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蝉》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法布尔《蝉》教案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法布尔《蝉》教案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蝉》教案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板书课题:《蝉》。

作品简介《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难点)3、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写作手法;(重点)4、感悟文中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

(难点)题目解说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本文以《蝉》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单明了。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学笔调。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

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维吉尔”。

他从小迷恋花草虫鸟,在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中,他边教书边自学,立志为昆虫书写历史,坚持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读准字音金蜣qiāng窠kē隧suì道塌tā黏nián 涂墁màn抵dǐ御yù刹chà那纤xiān弱臃yōng肿罅xià隙xì徘pái徊huái 蚋ruì轧yà扁掠lüè夺孵fū化鳍qí跳蚤zǎo 车辙zhé坚韧rèn 喧嚣xiāo 钹bó声多音字刹轧学习词语轧yà碾碎。

鳍qí指鱼类和某些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起着推进、平衡及导向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20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备课教案-20蝉

20蝉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弄清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它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

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蝉的课文。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法国剧作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的去观察,像诗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达。

”2.背景资料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3.知识链接蝉,古称蜩(tiá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20 蝉【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20 蝉【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20 蝉【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蝉[唐]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导入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古诗,再欣赏这两幅图片。

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

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

它不食人间烟火、性情高洁、饮露而生;它出土蜕变获得重生、精神永存、羽化传承。

今天,让我们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吧。

(板书:蝉法布尔)【设计意图】利用古诗和图片导入,既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也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课文中寻求答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辨析生字词。

(2)作者简介。

2.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学生自己阅读概括,然后小组内交流)预设《蝉的地穴》:幼虫的洞口——幼虫的穴道——幼虫出穴后《蝉的卵》:蝉的产卵过程——蝉卵的敌人——蝉卵的孵化——幼虫的活动小结:《蝉的地穴》: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从课文中获取蝉的相关知识。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的文学性1.比读,发现“有趣”蝉的简介: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它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

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

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摘自“百度文库”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蝉》教学案 部编(统编)版八上语文

《蝉》教学案      部编(统编)版八上语文

初一语文教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炎热的夏季刚刚收敛了他的威力,可我们的耳边似乎还在回荡着“知了”“知了”的鸣叫声,这声音时而给我们带来愉悦,但最多的还是夏季的烦躁,作家小思从蝉鸣中又听到了一些什么呢?今天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阅读短文《蝉》二、预习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收敛.( ) ②宽shù( ) ③聒聒.()2.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意思。

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意思。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3.作家小档案。

小思,原名,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有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4.请找出《蝉》的“文眼”,并抄写下来。

【采取交流合作的形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三、精讲点拨探究“蝉”的生命意义要求:熟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对“蝉”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思考: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哪里?2.体会最后一段“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含义: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分析主频的主题和写法】四、系统总结【先抑后扬的写法及其作用】五、拓展延伸想一想:什么是抑扬写法?请试着运用这一写法写一段话【强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要求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尝试】六、达标测评:(附后)七、教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学设计

20《蝉》【导入门】请同学们猜一下: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

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

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打一昆虫)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蝉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目标牌】1.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写法,体会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重点)2.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难点)3.感情文中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

诗意篇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辨文体]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知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习性。

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20 蝉》01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20 蝉》01

《20 蝉》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积累“暴晒、刹那、罅隙、喧嚣、无动于衷”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教学难点鉴赏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学习按照合理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鲁迅曾经评价一位法国作家的著作“(缺点)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你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吗?这位作家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著作就是被誉为“昆虫学领域的《荷马史诗》”的《昆虫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蝉》,看看作家是怎样记录蝉的生活,又对蝉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播放诵读音频)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著作10卷本《昆虫记》是世界最经典的十大科普名著之一,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文体简介: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其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2.生难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窠(kē)隧.道(suì)地穴.(xué)黏.土(nián)刹.那(chà)纤.弱(xiān)罅.隙(xià)轧(yà)蚋(ruì)钹(bó)(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暴晒:用强烈阳光照晒,暴露在阳光下晒。

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纤弱:纤细柔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
与此同时,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的一些问题,如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等。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让学生们明确分工,提高讨论效率。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堂总结,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仍需加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将所学知识与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蝉》这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蝉的生命周期和蜕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关于蝉鸣的问题,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夏天听到蝉鸣的经历。这让我意识到,贴近生活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蝉》的主题思想,即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悟。
举例:通过分析作者对蝉生命周期、蜕皮过程的描述,理解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坚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周期、蜕变过程以及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珍爱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蝉》教学实录 备课参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蝉》教学实录 备课参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蝉》教学实录备课参考蝉犹如此——《蝉》课堂实录一、导入——冰心小诗诗人,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师:知道这首小诗的意思吗?生:不太知道。

师:我也不是很清楚,从字面上来看,大概说的是诗人,能够用幻想创作一个无比快乐的世界,而在现实世界里,他总是失望的吧,因为现实世界不像诗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和浪漫,而且诗人在现实世界里,也总是郁郁不得志的吧。

比如伟大的诗人李白,在现实的世界里,未必就是顺水顺风。

我也常常想,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是要写诗呢。

年龄大了一点之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这种幻想或者说思想的快乐,足以抵消一切现实的苦痛吧,或者说,有了内心的强大,诗人就有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审美的眼光。

诗人,或者说文学家,总是敏感而敏锐的,尤其是女作家。

我们接下来进入《蝉》的学习,看看这篇文章如何显示出女性的特色。

生:我来!我来!我来……师:大家的准备都很充分啊,但是不能现在就着急回答问题,先读课文。

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或许能够把自己的说法更好地完善。

生放声朗读读课文。

二、交流——女性特色师:现在可以交流了。

生:我找的地方是“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和“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女作家的心思都是细腻的,要是男人,可能不大会注意杜鹃花什么时候开,树下是不是躺着一只病蝉。

我从小到大的女作家写的书都是细致的,尤其是观察的时候。

师:我们可以总结为——观察细致。

请大家注意“拾得”这个词语,如果是你,你可能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指名一个男生)生:捡。

师:捡和拾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拾得给人一种更柔美的感觉,这就是——写得细腻。

生:我从“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这里感觉出这是个女作家,因为男人一般不大会这么细致地看夕阳。

师:男孩子们,放学路上,你们会抬头看夕阳吗?生:不会!师:大多数时候你们在干什么呢?生:追追赶赶,打打闹闹。

师:这也是——观察细致。

生:我从课文后面,作者和宗璞一样都留下日期来看,感觉出这是一个女作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PPT:炎炎夏日,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干燥而酷热,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总是会传来这样的叫声……(播放蝉鸣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预设:蝉鸣,知了的叫声。

(出示蝉的图片)蝉的叫声我们并不陌生,每年夏天,我们都能听到它的叫声。

在你眼中,蝉是什么样的?预设:聒噪、喧闹,让人心烦,样子让人害怕。

蝉是害虫……这是同学们眼中的蝉,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蝉。

那么,蝉有没有可爱的一面呢?当然有。

PPT:出示荒石园和法布尔的图片。

在法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他就发现了蝉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特别喜欢昆虫,在一个叫做荒石园的地方,他全身心投入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坚持不懈,用了近30年,完成了一部不可思议的巨著——《昆虫记》。

这本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

他本人也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又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去探寻一番。

经过今天的学习,也许你会对蝉有新的认识。

二、蝉之印象自读课文的阅读,我们要格外留意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提醒我们:PPT:“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首先默读课文。

PPT:默读课文,浏览全文,结合课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着用“我发现蝉(很)__________”的句式来发言,说说你对蝉的印象。

预设:蝉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晒太阳。

蝉很聒噪,很吵,因为它“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很聪明,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会用身体里藏着的一种极黏的液体来做灰泥,使隧道更坚固。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蝉教案

20 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蝉的地穴和产卵的特点和习性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精读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课时计划】2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是夏天的精灵,是诗人的爱物,你知道关于蝉你知道那些知识?蝉又称“知了”,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又称“知了”。

一般生活史都较长,2~3年完成一代。

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文体知识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3、基础积累读准字音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罅.隙(xià)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无动于衷.(zhōnɡ)跳蚤.(zǎo)钹.(bó)寻觅.(mì)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匹敌:对等,相称。

第20课《蝉》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

第20课《蝉》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知识,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蝉生命周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观察蝉的标本或图片,分析其形态特点。
-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句子进行拆解和讲解。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到的蝉的特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蝉的生命周期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修辞手法和语法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通过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实例,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蝉的生命周期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时,可能还需进一步拓展话题,让学生们从更多角度去探讨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3.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学习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点。
4.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将蝉的生长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一. 教材分析《蝉》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通过描述蝉的生活习性,来揭示生命的短暂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现象和生命哲理的课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价值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感受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蝉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蝉的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展示与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蝉的生活习性。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蝉的生活习性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说生命的短暂和珍贵?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价值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导入阶段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第20课《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对生态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实践探索:鼓励学生参与观察实践活动,培养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升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说明文结构: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通过分析《蝉》一文的框架,明确文章的引子、主体和结尾部分,理解说明文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说明文结构时,可具体指出文章的开头部分通过描述蝉的鸣叫声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介绍了蝉的生命周期,结尾部分强调了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完整的说明结构。
2.教学难点
-生命周期的理解:学生对蝉的生命周期可能不够熟悉,对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过程理解存在困难,如“蜕皮”、“羽化”等。
-修辞手法的辨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辨识和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区分比喻和拟人,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生命周期描述:详细讲解课文中对蝉的生命周期的描述,包括幼虫蜕皮、成虫羽化、交配、产卵等过程,强调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和科学术语的正确使用。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在写作中。
-生态意识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是否经常听到蝉的鸣叫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蝉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蝉》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通过介绍蝉的生命周期和生态习性,展示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说明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我们了解自然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蝉的教案

初中语文蝉的教案

教案:《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词,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掌握蝉的发育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生词的认识和理解;2. 蝉的发育过程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蝉的发育过程的的理解;2.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课文《蝉》的PPT或黑板;2. 相关蝉的图片或视频;3.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对蝉的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蝉》。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答;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学习生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2. 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词,解释并让学生造句;3.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记忆。

四、了解蝉的发育过程(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蝉的发育过程,展示相关图片;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蝉的发育特点;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生物。

六、课后作业(回家作业)1. 抄写本节课的生词;2.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蝉的生活习性;3. 观察身边的自然生物,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蝉》,让学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蝉》,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4. 发展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蝉》一课文阅读和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课文中蝉的形象、神态和行为的描写和理解。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蝉的形象,引起学生对于蝉的好奇心和兴趣。

随后,提问学生对于蝉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导读(10分钟)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猜测关于蝉的一些特点和行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启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 阅读与理解(30分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蝉》一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讨论,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蝉的形象、神态和行为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写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写一篇关于蝉的短文。

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蝉的外貌、鸣叫和行动,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6. 朗读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并让他们相互分享各自写的内容。

通过朗读和分享,促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写作成果来进行评价和反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课程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类似记叙文“倒叙”手法的妙处。

3.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加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4.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类似记叙文“倒叙”手法的妙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巧用故事,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别人做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并且爱上了研究。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疯了。

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却靠长期的自学和研究,写出了一部科学巨著——《昆虫记》。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法布尔。

二、初步感知,梳理课文1.赏析蝉脱壳的过程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蝉、蝉脱壳,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图片上的动物就是法布尔要向我们介绍的——?(预设: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蝉脱壳。

有个成语叫“金蝉脱壳”,同学们听过吗?抽生朗读: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低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

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

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

这就是金蝉脱壳。

过渡:那在课文中,法布尔是怎么描述金蝉脱壳的呢?研读课文8-10自然段。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找到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蝉》教案

《蝉》教案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3、掌握字音qiānɡ kē suì màn ruì金蜣窠隧道涂墁蚋yà qí xiāo xià zɑo bó轧碎鳍喧嚣罅隙跳蚤钹4、理解词义窠:鸟兽做的窝。

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纤:细小。

曝:晒。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5、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

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三、整体感知内容同学们,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采用读一读字音和字义。

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尽量合作解决。

掌握重点字音字义。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防御.(yù)地穴.(xuè)黏.土(nián)B.蚊蚋.(ruì)掠.夺(lüè)纤.弱(qiān)C.孵.化(fú)鳍.状(qí)跳蚤.(zǎo)D.储.藏(chǔ)臃.肿(yōnɡ)顾忌.(jì)点拨:DA.地穴.(xué)B.纤.弱(xiān)C.跳蚤.(zɑ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点拨:CA.崛—掘B.曼—墁 D.桨—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马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B.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学生进行抢答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蝉》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蝉》优秀教案

19蝉教材分析:《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

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1、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深圳】《蝉》名师教案

【深圳】《蝉》名师教案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20《蝉》教学设计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韦茜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提取和梳理重要信息。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

4.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品味生动的说明语言,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2.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快速阅读法、研读探究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朗读片段,揭示主题“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段关于蝉的文字来自于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

2.介绍信息,资料助读(1)蝉。

关于蝉,我们并不陌生。

它是一种昆虫,俗名“知了”。

我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不乏它的身影。

唐代诗人虞世南曾作一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关于蝉的成语:噤若寒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蝉脱壳……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昆虫学家去探寻蝉的奥秘。

(2)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3)《昆虫记》(又译作《昆虫的故事》)。

他的著作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著作,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蝉》就选自此书,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

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表格的时间提示,在文中标划出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的语句,填入下框。

【明确】三、再读思考全文并没有按照“卵-幼虫-成虫”来介绍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了解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及咏物抒怀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2、思考:作者面对蝉,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三赏析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一)烦蝉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二)惊蝉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三)叹蝉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
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四)悟蝉
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五)恕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四、表达敬意,升华感情。

冰心《谈生命》
五、类文阅读
杨朔的《荔枝蜜》,找出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以及咏物抒怀的写作手法的。

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是情感分析到位,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从烦到敬,一步步深入递进。

从而由物及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后面类文阅读分析,很快找出其中方法,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在于情感划分太过细腻,从而肢解了文章,缺乏整体把握。

由于时间的限制,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课堂整体活跃气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