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之精神的理解
对大学精神的理解
关于对中国“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教育”的思考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
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之所在。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定义,文化应当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文明成果。
从狭义的角度定义,文化则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观念形态,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
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
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
在这种特殊活动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大学文化,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作为自己的旗帜。
其次,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
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为了使人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一句话,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
大学文化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建设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与普通的商业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相比较,大学文化所凸显的是: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
学术活动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和核心。
大学文化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北大之精神感悟
北大之精神感悟北大之精神,是指北京大学所秉持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对北大办学理念的总结和概括。
北大之精神是北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北大人在学术、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北大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式中,也深深地影响着北大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下面我将从北大之精神的几个方面进行感悟,谈谈自己对北大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北大之精神是追求卓越的精神。
北大一直以来都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校训,这五个字凝聚着北大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北大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地求索和探索,力求取得更多的知识和更深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被激励着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北大人不仅要在学术上取得突破,还要在品德、思想、道德等方面不断提升,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底线的人。
北大之精神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北大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提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北大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被鼓励去思考问题、质疑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和突破。
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受桎梏和束缚。
北大人不仅要有广阔的视野,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北大之精神鼓励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困难和未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北大之精神是奉献社会的精神。
北大一直以来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培养。
在北大,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业,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北大人常常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北大人的行为上,也体现在北大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
北大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北大之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北大一直以来都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北大,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王志刚马平川马平川: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大学精神集中反映了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引导大学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
大学精神的光芒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总给我们以信心、鼓舞和力量。
一所大学的发展史,说到底,就是不断壮大教育事业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精神的过程。
一所大学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大学精神的魅力。
在一个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精神是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成为这个大学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记忆。
王志刚: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一流的大学之道,也是大学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气质,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及规范体系和体现这种价值及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在我看来,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是“大学人”的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的标志,大学教风、学风和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是其具体表现。
它对一所大学“培养什么样人”和“怎样培养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马平川:我们国家目前有两千多所大学,尽管办学的规模、层次和特色各不相同,各自的大学精神也不同,但大学精神里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所有大学都想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一所大学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风雨兼程的发展,逐渐积淀出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成为师生文化血脉中安身立命不竭的精神源泉。
大学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王志刚:大学精神是立校之本,是建校之基。
大学精神是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大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大学的本质先是源于其社会性,然后才是精神性,大学真正形成于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精神眷顾的则是大学之人,关注的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与理想,体现于大学的品位、志向、气质和神韵。
只有存在大学精神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延续,并且能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予以诠释。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论当代的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二.现在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三.对大学精神产生冲击的元素四.构建新型中国大学精神的路径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一)独立自由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对于大学的行为提供指导,是大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在精神层面的依靠和取向。
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她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是一所大学创办和成长的基础。
在大学精神中,独立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陈寅恪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文里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历代的知识分子所传诵,并且成为近代大学精神的一个高度的浓缩,独立是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条件,是学科进步、学术繁荣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自由精神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大学应当有其本身独立的精神,而学者不仅要为人师,更要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自由的思想”,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大学必须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精神才能保证学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团体的左右,也能保证学生在研究的时候能够独立和创新。
(二)批判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就认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这段话实际上代表了美国教育界的声音,在美国,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是学术界的最高价值和基本原则。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
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
不管是为了照顾捐助者的善良愿望,还是为了平息外界激烈反对某种学术观点的愤怒声音,都不能以牺牲学术自由作出妥协。
”如果说严格的学术规范是保障独立思想的一个前提,那么批判和怀疑精神便是促进独立思想和学术自由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大学精神 演讲稿
大学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首先,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上。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
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自己的才华。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各门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大学精神体现在对人生的热爱上。
在大学,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我们要珍惜年华,不负韶华,勇敢地去追寻梦想,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念,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对知识、人生、社会的热爱和
责任感。
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向前迈进,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大学生精神风貌之我见
大学生精神风貌之我见学生优良的学习风气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氛围和推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它使学生感到一种紧迫感,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
同时也遏制了一些不良习惯和倾向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好的一个精神状态,是一个现代化校园首先得具备的条件之一。
在职业院校当中,有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中学时那种明确的追求目标,忘我的学习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上课时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屡见不鲜。
听课不专心,靠看小说、睡觉打发每天那五六个小时上课时间。
临到考试,也不认真复习,考试考作弊蒙混过关。
当然也有陶醉于谈情说爱,整天无所事事东逛西逛的。
虽然这部分学生不在多数,但也反映出大学生精神风貌有待加强。
大学生精神风貌之所以有所欠缺是因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有这几点:1、学小大规模扩招,生源素质整体有所下降,部分同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便在学习大军中掉队了。
2、现在社会找工作都要文聘,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有文聘都容易的多。
有些同学就认为在课堂上学到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并不能得到运不能用,导致在学业上没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只求考试不挂科,毕业能通过就行了。
3、有些学生对于某些专业并不是兴趣所在,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
4、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不够齐全,不能有效的促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评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5、职业院校教师配备不够完善,一些老师照本宣课,纯粹敷衍应付,课堂鼓噪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学习积极性低下。
6、一些学生忙于社团、学生会,无心与学习,等有时间时发现前面落下的补不回来了。
那么针对这些,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打造出良好的教学团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避免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不良风气。
教职工要兼成忠诚教育、热爱教育的口号,专研学术,不断吸收科学信息。
将新思想,新理论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持续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如何理解大学精神的本质
如何理解大学精神的本质
大学精神,即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美好的校园,应该是能够看得见光,望得到天,守得住教育初心的地方。
为了这样一个地方,为了更加美好的教育,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正因为大学拥有了学术精神,大学才成为知识的源泉,学问的中心;正因为大学拥有了人文精神,大学才拥有了正义与正气,而那份纯朴的人文精神,将会是我们社会最耀眼的光芒所在。
尤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友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即人与人和睦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人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善,人可以利用自然,但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爱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不仅要有高超的科研教学水平,更要让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喜爱这所学校,要让师生们在建设学校、奉献学校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大学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着社会文化的精神,它既受制于社会文化,又受制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创造和积累而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一所学校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
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的理解
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这些历史的背后就是一切中国过去的伟大思想,这些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形成了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
而其中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承自中国古代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诞生的,是一种精神的的思想,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崇尚虚心,练达智慧,积极创新,勤俭节约,长达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恪守诺言,恭敬孝顺,细心谨慎,吸取教训,勇于担当,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服务于全社会福祉。
这是对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最源因性的总结,也是一种追求
高尚精神生活和仁爱意识的信念、心态和行为准则,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
“大学精神”首先就是传授人们虚心听取他人的观点,增加反思的能力,由此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我。
此外,“大学精神”还崇尚向上学习,真正努力去学习、掌握社会科学,了解客观规律和追求理想目标,以此求得真正的智慧。
而“大学精神”还支持廉洁、奉献、保持良好的性格,以此把握住人的美德,把握住当下的机遇和发展。
同时,“大学精神”还有另一个关键内涵:就是坚持法制,做到诚实坦率,对自己的行为拥有诚信的态度,认真负责有序地完成每件事,如此才能够真正得到良好的社会信誉、实现健康有建设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精神”代表了令人尊敬的价值观,有助于深入探索生命的价值,让社会充满爱,并且推动学习和生活正能量,从而达到人际、知识和审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所以,大学精神,也是一种文明、理性、公正、包容的精神,应该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留有一份空间,其基本精神一定要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在踏入大学校园前完全不熟悉,但是在成为一名大学生后,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课余生活中,“大学精神”这四个字时刻围绕着我们的生活。
在我的理解里,大学精神首先一点就是“自由”两字。
从压抑束缚的高中生活,到全部都由自己自理的大学生活。
没有老师、家长管束你,一切全凭你自己打理。
自由,这两个字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是也是一种考验。
你是否能够将一天的日子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你是否能够定下自己学习的目标并且在有效期限内完成它。
这都是一种考验。
大学给予了我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如何发挥,全靠个人。
另外,“创新”这个词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一直被提出。
而我觉得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便体现在创新创造精神上。
创新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就是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大学教育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整理传递和创新,以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
我们常说的大学的社会引领作用就是,必须通过创新取得日新月异的大量的科学技术研成果,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进而引领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繁荣的。
与此同时,批判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生,批判精神可能在我们刚进大学时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
我们对传统与现实批判,都体现我们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建构。
而大学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这方面却大有可为也具有独特优势。
批判精神还应该体现在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
这一点在政府决策中需要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的实事求是的批判,以获得科学正确的决策。
因此大学主动自觉地以批判的精神参与政府决策既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大学之本质和坚守。
但应坚持理性的批判,否则就是无端发泄发难捣乱扰乱。
大学精神的存在为我们今后踏入社会奠定扎实基础,使我们身上具备的各种精神素养以及道德品格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当我们踏入社会中,创新、批判等精神都会在无形之中带来影响,例如工作中,创新思维使得你会更吸引别人眼球。
论大学精神的当代转向:从理性到理解
2 0 1 3年第 6期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Ex p l o r a t i o n
论 大 学 精 神 的 当代 转 向 :从 理 性 到 理 解
周 周
摘
要 :大学精 神是 大学文化 的 栽体 ,是 大学发展 的精 神 动 力 。 自中世 纪 大学兴起 以来 ,大学精 神 的 内涵
・
9・
理论探讨 ’
论 大 学精 神 的当代 转 向 :从 理性 到理 解 人 能够应 付 任何 可能 发 生 的事 情 ;它 在 任 何 情 境 之 下都 有价值 ” 。 普通 教 育 的课程 也 不 应 经 常 变 动 或 按 职业化 要求 进 行 设 计 。这 使 得 重 基 础 与 重博 识 也
领着大学向理想 冲刺 ,并且不断为大学实现 自己的 社会责任提供动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赖 以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 量综合 实力 的重要 尺度 ,也是 大学教育 区别 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理解一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0 9
学 者在 主教 团 中、在 罗 马教 廷 的机 构 中的人 员 比例
第 一种 认为 大 学 精 神 应 是 一 个 复 合 概 念 ,是 大 学 内 部 群体 稳定 的心 理 特 征 和 精 神 状 态 ,包 括 了大 学 人
段 历史 时期 大 学 精 神 的 实质 ,可 以清 晰 地 看 到 大 学
所 面 临的 问题 以及 未来 所 发展 的方 向 。
一
不断增长。布尔 日 大主教于 1 2 8 6 年对巴黎的教师讲
道 :“ 今 天 我们所 处 的职位 ,明天将 属 于你们 。实 际 上 ,我 不相 信今 天 我 们 中间 哪位 高 级 教 士 不 是 出 自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作者:商成名王聪聪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7期摘要:大学象征着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机构。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搭乘经济快车,物质基础有了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学精神式微,大学和大学精神的讨论研究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在考验着每一个学者和学生。
试问,谁来守望精神的家园?如何找回失落的大学精神?大学依旧平庸,但是,我们依旧心存梦想,当大多数人加入进来,大学精神将会回归。
关键词:大学大学精神回归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大学和大学精神?”或许我会列举国内 211、985之类的学校来解释大学;或许我只能用“学术自由”“学生自强”“学习自主”等一些官方化的耳熟能详的关键字来回答大学精神;又或许,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三天三夜的话题,需要“述往事,思来者”。
以前,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自己用一种平和而又虔诚的心态看待这一问题时,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
那么我又能做点什么呢?本文仅从中外学者对大学的研究、当今中国大学发展的几点心中不快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以期能与君共勉罢了。
若多得一些共识,实是幸事。
一、大学和大学精神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man,1801-1890)在其著作《大学的理想》的序言中指出,大学在于传授普遍的知识。
他说:“大学理应来者不拘,没有忧虑,没有偏见,没有妥协,只要他们是冲着真理而来。
”大学理想是自由教育和追求真理。
中国近代学者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梅贻琦则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认为大学应当奉行“通识教育、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三大原则。
竺可桢认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降落道德标准也。
”所以,大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它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以及制度的属性,它应该且必须是精神、物质、制度的统一体。
7、《大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
《大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苏明前言:“修身”是儒家人生哲学《大学》中八大德目之一,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其所阐发的文理乃是系统地论述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核心是修身,以修身为本。
《大学》提出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为内明之修,即关于自身的认知;后四者为外明之修,即对社会规范与道德的认识和践行,二者结合说明了内外兼修之道。
因此,“修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诚意正心”,另一方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在八目中可以称得上是上述两个方面契合的环节和通达的桥梁,也就是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
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于培养极高的道德修养,《大学》在此将个人的修身与社会的发展融二为一的思想正是《大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性善论为修身的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儒家文化是强调“修身”的文化,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相当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儒家修身思想是以人性理论作为其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的。
所谓修身,就是修养自身的本性。
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在此指的是天性,也就是心,道德本心,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所以,人的本心是纯粹至善的,不存在“恶”的问题,正如孟子所说“人性之善也,犹水就下也,人无不有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人性善的本质是先天的,与天俱来的,孟子从性善论指出人应加强后天修养使先天的善性得以扩充和发挥,这就必须要下一番诚意的功夫,因为诚意就是向善。
《大学》曰:“所谓诚意者,毋身欺也”,是说去恶向善,不自我欺骗。
再说“诚”本身就是天道的本质,是真实无妄的存在。
天道之已然便是人道之应然。
所以“思诚者,人之道也”,强调人道要时时刻刻以诚为念,思行天道之诚以奉人,把天道至善价值源头根植在人的本性之中,通过人的修养和实践以体证达到终极的形上境界,使人性与天道合而为一,这便是“诚意”的胜义所在。
对厦大精神的理解
对厦大精神的理解厦门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优秀的教育质量而闻名于世。
厦大精神作为厦门大学的核心理念,是厦大师生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信念。
那么,什么是厦大精神呢?在我看来,厦大精神是厦门大学所倡导的一种积极向上、进取奋斗、崇尚真理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厦大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和困难。
他们时刻保持着自信和勇气,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厦大师生们不断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大精神是一种进取奋斗的精神。
厦门大学一直以来都以其严谨的学风和求实的科研态度而著名。
在这里,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现状,都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教师们致力于学术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学生们则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这种进取奋斗的精神使得厦大师生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厦大精神是一种崇尚真理的精神。
作为一所重视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的大学,厦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这里,学生们被鼓励去质疑,去思考,去发现真理。
教师们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们去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厦大师生们秉持着对真理的追求,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厦大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进取奋斗、崇尚真理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它是厦门大学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信念,也是厦门大学一直以来所倡导和传承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精神的引领下,厦大师生们以无比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投身于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厦大精神也将继续激励着厦大师生们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而努力奋斗。
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
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复旦大学是中国国内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校训和精神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回顾复旦大学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校训和精神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校训和精神。
上海复旦大学创立于1917年,最初名为复旦公学。
复旦一词取自中国传统经典《诗经》,意为“复兴大世”,寓意着学校的宗旨就是为了中国的繁荣和复兴而存在。
1922年复旦公学改名为复旦大学,成为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在国内外的历史进程中,复旦大学始终秉持着“博学而笃志,刎肤而至诚”的校训,通过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来实现复兴大世的目标。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刎肤而至诚”蕴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首先,“博学”强调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形成全面的思维和视野。
复旦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培养跨学科的研究能力。
其次,“笃志”鼓励学生要坚定目标,立志成为有用之才。
在复旦大学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被要求怀揣梦想,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理想。
再次,“刎肤”意味着学生要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复旦大学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琢磨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至诚”强调学生要有诚信和正直的品质,对待学术、对待他人都要以真诚和诚信为基础。
复旦大学的精神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复旦大学精神概括为“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国际精神”。
首先,“求是精神”指复旦大学秉持追求真理、敢于探索的学术精神。
复旦大学挖掘知识和智慧的力量,鼓励学生和教师自由思考和创新。
其次,“创新精神”强调学校鼓励学生和教师在学科研究和教学中寻求新知和新方法,创造新的成果和突破。
复旦大学充分发挥学术创新和科学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之道的理解与心得体会
大学之道的理解与心得体会大学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书育人”的大学之道一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大学之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阐述我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一、人文素养是大学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综合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大学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让人更好地成长。
传播人文思想,修养心灵,提高人类思想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还应该为社会贡献出人才,为社会进步推动出科技,创造出文化。
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不仅学习传统文化,挖掘历史文献,还应该学习全球化趋势,关注新文化现象。
通过不断学习与交流,彼此间增强文化认同,融入到国际化环境中去。
二、自主学习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术研究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的出发点,自主学习是追求科学自由的表现。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只有每个人自主学习和不断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发掘自身潜力。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我们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眼光和创新精神。
大学教育不单是知识的传递,也是价值观的灌输。
我们应该理解并认同自己的价值,发掘自身的潜能,透过学习与磨练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团队合作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团队合作和社会服务是大学教育向社会责任转化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和社会服务是培养人才的必须要素,也被证明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大学应该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能够在团队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掌握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和合作的工作。
在社会服务中,我们往往能收获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社会服务和团队协作,我们更加能够贴近社会实际需求,改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拓展大学之道还包括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加强职业拓展。
弘扬大学生精神演讲稿
弘扬大学生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表关于弘扬大学生精神的演讲。
大学生精神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自强不息、担当社会责任、助人为乐等。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品质,是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展现的品质。
首先,大学生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意识。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我身边有一位同学,他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学术奖项。
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他的才能,也激励了其他同学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通过他的努力,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力量。
其次,大学生精神还包括担当社会责任。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当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
无论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我们都应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大学期间一直关注环保问题。
然后,他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定期清理河流和城市垃圾,以确保环境的美好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担当精神不仅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意识,也塑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形象。
最后,大学生精神还包括助人为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例如,我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他摔倒在地,无法站起来。
当时,大家都匆匆走过,只有一个大学生停下来,给予了他帮助。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它展现了大学生精神中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这种善举不仅传递了爱心,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去帮助他人。
总结起来,弘扬大学生精神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责任。
自强不息、担当社会责任、助人为乐,这些品质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充满活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大学生,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蔡元培与大学精神——终稿
蔡元培与大学精神一、略说著名大学的著名与校长的关系凡一所著名大学的成长,莫不以先进的理念、有识的学者戮力一共而长期积淀作为理想结果的必要前因。
而校长的责任,便在于据适时的先进的理念聚拢一帮有责任、有真识的学者,于学术与经国的两端作适宜的掂量,并分属先后,以教育家的眼光为民族的和人类的事业戮力。
在中国,大学的年龄即使最大的也不过百余岁而已,而今日的办学层次便悬殊不齐如此,有时代也有现状的原因,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校长的理念以及治校的策略各有不同。
在近代中国大学的成长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批著名大学,其伊始的校长大多为学术界的名流,或具有一般教育者所不有的卓识理念与治校方案。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明确指出:“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
”就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就职演说中呼吁,大学当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李登辉执掌复旦大学时,为处理师生间出现的不同意见,特厘定了《复旦大学师生代表联席会议组织大纲》,确定以“师生合作,发展学校”为宗旨。
张伯苓每逢新年伊始新聘教师到校,便召开新教师茶话会;逢年过节,他与夫人邀请教师及夫人聚会联欢;每学年完毕,惯例宴请全体教职人员,以酬谢大家一年的辛苦。
梅贻琦和蔡元培深识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的重要性,而张伯苓对“安内”与“攘外”的道理理解的极其深刻。
一所大学的著名,绝不是因为几个空喊的口号,违心的誓言托扶起来的,而需要校长在教育的真目的下对于教员与学生以深切真诚的关怀为契机,在教员与学生的一齐的长期努力后的结果。
当然,伟大的教育家的成长本身便是一部可赞歌的历程,他们往往有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学识和地位。
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以执掌一校最高权力的备选者,莫不以学识为第一要素。
而况社会中以高等人才聚集之地,更需以超凡绝伦的人士出任了。
比如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幼承家学,习经史,曾留学日本、欧洲,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他不仅精通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精通英、法、日、德等四国语言,对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
对南信大精神的理解
对南信大精神的理解
南信大精神是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倡导和践行的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南信大精神包含了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念。
首先,团结奋进是南信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信大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师生之间以及学院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努力,追求共同的目标。
南信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合作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其次,求真务实是南信大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南信大倡导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的精神,强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南信大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开拓创新是南信大精神的重要特征。
南信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南信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科研项目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追求卓越是南信大精神的终极目标。
南信大崇尚追求卓越的精神,鼓励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南信大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文化和社会活动,追求卓越的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南信大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这种精神指导学生在学术、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发展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作文对大学精神的理解500
作文对大学精神的理解500理解是风,吹散战争前曾经硝烟弥漫的纱幕;理解是雨,点滴在受蒙蔽的心灵上,洗去尘埃。
理解就像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香甜;理解就像一团温火,将冰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的融化。
妈妈的辛苦操劳你理解了吗?你是否曾因为妈妈的一句严厉批评摔门而出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哪位母亲不关爱自己的子女?见微知着,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着丝丝爱意。
然而我们却往往看不见这心酸的泪,看不见这关爱的心。
朋友之间也需要理解。
人们大都有一个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难与共的真心朋友又有几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若是真心,若是理解,又何须在乎时间的长短呢?理解是维持友谊的基础,有了理解,朋友才能共同进步,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当朋友因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无意的动作而伤害了你,你会翻脸吗?当你和朋友因一个误会而不合时,你会理解他吗?苏轼仕途坎坷,曾一度悲观忧虑,可是他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他。
他理解了人生的真谛,毅然走出了黑暗的官场,去理解他的另一片天地,于是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诵至今的千古名句。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开启理解之花,多一份关爱;展开理解之云,多一份温暖。
理解是一泓清泉,唤醒干渴已久的人们;理解是一杯酽茶,苦尽甘来总是甜。
敞开你的心扉,让自己去理解别人,也让别人来理解自己。
理解表哥去当兵了。
当全家人正为考上初中的我而欢呼庆祝时,承诺过带我去旅游的表哥丢下伤心的姨妈和姨父应征了。
我很不解,同时也有点讨厌表哥。
他不是承诺过我只要我考上初中,他就带我去旅游吗?他看看白发苍苍、泪流满面、满脸不舍的父母不会心痛吗?他可以放着一本的大学不上而当兵吗?可是在车站上,表哥还是一脸刚毅地走了。
走之前,他满怀歉意的抚摸着我的头,说:“你不了解,可是表哥一定要去的。
表哥答应你,回来一定带你旅游,好不好?”毕竟是小孩心性,我被哄了哄就没事了。
初中上了政治课,我才渐渐理解了表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大学之精神的理解——祝我校更名大学一周年
还记得那一年,我满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踏入了学校的大门,“明德崇实”四个大字历历在目,并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从那一刻我知道我不再是懵懂少年,肩
成立东北银行专门学校,这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
1958年9月组建吉林财贸学院,这是国家为期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
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
学校曾先后隶属于东北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划归吉林省人民政府。
曾先后在佳木斯市、哈尔滨市、沈阳市等地办学,1950年7月迁入长春市政编码。
2010年2月3日我校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时刻,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由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
这不仅仅是对我校教育水平的肯定,更是说明了我校已经具备了高等综合性院校的基本条件,真正得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3600人,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增设,并按有关规定办理。
承诺投入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建设,并落实到位。
加强对该校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有关承诺。
在建设学校方面,我们坚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该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吉林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我们的学校会不负重望,秉承着独有的大学精神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光扩的天地。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和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首先我认为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
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的:“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 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用于今天。
我校近年来尤其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展开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全面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不仅仅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在创造一种社会理想,是我们拥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通过我们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实体。
其次,我认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还要具有敢提问,敢质疑的精神。
社会是多元化的,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学到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要有勇气去进行实践来证明我们所质疑的是否是正确的。
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
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
的交汇处。
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
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
有批判有质疑的提出,也说明了我们正在慢慢涉入一种文化,了解它,完善它。
这是玩门将莱步入社会前重要的一课。
而我校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言论空间,让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举办各种相关的社团活动。
让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仅仅寻求到了真理,更获得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勇于挑战,敢于动手实践的精神。
最后,我所理解的大学精神与社会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我们应抱有社会关怀心,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文化,世界。
社会关怀精神还表现在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
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
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
拥有社会关怀心,我们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拥有足够的力量面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吉林财经大学正因为秉承着这样的大学精神,才会让社会看到我们多年来的变化。
从我校毕业的学子,在社会岗位上兢兢业业,都各自拥有着自己不凡的成绩,我们也正努力着建设吉林财经大学成为综合性的一流大学,扬名中国。
为社会输更多优秀的有担当的学子。
在我校更名一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祝愿吉林财经大学在未来能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德,实办学,在教育界成就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