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企业管理理论(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宿州

企业管理理论(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宿州

企业管理理论一、名词解释1、(P93)泰罗的“精神革命”,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

为此要解决管理部门和工人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互相合作。

2、(P93)泰罗的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有关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人士任免权等。

3、(P96)梅奥的“社会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因此,应该把职工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当做社会人来对待,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4、(P100)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诱因”和“牺牲”:“诱因”,是指组织为了补偿个人牺牲而提供的各种刺激,其中包括物质(金钱等)、社会(威望、权力、参与决策等)。

“牺牲”,是指个人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提供服务、时间等。

5、(P103)系统管理理论—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所谓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作为一个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六个特征:⑴集合性;⑵相关性;⑶目的性;⑷层次性;⑸整体性;⑹环境适应性。

6、(P107)“经济人”,也叫“组织人”、“理性人”。

管理科学理论的组织成员是“经济人”,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由于经济上的激励而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同时自己也达到满足。

7、(P108)规划论,是运筹学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类方法。

规划论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确定了某项任务后,研究怎样精打细算,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一项任务;二是在已有一定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研究怎样合理安排,发挥这些人力、物力的作用,完成最多的工作或者生产任务。

二、简答1、(P91)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特征:①理论的研究中,充分吸收和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及电子计算机等都在管理理论研究是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3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管理专业

2013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管理专业

2013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的本质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三个有利于”答: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民族区域自治答: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答: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答: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安徽省委党校金融考试题目

安徽省委党校金融考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1.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2.金融狭义:货币资金的融通。

广义:一切与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

3.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

4.国际储备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5.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6.利率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时间×100%。

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

7.外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8.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具有乘数效应。

它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存款准备金。

(我国还包括财政金库存款等)9.派生存款由贷款转帐增加的存款。

10.金融监管内容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监管的重点。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2013安徽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2013安徽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3、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执法严格性4、2002年1月,国家计委公开举行全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各界人士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表明( )。

A.民主与法制要紧密结合B.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增强C.政府决策进一步民主化D.人民可以直接行使权力5、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B.绝对的C.时动时静的D.不可把握的6、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国家立法机关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7、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D.客体能动反映9、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管理学】安徽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管理学真题

【管理学】安徽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管理学真题

【管理学】安徽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管理学真题真题安徽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管理学试题代码:823(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1、决策科学化2、公平公正道德观3、战术性计划4、柔性组织5、参谋职权6、组织间沟通二、选择题1、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2、某公司拟从基层选拔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假设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你认为培训的重点应该是()A、总结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B、熟悉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C、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D、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3、在管理决策中,只要选择满意方案即可,无须苛求最优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A、现实中不存在最优方案,只能寻求满意方案B、决策中还有充分的时间寻找最优方案C、管理者对最优方案无法达成共识D、最优方案常常由于代价太高而得不偿失4、在企业收购决策中,管理者必须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诊断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5、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

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奖金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决策?()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B、风险性决策,不需加其他信息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奖券的人数6、对经常发生、原因明确的结构性问题,应制定明确的政策,规则和程序来解决。

在下述问题中,哪个属于政策层面的问题?()A、百货公司处理顾客退货问题,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何种情况下不可以退货的规定B、某公司提出:“在未来5年内,公司将大大提高员工的素质。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一、概念解释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开来;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商品: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

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区别。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一切。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

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它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则在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各类感官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013年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市场经济概论》

2013年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市场经济概论》

1、党的十四界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并提出了我国到20世纪末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2、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

3、市场经济的缺陷:第一,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

第三,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5、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指出:不要以为高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那么回事。

6、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7、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资源配置方式、财产关系、决策结构、信息结构、竞争与垄断(经济学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对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

8、市场配置是指以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配置三大特征:决策的分散化、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9、市场机制的特征:关联性、制约性、客观性、内在性、动态性。

10、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机制和价格体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1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或作用:传递信息的功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12、市场主体:市场的参与者成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13、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包括商品、劳动力、土地、技术、资金、信息等。

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是构成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

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复习资料(手打版)

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复习资料(手打版)

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

2、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3、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4、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5、法的渊源是指特定法律共同体所承认的具有法的约束力或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之大前提的规范或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

6、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7、法的效力即法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来行为,必须予以服从的一种法律之力。

8、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9、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规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

10、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2、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13、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1.现代管理观念答: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他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立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关键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中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人本观念。

管理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2.管理系统观念。

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题自觉的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管理效果的观念。

3.管理的择优观念。

4.管理的战略观念。

5.管理的权变观念。

2.我国政府职能的根本改变答:“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要逐步实现以下根本的转变:1.由过去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

2.由过去的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总量调节为主。

3.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

4.邮过去的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的战略内容要求答: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徽省委党校_宏观经济管理_作业及答案

安徽省委党校_宏观经济管理_作业及答案

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企业、市场、政府。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

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这里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秩序,良好的信用体系,良好的自然环境等等(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3)政府对经济活动实施间接宏观调控(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种二种力的制约宏观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的制约。

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3、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1)党政机关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2)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4)应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的采购需求组织验收(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对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政策效能,透明程度及专业化水平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4、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未来十年,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要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20XX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题型介绍(150分)一、简答,4题,每题10分,40分。

二、辨析,4题,每题10分,40分。

三、论述,3选2,每题35分,70分1、资源配置的涵义?方式?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计划配置。

2、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4、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一方面,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照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

5、什么是市场经济?分类?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

二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

分类:早期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有意识地引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力、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各类产权市场。

(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基本框架,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7、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3)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份;(4)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也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8、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所谓所有制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现代管理基础理论(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汇总)宿州

现代管理基础理论(2013年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汇总)宿州

现代管理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P6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任何社会劳动或者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他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

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既然是人类的一中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

2、(P68)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3、(P70)协调的涵义:是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之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协调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和重要工作。

4、(P73)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次产业间及其内部各部门间生产规模的比例关系和投入产出的关系。

5、(P75)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6、(P76)宏观决策,主要是指国家政府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研究并制定一个国家的,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重大方针政策。

7、(P81)金融监督,是指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状况的监测、预警和督导。

其作用利于货币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8、(P81)物件监督,是指政府及有关只能部门依据物价方针、政策和法规,对商品价格的形成、调整和执行进行的监督。

其主要作用是:有助于宏观物价的基本稳定,有助于建立正常、良好市场调节秩序;有助于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

9、(P83)产业政策的涵义:是政府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的干预,弥补和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从对资源合理配置和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中获得经济增长收益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简答1、(P75)经济周期衰退阶段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是指宏观经济由繁荣到萧条之间的过度阶段,这一阶段是经济处于全面下降的时期。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一)社会主义的本质3(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5(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6五、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7六、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9(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9(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0(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四)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1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2(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3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3(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3九、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15(一)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宝15(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性质和基本任务15十、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16(一)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6(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6十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7十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18(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18(二)“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18(三)“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18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9(一)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9(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3(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3(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5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28(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8(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0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32(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32(二)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3(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4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6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7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38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9八、认真贯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0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41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45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45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46四、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46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6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7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7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7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鲜明特色48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48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48十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48十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48十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48十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49十六、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49十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49 十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50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50二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1二十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二十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3二十三、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55二十四、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56二十五、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57二十六、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59二十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9二十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60二十九、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0理论法学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122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122一、法治理念122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22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122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123第二章法的本体124第一节、法的概念和特征124第二节、法的要素125一、法律规则125二、法律原则126第三章法的存在127第一节、法的渊源127第二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28第三节、法的效力129第四节、法律责任130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130二、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30三、法律制裁130第四章法的运行131第一节、立法131第二节、法的实施132一、法的实施的概念132二、执法133三、司法133四、守法134应用法学第一章宪法学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136一、宪法的含义和分类136二、宪法的功能和作用137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138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8二、选举制度140三、国家结构形式140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1五、特别行政区制度141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42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142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4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43第二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44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144二、行政法的渊源144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145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45五、行政法律关系145第二节、行政主体146一、行政主体概述146二、行政机关146三、依职权和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146四、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147第三节、行政公务人员147一、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特征与范围147二、行政职务关系147三、行政公务行为148第四节、行政相对人148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与特征148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48第五节、行政行为149第六节、行政立法152第七节、行政执法153第八节、几种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153一、行政许可153二、行政处罚157三、行政强制措施158四、行政强制执行158第九节、行政司法159一、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159二、行政复议159第十节、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63第十一节、行政赔偿164第三章刑法学167一、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67二、犯罪与犯罪构成168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69四、未完成罪169五、刑罚及其刑种170六、刑法分则中的几种职务犯罪171 第四章民法学173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73二、民事主体、我国对法人的分类174三、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176。

2013年省委党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要点

2013年省委党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要点

2013年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测试《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测试题型(试卷总分为150分):1、选择题(单选、多选混在一起)。

2、辨析题(判断+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2个题,三段式答题法)。

测试知识要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什么是管理?答:所谓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4、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及其二者的关系。

答: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在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

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之间之所以不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是因为组织成效的高低,除了受管理成效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工作环境、非工作环境、管理者本身等。

组织成效和管理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无关紧要,相反,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

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对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和组织成效的关系。

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

5、管理者的类别和管理者的技能机构。

答: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所需掌握的管理技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种:(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思想技能。

由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不同,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就不同,和此相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也应有所侧重。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一、经济管理的性质和原则经济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监督等各项实践活动的总称。

经济管理是人们进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

经济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经济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前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协作劳动、社会化生产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性质;后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性质。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

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的二重性决定韵。

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经济管理的共性,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经济管理的个性,经济管理的二重属性是同一管理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客观规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

经济管理的原则,是经济管理中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物质利益原则;最佳效益的原则。

二、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一)早期的经济管理思想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l9世纪末以前。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尽管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孙武、司马迁、贾思勰等提出一些重要的管理星想,但都未能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18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

这期间及后期,一些著名的人物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的观点;罗伯特.欧文提出了重视人的因素的观点;查尔斯.巴贝奇对作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按照对牛产率贡献大小来确定报酬的制度。

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二)古典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l9世纪末到l930年之间。

201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201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12、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
正确答案:C
4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4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5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3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37、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一、简释题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任何社会劳动或者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他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

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既然是人类的一中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1、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次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间生产规模的比例关系和投入产出的关系2、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3、衰退期:宏观经济由繁荣到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处于全面下降的时期。

主要特点:销售疲软、生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价格下跌、事业增加等。

4、宏观决策:国家政府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研究并制定一个国家的,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重大方针政策。

5、金融监督:指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状况的监测、预警和督导。

其作用利于货币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6、物价监督:是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据物价方针、政策和法规 对商品价格的形成、调整和执行进行的监督7、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的干预,弥补和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从对资源合理配置和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中获得经济增长收益的宏观经济政策8、管理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9、协调的含义: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协调,实质使之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10、精神革命:泰勒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

为此要解决管理部门和工人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互相合作。

11、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有关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免权等。

12、社会人:工人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社会、心理、精神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

13、诱因:指的是组织为了补偿个人牺牲而提供的各种刺激,其中包括物质(金钱等)、社会(威望、权力、参与决策等)。

14、牺牲:指的是个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提供服务、时间等。

15、系统: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具备以下六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16、经济人:或叫组织人,理性人,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由于经济的激励而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同时自己也达到满足。

17、规划论:指运筹学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类方法。

规划论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确定了某项任务后,研究怎样精打细算、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一项任务。

二是在已有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研究怎样合理安排,发挥这些人力、物力的作用,完成最多的工作或生产任务。

18、企业经营目标: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目的性的反映和体现。

每个企业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经营目标。

包括以下五方面①对社会贡献目标②市场目标③发展目标④利益目标⑤人员培训目标。

二、简述题1、“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2、审计监督: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受托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令、制度、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力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审核、分析,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和结论的监督活动。

3、产业政策的功能:资源配置结构的导向功能;经济运行态势的协调功能;经济运行机制的组合功能。

4、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哪些方面入手?1、改造提升制造业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加快发展服务业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5、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6、发展海洋经济5、“十二五”发展宏图中,民富与国强并举的发展思路体现在哪些方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6、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1、继续深化改革和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把“蛋糕”做大是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出路2、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让人民群众能充分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

3、努力解决城乡人口的低收入和贫困问题。

4、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5、理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资分配关系。

7、为什么各国政府都密切关注就业,避免失业率过高?1、从经济方面看,失业会直接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2、从社会方面看,失业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

3、从政治上看,失业率较低时,政府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执政者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8、劳动就业政策包括: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9、利用外资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加快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了财政税收,扩大了就业机会。

10、国际收支顺差的宏观调节措施:1、增加对外投资和贷款2、增加国家的黄金储备3、增加国外商品进口4、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1、解决进出口贸易结构性问题采取的措施:1、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提高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比重2、调整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3、改变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过少的状况4、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12、“现代阶段”主要特征:①理论的研究中,充分吸收和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②在这一阶段,对于管理理论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某些其他方面的专家 而是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职业队伍。

③各类专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理论所形成的学派,但在数量上说法不一、在名称上的叫法也有不同。

13、泰罗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1、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谋求取得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3、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

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14、差别工资内容:①通过对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定额。

②采用一种“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报酬制度。

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

③工资的支付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这样既可以克服磨洋工的现象,又可以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15、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要点:1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约尔认为,经营是指导和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一个目标,企业的经营有六种活动是不可缺少的,而管理体制只是经营六种活动当中的一项,管理由五种要素所组成。

⑴经营包括六种活动①技术活动,包括生产、制造、加工②营业活动,包括采购、销售、交换③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和运用④安全活动,包括保护财产设备和人员的安全⑤会计活动,包括存盘点、借贷对照表、成本核算、统计等⑥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

⑵管理活动包括的五种要素①计划 ②组织 ③指挥 ④团体调 ⑤控制。

2管理的一般原则 ⑴劳动分工⑵权力和责任 ⑶纪律 ⑷统一指挥 ⑸统一领导 ⑹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⑺人员的报酬 ⑻集中 ⑼等级制度 ⑽秩序 ⑾公平 ⑿人员的稳定 ⒀首创精神 ⒁人员的团结16、行为科学: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人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规律,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及群体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7、人际关系论新观点:梅奥等人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论的新观点①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是“社会人”。

他们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社会、心理、精神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

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寻找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②梅奥等人认为在企业里,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工作方法没有直接关系,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人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18、人类需要层次论: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③社会交往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需要。

他认为:人民需要是依次要求、依次满足的,是递级上升的。

当生理需要满足后,第二层安全需要就出现了,并要求满足。

这种需要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以上五种需要,人们并不能都等到满足,往往是等级越低者越容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者越不容易满足。

19、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西蒙等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由于所处的环境,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

所以事实上人们不具备求得“最优化”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决策的准则不应是绝对的“最优化”只能是“令人满意的”,最优化准则只存在于逻辑推理中,没有实际价值。

20、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①自我超越。

包括:A建立个“愿景”B保持创造性张力C看清结构性冲突D诚实地面对真相E运用潜意识②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人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者图像、印象” ③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一个组织所形成的共有目标、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④团体学习⑤系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