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管理专业绝密复习提纲
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一、简答题: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行形式。
市场经济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市场主体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
2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是公平运行原则,整个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等价交换原则、自由竞争原则、优胜劣汰原则、机会均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开放原则。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
5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6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统一是指市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统一的,市场按照统一的规划、制度进行组织和运作。
开放和统一是相辅相成的,市场体系不仅要对内开放,也要对外开放。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运行。
有序是指要有一定规则来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流动。
7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8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工作。
党校复习资料
第四十二期党校结业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选择、辨析题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本期党校入党培训教材为主,辅以少量热点时事政治的内容。
二、简答、论述参考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思想路线是什么?根本组织制度是什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4.《决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方面?5.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有哪些基本要求?有什么重要意义?6.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如何严格要求自我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7.为什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不动摇”?
8.为什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9.为什么说“党的宗旨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0.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11.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12.根据你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谈谈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3.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讨论建设“五个重庆”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针对这两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作为学生党员,怎样贯彻落实党内民主?
△第四十二期党校结业考试将于第十五周举行。
党校研究生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及类型分析(现代管理观念)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及考题类型(第二篇现代管理观念)第五章管理的人本观念★一、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论述)管理人本概念的的涵义: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具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
因此在管理中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二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纳入管理要求的最高目标.三是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也包括管理主体;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
因此,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指所有与管理活动有关的、涉及人的各种存在方式的、整体的人本观念。
四是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因此,在人本理论研究中,虽可大胆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作为管理客体的要素有人、物质、科技、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其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2.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主体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总之管理者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
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3.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
管理中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财物的关系等,其中决定性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
5. 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联系实际)二、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多选):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知识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知识的人格化)3、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4、“人和第一”的观念三、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多选)答: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①正确确定人的假设理论,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管理学派以人是经济人为假设、行为科学——社会人、决策理论学派--决策人、管理人、权变理论学派——复杂人);②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是人的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③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④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中共贵州省党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题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在职探讨生考试复习题《管理学原理》考试题型(试卷总分为150分):1、选择题(单选、多选混在一起)。
2、辨析题(推断+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2个题,三段式答题法)。
考试学问要点:1、管理的四大职能是:安排、组织、领导、限制。
2、什么是管理?答:所谓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及其二者的关系。
答: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在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定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肯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肯定必定导致低的组织成效。
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之所以不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是因为组织成效的凹凸,除了受管理成效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工作环境、非工作环境、管理者本身等。
组织成效和管理成效的凹凸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无关紧要,相反,它更说明白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需提高管理成效。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状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
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凹凸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对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正确相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与组织成效的关系。
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懦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
5、管理者的类别和管理者的技能机构。
答: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所需驾驭的管理技能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三种:(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思想技能。
由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不同,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素养和实力的要求也就不同,与此相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须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也应有所侧重。
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
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 “三个有利于”: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 名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名族特色、时代特色。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8.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9.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简答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命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二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3.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求真务实。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名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省委党校《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一.简答题和辩析题复习重点1.管理的涵义与特征管理的涵义(P5)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特征(P6-P10)①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8)②目的性;③人本性;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
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入、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④综合性;⑤创新性;⑥艺术性:管理既是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有不确定性因素(突发性、偶然性、观念性、文化性)。
2.管理的共有规律(P11)管理活动都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主要有:管理的循环规律、人本规律、择优规律、组织规律、权变规律、反馈规律.3.管理主体的特征和管理客体的特征管理主体的特征:(P22)权力: 四种来源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是某种法律程序或特定标准所赋予的地位的职权. 能力:管理客体的特征:P45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4.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与设计原则。
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主要有:①直线制;②职能制;③直线职能制;④矩阵制⑤事业部制。
注意每种类型的示意图。
(P3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精简、效能的原则。
P375. 管理职能的类型P41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
6.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P49-P51)作用:①决策的参与者与执行者;②反馈信息的原发者与传递者;③管理文化的创造者与体现者.地位:①被管理者的地位:服从性②主动地位:参与管理,主动服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地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详细目录(精品文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一)社会主义的本质3(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5(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6五、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7六、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9(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9(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0(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四)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1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2(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3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3(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3九、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15(一)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宝15(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性质和基本任务15十、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16(一)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6(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6十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7十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18(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18(二)“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18(三)“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18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9(一)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9(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3(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3(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5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28(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8(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0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32(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32(二)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3(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4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6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7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38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9八、认真贯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0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41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45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45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46四、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46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6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7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7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7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鲜明特色48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48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48十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48十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48十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48十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49十六、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49十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49 十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50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50二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1二十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二十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3二十三、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55二十四、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56二十五、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57二十六、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59二十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9二十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60二十九、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0理论法学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122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122一、法治理念122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22第二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122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123第二章法的本体124第一节、法的概念和特征124第二节、法的要素125一、法律规则125二、法律原则126第三章法的存在127第一节、法的渊源127第二节、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28第三节、法的效力129第四节、法律责任130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130二、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30三、法律制裁130第四章法的运行131第一节、立法131第二节、法的实施132一、法的实施的概念132二、执法133三、司法133四、守法134应用法学第一章宪法学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136一、宪法的含义和分类136二、宪法的功能和作用137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138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8二、选举制度140三、国家结构形式140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1五、特别行政区制度141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42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142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4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43第二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44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144二、行政法的渊源144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145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45五、行政法律关系145第二节、行政主体146一、行政主体概述146二、行政机关146三、依职权和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146四、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147第三节、行政公务人员147一、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特征与范围147二、行政职务关系147三、行政公务行为148第四节、行政相对人148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与特征148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48第五节、行政行为149第六节、行政立法152第七节、行政执法153第八节、几种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153一、行政许可153二、行政处罚157三、行政强制措施158四、行政强制执行158第九节、行政司法159一、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159二、行政复议159第十节、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63第十一节、行政赔偿164第三章刑法学167一、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67二、犯罪与犯罪构成168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69四、未完成罪169五、刑罚及其刑种170六、刑法分则中的几种职务犯罪171 第四章民法学173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73二、民事主体、我国对法人的分类174三、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176。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管理专业绝密复习提纲
1.企业的目标:社会贡献、市场、利益与发展、成本、人员培训2.企业的责任:对员工、对社区、对生态环境、对国家、对消费者3.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a.加强教育、培养理念、提高意识b.建立评价体系c.加强研究工作、完善法律制度、企业发展4.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分工、弹性、效益、激励、动态、创新、可持续5.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可分性、层次性、独立性6.分工的好处: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利于革新、利于管理7.企业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8.西方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传统、科学、行为、现代9.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2.运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
3.核心问题是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彻底变革。
10.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1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士气是生产率的关键、存在非正式组织12.马斯洛需要:生理、安全、感情、社会地位、自我实现13.现代管理阶段的学派:管理过程、经验、系统管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权变理论14.决策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15.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材料、任务分解、结构分析、综合平衡、下达计划16.组织的要素:共同的目标、人员与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17.组织高效化标准:管理效率高,层次合理、信息准,利于决策、人员任用合理、目标和计划分解有保障18.组织设计的依据:战略、环境、技术、规模和发展阶段19.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与因人设职结合、权责对等、命令统一、有效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结合20.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21.扁平结构的特点:幅度大,层次少:信息传递快、信息准、下属主动积极2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23.领导的作用、素养:指挥、协调、激励。
品德、知识、能力、心理24.激励方式:目标、参与、领导者、关心、公平、认同、奖励、惩罚25.国企改革历程:扩权让利78-84、利改税84-86、承包制90、现代企业91-9426.现代企业制度含义:企业制度的现实形式、若干具体制度构成(法人、产权、组织、管理)、法人制是基础、产权制是核心、公司制是主要形式27.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领导、人事、财会、破产)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利于政企分开、利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利于国资保值增值、利于规范经营行为、利于走向国际市场29.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给企业家自主经营空间、从股东利益出发非私利、给投资者流动权利30.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31.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制衡:股东和懂事委托、董事和经理委托、四者制衡32.现代企业环境保证:完善市场体系(商品、金融、劳动力)、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转变政府职能(直接管理变宏观调控、管理企业变管理市场、)33.企业文化的内涵:1它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2.中心是人本文化3方式是软性管理4任务是增强凝聚34.企业文化的特点:民族、客观、独立、综合、历史35.企业文化结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观念决定其它层、制度是其它中介、物质层是体现36.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37.企业战略四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调作用38.企业战略特点:全局性、指导、长远、竞争、稳定、风险39.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40.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分析、选择与评价、实施与控制4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42.选择目标市场的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有选择的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完全覆盖43.市场定位战略:特色、利益、用途、用户、竞争者、产品种类、质量44.市场营销组合决策: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公关)45.生产过程的特征:生产技术(离散型和连续型)、产销关系(分离、结合)、产品与工艺的标准化程度46.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47.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丰富发展企业管理思想48.生产能力的分类:设计、查定、有效的生产能力49.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技术工艺特征、生产与劳动组织50.提高质量的意义: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51.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检验20-40、统计质量管理50-60、全面质量管理60以后52.质量管理的内容:确定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控制和保证、进行质量改进53.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TQC):持续改进、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性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全面、用户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54.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设计试制过程的、制造过程的、使用过程的55.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程序:组织策划、总体设计、体系建立、文件编制、实施运行5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工作:质量教育、标准化、计量检定和质量监督、质量信息反馈、综合的机构、开质量管理展小组活动57.物流的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58.物流管理:实体分销管理(PDM)、企业集成化管理(ILM)、供应链管理(SCM)59.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作用: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60.财务管理的内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61.财务管理的目标: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务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62.企业筹资方式:协议方式、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发型商业本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租赁6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工作、规划、人员招聘、培训、职业生涯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绩效评价64.绩效考核的原则:客观公正、具体可衡量、反馈65.绩效考核的作用:为薪酬,调配提供依据、为培训提供方向、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利于自我提升6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陕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复习
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复习资料(专业课)公共管理基础一、政治学原理1.政治学是以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为研究对象,它的目的是提供政治领域的知识。
2.政治学的功能:1)提供政治思想指导人们的政治生活;2)说明及分析政治现象和问题。
3)为政府及人们提供公共政策来解决国家社会的问题;4)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
5)职业训练。
3.西方政治学的产生的发展:伦理阶段;神权阶段;过渡阶段;理性阶段;实证阶段;多元阶段;行为主义时期;后行为主义时期。
4.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3)明清时期的启蒙政治思想;4)鸦片战争后,爱国变革、民主、科学成为政治学研究主题;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6)194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
5.一个现代国家应具备的条件:领土;人口;独立主权;政府组织;独立的国际地位;民族主义共识。
6.国家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
7.西方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立宪君主制(二元君主制及议会君主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8.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巴黎公社制;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9.国家的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10.国家机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11.政党是代表一定人群或集团的利益,通过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
12.政党的功能: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表达和整合利益;帮助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13.中国的主要政治社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4.政治统治的方式:实行暴力强制;进行限制于排斥;进行怀柔与利用;法律约束;进行思想控制;运用外交手段。
15.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政治监督。
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考试重点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方面。
作业管理三项管理方法: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组织管理三项方法:1、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业计划部门,按照科学的规律制定计划,管理企业;2、实行职能工长制;3、利用例外原则进行管理控制。
古典管理思想:法约尔:经营和管理概念不同,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于一个目标,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项活动。
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包括五个要素或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梅奥是人群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1、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不仅有经济动机,更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从社会和心理方面寻找提高工人积极性的办法。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只重视正式组织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充分发挥每个人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越高生产效益越高,管理者要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
一类是外部因素,如基本工资、工作安全以及周围关系等,这类因素一般不构成强烈激励,叫保健因素;一类是内在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晋升等,这类因素满足个人发展或自我价值实现,是真正的激励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因此管理必须采取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
主要论点: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决策的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决策;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复习资料(].精讲[推荐5篇]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复习资料(].精讲[推荐5篇]第一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复习资料(].精讲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中直班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复习题。
(红色字为正确)1、在经济学中,稀缺是相对(1)而言的。
(1)人的需要的无限性(2)商品供不应求(3)产品的短缺(4)资源枯竭2、需求函数概念反映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它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是(1)。
(1)多种因素(2)单一因素(3)价格(4)收入3、边际效用指的是(3)。
(1)消费全部商品所得到的整个效用(2)消费每个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效用(3)新增一个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4)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4、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浊(2)。
(1)总收益要假尽可能大于总成本(2)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3)生产函数等于成本函数(4)确立生产最佳阶段是原则5、公开市场业务是(1)的业务。
(1)政府在资本市场买卖政府债券(2)政府在市场公开买卖资产(3)政府强制企业市场信息公开(4)政府抑制垄断、鼓励竞争6、政府第二次调节属于(4)。
(1)事后调节(2)事中调节(3)事前调节(4)高层次调节7、下列各等式哪个正确(1)。
(1)社会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2)社会总供给 = 国民生产总值 +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3)社会总供给 = 国内生产总值 +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进口(4)社会总供给 = 国民生产总值 +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进口8、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体系中,以下说法哪能个不正确(1)(1)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需求(2)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3)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需求恒等(4)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恒等。
9、人们一般把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称(3)2011年12月5日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中直班(1)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2)自由市场模式(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4)政府监管模式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下面哪能个说法是不正确的(2)(1)资金使用效率较差(2)对总需求的调节不如货币政策直接(3)调节作用力率较大,不容易形成“微调”的效果(4)灵活性较大11、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主题是(3)(1)激励理论(2)科学管理(3)人性假设(4)权变理论12、彼得·圣吉提出末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3)(1)事业部组织(2)网络组织(3)学习型组织(4)公司制组织13、法约尔认为,管理由(4)五要素构成。
党校研究生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和要素部分)
导言部分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选择、辨析)答: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P5)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②目的性;③人本性;④综合性;⑤创新性;⑥艺术性。
(P6-P9)辨析题: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
答:错。
管理都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任何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
这一点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转移。
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它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
辨析题:管理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
答:错。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
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
二、管理规律(选择、判断)管理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
管理规律至少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规律和技巧性规律等类型。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它具体表现为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
管理的共有规律、派生规律、技巧性规律答: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湖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所现代管理学复习题模板
现代管理学考试复习题第一篇现代管理要素*01.管理者的素质( 判断、辨析)管理者的素质, 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 它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 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 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 管理者处于总揽全局的统率地位, 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 不同层次、领域的管理者应具有不同素质, 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 同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1、政治素质: 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既要坚信社会主义道路, 又要拥护改革开放;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2、品德素质: 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是公道正派, 与人为善; 三是谦虚谨慎, 作风民主; 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
3、知识素质: 一是自然科学知识; 二是社会科学知识; 三是专业知识。
既要是精通本专业知识的专才, 又是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
4、业务素质: 主要是指管理能力, 包括: 一是科学决策能力。
表现在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强的预见性, 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矛盾, 提出决策问题。
其次是具有丰富的经验, 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 能够博采众长、择优决断, 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是知人善任能力。
所谓知人, 就是善于发现人才, 对人有真正的了解; 所谓善任, 就是能够把恰当的人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上, 使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即人尽其才。
三是组织协调能力。
管理者必须要有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 要在管理中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
只有这样, 才能组织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使管理不断达到预定目标。
四是开拓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市场需求千变万化, 管理者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努力学习, 善于接受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和开拓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省委党校专业课复习提纲
绪论一、公共行政的功能(简答及论述)1.管制功能。
公共行政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便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服务功能。
公共行政的功能就是公共产出的过程3.维护功能。
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4.扶助功能。
行政机构有义务对社会的一些团体和组织提供某些帮助,以助于他们实现其目标。
二、公共行政的原则1.法制原则。
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2. 服务原则。
现代政府是由人民大众产生的,宪法也确立了人民组成政府的权力,这也表明了政府和公民的基本关系,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3. 效率原则。
一是政府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性的基本层面是活动的合法性。
其次是体现活动的效率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政府活动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成本效益分析应该成为政府活动的极为重要的考虑内容之一。
4. 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鲁莽的轻率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要给社会带来灾难。
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组织的概念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和人事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就是正常所说的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的目标目标是组织的基本元素之一。
组织目标决定了组织活动的方向,是组织奋力争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组织目标的作用是1.为组织的运作提供了方向,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前提2.为组织成员的考核提供了主要依据3.对组织成员起到了激励和鞭策的作用4.为组织成员自我引导,确立标准5.激发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增进组织的协调6.为组织选择和运用人、财、物力等资源提供依据什么事组织结构扁平化及优势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富余人员,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优势是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组织内信息畅通;管理成本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集权制与分权制这是依据行政组织的上下级职权的大小来划分的集权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物的决定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受控地位,凡事依据上级命令或秉承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分权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着较大的自主权,能自行解决、处理问题,不必事事向上级请示,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多于干涉的组织体制层级制和职能制这是由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划分的层级制又叫科层制、直线制、分级制。
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课程——管理学-要点重点【范本模板】
导言1、“泰罗制”问世标志西方管理科学产生。
2、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罗提出“管理技术的定义是确切知道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泰罗强调了管理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泰罗对管理的基本认识。
3、法国的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作了专门研究.“管理,就是实际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行为科学学派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关于认识“经济人”的看法,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5、决策理论学派把决策看做是管理的中心,认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所以得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结论;系统管理学派把管理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把系统分析应用于管理;管理科学学派重视管理中的定量分析。
*6、任何管理活动都有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管理主体,2、管理客体,3、管理目的,4、管理职能和方法,5、管理环境。
7、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动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8、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两重性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也即一般属性,是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社会活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是按社会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
社会属性也即管理的特殊属性,主要是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在任何社会中,管理不但要组织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调整生产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认识管理的两重性特征,不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管理的内涵,而且对于管理科学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如何吸收和借鉴别国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9、在管理中,管理的目的性一般表现为社会劳动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目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目的的统一,而不是仅仅表现为某个成员或管理者单方面的目的。
否则,就难以形成协作的意愿,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再次,管理的目的性还表现为目的择优性。
实际中,管理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目标,也是指导和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2012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复习资料.doc
2012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复习资料公共管理客体就是社会公共亊务特指公共管理主体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存在大量的问题。
要实现政府不社会之间的和谐展,需要政府通过职能改革等一品的过程。
1.公共资源2.公共项目3.社会问题系列方式做出巨大的劤力,政府要创建新型的体制,积极扶植社会性组织的成长,公共管理基本特性公共性管理性社会性幵逐步将某些原本属二政府的职能交由社会性公共组织行使。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最重要的特征, 1.主体—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有机今后, 政府的社会管理主要职能1.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区域经济调节、统一 2.对象—公共亊务 3.目标—公共利益 4.价值观—平等、正义、民主、国有资产管理、微观管制、觃划幵组织实施国家的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等;事是文责任 5.手段—公共权力化职能, 文明建设;三是社会职能。
即组织劢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研究的是国家政府社会公共组织的公共亊务及管理过程,工商管理研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究的对象是工商企业及经营过程社会指的是和经济政治生活分开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保障、服务、环境保护1. 目标不同提供社会成员福利、非营利性的产品服务不盈利为终极目标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类容,这些类容和我们所说的侠义的公共亊务范围是一致的生产销售产品最求利益最大化当前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管理主体上社会公共亊务的管理不能由政2. 资源来源不同消耗公共资源利用国家财政收入资源不是公共的利润府独立承担,必须鼓劥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公共亊务的管理上来,同时,公3.管理手段不同行政法律为主经济为辅反之众、私人企业也可以在公共部门的授权、监督和指导下参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在管理方式上,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发挥作用. 在市场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1.公共问题的确立—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幵加以解决的领域政府不应该越俎代庖社会2.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管理的最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企业的目标:社会贡献、市场、利益与发展、成本、人员培训
2.企业的责任:对员工、对社区、对生态环境、对国家、对消费者
3.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a.加强教育、培养理念、提高意识b.建立评价体系c.加强研究工作、完善法律制度、企业发展
4.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分工、弹性、效益、激励、动态、创新、可持续
5.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可分性、层次性、独立性
6.分工的好处: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利于革新、利于管理
7.企业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8.西方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传统、科学、行为、现代
9.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2.运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
3.核心问题是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彻底变革。
10.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
1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士气是生产率的关键、存在非正式组织
12.马斯洛需要:生理、安全、感情、社会地位、自我实现
13.现代管理阶段的学派:管理过程、经验、系统管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权变理论
14.决策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
15.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材料、任务分解、结构分析、综合平衡、下达计划
16.组织的要素:共同的目标、人员与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
17.组织高效化标准:管理效率高,层次合理、信息准,利于决策、人员任用合理、目标和计划分解有保障
18.组织设计的依据:战略、环境、技术、规模和发展阶段
19.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与因人设职结合、权责对等、命令统一、有效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结合
20.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1.扁平结构的特点:幅度大,层次少:信息传递快、信息准、下属主动积极
2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23.领导的作用、素养:指挥、协调、激励。
品德、知识、能力、心理
24.激励方式:目标、参与、领导者、关心、公平、认同、奖励、惩罚
25.国企改革历程:扩权让利78-84、利改税84-86、承包制90、现代企业91-94
26.现代企业制度含义:企业制度的现实形式、若干具体制度构成(法人、产权、组织、管理)、法人制是基础、产权制是核心、公司制是主要形式
27.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领导、人事、财会、破产)
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利于政企分开、利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利于国资保值增值、利于规范经营行为、利于走向国际市场
29.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给企业家自主经营空间、从股东利益出发非私利、给投资者流动权利
30.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
31.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制衡:股东和懂事委托、董事和经理委托、四者制衡
32.现代企业环境保证:完善市场体系(商品、金融、劳动力)、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转变政府职能(直接管理变宏观调控、管理企业变管理市场、)
33.企业文化的内涵:1它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2.中心是人本文化3方式是软性管理4任务是增强凝聚
34.企业文化的特点:民族、客观、独立、综合、历史
35.企业文化结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观念决定其它层、制度是其它中介、物质层是体现
36.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
37.企业战略四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调作用
38.企业战略特点:全局性、指导、长远、竞争、稳定、风险
39.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40.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分析、选择与评价、实施与控制
4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
42.选择目标市场的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有选择的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完全覆盖
43.市场定位战略:特色、利益、用途、用户、竞争者、产品种类、质量
44.市场营销组合决策: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公关)
45.生产过程的特征:生产技术(离散型和连续型)、产销关系(分离、结合)、产品与工艺的标准化程度
46.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
47.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丰富发展企业管理思想
48.生产能力的分类:设计、查定、有效的生产能力
49.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技术工艺特征、生产与劳动组织
50.提高质量的意义: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
51.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检验20-40、统计质量管理50-60、全面质量管理60以后
52.质量管理的内容:确定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控制和保证、进行质量改进
53.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TQC):持续改进、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性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全面、用户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
54.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设计试制过程的、制造过程的、使用过程的
55.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程序:组织策划、总体设计、体系建立、文件编制、实施运行
5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工作:质量教育、标准化、计量检定和质量监督、质量信息反馈、综合的机构、开质量管理展小组活动
57.物流的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58.物流管理:实体分销管理(PDM)、企业集成化管理(ILM)、供应链管理(SCM)
59.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作用: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60.财务管理的内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
61.财务管理的目标: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务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62.企业筹资方式:协议方式、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发型商业本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租赁
6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工作、规划、人员招聘、培训、职业生涯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绩效评价
64.绩效考核的原则:客观公正、具体可衡量、反馈
65.绩效考核的作用:为薪酬,调配提供依据、为培训提供方向、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利于自我提升
6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67.货币量的三个因素: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速度
68.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
69.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70.经济全球化的成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7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7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74、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爆发周期缩短、阶段性模糊、冲击力减弱
75、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产业资本家专门负责商品生产,创造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专门经营商品买卖,实现剩余价值。
二是商业资本家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投资。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种基本形式: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合为一体、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资本投入再生产、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更大范围展开竞争、提供有保障的国家市场
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导致生产技术的停滞倾向、经济力量主要来自税收、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大量精力用于军事,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79、经济全球化的成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确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80、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各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实际需要、是国际经济调整的需要、现代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8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
8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
83、非公有制经济: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84、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只是个人消费品、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8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形式:个体劳动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资本收入、风险收入和机会收入、技术信息房地产收入
8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87、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竞争双方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时间存在矛盾、竞争要求有一个公开平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