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典介绍

《汉语大字典》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今人的研究成果。它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在楷书的单字条目下,收录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所收入的每一个形体都有可靠的实物或拓片为依据,不选用二手或三手材料。在字音方面,对收录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释义准确,义项齐备,例证丰富典范。全书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是当今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凡古今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基本上都可以在该字典中找到。该字典以部首编排。在传统的214个部首的基础上,酌情删并为200个部首。正文7卷,每册前有“总部首目录”、“部首排检法说明”、“新旧字形对照举例”、各卷“部首目录”和“检字表”。第8卷是各种附录、分卷部首表、全书笔画检字表和补遗。1992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册,在印制工艺许可的范围内,对个别字头的明显讹误作了必要的订正,并对原《笔画检字表》重新进行了编排。1995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汉语大字典》。3卷本《汉语大字典》除对原8卷本的附录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外,并对个别字头在形、音、义方面的讹误再次做了必要的订正。使用《汉语大字典》时要注意,由于全书采用繁体字编排,必须按繁体字进行查找。此外,《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早期字典、《中华大字典》等近代字典也可供查考。新版《汉语大字典》内容介绍

《汉语大字典》是目前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该书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第二版修订工作于1999年正式启动,由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四川辞书出版社组织实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除了原编写者和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专家合力打造外,还聘请了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曹先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等在内的数十位国内语言学界、辞书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倾情加盟,对修订内容进行审定。新版《汉语大字典》现收楷书单字60370个,总字数超过1500万,是《康熙字典》的4倍。本次修订不仅对首版中注音、释义、文例等方面存在的讹误进行更正,还对缺漏意义、例句等进行必要的增补。与此同时,为适应现代阅读方式,新版大字典增加了《难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并重新编制了《笔画检字表》。而本次修订工作的最大亮点是高新技术的运用。新版大字典拥有专用的排版软件和超全书使用电大字库,电脑激光照排取代了原来的铅排,其造字数量在汉字照排系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四川辞书社计划在后期推出字典缩印本,满足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之外普通读者的购买需求。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八大特色:

1、收字宏:收字从原5.4万余增加到6万余。

2、字形规范:改原旧字形为新字形,

字形规范统一。3、注音精准:对原注音进行逐一审订,音读更加准确。4、内容完善:增补音项和例句,解决了大量音义未详字缺音缺义的问题,内容更加完善。5、释义详备:纠正了各类错误,充分吸收语言文字学最新成果,释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6、查检方便:将原补遗字编入正文,字头检索一次到位,重新编制《笔画检字表》,增加了《音序检字表》,并编制全书字头计算机检索软件,实现多途径多方式检索。7、排版精善:改原铅排为电脑激光照排,字迹更加清晰、美观。8、装帧美观:国内著名装帧艺术家整体设计,封面典雅美观,内文考究精美。《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目录:第二版修订说明前言凡例正文第一卷(一部至弋部)第二卷(小部至无部)第三卷(木部至水部)第四卷(手部至毋部)第五卷(示部至竹部)第六卷(臼部至豕部)第七卷(贝部至阜部)第八卷(金部至龟部)附录新旧字形对照表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主要引用书目表索引笔画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后记书籍特色

最高荣誉:

·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备书目·西部地区版式设计一等奖·被联合国编入《基尼斯世界大全》,为当今世界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最具权威:

此书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批准编写,胡耀邦同志也作了专门批示,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王力等担任学术顾问的真正的国家级工程,197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1983年又被正式列为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最大规模:

《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历经十余个春秋的风风雨雨,浸透了川、鄂两省三百多名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辞书编写队伍之一。最全注释:

《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五万六千余字。在字形上,每单字条目除楷体外,还收列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几种形体;在字音上,不但注出了现代的标准读音,而且还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和中古的反切;在字义上,在注重常用义的基础上,还考释了它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并适当收列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最新楷模:

此书的出版,成为我国文字史和字典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它堪与《康熙字典》相媲美,与《说文解字》相辉映,与《中华大字典》共辉煌。成为新世纪字典的楷模,为同类辞书的佼佼者。最佳范本:

《汉语大字典》与《新华字典》是我国建国后五十多年来出版部门编写的两本极具权威的字典,它与《新华字典》珠联璧合,成为21世纪汉字的最佳范本。最为方便:每字按部首编排,尊重了人们查字的习惯,并在每卷书脊上标明该卷所有的部首及其在正文中的起始页码,使检索更方便,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版本介绍

1.八卷本

1975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召开全国词典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上提出编纂《汉语大字典》的计划,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立项,确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经川、鄂两省编写人员近十年的努力,由著名学者徐中舒主编,于1984年编成初稿,并于1985年开始分卷定稿,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0年出齐八卷。每卷约200万字,总计约1500万字。八卷本是最早问世的版本,是正本、母本,内容上最为完整、齐备。《汉语大字典》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字形方面,在楷书的单字条目下,收录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所收入的每一个形体都有可靠的实物或拓片为依据,不选用二手或三手材料。字音方面,对收录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释义准确,义项齐备,例证丰富典范。全书收录单字54678个,是当今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凡古今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汉字,都无一遗漏地被列为字头。按习惯的部首编排法编排,在传统的214个部首的基础上,删并为200个部首。正文7卷,每册前有“总部首目录”、“部首排检法说明”、“新旧字形对照举例”、各卷“部首目录”和“检字表”。第8卷是各种附录、分卷部首表、全书笔画检字表和补遗。排版上采用繁简体混排的方式,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全部用繁体字。2.缩印本

八卷本问世后,学术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然而分卷太多,部头巨大,也造成实际使用上的困难,查检不便,收藏、携带麻烦,且价格昂贵,一般读者较难承受。鉴于此,1992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缩印本。缩印本采用照相技术制版,即按照原版照相缩小字号,制作时除对个别字头的明显讹误作了必要的订正外,原文及附录内容基本上一仍其旧,当然因为页码缩减,对附录《笔画检字表》重新进行了编排。因此,缩印本在内容上与八卷本是一致的。通过这种外部形态的压缩,缩印本全书160个印张,16开,单独一册,颇便查检。3.简编本

八卷本尚未杀青时,字典的编纂者就已经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需要,并确定了编写简编本的原则及具体实施计划,于1988年下半年着手编纂,由李格非教授担任主编。简编工作的原则是:简缩篇幅,保持特色,订正讹误,突出实用。根据这一原则,编者以正编本为蓝本,删去了没有典籍用例的字头和义项,共收字头约21000个左右;删去了字书、韵书的说解,以及大部分注疏材料和考释性文字,保留了有典籍用例的字头和义项,保留了主要的古文字形体及其解说,保留了三段注音(上古韵部、中古反切和现代音读)。压缩之后,全书篇幅约为500万字,缩减了约四分之三的内容。简编本的压缩幅度虽然大,却很好地保持了原书的特色,其留存内容足以满足一般文史工作者在阅读研究古文献时解决字词障碍的需要。《汉语大字典》的最大特色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注重梳理汉字形、音、义的发展线索。简编工作非常注意对这一特色的继承。在字头确立上,只保留有文献用例的字头。如“一”部一画,原本收有10个字头,简编本只保留了“二丁丄七”4个字头,因为只有这4个字头有文献用例,其他6个只存于《说文》《正字通》《广韵》《集韵》等古代的字书和韵书之中,并无文献用例,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没有保留的必要。字形方面,保留了部分能反映形体演变的古文字字形及说解,以“一”字为例,原本“一”字头下收15个古文字字形,简编本只保留了6个。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书收古文字字形的原则是不同的:原本持保存文献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