观察和分析各种语言形式和功能。

虚拟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安全和互动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效果评估和成果本案例中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在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果。

以下是案例实施后的评估和反馈:1. 学生研究成绩提升: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学生的语文研究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 研究兴趣增加: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大幅提高。

他们对新颖的研究方式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语文研究活动。

3. 信息素养提升: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他们学会了有效搜索、利用和评估信息,增强了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结论本案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融合的案例研究。

通过使用互动白板、多媒体教具、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使用多媒体教具增强研究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
来增强研究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与课
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以视听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呈
现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案例二:使用互联网资源扩展阅读材料
互联网资源的广泛可及性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扩展阅
读材料。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或在线图书馆等途径,寻
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

学生可以阅读这些额外的材料,扩展
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知识面。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
行小组讨论或写作,提高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案例三:使用教育类软件和应用提高研究兴趣
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使用教育类软件和应用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语文研究应用,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方式来巩固课文知识和技能。

这些应用通常结合了音频、图像和互动元素,使研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在愉快的研究环境中提高语文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可以帮助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具、互联网资源和教育类软件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互动、参与和自主。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一、课程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材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2、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山水诗歌六、教学过程:第一次教学情况: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大海、西湖说些什么?2、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在这三者之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3、登陆“桂林旅游网”(http:///),介绍桂林山水。

初读课文4、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5、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

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6、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实行朗读指导。

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7、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8、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9、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

讲讲体会。

10、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11、总结学习最后一段12、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第二次教学情况: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

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2、自由读课文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能够跟着老师和读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篇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____—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____—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乌鸦喝水》

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乌鸦喝水》一、案例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通过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

二、教学特点《乌鸦喝水》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很适合学生阅读。

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

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

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

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一年级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要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进而通过以上教学手段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

会写“可、石”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则谜语小诗里,先听老师读一读:——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

(完整word)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docx

(完整word)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一、例随着当代信息技的普及和用,我已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期,信息技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与程整合是促中小学教学根本性革的首要途径。

” 就把信息技与程整合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

新的《文程准》指出:“努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文程。

”“ 拓文学和运用的域,注意跨学科的学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文教学服,得文学科知,培养文能力,步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朝气的域。

二、教材特点《潮》是教育程准教科文(人教版)四年上册第 1 。

文向我展示了天下奇的塘江大潮的壮景象。

由于孩子塘江大潮了解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的壮景象,于“万奔、天崩地裂”等不能很好地理解。

小学生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懂文光靠老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是基的学生自学,的由老学。

同考到学生年小,上的冲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与趣,所以加入信息技的用可使教与学的程更形象化 .感性化,效果良好。

我想通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的教学目:1、“ 、活”等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文,并能复述个童。

3、到人向大自然索取,一定不要忘回自然,才能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程教学段信息技的及所用教活学生活作用出示:揭示底:袋,眼睛,松鼠。

身毛,尾巴像。

投影一、猜、(学生答后出示松答:(形象、直入新、鼠)松果。

,吸引学分析、出示松果,:生注意力很疑(5分是什么?好的入了)文的学仔看,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引学生看第一幅,上画了?它在干什么?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问: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质疑。

2、出示生字卡片,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查认读效果。

二、初读课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XXX语文组XXX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拓宽语文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研究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可以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对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不能很好地理解。

因此,本课教学方法应该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教学过程如下: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

出示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松鼠。

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投影图一、猜谜、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答:松果。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

学生质疑。

讲解课文辅助理解、提高研究效率。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学生自己的理解下,老师巡视指导。

课文复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复述课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展示。

其他学生听取并评价。

分组复述课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展示。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综合性和互动性。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环节,设计一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2.了解信息技术在写作中的应用,如网络资源的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创意写作。

1.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

2.信息技术在写作中的应用介绍。

3.创意写作实践。

第一步: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30分钟)1.通过阅读范例文章,讲解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组织结构等。

2.分组让学生进行练,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并尝试写出一篇段落。

1.介绍学生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在线词典等,并讲解其在写作中的功能和应用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文章、使用在线词典查找单词的释义等。

1.提供几个创意写作的话题,例如“描述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等。

2.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激发创意思维。

3.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个人创意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评。

重点评价以下方面:2.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

3.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在写作中能够独立进行创意构思。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意写作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写作探索,如科技与环境、科技与人文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结合信息技术,将作品转化为图文、音频或视频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此案例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更加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一、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教育领域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够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决定尝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1. 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学中,教师选用了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的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互动教学软件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建立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在线平台,把老师的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都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

3. 制作交互式教学课件教师制作了一些交互式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通过互动游戏等,增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制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制定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教学设计,如在阅读课中,设计了在线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网站、课外书籍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实践效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化。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需求,教师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和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还存在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开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可以更好地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多媒体、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打开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融合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评估和教学反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相关理论和实践,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小露珠》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小露珠》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小露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案例导语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三年级上册《小露珠》第二课时为例,从“教材解读”、“学习者分析”、“课时目标”、“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二、教材解读《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根据时间的推移,通过描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们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文中在描绘美景的过程中,传递着许多美好情感,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不舍之情,似乎都在传递着和谐、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让孩子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学习者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授对象是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美好事物外表美的感受胜于内在美的感受,语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加强字、词、句的训练是本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强语言的积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其学习所需。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和可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多技术融合教学实践案例(3篇)

多技术融合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这种背景下,多技术融合教学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语文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多技术融合教学。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活动。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草原》一课的课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线上讨论,分享课前学习心得。

(2)课堂活动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草原》一课的微课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线上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共同完成以下任务:①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②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③比较不同版本的《草原》课文,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4)成果展示各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制作PPT或短视频,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3)课后拓展教师将课堂活动中的微课视频、讨论记录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关注草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学习内容。

三、案例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草原》一课的课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线上讨论,分享课前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课堂讲授、背诵诗文为主,学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机会,无法真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则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活力。

通过数字化手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多媒体、互动软件等工具,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以期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行和有效的参考,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紧密地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开展这项研究,我们旨在找到有效的实践策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传统节日的文化渗透方式。从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导入,春节是
学生都很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学生喜欢春节的原因是因为
春节可以玩,有红包领,但是对这个节日的内涵了解非常有限。
我先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春节的视频,给学生讲解春节的由
来和春节的习俗,把日常生活和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音乐、
图片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发现春节是为了新的一年美好祝愿, 以及家人团圆的美满,在这节课后学生对春节的印象不再停留在 表面,而是了解春节的文化本质。由于导入成功,学生对传统节 日逐渐产生兴趣。继而为后面需要教学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 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做了铺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结果 通过此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惯和风俗,有着独特的情趣, 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案例评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集合了图片、声音、动作、视频 等多要素,有助于教师在其辅助下生动地、直观地和可操作化地 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也能够助推学生多角度深化语文学科知识认 知。
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
教学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
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案例描述
在本学期教学《传统节日》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情境,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学校
小学
班级
学科
语文
案例主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社会的信息时代,要使教育有长足发展,就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引言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研究效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学案例主题:中华传统节日第一步:信息搜集- 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和浏览相关的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第二步:资料整理与呈现- 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以图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研究与呈现。

第三步:团队报告-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共同撰写一份团队报告。

- 小组进行报告演讲,展示他们所研究的节日的文化背景、俗和意义。

第四步:讨论与交流-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报告演讲,了解各个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 学生的呈现方式是否多样、生动且富有创意。

-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否得到展现和提升。

- 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会是否深入。

结论通过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种融合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小露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案例导语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文章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第二课时为例,从“教材解读”、“学习者分析”、“课时目标”、“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几方面阐述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二、教材解读《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根据时间的推移,通过描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们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文中在描绘美景的过程中,传递着许多美好情感,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不舍之情,似乎都在传递着和谐、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让孩子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学习者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授对象是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美好事物外表美的感受胜于内在美的感受,语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加强字、词、句的训练是本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强语言的积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其学习所需。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和可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解决措施:围绕“发展学生语言”这条主线,通过微课形式播放视频,精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充分、自由的感情朗读,从语言中感悟到小露珠的特点和作用,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运用畅言智慧课堂电子课本中的聚焦放大和重难点词语的圈点勾画以及拍照同屏展示学生作品的功能,结合常规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情境对话、写话中,运用课文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真正提高了语言表现力,化解本课难点。

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3分30秒)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你们喜欢她吗?2.有同学还把自己画的小露珠拍成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视频)3.引导学生谈谈你看完后有什么感想?4.文中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小露珠的形成过程,齐读观看课前录制微课视频鼓励学生交流看完视频后的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选择微课形式展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变文字为精彩画面,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情景体验,切身融入童话情景。

二、图文结合,朗读训练(12分钟)1.迅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谁来和小露珠问好。

2.请大家轻声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他们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小露珠?A.重点指导:青蛙部分“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蹦到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闪亮的小露珠。

”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通过句子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很会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2)抓住小青蛙的一个“蹦”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这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

(3)指导朗读B.自学蟋蟀、蝴蝶部分(1)读出他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2)师生角色扮演朗读对话。

3.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喜欢小露珠呢?课文哪句话告诉了你答案?4.练习说话所有的动物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可爱)用书上的句子因为她像——(引读)钻石那么闪亮因为她像——(引读)水晶那么透明因为她像——(引读)珍珠那么圆润用一个字来概括,小露珠很——美。

5.小结:小露珠的美,美在她的闪亮、透明、圆润。

这种我们一眼就能看见的美叫——外表美。

(板书:外表美)学生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轻声默读,体会小露珠特点。

体会“闪亮”、“蹦”字用词的精确性。

自读、加动作读、齐读、读出钻石闪亮特点和青蛙的可爱。

同桌互读、指读并学生评议、齐读蟋蟀和蝴蝶部分找出中心句,齐读回顾课文,完成小露珠特点填空运用畅言智慧课堂电子课本,直接把所讲解的文本内容聚焦、放大并相机的圈点勾画,标注重难点。

直观呈现,便于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品味词语,运用实践(18分钟)1.自由读读第6小节,找一找植物们为什么喜欢她?出示句子重点理解“格外精神”(1)什么是“格外精神”? 指名说。

做个样子或动作告诉我。

(2)师示范两个没精神和一个格外精神的动作。

指导读出植物们的“格外精神”(3)出示植物精神的图片(4)边读边想象刚才看到的画面,再读!2.理解“俊俏”一词,哪些植物因为露珠而俊俏起来?指导学生说具体。

3.这些植物们戴上了珠宝,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如果你是植物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感谢她呢?小组合作讨论。

出示说话练习:“谢谢你,小露珠,。

”说。

指导学生带上感激之情再读。

5. 太阳公公出来了,用因为…所以…说说小露珠怎么了?6.什么是越来越大?从前文再找找类似的词语,并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出示填空:1.雨下得越来越()了,地上的水越来越()。

2.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

7.教师引读植物们和小露珠告别的情景,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8.小露珠和大家告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带来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板书(心灵美)学生找出相关句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对“格外精神”一词理解学生自由读、齐读、结合画面想象体会小露珠给花草树木带来的变化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你是植物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完成说话练习。

齐读第六自然度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大家与小露珠分手时的依依不舍和小露珠乐于奉献的品质。

1.运用畅言电子课本聚焦并放大第六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语“格外精神”。

运用畅言智慧课堂中讨论环节,发布小组讨论的问题,学生用语音或者输入的方式把想说的话提交到班级讨论区。

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余同学看法,精彩的观点能获得点赞。

方便快捷,节约课堂实践时间。

实时进行资源共享,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

同时引起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

在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这一环节采用畅言智慧课堂中抢答和随机的形式,先指名同学完成说话练习,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自由造句,学生们也都能很有逻辑性的说出来。

充分发挥畅言智慧课堂这一新技术的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功底训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升华,想象练写(6分30秒)1.动物们植物们舍不得小露珠离开,它们有很多话要对小露珠说,你能帮它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吗?【指导写字姿势,手机拍照同屏展示学生作品交流】2.小露珠还会再来吗?让我们再去见见这么可爱的小露珠。

又到夜幕降临时——(引读)学生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3.布置作业:以“又见小露珠”为题,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写写植物们和动物们想对小露珠说的话。

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选择畅言智慧课堂中拍照和实物展台同屏这一新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写话作品,便于及时分析学生投影作品。

实物展台将优秀作业现场录制成微课,上传至班级空间。

学生随时随地可多次观看教学内容,减少传统课堂上学生吃“夹生饭”的现象。

六、教学活动中新媒体的关键事件及反思1.微课展示小露珠形成过程(0-'-3'30'' )本节课直接板书课题,播放微课视频。

微课是学生扮演小露珠娓娓道来自己的形成过程,配以多幅精美的露珠图片、动听的背景音乐录制而成。

将课文第一自然段小露珠的形成过程的文字转化为精彩画面,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情景体验,切身融入童话情景。

通过“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什么?”有效地激起了同学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关于小露珠的美好回忆,及内心对小露珠的喜爱,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认知经验。

2.畅言智慧课堂讨论环节(20'50''--25'03'')教学第六自然段小露珠滋润万物时,运用畅言智慧课堂中讨论环节,创设情境:“如果你是植物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学生用语音或者输入的方式把想说的话提交到班级讨论区。

学生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角色,而且也深化了对小露珠的认识。

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余同学看法,精彩的观点能获得点赞。

方便快捷,节约课堂实践时间。

实时进行资源共享,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

3.拍照和实物展台同屏展示学生作品(33'24-''-39'53'')寻找文章空白点,发挥学生想象,总结全文时,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露珠就要走了,此时此刻,植物们和动物们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写一段话。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选择畅言智慧课堂中拍照和实物展台同屏这一新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写话作品,便于及时分析学生投影作品。

实物展台将优秀作业现场录制成微课,上传至班级空间。

学生随时随地可多次观看教学内容,减少传统课堂上学生吃“夹生饭”的现象。

这一写话训练,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加深了孩子们与小露珠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文章进一步升华。

七、案例反思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媒体新技术下的互动课堂采用大量的视频、音乐、图片,在利用互动课堂的特殊功能聚光、放大、圈点勾画标注重难点让原本只可想象、描述、挂图展示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以真实、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语文知识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对互动课堂的使用时机有的不恰当,缺乏对时间和量的恰当把握。

课堂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口,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要与教学内容实现恰当结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有些课堂所用的互动课堂技术手段与教学需要不适切,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因此在备课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切入点,使技术的使用更具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