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一些环保现象,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脆弱。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案例分析题。

3.小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然后,切换到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脆弱。

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3课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3课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3课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大自然的诉说》是上海科教版品社六年级下的教材,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丰富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

但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和奥秘可能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2.难点: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他们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体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大自然的声音。

2.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声音。

3.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大自然的声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引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模仿和表演,培养他们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

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贵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思考:你身边的环境有哪些被破坏的地方?地球在向你诉说些什么?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诉说二、进行学习1、板书:热!热!热!出示事例:(1)温室效应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易散热。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2 —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着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我们有什么对策?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造成的,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层,形成如棉被一样的保温层,从而造成“温室”。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形成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地球表面温度变热。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二课,选择全球变暖现象,地球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人类对动植物的损害作为探究对象,加深学生对当前环境状况的认识,扩大学生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范围,感受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尝试透过现象探究原因,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产生温室效应、沙漠化、爱护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

2、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全球环境危机挑战着人类,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等现象的展示分析,探究出其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用探究、归纳的方法对展示的现象作交流分析。

四、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让学生对全球变暖的现象,地球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人类对动植物的损害有深入了解,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开始挑战人类,感受到环境形势的严苛。

2、让探究成为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教学中,我利用在网上搜索图片,让学生去探究形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强大危害,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环保意识。

3、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社会问题树立他们优良的品德意识。

透过现象求原因,探本质,从而震撼他们的心灵,进行品德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带同学们领略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各种画面。

出示大自然清静而柔美的自然风光。

(感受大自然的清静、柔美、调和。

)出示自然灾害图片。

(清静柔美的自然与愤怒的大自然形成光鲜的对比,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的确立。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向我们无私地奉献了她的一切,曾几何时,我们用心灵倾听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他们的诉说吧。

教育科学电子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教育科学电子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学效果:回顾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从互联网上选取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有用信息,并根据需要整理信息并探究其原因的方法,课堂热烈而又理性。

教学体会:执教完《大自然的诉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课
前我已让同学们通过百度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人类伤害大自然、以及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搜集了关于环保的名言警句,还做了手抄报,以及绘画等表达对环保的认识及想法。

课前交流的时候,同学们手头资料丰富,交流的热烈而有秩序。

学生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的非常快,小组交流时,交流的热烈并且内容充实。

当看到那一幕幕发人深省、令人发指的图片时,孩子的脸上满是悲愤之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哀,表现在了他们的讨论上,声音低沉,孩子们的感情得到了及时宣泄,走出感情的低谷,使课堂了进入一种理性的思索探究阶段。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继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要加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搜索,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争取打造积极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大家堆雪人、打雪仗,房檐下结了一根根的冰柱,我们就拿来当冰棍吃,可现在好几年都没下过大雪了,这种景象也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二、这都是温室效应若的祸。

1、热热热:(1)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档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2)严重后果:病虫害增加;温度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2 —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那么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呢,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尽量节约能源;保护好森林和海洋2、沙漠跑得比我快为什么说沙漠跑得比我快呢,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 16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

全国将近1/3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

而且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1)环境警示牌(2)沙尘暴课件展示沙尘暴(3)沙尘暴和荒漠化,是天灾?是人祸?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3、动物的控诉(1)展示渡渡鸟的图片,介绍渡渡鸟灭绝的原因。

介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喜鹊、青蛙、蛇。

(2)交流:从你看过的童话、寓言中找出一些被人们丑化的动物,分析他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19年(秋)六年级品社下册《第13课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上海科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品社下册《第13课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上海科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品社下册《第13课大自然的诉说》教案上海科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大家堆雪人、打雪仗,房檐下结了一根根的冰柱,我们就拿来当冰棍吃,可现在好几年都没下过大雪了,这种景象也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二、新授这都是温室效应若的祸。

1、热热热:(1)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档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2)严重后果:病虫害增加;温度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2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那么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呢?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尽量节约能源;②保护好森林和海洋2、沙漠跑得比我快为什么说沙漠跑得比我快呢?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 16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

全国将近1/3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

而且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1)环境警示牌(2)沙尘暴课件展示沙尘暴(3)沙尘暴和荒漠化,是天灾?是人祸?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3、动物的控诉(1)展示渡渡鸟的图片,介绍渡渡鸟灭绝的原因。

介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喜鹊、青蛙、蛇。

(2)交流:从你看过的童话、寓言中找出一些被人们丑化的动物,分析他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大自然的诉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稀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

2、通过生态问题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以刻不容缓。

3、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地球变暖的资料,以便课中交流。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热!热!热!1、我的回忆教师:小的时候啊,老师最喜欢冬天,冬天水塘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和伙伴们在上面溜冰、玩耍;屋檐下结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我们把它当冰棍吃;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可我们这好几年都没下大雪了,这些景象也都消失了。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学生交流: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提供的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变暖的现状。

2、我的报告学生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查找等方式了解自己家乡近年来夏天的高温情况,探究产生的原因,将其写成简要的调查报告。

介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挡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象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看课文的三幅配文图,看看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温室效应还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1)使气候变得恶劣,欧洲的冬天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其他地区则是酷暑难耐。

(2)大洋和森林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就会消失,反而变成释放二氧化碳的污染源。

(3)一些动植物不能适应高温而灭绝。

(4)可供人类活动的陆地面积将减少。

(5)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

(6)冰川退缩。

(7)冻土融化。

(8)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小学思想政治_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课《大自然的诉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3.课题:《大自然的诉说》4.课时:1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①搜集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带来的后果。

②搜集关于环保的名言警句。

③调查家乡气候变暖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教师课前准备:①收集的有关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②收集的有关大自然被破坏后的的满目疮痍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

2.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 全球环境危机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等现象的展示﹑分析,探究出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用探究、归纳的方法对展示的现象现象作交流分析。

四、教学方法:上课之前我搜索全球变暖的现象,地球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人类对动植物的伤害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全球变暖的现象,地球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人类对动植物的伤害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在教学时以学定教,让学生先预习后分享,分享之后集体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培养发展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展示分享课前预习时搜集到的有关本课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搜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分享,达到“共享和双赢”。

通过在网上搜索视频,让学生对全球变暖的现象,地球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人类对动植物的伤害有深入了解,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开始挑战人类,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大自然的声音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生物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从而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引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树立环保观念,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热爱大自然,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大自然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大自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准备大自然案例,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环保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和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诉说大自然的故事课程设计

诉说大自然的故事课程设计

诉说大自然的故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诉说大自然的故事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培养环保意识。

课程内容:一、引言1.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奥秘,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我们的意义,激发学习热情。

二、自然景观篇1.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等。

2.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讲解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三、动植物篇1.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如鸟类、昆虫、树木等。

2.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动植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讲解动植物的生存策略和适应环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智慧。

四、环保篇1.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2.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3.讲解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五、总结与反思1.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大自然的影响,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评价:1.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和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大自然的诉说课件

大自然的诉说课件

大自然的诉说课件(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自然的诉说课件大自然的诉说课件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类面临着危机。

2、探究环境问题的原因。

3、表达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明白自己有力量为环保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情置疑。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带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云南风光。

(课件出示)这真是另人向往的人间仙境啊,可是美丽的云南正遭受着一场灾难。

播放视频《云南大旱》。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师:看到这一切,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造成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叫什么吗什么是温室效应,答案就在书本72-73页,请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找一找,划一划。

(板书: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提出问题:师:你们想知道关于温室效应的哪些问题?生:(1)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

(2)温室效应造成的原因。

(3)如何减缓温室效应。

3、小组交流,整理。

4、汇报:(1)温室效应的危害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温室效应的危害。

(2)温室效应造成的原因。

师:温室效应的危害真是不可估量,它就像个隐形杀手,无时不刻在摧毁我们的家园,温室效应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学生汇报(3)温室效应的措施。

师:这多么原因导致温室效应,又是谁造成这些原因的是人类,是我们让大自然变得千疮百孔。

那我们该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三、联系生活,反思导行。

1、看公益广告2、做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平时在学校,在家里,在街上能做些什么?四、总结升华。

我们的大自然很美,但也很脆弱的。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唯一的家园,为减缓温室效应出一份力。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反思执教完《大自然的诉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课前我已让同学们通过百度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人类伤害大自然、以及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搜集了关于环保的名言警句,还做了手抄报,以及绘画等表达对环保的认识及想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_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诉说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等问题。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全球环境危机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教学重点通过对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等现象的展示、分析,探究出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用探究、归纳的方法对展示的现象进行交流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不同的画面。

(出示幻灯片)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无私地向我们奉献了她的一切。

但是,我们用心灵倾听过她的喜怒哀乐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倾听她的诉说吧!3.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诉说二、探究活动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听、去看、去感受大自然所遭受的伤害,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探讨。

1.活动一:热!热!热!(1)请超越组上台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2)其他的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飞鹰组危害图片)师总结:非常感谢超越组、飞鹰组和我们分享的资料。

全球变暖的趋势已越来越严重,它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是如此巨大,令人担忧。

大自然还要向我们诉说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2.活动二:沙漠比我跑得快(1)谈一谈自己对沙尘暴的了解。

(2)请创新组跟大家分享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其他的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七星组土地沙漠化)师总结:目前地球上很多地区都面临着逐渐沙漠化的困境,人类使用土地不当,毁坏森林和植被更加快了沙漠化的速度。

3.活动三:动物的控诉(1)中国野生珍稀动物;福州千亩湿地被填动植物如此可爱,现在却无家可归(2)揽月组交流资料(动物现状)(哪些动物已经灭绝或正在遭受人类的伤害)(人类伤害动物的原因)(3)濒临灭绝的动物:藏羚羊、大熊猫、华南虎、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1(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大自然的诉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稀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

2、通过生态问题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以刻不容缓。

3、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地球变暖的资料,以便课中交流。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热!热!热!1、我的回忆教师:小的时候啊,老师最喜欢冬天,冬天水塘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和伙伴们在上面溜冰、玩耍;屋檐下结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我们把它当冰棍吃;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可我们这好几年都没下大雪了,这些景象也都消失了。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学生交流: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提供的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变暖的现状。

2、我的报告学生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查找等方式了解自己家乡近年来夏天的高温情况,探究产生的原因,将其写成简要的调查报告。

介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挡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象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看课文的三幅配文图,看看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温室效应还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1)使气候变得恶劣,欧洲的冬天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其他地区则是酷暑难耐。

(2)大洋和森林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就会消失,反而变成释放二氧化碳的污染源。

(3)一些动植物不能适应高温而灭绝。

(4)可供人类活动的陆地面积将减少。

(5)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

(6)冰川退缩。

(7)冻土融化。

大自然的诉说教材课件

大自然的诉说教材课件

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鸟类
鸟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们有着独特的飞行技巧和美妙的歌声。不同种类的鸟类有着不同的行为和习性,如燕 子的捕食、鹦鹉的模仿、天鹅的求偶等。了解和观察鸟类的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鸟类。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门类之一,它们有着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为。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有着不同 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狮子的捕猎、猴子的群居、北极熊的冬眠等。了解这些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哺乳动物。
PART 05
保护大自然的行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节约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采用太 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
碳排放。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 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空
气污染。
循环利用
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促进资源 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风声
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它吹过树叶、草丛和建筑物时, 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沙沙”、“呼呼”、“嗖嗖”等。 这些声音是大自然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
水声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河流、瀑布 、溪流和海洋等水体在运动时,会产生各种声音,如“哗哗 ”、“轰轰”、“咕嘟咕嘟”等。这些声音具有治愈和舒缓 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疲劳。
环保政策和法规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推广环保政策
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对绿色产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
参与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国际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教案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诉说 教案

大自然的诉说第一课时大自然的诉说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2、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3、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大家堆雪人、打雪仗,房檐下结了一根根的冰柱,我们就拿来当冰棍吃,可现在好几年都没下过大雪了,这种景象也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温室效应若的祸二、新授1、热热热:(1)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档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易散热。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2)严重后果:病虫害增加;温度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 —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那么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呢?(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我们有什么对策?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造成的,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层,形成如棉被一样的保温层,从而造成“温室”。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形成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地球表面温度变热。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大自然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环境保护的行动不够积极,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环保视频等。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垃圾分类袋、植物种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如山水、花草、动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美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诉说》,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提问:“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引导孩子懂得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并能从自身 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 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权县实验小学
李洪丽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二课。 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二课。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在认识地球对 人类的无私与慈爱的基础上, 人类的无私与慈爱的基础上,感 受到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威胁, 受到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威胁,树 环保意识。 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树立 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运用谜语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运用谜语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图片, 2、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通 过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 过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 世界的真实感受。 世界的真实感受。 讨论探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3、讨论探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 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学习主 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 题,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 确的价值观。
面对生态环境遭到的日益严重的 破坏,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破坏,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诉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稀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

2、通过生态问题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以刻不容缓。

3、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地球变暖的资料,以便课中交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热!热!
1、我的回忆
教师:小的时候啊,老师最喜欢冬天,冬天水塘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和伙伴们在上面溜冰、玩耍;屋檐下结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我们把它当冰棍吃;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可我们这好几年都没下大雪了,这些景象也都消失了。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这样的体会没有
学生交流: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提供的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变暖的现状。

2、我的报告
学生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查找等方式了解自己家乡近年来夏天的高温情况,探究产生的原因,将其写成简要的调查报告。

介绍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挡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

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象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看课文的三幅配文图,看看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温室效应还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呢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1)使气候变得恶劣,欧洲的冬天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其他地区则是酷暑难耐。

(2)大洋和森林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就会消失,反而变成释放二氧化碳的污染源。

(3)一些动植物不能适应高温而灭绝。

(4)可供人类活动的陆地面积将减少。

(5)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

(6)冰川退缩。

(7)冻土融化。

(8)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9)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

3、教师:温室效应有如此多的危害,那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第二课时沙漠跑得比我快
一、地球沙漠化
看课文,交流:地球面临沙漠化的危险,你了解哪些有关地球沙漠化的事例
(1)沙漠埋葬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2)楼兰古国、丝绸之路都被黄沙掩埋了
(3)我国祁连山天然林区破坏致使敦煌城遭“灭顶之灾”等
二、环境警示牌
了解地球沙漠化的现状,学生看课文理解:
在过去的50年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迅速向南推进,扩张面积达65万平方千米,许多人因此而丧失土地,失去家园,沦为难民;
近2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每年近3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加;
人类拥有的土地正在以每年1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沙漠化;
全世界现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4560万平方千米,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口正在遭受沙漠带来的困苦。

看了这些资料,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全球沙漠化的速度迅速增加,人类正遭受沙漠带来的困苦。


三、特殊天气预报
1、什么是“沙尘暴”
2、“强沙尘暴警报”通过天气预报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沙尘暴这种现象,从而进一步直观地了解沙漠化的危害性。

3、学生表演,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关注,使学生了解沙尘暴是沙漠化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直接报复。

4、学生交流:谈谈自己了解的沙尘暴,课后查找资料,感受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四、小小辩论赛
看课文中的三幅配文图思考沙漠化与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就“沙漠化与沙尘暴”是天灾还是人祸的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目前地球上许多地区都面临着逐渐沙漠化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土地不当、毁坏森林等更加快了沙漠化的程度。

五、活动延伸
搜集当前有关土地荒漠化及防沙、治沙的信息,整理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举行环境信息发布会。

第三课时动植物的控诉
一、谈话导入
你们对动植物了解多少,请说一说。

二、比一比
1、阅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很多年以前,在环境和谐的地球上,各种动物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和后面地球遭受破坏所引发的灾难形成对照,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境被破坏的危害。

3、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对地球遭到如此大的破坏而感到惋惜:过去那么好,现在却成了这样,太可惜了!)
三、动物的控诉
1、看图文,了解松毛虫和蝗虫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交流:这些害虫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灾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引出“动物的控诉”,指名学生表演。

4、你觉得动物朋友的控诉有根据吗请你用事实替动物朋友说说话。

四、渡渡鸟的“辞世宣言”
1、指名学生朗读渡渡鸟的“辞世宣言”,引导学生了解,渡渡鸟本是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一种可爱的鸟,因遭到人类的捕杀而灭绝,这成为生物史上一个悲惨时代开端的标志,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或遭到人类的伤害,把自己想象成一种动物用自己的形式来控诉人类对它的伤害,可以说,也可以画,还可以演。

五、小调查
交流课前调查到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原因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六、活动探究
1、找出一些被人们攻击的动物,分析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充
分认识到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都有各自生存的理由。

2、教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野生动物呢
开展“点子大王”活动,将保护动物的点子写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