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论欲望及其满足
欲望与满足的哲学解读
欲望与满足的哲学解读在人类生活中,欲望和满足可以说是一对永恒的伴侣。
无论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还是对精神层面的满足,欲望和满足始终伴随着我们。
然而,欲望与满足之间的关系又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由人性、价值观和文化因素织成的复杂网络。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欲望与满足的本质,并讨论如何在追求欲望的同时获得真正的满足。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欲望的本质。
欲望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对于某种需求或者目标的强烈渴望。
它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我们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某种程度上,欲望是驱动我们不断前进和进步的原动力。
然而,欲望也可以使人陷入迷失和困境,成为不可抗拒的诱惑。
因此,在管理欲望时,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避免过度的欲望带来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欲望与满足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将满足视为欲望的终极目标,然而,满足并非仅仅是对欲望的实现,而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同。
实现欲望只是满足的一部分,真正的满足还需要我们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自我觉察。
当我们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内心动机和价值观,我们才能从内心感到真正的满足。
然而,欲望与满足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们对欲望和满足的理解也会有所变化。
一个人在早年可能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随着经验的增加和思想的深化,他可能会逐渐意识到内心的满足才是最真实的满足。
因此,我们需要对欲望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不断探索和调整自己的欲望与满足之间的平衡点。
除此之外,欲望与满足也受到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欲望和满足的理解和追求方式存在差异。
在某些文化中,满足往往被强调为物质上的实现,而在其他文化中,满足则更多地关注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富足。
因此,对于欲望和满足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而应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最后,我们还需要提醒自己,欲望和满足并非是对立的两个概念。
虽然欲望和满足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促进和协调。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 同一消费平面中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 不能相交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因为边际效 用递减。
Y
A
△Y B
△X
MRS xy
y x
X
MRS xy
dy dx
消费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 变,增加X的消费量必然要减少Y的消 费量,两者的比值就是边际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
A x的价格上涨10%,y的价格下降10% B x和y的价格上涨10%,货币收入下降
5% C x和y的价格下降15%,货币收入下降
10% D x和y的价格上涨10%,货币收入上涨
5%
答案:C
(1)价格效应
Y
消费者收入和一 I 种商品价格不变时, A
另一种商品因价格变
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
E2
X价格下降至P1—— AB向右旋转至AB1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主张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
体的数值来度量并加总求和,是 基数效用论。若消费n种商品, 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为qi,则有效 用函数:
U f (q1, q2, q3,, qn )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从一 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额外增加 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没有人会拒绝无偿的捐赠,任何人对钱 的欲望都是无限的。但钱对我们的效用是否是 无限的呢?可以肯定的回答“No”!因为没有 人愿意为了钱而付出一切代价,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金钱有价”。金钱对不同的人的效用也 不尽相同。有的毕业生为月薪1000元的工作 而激烈竞争。陶渊明宁愿“采菊东篱下”也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为什么?因为他不愿意为了 五斗米的效用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可十斗米说 不定就能让他屈尊了。所以,在经济学里,当 有人对钱说“不”时,是因为他觉得这些钱的 效用太少而已。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产的所有区域。
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
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
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
(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欲望与满足的哲学思辨
欲望与满足的哲学思辨人类的生活中离不开欲望与满足,它们密不可分地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经历和意义。
欲望是一种本能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追求个人目标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欲望也带来了不少困扰和痛苦,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它们。
在这个时代,欲望变得更加复杂而多样化,我们如何思考欲望与满足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欲望的本质和来源。
欲望可以描述为一种强烈的愿望,迫使我们寻求满足。
它可以是对物质财富、权力、名声、爱情或其他任何事物的渴望。
许多哲学家认为,欲望是个体实现自身和满足内在需求的动力。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欲望是出于追求幸福的根本需要。
而弗洛伊德则将欲望视为人类本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学上提出了欲望与满足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动力。
然而,满足欲望并不总是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随着欲望的增多和多样化,我们往往陷入了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中。
当我们获得了我们渴望的东西时,这种满足感往往只是暂时的,很快就被新的欲望取而代之。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我们获得更多,每次获得带来的满足感相对减少。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满足感呢?哲学家们给出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德认为,真正的满足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他认为,通过适度的欲望和节制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找到稳定的幸福。
这种理念在东方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佛教中的“无欲则刚”和道教中的“无为而治”。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简约和内省的理念可能显得不太实际。
现代社会鼓励我们不断追求物质和成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满足欲望似乎成为了追求幸福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欲望与满足的关系。
有些人主张通过控制欲望来达到满足。
他们认为,理性地评估和选择欲望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
例如,苏格拉底认为,通过哲学的思辨和自我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欲望的虚无和短暂,从而减少对物质财富的依赖。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最新版本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性爱的心理学理解欲望和满足
性爱的心理学理解欲望和满足性爱的心理学理解:欲望和满足性爱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行为。
欲望和满足在性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性爱中的欲望和满足,并探讨它们对个体和关系的影响。
一、性欲望的心理因素性欲望是性爱的驱动力,它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1 生理因素人类的性欲望往往受到生理因素的调控。
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体的生理需求都会影响性欲望的产生和强度。
例如,在青春期和排卵期,女性的性欲望通常会增加。
1.2 心理需求性欲望也受到个体心理需求的影响。
例如,人们对爱、安全、被接纳的需求,以及对探索、冒险和新奇体验的渴望,都可能影响性欲望的产生。
1.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对性欲望的形成和表达也起着重要作用。
性别角色、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性教育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性欲望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中对性的态度和观念也会导致性欲望的差异。
二、性欲望的影响性欲望对个体和关系产生着深远影响。
2.1 个体心理健康性欲望的满足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性行为能够释放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提高个体的幸福感,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性欲望的实现还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2.2 关系质量性欲望的满足对夫妻或伴侣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夫妻或伴侣之间的性满足水平与他们的关系质量密切相关。
满足性欲望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度,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期望。
三、性满足的心理因素性满足是性欲望的实现过程,它同样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1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性满足的重要驱动力。
爱、亲密感、信任和安全感等情感因素能够促进性满足的产生。
与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系越强,性满足感越高。
3.2 思维和意念个体的思维和意念对性满足有着重要影响。
性幻想、性幻觉和性想象等都可以增强性满足感。
同时,性满足还受到性态度、性信念和性期望等个体思维的影响。
3.3 社会环境性满足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原理
36
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 确保商品的质量 ● 正确的消费宣传 ● 限制或者禁止不正确的消费 ● 对提供某些劳务的人的素质进行必要限制 ● 限制价格政策 ● 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
37
案例1:势力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批评家凡勃伦对 消费享乐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一本名为 《有闲阶级论》的书,阐述了一种“摆阔气” 的消费理论。凡勃伦的观点是,随着财富的扩 大,驱动消费者行为的动力已经越来越既非生 存也非舒适,而是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和羡 慕”。因而,出现了摆阔气的消费理论。这就 是说,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代表一定的社会地 位和阶层、表示教养和品位。
F E
O
Q1
Q2
需求量
17
补充内容:生产者剩余
成本:生产者为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 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 量与其成本的差额 在供给曲线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和价格之 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实际获得利益,还是 一种主观感觉上的利益呢?
18
对汽水的供给表
价格(分) 供给量(瓶)
38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在我国出现了一个 暴富阶层,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变得异常富有。 对于这些人来说,消费只会选择最昂贵的商店、酒店, 吃饭动辄上万元,他们就是把消费作为身份和地位的 一种代表,商品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其地位,或者说越 奢侈越能体现其地位。就在北京近郊,有一个富商花 了600万买了一栋别墅,然后说别墅盖得不好,轻易 的将别墅炸掉,要重新找人设计建造。对这个消费群 来说,商品价格越高越具有吸引力。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 来衡量,并可以求和加总。1、2、3
边际效用分析
欲望的经济学分析-巢湖学院经济学课件
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关键在 于它所提供的产品能否与市场上的需求相 适应,生产大量产品但却卖不出去的企业 最终只会亏损甚至破产。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从价值创造到价 值实现之间“惊险的一跳”可能会让企业 粉身碎骨。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对 于市场需求的分析,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 自己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 叫做“资源”。
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 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做“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穷人的钱是稀缺的,富人要想活的更长久, 时间也是稀缺的。
所以欲望太大,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资源永远比欲望要求的 少。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 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 资源配置效率就是经济学的效率,专业概念叫“帕累托效率” 。
消费者的欲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由于消费者的欲望分为五个层次, 所以企 业的发展战略是各不相同的。
经济学意义的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 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只是主观上 愿意购买而没有实际支付能力,只是欲望 而非需求。
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 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购买该 商品的数量。
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的 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明朝有个叫朱载堉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此人才高八斗。 他曾写了一首词名为《十不足》,说的是人的欲望的特点。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分层次的欲望 美国人Fra bibliotek斯洛将人的需要分
论欲望的经济分析意义和欲望的基本性质
论欲望的经济分析意义和欲望的基本性质刘汉林摘要本文从经济理论界欲望分析的现状出发,在论述了欲望分析的理论研究地位及其趋势的基础上,进而对欲望的基本含义、基本性质进行了探讨,说明了认识欲望的基本性质对于经济理论分析与引导消费者正确、科学消费以及生产者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欲望需要幸福效用欲望的无限性欲望的普遍性欲望满足的选择性长期以来,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对欲望(Desire)很感兴趣,他们对欲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然而,直到今天有关欲望的理论还是含糊不清。
为此,本文拟从欲望分析的现状出发,在论述欲望分析的理论研究地位及其趋势的基础上,进而探讨欲望的基本性质,旨在说明认识欲望的基本性质对于理论分析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欲望”在一般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的西方经济学著作虽然涉及,但过于简略,有的甚至根本不给一席之地,而本文拟对欲望的基本性质进行一番专门考察。
这首先是因为用来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资源是稀缺的,决定了经济学必须研究如何使用现有稀缺资源更有效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或劳务去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着的无限欲望。
其次,从理论上看,欲望是消费者行为的前提,因此,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考察欲望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再次,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趋向看,经济分析中越来越多地引入心理学方法,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心理学教授卡尼曼,就是因为开创了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外,从实际经济活动看,在顾客至上的市场经济社会,如何更好地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至关重要。
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谙熟各种消费者的各种行为。
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行为又必须首先深入认识欲望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欲望分析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早期的功利主义认为,欲望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测算的。
然而,直到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于如何计算欲望、如何不带主观偏见地比较不同人的欲望,依然是颇为棘手的问题。
经济学基础怎样来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教案
经济学基础怎样来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教案一、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以满足无限欲望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说明它是如何帮助人类满足无限欲望的。
二、知识概述1.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人类如何选择、生产和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无限的欲望。
它关注经济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如何优化资源的利用。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稀缺性: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
人类需要在有限资源下做出选择。
- 成本效益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会权衡投入和产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
- 激励机制:人类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
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激励机制来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
三、教学内容1. 如何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 分析欲望的本质:欲望可以是物质性的(如食物、衣物)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尊重、归属感)。
经济学研究如何理解和满足这些欲望。
- 资源配置:经济学指导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欲望。
通过生产、分配和交换资源,人们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 机会成本:经济学教导我们,为了满足一个欲望,我们必须放弃其他欲望。
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中进行取舍,并承担因此产生的机会成本。
- 效用理论: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评估和衡量不同欲望的重要性。
效用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某种行为或消费一种产品而不是另一种。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如何帮助人类满足无限欲望。
- 案例一:生产者决策- 介绍一个企业如何在有限资源下选择生产什么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 分析成本效益和盈利最大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 案例二:消费者决策- 探讨一个消费者如何权衡价格、品质和个人偏好来选择购买什么产品。
- 分析效用理论如何帮助消费者做出最优决策。
- 案例三:政府决策- 讲解政府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来制定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需求。
- 探讨税收、福利分配和市场监管等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和无限欲望满足的影响。
欲望与满足的关系研究
欲望与满足的关系研究当我们谈论欲望与满足的关系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被牵引到人类的根本本性和心理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我们的生活中,欲望似乎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我们一直在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本文将探讨欲望与满足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实现心灵的满足。
人类天生具有欲望,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物质生活。
这些欲望驱使着我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追求更好的未来。
然而,欲望也有其负面影响。
当欲望变得极度强烈和无休止时,它可能导致我们扭曲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我们为了满足欲望,可能会付出过大的代价,忽略了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事情。
因此,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造成心灵痛苦的源泉。
满足欲望与心理满足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我们常常以为,只要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就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研究表明,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心理满足感。
相反,这种满足感往往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褪去,我们又会追求新的欲望。
这种追求只会让我们处于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
那么,如何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实现心灵的满足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
无论我们追求怎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欲望始终是无止境的。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一味追求更多,而是要知足常乐,珍惜当前拥有的。
其次,我们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获得心灵满足。
物质和外在世界的满足只是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通过内心修行,如冥想、冥思等,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欲望的泥沼,达到内心的和谐与满足。
此外,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实现心灵满足的重要途径。
与他人分享和关心,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需求,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更可以从中找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最后,我们还需明确欲望与目标的区别。
欲望只是一时的追求,而目标是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努力。
经济学之欲望与效用
经济学之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
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
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同时,欲望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基本层次的欲望最重要;欲望也可以反复再现,曾经满足过的欲望,还会再度出现,如我们一次吃饱了,下次饿的时候还想吃。
另外,欲望的强度是随着消费某种物品的增多而减少的。
效用就是欲望的满足。
即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
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就越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到痛苦,那么效用就是负效用。
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导致效用的不同。
经济学基础将 (4)
2013--2014年第一学期第5 周第1页【教学内容】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效用论概述3.1.1欲望与效用1.欲望对于欲望,通常的理解为:希望、盼望或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望是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其归宿是欲望的满足,即效用。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教材中的[相关链接3-1]——“幸福方程式”与“阿Q精神”,谈谈自己的观点2.效用效用(utility)就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种经济物品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商品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
消费者之所以消费商品就是为了获得效用来满足自身的欲望。
效用的大小并不仅仅依赖与物品本身所具有的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属性,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如香烟,对吸与不吸的人来说效用是不同的。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消费商品是为了获得效用,那么对于效用的大小该如何度量呢?在经济学上,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度量和分析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分析方法,相应地由这两种分析方法产生的理论称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2、3…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2013--2014年第一学期第5 周第2页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基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如,一杯牛奶,对某人的效用是2个效用单位,一杯咖啡是4个效用单位,则消费者从一杯咖啡中得到的满足是一杯牛奶的2倍,从它们中得到的满足是6单位。
(2)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不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研究。一个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的常识,对于这种事情比他从精细的经济分析中
所能得到的,会给他更多的指导;最近之前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说得很少,因为他们除
了一切有常识的人共有的东西以外,也实在没有太多的话好说。但是,到了最近,由于
下述几个原因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在经济研究中具有了较大的重要性。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经济学家日益相信:当分析那些决定交换价值的原因时,李嘉图
的过于注重生产费用方面的习惯,实属有害。因为,他和他的主要追随者虽知道在决定
价值上,需求的条件与供给的条件同样重要,但他们都没有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样的意思,
于是,除了最细心的读者外,大家都对他们发生误解了。
点;我们看到西印度群岛的黑人不是使用新的自由和财富去获得满足新欲望的资料,而是用
于并非休息的怠惰的停滞不前;或者我们再看一下英国工人阶级中迅速减少的那一部分人,
他们没有大志,对他们才能和活动的发展也不感到自豪和高兴,而将他们的工资除供给污秽
不洁的生活最低必需品之外所剩下的,都花于喝酒。
所以,"消费理论是经济学的科学基础"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在研究欲望的学问中
最后一个原因,时代的精神使我们对以下这个问题更为密切注意:我们日益增长的
财富是否可用来比现在更进一步地增进一般的福利呢?这个问题又迫使我们去研究:财
富--
不论是公共使用还是个人使用--的任何因素的交换价值,准确地代表它对幸福和
福利的增加到怎样程度。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从对各种人类欲望的简短研究开始,从它们与人类努力和活动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篇与以下三篇的关系。
经济学较旧的定义说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科学。后来的
经验表明,分配与交换的问题是如此密切相关,以致打算将它们分开研究是否有利,实
属可疑。
可是,关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的一般推论是很多的,这种推论是用来作为价值的实
际问题的基础,并起着基本骨干的作用,使经济学推论的主体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这
化,但有一部分现在还是保留的。例如,在苏格兰,在亚当·斯密的时代,许多人出门不穿
鞋袜是风俗所许可的,而现在他们也许不会这样做了;但在苏格兰许多人也许仍然这样,而
在英国恐怕就不会这样了。又如在英国,现在一个小康的工人星期天穿了黑色上装出去,而
在有些地方,还戴了丝的帽子,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不久之前,这种装束就会使他遭人
需要的多样化,以及满足需要的方法的多样化。他不仅希望他惯常消费的东西有较大的数
量,而且希望那些东西有较好的质量;他还希望东西有较多的花色可供选择,并且希望有满
足他心中产生的新欲望的东西。
这样,野兽和野蛮人虽都同样喜欢精美的少量之物,但它们都不大注意为多样化而多样
化。可是,随着人类的文化的提高,随着人类的智力的发达,甚至人类的性欲也开始与精神
凡而基本的倾向,可用欲望饱和规律或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一物对任何人的全部效用
(即此物给他的全部愉快或其他利益),每随着他对此物所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及
种推论的广泛性和一般性,使它与它所说明的分配和交换的较为具体的问题截然不同,
所以将它完全放在第五篇《需求与供给的一般理论》之中,而这一篇是为第六篇《分配
与交换或价值》铺平道路。
但是,首先是现在的第三篇,研究欲望及其满足,就是需要与消费的研究:然后第
四篇是生产要素的研究,就是用来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的那些要素,包括人自己在内-
是发生于人们对他们自己才能的训练的爱好,和人们借助于最巧妙地适合和合用的工具以发
挥这种才能的爱好。
所以,概括来说,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中,虽然是人类的欲望引起了人类的活动,但
以后每向前进新的一步,都被认为是新的活动的发展引起了新的欲望,而不是新的欲望的发
展引起了新的活动。
如果我们抛开新的活动不断发展的健全生活状态看到别处,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到这一
远超出那个范围之外。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第一节 欲望饱和律或效用递减律。全部效用。边际增加量。边际效用。
当一个商人或制造商购买东西用于生产或转卖的时候,他的需要是以他预期由此所
能获得的利润为依据的。这些利润在任何时间都要看投机的风险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定,
我们以后还得要考虑这些原因。但是,从长期看来,一个商人或制造商对一样东西所能
事例上,这种衡量是以一个人为了实现或满足他的愿望而愿付出的价格来表现的。他也
许有一些不是有意识地要得到满足的愿望和抱负,但是,现在我们主要涉及的是想得到
满足的愿望和抱负;我们认为,一般说来,由此而得的满足大体上相当于购买东西时所
预期的满足。
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但每一个别的欲望却是有其限度的。人类本性的这种平
类拔萃的男子,自然不喜欢好像是以他们的衣服而受到别人的注意;因而他们就树立了这种
风尚。
第三节 续前。
房屋满足遮蔽风雨的不可避免的需要:但这种需要在对房屋的有效需求上却不起什么作
用。因为,一所小的而建筑良好的屋子,虽然足可遮蔽风雨,但它的窒息的空气、必然地不
清洁和缺少生活上的高雅和安静,都是很大的害处。这些害处不仅造成身体上的不舒适,而
活动相结合了,人类的欲望就很快地变得更为精细和更为多种多样;在人类没有自觉地摆脱
习惯的束缚之前很久的时候,对于生活上的细小事情,就已开始希望为变化而变化了。在这
方面重要的第一步是随着火的发明而来的:人类渐渐习惯于用许多不同方法烹调各种不同的
食物和饮料了;不久对于单调无变化就开始感到厌恶了,当意外的事情迫使人类长时间地以
重要的;这个真理就是:欲望在低等动物中是生活的主宰,但当我们探求人类历史的基
本原则时,我们必须研究努力和活动的形式的变化。
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 多样化的欲望。
人类的欲望和希望在数量上是无穷的,在种类上是多样的:但它们通常是有限的并能满
足的。未开化的人的欲望的确比野兽多不了多少;但是,他向前进展的每一步都增加了他的
分为等级:上自像牛顿或斯特拉迭凡立斯那样的人和优越感的欲望,下迄渔夫的优越感的欲
望--即使在没有人看见而他也不忙的时候,他对于巧妙地驾驭他的渔船,并对这船建造良
好,很听从他的指挥,也感到高兴。这种欲望在最高的才能和最大的发明的供给方面,发生
很大的影响,而在需求方面,它也是重要的。
因为,对于最高度熟练的自由职业者的服务和技术工人的最优秀的工作的需要,大部分
关系来考虑。因为人类的进步的本性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能够有利地把人
类生活的经济方面孤立起来,但这不过是暂时的和临时的;我们应当仔细地总的来看这
个方面的总体。正是现在我们特别需要坚持这一点,因为对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之比较忽
视欲望研究的反应,表现了走向相反极端的迹象。维护他们稍为偏重的重要真理仍然是
步研究之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要假定的,什么是不要假定的。
这又回过来使我们对于经济学的一切主要概念,尤其是对需求的概念,不得不作更
为仔细的分析;因为单单是企图清楚地说明怎样衡量对一样东西的需要,就已开辟了经
济学主要问题的新的方面。需求的理论虽然还在幼稚时期,但我们已能知道:收集和整
理消费统计来解释对公共福利极为重要的困难问题,也许是可能的。
不多是没有限制的增大,作为发挥许多更高的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东西。
第四节 为自豪感而求自豪感的欲望。消费理论在经济学
中的地位。
再者,还有一种发挥和发展活动的欲望,遍于社会中每一等级的人,这种欲望不但导致
为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本身而追求它们,而且导致作为职业而追求它们的那些人的工作的需
要迅速增大。空闲被用来作为仅仅是休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于发育活动,如运动比赛和
一两种食物维持生活,就觉得这是很大的困苦了。
当一个人的财富增大时,他的食物和饮料就变得更为多种多样和昂贵了;但他的食欲是
受自然的限制的,当他花于食物的费用达到奢侈浪费的时候,满足款客和夸耀的欲望,比放
纵他自己的感觉器官,次数更多。
这一点使我们注意到西尼尔所说的:"多样化的欲望尽管是强烈的,但与优越感的欲望
具有主要兴趣的东西,很多都是从研究努力与活动的学问中得来的。两者互相补充,缺一就
不完全。但是,如果两者之中有可以称为人类历史--
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任何其他方面--的解释者,它是研究活动的学问,而不是研究欲
望的学问;麦卡洛克在研究"人类进步的本性"时,说明了两者的真正关系,他说:"一个
欲望或希望的满足不过是向某一新的追求前进了一步而已。
付给的价格,毕竟要看消费者对这样东西,或用它所制成的东西肯付的价格而定。所以,
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本篇中我们差不多专门研究消费者需要。
效用是被当作与愿望或欲望相互有关的名词。我们已经说过:愿望是不能直接衡量
的,而只能通过它们所引起的外部现象加以间接的衡量:而且在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那些
在人类进步的每一阶段中,人类法定是要设计和发明,从事新的事业;而在完成这些新
事业之后,还要以新的精力从事其他新的事业。"
由此可知,在我们工作的目前阶段中所能做的关于需要的研究,必须限于差不多纯粹是
一种形式上的初步分析。关于消费的比较高深的研究,须放在经济分析的主体之后,而不应
在它之前;这种研究虽可在经济学固有的范围内开始,但却不能从那里得出结论,而必须远
且势将阻碍才能的发展,并限制了人们较为高尚的活动。这些活动每有增加,较大房屋的需
要就变得可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