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案例讨论—五粮液20171114
评析茅台五粮液案件
评析茅台五粮液案件第一篇:评析茅台五粮液案件评析茅台五粮液案一、案情简介与问题的提出2012年,贵州茅台董事长向1000余名经销商宣称“最低限价令”,此后贵州茅台对“违规”降价销售的18家经销商进行处罚;与此同时,五粮液公司也对14家“低价、跨区、跨渠道违规销售的”的经销商开出罚单。
2013年2月,四川省发改委依据《反垄断法》对五粮液公司罚款2.02亿元人民币,贵州省物价局也对贵州茅台开出2.47亿元罚单。
两家公司对下游经销商事实的最低限价行为被认定违反反垄断法,是中国针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第一个执法案例。
那么,这两家公司行为是否真的构成纵向价格垄断?构成纵向价格垄断是否当然地要接受规制?二、茅台五粮液公司的行为定性我国《反垄断法》在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分别规定了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纵向垄断协议,又称为纵向限制,是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限制其经营活动的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可以分为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和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仅明文禁止两种纵向价格垄断协议:(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本案中,茅台五粮液的行为明显属于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三、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的纵向垄断协议的竞争效果分析限定最低转售价格是否当然地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垄断协议的规制,国外一直存在两种基本原则: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
若适用本身违法性原则,只要证明存在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的行为,即可直接认定其严重排除、限制了竞争,构成违法而予以禁止。
若适用合理分析原则,反垄断执法机构或法院不应着眼于协议的性质,而应着眼于其对竞争造成的实际后果,对其正负面的效果进行权衡,只有在弊大于利时才予以禁止。
从经济分析角度来看,限定转售最低价格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双刃剑。
案例探讨五粮液案背后的制度缺陷
案例探讨:五粮液案背后旳制度缺陷五粮液虚假陈说案仅仅是上市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中旳冰山一角。
包括独董制度在内旳上市企业治理旳制度性缺陷,一直困扰着中国资本市场旳良性健康发展,亟待改革。
尽管五粮液近来公布旳2023年报非常漂亮,净利润达32.45亿元,同比净增79.18%,但这仍无法掩盖其去年9月份曝出旳虚假陈说事件旳瑕疵。
同样,近两年悬而未决旳黄光裕案和长虹“财务造假门”事件,在证券和资本市场导致了巨大影响。
2023年以来,中国上市企业治理制度逐渐完善,但在执行层面一直存在这样那样旳问题,令监管部门头痛不已。
频频出现旳证券市场违法违规事件,引起了业界对证券市场法务问题旳思索和探讨:这些问题旳源头出在哪里?上市企业旳法律控制该怎样设计才能有效发挥独立董事旳作用,并切实保护投资者旳利益?在3月份两会期间举行旳“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专场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对上述事件和问题进行理解读和分析。
违规旳冰山一角2009年9月9日,五粮液公布公告称证监会正在调查其涉嫌“虚假陈说”,使其股票价格顿时急速下跌,投资者对五粮液被立案调查旳多种猜测在股市蔓延开来。
实际上,早在2023年3月,五粮液就被披露在某证券企业违规委托理财,但遭五粮液否认。
一种月后,有四位投资者起诉五粮液旳年报审计汇报不实,但法院以起诉人旳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而一直未予受理。
9月2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对五粮液虚假陈说案旳初步调查结论,认为五粮液涉嫌三方面旳违法违规行为:其一,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总计约7000多万元)。
其二,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
五粮液曾经以1.3亿元投资证券,后来证券企业破产,仅获得破产清算后旳资金458万元。
06、07、23年旳中报、年报均涉嫌虚增利润。
其三,披露旳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
23年,五粮液子企业五粮液供销有限企业销售收入72.5亿元,但五粮液23年年报披露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82.5亿元,两者相差了10个亿。
五粮液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20 01 20 -201 12 20 -201 13 20 -201 14 20 -201 15 20 -201 16 20 -201 19 20 -201 21 20 -201 22 20 -201 23 20 -201 26 20 -201 27 -2 -2 8
(2)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 )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
• 由于五粮液改制上市时,只是将主 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 公司。这样,五粮液上市公司其余 所有服务都需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集团公司当然可以相应地收取一部 分费用。
(3)资产往来。 )资产往来。
• 我国资本市场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 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或控股 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 实物资产陆续卖给上市公司,而上 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
格力空调: 格力空调:现金大出血
• 2001年度,公司以每10股派3元的 方案挤入高派现企业行列。可分析公 司现金 流量状况,不免令人担忧:该年 度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 流量和筹资现 金净流量三项全为赤 字,现金及等价物总计减少3亿多元,如 果加上即将分配的1.6 亿多现金,公司 在2001年度可谓现金"大出血"。
•
2000年度利润高达7.68亿元、公司账面现金 高达17.08亿元,但仍然不分配、不转增,反 而准备实行配股方案(最终为实施)。资本 市场一片哗然。在五粮液配股过程中以及 200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布后,股价一路下 跌
2000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
总结:企业选择股票股利的原因
• 调整股票价格,使其保持在合适的价格 范围。 • 利用税法对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不同 征收方式,达到避税和提高流通股股东 实际收益的目的。 • 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利好的信息。 • 股票股利使原有股东的持股数量增加。 • 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低,可供分配的利 润少,无力发放现金股利
五粮液危机公关
从五粮液公司被调查想到的“危机公关”《美国》周刊的一篇文章曾写道:“在一个实足的社会里,人们都已不太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似之处又多于不同之处。
因此,商标和公司的形象变得比产品的价格更为重要。
”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形容为危机四伏又充满挑战,信息革命使得信息传播渠道变短变宽变快,更使危机得到前未有的张扬,在危机面前小有不慎,管你是百年老店世界名牌还是时代骄子,统统在他面前苍白无力,在劫难逃。
---安然的崩溃,爱多的没落、三株的倒台,无不让人在危机面前谈虎色变。
而小心应对者,以危机公关管理方法科学应对,反而可能将危机变为企业营销的机会将“坏事情变成好事”,又让人在危机面前感到从容和自信。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
一般具有偶发性、未知性、不利性、严重性、危害性和关注性等特点。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创造良好的公众关系;其三要素分别是:主体——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传播。
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即所谓的“危机公关”。
前不久发生的五粮液被调查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做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或许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下面我们首先将事件进行回顾:9月9日,五粮液公司接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其内容如下:"因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立案调查,请予以配合"。
敬请投资者关注。
9月10日,五粮液公司召开电话会议,参会机构达到170多家。
公司期望以此举稳定军心。
9月15日,五粮液事长唐桥就外面议论的三种五粮液遭证监会调查的原因进行了回应。
猜测一:“涉嫌偷税漏税”猜测二:“关联交易问题”猜测三:“涉嫌违规委托理财”9月23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自7月28日对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至今,已发现五粮液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
会计案例分析 五粮液违规存放案例
案例分析五粮液违规存放案例五粮液(000858)2004年年报刚一出街,就引来一片质疑声。
质疑观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五粮液公司短期股票投资为什么连续四年亏损?第二,1.44亿理财存款长期存在一神秘证券公司。
有媒体报道认为,第一个原因可能是五粮液近年来采取多元化投资所带来的败笔,后者则归咎为五粮液公司让巨额存款一直处于高风险的状况,是对广大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媒体质疑,五粮液公司仍然采取一向的漠不关心态度。
4月15日,记者在五粮液的经销商大会上就此事采访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国,但刘称对此并不知情。
记者还曾联系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陈显煌及该公司证券办代表肖祥发,他们均称对情况不了解,只有董秘彭智辅才能回答。
但一直至记者发稿时,彭的办公室电话没人接听。
四川省证监局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称,将会把情况记录下来并上报有关领导,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股票投资疑连亏四年根据年报中短期投资栏显示(公司的短期投资主要是指股票投资),公司在2004年一年内股票投资金额迅速增长,从年初的投资额212.8万元上升到年末的420.1万元,投资增长近一倍。
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市价为234.2万元,跌价准备为185.9万元,即本年度公司股票投资预计亏损185.9万元。
事实上,五粮液投资股票早已不是新鲜事。
记者查找公司历年股票投资的数据显示,2003年末股票投资额为212.8万元,跌价准备69.7万元。
2002年末投资额为825万元,跌价准备为232.2元。
2001年末投资额为1900.8万元,跌价准备为278.4万元。
资料表明,所有的股票投资均通过下属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宜宾投资公司)操作的。
宜宾投资公司由五粮液股份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2000年,其中五粮液股份公司持有该公司95%的股权。
更有媒体对比该公司最近几年股票投资情况发现,自2000年开始,五粮液投资的股票已经连续四年亏损。
1五粮液公司(财务管理案例)概述.
2009.9.23,证监会发出正式通报, 称“五粮液涉嫌‘三宗罪’ ”
至此,五粮液事件终于浮上水面, 成为当日资本市场的头条新闻。
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的关系 鲜果灵药
四川省国资委
安吉物流 环球集团
宜宾市国委
(玻璃制造)
年度
2009
2008
2007
2006
采购货物及接 受劳务关 联交易额
营业成本
1,045,745,49 8
3,860,659,98 2
2,132,500,94 4
3,618,072,87 1
2,340,818,24 4
3,377,979,57 3
2,493,311,8 66
3,493,996,5 30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五粮液集团
上市公司
印 刷
销 售 公
白 酒
司
3D、普光科技、普拉斯100%股权
化包 工装
格拉斯、神州玻璃100%股权 普什集团
进出口公司
保健啤酒
丽彩集团
80%权益
其他
(机械制造、高分 子材料制造、医疗 包装)
(包装设计、 印刷、物资贸易)
五粮液集团和五粮液并非母子公 司关系,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已经 将五粮液上市公司托管给五粮液 集团,五粮液集团取得了对五粮 液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资产评估方法:宜宾塑胶瓶盖厂—重置成 本法 酿酒生产车间—收益现值法 后者的价格通常会高于前者
分析思路
1.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实际控制人利 益最大化,它是通过关联交易等理财行为 由上市公司向五粮液集团输送利益实现的
2.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应当是企业价 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里的股东 财富最大化尤其应当强调中小股东的利益 保护。
五粮液案例分析
五粮液案例分析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有何依据?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哪些理财行为实现的?答: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实际控制人利益最大化。
它是通过关联交易等理财行为由五粮液向五粮液集团输送利益实现的。
书上第5页给出了依据:据了解,五粮液通过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商标使用费支付以及资产置换等方式,从1998年到2003年,共向五粮液集团输送经济利益97.17亿元现金,平均每年超过16亿元,远远超过五粮液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41亿元)及累计从市场募集的现金(18.1亿元)。
第二,尽管年报业绩优良,却一直吝于分红,因为对于五粮液集团来说五粮液的股东为宜宾市国资委,现金股利对于五粮液集团回报是零,因此进行现金股利对于五粮液集团没有好处,所以没有动力进行现金股利,但五粮液集团实际直接控制着公司的全部货币资金使用权,采用股票股利对五粮液集团控制五粮液资金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五粮液多次进行股票股利分派,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关联交易实施过程实现。
在书中第7-8页具体说明:1.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2.向集团支付了巨额费用其中五粮液股份公司自上市起,每年向酒厂和集团公司缴纳不菲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近1亿。
且有的商标使用费为相应销售收入的数倍。
此外,五粮液公司每年还要向五粮液酒厂,五粮液集团支付诸如警卫消防,环卫绿化,维修服务,房屋物业管理及其他项目等综合服务费。
将上市公司的利益向集团单边输出。
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等五粮液上市公司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4.资产往来即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陆续续地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
这一所谓的贡献或牺牲在很多事后的证据都表明,受伤的通常都是上市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你认为应该是什么?答: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的固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引言:公司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法律、道德和规范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维护股东权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公司存在着利益输送等问题,这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以五粮液公司为例,探讨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一、五粮液案例背景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也是中国500家最大企业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五粮液公司频繁出现利益输送等问题,引起了不少关注。
二、利益输送问题的特点1. 高管薪酬过高:五粮液高管的薪水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
这使得高管成为了舒适的“高薪族”,不再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2. 关联交易频繁:五粮液与其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频繁,且往往以不公平的价格进行。
这样的关联交易既提高了关联公司的利益,也削弱了五粮液公司的盈利能力。
3. 股权集中问题:五粮液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少数股东决定着公司的决策与利益分配。
这导致了一些股东利益受损,也增加了公司治理的不确定性。
三、媒体的监督作用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对于公司治理具有监督的作用。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通过报道相关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1. 暴露问题:媒体报道公司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将问题曝光,引起了公众和投资者的关注。
2. 舆论压力:媒体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压力,迫使公司进行改革。
3. 监督责任:媒体的监督不仅仅是为了曝光问题,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促使相关部门对公司的违法行为和不合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改善公司治理的措施五粮液案例表明,利益输送问题对公司治理的挑战不能被忽视。
为了改善公司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督力度,减少董事会成员与公司关联交易的情况。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
五粮液案例
五粮液案例第一篇:五粮液案例从宜宾市国资委态度看,政府更希望看到酒类资产的整体上市,这也正是证券市场乐意看到的。
五粮液发布的整改方案称,公司拟借证监会“立案调查”为契机,进行一次全面整改。
其内容包括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切实解决关联交易、关于证券投资、增强公司独立性、规范信息披露、加强法制学习教育等八大方面。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整改措施。
1、本条措施旨在从组织保障上促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组织机制、组织结构、人事任免等方面保障股份公司独立运行。
宜宾市人民政府已报请省政府审定。
二、规范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一)整改措施。
1、本条措施旨在改变以前将股份公司纳入集团公司进行统一考核的机制,单列考核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股份公司规范运作。
、三、切实解决关联交易(一)酒类销售公司的关联交易。
1、整改措施。
股份公司向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单方增加注册资本1.5亿元(注册资本总额增加至2亿元),使股份公司达到持股95%、集团公司持股5%。
2009年12月31日。
(二)商标、标识许可使用费的关联交易。
2、整改措施。
(1)厂徽标识。
五粮液集团公司“厂徽标识”除股份公司使用外,集团公司下属各子公司也在使用。
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约1.7万名员工)也需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共享厂徽标识这一无形资产。
因此,“厂徽标识”只能提供给股份公司有偿非独占使用。
(2)商标。
按照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规划,股份公司拟在现有几十个酒类产品品牌基础上再进一步大幅度整合和减少酒类品牌,扶大、做大有市场前景的主要产品品牌,这样自然会减少商标关联交易数量和额度。
由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两个独立法人协商一致后,对酒类商标进行审计、评估、论证、报批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四)综合服务费的关联交易。
2、整改措施。
(1)股份公司将积极与集团公司协商,对辅助性资产进行全面清理。
(2)由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两个独立法人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尽快拟订解决方案,聘请中介机构对所涉辅助性资产进行审计、评估、论证,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大型国有企业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最近几年五粮液集团的一系列内幕交易和腐败丑闻引发了对于其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质疑。
本文将以五粮液为案例,探讨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利益输送在五粮液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五粮液存在着利益输送的潜在问题。
据报道,五粮液集团在高层之间存在相互违规利益输送的现象。
这种现象既包括了高层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包括了内部员工之间的礼品和财物交换。
这种利益输送不仅有损公司的利益,也削弱了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因此,五粮液应加强公司治理,采取措施遏制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
其次,媒体监督在揭露和防止利益输送中起着关键作用。
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调查报道是揭示公司中腐败行为的重要途径。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报道和曝光,媒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迫使有关部门对五粮液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
然而,媒体监督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部分媒体受到利益捆绑的影响,可能在报道中出现不客观和不真实的情况。
因此,加强媒体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确保有效监督的关键。
最后,五粮液案例证明了公司治理在防止利益输送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运作,减少利益输送的风险。
五粮液应加强其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高层管理人员的诚信与职责,防止利益输送的发生。
此外,五粮液还应加强股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五粮液应制定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禁止和处罚利益输送行为。
其次,五粮液应与独立媒体合作,加强媒体监督,并公开向媒体和公众通报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内部事务。
最后,五粮液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加强股东的监督和参与,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案例分析-第一组Y
1954年6月出生于四川,2007年由宜宾市副市长空降五粮液,接任王国春出任五粮液董事长,同 时兼任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总裁、董事、党委副书记,2017年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 长。
自2000年开始任宜宾市副市长,主抓工业。他不仅有一定的政府经历和背景,而且在资本运作 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桥上任后,外界对其进行公司治理创新,寄予很大期望。在唐桥走马上 任当天,已在其任内首个年度报告上,承诺逐步收购“与白酒生产相关度较高的资产”。这显示 了唐桥对解决公司治理顽疾的决心。
理论分析:3.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关联交易的实施过程
(3)通过资产置换
五粮液将所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的全部资产与五粮液酒厂所属的“酿 酒生产车间”的资产置换,换出资产评估价值净值3.61亿元,换入资产评估总价 值为20.18亿元,置换差额为16.57亿元。
经协商,实际应支付置换补差款15.59亿元,用货币资金支付10.5亿元,配股 募集资金支付余额5.09亿元。由于宜宾塑胶瓶盖厂使用重置成本法、 酿酒生产车间使用收益现值法的资产评估的方法,后者的价格通常会高于前者。
• 历史背景
• 1950年,四川宜宾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 • 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 • 1998年,四川省宜宾国资委将“宜宾五粮液酒厂”的部分核心资产、白酒生产业务
拿出来上市,形成了上市公司“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而其他周 边产业则组建成五粮液集团。
其次,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交叉任职,使得股东对董事的信任托管关系、决策 层对执行层的制约不复存在,利益输送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自然就形成了“实际 控制人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最后,五粮液本身的业务结构不完整,一些环节不得不依附于其他的公司。 通过从五粮液集团进行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为五粮液向五粮液集团输送资金提 供的“合理”的通道。从而五粮液的理财目标也演化为了“实际控制人利益最大 化”。
五粮液公司案例分析
使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回归至 最优理财目标
5.完善五粮液本身结构,使采购和销售等都有 自己的部门,虽然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暂 时会增加,长期来说,五粮液会节约更多 的成本。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五粮液集团 向五粮液收取的原材料采购与生产销售费 用以及巨额的管理费用。
使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回归至 最优理财目标
公司治理层结 构存在问题
五粮液股权高度 集中,决定了大 股东严格控制股 东大会的控制权, 中小股东的行为 能力被剥夺,很 大程度上失去了 自己原有的话语 权和表决权。
小结
• 无论从上市规模、股权结构,还是公司治 理层方面来看,五粮液关联交易与大股东 输送都与我国是证券市场的起步晚、发展 不够完善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普遍性。
2.限制这种交叉任职,切断这种利益转移的条 件。
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这种交叉任职,是 的股东对董事的信任托管关系、决策层对 执行层的制约不复存在,董事会的效能大 打折扣,容易造成企业在投资、分配、利 润的使用等重大决策上,有意或无意忽视 甚至损害股东的利益,不能实现股东利益 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使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回归至 最优理财目标
启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五粮液的智力结 构在形式上虽然完成,却仅具形似而不 得精髓,由此出现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 易与实际理财目标与社会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公司管理层内部治理不严,国家 监管机构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世界各 国也相继爆出类似的财务造假丑闻,使 得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启示
◆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实际执 行力度弱化。五粮液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 钟。因此,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约束, 如董事会、监事会的内部约束和市场的外部约 束,已成为当务之急。公司制度的精髓与要义 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关于所有者等利益相关主 体与经营者之间权责利华凡结构与制衡挂席的 公司治理机制。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五粮液财务分析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财务精细化管理则要求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手段来盘活资金,确保投资收益。
杜邦分析法可对公司盈利能力、股东权益回报水平进行评价,逐渐成为一种在许多国家都有影响的综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杜邦分析法是将相互关联的财务指标联系起来,从财务角度客观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实用方法,其科学应用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该方法的核心为权益净利率,同时,也可通过对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的分析掌握企业资产周转与经营风险状况。
近几年,白酒行业内竞争加剧。
著名白酒品牌企业日益做大做强,并在渠道竞争上占据明显优势。
本文以五粮液酒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五粮液酒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并以2015-2017年五粮液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对五粮液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因素的变动使用杜邦分析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了解到五粮液的财务状况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为五粮液提出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建议,希望能为案例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五粮液;财务分析AbstractFine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enterprise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while financial refinement management requires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their management methods to revitalize funds and ensure investment income. The DuPont analysis method can evaluate the company's profitability and return on shareholders' equity, and gradually becomes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method that has influence in many countries. DuPont analysis is a practical method to link the related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from a financial perspective. Its scientific application ca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core of the method is the equity net interest rat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grasp the enterprise asset turnover and business risk statu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t profit rate and equity multiplier. In recent years, competition in the liquor industry has intensified. The famous liquor brand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bigger and stronger, and they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in channel competition. This paper takes Wuliangye employment a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 briefly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Wuliangye Liquor Industry, and uses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Wuliangye in 2015-2017 as a basis to change the ROE and its factors of Wuliangye Group. The DuPont analysis metho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status of Wuliangye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business process. On this basis, Wuliangy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the compan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ase researchers.Key Words:DuPont analysis; Wu Liang Ye; financial analysis目录一、杜邦分析法概述 (3)(一)杜邦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及杜邦分析图 (3)(二)杜邦分析法的优点 (3)1.财务分析的系统性和联系性 (3)2.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和层次感 (4)3.数据资料的易获得性和客观性 (4)(三)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 (4)1.没有体现现金流量信息 (4)2.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无区分 (4)(四)杜邦分析法的各项指标 (4)1.净资产收益率 (4)2.资产净利率 (5)3.销售净利率 (5)4.总资产周转率 (5)5.权益乘数 (5)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五粮液财务分析 (6)(一)五粮液公司简介 (6)(二)五粮液集团近三年财务及经营状况 (6)(三)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五粮液财务分析 (7)1.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因素分析 (7)2.五粮液同行业对比分析 (9)三、对五粮液财务状况的改善提出相关建议 (12)(一)适当提高负债,高效利用财务杠杆 (12)(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2)(三)加快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 (120)参考文献 (13)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五粮液财务分析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是我国高端白酒之一,酿造历史久远。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朱作萌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会计学六班学号013120606 毕业论文找代写,骗稿,拿了稿子不给稿费。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五粮液集团为例系别专业会计学学生朱作萌(找我代写骗稿不付款,求举报)学号013120606指导教师春丽职称讲师2016 年 4 月30 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五粮液集团为例潇,,省市南市区南大园乡南二环东小庄红绿灯南行200米茉莉四季酒店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团型的企业大量涌现,这些企业相互间由于不同的纽带关系而联系起来,涉及多方面的经营领域。
组织机构的扩大,管理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问题逐渐凸显。
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现对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量化管理和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促进企业集团健康、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概念涵进行了界定,对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并进行对比,分析每一种模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我国优秀的民营企业一五粮液集团作为分析案例,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所选择的管理模式的分析,说明在一定的原则之下,如何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对策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a large number of group-oriented enterprises develop. These enterprises which involves many business areas,combined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t factors. The expand of the organization also bring about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management issues,especially financial management issues.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aimed at a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and also aimed to control the t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perly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business groups.Firstly,the paper defined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group,then introduce and compared three more matur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model. On this basis,selected our outstanding private enterprises---Wuliangye Group .,Ltd as a study case. We analysis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l in thei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Key words: Enterprise Groupe,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countermeasure目录1. 前言 (5)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 (6)2.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涵 (6)2.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重要性 (6)2.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点 (6)3 五粮液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 (8)3.1五粮液集团的概况 (8)3.2五粮液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 (8)3.2.1 五粮液集团财务职责划分 (8)3.2.2 五粮液集团财务管理结构 (9)4 五粮液集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4.1管理模式僵化 (9)4.2财务控制薄弱 (9)4.3投资预算与战略目标缺乏直接联系 (10)4.4财务管理机构专业化程度欠缺 (10)5 五粮液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改进措施 (10)5.1强化资金管理 (10)5.2加强财务控制 (10)5.3紧跟公司战略目标,明确财务管理战略定位 (11)5.4完善信息传播渠道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 (14)1. 前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在此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扩,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很多的经济组织部经济结构也日趋复杂,企业联合、企业并购、资金重组的现象也不断出现。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案例分析报告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案例分析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案例分析报告摘要: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西方企业的理财目标,“为股东创造价值”也往往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而在实际操作中理财目标往往被异化为“实际控制人利益最大化”。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通过关联交易向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输送利益,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
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证监将依法按程序对五粮液公司的“三宗罪”作出行政处罚。
至此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关联利益交易链浮出水面。
关键字:理财目标、关联交易、损害利益、“三宗罪”、正文: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粮液,股票代码:000858。
1998年五粮液酒厂除上市核心资产外的其他周边产业组建成“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截止至2009年末,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持有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第二大股东仅持股%。
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宜宾市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的20家国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还是宜宾市财政局的二级局,由于事业单位不能充当法人角色,不能发挥投融资和担保的作用,宜宾市国资局改制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这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国资公司之一。
在这一情况下,子公司(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分红和股权转让收益全部上缴财政,宜宾市国资公司没有资产基础。
地方国资公司本身不从事生产经营,如不能从下属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中获取现金流去补充资本金,发展自然成为问题。
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政府对股份制公司尤其是上市的股份公司的管理与指导处在尝试阶段,同时资本市场对普通股民开放也处于尝试阶段,因此政府、企业与中小股民之间因误解而摩擦不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五粮液的股利之争一、五粮液的股利分配方案为什么会引起中小股民的强烈不满?(一)股利分配政策“一毛不拔”五粮液历年股利政策:年份实现净利润分配方案1998 5.53亿元每10股派现金12.5元(含税)1999 6.49亿元每 10股转增 5股2000 7.68亿元不分配、不转增、以10:2配股,配股价25元2001 8.11亿元每10股送红股1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0.25元(含税)2002 6.13亿元每10股转增2股2003 7.03亿元每10股送红股8股,公积金转增2股、派现金2.00元(含税)2004 8.28亿元不分配、不转增2005 7.91 亿元每10股派现金1.00元(含税)2006 11.67 亿元每10股送红股4股、派现金0.60元(含税)2007 14.68 亿元不分配、不转增2008 18.30亿元每10股派现金0.50元(含税)2009 32.32亿元10派1.50元(含税)2010 44.44亿元10派3元(含税)2011 61.80亿元10股派5元(含税)2012 99.25亿元10股派8元(含税)第一阶段:(1998年)慷慨的现金股利第二阶段:(1999年-2007年)以送红股为主,现金股利不连续且分配较少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现金股利分配,平稳发展从这个图,我们可以了解五粮液公司上市以来历年的分配方案,该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总体上是以送股为主,分红可以说是极为吝啬的。
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有分红派息的是在1998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但是除了1998年的每10股派现金12.5元,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现金股利分配以外,其余年份的低分红派现相对于当年高额的未分配利润来说,给投资者带来的只有疑惑。
之后的几年里五粮液公司的净利润虽然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是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送股、转增和派现行为交叉出现,没有特定规律可循。
但是总结发现即使存在派现行为,派现水平也是逐年下降,2003年派现2元,2005年1元,2006年0.6元,到了2008年就做出了每10股派现金0.5元的股利分配政策。
特别是2001年年初因为股利分配方案还引起了大的风波。
2000年五粮液股份公司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公司也应该在分配方案上有所表现,但是号称第一绩优股的五粮液却“一毛不拔”,实行要高价配股的方案,该分配方案惹怒了众多中小股东,283万股弃权票表示了股东无声的抗议,五粮液的这场分配风波闹的沸沸扬扬,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该公司的分配预案,但并没有奏效。
五粮液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1.股利分配少,以股票股利为主五粮液自上市以来业绩优良,现金富裕,足以给股东多分派现金股利,从五粮液历年的股利分配情况可以看出,该公司给股东分配的现金股利很少。
理论上,一个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所能给股东的回报,既包括稳定的股利分配,也包括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
2.股利分配不稳定,连续性差五粮液分配股利不稳定且连续性差,有时连续两年不分配股利,有时一年分配一次,股利分配波动较大。
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股利政策使股民无法正确判断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难以正确作出投资决策。
1998-2006年主要以支付股票股利为主,2007-2012以现金股利为主,股利分配呈现阶段性,而在2009的派现中每10股派0.5元,每股股利只有0.05元,再扣除所得税,分到股东手里的钱已经是已经很少了。
3.股利支付水平和收益水平均较低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支付除了刚上市一年之外,一直采用的较低现金股利,比较符合剩余股利政策。
看出近三年五粮液现金分红金额仅占其净利润的3O 左右,而2010年也只有25 左右,通过送红股和转增股,无论是流通股还是非流通股股东,虽然手中的股票数翻了数倍,但只是“纸上富贵”,中小股东的现金收入并没有增加。
除了1998年股利支付率为0.715外,1999年到2012年五粮液的股利支付率均没有超过4O%,平均水平为20.78 ,低于监管层要求的3O 的分红比例。
与美国平均50 股利支付率水平比较而言相对较低。
五粮液历年公布分配方案期间市场反应1.1998年的股利宣告日(1999年5月29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1998年分配方案实施日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1998年五粮液高派现分配。
在方案公告实行期间,可以看到股价和成交量均处于平稳状态。
但在几天后,其股价进入持续上升状态,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说明市场对五粮液的分配方案是持认可态度的。
2.1999年的股利宣告日(1999年9月22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1999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可以明显看到,1999年送股方案除权日(9月28日),股价下跌,交易量大幅上升,但此后,股价维持在低位,交易量也萎缩为除权前的状态。
说明原股东选择抛售了五粮液所送的红股,而不是继续持有。
3.2000年的不分配股利宣告日(2001年1月19日)前后的成交量和收盘价变化情况2000年分配方案实施期间股价变化及成交量2000年度利润高达7.68亿元、公司账面现金高达17.08亿元,但仍然不分配、不转增,反而准备实行配股方案(最终为实施)。
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在五粮液配股过程中以及200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布后,股价一路下跌。
(二)用“圈钱”取代“派现”(此处可以配一个图)一般来说,股票价格就是预期收益的资本化。
许多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的分配能力,一般能稳定提供较高现金分配率的股票走势比较坚挺,比如在美国1987年10月的大跌中,股息较高的股票的平均跌幅还不到大市跌幅的一半,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事实上现金分配是国际通行的分配手段,也可以认为是判断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许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们常常能操纵董事会乃至股东大会,利用上市公司圈钱,用“圈钱”取代“派现”为大股东谋利益这已是市场中公开的秘密。
2000年的分配政策,对于中小股东来说,如果不以25元配股价配股,损失是自然的。
(三)五粮液具备分红能力(此处可以配一个图)是五粮液没有能力分配吗?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公司2000年每股净利润1.60元,每股净资产6.60元,净资产收益率24.09%,截至2000年年底,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356607152.17元,按目前总股本48000万股计算,平均每股未分配利润2.83元,每股公积金2.17元。
既然积累了如此多的未分配利润,看来公司是有能力进行利润分配的,没有道理连续两年不给股东以现金回报,而且还要以较高的股价配股。
君之创常务副总经理李国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根据他们的分析,五粮液公司目前现金流量充足,用此作为投资足矣,也完全可以用于分配派现;另外五粮液大股东如果以实物资产参与配股也完全能解决问题,根本没必要再从股东的口袋中掏钱。
李国良称,五粮液不分配的做法直接侵害了其中小股东的利益,事实上是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当成了“提款机”。
1.行业对比分析:五粮液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现金流量始终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表明五粮液公司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盈利状况较好,在白酒行业是处于前端的,他要是选择进行现金股利支付应该不存在能力达不到的问题。
但是其现金股利支付率却一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好多年份都出现零支付率,上市以来平均股利支付率约为11%,这个比例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支付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
这个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看到五粮液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还是不错的,对现有债务进行偿还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不存在需要保留大量资金用于偿还债务的情况,因为该公司的债务根本就形不成压力。
每股盈余可以衡量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可用于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流状况,根据上表数据看到五粮液公司每股盈余虽然存在波动,但是整体盈利水平还是可观的。
总的来看,五粮液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公司的盈利性和现金流是比较稳定的,股利支付能力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如果以支付能力不足为理由选择不支付现金股利显然说不通。
二、君之创证券资讯有限公司在事件中的介入有什么意义?代表中小股东发声+推波助澜(此处最好加一张配图)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度“不进行分配,也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分配方案一出,立即惹来中小股东的一片反对之声,以宋毅代表的一些投资者更是委托北京君之创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代为出席即将于2月20日举行的五粮液股东大会,代理行使股东权利。
2月14日君之创公司通过媒体发表倡议书,号召广大五粮液的中小股民希望五粮液公司股东积极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对股东大会的讨论、表决事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建议修改五粮液公司2000年度分配预案。
2月15日,并不拥有五粮液股票的君之创公司干脆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立办事点,接受各地股东的委托。
此举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在中国证券市场引起震动。
业内人士称,这标志着中国中小股民终于觉醒,并开始为自己的权益而战。
君之创:我愿为中小股民发声一些中小股东以及君之创公司认为,虽然五粮液公司可能有充分的理由作出决定,但此举无疑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未能真正把给股东回报放在首位。
眼看2月 20日五粮液股东大会召开的日期临近,不愿受大股东宰割的小股东宋毅等人在向北京君之创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咨询时产生了委托君之创代为出席五粮液股东大会表达自己反对分配预案的想法。
君之创常务副总经理李国良告诉记者,君之创起先并未考虑接受委托,但是它感到作为证券从业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呼唤重视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是在接到宋毅等人的请求后便向五粮液中小股东发出保护其权益的倡议。
在中国证券市场相继爆出基金黑幕、庄家操纵股价以及一些企业违规上市丑闻之后,要求注重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呼声四起之际,此倡议立即点燃广大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和中小股东权益难以保障的怒火,一时间,五粮液不分配成了市场的焦点。
三、五粮液不进行股利分配,保留大量现金盈余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小投资者有利吗?(一)把握投资机会采用以送股为主的分配方式,保留了盈余,方便把握好的投资机会。
五粮液在被质疑不分红时,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基于股东的长远利益”。
长久以来,五粮液一直谋求多元化的经营,从98年上市以来几乎年年有“进步”,在多元化经营的道理上也走的越来越远,从金融到日化、高分子材料、集成电路产业,甚至是柴油发动机、医药产品、纺织服装,可谓涉猎广泛。
五粮液公司认为白酒行业,特别是高档白酒,日益饱和,要想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就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道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保留盈余是没有筹资费用的,将保留的现金用于扩大投资、扩展规模无疑是最低成本的筹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