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论述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_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_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5、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6、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9、实践: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

)10、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关于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2、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

13、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14、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5、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二、辨析题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V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

X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它们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

X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

4.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V5.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复习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复习资料(]

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复习题。

(红色字为正确)1、在经济学中,稀缺是相对(1 )而言的。

(1)人的需要的无限性(2)商品供不应求(3)产品的短缺(4)资源枯竭2、需求函数概念反映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它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是(1 )。

(1)多种因素(2)单一因素(3)价格(4)收入3、边际效用指的是(3 )。

(1)消费全部商品所得到的整个效用(2)消费每个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效用(3)新增一个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4)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4、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浊(2 )。

(1)总收益要假尽可能大于总成本(2)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3)生产函数等于成本函数(4)确立生产最佳阶段是原则5、公开市场业务是(1)的业务。

(1)政府在资本市场买卖政府债券(2)政府在市场公开买卖资产(3)政府强制企业市场信息公开(4)政府抑制垄断、鼓励竞争6、政府第二次调节属于(4 )。

(1)事后调节(2)事中调节(3)事前调节(4)高层次调节7、下列各等式哪个正确(1)。

(1)社会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2)社会总供给= 国民生产总值+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3)社会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进口(4)社会总供给= 国民生产总值+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进口8、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体系中,以下说法哪能个不正确(1)(1)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需求(2)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3)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需求恒等(4)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恒等。

9、人们一般把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称(3 )(1)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2)自由市场模式(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4)政府监管模式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下面哪能个说法是不正确的(2 )(1)资金使用效率较差(2)对总需求的调节不如货币政策直接(3)调节作用力率较大,不容易形成“微调”的效果(4)灵活性较大11、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主题是(3 )(1)激励理论(2)科学管理(3)人性假设(4)权变理论12、彼得·圣吉提出末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3 )(1)事业部组织(2)网络组织(3)学习型组织(4)公司制组织13、法约尔认为,管理由(4)五要素构成。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综合复习题(论述0)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综合复习题(论述0)

1、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区联转意。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同类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尤其共性,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表明不同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又具有个性,这种个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任何事物内部即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又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一方面,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另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即这种区分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下存在的,由于事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的东西,在另一特定的场合则变为特殊的东西,反之亦然。

(4)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①这一原理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理解矛盾及其规律性问题的钥匙。

②这一原理揭示了认识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在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③这一原理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④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之一。

2、论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答:(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回;为①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可靠,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检验、修正和发展认识的过程。

②理性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如果不使之回到实践中就失去了认识的意义。

(2)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过程。

评决实①评价阶段。

确定理性认识是否反映了客观规律,以及这一认识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即能否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对理性认识进行认识评价和价值评价。

在职研究生综合考试试题答案

在职研究生综合考试试题答案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二OO 七级研究生综合考试复习题一、涉及参考书《西方经济学》 谢鲁江主编《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李兴山主编 《宏观经济管理通论》 赵长茂主编 《现代管理学》 考试题型(一) 单项选择题 (每个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在答题上写明正确选项 的题号,共 100题,考试抽 20题,每题 1分,共 20分)。

(二) 辨析题(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共 40题,考试抽 8 题,每题 8 分)。

(三) 论述题(共 5 题,考试抽 1 题,16 分)。

全部复习内容共计 145 个题、单项选择题1、在经济学中,稀缺是相对( A )而言的2、需求函救概念反映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它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是(A )(C)价格 (D )收入3、边际效用指的是( C )(A) 消费全部商品所得到的整个效用 (B )消费每个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效用7、下列各等式哪个正确( A )(A) 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一出口(A )人的需要的无限性 (B )商品供不应求 (C )产品的短缺(D )资源枯竭(A) 多种因素(B) 单一因素(C )新增一个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 4、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 B )(A) 总收益要尽可能大于总成本 (C )生产函数等于成本函数5、 公开市场业务是( A )的业务(A) 政府在资本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C )政府强制企业市场信息公开6、 政府第二次调节属于( D )(A) 事后调节(C )事前调节(D) 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确立生产最佳阶段的原则(B) 政府在市场公开买卖资产 (D )政府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B) 事中调节 (D )高层次调节(B)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一出口(C)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一进口(D)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一进口8、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体系中,以下说法中哪个不正确( A )(A)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需求(B)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C)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需求恒等 (D)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恒等9、人们一般把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 C )(A)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B)自由市场模式(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D)政府监管模式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 B )(A)资金使用效率较差(B)对总需求的调节不如货币政策直接(C)调节作用力度较大,不容易形成“微调”的效果(D)灵活性较大11、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主线是( C )(A)激励理论(B)科学管理(C)人性假设(D)权变理论12、彼得•圣吉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 C )(A)事业部组织 (B)网络组织(C)学习型组织 (D)公司制组织13、法约尔认为,管理由( D )五个要素构成(A)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C)目标、决策、沟通、协调、文化(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管理过程理论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对三项职能认识一致,它们是( A )(A)计划、组织、控制(B)计划、指挥、人事(C)计划、指挥、控制(D)计划、协调、控制15、( B )强调定量分析、建立模型(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科学理论(C)目标管理理论(D)比较管理理论16、下面哪一项不符合生产经营性企业特点( A )(A)以销定产(B)以产定销(C)用户至上(D)市场导向17、下面哪个观点符合法约尔关于经营与管理的论述( C )(A)经营与管理是同一概念(B)经营与管理是没有关系的两部分(C)经营包括管理(D)管理包括经营18、企业管理的三个维度指的是(A )(A)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B)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C)生产管理、供应管理、营销管理(D)战略管理、组织机构、企业文化19、以下哪个战略是总体战略(D )(A)投资战略(B)人事战略(C)产品战略(D)攻势战略20、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五种力量模型和四种通用战略来获取竞争的优势地位,是(A )的观点?(A)设计学派(B)定位学派(C)认识学派(D)结构学派21、“经济人”概念是微观经学的基本前提,这一概念的涵义是(C )。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

安徽宿州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管理--论述题1.现代管理观念答: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他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立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关键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中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人本观念。

管理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2.管理系统观念。

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题自觉的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管理效果的观念。

3.管理的择优观念。

4.管理的战略观念。

5.管理的权变观念。

2.我国政府职能的根本改变答:“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要逐步实现以下根本的转变:1.由过去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

2.由过去的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总量调节为主。

3.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

4.邮过去的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的战略内容要求答: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其主要职能。

主体:中央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职能:中央政府:保持和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发改委要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财政部要改革和完善预算和税收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不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1)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5)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7)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括弧中)得分1.自然失业率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最有可能上升:A) 最低工资水平下降B) 失业救济上升C) 货币增长量下降D) 所得税上升(B )2.加入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A) 增加政府支出B) 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C) 减少货币供给量D) 在减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B )3. 下面的哪一个恒等式不对?A) Y ≡ C + I + G + NXB) YD ≡ Y - TA + TRC) BS ≡ TA - TR - GD) I - S ≡ (G - TA + TR) + NX( D )4.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率提高会A) 提高稳态的产出水平B) 降低稳态的产出水平C) 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D) 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A )5. 在劳动和资本都作为生产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一个关键的假设是:A) 资本收入的份额大于劳动收入的份额B) 资本收入的份额和劳动收入的份额相等C) 资本投资有正的技术溢出D)经济的长期增长完全来自于技术进步(C )6. 假设产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A) 失业率是零B) 自然失业率是零C) 现在有工作的人都不再寻找其它的工作D) 仍有摩擦性失业( D )7. 如果名义工资是在瞬时进行调整的,那么A) 财政政策将只会影响实际货币存量而不会影响产出B) AS是水平的C) 货币政策对改变价格水平无效D) 摩擦性失业不存在(A )8. 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 那么A) 政府支出乘数将上升B) 给定的利率上升会使收入上升的更多C) IS曲线会更平坦D) LM曲线会更平坦(D )9. 货币乘数的大小A) 不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影响B) 随着高能货币的减少而减少C) 随着通货-存款比率的下降而下降D) 随着准备金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D )10. 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指出减税A) 总是会减少财政赤字B) 总是会导致对投资的挤出C) 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但不会刺激消费因为人们会增加储蓄以应付将来的增税D) 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C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得分1.在经济萧条时,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不会加速。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一)一、简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4、产业组织政策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6、关税措施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二、辩析题(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的一致性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7分,计34分)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2、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稳定物价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基尼系数高达0。

47,谈谈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二)一、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1、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3、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5、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6、国际收支7、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二、辩析题(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目标都实现最优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果不相互抵消3、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4、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导致两极分化6、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两注重公平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7分,计34分)1、现阶段我国就业一方面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2020经济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2020经济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管理一、概念解释题1. 行为科学学派。

P4 行为管理学派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是“经济人”的看法,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体系。

行为管理学派没有为管理下一个清楚的定义,但从其总的理论观点来看,他们非常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基本上是把管理看成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求,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激发了人的积极性,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2. 共有规律。

P11 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域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其中主要有:管理的循环规律、人本规律、择优规律、组织规律、权变规律、反馈规律。

3. 管理的权变观念。

P145 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事、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4. 经济方法。

P254 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 管理过程学派。

P4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指“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再具体一点说,“管理是对人力、原料、机器、方法、资金和市场这些基本要素的作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强调了管理是各项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

6. 派生规律。

P11 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如从过程循环规律中派生出的如何发挥各种管理职能的规律;从人本规律中派生出的利用非正式组织和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等规律;从组织规律中派生出的控制幅度规律、协调统一规律、信息传递规律等。

7. 管理的择优观念。

P115 是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要体现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写明正确选项的标号。

每题1分,共20分)1、均衡价格指的是( D )的价格。

A、政府调控后的价格;B、消费者接受的价格;C、生产者接受的价格;D、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2、外部性指的是( B )的现象。

A、市场机制之外发生;B、市场之内发生但市场解决不了;C、企业之外发生但对企业有影响;D、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3、IS—LM模型的总均衡实现条件是( C )。

A、I = S;B、L = M;C、I=S和L=M;D、I=L和S=M4、制度就是( C )。

A、强制性的法律法规;B、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D、管理规章5、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是指( A)。

A、制度的运行费用;B、人们买东西所付出的费用;C、人们为获取交易资格而付出的费用;D、政府征收的市场规费6、在我国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中,五年计划属于( B )。

A、长期计划;B、中期计划;C、短期计划;D、超短期计划7、以下哪种分配形式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A、劳动报酬;B、企业利润;C、间接税;D、所得税8、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 A)。

A、摩擦性失业;B、自愿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隐蔽失业9、持续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 A)。

A、影响居民就业;B、抑制通货膨胀;C、使本国货币趋软;D、减少国际经济摩擦10、( D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即全部净产品的价值总和。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1、人是社会人是( B )提出的。

A、米德维尔钢铁厂实验;B、霍桑实验;C、投射法实验;D、人性假设实验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D )。

A、直线制;B、职能制;C、矩阵制;D、事业部制13、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是( A)提出来的。

山东党校在职研究省宏观经济管理题

山东党校在职研究省宏观经济管理题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分析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管理,也称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放眼国际市场,面向全国统一市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过程。

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GDP平均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3、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相对平衡。

4、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完成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安排,将国家取得的各种财政收入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

5、公债,国家举借的内外债的总称,属国家债务,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

作用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节经济结构、调节货币供应量。

6、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出的生产成果,在一定分配制度下,按照一定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割的经济活动。

收入分配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和组织,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7、居民消费即居民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8、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

有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财产,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两个措施:减税、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从紧的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手段: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中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收支活动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

9、财政政策工具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所选择的用来实现财政政策的各种财政分配和调节手段。

主要有财政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国债等。

10、就业,指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工作并取得合法报酬的人员所处的状态。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答案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答案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答案1、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

2局限性及其成因: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

原因是:(1)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3)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4)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5)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行为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3、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2)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包括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等。

(3)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宏观经济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这是宏观政策成功的根本前提,而宏观管理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4)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4、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手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GDP 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变动。

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一、概念题1、管理的人本性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

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位置,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开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2、管理的创新性管理不仅是进行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不仅参与创造价值,还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管理创新性还在于管理本身也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

通过管理的变革,不但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开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技术革命必然要求管理变革,科学管理使新技术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3、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他要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以到达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4、职能制管理机构就是单位内各级管理部门除领导人外,还建立相应的职能机构,这些职能机构在自己所管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组织下达指示和使命。

优点是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那么。

5、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开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益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其核心内容是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7、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是管理主体对战略的地位、作用反复认识的强化。

8、沟通鼓励:是指管理者同群众打成一片,彼此之间感情融洽,信息沟通,相互依赖了解,会形成一种巨大的鼓励力量。

9、尊重鼓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一、概念解释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开来;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商品: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

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区别。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所有。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

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它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则在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历年考试

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历年考试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为什么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2.联系实际谈谈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2002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因素?2.为什么说政府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成为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者?二、论述题(每题35分,2题,共70分)1.论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思路。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镇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分析原因。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3级经管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试题答案(A卷)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结构决定功能。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结构失衡必然形成“短线”制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5分)其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

结构不合理意味着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全面优化配置,出现高增长、低效益现象。

(5分)再次,产业结构影响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本国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

(5分)2、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从宏观管理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并无固定、统一模式;(3分)第二,宏观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分)第三,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所有制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4分)第四,不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调整和完善。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2020经济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2020经济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管理一、概念解释题1. 行为科学学派。

P4 行为管理学派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是“经济人”的看法,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体系。

行为管理学派没有为管理下一个清楚的定义,但从其总的理论观点来看,他们非常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基本上是把管理看成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求,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激发了人的积极性,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2. 共有规律。

P11 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域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其中主要有:管理的循环规律、人本规律、择优规律、组织规律、权变规律、反馈规律。

3. 管理的权变观念。

P145 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事、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4. 经济方法。

P254 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 管理过程学派。

P4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指“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再具体一点说,“管理是对人力、原料、机器、方法、资金和市场这些基本要素的作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强调了管理是各项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

6. 派生规律。

P11 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如从过程循环规律中派生出的如何发挥各种管理职能的规律;从人本规律中派生出的利用非正式组织和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等规律;从组织规律中派生出的控制幅度规律、协调统一规律、信息传递规律等。

7. 管理的择优观念。

P115 是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要体现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党校研究生班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部分)有答案

党校研究生班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部分)有答案

党校研究生班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部分)有答案党校研究生班《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部分)一、单选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7.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

中央党校《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及考卷整理.精讲

中央党校《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及考卷整理.精讲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参考资料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答: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现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表现出以下主要缺陷: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

垄断导致市场效率降低。

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

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4、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

5、不能保证市场财富的合理分配。

6、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

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政府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出发,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法规政策加以弥补和纠正。

二、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其运行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为卖而买”,实现价值增值是商品生产者的决定性动机。

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具有不正当竞争的倾向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

二是分工高度发达。

生产过程高度专业化,协作化。

任何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交换把整个经济连接成一个紧张运转的有机体。

经济运行的链条一旦在某个环节上断裂,就会产生“骨牌效应”,造成灾难性后果。

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身客观地要求有一个控制系统,即政府的宏观管理。

2、导致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答:宏观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是其局限性,即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的所有缺陷,甚至会因举措当引起经济波动。

主要原因:一、信息对宏观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为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四、宏观调整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政策“时滞”使宏观政策滞后于经济现实,导致政策失效。

安徽省委党校2012级《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委党校2012级《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及参考答案一、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要素。

答: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企业、市场、政府。

(1)政府是行政机构,且与经济联系极为密切,是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2)政府通过制定实施经济政策进行管理。

(3)政府对市场的主体(企业)进行激励或约束。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各类企业和个人,自主经营,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承担经济风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所有经济活动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也就是“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

(3)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良好的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信用体系、自然环境。

政府不仅是宏观经济的组成,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政府主要是实施间接宏观调控。

政府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对市场进行调节,由价格信号来引导和约束企业的资源配置。

二、宏观经济运行受哪两种力的制约?答:受以下二种力制约:(1)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买卖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

(2)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三、简述构成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答: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宏观经济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宏观经济管理又不单纯是政府行为,因为宏观经济管理实际上是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基本路径。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政府本身,而且决定于政府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看来,政府、市场、企业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我国加强居民消费管理、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的对策是什么?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从长远看要加快经济发展;从当前看,首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次要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标准,提高离退休职工尤其是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工资,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扶持、补助标准;再次要大力提高对农民的补贴。

(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成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一是要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二是要制定好科学长远的总体规划
三是要积极发展大中城市、城市群,但不能走低水平扩张的老路
四是要把县市城区打造成县域甚至地区中心城市
五是要加快发展小城市、小城镇
六是要大力进行农村社区建设
(三)继续完善刺激和扩大消费的政策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二是要完善消费品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

三是要优化和改善消费环境。

(四)合理引导和调整消费结构
一是要加强对消费品生产供给结构的调控管理。

二是要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自觉调整消费结构。

25、试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原因?
1、东西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上。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据统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 比是2:1:0.86.地区之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
入比都小于1.6﹕1,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
﹕1,我国是其中之一。

2008年城乡居民收
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
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若将城镇、农
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
费医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
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主要表现为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
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
上呈扩大趋势。

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与
最低行业相差已超过10倍。

这说明我国行
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4、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
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
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越
不均匀。

2008年基尼系数又上新高,已达
到了0.65,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
(0.4)。

原因:(1)、初始条件不同(2)体制外
收入膨胀(3)体制、制度和政策原因:1、
初次收入分配体制及格局是导致居民及劳
动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

2、缺乏监督与控
制的行政体制,是导致腐败收入的根源。

3、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垄断
收入的主要原因。

4、政策原因是东西地区
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5、体制、制度及政
策不合理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4)
政府调控政策乏力。

26、试述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首先,要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其次,
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再
次,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
入;最后,政府要努力营造三次分配氛围。

(2)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
第一,要改革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第二,
要改革行政体制;第三,加快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建立公平的竞争环
境。

第四,要深化西部地区体制与制度改
革;第五,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增加对
农村的政策倾斜。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增加居民就业(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27、试述造成我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人口基数大,人口就业率和劳动参与
率高,劳动力素质偏低(2)经济增长模式
带来失业增加。

高经济增长没有带来高就
业增长。

(3)经济结构不合理及其调整造
成失业增加。

公有制经济比重偏高,不利
于增加就业。

(4)现有体制与政策对增加
就业存在负面影响。

城乡二元体制仍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就业增加,个体、私营经济
发展受到制约;一些制度、政策不利于创
业。

(5)国际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衰退的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6)失业群体
结构出现新情况。

28、试述我国增加就业的对策?
(1)控制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素质
(2)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模式与
速度(3)创新创业制度与政策,以创业促
就业(4)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5)通
过体制、制度改革以及政策调整促进就业
(6)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
(7)确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增加国内外
就业渠道。

29、论述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
则?
(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
宏管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
础性的调节作用。

(2)宏管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
式加以保障。

(3)宏管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

(4)宏管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
主化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