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摄影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摄影等级考试理论知识1. 摄影基础知识- 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材料(胶片或数码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光线量。
合适的曝光可以保证图像明亮、细节丰富。
-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控制着相机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速度越快,所接收到的光线越少。
- 光圈:光圈大小会影响到图像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决定了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较高的ISO值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获得更亮的图像,但会引入噪点。
2.构图与视角- 构图是指在摄影过程中通过选择拍摄主体和调整画面元素来呈现所要表达的意境。
- 线条和形状:通过利用线条和形状的配合来构建有趣的图像构图。
- 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分成三个部分,让重点元素位于黄金分割线上以增加视觉冲击力。
- 视角选择:通过选择不同的拍摄视角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3.颜色与光影-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颜色的搭配可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
- 白平衡:调整白平衡可以校正图像中受光源色温影响导致的色调偏差。
- 光影效果: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阴影,可以创造出戏剧性和有趣的图像效果。
4.摄影构思与主题- 摄影构思:一个好的摄影构思是成功摄影作品的基础,通过选择适合的主题和构图方式来实现摄影构思。
- 主题选择:选择有吸引力的主题可以提高照片的魅力和观赏性。
- 观点表达:通过观点和对拍摄主体的理解来表达个人态度和情感。
5.后期处理与修饰- 调色与曝光: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来优化图像效果。
- 剪裁与修饰:通过裁剪、修饰和修复等手段来完善图像细节和提升整体品质。
- 滤镜与效果:运用滤镜和特效来增加照片的个性和创意。
以上是摄影等级考试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基础摄影理论及基础
基础摄影理论及基础摄影是一门既艺术又科学的创作方式,通过光线的控制和相机的操作来记录和传达视觉的感知。
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和技巧是成为一个出色摄影师的重要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摄影的基础理论和技巧,希望对于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光的基础光是摄影的基础,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拍摄出清晰、有层次的照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光的基础知识:1.光源:了解不同类型的光源,例如自然光、人工光和闪光灯,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2.光线的角度:了解光线的角度对于拍摄效果的影响。
比如,拍摄时光线从侧面照射会产生阴影和纹理,而正面光线会使照片看起来平坦。
3.光的温度:了解不同色温的光源对照片色彩的影响。
例如,自然光有不同的色温,早晨和傍晚的光线颜色较暖,而中午的光线则偏冷。
第二部分:相机的基础知识相机是摄影创作的工具,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和操作对于掌握摄影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机的基础知识:1.快门速度:了解快门速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而慢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运动的轨迹。
2.光圈:了解光圈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进入相机,使照片更明亮,而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使照片更清晰。
3.ISO感光度:了解ISO感光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较低的ISO感光度可以减少噪点,而较高的ISO感光度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清晰的照片。
第三部分:构图和视觉语言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将拍摄主题放置在画面中以及如何利用线条、形状和颜色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以下是一些构图和视觉语言的基本概念:1.第三法则:了解第三法则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在交叉点或对称线上放置主题可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和平衡的画面。
2.线条和形状:了解线条和形状如何影响观众对于照片的感知。
对于摄影来说,曲线可以用来传递柔和和流动的感觉,而直线则可以传达稳定和坚定的感觉。
3.颜色:了解颜色如何影响照片的氛围和情感。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一、基础知识1.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
在摄影中,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即画面中远近景物的清晰程度。
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表示方式为f/数字,例如f/2.8、f/4等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描述,通常以秒为单位。
快门速度越快,所拍摄的物体移动越少,时间越短,曝光时间越短。
3. 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度,也称为感光度调节。
ISO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对于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很有帮助。
然而,增加ISO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4.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色温的调整。
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5.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通过调整曝光值来改变照片的曝光亮度,用于处理逆光、背光及其他各种光线不均的场景。
二、构图1. 九宫格法则九宫格是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部分,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2. 主体与背景构图时需要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不应该与主体相互干扰,主体应该清晰突出。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 剪影剪影是指只保留主体的外轮廓,将主体变成黑色的一种构图方式,剪影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5. 增加前景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增加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镜头1. 常见镜头常见的镜头类型有标准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不同的镜头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视角,焦距越大,视角越窄,焦距越小,视角越宽。
3. 镜头光圈不同的镜头光圈大小影响到镜头的光线透射情况,同时也影响景深。
4. 镜头滤镜滤镜可以过滤掉光线中的某些波长,调整光线色温,增加特效等,例如偏振镜、渐变镜等。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摄影理论基础知识摄影理论基础知识1.拍摄用滤镜有哪些种类?A: 使用“拍摄用”滤镜可以呈现出各种特效。
比如,在直接拍摄水或玻璃时,由于其表面有反光,照片的色彩会变得不鲜明。
“PL(偏振)滤镜”就可以抑制表面反光,让色彩更加鲜艳,如果用它拍摄蓝天或树叶等,可以让天空更蓝,树叶更翠绿。
此外还有可以让照片整体变得更轻盈的“柔焦滤镜”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滤镜的口径必须要和镜头口径配套。
因此在选择滤镜时,不仅要确认滤镜的种类,还要确认它的口径。
2.闪光灯的光线强弱可以调节吗?A: 调节闪光灯发光量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闪光灯自身上调节,TTL测光是通常使用的手段。
因为这种方法是在闪光灯自身上进行调节,所以不论光圈如何调整全都有效。
因此,不必担心在景深等方面受到限制。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节光圈值和ISO感光度调节接收光量,这是在使用不能进行调整输出功率的闪光灯时的一种有效的技巧。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闪光灯的发光量是一定的,但通过调节光圈值和ISO感光度,可以选择适当曝光,避免死白、死黑现象的出现。
但是,因为这是手动调光,所以每次调节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都需要再次进行调整。
如果提高ISO感光度,还能够延长闪光灯光线的有效距离。
3.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是什么?A: 闪光灯指数是表示闪光灯的发光量(光线强弱)的数值。
这个数值越大,闪光灯就能照的越远。
而且,闪光灯光线的到达距离可以通过闪光灯指数的数值、F值(光圈)、ISO感光度三者计算出来。
如果用“GN”表示闪光灯指数,“F”表示光圈,那么计算公式如下(单位米):到达距离=GN÷F×IS O/100。
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搭载的内置闪光灯的闪光灯指数是“12”。
在ISO感光度为100时进行拍摄,F4时到达距离为3米,F5.6时到达距离为2.1米。
在ISO感光度为200时进行拍摄,F4时到达距离为6米,F5.6时到达距离为4.2米,是ISO感光度100时的2倍。
摄影理论常识知识点总结
摄影理论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摄影器材1.相机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不同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2.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摄影。
3.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中常用的辅助器材,可以帮助稳定相机,拍摄长曝光、延时摄影等效果。
4.闪光灯:在光线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闪光灯可以提供额外的光源,用于补光拍摄。
5.滤镜:彩色滤镜、渐变滤镜、偏振镜等不同类型的滤镜可以改变光线的颜色和特性,帮助提升照片的质量。
二、摄影构图1.构图规则:黄金分割、对称构图、三分法则等构图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更加美观的照片。
2.视觉重心:在构图中需要考虑到主体的位置,使得照片更加平衡和有趣。
3.前景与背景:通过合理布置前景和背景元素,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视觉引导线:在构图中合理利用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照片的吸引力。
5.尺度感:通过合理的运用大小对比,可以增加照片的趣味性和立体感。
三、光线与色彩1.自然光: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早晨和傍晚的金光、正午的硬光等。
2.人工光源:家庭灯光、街道灯光、夜景灯光等人工光源可以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色彩搭配:不同颜色的搭配可以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感觉,例如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区别。
4.白平衡:合理设置相机的白平衡,可以保证照片的色彩真实和准确。
5.对比度:适当的对比度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提升照片的质量。
四、快门与光圈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中运动物体的模糊程度,可以捕捉到不同的动态效果。
2.光圈大小:光圈大小决定了照片中景深的深浅,可以带来不同的焦外效果。
3.ISO感光度:不同的ISO感光度影响了照片的噪点和细节表现。
4.曝光补偿:合理利用曝光补偿可以保证照片的曝光准确,避免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5.测光模式:不同的测光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曝光,例如评价测光、点测光等。
摄影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础知识1.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快门和ISO是摄影中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它们决定了照片的曝光。
光圈控制的是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快门控制的是时间,快门速度越快,进光时间越短;ISO控制的是感光度,ISO值越高,照片越亮,但也越容易出现噪点。
2. 焦距和景深焦距决定了照片的视角和变焦程度,短焦距适合拍摄广角景观,长焦距适合拍摄远景或特写;景深决定了照片中的清晰度范围,大景深适合拍摄全景,小景深适合突出主题。
3.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校正照片中的颜色偏差,以使白色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看起来一样的过程。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平衡模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效果。
4.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用来控制照片的亮度的功能,通过调整曝光补偿值,可以让照片更亮或更暗,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5. 对焦模式对焦模式包括单次对焦、连续对焦和手动对焦,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摄影师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可以帮助拍摄更清晰的照片。
二、摄影器材1. 相机常见的相机有单反相机、微单相机、高级手机等,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相机是非常重要的。
2. 镜头镜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成像效果,不同的焦段和光圈大小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3. 三脚架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适用于长曝光、夜景、微距等拍摄。
4. 滤镜滤镜可以改变进光情况、减少反射、增加对比度等效果,适用于特定的拍摄条件下。
5. 闪光灯闪光灯适用于光线不足或者需要拍摄特殊效果的场景下。
6. 存储卡存储卡的速度和容量直接关系到照片的保存和传输速度,选择合适的存储卡非常重要。
7. 清洁用具保持相机和镜头的清洁可以有效避免灰尘、指纹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三、构图技巧1. 三分法则三分法则是指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将主题放在交叉点附近以及重要线条上,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
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对角线,将主体放在对角线交汇点上,能够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年月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卡罗版(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柯达号()→又单反相机→莱卡型()→35CM 单反相机()→傻瓜相机(世纪年代)→拍立得()()→数码相机()。
、第一幅照片:年用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至分钟。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年推出了宽度为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年,日本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摄影的基础知识一、相机的构造和原理1. 机身结构:镜头、快门、曝光计、取景器等2. 相机传感器类型:全画幅、APS-C、四分之三、微单等3. 相机对焦系统: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4. 相机曝光系统:光圈、快门、ISO等元素的关系二、光线的控制和利用1. 光线的特点:方向、强度、颜色等2. 自然光的利用:日出、日落、微光等3. 人工光源的利用:闪光灯、LED灯、探照灯等三、构图与景深1.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比例、节奏等2. 景深的控制:光圈、焦距、对焦点等因素的影响3. 多层次构图:前景、中景、远景的运用四、色彩和色温1. 原色和混色:红、绿、蓝三原色的运用2. 色温的影响:冷暖色调的利用3. 色彩搭配和搭配:对比色、同类色的选择五、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1. 镜头的特点和分类:定焦、变焦、微距、广角、长焦等2. 滤镜的作用和种类:偏振镜、ND镜、渐变镜等3. 辅助设备的使用:三脚架、云台、遥控器等第二章:拍摄技巧一、人物摄影1. 人物肖像的构图与构思:主体位置、摄影角度等2. 人物肖像的表情和神态:自然、放松、真实3. 人物肖像的光影处理:侧光、逆光、软光等二、风光摄影1. 风光取景的时机和位置:季节、天气、地点选择2. 风光构图的要点:前景、主体、背景的协调3. 风光的后期处理:色彩饱和度、对比度、锐度等调整三、静物摄影1. 静物构图的方式和方法:正面、侧面、对角线等构图方式2. 静物光影的控制和利用:柔光箱、反光板等辅助设备3. 静物的后期处理:去除杂物、调整色彩和对比度四、运动摄影1. 运动主体的跟焦技巧:连续对焦、预焦等方式2. 运动场景的构图与抓拍:主体位置、运动轨迹等3. 运动的后期处理:加速、减速、延时等特效处理五、环境摄影1. 环境场景的构图与构思:动线、主体位置等2. 环境光影的利用:人工光源、自然光线的利用3. 环境的后期处理:修剪、调整色彩和对比度等第三章:后期处理一、图像处理软件的选择1. 主流后期软件的特点和适用场景:Lightroom、Photoshop、Capture One等2. 后期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曝光、色彩、锐度、去噪等3. 后期软件的批处理和智能操作:参数复制、自动调整等二、基本后期处理的流程1. 图像的基本调整:曝光、对比度、色彩调整2. 图像的细节调整:锐度、去噪、光影调整3. 图像的特效处理:滤镜、特效、修饰等三、后期处理技巧和方法1. 肖像后期处理技巧:皮肤美化、眼睛处理、头发调整2. 风光后期处理技巧:HDR合成、景深合成、色调调整3. 静物后期处理技巧:去除杂物、细节调整、高光处理四、图像格式与输出1. 常见图像格式的特点和区别:JPEG、RAW、TIFF等2. 图像输出的要点和标准:分辨率、色彩空间、格式选择3. 图像的打印和展示:纸张选择、打印机输出、展览展示结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摄影的基础知识、拍摄技巧、后期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
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
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1、景深在进行拍摄时,调整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重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重点前(靠拢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再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明了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第一步,首先和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其次,景深和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 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
其次,前景深小于后景深,也就是说,准确对焦之后,对重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重点后面很长1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2、焦距:相机的镜头是1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1点上,这个点叫做重点,重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整变动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
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面和右面的镜头的视角和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厉的定义。
数码相机的CCD 一般比135 胶片小的多,所以,一致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数量,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约相当于135相机 50mm的标准镜头。
由于各数码相机发明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3、超焦距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重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
摄影理论知识点总结
摄影理论知识点总结一、光影构图1. 光影的作用光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构图元素,光影的变化可以塑造图像的形态、质感和氛围,对画面的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们通过巧妙运用光影,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层次感,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情感表达。
2. 光影的种类光影可以分为硬光和软光两种。
硬光在被照物体上产生强烈的光影对比,色彩明暗对比鲜明,适合突出画面的形态和质感。
而软光则产生柔和的过渡,可以展现出物体的细节和纹理,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
3. 光影的拍摄技巧在实际拍摄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节取景位置、拍摄时间和使用辅助灯光等方式来改变光影的表现,从而达到更好的构图效果。
二、构图技巧1.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手法,通过摆放对角线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有趣。
2. 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指将画面分成三等分,将主体放在其中一条虚拟线上,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稳定,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3.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是一种按比例分割画面的构图法则,使画面更加和谐、美感,并能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吸引力。
4. 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通过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立体、有张力,增加观赏性。
5. 饱和度和对比度通过调节画面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多彩,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三、色彩应用1. 冷暖色彩冷色和暖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对比效果,并通过调节色彩的明暗对比和明度来表达画面的情绪和氛围。
2. 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
摄影师可以通过对色彩的搭配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3. 鲜艳色彩鲜艳的色彩可以增加画面的活力和魅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画面的亮点。
四、焦距与景深1. 焦距的作用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角和画面效果。
长焦镜头可以使远景变得更加突出,短焦镜头则可以拉近画面,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摄影的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础知识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光线的传播:介绍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和波动性质。
2.摄影机构:解释光学镜头的作用和结构。
3.快门的原理:介绍快门的作用和运行机制。
二、摄影的必备装备1.相机选择:比较不同类型的相机,如单反相机、无反光相机和手机相机。
2.镜头选择:介绍不同焦距的镜头的应用场景。
3.三脚架:解释三脚架的作用和选择注意事项。
三、摄影构图与景深控制1.构图基础:介绍常用的构图方法,如对称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
2.主题与背景: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背景,以突出摄影作品的主题。
3.景深控制:详细介绍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四、曝光与光线测量1.曝光基础:解释曝光的概念和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的关系。
2.光线测量:介绍不同的光线测量模式,如评价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五、摄影的光线与色彩1.太阳光与人工光:探讨太阳光和人工光的特点和使用技巧。
2.白平衡:解释白平衡的作用和调整方法,以获得准确的色彩再现。
3.拍摄特殊光线:介绍如何应对拍摄夜景、逆光和高对比度等特殊光线情况。
六、后期处理与作品展示1.后期处理工具:比较常用的后期处理软件,如Lightroom和Photoshop。
2.调整曝光与对比度:讲解如何增加或减少曝光和调整图像的对比度。
3.色彩调整与滤镜效果:介绍调整色彩平衡和应用滤镜效果的方法。
4.作品展示与分享: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打印和在线分享平台。
七、练习与实践1.摄影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如拍摄风景、人物和静物等。
2.摄影实践建议:给出一些建议,如多拍、多看和多学习他人作品。
通过全面探讨摄影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摄影的原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希望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你开始你的摄影探险之旅!。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 摄影概述 • 摄影器材 • 光线与构图 • 拍摄实践 • 后期处理
01
摄影概述
摄影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摄影是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光线捕捉现 实或创意场景,将其转化为二维图像 的艺术和技术。
历史
摄影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从 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演变,技术不 断进步,艺术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
Adobe Lightroom
专为摄影师设计的后期处理软件,具有强大 的图片管理、调整和修饰功能。
GIMP
免费的开源软件,功能齐全,可满足基本的 图片编辑需求。
Canva
简单易用的在线图片编辑工具,适合初学者 和非专业人士。
图片调整与修饰
曝光调整
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和阴影等参数,使图片更加明亮或暗淡。
03
02
移轴摄影
通过移轴镜头和后期处理,创造出 微缩模型般的效果。
色彩分离
将图片中的颜色分离并分别调整, 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04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表达
通过捕捉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其 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照片的故事性。
环境与背景
利用环境与背景元素,营造氛围,突 出人物性格和身份特征。
风景摄影技巧
季节与时间
构图与取景
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点的光线、色彩特点 ,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角度。
运用远、中、近景等不同景别,以及横向 、纵向、斜向等不同构图方式,表现风景 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光线的软硬
软光(散射光)产生柔和 的阴影,硬光(直射光) 产生强烈的对比。
构图的基本原则
主题明确
每张照片都应有一个明确 的主题或焦点,引导观众 的视线。
摄影基础知识点总结
摄影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的三要素光的三要素是曝光的基础,包括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方向和光线的品质。
了解光的三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光线进行拍摄,获得理想的曝光效果。
2. 相机的曝光相机的曝光是指相机镜头对被摄物体进行曝光的过程,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三个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和调节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曝光的技巧,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3. 焦距和景深焦距是指镜头的焦距,它决定了拍摄物体的大小和清晰度;景深是指镜头能够拍摄到清晰的距离范围。
了解焦距和景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图和控制景深范围,实现理想的拍摄效果。
二、摄影的构图技巧1. 线条和对称线条和对称是构图中常用的元素,它们可以引导视线和增强画面的稳定感。
通过运用线条和对称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和平衡,增强美感和表现力。
2. 黄金比例和对角线黄金比例和对角线是构图中常用的比例和构图原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图,使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3. 视角和画面结构视角和画面结构是构图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可以决定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和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摄影的表现技巧1. 光影和色彩光影和色彩是摄影中表现力强的元素,它们可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通过运用光影和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2. 背景和前景背景和前景是构图中常用的元素,它们可以增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通过运用背景和前景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
3. 快门和光圈快门和光圈是拍摄中重要的参数,它们可以决定曝光的时间和光圈的大小。
通过运用快门和光圈可以更好地控制曝光和景深,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
四、摄影的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摄影中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和修饰图片,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了解后期处理的基本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后期软件进行处理和修饰,提升图片的质量和感染力。
以上就是摄影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摄影的原理和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1、什么是景深简单的讲就是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
当我们通过镜头对被摄物体对焦时,在焦点的前后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2、影响景深的因素镜头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3、控制景深。
其作法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4、镜头的焦距也是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焦距越长(长焦),景深越小;焦距越短(广角),景深越大。
5、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6、我们在取景构图时,应尽量把视觉中心放在“黄金分割线”或“点”的周围。
这样可以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7、1)立体构图的透视关系(近大远小)2)立体构图的景次关系(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叫前景,后面的景物叫后景,在被摄物体后面起陪衬作用的景物叫背景。
)3)立体构图的层次关系(被摄主体距镜头近的物体看起来清晰;远的物体看起来模糊,景物前后的浓淡差别;也就是说景物距镜头的不同距离所形成不同浓淡影像的差别叫层次。
在彩色摄影中用不同色彩分割的不同距离的景物也叫层次。
)4)、立体构图的虚实关系(虚与实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构成虚实不同的立体空间感。
)8、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9、影响景别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远,景别大;拍摄距离近,景别小。
)二是镜头焦距(镜头的焦距越小(短),景别越大;镜头的焦距越大(长)景别就越小。
)10、余量:1)视觉余量(给眼睛的视线方向留出空间,让视线有延伸感。
这种空间叫“视觉余量”。
)2)运动余量(物体运动方向前都应留出相应的余量,以示物体的动感和延伸感。
)3)朝向余量(正面余量大;背面余量小,阳面余量大;阴面余量小。
)11、留白:在画面的构图时,除被摄物体所占的空间外,其它的空白画面叫留白。
12、拍摄高度:是指被摄物体位置和距离不变,机位垂直移动的角度变化。
13、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物体为中心,延水平方向变换角度的拍摄方法。
机位以水平方向围绕被摄物体移动。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 VICA)。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
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
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就是只要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
新闻摄影应当做到“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
《收获》爱默生《管道》威拉德《愤怒的丘吉尔》《乌干达干旱的恶果》《9•23北京不眠之夜》3、纯粹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
《明月高挂半圆山》亚当斯(美)《石阶之海》W·伊文思(英)4、新客观摄影:发生在德国20年代中期,又称为新现实主义摄影。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5、纪实摄影:英文名称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义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
但纪实摄影作为一个影响深渊的摄影流派,不同于单纯的记录事件的照片,除了记录的基本功能,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根据摄影内容,纪实摄影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会风景。
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时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艺术形式。
《镜头里的中国》卡帕6、超现实主义摄影: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
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7、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三、中国摄影中国第一代艺术摄影大师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
他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
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并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
1995年4月13日去逝於台北。
他的作品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至于完美。
中国的纪实摄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纪实摄影。
四五摄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强烈的现实参与感与历史意识,这种特征经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会”,分化成现实主义追求与形式主义探索两种方向。
中国当代摄影:中国的纪实摄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纪实摄影。
四五摄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强烈的现实参与感与历史意识,这种特征经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会”,分化成现实主义追求与形式主义探索两种方向。
《牲口集市》朱宪民《我要上学》解海龙《上访者》李晓斌《苏州河》系列陆元敏《紫禁城的秋天》洪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又称荷赛,原名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展览,1957年改名,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
该会成立于1955年。
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46届,该比赛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对全世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普利策奖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s)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由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出资设立。
普利策奖包括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其中新闻奖主要有:公共服务奖、报道奖、社论奖、漫画奖、批评评论奖、通讯奖、特写奖、新闻摄影奖等;文学艺术奖有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自传或传记奖和非小说作品奖;音乐作曲奖1项。
另外,还颁发2项特别奖。
美国普利策奖的奖金为7500美元,但获得公众服务贡献奖的报道不得奖金,获奖的报社将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
普利策当初遗赠的基金为50万美元,后来基金管理机构又筹措了100多万美元。
该奖由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内的16人组成的普利策奖金评选委员会评选,每年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5月份颁奖。
四、摄影基本知识摄影----是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将影像透过摄影器材存入记忆材料的过程。
是传播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也是近代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摄影即用光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摄影并不是单纯地拍照,有意识、有思想、经过思考和提炼的拍照才能称之为摄影。
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景深:是景物清晰深度的简称。
镜头对焦于一点,焦点前后开始渐次模糊,焦点附近“清晰”的范围便是景深的范围。
所以景深浅,即是背景及前景相当模糊,景深大,即是照片前景及背景均看来清晰。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
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说光圈由f/16→f/11→f/8→f/5.6→f/4……时,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
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快门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ISO感光度:是CCD的瞬间记录光线的敏感程度。
(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数码相机的ISO是一种类似于胶卷感光度的一种指标)数字越大者感光效果越灵敏,相对地「像素颗粒」也就越大。
ISO 50 -> 风景;ISO 100 -> 标准;ISO 200/400 -> 动态、体育或光线不足;ISO 800 -> 室内表演节目、光线较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