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体现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先进的理论具有发展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伟大思想家忧国忧民的精神;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历年高考考察重点。
因此本课的地位相当重要。
本课的课标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影响重点2: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4、评价: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和结果: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②指导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doc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背景:1、政治: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2、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3、阶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4、个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兴中会、广州武装起义、流亡英国考察西方政治等)二、提出:1、1905年,创立同盟会,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内容四、评价:1、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五、实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临时约法3、捍卫共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中的又一次重要飞跃,将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六、新发展(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回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中来。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降卖国,推行专制统治。
孙中山的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图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3、内容:4、评价进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民一律平等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时代要求:19C末20C初,清朝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阶级矛盾尖锐,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流亡海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第1次
第2次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顽固派
学不学习 西方科技
学不学习 西方制度
地主阶级内部 资产阶级与 地主阶级
何种政体 内部 保皇派 传播;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第4次 改良主义者 规律认识:近代史上每次重大政治运 要不要马 资产阶级与 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动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一个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地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作用: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 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怎样理解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
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满族贵族的统治。
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页)。
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
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
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
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清政府,却无法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
因此,他说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才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学生网络提问、留言、讨论 集中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三者之间的关
系、局限?
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
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重点突破: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增价归公
没有从根本 上触动封建 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
三 活动
民
维护民主共
主
和的斗争
义
的
实
践
结果
失败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2、阅读课文P80第四、五段,指出新三民主义与旧三 民主义相比有哪些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用“革新命”推在翻有帝明国确 主反义帝支要持求清王朝
推建主“遍共翻立新平封资和”等建产国在的帝 阶强 民制 级调权, 民普;
核“定新地”价在,更增能价体 归现公反封建以及关 注农工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 田节制资本(控制私 人资本)
1840年----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抵抗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19世纪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原因:(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出 现的进步思潮
• 1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 2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的 春天”,出现张謇等著名的实业家 •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 的旗帜,反对专制愚昧 • 4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恢复中华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 心的财富重新分 配问题,平均地 权。
建立政权
核心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巩固政权
补充 发展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 革命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3、评价(重点)
表达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 利的愿望。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2、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3、1905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历史舞台。(经济) ③20世纪初民主革命 思想的传播(思想) ④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夺取政权
前提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朝封建统治。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三大政策 。 1、新三民主义 __________蕴含____________
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 (2)新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 , 方法与手段,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__________
3、内容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三 对 关 系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旧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
孙中山还受法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欣赏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资本论》、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受到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唐朝民族和睦思想、黄宗羲等反君主专制思想、洪秀全均田思想的影响。
以知难行易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然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孙中山《民报•发刊词》2、标志和内容:1905年提出同盟会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
三民主义思想内涵地位局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补充不是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实行3、评价:①积极: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迅速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②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此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宣传上重民族主义轻民权主义。
4、实践: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905年11月,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民;也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还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
并提出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的具体设想,即“五权宪法”,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三 民 民 族 民
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地位
用革命手段推翻 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心
权 民
生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创立民国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 补充 平均地权 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 发展 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 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 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 家”。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 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步 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①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采取暴力革命的道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矛盾(革命人民和清政府的矛盾)。 在近代中国不反帝,所有的方案只能是幻想, ②把满洲贵族和广大满洲人民区分开来,和当时民族复仇 主义划清界限。 其最后失败是必然的。 ③采取了暴力革命道路,从而和改良派划清了界限。
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905同盟会成立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民报》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有什么关系?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民 暴力手段推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不反帝——反帝 族 翻清朝封建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反满——民族平等 统治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封建帝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民权由资产阶级 民 制,建立资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所有——一般平 权 产阶级共和 民共有 一切自由及权力 国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民 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生 平均地权 关注工农 的政策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4.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5.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局限性: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2)进步性: ①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 革命目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②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典题剖析
例1(高考海南卷)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 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C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
3.三民主义的内容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 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 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 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 的!”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的演说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 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 革命,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 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 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 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 建国民政府。 ——1906年《民报》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讲师:老王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中的作用。 能力要求: (1) 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 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3) 对比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常见题型:选择题、材料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及强化训练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知识梳理1.三民主义:1905——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背景: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个人因素:孙中山的革命探索,由改良转向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实践: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评价: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1924内容:(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评价: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3.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二、强化训练1.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 C 从材料中“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
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34 页)。
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 页)。
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
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
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