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排队》教学反思
8《排队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学反思
王峰 2010.12.25
本节《数学广角》是四年级数学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
数学广角不但是非常有趣的知识,而且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很轻松。
本节教研课我安排的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排队等候时,如何让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的问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通过卸货顺序的对比,找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的卸货顺序;总结出等候时间最少的排队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在学习和对比中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难点是培养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谈话引入新课。
在谈话中,不但回顾了前两节课的内容,又导入到新课;在新课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出示书中提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我带领学生复习了排列问题,就是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有6中顺序。
再让学生探讨每一种卸货顺序占用的总时间,总结出最节约时间的一种顺序。
在巩固新课中,我安排了三道练习,都是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习题,教学效果不错。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在自主探究中,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也没有好好的引导,以至于有的学生没有做出来。
如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完成表格,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9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含义,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排队现象。
2. 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堂排队打饭、电影院排队买票等,引导学生关注排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排队实例,如5个人排队,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排队的规律。
3.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排队问题。
(3)让学生通过实例,如6个人排队,验证自己的发现。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并尝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排队问题1. 生活中的排队现象2. 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排队问题的含义,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3. 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决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决方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共15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共15篇〕第1篇:《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因本节课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简单,大局部学生能跟据生活经历,推理得出结论,学习兴趣浓,教学看似难度不大,但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毫无章法,有的学生不能有序、全面的考虑问题,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才能有限,很难将自己的推理过程表述清楚。
所以,教学难度相当大,难点打破更是不易。
因此教学例时我将例1中的题目信息分步展示,先出示前半局部,让学生明确有3本书,3个人,每个人分别拿一本书,再出示小红、小丽的话,让学生考虑通过她们的话知道了什么?逐一分析^p ,让学生理解推的一般思维过程,再提示学生用筒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比拟得出连线法简法,直观的优点。
最后以问题:为什么大家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场推理,明确推理的一般方法,先找出关键信息,往往能得出一个结论,根据这个结论,利用排阵法可以帮助我们进展下一步推理。
最后,利用游戏找朋友,和活动猜一猜稳固练习,以便学生深化理解。
教后反思:1.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课堂冗繁,教学设计不够简炼,精准。
2.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才能训练不到位,局部学生上课不会说,不敢说。
3.可以将教学实例脱离教材,使其更加生活化,表达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4.修炼提自己的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行为艺术化。
第2篇:《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预习到位,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稳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络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表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开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历,真正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篇导读:《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篇1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广泛存在着,数学广角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
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聪聪给大家的启示,一系列的情境。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在组织教学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说自己的想法,总想替学生说出来,这是一直以来我最爱犯的大忌。
数学老师要求数学语言精密严谨,评课老师给了我宝贵的点评,说话有点碎,有点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锻炼,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符合一名数学的基本语素。
总之,这节课较前两次的成长课来说,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找到了上公开课的感觉。
我要跟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体验。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篇2《排列与组合》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获得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聪聪过生日时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设计了帮聪聪搭配衣服、吃早餐、邀请小朋友、选择路线、趣味朗读及拍照等六个情景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的基本元素,如队伍、人数、顺序等。
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如直接计算、画图、列表等。
3. 排队问题的应用:能够运用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排队现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排队问题的实际应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排队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排队问题,排队问题的基本元素等。
3. 解决方法:讲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直接计算、画图、列表等,让学生掌握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排队现象等。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1)小明家有5个人,他们要排队去公园玩,有多少种排队方式?(2)小华家有4个人,他们要排队去超市购物,有多少种排队方式?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排队问题的实例,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实践与综合运用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能对等候顺序进行正确排列,共有6种排列,渗透多样化的方案。
(2)能对6种排队的方案进行等候时间的计算,并比较。
(3)学生总结哪种排队方案是用最少时间的方案,探究出最优化的方案。
(4)知识的迁移,用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考虑到执教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我特意安排了有趣的生活场景,如理发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所谓“教无定法”,课本出示的情境图是给3艘货舱卸货,但我们的孩子长期居住在城里,对于港口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出于让学生以身边事物为例的考虑,同时由于学生对表格的填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坡度地引入新课,以理发店为场情,设计了两个同学去理发的模拟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已有知识经验,让他们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思维状态,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而课题的设计也体现了独具匠心,从朴实无常的“数学广角”到以“等候”为课题,我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探索新知。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我本着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理念,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知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每个数学活动中都让学生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如在进行“排队理发的方法讨论”一环节中,学生们广开思路,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了方法多样化的目的,也为后一环节“优化方法”提供了很必要的条件与铺垫。
3、这节课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性强,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并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呈现等待的情境,在理发的方法中组织交流,师生、生生进行互评,同时又及时调整了教学的节奏,学生们在总结交流中领悟了优化的数学思想,使运筹思想内化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篇《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篇1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广泛存在着,数学广角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
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聪聪给大家的启示,一系列的情境。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在组织教学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说自己的想法,总想替学生说出来,这是一直以来我最爱犯的大忌。
数学老师要求数学语言精密严谨,评课老师给了我宝贵的点评,说话有点碎,有点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锻炼,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符合一名数学的基本语素。
总之,这节课较前两次的成长课来说,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找到了上公开课的感觉。
我要跟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体验。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篇2 《排列与组合》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获得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聪聪过生日时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设计了帮聪聪搭配衣服、吃早餐、邀请小朋友、选择路线、趣味朗读及拍照等六个情景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3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排队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小组内的复述、总结等。
5.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排队问题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在课后,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确保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分类和归纳难点:通过解决具体排队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排列问题的规律,如相邻问题、不相邻问题等,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应用到新的排队问题中。
四、教学流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3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排队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排队的情况?”比如在食堂打饭、车站购票时,我们都经历过排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排队问题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让排队更公平?”等。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一、注重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大耳朵图图在学生熟悉的电影院买票,发现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在排队买票,可是他们只有3个人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对重复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重复问题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显得很重要,在接下来的所有数学活动中,都是以图图的所见所闻作为情景线,把集合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整理表格。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同学们有分工有合作,他们先独立思考再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思维在这里碰撞后,孩子们的想法更加丰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整理表格,同时,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合作精神也有所提升,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三、注重直观,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让14名学生亲自上台演示,学生直观的感受重复参加比赛的人,也为后面过渡到抽象的韦恩图做铺垫。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本节课虽然在黑板上只是展示了2种方法,其实在巡视学生列式计算时我发现了有的学生还用了别的方法来计算参加两项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精选21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精选21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篇1《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
教材的编排顺序是,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第二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根据参加语文、数学活动小组的人数,及两个活动小组都参加的人数这三个数据计算总人数。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
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于是,“借助直观图”成了我这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
那么如何“借助直观图”呢?课堂初出示了“喜欢玩碰碰车”和“喜欢玩旋转木马”两组同学的信息,要求学生说说喜欢玩碰碰车的和喜欢玩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发现有几个名字是重复的。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贴一贴”的游戏,通过帮同学找找位置,引起思维冲突“两种都喜欢的小朋友应该放在哪里呢?”,再通过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可以用符号,数字,文字)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情况,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问题,再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就环环紧扣,教学效果也扎实有效地达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列》教案及评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列》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排列》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排列的概念和排列规律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知道排列的顺序。
2.让学生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排列的顺序,发现排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故事、实例、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故事、实例、游戏等教学资源。
2.学具: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排列的概念。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中小动物的排列顺序,让学生对排列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排列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排小卡片,让学生说出卡片的前后顺序;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物体的排列顺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动物模型,要求学生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小动物,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设计一个“排列接力”的游戏,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小卡片,然后将卡片传递给下一个同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排列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反思第一篇:《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反思6月3日,曲老师莅临班级对我的常规教学进行指导点评,给予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向我指名了今后发展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深表谢意。
本节课是我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起始课,本节课通过猜想、回顾、合作探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并采用“固定十位”法有序、全面、准确的解决问题。
整个环节,知识点把握准确,注意及时的反馈,尤其注意错误的反馈与订正,能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对比,对有序与无序思考进行对比,同时也能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评价,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但是,教学活动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同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适时引导,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其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合作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原因是合作的指向性不强,合作习惯还有待养成。
总之,本次曲老师视导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第二篇: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教学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增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广角乐园游玩,你们想去吗?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组合问题 l、看一看,说一说师:那我们先在家里挑选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引导思考: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用一件上装在搭配一件下装可以怎么穿呢?(指名学生说一说)2、想一想,摆一摆(l)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那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5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3. 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队现象,如食堂排队打饭、车站排队买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需要排队?排队有什么好处?c.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排队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导入a. 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队列、排队规则等。
b. 通过实例讲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先来先服务、优先级队列等。
c. 引导学生探讨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院挂号、机场安检等。
3. 实践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排队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b. 各小组讨论并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等。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c.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排队现象,思考它们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 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并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讲完课后,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反思:
首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其次,在实践方面:因为低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本课我通过“小动物共伞的故事”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自己充分的动起手来。
用两个数字摆出两位数,用三个数字摆出两位数,三人两两握手,搭配上衣和裤子,通过找路回家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快乐地度过了40分钟。
再次,我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课后,同事评课时,指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大,没留作业,总结有些仓促。
我虚心接受同事的的建议,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进行修正。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上,争取克服自己的不足,
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排队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排队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学习上如果遇到难题,你会向谁请教呢?如果你们很多人都来问我问题,通常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生:排队,一个一个问。
师:同学们很讲秩序,也就是说谁先来让谁先问,可是今天早上淘淘和笑笑同时来到老师办公室想问老师一道题。
2、电脑出示:笑笑的问题是计算题,老师需要讲解1分钟,淘淘问的问题是应用题,老师需要讲解5分钟。
同学们,如果从等候的时间方面考虑,让谁先问好呢?生:让笑笑先问,因为老师给笑笑讲题只用1分钟时间。
师:都同意吗?(师贴讲题顺序笑笑淘淘)师:如果笑笑先问问题,她在老师身旁要等几分钟?说说你的理由。
生:等1分钟,因为笑笑问题,老师讲解的同时不能走,也是等待时间。
师:老师给笑笑讲题时,笑笑不能离开,所以老师给笑笑讲题的1分钟时间也是她等待的时间。
(板书:等候时间1分)师:淘淘需要等多长时间才能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呢?为什么?生:6分。
因为淘淘先要等1分钟让笑笑听完老师讲题,然后自己问老师题用5分钟,需要再等5分,1+5=6分。
师:也就是说淘淘等待的时间就是笑笑问问题的1分钟与淘淘自己问问题5分钟的和。
那她们俩一共等了多长时间?列式表示。
生:1+1+5=7分(贴等候时间总和1+1+5=7分)3、师:刚才同学们按照笑笑先淘淘后的顺序算出了他们问老师题各自等候的时间和两人等候的总时间,那如果调换一下她们的顺序(贴淘淘笑笑)在等候的总时间上会不会有变化呢?(学生猜测)咱们不妨算一算吧!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表格1,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填写。
(同桌2人一张)表格一:生:汇报,淘淘等5分,笑笑等5+1=6分,一共等6+5=11分(生边汇报师补充表格)也就是说笑笑的等候的时间是淘淘的时间的与笑笑本身的时间的和。
师:同学们对比2种方案等候时间总和,你有什么感想?生:排序先后不同,等待的时间总和就不同。
师:对,虽然两同学各自问问题时间不变,但改变他们先后的顺序就会使她们等候的总时间发生变化。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篇《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这一数学知识我们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但只是简单的搭配问题,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在本节课中:一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二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这一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学习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1编排的是服装搭配,属于组合内容;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题的巩固性练习。
在备课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
经过多次更改,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一系列的情境。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
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
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023年《排队问题》教学反思
2023年《排队问题》教学反思《排队问题》教学反思1《排队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探讨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
这部分学问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
这节课我是依据引悟教化课堂结构之三环结构课型而进行设计的。
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小品趣味置境、欢乐引入。
因为在教材的主题图中呈现了三艘船在码头卸货的情境,但是这一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排队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创设了两个孩子做值日在水龙头前排队用水的情境。
在这一情境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演排队用水的过程,初步体验到,由于支配的依次不一样,等候时间的总和也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这个情境,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问:等候时间的总和(含做事时间和等候时间)和我们平常生活用语不一样,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个环节,我设计了顺势联结、欢乐感悟。
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读例题图、文,正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有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只能一船一船的下。
而且通过反问要让学生都明白,要求的问题是“等候时间的总和”,这个和,既包括卸货时间,也包括其他船的等候时间,为后面的探讨方案,计算总时间作打算。
在学生明确了这些后,我出示表格,让学生明白要想找到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的方案,先要把全部卸货依次列出来,再分别算出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然后我带领学生以第一、二种方案为例,计算每一艘船的等候时间和三艘船等候时间总和,余下的四种方案我放手让学生自己两人一小组探讨完成,一方面是让学生相互帮助找寻卸货方案,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经验学问和形成过程,体会优化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欢乐生成。
通过先学生汇报自己完成的表格,老师按次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视察表格,从表中发觉按“船3--船2--船1”的依次,等候时间总和最少,并思索这是因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解决等候总时间最少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根据从用时少到用时多的依次排队解决,同时通过列简便算式加深理解,并让学生体验到合理支配的价值所在。
任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简单的排列”这节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数学广角》里的内容主要是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探究交流等活动总结出解决某一类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主要研究数字的排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寻宝闯关形式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设计了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教学参考书,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设计,重难点已经了熟于心,所以我很期待上这节公开课。
可是上这节课时,我感觉自己完全不在状态,虽然只有2个老师听课,心里还是莫名的紧张,心里素质差极了。
教学中,对时间的把控完全没有概念,新课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探究时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时间掌控也很不好,汇报3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的排列方法时,前1个学生汇报的都是3种方法都用了,我并没有抓住这个信息进行及时铺开,导致后面两组同学都没有能够很好的回报。
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很遗憾、也很失败。
除了时间把控不好以外,对于细节的处理、课堂生成的资源、学生的关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不到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节公开课效果非常不理想。
由此我也明白了,即使设计再完美,如果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那也是枉费工夫。
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自己的不足,要时刻苦练、苦学,争取让自己的一些理念与想法在课堂中得到完美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排队》教学反思
《排队》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研究、探索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了排队论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注重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
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清洁值日中的排队用水的情境,这个开课设计,不花哨,朴实平淡,却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情境中的小红安排了用水顺序,并指出这样安排能提高效率,到教师提出小红说的有道理吗?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积极启动。
很好的体现了情境的主要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暗示主题,引人深思。
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中又来到码头上,解决了怎样安排货船卸货顺序等候时间的总和才会最少的问题。
巩固练习中又出现了三位同学排队等候打针的事例。
拓展应用中学生安排降落顺序,使四
架飞机在空中的等候时间总和最短。
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知道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就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一项研究。
这样拓宽了学生对于“排队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并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了解题目的意图,挖掘出条件背后隐含的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深层次的信息。
如:学生初读条件,能够
提炼出一个关键的条件“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而通过对这个条件的剖析,学生体会出:“一艘船卸货时,它自己不能开走,要等着,其他的船也必须等着。
”通过老师进一步讲授分析,学生感悟到等候时间包括等别的船卸货的时间和自己卸货的时间。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欣喜地看到在后面研究怎样计算等候时间总和时,学生很顺利的理解了连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乘加的方法。
我想,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形成捕捉有效数学信息的灵敏性,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把握了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计算等候时间总和时,我先以第一种方案为例,算三船等候的总时间。
引导学生在连加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得到乘加的方法。
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第一个的时间要乘上3,第二个的时间乘上2……
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正是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总时间=第一个的时间×3+第二个的时间×2+第三个的时间×1。
为后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要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就要按卸货时间从少到多的顺序来安排,认识到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做了铺垫。
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其它几种方案的时间总和。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节课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这时学生要选择用连加的方法还是乘加的方法计算出等候时间我并没有提出统一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样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了难得的体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思维的活动,当表格完成后我及时提出:“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表格比较计算结果,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等候时间是一艘船的时间,有的是两艘船时间的和,有的是三艘船时间的和;还有的学生发现第一个卸货的只用等它自己卸货的时间,第二个卸货的要等待第一个卸货的时间和它自己卸货的时间,第三个卸货的等待的时间就是三艘船卸货时间的和;当然也有学生发现了按照方案6的卸货顺序来安排,三艘船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到这里我又提出了“为什么这样安排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呢?”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表格,独立思考,在交流碰撞中学生明确了三艘船都要等待的时间最少,只要一艘船都等待的时间最多。
也就是
说小的数算多一点,大的数算少一点,最后的和就比大的数算得多,小的数算得少加起来的和要小一些。
此时我又提出了“想一想要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我们应该怎样安排呢?”有了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快的概括出了把每件事情按用时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这样可以减少总体等候的时间。
此时,学生很容易明确像此类问题,再也不用把每种情况都计算出来进行比较了,只要通过合理的安排就能使等候时间总和最短,并能算出这个方案等候时间的总和。
数学活动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表面上“热闹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思维能力。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一些遗憾。
课堂上我让学生计算出了全部方案的时间总和,这样一来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填好的表格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提练就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本来学生可以从表格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便于揭示出等候时间总和如何安排才会最少。
可由于时间关系对于表格的观察没有完全展开。
我想如果这一环节把握好了,我们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学生更精彩的表现,他们的收获也会更多。
整节课,我注重了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注重提供有效的探究材料。
如果能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该放的放,该收的收,随时注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资源,这节课会更有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