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菱角的喜剧 精品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二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0课《菱角的喜剧》学案

10 菱角的喜剧学案学习重难点:1、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2、运用事例和事理进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菱角的喜剧”理解。
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11.走进作者:散文第一绝—秦牧秦牧原名林觉夫,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的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以散文著称文坛。
散文集有《星下》《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
其中《潮汐和船》《花城》是他的代表作。
12.知能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利用工具书完成、熟记)菱.角()童谣.()翘.首()捞.起()酣.睡()劣.种()书籍.()症.状()2、容易用错的词语酣然:酣畅的样子。
筋斗:〈方〉跟斗茫然:失意的样子。
劳什子:〈方〉使人讨厌的东西。
也作牢什子。
三、课文探究: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2、《菱角的喜剧》这篇文章论证的层次是什么?请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说明。
3、作者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在第7--10自然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四、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五、探究争鸣。
(探究一下书本课后思考•探究•练习的第二题)六、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
可以是“论证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课后检测【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劳什.子(shí)不啻.(dì) 枕藉.(jiè)酣.然如睡(hān)B.一刹.那(chà)桎梏.(gù)星宿.(xiù) 翘.首以待(qiào)C.摔筯.头(jīn)布衾.(qīn)职分.(fèn)清风飒.至(sà)D.轧.朋友(gá)霎.时(shà)伺.侯(sì) 病苦笞.刑(chī)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该剧讲述的是一个老母亲和由她拉扯大的9个女儿之间的故事,其中的是深深的母女亲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案

《菱角的喜剧》导学案【走进作者】日生于香港。
童年198月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年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13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938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年加人中国1945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
几年来,仅结集而成论著。
1963《艺海拾贝》还出版了多部。
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10的散文集就有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识记积累】 1.注音āoɡ)角l 菱()l打捞(í n棱(lénɡ)角劳(láo)作模(mú)样翘(áo)首模(mó)范翘(ào)尾巴2. 字形童谣稽首吸取遥远稽查汲水徭役慰藉泥沙俱下招摇撞骗书籍玩具恐惧飓风3. 词义⑴酣然:酣畅的样子。
⑵筋斗:〈方〉跟斗。
⑶茫然:失意的样子。
⑷劳什子:〈方〉使人讨厌的东西。
也作牢什子。
【课文初探】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段中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了什么道理呢?12—7.找出课文2.◎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菱角角色搅拌缴械投降B.泥淖拘泥呢喃风光旖旎C.书籍荆棘极度岌岌可危D.模样模范临摹厉兵秣马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童谣招摇蝴蝶最后通牒B.嘉奖佳人挫折茫然失挫C.贯穿灌溉嬉笑嘻嘻哈哈D.蝗虫惊惶悍然酣然大睡【疑难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2.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文段精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学案 第10课菱角的喜剧

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习重点 1.体悟本文的哲理。
2.学习本文由日常生活写起、悟出哲理,并展开想象、逐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菱.角(línɡ) ②酣.然大睡(hān) ③摔筋.斗(jīn) ④笑嘻.嘻(xī) ⑤蝗.虫(huánɡ) (2)多音字①翘⎩⎪⎨⎪⎧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 ②壳⎩⎪⎨⎪⎧ 菱壳.(ké)甲壳.(qiào ) ③弄⎩⎪⎨⎪⎧ 弄.坏(nòn ɡ)里弄.(lòn ɡ) ④禁⎩⎪⎨⎪⎧不禁.(jīn )禁.止(jìn )2.辨形组词(1)⎩⎪⎨⎪⎧ 享(享受)亨(亨通) (2)⎩⎪⎨⎪⎧ 缀(点缀)辍(辍学) (3)⎩⎪⎨⎪⎧ 漫(漫不经心)谩(谩骂) (4)⎩⎪⎨⎪⎧壤(土壤)攘(攘除) 3.理解词义(1)把玩:拿着赏玩。
(2)劳什子:使人讨厌的东西。
方言词。
(3)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4)茫然失措:迷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5)君臣佐使:中药方剂学术语。
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简称为“君臣佐使”。
4.选词填空(1)贯串·贯穿①这条公路________本省十几个县。
②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________着一个基本主题。
答案①贯穿②贯串解析“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连贯。
“贯穿”,穿过,连通。
(2)从而·进而①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________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②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________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
答案①进而②从而解析“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这篇文章并不是介绍菱角的科普文章,而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议论散文。
第三单元散文10菱角的喜剧教案1粤教版必修2

菱角的喜剧[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的事物中悟出道理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并提炼文章的中心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并提炼文章的中心观点。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的事物中悟出道理的写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简介: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
散文特点:1、取材广泛。
2、哲理性强。
3、语言幽默。
二、理清思路:快速阅读课文,师生合作,探讨交流文章的结构思路。
明确:本文的中心观点: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避免绝对化、简单化。
三、拓展延伸:思考:你能否从哪些日常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上,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求甚解”;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多问一个“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1、课后思考:除了文中所举的例子和事理,你的记忆宝库里还有哪些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2、课后练笔:仿照作者从日常小事写起,然后引出一个道理的写法。
你能否从哪些日常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写400字左右)3、课后阅读:选择秦牧的一篇散文(如:散文名篇《土地》)进行阅读。
六、板书设计:菱角的喜剧万事万物:复杂性、多样性正确认识事物:一般性、特殊性附课文:菱角的喜剧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就唱过“菱角儿,两头尖”那样的童谣。
玩过用菱角的壳做成的玩具。
也到菱角塘去捞过菱角,把那三角形的菱叶拖起来,摘着下面缀生着的一只只翘着勾儿的菱角,真是怪有趣的事情。
从小到大,我吃菱角不知道吃了几百次,小的时候,常把熟菱角放在袋子里随街吃,弄得两只手都变成紫色。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10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

10菱角的喜剧花城(节选)秦牧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的日子过去了,大地的花卉越种越美,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
太阳的热力是厉害的,在南方最热的海南岛上,有一些象菠萝之类的果树,根部也可以伸出地面结出果子来;有一些树木,锯断了用来做木桩,插在地里却又能长出嫩芽。
在这样的地带,就正像昔人咏月季花的诗所说的:“药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
”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你在郊外已经可以到处见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鲜艳的花朵了。
面在四时的花卉,除了夏天的荷花石榴等不能见到外,其他各种各样的花几乎都出现了。
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是特别吸引人的花卉。
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
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
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
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到十多朵的。
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
牡丹被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
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
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
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
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
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在旧时代绵长的历史中,能够买花的只是少数的人,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高中语文菱角的喜剧教案 粤教版必修2

菱角的喜剧1、课文解读。
(1)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秦牧原名林觉夫,1919 年8 月19 日生于香港,是广东澄海人。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度过。
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秦牧的父亲是裁缝,母亲是有钱人家的婢女,这样的成长背景使秦牧从小就体会和了解到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因此他后来创作的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抗日战争时期,秦牧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做过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 年他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秦牧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秦牧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散文代表作有《土地》、《花蜜与蜂刺》等。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秦牧加入中国共产党。
秦牧的散文,结集出版的有十多部,如《星下集》、《贝壳集》、《花城 1 》、《长街灯语》等,其中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他的散文集的代表作。
在文艺理论方面,他出版了《艺海拾贝》、《语琳采英》等文艺论集。
《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
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做《复杂》。
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958 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 《长河浪花集·序》。
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 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 。
(2) 基本解读。
这篇文章并不是介绍菱角的科普文章,而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散文。
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菱角的喜剧

10 菱角的喜剧本课话题——学无止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与所处的时代沟通,不断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气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否则,我们将沦为时代的“古董”。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
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
如今,王宽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
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王宽在他艺术生涯的学习路上永不止步。
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
——清·刘开《问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西汉·刘向《说苑》[知识·梳理]第 1 步 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菱.角( ) 篓.子( ) 蝗.虫( )酣.然( ) 笑嘻.嘻( )【答案】 línɡ lǒu huánɡ hān xī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翘⎩⎨⎧ 翘首翘尾巴 禁⎩⎨⎧ 禁不住禁止【答案】 qiáo qiào jīn jìn2.语境辨析法里弄.( )里的那台发电机不知被谁弄.( )坏了。
2018-2019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10课菱角的喜剧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

第10课菱角的喜剧[学习目标】1.体悟本文的哲理。
2.学习本文由日常生活写起、悟出哲理,并展开想象、逐步 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预读先学①菱角( ) ②捞起( )③酣然大睡( ) 答案①I i n g ②I ao ③h an(2)多音字⑤禁不止 禁止((1)单音字自主学习夯基础①什 ■劳什子(什么( ②翘f 首 翘首(④弄 ■弄坏( ■里弄答案① sh i /sh en ② qi a o/qi ao ③ k e /qi ao ④ n o n g /I o n ⑤j i n/j i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答案(1)享受/亨通(2)笑嘻嘻/嬉戏(3)书籍/蕴藉、词语积累 1 .理解运用(1)把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劳什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茫然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君臣佐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无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拿着赏玩。
(2)使人讨厌的东西。
方言词。
(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4)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点主意也没有。
(5)中药方剂学术语,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简称为“君臣佐使”。
(6)不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存在的。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菱角的喜剧》获奖教案粤教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菱角的喜剧》获奖教案粤教必修2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菱角的喜剧》获奖教案粤教必修2“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1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对比论证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正反对比举例论证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良种变劣、养猪不活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是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五、品味语言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例如:1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
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
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
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2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4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5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1-word文档资料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1-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a7175ce6bec0975f465e28a.png)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1
《菱角的喜剧》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 、体会口语化表达。
二、作者生平:秦牧( 1919-1992 )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 年 8 月 19 日生于香港。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
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 10 多部。
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课文理解。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word课件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word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0451ad6529647d27285232.png)
[粤教必修二]《菱角的喜剧》导学案3.10 菱角的喜剧学案(粤教版必修2)◎课前自主【走进作者】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
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
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识记积累】注音菱(líng)角打捞(lāo)模(mú)样翘(qiáo)首棱(léng)角劳(láo)作模(mó)范翘(qiào)尾巴2.字形童谣稽首吸取慰藉玩具遥远稽查汲水书籍恐惧徭役泥沙俱下飓风招摇撞骗3. 词义⑴酣然:酣畅的样子。
⑵筋斗:〈方〉跟斗。
⑶茫然:失意的样子。
⑷劳什子:〈方〉使人讨厌的东西。
也作牢什子。
【课文初探】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2.找出课文7—12段中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了什么道理呢?◎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菱角角色搅拌缴械投降B.泥淖拘泥呢喃风光旖旎C.书籍荆棘极度岌岌可危D.模样模范临摹厉兵秣马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童谣招摇蝴蝶最后通牒B.嘉奖佳人挫折茫然失挫C.贯穿灌溉嬉笑嘻嘻哈哈D.蝗虫惊惶悍然酣然大睡【疑难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2.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文段精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菱角的喜剧》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主编人:吴浩瑜审核人:郑国清编号XHYWB2010定稿日:2013.10.9 协编人:陈进才《菱角的喜剧》【课题】《菱角的喜剧》(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课型】本文属于议论散文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概括和提炼文章的思想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
(理解)2. 能学习作者在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运用)3.能体会本文语言明快晓畅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4.能通过学习本文,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理解、运用)【教学重点】1. 能通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概括和提炼文章的思想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
(理解)2.能学习作者在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运用)3. 能体会本文语言明快晓畅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
(理解、分析)【教学难点】1. 能通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概括和提炼文章的思想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过程。
(理解)2.能学习作者在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1)单音字菱.角()棱.角()打捞.()概.念()酣.然大睡()(2)多音字翘首()模样()翘模翘尾巴()模范()金蝉脱壳症结()壳症弹壳症状()2、字形识别童yáo ()玩jù( )yáo ()形恐jù( )yáo ( ) 役jù()风yáo ()篮泥沙jù()下连zhuì ( ) 书jí( )chuò ( ) 学慰jiè( )duō ( )个凳子笑xī xī( )( ) chuò()泣 xī ( )笑【参考答案】1.(1)líng,léng,lāo,gài,hān(2)qiáo,qiào,mú,mó,qiào,ké,zhēng,zhèng2、谣,遥,徭,摇,具,惧,飓,俱,缀,辍,掇,啜,籍,藉,嘻,嘻,嬉3、词语积累漫不经心:酣然大睡:茫然失措:无往不在:【参考答案】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3.10菱角的喜剧学案(粤教版必修2)

3.10 菱角的喜剧学案(粤教版必修2)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世界万事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
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
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
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
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了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有些好种子,对甲地是良种,但是在乙地的土壤、风力等等条件下,却变成劣种。
有些地方山洞可以养猪,但另一些地方山洞养猪却总是失败,原因是泥质、湿度等等不同的缘故。
不掌握具体条件,就一定要倒霉。
这真是灵验极了的事情。
1.文中画线的“这样的认识方法”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指示代词“这样”的理解,从第一段中不难发现答案。
高中语文 10 菱角的喜剧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

《菱角的喜剧》随堂检测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菱角複角陵噌盛气灣人B.吸取遊取跻身厚厚可危C.漂泊黑悍劉窃虚无縹缈D.梯样樓范寂事漠不关心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童谣遥远咖啡千奇百怪劳什子B.遗憾震撼书籍茫然失错摔筋斗C.连缀辍学蝗虫慢不经心过敏症D.概念慨叹绝对酣然大睡挖墙角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复杂性、多样性,总是_______ 于一切事物之间。
但如此,“菱角家族”还应该算是最简单不过的。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计较__________ 的地步了。
A.贯穿如果精确B.贯串即使精确C.贯串既然准确D.贯穿如果准确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美国总统大选已半挨瘠疋,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较大优势战胜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第56届总统。
B.三年前,他们曾在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亲切邂逅;今天,他们又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萍水福灌。
C.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不知道是当年上植物课时邊否经心还是忘记了,我深以自己为什么对于吃了几十年的菱角竟一点常识也没有为憾。
D.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巻勢扌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供港鸡蛋三聚氧胺超标事件发生后,武汉市鸡蛋日均销售量下降了整整一倍,鸡蛋价格也一路下滑。
C.据当地居委会的同志介绍,事故的原因确实是企业内部在给宿舍区更换供电线路时,将线路接错而造成的。
D.温家宝表示,中方愿与俄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元首签订的合作协议,不断加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
4. B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语文:3.10《菱角的喜剧》学案(1)(粤教版必修2).doc

菱角的喜剧◎课前自主【走进作者】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
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
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识记积累】1.注音菱(línɡ)角打捞(lāo)棱(lénɡ)角劳(láo)作模(mú)样翘(qiáo)首模(mó)范翘(qiào)尾巴2. 字形童谣稽首吸取遥远稽查汲水徭役慰藉泥沙俱下招摇撞骗书籍玩具恐惧飓风3. 词义⑴酣然:酣畅的样子。
⑵筋斗:〈方〉跟斗。
⑶茫然:失意的样子。
【课文初探】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2.找出课文7—12段中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了什么道理呢?◎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菱角.角.色搅.拌缴.械投降B.泥.淖拘泥.呢.喃风光旖旎.C.书籍.荆棘.极.度岌.岌可危D.模.样模.范临摹.厉兵秣.马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童谣招摇蝴蝶最后通牒B.嘉奖佳人挫折茫然失挫C.贯穿灌溉嬉笑嘻嘻哈哈D.蝗虫惊惶悍然酣然大睡【疑难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2.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文段精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菱角的喜剧花城(节选)秦牧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的日子过去了,大地的花卉越种越美,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
太阳的热力是厉害的,在南方最热的海南岛上,有一些象菠萝之类的果树,根部也可以伸出地面结出果子来;有一些树木,锯断了用来做木桩,插在地里却又能长出嫩芽。
在这样的地带,就正像昔人咏月季花的诗所说的:“药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
”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你在郊外已经可以到处见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鲜艳的花朵了。
面在四时的花卉,除了夏天的荷花石榴等不能见到外,其他各种各样的花几乎都出现了。
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是特别吸引人的花卉。
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
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
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
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到十多朵的。
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
牡丹被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
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
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
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
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
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在旧时代绵长的历史中,能够买花的只是少数的人,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
在这个花市里,也使人想到人类改造自然威力的巨大,牡丹本来是太行山的一种荒山小树,水仙本来是我国东南沼泽地带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千百代人们的加工培养,竟使得它们变成了“国色天香”和“凌波仙子”!在野生状态时,菊花只能开着铜钱似的小花,鸡冠花更像是狗尾草似的,但是经过花农的悉心培养,人工的世代选择,它们竟变成这样丰腴艳丽了。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生活的真理不正是这样么!在这个花市里,你也不禁会想到各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
这里有来自福建的水仙,来自山东的牡丹,来自全国各省各地的名花异卉,还有本源出自印度的大丽,出自法国的猩红玫瑰,出自马来亚的含笑,出自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许多仙人掌科植物。
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市集中不也让人充分感觉到这一点么!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
一盆花果,群众大抵能够一致指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在这种品评中,我们不也可以领略到好些美学的道理么!总之,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涵义。
十一年来我养成了一个癖好,年年都要到花市去挤一挤,这正是其中的一个理由了。
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因此,花市归来,像喝酒微醉似的,我拉拉扯扯写下这么一些话。
让远地的人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欢乐。
1961年2月,广州1.作者简介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生于香港,后在新加坡侨居,13岁后回国。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文集。
秦牧以散文著称于文坛,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他的散文集的代表作,另有文艺论集《艺海拾贝》《语林采英》。
秦牧是我国当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散文家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
2.写作背景《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写的。
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做《复杂》。
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
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在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
1.注音(1)模.样mú 酣.然大睡hān 一篓.lǒu 摔筋.斗jīn 笑嘻.嘻xī 劣.种liè (2)角⎩⎪⎨⎪⎧角度jiǎo 角色jué 壳⎩⎪⎨⎪⎧贝壳ké地壳qiào 2.写对字形(1)⎩⎪⎨⎪⎧蝶(dié)泳谍(dié)报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子(2)⎩⎪⎨⎪⎧缘(yuán )木求鱼椽(chuán )笔掾(yuàn )吏百喙(huì)莫辩 (3)⎩⎪⎨⎪⎧嘻(xī)皮笑脸嬉(xī)闹 3.解释词义(1)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也说漫不经意。
(2)酣然:畅快的样子。
(3)摔筋斗:人失去平衡而摔倒,喻指挫折或失败。
(4)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以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往往用于自谦。
(5)固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4.近义词辨析(1)贯穿·贯串[辨析]“贯穿”指穿过,连通。
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自始至终地体现。
对象多是抽象事物。
①青藏铁路成为贯穿中国西部的一条大动脉。
②作者把这个悲剧的全部故事情节,用两根互相交织的红线贯串起来。
(2)不止·不只[辨析]“不止”指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指不但,不仅。
①对于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设置问题,国务院不止一次下令严格控制。
7月30日,空调一下子调高了将近10度。
②不只生产发展了,生活也改善了。
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C )A .菱.角/棱.角 称.孤道寡/拍手称.快 埋.葬/埋.怨 B .模.样/模.范 一哄.而散/闹事起哄.横.财/横.祸 C .角.落/角.度 失魂落.魄/落.笔生花 鲜.活/新鲜.D .翘.首/翘.尾巴 敷衍塞.责/填塞.漏洞 开辟./复辟.解析:A 项,línɡ/lénɡ,chēng,mái/mán;B 项,mú/mó,hòng,h éng/h èng ;C 项,ji o ,lu ò,xi n ;D 项,qiáo/qiào,sè/s i ,pì,b ì。
2.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 .菱肉相似,这是它们的“同”。
菱壳的勾儿数目不同,这是它们的“异”。
“同中有异”,这道理在小小的“菱角家族”中就.表现出来了。
B.我深以自己为什么对于..吃了几十年的菱角竟一点常识也没有为憾。
C.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也.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
D.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庭,尽管..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
B.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菱角味道原都一样,只是它们的模样儿不同罢了。
C.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有两千种左右。
D.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
B.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C.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以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D.杂志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邮寄稿费、优质稿奖金的名义,资助陈礼彬完成了大学学业。
解析:D项,“暗度陈仓”指暗中偷袭,而不能指暗中帮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你要是把正楷字没有练好,就迫不及待地忙着去练行书、草书,很难在书法艺术上有大的收获。
B.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心灵的精华,科学更重视逻辑思维,而艺术更重视形象思维,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C.由于《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明察暗访采写的报道,为铁路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重要的线索。
D.对两院院士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解析:A项,语序不当,“没有”应提到“把”前;C项,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D项,不合逻辑,“贡献”与表示“慰问”联系不上。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1)。
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循。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2)!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有一次我在田里跟一群农民一起劳动。
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多数的农民都说一定要下大雨了,但有一个农民笑嘻嘻说绝对没有雨。
过不了一会,果然又是丽日当空,一点雨意也没有了。
大家问那农民这是什么道理。
他说那个时候吹那种风就不会有雨,而且昆虫的活动在他看来也没有异样。
其他的农民只掌握一个“黑云”的条件,这农民却掌握了“黑云、风势、昆虫动态”等等条件,他除一般性之外更掌握特殊性、复杂性,因此他胜利了。
6.句(1)中,“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指什么人?答案:能认识到事物有规律可循,并在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之后,又努力去了解事物特殊性的人。
7.句(2)中“这样的认识方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①只靠生活经验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