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迟子建选文3(word版有答案)

2021届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迟子建选文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朋友们来看雪吧迟子建先说胡达老人吧。
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
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
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
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
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
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
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
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
照相机、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
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
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
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
”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
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
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
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
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
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
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
”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
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
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
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
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系列

2021届中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系列——汪曾祺选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
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
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
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
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
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
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
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
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红蜡烛。
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
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
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
纸钱。
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
明矾。
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
碱块。
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
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
有客人(他也还有一些生意上的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
“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
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中的温暖瞬间熊益军①有几件事老是萦绕在脑际,想起来心头就会涌起阵阵暖意。
②在市场上买了几斤花生米,装在塑料袋里,放在电动车上带回家。
半路上忽听后面有人喊:“前面的那个人,花生米漏啦!”我低头一看,不知何时塑料袋破了个洞,花生米正一粒一粒地往下漏,已经洒了好几米远了。
我赶忙停车,下来抓住破口处。
怎么办?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塑料袋破口处打个结,可结还没打好,花生米又从上面扎口处漏了出来。
没办法了,我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我站在那儿东张西望、束手无策之际,路边修自行车的老人走过来,递给我一只塑料袋,笑意盈盈地说:“给你,套上吧!”我接过塑料袋,套在装花生米的破塑料袋上。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看着他那双油污漆黑的手,我内心感激不已。
这是两个月前某天早晨发生的事。
③从乡下回城,因有急事,我决定抄近路回家。
骑着电动车一路狂奔,前面城里的高楼大厦已映入眼帘,可突然一块牌子挡住了我的去路:前方桥梁断裂,正在施工修复,请绕行。
我一下子傻眼了,这可咋办呀?望着旁边正在扎钢筋的修桥工人,我自言自语:“真倒霉!原路返回,我得多走多少冤枉路啊!”许是听到了我的喃喃自语,一位正在扎钢筋的工人抬起头来看了看我:“是到城里去吧?不用原路返回,你从这儿拐弯向南,走一里来路的样子,就有一座往西的桥,过桥一直走就到城里了。
”情急之中,我都没顾得上道声“谢谢”就匆匆而去。
没走多久,果然看到一座东西向的桥,过桥,直走,我终于顺利地回到家里。
多亏了那位修桥工人指路,要不然我多走冤枉路不算,耽搁了时间还要误事。
直到现在,我还对他有说不尽的感激。
这是前不久遇到的事。
④最近小区改造,楼下挖得坑坑洼洼。
那天早晨,我推上电动车去上班,却被前面一道半米来宽的沟难住了。
我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将前车轮挪到对面,可后轮怎么也挪不过去了。
就在我进退两难之际,一位泥瓦工放下手中的镐,走过来,抓住车后座上的把手,用力一提,再顺势往前一推,我终于过了那道坎,得以按时上班。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刘亮程选文(扫描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阅读系列22——刘亮程选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牛哞刘亮程①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
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
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②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廂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
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
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
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③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
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城市的所有工作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
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
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
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
早晨还活跑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情欲。
④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它们拉了一辈子车,它们驮了一辈子东西。
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和屈辱,对煎熬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
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⑤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个。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侯发山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中考语文阅读系列——侯发山选文7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新年礼物侯发山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
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
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
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
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
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
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
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
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
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
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
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
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
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
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
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
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
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
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精选专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问题:干净是最好的气质王永清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
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
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
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
”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
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
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
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曾经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
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附答案详解)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美]黄土芬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
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
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
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
“不理想。
”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
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
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
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我必须给你分类。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是的。
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那辆自行车①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
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搬呢。
”②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
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
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
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
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
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
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
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
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
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的”。
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寻梦》——季羡林①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
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③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
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④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
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
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
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⑤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
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
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
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
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
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
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
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⑥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
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
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
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
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⑦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
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
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
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
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
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
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⑧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 )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⑨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5.通读全文,描述作者梦中的情境。
(4分)16.根据文意,为第⑨段划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3分)我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仰望②眺望③怅望)17.制作读书卡片:文中多处描写了环境,请将你喜欢的语句摘抄出来并说明其作用(3分)18.读第⑧段,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标点并说明理由。
(2分)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 )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19.比较阅读:读一读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谈一谈两文在篇末写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二、异质的小镇王族①这就是达坂城了。
高低不一的房子随着我的走近,也像是迈动着脚步向我走来。
渐渐地,我们的距离缩短,这个由土房子和胡杨树,还有几条交叉的马路组合而成的小镇,就完完全全呈现在我面前了。
②面对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用了十年时间对它幻想和向往的小镇,我的脚步变得有些迟疑。
这个浑身披着灰尘之衣的小镇,用一种在岁月深处沉静下来的安详,在默默地看着我。
我甚至能感觉到从它苍茫的身体内传来一个声音:“我已等你很长时间了,你为何今天才来?”③达坂城与新疆所有的小城小镇一样,都背倚雪山。
从乌鲁木齐到达坂城,实际上只是顺着天山在前行。
天山像一条扭动着身子的长龙,一直向南而去,而它高高仰起的头就是博格达,它高大,有一种孤独的美。
一年又一年,不知有多少场雪落在这个龙头上,时间是个心灵手巧的裁缝,一针一线,用雪花为它缝制了一顶头冠,稳稳地为它戴上。
达坂城被那顶头冠反射的光芒照亮,像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
④现在,这个光芒像是不满足似的,从博格达一泻而下,迅猛而且不可置疑地将一股明亮的色彩在达坂城渐渐晕染开来。
⑤达坂城的房子大多为土质结构,再加上这里长年刮大风,所以,所有的房子都裂着斑驳的大缝,风一刮来,就直直地进了人家。
走进一户人家的房屋,第一眼看见的是墙上的裂缝,但一束光亮却从这条裂缝中照进来,在屋中央投出一个好看的圆图。
房子的主人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久久地坐在那个圆圈中看书,不起风的日子,墙上的裂缝倒是为他提供了极好的阅读条件。
⑥院子里,两只羊正在吃草,博格达的雪光将一部分草照亮,它们像是听到召唤似的,很自然地将嘴伸向被照亮的那些草。
⑦再往前走,就与一条小溪相遇了。
溪水肯定是融化的雪水从天山缓缓地流淌到达坂城,它像是终于找到了家似的,慢悠悠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放眼望去,小溪环绕着小镇,像一条漂亮的纱巾,着实将这些土房子装饰了一番。
在不远处,小溪汇成一个小水泊,雪山被水面直接映照出来。
有几只鸟飞来,将水面倒映的雪山当作一面大镜子,想照照自己的英姿,不料双爪刚一着水,便觉出不对,赶紧扑棱着翅膀飞走,水面上的涟漪平静之后,博格达雪峰仍原原本本地倒映在水中。
③这是难得的一幕,人只要低下头,就可以看见平时需仰视才可以看见的雪峰。
⑨小镇上的人都行色匆匆,他们不把街道当回事,真正的生活和更丰富的世界在那些由街道向里延伸的小巷和每一座黄泥小屋中。
我知道我不可急急地深入到小巷的人家里去,对于达坂城而言,每一个细微处都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我要让自己尽量缓慢地融会到每一个事物中去,成为这里的一份子,然后在浸润中体味另一种命运。
⑩爱一块土地,最终发现自己已成为这块土地的一部分,那才是最大的幸福。
⑪这异质的小镇,让人恍惚觉得,多少年前在梦里曾经相遇。
而现在,它却已展现在了眼前。
(选自《风过达坂城》,有删改)16、文章通过一幕幕场景,展现了小镇的“异质”。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填空。
(3分)雪山晕染小镇→→溪水绕城→17、请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18、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分条概述。
(4分)1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三、搬家记华明玥①电话预约时,听到薛师傅的声气之壮,就定了由他来替我们搬家。
见了真人,才知听声音辨人的高矮强弱是不科学的:预想中有1.8米的薛师傅只有1.65米左右,长得精瘦。
他的搬家公司只有四个人——他老婆,他的高个子雇工,还有一位被晒得脸上有白框印的眼镜小子。
薛师傅吩咐说,过重的东西别往眼镜小子背上招呼:“他是我儿子,过了这个暑假升大二,这是他第一回给我帮工。
”②我就笑,说最重最高大的柜子,当然给他的高个子雇工。
薛师傅忙说:“最高的衣柜要往我和我老婆背上招呼,大个子不如我们小个子底盘扎实。
还有,你们这种老楼,楼层高度紧卡着2.6米,高个子背大柜,半道上会被上面的楼梯面卡着,切记!”③他本人一看就是干熟了这一行的,片刻不离手的是一条又长又宽的布带子和一卷宽胶带。
他一进来就撕胶带,把衣柜的门上下固定住。
37摄氏度的天,汗马上涌了出来,但背着柜子的人绝不能腾出手来擦汗,因为那么沉重高大的实木衣柜,好不容易与身体贴合到位,抬手一擦汗,重心一错位,就可能出岔子。
因此,薛师傅事先跟儿子叮嘱道:“干咱这一行,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重再难,都不能半途撂下来歇气。
这是保证家什的安全,也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④下一趟就是薛师傅驮着实木书柜下楼,儿子背着书桌迟一步下楼。
当父亲的一面留神脚下,一面抬眼看儿子的一举一动,还能开腔指点:“马上就要转弯了,再弯点腰,记着手要在腰眼上抵一把;转过弯来,千万别把重量放在脖子上,要往下一点,放在脖子和肩膀连着的那条筋肉上,对了对了,这下出气匀了吧。
”⑤等到了楼下,卸下重家什,我才敢笑他:“薛师傅,你竟然让大学生来干这个,你老婆也舍得?”薛师傅一弹眉毛:“怎么舍不得?他又要换手机,我说你来尝尝一滴汗摔八瓣的滋味,跟我干一天,跟大个子一样领一天工资。
干了三天,这小子浑身上下贴满了膏药,躺下去没有空调也能睡得死沉;干了两个礼拜,也不喊苦喊累了,学会任何分量上肩都咬牙撑着。
他原来有点虚胖,现在也长出了腱子肉。
这才是男人,要不吃这个苦,再过五年也没这顶天立地的一股劲儿。
”⑥家具都搬完了,最后抬钢琴。
薛师傅招呼四个人一起动手,两个人在下,两个人在上。
薛师傅用宽布带挎在肩上兜住钢琴的踏板,同时用手抓住琴背的把手和键盘底部,让钢琴的背面朝墙壁,键盘朝楼梯的扶手,一鼓作气往下抬。
薛师傅的儿子不停地招呼大家抬高点,说是踏板千万不能磕碰楼梯。
等上了车,小伙子还很细心地拿出一床旧棉胎,抖开,包好钢琴,并且说,开车也要稳而慢,不能急刹车,不然钢琴前后一摇晃,内部的机件容易损伤,音准也会受到影响。
⑦薛师傅笑道:“有我儿子,你放心吧。
文化人就是对钢琴这样的家什最上心,我们的技术,你掀开琴盖一弹就知道了——都不用请校音师。
”⑧我也会心地笑了,薛师傅让读大学的儿子一起参加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是多么另类呀!目送着薛师傅他们远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摘自《意林·原创版》2019年第11期,有别改)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例:薛师傅吩咐说,过重的东西别往眼镜小子背上招呼。
招呼:放、分配⑴薛师傅招呼四个人一起动手,两个人在下,两个人在上。
招呼:⑵薛师傅的儿子不停地招呼大家抬高点,说是踏板千万不能磕碰楼梯。
招呼: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薛师傅怎样的心理?(3分)薛师傅笑道:“有我儿子,你放心吧。
文化人就是对钢琴这样的家什最上心,我们的技术,你掀开琴盖一弹就知道了——都不用请校音师。
”3.联系全文,概括薛师傅的特点。
(4分)薛师傅为人①,做事②,对搬家这一行,技术上非常③。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没有溺爱儿子,是一个④的父亲。
4.根据语境,以小说中“我”的口吻,为本文补写一个结尾。
(30字左右)(3分)【文本简析】这篇文章主要讲“我”要搬家,请来薛师傅的搬家公司。
薛师傅让他上大学的儿子来当帮工。
他说男人,要不吃这个苦,再过五年也没这顶天立地的一股劲儿。
四、我的母亲丰子恺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
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