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总结[64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3、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5、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更多的力。
6、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7、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该注意:a、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我们把测量力的工具成为弹簧秤。
11、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滚动或是滑动):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物体运动采用滑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运动采用滚动时,摩擦力(小)。
教科版 五年级 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举例说明重力的作用。
答:(1)树上的苹果往下落。
(2)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
(3)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
(4)水往低处流。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6、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8、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9、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10、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11、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N”表示。
1牛≈100克力1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答:(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4、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15、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17、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8、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里,它称为(万有引力)。
19、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20、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2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2、(弹力)是物体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概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概述
本文档旨在概述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以下是概
述的主要内容:
1. 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物质的分类:我们周围的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
种状态。
-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形状、硬度等属性,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指的是物质的状态或性质的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发生了新的
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物质。
2.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其中氧气对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
- 空气的性质:空气具有质量、体积和压强等性质。
空气中的
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3. 水的运动与变化
- 水的运动:水可以以液体的形式流动,它可以通过河流、湖泊等地形形成水循环过程,使水得以不断运动。
- 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相变,包括融化、冻结、汽化和凝结等过程。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简述亲爱的同学们,四年级的科学之旅即将结束,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五年级上册的科学世界。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都充满了奇妙的科学现象,让人不禁好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热胀冷缩的现象吧,这可不只是生活常识,它也是科学课本里的重要知识点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单元,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 介绍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和认知,特别是第四单元,可以说是生活中的科学与自然知识的完美结合。
为什么要学好这一单元呢?因为我们不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还可以将它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知识的单元吧!首先我们要明白,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
学习科学不仅仅是理解自然现象,更是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更是在启蒙阶段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它涵盖了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现象,比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而且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甚至可以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学好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让我们一起跟随科学的脚步,开启一场奇妙的知识之旅吧!2. 简述第四单元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这个单元它的主题就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
我们知道大自然总是充满了神奇和惊喜,这个单元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发现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秘密。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
2.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4.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5.(“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6.(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地轴是(倾斜)的。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4.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6.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9.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
0.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经度和时区.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经线)2.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关键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关键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关键知识点。
该单元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 植物通过种子、茎、叶和根等部位进行繁殖。
- 种子的内部有胚芽和种皮,可以发芽生长成新的植物。
2. 动物的生活和繁殖
- 动物根据其取食方式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鸟类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孵化后孵化成幼鸟。
- 哺乳动物通过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新生儿会通过哺乳腺喂养。
3. 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完全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
- 燃烧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天体运动和地球环境
- 地球是一个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天体,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
- 四季的交替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与太阳的角度不同导致的。
- 太阳能是地球上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过程,认识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掌握地球运动和太阳能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本文旨在对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 太阳系和行星运动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运动方式。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组成。
行星绕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
我们研究了不同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轨迹。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也是地球的自然现象之一;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我们还研究了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3. 星星和星座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星星和星座。
星星是太阳系以外的恒星,它们以不同的亮度和颜色闪烁。
星座是由一组恒星组成的图案,人们通过观察星座可以找到方向和判断季节。
4. 月球和月相我们研究了月球的特点和月相的变化。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绕地球公转且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我们总是看到同一面的月球。
月相是指月亮呈现出的不同形状,由于月球的位置和光线的照射不同,引起了月相的变化。
5. 太阳和日食、月食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和日食、月食的形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向外辐射光和热。
日食是指月球遮挡了部分或全部太阳光的现象,而月食是指地球遮挡了月亮与太阳的直接光线。
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6. 彗星和流星雨我们了解了彗星和流星雨的形成和特点。
彗星是太阳系中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它们有时会靠近地球,形成美丽的尾巴。
流星雨是由彗星残骸进入地球大气层而燃烧的现象,看起来像是一颗颗闪烁的流星划过天空。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对太阳系和行星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星星和星座,月球和月相,太阳和日食、月食,彗星和流星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实践和观察,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奥秘。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一昼夜交替现象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2、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1、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四谁先迎来黎明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星体东升西落自西向东(逆时针)24小时5、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6、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重点归纳
在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第四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我们研究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问题、收集资料、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结果、得出结论等。
通过了解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2. 物体的浮力
我们研究了物体的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和物体的体积、密度
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
浮在液体的表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在液
体中。
了解物体的浮力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入水中。
3. 力的作用和效果
我们研究了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
方向。
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
过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4. 风的形成与效应
我们研究了风的形成与效应。
风是空气的流动,它可以通过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形成。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可以使风车转动、风筝飞翔等。
了解风的形成与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归纳。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是根据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要求整理而来,如有疏漏或错误之处,请以教材内容为准。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填空。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
2.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然,恢复形状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3.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7.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征制成的。
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五部分组成。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9.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0.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大)重,运动时摩擦力越;物体轻,摩擦力越(小);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阻力(摩擦阻力就是最常见的一种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地球公转的依据:
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四 季交替、卫星观测
特点: 地轴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四季,极昼极夜
谢谢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秋
冬
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 不同说明了什么?
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 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
太阳高度小时,太阳斜射,影子 长 ,温
度 低 ,是 冬 季;
太阳高度大时,太阳直射,影子 短 ,温
度 高 ,是 夏 季; 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 也适中 ,是——
春季和秋季。
复习要点一:模拟实验 复习要点二:地球自转方向
乌鲁木齐
北京
确定位置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 东 边 乌鲁木齐在北模拟实验
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 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北京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回忆生活中的事例,也许能够帮助你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 球 的 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极昼 极夜 现象的解释
自转
方式: 绕地轴转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 特点: 地轴倾斜
判断地球自转的依据: 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星观测
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
极昼 极夜 现象的解释
地球公转
方式: 绕太阳转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 年
我们的需要的材料
验方法 观测点
光线要从侧面照射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
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1.5 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秒,
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
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复习要点一:托勒密的地心说 复习要点二:哥白尼的日心说
一、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地心说”
古希腊地理学家, 天文学家。长期进天文 观测。他是世界上第一 个系统研究日月星辰的 构成和运动方式并作出 成就的科学家。他提出 了“地心说”理论。
托勒密(90-168)
托勒密提出的主要观点:
1、地球是球体。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 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24 现象,不会 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太阳不动,地 昼
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 夜
转”这种情况下,也会 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
交
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 替
生一次昼夜现象,也就 的
是说需要约8760个 认
小时的时间,这显然也 是不符合事实的。
识
昼
“地心说”
“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经过长 年的观察和计算,取得 可靠数据,提出“日心 说”。临终出版了他的 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
哥白尼(1473-1543)
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 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 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春
北极星
季
星
空
北极星
夏
季
星 空
秋
北极星
季
星
空
北极星
冬 季 星 空
•
1.太阳远近的关系
•
2.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关系
•
.............
太阳斜射: 影子长
太阳直射: 影子短
我们古人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 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
春夏
我们古人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 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 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
复习要点一:摆的特点 复习要点二:傅科摆
复习要点一:摆的特点
实验探索:
实验步骤: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未转动时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我们的结论
摆摆动方向
前后来回 前后来回 前后来回 前后来回
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150年前 傅科摆实验 所用的 沙盘 和标尺 现仍 保存于巴黎 万神庙大厅。
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方向是自西向东; 时间是一年。
科学概念
1、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 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 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2、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 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 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 置差异。
星座 自东向西 又称为 顺时针的原因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 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 象吗?
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地轴是垂直的,那么阳光总 是直射在赤道上,昼半球(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和夜半球(背 着太阳的一面)面积会几乎相等,任何地点的昼夜时间会 是差不多一样长。
想想:我们模拟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极昼 极夜 现象的解释
单元知识梳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第四单元复习
复习要点一:昼夜交替模拟实验 复习要点二: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复习要点一:昼夜交替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的四种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地球自转,不 公转”时,地球自转一
夜
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
交
象。如果是这样,地球
替
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
的
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 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 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
认 识
符合实际情况。
昼
只有“地球
夜 围绕太阳公转,
交 同时自转”才会
替 的 认
既有昼夜变化, 又有四季变化,
识 才符合真实的情
况。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转 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起转 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且每天都做一 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到这些日月星辰都 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想一想,托勒 密的观点相当 于我们模拟试 验中的哪一种 解释?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因为天空 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穹在旋转, 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像。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 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日心说”认为, 太阳不动,处于 宇宙的中心,地 球和其它行星公 转还同时自转。
“日心说”
想一想,哥白 尼的观点相当 于我们模拟试 验中的哪一种 解释?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帮助他们 辨认方向。
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地球转 动时地 轴始终 指向北 极星。
Diqiu zhuandong
原来,地球是围绕 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 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 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 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 斜指向北极星,这就是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都是做 成倾斜的样子。
自西向东
(逆时针)
西
东
PK
哈尔滨 长春
拉萨
西安 重庆
上海
昆明
香港
• 动画世界时区图
以经线为标准,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
世界时区图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书本第81页世界时区图
自学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2、带着这些问题自学 A:全球可以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
差( 1 )个小时? B: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 2 )小时? C:越是( 东 )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