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城市防灾减灾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绿化措施来实现城市防灾减灾目标。
一、城市绿化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灾减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城市的绿化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
绿化能够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城市的气温,减轻炎热天气对居民的影响,提升居民的舒适感。
其次,城市绿化还能够减轻城市的水负荷,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植被能够吸收和滞留雨水,减少洪水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此外,绿化还能够提供防风护岩、防沙固土的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二、绿化措施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化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绿化措施。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化要素,合理布局绿地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位置、面积、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绿地空间,以提供城市防灾减灾的功能。
其次,注重引进适宜的植物物种,打造具有防灾功能的植被系统。
在城市绿化中,应优先引进具有抗旱、抗风、抗沙等特点的植物物种,构建具备防灾功能的绿色屏障。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增强土壤的抗水、抗冲刷能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最后,发动市民参与,推动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市民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和防灾减灾中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灾能力。
三、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在中国的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首先,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城市绿化与防灾减灾合作机制。
政府在城市绿化和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的开展。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探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探析摘要:在分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思路、系统构成、用地选择等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大丰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实例,论述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等相关问题,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大丰;规划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过度集中,作为巨型“承灾体”的城市,在面临地震、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污染、恐怖活动等人为灾害的威胁时,整体抗灾能力往往十分脆弱。
因此,如何在灾难来临之际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各个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
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还承载以下防灾避险功能:(1)灾害发生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临时或较长时间的避难场所及避灾、救灾通道;(2)充当灾害的隔离带,防止火灾或灾害气体蔓延;(3)救援、修复家园和复兴城市活动的据点;(4)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及消防、储运生活物质集散地;(5)灾时情报的收集与传播。
大丰市处于华南弱震区向华北强震区过渡的区域内,地震活动比较频繁,本文以大丰市为例,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等相关问题。
1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相关思考1.1规划思路(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防灾避险绿地配置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的要求,并与之相协调。
它们附属的防灾避难设施比较齐全,是附近居民的重要避难场所,通常又是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等的所在地,应当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规划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2)统筹规划防灾避险绿地应结合城市中可作为避灾救灾据点的其他开敞空间及公共设施进行总体统筹规划。
除了防灾避险绿地(包括城市广场等公园绿地)外,体育场、操场、停车场、学校、人防工程、空地等都可以选作避难场所。
同时,配置防灾避险绿地应综合考虑对城市多种灾害的防灾功能。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还能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就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关系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城市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缓气温上升速度。
这些因素对于城市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例如,在夏季,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绿化覆盖,地表温度将会升高,增加了城市内的热岛效应,进而使得暴雨、洪水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而城市中的绿地、湖泊等自然环境能够吸收热量,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城市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其次,城市绿化还可以加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自然缓冲带,提供保护屏障。
城市防灾减灾需要依靠自然和人工的保护层。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带和森林防护带来保护城市免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侵袭。
同时,城市的绿化还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缓降雨对地面的冲刷,有效地防止土地沉降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城市绿化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城市绿化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自然灾害对心理的冲击。
自然灾害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困扰,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然而,城市中的绿化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可以通过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来减轻对灾害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减轻灾害带来的伤害。
二、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城市绿化和城市防灾减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城市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本文介绍了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标签: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避难公园”这个概念是我读园林专业之后才接触到的,我想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名词。
所谓的“避难公园”,实际上是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是指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以及城市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能减轻灾难对城市的危害程度,为城市居民提供紧急疏散通道和临时安置场所,并为城市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有力保障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
它是由市域范围内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具有避震减灾功能的“安全绿地”,在合理定性、定位、定量并且与其他非绿地形式的防灾用地有机结合组成的科学防灾绿地空间体系。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规划是一项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抗震减灾等规划相协调,依托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与结构,把以城市绿地为主的防灾体系扩展到整个市域范围内的规划。
1、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是综合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类型与市民紧急避难行为特征来进行分类(1)紧急避灾疏散绿地:紧急避灾疏散绿地是指发生地震等灾害3~5min 内受灾人员寻求紧急躲避的绿地空间。
服务半径为300~500m,多为毗邻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员聚集区的面积规模相对小的安全绿地,它对受灾人员应急疏散避灾、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来说十分重要,应具备生活急需品、饮用水等。
(2)固定避灾疏散绿地:固定避灾疏散绿地是供避灾疏散人员较长时间避灾和集中进行救援的绿地,或经由此引导进入层级较高的中心避灾疏散绿地的过渡型绿地。
服务半径为2000~3000m,通常可选择面积较大、人员容纳较多的市级、区级公园、广场、绿化隔离带等,规模再大些的还包括城区边缘地带的空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供居住区、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政府等管理范围内的受灾人员使用。
固定防灾疏散绿地是整个防灾绿地体系的中间环节,其避灾用地面积越大,离居住区、建成区越远,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越小,相对就越安全,越有利于灾后集中救助工作,具备应急供水、消防、应急照明用电、应急厕所等最基本功能设施。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梦想。
然而,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威胁,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设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至关重要,它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预防、应对和恢复等多个环节。
首先,预防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城市灾害风险的评估和监测。
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网络,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实时获取灾害相关信息,为及时预警和应对提供依据。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因素。
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将重要的设施和人口密集区建设在灾害易发区域。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比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等。
此外,城市中的绿地、公园等开放空间不仅能美化环境,在灾害发生时还可以作为临时的避难场所,因此在规划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核心。
这包括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和物资。
应急救援队伍应具备多种技能,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
同时,要加强日常的训练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展开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和任务,规定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措施。
并且,应急预案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和灾害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常见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城市造成很大损失,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空间安全、预防和减少城市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等作用,还具有防震、防洪、防火和减轻灾害的功能。
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简介入手,逐步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减灾防灾体系;构建一、城市绿地系统简介(一)概念简述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地表覆盖物主体,能发挥生态平衡作用,且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生活休闲有着积极作用,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区域。
城市绿地系统以自然要素为主,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氧气和清洁的水源,是必要的粮食储备、副食品供应和居民户外休憩的场所。
它对人类的发展和景观资源的保护起着承载、美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城市绿地系统在我国按照主要功能和用地性质分为5个大类、13个种类和11个小类。
5个大类分别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各种城市绿地按城市生态与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有效配置,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作为城市总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内容。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搞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抗旱、防洪、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截留降水、吸收多余降水等途径可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径流速度。
城市树木的树冠可以截留相当一部分降水,据研究显示,东北红松的树冠可以截留30%-73.3%的降水,陕西油松林可以截留37.1%-100%的降水量。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规划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规划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建设量的急速发展,城市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应的城市防灾体系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却呈现滞后状态,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这方面的问题得以暴露。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和2008年9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71号),对加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提供了规划依据。
通过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城市灾害、城市防灾规划及城市绿地防灾规划的文献,深入分析已进行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案例。
在对灾后人们的避险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后,构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其中防灾避险绿地及疏散通道都需要分类进行研究,并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的主体内容。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一、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防灾避险的作用城市绿地不仅仅具备了园林植物所具有的防灾避险功能,还具有开敞空间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因此,城市绿地在防灾避险方面功能性更强。
1、避难疏散并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功能。
防灾避险绿地应成为灾害发生时的疏散通道及避险场所,确保避险场所的安全与救灾通道的畅通。
城市绿地的第一功能是为附近市民提供避难的生活空间。
因此,城市绿地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可以供市民避难的自由空间,用于避难区域。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所有建筑几乎前部倒塌,余震频发,所以,在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将居民从倒塌的建筑物中疏散到空旷地区,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死亡。
汶川大地震时,很多城市都有强烈的震感,地震发生时,人群几乎全部疏散在广场、公园里。
通过这些地震的教训和调查的发现证明了城市公园的绿地具有一定的防灾避险功能。
一个城市,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要留出适当的空地,以应对各种灾难的发生。
因此,这些城市空地最好是以公园的形式而存在。
在平时,公园可以发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一旦灾难发生,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隔火带和救灾根据地,更好地发挥出其防灾救灾的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构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是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基础。
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气象雷达、地震监测仪等,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报。
同时,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市民手中。
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将灾害预警信息广泛传播,让市民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避免在易受灾区域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如将化工企业等高危设施远离居民区。
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如公园、广场等,这些地方在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此外,城市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要具备足够的抗震、抗洪能力,确保灾害发生时救援人员和物资能够快速通行。
再者,提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性能是关键。
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防灾标准和规范。
采用抗震、防火、防风等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增强建筑物的抵御灾害能力。
对于老旧建筑,要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加固改造,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也要具备一定的抗灾能力,保障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或迅速恢复。
另外,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
这包括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如消防、医疗、武警等,并加强他们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所需的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等。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对灾害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提高救援效率。
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灾害知识和应对技能,让市民了解在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互救。
浅析城市减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城市减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发表时间:2017-07-25T11:39:19.3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陈梅[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天津中建海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而今,城市绿地在防御城市灾害中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视,提高城市绿地的应急避险功能,上升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上饶市为例,对减灾绿地规划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减灾绿地;规划建设1 对城市减灾绿地的理解城市绿地,尤其是以公共绿地为代表的集中绿地,由于具有较大规模、相对完善的设施和内部建筑密度较低的特性,能够有效发挥应急避险的功能,可作为应急避险的良好场所。
当城市灾害(如地震、火灾等)发生时,公共绿地可以成为应急躲避、伤病急救、人员再疏散的场所,而且其相对开阔的空间特性也可以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城市中主要发生的灾害,一是地震、火山、洪水、海啸等自然地质灾害,二是火灾、噪音、风沙尘、水土流失、化工品泄漏或爆炸造成毒气弥散等人为灾害,三是由于设计与管理不善引起的火灾、爆炸、有害气体、液体的泄漏,设备故障引起的灾害,以及自然灾害后发生的次生灾害等混合型灾害。
由此可见,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日常功能与应急避险功能的重叠,既要在平时满足生态、景观、文化、游憩的功能需要,又要在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能够充分发挥应急避难尤为关键。
让一直在身边呵护人们生活的城市绿地,在危难之时都能拯救生命,成为真正的“诺亚方舟”。
2 上饶市城市减灾避险绿地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1 存在的问题上饶市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城市,都有绿地分布不均、应急避险设施不完善、功能有待提高等共性存在。
建立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方案
建立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地震、火灾等灾难性危害给人们带来的沉痛教训。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和丰富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
同时,还具有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的作用。
相对于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而言,城市绿地是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重要"柔性"空间。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地避难功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城市绿地应急避难系统不健全,城市绿地防灾避难的设施不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中还未将绿地的避难功能加以充分考虑。
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风景园林师提出以下建议:一、健全城市避难绿地系统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目的紧扣《城市绿化条例》。
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没有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这一重要功能。
而日本早在1986年就提出把城市公园绿地建成具有避难功能的场所,1993年进一步修订《城市公园法》,明确提出了"防灾公园"的概念,1998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将防灾列为城市公园的首要功能。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应急避难场所后,还将陆续建成1000个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场所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类似日本《防灾公园规划》这样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考虑的防灾避难绿地系统规划,则很难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城市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适当提高各类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避难救灾提供基本条件,尤其区级以上的公共绿地面积最好在2h㎡以上,市级公园面积依城市规模可定在10—30h㎡上。
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应急避难的城市绿地面积不小于2㎡/人。
三、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建议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如小区专用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校园等的服务半径在300—500m; 临时性避难绿地,如区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在500一1000m;作为长期避难场所的市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在2km以内。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绿化与城市防灾减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对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其实施方法与成效。
一、城市绿化对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城市绿化在城市防灾减灾中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绿化能够增加土地覆盖率,减轻城市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
植被覆盖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少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城市绿化能够吸收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意义重大。
此外,城市绿化还能够稳定气温,调节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内的温度,缓解城市内部的热应力。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绿化的实施方法城市绿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公园绿地和城市森林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们休闲放松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自然灾害的缓冲区。
通过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内部的洪涝和山体滑坡风险。
其次,可以在城市中种植适宜的植被,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例如,在城市的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既美化了城市景观,又提供了遮阳和降温的效果。
再次,可以鼓励居民在屋顶、阳台等空间种植绿植,增加城市的垂直绿化面积。
最后,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推动城市绿化工作。
例如,提供绿化补贴,加大对绿化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城市绿化的成效评估城市绿化的成效评估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城市绿化进行评估。
首先,可以从自然灾害风险的角度评估城市绿化的效果。
通过比较城市绿化前后的自然灾害风险程度,可以评估城市绿化对于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的贡献。
其次,可以从城市环境质量的角度评估城市绿化的效果。
通过测量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城市绿化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估城市绿化的效果,包括绿化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旅游业的推动等方面的影响。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p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概况(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含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用于减轻各种人造灾害或者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绿色空间。
当地震洪水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临时安置灾民,使人们暂时远离灾害地点,有利于紧急疏散人群。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需指导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定位和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使其分布均衡,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维护城市安全。
(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不论是人为城市灾害还是自然城市灾害,这些灾害的防治都较为困难。
由于灾害的多样性和对其进行防治的复杂性,所以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险疏散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为疏散人群和临时安置人群服务的,是一种疏散通道,也是一种避险场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避险疏散功能。
2.防灾减灾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的绿化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缓解有害气体扩散的速度,还能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发生火灾时,防火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火势,减少损害。
3.救援功能。
当发生灾害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充当各种角色,包括救援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灾后救援功能。
4.通信功能。
发生灾害时,各种通信系统都被摧毁,此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就变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和通信基地,主要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传达。
5.重建保障基地功能。
城市灾害发生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城市重建的保障基地,是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重要据点,可以在公园绿地上驻扎各种设备,安装各项必要设施设备,帮助城市的重建。
(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定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的一部分,首先,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吻合,实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时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一致。
其次,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用于抗震减灾等工作,这与城市抗震减灾的工作性质一致,所以,在进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城市抗震减灾的策略和内容,依据抗震减灾目标和指标作为重要参数来进行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地震、洪水、火灾、台风、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都可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构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灾害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要构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首先需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这包括建立健全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要加强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广大市民,让他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例如,对于气象灾害,可以通过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发布暴雨、台风、高温等预警信息;对于地质灾害,可以利用地质监测仪器、卫星遥感等技术,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迹象,及时发出警报。
此外,还可以建立城市灾害预警中心,整合各类灾害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的行动指南,应急管理机制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城市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等,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同时,要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物资、设备和人员。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救援能力和综合救援水平。
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探讨
摘要:城市绿地在城市防灾减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介绍了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的定义及其功能, 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的现状与差距,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建设思路与对 策。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建设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09)01-0069-03 收稿日期:2007-03-01 修回日期:2008-10-24
由于城市防灾减灾绿地建设的 投入要比普通城市绿地建设投入高 得多,特别是在日本,地 方政府在建设不同类型的防灾公园 等城市绿地时,能够从中央政府获 得资金补助,其中包括土地征用费 的1/3,设施建设费的1/2等等[5]。我 国应该建立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激 励机制,鼓励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建 设城市防灾减灾绿地,并给予一定 的财政补贴,以此引导和带动我国 城市整体防灾减灾绿地的建设。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绿 地防灾减灾规划系统性研究滞后。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 划必须考虑防灾因素,但缺乏具体 的执行标准,现有的城市防灾规划 只是单一地强化专项防灾规划或加 强工程性防灾措施,且多是被动地 去适应城市所发生的灾害,欠缺常 态下的综合安全减灾的应急联动机 制及其深度研究。因而,在编制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只是体现平常 时期城市绿地的功能,欠缺城市绿 地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的城市少之 又少。理论性研究的滞后,技术层 面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城市防灾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were introduced.The defini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function.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were analyzed. Sa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re proposed.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一)做好前期调查评估。
绿色建筑与城市韧性 防灾减灾的新方向
绿色建筑与城市韧性防灾减灾的新方向绿色建筑与城市韧性:防灾减灾的新方向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威胁也日益严峻。
如何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为城市的韧性提升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绿色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更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采用了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抵御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例如,在台风多发地区,绿色建筑会采用更加稳固的结构和防风措施,减少建筑物在台风中的受损程度;在洪水易发地区,建筑会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降低洪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其次,绿色建筑注重能源的自给自足和储备。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设备等可再生能源设施,绿色建筑能够在正常情况下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而在灾害发生导致外部能源供应中断时,仍能维持基本的能源需求,保障照明、通信、医疗等重要设施的运行。
再者,绿色建筑强调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设施,绿色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的用水需求,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在灾害导致供水系统瘫痪时,这些储备和循环利用的水资源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用水,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此外,绿色建筑还具备良好的通风和保温隔热性能。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出烟雾,提高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而保温隔热性能则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民的舒适度和生存能力。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的建设与利用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的建设与利用孙保国【期刊名称】《中国应急救援》【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46-48)【作者】孙保国【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现代城市的发展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宜人的人居佳境,为满足公众社会生活的内在需求,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有生命力和相对宽松环境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林立,人口密度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压力不断增加,城市防御灾害的能力仍然薄弱。
如果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重大灾害,社会公众紧急疏散,防灾避险,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就需要城市提供足够的应急空间,满足社会公众应对灾害的客观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此时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重要场所。
所以,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利用,应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的评价,分析讨论如何加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建设,完善防灾避险功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在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拓展城市防灾避险空间,全面提高城市防御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损失。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及类型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体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城市绿地以自然要素为主体,为城市化地区的人类生存提供新鲜的氧气,清洁的水,必要的粮食、副食品供应和户外游憩场所,并对人类的科学发展和历史景观保护,起到承载、支持和美化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地从用途上可以分为如下类型:①公共绿地:包括市、区级综合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林、游息林荫带;②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公建游园、居住区道路绿地;③附属绿地:包括工业、仓库绿地、公共事业绿地、公共建筑庭园;④交通绿地:包括道路绿地、公路、铁路防护绿地;⑤风景区绿地:包括风景游览区、休养疗养区;⑥生产防护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卫生防护林、风沙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121~127Journal o f No rthw est F or est ry U niversit y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收稿日期:2009-11-12 修回日期:2009-12-24基金项目:宝鸡/西部生态谷0研发(K332020904)。
作者简介:曲良艳,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E -m ail:89333559@ *通讯作者:弓 弼,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教学与研究。
E -mail:gongbi@曲良艳1,弓 弼2*,金立强1,沈兆旭1,任胜普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抵御、减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减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对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空间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功能要求及要素设计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提出城市防洪绿地、防台风绿地、防沙尘暴绿地及防滑坡绿地的规划建设要点。
不同区域范围的城市根据其防灾重点,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整合优化,构建适合城市自身的防灾绿地体系。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防灾绿地中图分类号:S7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0)05-0121-07T ypes of U rban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and Est 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Disast er -proof Green Lands SystemQU Liang -yan 1,GONG Bi 2*,JIN L-i qiang 1,SHEN Zhao -xu 1,REN Sheng -pu 2(1.College of H or ticulture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F or estry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Abstract:Being urban open space,urban green land system play s an im por tant r ole in resistance and r educ -tion o f natural disaster in urban area.It i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 -tem of a city.M ain types of natur al disasters and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 ban ar -eas in China w ere analy zed.T 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fo r prev enting and avoiding natur al disastersw ere discussed in the aspects of spatial types,scal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functio nal requirements and element of design.T he key points fo r the co nstr uctio n and desig n of the gr eenbelt in flood control,an -t-i ty phoon,ant-i dust and ant-i landslide in urban area w ere put forw ard.It w as pointed o ut that C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lo cal key issures o f disaster pr eventio n to select o bjective methods in green spa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nd to m ake integ ratio n and optimization,to built g reen spaces suitable w ith local situations.Key words:city;natural disaster;disaster -pr oof g reen land 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空间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构建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构建
刘纯青;周奇;费文君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0(0)24
【摘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宏观上要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在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的指导下,构建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层次相互衔接、逐级控制的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体系;中观上要根据避险时序及空间关系等要素,对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等各级防灾避险绿地进行定量定位的合理布局;微观上要对每一块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进行深入与细化设计,共同构筑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分布均衡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
【总页数】5页(P204-208)
【关键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
【作者】刘纯青;周奇;费文君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进贤县大公岭林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
【相关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 [J],
2.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 [J], 陈存友;胡希军
3.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J], 何星
4.成都平原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J], 张唯;李翌健
5.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J], 陈俞臻;蒋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摘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城市造成很大损失,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空间安全、预防和减少城市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等作用,还具有防震、防洪、防火和减轻灾害的功能。
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简介入手,逐步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减灾防灾体系;构建
一、城市绿地系统简介
(一)概念简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地表覆盖物主体,能发挥生态平衡作用,且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生活休闲有着积极作用,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区域。
城市绿地系统以自然要素为主,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氧气和清洁的水源,是必要的粮食储备、副食品供应和居民户外休憩的场所。
它对人类的发展和景观资源的保护起着承载、美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城市绿地系统在我国按照主要功能和用地性质分为5个大类、
13个种类和11个小类。
5个大类分别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各种城市绿地按城市生态与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有效配置,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作为城市总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内容。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
搞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抗旱、防洪、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截留降水、吸收多余降水等途径可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径流速度。
城市树木的树冠可以截留相当一部分降水,据研究显示,东北红松的树冠可以截留30%-73.3%的降水,陕西油松林可以截留37.1%-100%的降水量。
通过树冠的截留和土壤的吸收减少了降水量,从而起到减洪、保持水土的作用。
在干旱时节,绿地还可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加大空气湿度,可以有效缓解旱情。
可作为避震场所
城市绿地系统可作为地震后的避难地。
地震发生后,部分强壮的树木不致于倒伏,这时可利用这些树木搭建临时帐篷,为受灾居民创造临时生活环境。
1976年7月,在唐山地震波及影响中,北京市区的各公园绿地立即成为避灾、救灾的中心基地,15处公园绿地
总面积400多hm2,疏散居民20多万人;1923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大地震,东京震后半小时内就有136处起火,就在这样一次毁灭性的地震中,城市绿地公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东京市内公园绿地挽救了在公园避难的70%以上的生命。
防火灾、泥石流等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破坏就严重的莫过于地震,虽然地震不经常发生但其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伴随地震会发生很多次生灾害:火灾、海啸、水灾和山崩泥石流等。
一定规模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切断火灾的蔓延,在防火、控火、减少火灾损失上有着独特的贡献。
城市绿地系统的植被还具有保持水土功能在地震发生后能有效预防泥石流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防风阻沙
北方城市常年会发生风沙、沙尘暴现象,沿海城市海潮风暴等自然灾害经常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而城市的防护林建设就可有效阻止大风暴的侵袭。
研究证明,城市冬季盛行风向的防护林带,可降低30%-40%的风速,有效减小了风沙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二、我国城市自然灾害分布特点
对我国城市有结构性破坏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类型有:地震、水灾、泥石流滑坡、沙尘暴和台风等。
因此,要对城市主要自然灾害进行合理区划、有针对性的防灾绿地系统规划,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洪灾主
要发生在中东部城市范围内;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区域;沙尘暴在内蒙古、黄土高原一带频繁发生,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发生的威胁;作为摧毁性极大的地震应在全国引起高度重视;泥石流滑坡虽是小范围的地质灾害,影响也不大,常随着地震和洪灾发生,但对其影响也不可忽视。
三、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构的规划
(一)防灾减灾绿地系统的植被选择
1、在城市防灾减灾绿地规划建设中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尽量选择植被冠叶浓密、宽大、根系深广,滞留降水能力强生长稳定、适合栽种地的植被。
例如:柳树、胡桃、水杉、冷杉、夹竹桃、榛树等乔灌木。
2、在地震多发地区和木质结构房屋较多的地区,为有效防止火灾的蔓延,应选用不易燃烧的植物作隔离带,以此既可以防灾又可美化环境。
抗燃烧的防火植物主要有:苏铁、青冈栎、珊瑚树、女贞、山茶、交让木、厚皮香等,可根据当地环境适当选用这类植物。
3、在风沙较严重的地区种植防护林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抗风性强、寿命长且生长快的植被,树冠的形状最好是柱形或尖塔形。
在南方地区可种植马尾松、
圆柏、黑松、台湾相思、假槟榔、木麻黄等植物。
在北方地区可选用杨树、榆树、柳树、白蜡、圣柳等树木。
(二)减灾绿地系统的构建要点
在分析了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地点、对植被选择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要做好我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以下要点:
1、搞好城市减灾防灾绿地系统的建设,政府毫无疑问起着主导作用。
由于城市防灾减灾的建设是关系城市居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应受到我国各级政府机关的密切重视。
国家应逐步完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等各方面的法令法规,依据法规进行城市绿地系统防灾减灾的建设工作。
此外,各城市还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公园配套设施。
结合对旧城区的改造要在城市中心区和各主要街道投入建设一批开放式和半开
放式的绿地、街心花园和广场等,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绿地系统。
2、提高城市绿化系统各类用地规划指标,合理均匀分配绿化资源。
一个城市要具有足够多的绿化用地才能为城市防灾救灾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市级公园的面积按城市规模定在10-30平方米以上,居民居住小区的绿化用地要严格执行国家新建社区占30%,旧城改造社区占25%的要求,尽量满足人均对绿地面积的要求,并在社区内设置绿色安全通道。
公共绿地市区和居住小区的专用绿地要符合均匀、就地的原则。
有些城市尽管各类绿地指标都很高,但分布不均匀,使得有些居民小区难以发挥灾难自救功能。
为此,社区专用绿地半径要在100以内,区级绿地半径要在500以内,这样一旦灾害发生,人们也可迅速撤离到绿地的安全地带。
3、对城市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单位和地区要加大绿化强度,一方面要提高绿地面积,种植可阻燃的植物;另一方面要在这些区域建立隔离带,防止火灾进一步蔓延。
此外,绿地建设还要规划一定的水面,这不仅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需要,也是救灾的需要。
4、进行一级和二级避灾通道和避灾据点的选址布局。
救灾绿地系统要建设在人数居住较多,适宜多数人停留的地方和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在建设防灾减灾绿地系统时的标准:适合避灾的规模应该满足人均1-2平方米为准,每个避灾绿地的面积要平均在5-10公顷为宜。
结语:
城市防灾减灾绿地体系的构建是新世纪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的建设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建设的研究还未达到完善的系统层次。
在我国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设时要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和特点,对不同城市采取不同建设策略,根据城市防灾重点,要有针对性的整合优化,完善以防灾为主、能够抵御多种自然灾害的城市绿地系统。
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经验也是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的,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