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内化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探究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探究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探究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

如何探究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因此教育者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采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趣味化的教学环境小学生的学习难免枯燥乏味,教育者应该尝试打造一个趣味化的教学环境。

例如:引导小学生制作自己的教室布置,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制定中来,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有趣味性。

三、情境化的教育情境化的教育是指以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

例如:教育者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小公园,引导小学生一起做义务清洁,当小学生们体验到义务清洁的过程,就能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增强他们的品德素质。

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参加一些需要自我管理的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自垃圾分类、修剪花草等活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为其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启发性问题教学启发性问题教学是通过先提出问题,再带领小学生发掘问题答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育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时,教育者可以向小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自己的房间谁打扫?”“你们学校垃圾分类分的明白吗?”等问题,从而唤起小学生思考和元认知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家校联合教育小学生日常的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家长应该与教育者形成强有力的合作。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家长和小学生沟通,得知小学生日常的生活问题,从而及时以学校、老师等身份去介入家庭,为小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示范引导示范引导是小学生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

通过行为示范和言传身教,教师和家长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榜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善良心和责任心,教育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并乐于助人。

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养老院、社区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音乐和艺术等方式,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理解力和同情心。

3.学校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道德教育可以融入学科教学,通过讲授相关的道德故事、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演讲比赛等,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4.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教育孩子,如与邻居友善相处、守时、不浪费等,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

同时,家长也需要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道德发展。

5.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与角色扮演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孩子可以模拟和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理解并感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思考和道德判断能力。

6.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道德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途径。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最早、最直接的影响力源。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他们需要以身作则,积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给孩子。

例如,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活动来教育孩子如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及诚实守信等。

同时,父母也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阵地。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为此,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道德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班会、讲座和早读课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与成就感。

三、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社团活动、爱心义工、户外拓展等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与关心的机会。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也会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从中学会克服挫折,坚持努力的品质。

四、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也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师长的关心和教诲,从而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启示。

五、社会环境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道德品质培养中。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以校园为重点: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教师和学生榜样的塑造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以课堂为基础:通过德育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

3. 以家庭为支撑: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指导,加强家长对孩子德育的重视和培养,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4. 以社会为拓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示例引领:学校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2. 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要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3. 德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课外读书会等,通过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考和实践。

4. 学生自治: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和机构,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5. 德育评价: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以综合评价为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成长情况。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社会,品德教育在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品德教育不仅涉及到道德伦理的培养,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途径,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品德教育。

1.教师示范与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展示出正确的品德行为。

例如,教师要遵守诚信、勤奋、友善等基本道德准则,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心他们的成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知识与情感的结合品德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情感和情感素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讲座、故事、课外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思考。

例如,通过讲述慈善故事,引发学生对他人困境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友善行为。

3.以游戏为媒介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将品德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互相信任、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同时,游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自制力和规则意识。

4.社会实践与情境教学品德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品德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和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道德的现实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老年院等地,培养他们的关爱意识和社交技能。

5.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可以加强品德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育者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需求,分享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成长情况,共同探讨对策。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加强品德教育,与教育机构形成积极互动。

6.评价与奖励机制评价和奖励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教育者可以设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通过奖励优秀品德行为和规范不良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一、引言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品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道德素养,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措施,对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课堂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课堂教育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

通过设置专门的品德课,教授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借助案例、故事等方式进行实例教学。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提供给学生明确的行为准则。

此外,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道德讲座、读书分享会等,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

家长应该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并与孩子分享道德故事,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和领悟道德规范。

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品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美好和困难。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六、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小学生品德教育息息相关。

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习控制情绪。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和学生个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和适应学习生活压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格。

七、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

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生品德教育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途径。

首先,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他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弱者等基本品质。

此外,家庭应该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接触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的地方。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品德教育计划,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等方面。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开展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等,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社会教育也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孩子们需要在社会中学会与不同人交往和相处。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警察局、医院、孤儿院等机构,了解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等,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个人自我教育也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自我教育是指孩子们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来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读书、写日记、参加兴趣班等方式进行个人自我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集体,维护社会和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和树立良好榜样,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一、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要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德育教育计划和制度。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丰富的德育知识,注重自身修养,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学生作为教育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德育规范,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管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是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德育演讲比赛、德育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主自立的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强化优秀榜样的力量强化优秀榜样的力量是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典型,树立榜样,树立好人好事,让学生学习先进的思想品德、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

学校还可以通过树立“好人好事月”,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进行道德模范事迹宣传等形式来树立优秀榜样力量,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是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层家庭教育机构,他们应该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携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要关心学生,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以下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探讨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家庭教育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正确地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儿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将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家庭中的谈吐、行为、生活习惯等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倡导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关系维护,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3. 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时机,积极引导孩子的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导他们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尊重、助人为乐、感恩和爱护他人。

二、学校教育1. 构建系统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是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教育阵地,要有效推进小学德育教育,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德育教育纲要、德育教材、德育教学活动、德育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2.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德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德育师资队伍的支持。

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还要注重德育教师队伍的构建,选拔优秀的德育教师,搭建专业交流平台,鼓励他们在德育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心态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

而要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尊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尊重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身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一种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风气。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慈善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同样,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服务他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小学德育教育应该是全员参与的,而不是简单的教师灌输。

学校可以通过班干部、班级委员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卫生、班级文明、班级秩序等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设立德育教育课程德育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有系统的课程来加以引导。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人格修养等。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德育故事、德育讲座、德育游戏等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德育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开展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德育的起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共同合作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品德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呢?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途径。

首先,道德模范的示范和引导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期,他们容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出先行示范,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操场上的行为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良好道德和价值观的力量。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其次,情感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对他们的性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情感教育,如关心、关爱、理解、尊重和赞许等。

组织一些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并通过讨论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

此外,情景教育也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情景教育就是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和体验道德准则。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在校园中可以建立一些道德规范的情景,例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游戏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生品德教育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品德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合作等品德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和引导,让他们从中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

最后,小学生品德教育需要与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教师可以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讨论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和思辨。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尤为重要。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那么,有哪些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道德品质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也是他们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影响深远。

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行为。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勤劳和自律。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学生学习正直、诚实、友善等道德规范。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给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榜样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

最后,个人努力也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道德品质的主体,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和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道德故事,了解和学习优秀的道德模范。

同时,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德育教育,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什么是有效的途径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注重榜样力量。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行为和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做学生的榜样。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讲究言传身教,言传是言论的教导,而身教是榜样的力量。

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道德模范等来学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他人榜样的力量的自己也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二是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只有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书法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修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朗诵,感受言辞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注入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三是家校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家校共育是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设置德育课程,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德育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和家长进行交流,促进家校共育,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关爱下茁壮成长。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为了让小学生得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指导与引导,我们需要探索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爱学习,提高德育效果:小学德育教育肩负着对学生传递正面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任务,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效果,我们必须让学生爱学习。

只有对知识的追求才能促进行为的规范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小学德育效果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观念和理念,家长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注重宣传教育:在新时代,信息传播日益发达,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需要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

学校还可以通过安排主题演讲、德育课程、班会等活动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德育知识,让学生更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可以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在家庭中贯彻德育教育。

四、加强教育管理:小学保持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必须要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

学校应当围绕德育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明确教育计划、工作对象、教育内容、实施方法等。

在教育管理中,要不断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教育注入强有力的动力及保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学生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新时代,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和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

学校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和实际,持续探索出更加全面、深入、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的应用,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引领力量,为孩子们发展创造更加稳健、健康和安全的环境。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及社会责任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一些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品德教育。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堂教育1. 制定情感教育课程:小学生正处于感性阶段,因此情感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相当关键。

教师可制定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情感教育课程,例如情感表达、情感管理等,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情感的认知和思考。

2. 引导道德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道德问题或引入道德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道德选择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和理由,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3.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优秀人物、励志故事等具有积极影响力的视频和音频资源,以激发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校园文化建设1. 创设良好的校风:学校应该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校园活动(如主题演讲、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引领和正能量的传递。

2. 建立班级文化:班级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班级文化来加强学生的共同认同感和责任感。

例如,每周选出“品德之星”,班级成员通过投票评选出一位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并进行表彰和赞扬。

三、家庭教育1. 家庭倡导: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传授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2. 家庭亲子互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社区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爱心和奉献的重要性。

结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很多,但以上列举的方法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导言品德修养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途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

一、身教为先,树立榜样小学生正处于模仿期,他们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的言行举止。

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出良好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影响和引导小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同理心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认同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引发他们对他人困境的关注和关心。

同时,还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或者观看相关影片,引导小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道德教育,强化价值观道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讲解和讨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小学生思考和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公益事业的意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价值观念。

四、培养自律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是品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引导小学生自觉地遵守。

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教会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五、开展团队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合作是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团队游戏、合唱团等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协作。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职业素养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课堂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育的方式,通过授课、讲解、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故事、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明白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一些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操。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开展德育主题班会、道德讲座、德育知识竞赛、德育观摩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情操。

学校还可以组织义工活动、慈善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让学生在受到肯定的意识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批评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教育活动,向家长传达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5. 班级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举办班级典型人物评选、开展班风测评等方式,强化班级卫生、纪律、秩序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浅谈小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2019年文档

浅谈小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2019年文档

浅谈小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所谓内化,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儿童将外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的需要,并通过个体在行为活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复杂的长久动态发展过程。

但是,思想品德的内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由外至内的灌输过程,不是一般的通过讲解所能解决的。

笔者以为,思想品德的内化过程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以下环节来实现:1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念,是上好《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

1.1 辩论激情道德思想教学应以思想品德的知识要点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就课文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深入讨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形成正确的思品认知情感,并萌动思品创新。

其基本的过程为激趣―感知―辩论―明理。

如学习《孝心献老人》一课,一学生发问:“如果遇到一个正在欺负小孩的老头时,要不要尊敬他?”面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让学生展开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逐渐弄清了尊敬老人与对待老人群体中个别有悖社会法纪、道德者的关系。

辩论激起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了课文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欣赏激情品德与生活课本当中有许多先进的人和事,这就为思想品德教学运用欣赏激情的方法提供了条件。

这种方法以教材中先进的人事为切入点,运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引导学生领会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先进人事的情感。

如教学《我爱秋天》一课,我运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

先让学生欣赏在秋天里发生的故事,然后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美妙的感受。

最后,让学生观看果实与物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激起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探索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生品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探索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通过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明礼仪、道德模范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自我约束、自我引导。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课程品德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关键。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品德教育内容,注入道德与伦理、学习方法与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

同时,品德教育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团结合作氛围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加强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至关重要。

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班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品德教育家庭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校合作对于有效开展品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品德成长。

同时,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学校密切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健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

在班级和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中,适当加入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体会到品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健康、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纪律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定期进行学生责任心培养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

第三,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要注重修身养性,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父母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三、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其中的道德与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摘要】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在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开辟学生道德实践的天地,以辩论、欣赏、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创设课堂情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

【关键词】品德内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0-01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所谓内化,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儿童将外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的需要,并通过个体在行为活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复杂的长久动态发展过程。

但是,思想品德的内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由外至内的灌输过程,不是一般的通过讲解所能解决的。

笔者以为,思想品德的内化过程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以下环节来实现:
1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念,是上好《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

1.1 辩论激情
道德思想教学应以思想品德的知识要点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就
课文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深入讨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形成正确的思品认知情感,并萌动思品创新。

其基本的过程为激趣—感知—辩论—明理。

如学习《孝心献老人》一课,一学生发问:“如果遇到一个正在欺负小孩的老头时,要不要尊敬他?”面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让学生展开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逐渐弄清了尊敬老人与对待老人群体中个别有悖社会法纪、道德者的关系。

辩论激起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了课文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欣赏激情
品德与生活课本当中有许多先进的人和事,这就为思想品德教学运用欣赏激情的方法提供了条件。

这种方法以教材中先进的人事为切入点,运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引导学生领会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先进人事的情感。

如教学《我爱秋天》一课,我运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

先让学生欣赏在秋天里发生的故事,然后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美妙的感受。

最后,让学生观看果实与物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激起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1.3 实践激情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有意识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
容,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又生动有趣的实践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感情。

如学习《城乡巨变》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访问调查,访问家中的爷爷奶奶,听听他们所讲的家乡的老故事;调查反映关于家乡变化的一系列材料;了解家乡的主要行业。

然后通过写心得体会,明确这些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也懂得了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1.4 表演激情
对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或情感性较强的课文,可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即兴表演。

如教学《当冲突发生后》,教师先把课本内容编成课本剧,然后指导学生表演,这样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的创造性劳动,同学们都置身于情景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真情,收到教育。

2 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越强,道德内化就越高,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就越佳。

如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陈毅是怎样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接着有感情地读《游子吟》,理解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然后小小组讨论自己父母的辛劳,面对这些辛劳,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讨论中找到一些好的榜样并大力表扬,在全班中进行交流“怎样来孝敬父母”。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体会到了那怕是为父母洗一次碗,或是割一次稻,也是
孝敬父母的好方法。

在快乐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品德得到了升华。

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实现的。

3 开辟德育天地,促进品德内化
要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向学生生活的领域拓展和延伸,在反复自我教育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如学习了《和睦相处》后,可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使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萌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从中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和意义。

学了《家庭收入知多少》后,布置学生做一件为父母分忧解难的事,促使学生行知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作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在认识内化的基础上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效果。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努力开辟新的天地拓宽学生乐学的路子,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促进品德的内化。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感情、有个性的健全人,相互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相互信任、坦诚相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合作。

可以在课堂上讲故事、做游戏、演讲赛,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参与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来创造一个愉快、轻松、有趣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学习中得到不断地进步。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道德生活,亲身体验,感受、思考与实践,使外部需要成为学生活动,参与的对象才会被纳入他们主观反映的领域之中,与学生内部的需要,动机、思想情感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学生内部心理矛盾的运动,变为学生自己的需求与行为动机,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