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测系统部分数据库实现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一、绪论植物生长环境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稳定和优化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精细化控制与管理,需要建立一个高效且智能的环境监测系统。

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植物生长环境的监测要求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应能对光、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1. 光照度监测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对光的强度和光周期都有一定的要求。

光照度监测可以帮助农民掌握植物需要的光照度区间,以便调节光源。

2. 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作物会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3. 湿度监测适宜的湿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很关键。

过低或过高的湿度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测量湿度可以帮助控制灌溉和通风,保证植物生长的湿度环境。

4.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之一。

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掌握作物所需的浓度,并调节投放二氧化碳的量。

三、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设备等组成部分,其基本架构如下所示:(1)传感器部分:用于检测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光照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2)数据处理部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3)控制设备部分:通过设置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控制植物生长环境。

2. 传感器设计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检测。

每个传感器需要能够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环境参数。

(1)光传感器:利用光敏元件来检测光照度强度,可以是颜色传感器或光敏电阻。

(2)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敏感元件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可以使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红外传感器等。

(3)湿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湿度来确定环境的湿度,包括电容式和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4)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敏感元件检测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使用红外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等。

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种群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和美丽的景观。

然而,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并不相同,为了确保植物可以健康地成长,我们需要对其生长环境进行监控和调控。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一、概述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检测植物生长环境并自动控制关键参数的技术系统。

通过植物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测和精确控制,该系统能够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系统组成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1. 传感器:该系统配备了多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

例如,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照强度,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度变化,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湿度等。

2.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单片机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判断和处理。

通过单片机的智能控制,可对环境条件进行实时调整。

3. 执行器:执行器是系统的输出部件,用于调整植物生长环境的关键参数。

例如,电磁阀用于控制水分的供给,风扇用于调节空气循环,LED灯用于提供适宜的光照等。

4. 用户界面:系统还配备了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实时查看植物生长环境的各种参数,并进行手动或自动的调控操作。

用户界面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或者手机应用程序实现。

三、系统工作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植物生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植物生长环境的各项数据,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2. 数据处理:单片机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预设的控制算法分析和处理。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需求,单片机判断当前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3. 控制执行:通过执行器,系统根据单片机生成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自动调控。

例如,如果湿度过低,系统会控制电磁阀开启水源,补充水分;如果温度过高,系统会启动风扇,增加空气流通等。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设计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设计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设计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植物病虫害检测和预警系统也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本文将讨论智能农业中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概述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点:传感器网络部署、数据采集与处理、病虫害识别算法、预警模型构建和信息推送等。

传感器网络部署通过布置在农田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收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滤波、去噪、分析和存储。

病虫害识别算法利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自动检测和识别。

预警模型构建模块依据历史数据和环境参数,建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模型,以实现提前预警和合理治理。

信息推送模块将预警信息以各种途径及时传递给农民。

二、传感器网络部署传感器网络是植物病虫害检测及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用于实时采集农田中的环境参数,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

传感器节点的布置应根据具体农田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覆盖面积和数据的准确性。

传感器节点应具备低功耗、稳定性高的特点,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的大量环境数据需要进行滤波、去噪、分析和存储。

滤波和去噪过程可以通过采用经典的滤波算法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噪声干扰。

分析过程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存储过程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和数据结构,便于后续的病虫害识别和预警模型构建。

四、病虫害识别算法植物病虫害识别算法是智能农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见的病虫害识别算法包括基于图像处理的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

基于图像处理的算法通过提取图像的特征,并基于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则通过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分类算法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自动检测和识别。

基于Core ML的智能植物健康检测App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ore ML的智能植物健康检测App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ore ML的智能植物健康检测App的设计与实现作者:吴学谦李韵邓晓军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0期摘要:针对用户在养殖家庭植物因缺乏养殖经验而频频失败等问题,采用平台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设计并实现一款基于平台集植物识别、健康检测、疾病预防多功能一体的App。

通过大量植物图片数据集的训练,机器学习训练准确性达到73%,训练有效性达到65%,测试准确性达到72%,总体识别精准率在70%左右。

系统能准确并高效地实现植物分类识别、植物相关信息获取以及植物健康检测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认识身边的植物,成为公众科学科普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Core ML;机器学习;图像分类;植物检测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013-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植物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园林植物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景色,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有效地调节和改善环境小气候。

一份由70多个国家250名科学家和专家撰写的联合国报告警告称,地球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需要大力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到21世纪中叶,亚洲种植植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是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

普通居民也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对人类生活环境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在家庭生活中不仅为了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也为提高居室生活环境质量,绿色植物家庭养殖的想法逐渐流行。

而大多数家庭没有专业的养殖经验,年轻的工作人群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照料植物,植物养殖变成为一个难题。

而国内植物智能领域软件市场中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植物类App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解决植物养护管理的应用较少。

2)大多数应用仅关注于植物识别。

3)绝大多数不能帮助判断植物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款能帮助用户关注植物健康状态并提供疾病预防方案的App已经凸显。

智能花园管理系统:植物生长监测与自动浇水

智能花园管理系统:植物生长监测与自动浇水

智能花园管理系统:植物生长监测与自动浇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连我们的花园也迎来了一场革命——智能花园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位细心的园丁,时刻关注着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在必要时伸出援手,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水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花园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

当系统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它会自动启动浇水装置,为植物补充所需的水分。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干旱的沙漠中突然降下了一场及时雨,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焕发活力。

然而,这个系统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动浇水装置。

它还具备植物生长监测功能,能够实时掌握植物的生长状况。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系统可以预测植物的生长趋势,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就像是为植物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那么,智能花园管理系统究竟有哪些优势呢?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花园管理的效率。

传统的花园管理需要人工定时浇水、施肥等,既费时又费力。

而智能花园管理系统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让用户可以更加轻松地享受园艺的乐趣。

其次,它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通过精确控制浇水量和时间,系统避免了过度浇水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最后,它还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环境参数,系统为植物创造了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植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当然,智能花园管理系统并非完美无缺。

在使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传感器和浇水装置,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此外,我们还要根据植物的实际需求调整系统的设置参数,以免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智能花园管理系统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花园管理方式。

它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水资源,还为植物创造了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系统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吧!。

智慧农业大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大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大田种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中最广泛的种植方式,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农田种植中问题日益突出:过去的水渠漫灌随着水资源减少已不适用于当下的农田生产;土地营养流失,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农田管理粗放,传统的耕种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传统农田生产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农田环境监测手段,农民无法对作物生长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仅凭经验判断,造成成本高、效益低的状况。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农田环境监测,农田四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系统,田间小气候观测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agricultural planting is the most widely grown way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China,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ehind the problem of farmland plant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past with the de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production is not suitable to the present land;nutrient loss,heavy use of pesticides,resulting in soil structure changes the number of farmers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reduction of farmland,extensive management,traditional farming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In the traditional farmland production,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ans of monitoring farmland environment,farmers can not m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adjustments to crop growth,only by experience judgment,resulting in high cost and low efficiency.Key words: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agriculture,farml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oil moisture monitoring,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system,farmland microclimate observation.第一部分:客户需求(1)系统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智慧农业概念的普及,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农业自动化、精细化、国际化发展已提上日程。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植物病害是引起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及早检测和诊断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操作,耗时耗力且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利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对植物受感染部位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实现自动化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

该系统一般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模块。

首先,图像采集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的第一步。

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或移动设备,可以轻松地获取植物受感染部位的图像。

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噪声,图像采集时应注意光照条件,选择清晰明亮的环境,并确保图像没有明显的失真。

其次,图像预处理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的重要环节。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步骤。

对于图像去噪,可以采用滤波器进行降噪处理,如中值滤波器、高斯滤波器等。

图像增强可以通过对比度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来实现。

而图像分割则是将图像分割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然后,特征提取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的关键步骤。

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用于后续的分类识别。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在颜色特征提取中,可以利用颜色直方图、色彩矩、颜色熵等进行描述。

在纹理特征提取中,可以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进行描述。

而形状特征提取则可以利用边缘检测、轮廓提取等方法进行描述。

最后,分类识别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植物病害检测与诊断系统的核心任务。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已标注的样本数据集,可以构建分类模型,对植物病害进行识别和分类。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等。

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的制作技术

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涉及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基于雷达的水面漂浮生长植物监测系统,利用漂浮物与水面对微波回波强度的差异,并通过高的分辨力,实时测算流经监测点的水生植物面积,并根据流经不同监测点的水生植物面积,建立水生植物生长模型,最终实现预测和全流域监管。

权利要求书1.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该雷达检测系统由天线系统、射频微波系统、数据处理和终端显示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由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组成,雷达产生点频连续波和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其中点频信号仅用于水面漂浮物的速度测量,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实现水面漂浮物的面积测量,所述信号经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信号经水生植物反射后进入接收天线;所述射频微波系统由接收前端、数据采集模块、频率合成组件三部分组成,经水生植物反射后的信号接入接收前端,经三级混频器处理后经滤波放大器、数控衰减器、低通滤波器输出;数据采集模块由反混叠滤波器、ADC、FPGA和以太网传输模块组成,用于实现中频信号数字化,频率合成组件由时钟参考电路、波形产生电路、发射通道、接口控制电路组成,用于提高接收前端所需的本振信号、数据采集模块所需的同步时钟信号以及线性调频的激励信号;数据处理和终端显示系统由数据处理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构成,完成水浮植物各信息的在线实时测算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采用收发分置的平面阵列天线体制,天线形成水平窄波瓣,垂直宽波瓣的方向图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阵列天线体制是波导平面阵列天线,采用子阵分块设计的结构,其工作频率为K波段,f0±150MHz,f0取24GHz。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浮植物雷达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增益≥30dB,波瓣宽度水平≤1°,垂直≤5°,水平、垂直副瓣电平≤-20dB;驻波要求VSWR≤1.6,极化方式为垂直极化,收发天线隔离度≥80dB;波束指向偏差在频带内电轴指向偏差满足≤0.2°。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设计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设计

智能农业中的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

其中,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成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能农业中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应用前景。

植物识别技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帮助农民准确区分不同的农作物和农药防治情况。

在设计植物识别系统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

传统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如边缘检测、颜色分割等可以用于识别一些简单的特征,如果实的颜色和形状。

然而,这些方法对于复杂的农作物识别来说并不有效,因为农作物的特征多样而复杂,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

因此,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植物识别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可以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到更复杂的特征表示,提高植物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植物生长监测是智能农业中另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实时地监测和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农民可以更好地调整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管理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设计生长监测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生长的多个关键指标,如叶片面积、植株高度、茎干粗细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获取,如光合速率仪、温湿度传感器和生长测量仪等。

同时,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生长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预测和优化。

例如,可以利用回归算法来预测农作物的生长速率,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农事措施。

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存储和云平台的应用。

随着农业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分析和管理。

因此,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生长监测所获取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和共享。

同时,云平台还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加速植物识别和生长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识别与生长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准确识别和监测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农民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农事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疾病检测项目计划书

植物疾病检测项目计划书

植物疾病检测项目计划书项目背景:植物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植物疾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准确快速地检测和诊断植物疾病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传统的植物疾病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且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展植物疾病检测项目,研发一套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植物疾病检测系统,以提高植物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农作物保健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内容:1. 数据采集与建库- 采集不同农作物植物疾病的图像数据,包括叶片、茎和根部等部位的病变图像。

-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标注和分类,构建植物疾病图像数据库。

2.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对植物病变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提高图像质量和信息提取效果。

- 提取植物病变区域的特征,如纹理、形状、颜色等,以便后续的疾病识别和分类。

3. 疾病识别与分类模型构建-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植物疾病识别与分类的模型。

- 使用提取的特征作为输入,训练模型以实现对不同植物疾病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4. 系统开发与优化- 基于疾病识别与分类模型,开发植物疾病检测系统。

- 优化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使其易于操作和使用。

5. 系统验证与性能评估- 利用实际采集的植物病变图像对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

- 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召回率和精确度等性能指标,并与传统的植物疾病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6. 技术推广与应用- 将研发的植物疾病检测系统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病害防治领域。

-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操作系统。

项目计划:1. 数据采集与建库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

2.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

3. 疾病识别与分类模型构建阶段:预计耗时3个月。

4. 系统开发与优化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

5. 系统验证与性能评估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

6. 技术推广与应用阶段:预计耗时3个月。

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人们对植物种植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优化植物生长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以满足人们对植物种植的需求。

首先,一个理想的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传感器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监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本身的生理指标。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提供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土壤的湿度,光照传感器可以检测植物叶片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系统可以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以确保植物在最佳的生长条件下进行生长。

其次,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应该具备智能决策的能力。

这意味着系统需要具备智能算法来分析监测到的数据,并根据不同的植物需求制定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监测到土壤湿度过低时,系统可以自动向植物灌溉水源,以保证植物有足够的水分。

当监测到光照强度不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光照设备的亮度,以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光照。

通过这样的智能算法,系统可以为植物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和优化方案,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另外,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还应该提供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用户了解和评估植物的生长状态。

通过可视化的界面,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植物的生长曲线、环境参数以及系统的决策结果。

这种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此外,植物生长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农业设备和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例如,系统可以与农机设备进行连接,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设备的运行。

系统还可以与农业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以获取更多的农业信息和市场趋势分析。

这样的集成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

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

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疾病传播的关注增加,动植物检疫成为了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障国家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讨论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流程。

一、制度背景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农药、兽药的检疫工作而建立的。

该制度旨在提高检疫机构的监管效能,确保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运输和使用,防止疾病的跨境传播。

二、制度内容1. 审批与准入管理在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中,审批与准入管理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一环节由检疫机构负责,主要包括申请审批、检验检疫和放行等过程。

申请方需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审核后才能获得准入资格,确保货物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

2. 检测与监控为加强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和监控,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规定了详细的检测要求与标准。

在进出口过程中,一般会进行抽样检测和实验室分析,以排除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风险。

3. 处理与隔离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动植物及其产品存在卫生问题,相关制度要求对其进行处理与隔离。

一方面,处理包括销毁、退运等措施,以防止危害扩散;另一方面,隔离则是为了避免感染其他动植物或人群,维护公共安全。

4. 信息管理与溯源为了提高动植物检疫检测的管理效率,制度还规定了信息管理与溯源的要求。

相关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记录检测结果、货物来源等信息,并将其与国家的动植物数据库相对接,便于对风险进行跟踪和溯源。

三、执行流程动植物检疫检测流程管理制度的执行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与备案进出口商在计划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前,需要向相关检疫机构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文件。

审核通过后,将对进出口商进行备案,确保其合法合规。

2. 抽样与检测货物抵达时,检疫人员会进行抽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确保货物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一、引言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科技产品,它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模块化技术,可对植物生长环境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设计与应用等方面探讨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

二、理论研究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主要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它主要运用传感器技术来检测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同时也能对土壤的水分、酸碱度、肥力和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

与此同时,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也应用了机器学习算法,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和预测植物生长的发展趋势、病虫害的出现机率等多种因素,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设计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将多个传感器组成一个测量节点,利用传感器来读取和传输实时环境参数数据,并将其储存到数据库中,实现对生长环境的动态监测。

同时,运用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报告的生成。

该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和显示器等组成,而软件部分主要包括驱动程序、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

四、应用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轻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负担,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效益,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时,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数据共享,实现多地多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五、结论智能植物生长监测系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将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植物生长环境的全面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植物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植物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植物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植物识别是不可缺少的。

在过去,植物识别需要依靠人工鉴别,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现误识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智能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植物智能识别系统概述植物智能识别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自动化识别系统。

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植物图片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快速准确地鉴别植物的种类、生物学特征等信息。

植物智能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采集设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算法。

其中采集设备包括相机、扫描仪、光学显微镜等,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过程包括图像去噪、分割、特征提取等,分类识别算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在进行植物智能识别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植物图片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和图像增强。

图像去噪是通过应用一些降噪算法来减少图像中的噪声,从而使得后续处理更加准确和可靠。

常用的降噪算法包括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小波变换等。

图像分割是将植物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可以代表不同的物体或区域。

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法、边缘检测等。

图像增强是对图像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容易分析和鉴别。

常用的图像增强算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拉伸等。

特征提取是将图像转换成一组容易处理且能够代表植物生物学特征的数据。

建立向量空间模型,将植物图像转换成一组特征向量,从而对植物进行性状描述。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

在颜色特征方面,可以使用颜色直方图或颜色矩进行描述,这可以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形状特征描述包括周长、面积、半径等,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的植物物种。

纹理特征是描述不同区域之间纹理变化的统计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于识别具有相似纹理的植物。

植物多样性检测

植物多样性检测

植物多样性检测植物是地球上生命多样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近几十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对植物群落及其保护和管理进行更好的研究和监测,植物多样性检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植物多样性检测,简称植物检测,是通过检测和分析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等指标得出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态功能和保护等方面信息的技术方法。

植物检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态学、环境保护、农林业、园艺等领域。

植物检测的核心是准确识别和分类植物。

传统的植物分类主要基于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等特征进行,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受到环境条件和生长状态的影响,容易出现误判;另外,一些植物形态相同、外貌相似的物种也难以分辨。

因此,利用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植物检测,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植物分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工具。

基于分子标记进行植物检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离、扩增、测序和分析物种的DNA或R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识别和分析不同物种的遗传差异,并将其转化成分类学的特征参数。

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方法相比,基于分子标记的植物检测方法既快捷又准确,信息可靠且不受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当前,基于分子标记的植物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和核糖体DNA(rDNA)序列分析等。

其中,DNA条形码技术是将一个物种特异的DNA片段分离、扩增、测序和分析,建立物种特异的DNA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并通过分析DNA条形码序列与数据库中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性,来区分物种。

而rDNA序列分析技术是将物种唯一的rD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出具有物种特异性的rDNA序列,进而实现物种的识别和分类。

除了基于分子标记的植物检测技术,另一种用于植物检测的技术是遥感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艇、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面植被信息的技术,可监测和分析农业生产、森林覆盖度、土地利用、生态恢复等方面。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于植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涌现了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植物生长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植物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这时,一个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就应运而生。

一、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备构成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监测设备:包括温湿度计、光照度计、土壤水分检测器、CO2检测器等。

2.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监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手机等接受端。

3.接受端:用于接收来自信息传输模块的环境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硬件端:监测设备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2.软件端:接收端通过软件程序对接收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可视化数据报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三、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过程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监测设备: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监测需求,确定所需要的监测设备,例如温湿度计、光照度计、土壤水分检测器、CO2检测器等。

2. 设计呈现方式:在接收端的软件端设计呈现界面,包括图表、数字等多种呈现方式。

3. 硬件连接:将监测设备与信息传输模块相连接,并将信息传输模块安装到接收端。

4. 数据传输:监测设备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输到接收端。

5. 数据分析:接收端通过软件程序对传输来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图表、数字等多种可视化呈现方式展示出来。

6. 数据报告和分析:对于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制作监测报告,提供决策支持。

四、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1. 提高生产效率: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使植物生长环境保持理想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

基于人工智能的水稻病害检测系统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水稻病害检测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与芯片计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重新兴起,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图像识别上,并逐渐向移动端与嵌入式端转移。

水稻病害检测一直是植物病害检测中的首要问题,如何准确、高效地对水稻病害进行检测并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的热点问题。

基于人工智能理论对水稻病害检测系统进行研究,系统主要从图像采集、温湿度采集、病害检测模型三部分来完成设计。

将ARM作为嵌入式平台的主控单元实现水稻病斑图像采集、环境温湿度检测。

将采集的图像作为检测模型的输入完成水稻病害的离线检测,并通过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辅助诊断。

在PC上进行模型设计,搭建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完成水稻病害检测模型的设计与训练,将优化后的模型移植到嵌入式端来实现终端的检测识别功能。

测试表明,水稻病害检测系统能够完成基本功能,图像的采集速率为25帧/秒,采集的病斑图像的分辨率为640×480;系统测量的湿度范围在0~99.9% RH,温度量程为-40~80℃;通过测试验证,病害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6%。

关键词:水稻病害检测;嵌入式;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辨率;温度湿度范围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mputing power of computers and chip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re-emerged. Among them,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is widely used in image recognition in various fields, and gradually shifts to mobile and embedded end. Rice disease detec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primary problem in the detection of plant diseases. How to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detect rice diseases and increase rice yield is a hot issue in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the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ice disease detection system is studied. The system is mainly designed from three parts: image acquisit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llection and disease detection model. ARM is used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of the embedded platform to realize rice lesion image coll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The collected image is used as the input of the detection model to complete the off-line detection of rice diseases, and the diagnosis is assis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The model desig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PC, and the TensorFlow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was built. The design and training of the rice disease detection model was completed b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the optimized model was transplanted to the embedded end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function of the terminal.Tests show that the rice disease detection system can complete the basic functions, the image acquisition rate is 25 frames / sec, the resolution of the collected lesion image is 640 × 480; the system measured humidity range is 0 ~ 99.9% RH, the temperature range is -40~80°C;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disease identification was 96%.Key words:Rice disease detection; Embedd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mage re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ange目 录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内发展现状 (2)1.2.2 国外发展现状 (3)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5)第2章病害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7)2.1 人工智能理论 (7)2.1.1 支持向量机 (7)2.1.2 卷积神经网络 (9)2.1.3 反向传播算法 (13)2.2 系统需求分析 (15)2.2.1 常见水稻病害分析 (15)2.2.2 功能需求 (17)2.2.3 模块功能 (17)2.3 水稻病害检测工作原理 (17)2.4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18)2.4.1 病害检测系统算法选择 (18)2.4.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9)2.5 本章小结 (20)第3章病害检测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21)3.1 主控单元 (21)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 图像采集电路设计 (22)3.2.1 相机选择 (22)3.2.2 图像采集接口电路 (23)3.3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24)3.3.1 传感器选择 (24)3.3.2 温湿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24)3.3.3 采集电路 (25)3.4 电源模块设计 (25)3.5 本章小结 (27)第4章水稻病害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28)4.1 软件设计总体流程 (28)4.2 TensorFlow环境搭建 (29)4.3 样本预处理 (29)4.4 病害检测系统PC软件设计 (31)4.4.1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32)4.4.2 模型训练 (33)4.4.3 模型优化 (34)4.5 病害检测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 (43)4.5.1 Linux系统移植 (44)4.5.2 图像采集设备软件开发 (44)4.5.3 温湿度传感器软件开发 (45)4.6 水稻病害检测模型移植 (47)4.6.1 库文件编译 (47)4.6.2 模型文件格式转换 (48)4.6.3 模型调用 (49)4.7 本章小结 (50)第5章病害检测系统测试 (51)目 录5.1 嵌入式终端硬件测试 (51)5.2 图像采集测试 (52)5.3 温湿度采集测试 (53)5.4 水稻病害识别结果测试 (53)5.4.1 病害识别终端测试 (54)5.4.2 病害识别PC端测试 (55)5.5 测试结果分析 (58)5.5.1 系统识别准确率分析 (58)5.5.2 系统识别时间分析 (59)5.6 本章小结 (59)结论 (60)参考文献 (61)致谢 (66)独创性声明 (67)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7)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人民所依赖的主要粮食之一,作为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粮,其中有90%产自亚洲,并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消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2)
1.1 预期的读者 (2)
1.2 数据库 (2)
1.2.1 模块一 (2)
1.2.2 模块二 (2)
1.3 目的和作用 (2)
2 数据库设计 (3)
2.1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3)
2.2 E-R图 (3)
2.3 表设计 (4)
2.3.1 图片基本信息表dbo.image (4)
2.3.2 图片形状特征表dbo.shape (5)
2.3.3 图片纹理特征表dbo.texture (5)
2.3.4 图片颜色特征表dbo.color (5)
2.3.5 数据库对应关系图 (6)
2.4 数据库的跟进设计 (6)
1引言
1.1 预期的读者
开发人员、需求分析人员、设计人员
1.2 数据库
1.2.1模块一
源图片及特征:
图片基本信息表:dbo.image
图片颜色特征信息表:dbo.color
图片形状特征信息表:dbo.shape
图片纹理特征信息表:dbo.texture
//这个还没找到具体是什么表,暂时没加入
1.2.2模块二
注:数据库模块根据现在的情况,可以做出数据库原型来的只有这一个部分,因为不知道后面的模块要怎么改版,所以后面的模块会根据项目的需要实时的进行添加。

1.3 目的和作用
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整理,形成最终的计算机模型,通过了解开发人员的需求来建立物理数据库,使开发人员更容易调用数据库来完成数据的存取。

2 数据库设计
2.1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根据硬件设备和数据库平台系统,对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存储结构进行规划,估计数据库的大小,增长速度,各主要部分的访问频度。

确定数据文件的命名,日志文件的命名。

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物理存放位置,如果有多个存储设备,需要规划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

系统内存使用配置,一般来说,数据库系统会自动维护系统内存,但有时为了某些性能问题,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库的内存管理进行另行配置。

2.2 E-R 图
图片信息E-R 图
图片信息
ID (标记图片数量)
编号唯一标

name(叶子所属的植物)
Location(图片存储位置)
备注
图片形状E-R 图
由于空间关系后面两个图数据过多,在这里不再展示E-R 图。

2.3 表设计
2.3.1 图片基本信息表 dbo.image
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主键/外键 描述
ID bigint 统计图片数量(递增) 编号 nvarchar 50 主键 图片的标志
name nvarchar 50 图片属于叶子的名称 location
text
图片存储的位置
图片形状
圆形度
狭长度
偏心率
球状比
形状参数
占空比
备注 ntext 增加图片/植物的介绍
2.3.2 图片形状特征表 dbo.shape
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主键/外键 描述
编号 nvarchar 50 外键 图片的标识号
狭长度 decimal(7, 6) 7 数据长度为7,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这些都是图片源图片处理后的形状特征的数据信息
圆形度 decimal(7, 6) 7 偏心率 decimal(7, 6) 7 占空比 decimal(7, 6) 7 球状比 decimal(7, 6) 7 形状参数 decimal(7, 6)
7
2.3.3 图片纹理特征表 dbo.texture
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主键/外键 描述
编号 nvarchar 50 外键 图片的标识号(具有唯一性)
角二阶距 decimal(7, 6) 其中角二阶距,对比度,和平均,熵 又各自分为4个方向(还没弄懂哪四个方向),分别标记为1、2、3、4,所以这个表中的数据项一共有12个,这里只写了4个大的方向
对比度 decimal(7, 6) 和平均 decimal(7, 6) 熵 decimal(7, 6)
2.3.4 图片颜色特征表 dbo.color
这个表中的数据名称没有找到文档中9种颜色的名称所以暂时用color1~color9代替,依次按照批处理文件Feature_Color.txt 给出的数据用color1~color9代替。

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主键/外键
描述
编号nvarchar 50 外键图片的标识号(具有唯一性)
color1 decimal(10, 6) 这里没有什么特别要补充的,等找到合适的
命名方式时再根据情况修改下。

color2 decimal(10, 6)
color3 decimal(10, 6)
color4 decimal(10, 6)
color5 decimal(10, 6)
color6 decimal(10, 6)
color7 decimal(10, 6)
color8 decimal(10, 6)
color9 decimal(10, 6)
注:本数据库以上表的设计思路来自老师给的论文中有关第二章基于内容的图像
检索技术综述中 2.3图像特征所概述的情况所编写出来的,这个只是初步的原始模型,随
着工程的进一步的开展,如果需要的话会对数据库进行改动。

其中数据库中数据的来源:是通过软件中的批处理程序对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后
生成的图片特征文件夹中的4个.txt 文件中获取。

2.3.5数据库对应关系图
2.4 数据库的跟进设计
后面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继续补充数据库的内容(这只是数据库暂时可以确定的一部分内
容),使数据库最终比较完美一些。

后期还会进行: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数据的备份、权限的设置等方向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