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合集下载

着色剂的简介

着色剂的简介

来源于:注塑塑胶网着色剂的简介制品的生产厂商越来越重视色彩,因为制品的外观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特别是在汽车、小型用品、家用器具等市场方面尤为明显。

着色剂的生产厂商正在向市场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各种树脂的需要。

颜料和染料是塑料上色用的两种着色剂。

颜料是一种不溶的,以不连续的细小颗粒分散于整个树脂中而使之上色的着色剂。

颜料有的是无机化合物,也有的是有机化合物。

染料则是溶解于树脂中的着色剂,它们是些有机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鲜艳、牢固和透亮;而无机化合物则因其特性和颗粒状而色彩暗淡,且不透明。

当针对某一树脂选配着色剂时有几点需要考虑。

由于许多着色剂在加工温度过高时可能焦烧,故树脂的加工温度要予以重视。

还有些着色剂与某些树脂不能化学相容,而渗色或变色。

如果塑料制品是在户外使用,则着色剂的光稳定性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塑料制品是用于食品包装或医疗方面,则应注意对着色剂不同种类的使用限制,即只可使用那些不含重金属的着色剂或经联邦食品与医药管理局批准,可以用于与食品接触的那些着色剂。

颜料可以根据它们在着色剂中的类别与性能加以区分,常用的无机颜料包括二氧化钛、硫化锌、氧化铁、铬酸盐、隔的化合物、铬的氧化物、群青、混合金属氧化物和炭黑。

二氧化钛和硫化锌是白色颜料,可用于大多数树脂。

氧化铁有红色的、黄色的、棕色的和黑色的。

它们的热稳定性与其颜色有关,红色的热稳定性最好。

根据树脂的加工温度,它们可用于不同的树脂之中。

铬酸铅盐和铝铬酸铅包括亮黄和橙色,适用干中低温加工。

有些品种是二氧化硅包覆的,它们的光和热稳定性比不包覆的品种要好。

钢化合物有红色的、黄色的、橙色的和暗红色的,非常适用于高温加工的工程塑料。

铬的氧化物是绿色的,具有很好的光和热稳定性。

群青有兰色的,粉红色的和紫颜色的,可用于多种树脂。

混合金属氧化物包括钛酸镍黄和铝酸钻兰与绿。

它们可用于多种树脂,并具有出色的光和热稳定性。

炭黑是最常用的黑色着色剂。

常用化妆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分

常用化妆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分

常用化妆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分析摘要:化妆品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商品之一,很多人在购买护肤品时过于注重品牌,而忽略了护肤品的成分,另外就算看了护肤品的成分列表,对那些陌生的化学名词的作用仍不了解。

本文就常用化妆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做出了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化妆品;主要分成;作用引言:从化学上来讲,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

化妆品(或彩妆)是除了简单的清洁用品以外,被用来提升人体美丽程度的物质。

如今,化妆品已成为女性常备物品,年轻女性起床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化妆。

1 油脂及作用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油脂包括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脂肪酸甘油酯,是化妆品中应用最广泛的原料。

①植物性油脂分三类,干性油、半干性油和不干性油。

用于化妆品的油脂多为半干性油,干性油几乎不用于化妆品原料。

②动物性油脂用于化妆品的有水貂油、蛋黄油、羊毛脂油、卵磷脂等,水貂油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易被皮肤吸收,故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营养霜、润肤霜、发油、洗发水、唇膏及防晒霜化妆品等。

蛋黄油含油脂、磷脂、卵磷脂以及维生素A、D、E等,可作唇膏类化妆品的油脂原料。

羊毛脂油对皮肤亲和性、渗透性、扩散性较好,对皮肤安全无刺激;主要作用于无水油膏、乳液、发油以及浴油等。

卵磷脂是从蛋黄、大豆和谷物中提取的,具有乳化、抗氧化、滋润皮肤的功效,常使用于润肤膏霜和油中。

2 蜡类及作用蜡类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构成的酯。

这种酯在化妆品中起到稳定性、调节黏稠度、减少油腻感等作用。

①棕榈蜡精致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脆硬固体,具有愉悦的气味。

主要成分为蜡酸蜂花醇酯和蜡酸蜡酯。

在化妆品中主要提高蜡酯的熔点,增加硬度、韧性和光泽,也有降低粘性、塑性和结晶的倾向。

②小烛树蜡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固体。

精致产品有光泽和芳香气味,略带黏性。

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蜡酯、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等。

③霍霍巴蜡是一种透明无臭的浅黄液体。

着色剂

着色剂

电线电缆
4.1.1 对电性能的影响
无机颜料一般不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某 些颜料如柠檬黄等还能提高塑料的绝缘电阻,而 有机颜料大多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所以用无 机颜料填充的塑料要比用有机颜料填充的塑料的 电绝缘性好,这是因为无机颜料中的不纯物可溶 解于增塑剂而形成离子性物质,从而降低塑料的 绝缘电阻率。炭黑、钛白粉、铬黄、酞菁蓝、酞 菁绿、永固红等均系较适用的电缆用颜料。
颜料
染料:可溶于水、油、有机溶剂,分子内一般 都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具有强烈的着色力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在 塑料中着色应用很少,原因是耐热性、耐光性、 耐溶剂性差,即在塑料的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制 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渗出、迁移导致串色等。使用 于纺织印染中的水溶性或反应性染料不适用于塑 料着色;仅油溶性、醇溶性染料可考虑使用。如 耐热性要求不高时,可用偶氮染料等。
以PVC塑料为例;一般稳定剂对颜料的影响最大 ,所以在配方中要根据稳定剂的类型来选择着色 剂。另外,金属猛、铁、钴、镍、铜、锌对PVC 的脱氯化氢起促进的作用,使PVC发生降解,因 此不宜使用含这些金属的颜料。炭黑在软质PVC 中有防止热老化的作用,在硬质PVC中能促进热 老化,因此在使用中必须使用有效热稳定剂来加 以改善。
4.2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塑料主要是通过添加 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来着色的,要求其具 有较高的着色强度和 艳度,良好的透明性 、遮盖性、分散性、 耐候性、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电气性 能和环保性能。
五颜六色的塑料
着色力
着色力大小决定着着色剂的用量。一般来说,着色力 随着着色剂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有机颜料的着色力比无机 颜料的高,当彩色颜料与白色颜料并用时,着色力可以得 到显著提高。目前,超细有机颜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性涂料配方基础知识

水性涂料配方基础知识

⽔性涂料配⽅基础知识⽔性涂料配⽅体系配⽅的基本组成1) ⽔性树脂:这是成膜的基料,决定了漆膜的主要功能.2) 成膜助剂:在⽔挥发后,使乳液或分散体微粒形成均匀致密的膜,并改善低温条件下的成膜性。

3) 抑泡剂和消泡剂:抑制⽣产过程中漆液中产⽣的⽓泡并能使已产⽣的⽓泡逸出液⾯并破泡。

4) 流平剂:改善漆的施⼯性能,形成平整的、光洁的涂层。

5) 润湿剂:提⾼漆液对底材的润湿性能,改进流平性,增加漆膜对底材的附着⼒。

6) 分散剂:促进颜填料在漆液中的分散。

7) 流变助剂:对漆料提供良好流动性和流平性,减少涂装过程中的弊病8) 增稠剂:增加漆液的黏度,提⾼⼀次涂装的湿膜厚度,并且对腻⼦和实⾊漆有防沉淀和防分层的作⽤。

9) 防腐剂:防⽌漆液在贮存过程中霉变。

10) ⾹精:使漆液具有愉快的⽓味11) 着⾊剂:主要针对⾊漆⽽⾔,使得⽔性漆具有所需颜⾊。

着⾊剂包括颜料和染料两⼤类,颜料⽤于实⾊漆(不显露⽊纹的涂装),染料⽤于透明⾊漆(显露⽊纹的涂装)。

12) 填料:主要⽤于腻⼦和实⾊漆中,增加固体分并降低成本。

13) pH 调节剂:调整漆液的pH 值,使漆液稳定。

14) 蜡乳液或蜡粉:提⾼漆膜的抗划伤性和改善其⼿感。

15) 特殊添加剂:针对⽔性漆的特殊要求添加的助剂,如防锈剂(铁罐包装防⽌过早⽣锈)、增硬剂(提⾼漆膜硬度)、消光剂 (降低漆膜光泽)、抗划伤剂、增滑剂(改善漆膜⼿感)、抗粘连剂 (防⽌涂层叠压粘连)、交联剂(制成双组分漆,提⾼综合性能)、憎⽔剂(使涂层具有荷叶效应)、耐磨剂(增加涂层的耐磨性)、紫外线吸收剂(户外⽤漆抗⽼化,防⽌发黄)等。

16) 离⼦⽔:配⽅设计时往往还要添加少量的去离⼦⽔以便制漆。

⽔性树脂⽔性漆配⽅中,基料是形成漆膜并决定漆膜性能的关键组分。

配⽅设计时应尽量提⾼⽔性树脂的⽤量,占体积⽐的60-70%,使得漆液中的有效成膜物含量尽可能多,这样才能保证制成的漆⼀道涂装漆膜较厚,丰满度⾼。

(完整版)塑料着色原理

(完整版)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着色原理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

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

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

反射光表现为实色,散射光则为明色。

通常将纯度较好,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二次色),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问色(三次色),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以达到着色的目的,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而且内部亦被浸入,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中制成油墨、油漆等,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一、塑料的染色原理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

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这种被染基质(固体)吸收的染料(固体)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

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可应用阴离子染料(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染色。

3染整概论——染色

3染整概论——染色

染料的命名
分散红 3B


还原蓝 RSN
活性红 M-3B
应 主 色 用 色 光 分 调 蓝 类 红 光 分 色 散 染 料
应 主 色标标 用 色 光准准 分 调 浓染 红 类 度法 蓝 光 还 色 原 染 料
应 主 用 色 分 调 类 红 活 色 性 染 料
双 活 性 基 团
色 光 蓝 光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结构特征:①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羰基
② 不含水溶性基团
染色特点: [H] D
(不溶) 保险粉、NaOH
隐色体
(可溶)
[O]
氧化剂、H+ (不溶)
D
上染纤维
应用:纤维素纤维(主要:棉)、维纶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还原蓝 BC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颜色
色调(hue of color)、 明度(brightness) 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和颜料
着色剂(Colorants))分为两类 染料(Dyes):大多能溶于水,或可以转变成水 溶性物质,能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 在纤维上。 颜料 (Pigments):不溶于水,对纤维无亲和力, 本身不能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它们对纤 维的着色需要借助粘着的方法。 以下主要介绍染料
e.g 直接翠蓝 GL
纺织品的染色
结构分类
杂 环 类 染 料
结构特征: 含N、S、O杂环 碱性染料居多, 其它各类染料中也有,分布广。 e.g. 阳离子翠兰GB

聚氨酯弹性体用各类助剂简介

聚氨酯弹性体用各类助剂简介

助剂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量虽小,作用却甚大,聚氨酯弹性体从合成到加工应用都离不开助剂,按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合成体系、改性及操作体系、硫化体系及防护体系四类助剂。

1 合成助剂1.1 催化剂及阻聚剂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中,为了加快主反应的速度,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叔胺和有机锡两类,叔胺类有三乙烯二胺、三乙胺、三甲基苄胺、二甲基乙醇胺、吗啡啉等,其中以三乙烯二胺最重要;有机锡类有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

此外,还有有机汞、铜、铅和铁类,以有机铅、汞最为重要,如辛酸铅和乙酸苯汞等。

有机二元酸,如己二酸、壬二酸可作为聚醚型聚氨酯浇注橡胶的催化剂。

胺类催化剂多用于泡沫配方中的成泡反应,在聚醚体系中,胺和锡类催化剂并用可获得最佳的泡孔结构。

有机锡类催化剂通常催化HO和NCO反应过程,可避免OH的副反应,该类催化剂除提高总的反应速率外,还能使高分子质量多元醇与低分子质量多元醇的反应活性趋于一致,从而使制得的预聚物具有较窄的分子质量分布和较低的粘度。

使用催化剂对弹性体最终制品的性能是有不良影响的,主要影响高温性能和耐水解性。

阻聚剂以酸类、酰氯类使用较多,酸类使用最多的氯化氢气体,酰氯类有苯甲酰氯、己二酰氯等。

1.2 扩链剂和扩链交联剂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中,扩链剂是指链增长反应必不可少的二元醇类和二元胺类化合物;而扩链交联剂指的是既参与链增长反应,又能在链节间形成交联点的化合物,如三元醇和四元醇类、烯丙基醚二醇等。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除烯丙基醚二醇不适用外,其他扩链或扩链交联剂都可以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仅使用二醇类;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既可使用二醇也可用烯丙基醚二醇类。

一般低分子质量的脂肪族二元醇和芳香族二元醇都可以作为扩链剂,脂肪族二元醇有乙二醇、丁二醇和己二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1,4-丁二醇(BDO),在制备热塑性聚氨酯时用得最多,它不仅起扩链作用,还可调整制品硬度。

在芳香族二元醇中,较重要的是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QEE),其结构式是:它能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另一种芳族二醇是间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ER),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弹性体的持久性、弹性和可塑性,而同时又可将收缩率限制到最小。

塑料配色知识(最新整理)

塑料配色知识(最新整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染料化学与生产总结..

染料化学与生产总结..
(2)表示该染料的化学组成。如甲基蓝,甲基紫,就么可以知道染料中有甲基结构;溴靛蓝,就可以知道有溴元素,且具有靛类结构
(3)表示该染料是哪一个工厂或公司出品的。
2.色称(或称色相)
(1)采用物理上的通用名称,例如红绿蓝等
(2)用植物名称,如橘黄、桃红、枣红、玫瑰、青莲、草绿、橄榄等
(3)用自然界现象来表示,如天蓝、金黄
一:染色机理
1:纤维的染色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吸附:染料从染液中被吸附到纤维表面
b)扩散: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c)固着:染料固着于纤维内部
二:染料的分类、名称、性能和选择
染料分类
按化学结构偶氮染料:染料合成简单,色谱齐全。包括黄到黑多种品种,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蒽醌类染料:品种数量仅次于偶氮类,价格高,牢度高
c.拼色所用染料,一般以二拼为主,少量色光难的色样最多三拼,杜绝三只以上染料相拼
d.打小样的工艺要与大样工艺接近。并从大样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大小样之间的差距及关系。
小样色样应由客户确认后进行大样放样,其原则
a.放样数量不能过多,控制在6m左右,前后应接有导布。
b.放大样染液用量在30~40L,不宜配置过多
(4)用动物名称来表示,如孔雀绿、鼠灰等。
3.尾注
B——青光或蓝光
C——适用于棉;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的盐酸盐。
D——适用于染色;稍暗。
E——适用于浸染
EX.conc——特浓
F——染色牢度好,鲜艳;染料粒子细
G——带黄光;带绿光
H——适用于棉毛交织的染色
J——带黄光
K——适用于冷染(指还原染料);热固型活性染料。
L——耐光性好;染料的匀染性。
N——正常或标准

聚氯乙烯(PVC)着色考虑问题

聚氯乙烯(PVC)着色考虑问题

聚氯乙烯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易见,颜色也很丰富。

最近小编一直与PVC材料客户沟通交流,总在考虑PVC着色的一些问题,为此还翻阅了一些资料。

为了大家能够借鉴参考,整理了相关资料中的部分内容分享之。

聚氯乙烯(PVC)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其分子式为[CH2CHCl]n,分子量为3.6万~8.5万。

由于PVC树脂键上带有负电性很强的氯原子,使分子键之间产生很大的引力,阻碍了分子键之间的滑动,因此PVC相当刚硬,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但质脆而硬,缺少弹性。

由于PVC的含氯量大于55%,因而具有阻燃性和自熄性。

PVC分子链的极性使树脂的加工温度较高,通常根据制品要求加入不同量的增塑剂减少分子间的引力和增加制品柔韧性。

PVC在热、氧和光的作用下会脱出HCl而变色,材料性能降低,因此,在其加工过程中需要热、光稳定剂。

PVC可用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加工制品,但主要是挤出成型制品,如管材、板材、型材、电线电缆等制品。

PVC是无定形高聚物,没有明显的熔点,加热到120~150℃时具有可塑性。

由于它的热稳定性差,在该温度下会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放出,氯化氢气体并促进其进一步分解,故无论加工硬质制品还是软质制品必须加入碱性稳定剂中和氯化氢气体而抑制其催化的裂解反应,对不同的制品还需要增塑剂、润滑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与加工有关的树脂性能包括:颗粒大小、热稳定性、分子量,鱼眼,松密度,纯度和杂质,孔隙率及表面构型。

悬浮树脂中有些颗粒难以塑化,在薄膜中形成鱼眼,聚氯乙烯树脂的孔隙率大小与吸收增塑剂的快慢有很大影响。

所谓增塑剂的吸收时间就是指从增塑剂加入捏合机到料不污染吸收纸为止。

下面以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对着色剂的质量要求为例介绍,聚氯乙烯着色的注意事项。

普通的PVC电线电缆是以用悬浮法工艺生产的疏松性聚氯乙烯树脂或共改性树脂为基本成分,再加上增塑剂、润滑剂、热稳定剂、填充剂以及着色剂等辅助成分,经混合、造粒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其规格可分为:绝缘级、普通绝缘级、普通护层级、耐寒护层级、柔软护层级、耐热级等。

读书总结-经皮毒

读书总结-经皮毒

经皮毒第一章什么是经皮毒1、经皮毒:指的是日用品中所含化学物质经过皮肤侵入,在人体内发生有害作用。

2、化学物质的危害:迄今为止人们开发和登记的化学物质约有2800万种,被认定为有害的化学物质有1500多种。

现在使用的化学物质,仅仅在化妆品当中就超过8000种,加上其他日用品的话,约有10万种正在被人们使用。

但是这些化学物质真的就安全吗?比如说石棉,也是在过了几十年后才发现它的巨大危害。

如果还有其他物质是在日用品上不被确定安全的,将来会发生什么呢?3、经口吸收:我们将食物和医药品等从口摄入体内称为经口吸收。

肝脏在代谢酶的作用下,会对90%以上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解毒。

4、经呼吸道吸收:经由呼吸进入肺部的有害化学物质,通过以脏直接随着血液循环被体内吸收,由于不经过肝脏的初次解毒,所以无法取得降低毒性的效果,通过呼吸通道吸入的有害成分直接进入血液、进入体内,所以毒性浓度高,危险程度更高。

比如致癌物二噁英(塑料燃烧)、石棉、病态建筑综合征、烟草烟雾、挥发的日用品等。

5、经皮吸收:经由皮肤或黏膜吸收进入体内的。

口服药需要经过肝脏,需要时间,所以见效慢,而经皮肤或黏膜(比如硝酸甘油作为吸收率最高的舌下药,13秒即可到达心脏),吸收速度更快、更直接。

有害化学物质会穿过皮肤屏障,在脂肪中堆积,向体外的排出率只有10%。

黏膜的吸收率约是皮肤的13倍(手臂内侧)。

6、皮肤构造: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是最外侧的一层,表皮的基底层在源源不断地生成新的皮肤细胞,一边逐渐生长,一边变平,并被推向上层,两周左右就能变成角质层。

角质是角蛋白和神经酰胺脂质体的集合体,由大约含有20%水分的极其干燥的细胞叠加10~15层形成。

真皮:由胶原纤维组成,呈现出结缔组织规则排列的网眼结构。

皮肤之所以有弹性,就是源于真皮的这一网眼结构。

皮下组织:拥有富含脂肪的疏水性,这种属性维系着皮肤和体内上下层之间的灵活的连接。

也是穿过皮肤的有害化学物质堆积的场所。

化妆品着色剂(色素)的检验方法及注解

化妆品着色剂(色素)的检验方法及注解

着色剂(色素)测验着色剂亦称色素。

化妆品添加着色剂主要是使产品着色,通过消费者的视觉提高产品的吸引力;还可以用来调整原料对产品色调的影响;或者用以区分产品品种等。

着色剂按来源和性质分以下几类:着色剂分为染料和颜料,染料包括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颜料包括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染料一般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具有一定染色能力。

按用途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氧化染料和油溶性染料等;颜料一般是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

化妆品中使用染料多数是合成染料,其中大部分是以煤干馏的副产品如苯、蒽等为原料,所以称其为焦油色素。

合成染料从结构上可分为下列几种:(1)硝基染料:以硝基为发色团。

随着硝基的增加,颜色加深,一般为黄色。

(2)偶氮染料:以偶氮基为发色团,以偶氮苯为色原体的染料。

占合成染料二分之一左右。

其中构造简单的苯化合物呈黄色、橙色或褐色。

随其含有助色团的不同,又分为以下五类:①含有羟基或羰基,但不含磺酸基的颜料。

②不含羧基、磺酸基的染料。

③含羟基或(和)羧基、磺酸基的不溶性颜料。

④含羟基或(和)磺酸基的染料。

⑤吡唑啉酮型。

(3)亚硝基染料:具有亚硝基的发色团染料,几乎全为绿色。

(4)三苯甲烷染料:甲烷结构的四个氢有三个被苯取代,一般为绿色。

(5)氧杂蒽染料:根据所含功能团分为:①醌型,②酚型,③氨型。

(6)喹啉染料:以喹啉为母体,呈黄色。

(7)蒽醌染料:以蒽醌核为原体,又分为:①含磺酸基,②不含磺酸基。

(8)靛蓝染料。

(9)芘类染料。

(10)酞蓝染料。

化妆品中使用的颜料一般是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分有色颜料、白色颜料和体质颜料。

化妆品中常用的有:铁氰化合物、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炭黑和珠光颜料等。

大多数的合成着色剂对动物是有危害的。

有的着色剂会引起人的光敏反应,尤其是某些焦油色素甚至可以诱发癌症。

为了安全起见,世界上有些国家对化妆品用着色剂作了法律性规定。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对化妆品用着色剂品种、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物理学解析颜料与染料的原理与应用

物理学解析颜料与染料的原理与应用

物理学解析颜料与染料的原理与应用颜料和染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在绘画、印刷、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原理来解析颜料和染料的特性和应用。

本文将从颜料和染料的原理、颜料的应用以及染料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颜料和染料的原理颜料和染料都是用于给物体着色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颜料是不溶于溶剂的固体颗粒,而染料是溶解在溶剂中的分子。

颜料和染料的原理可以通过光的吸收和散射来解释。

1. 光的吸收颜料和染料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对光的吸收特性不同。

当光照射到颜料或染料上时,它们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反射或透过其他波长的光。

被吸收的光能量被转化为颜料或染料的内部能量,使其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2. 光的散射除了吸收光线,颜料和染料还可以通过散射光线来呈现出颜色。

散射是指光线在物质中遇到不均匀性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颜料和染料的颜色取决于它们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散射程度。

不同颜色的颜料和染料对光的散射特性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二、颜料的应用颜料在绘画、印刷、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颜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1. 绘画颜料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艺术家们使用颜料来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不同颜色的颜料可以通过混合来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和效果,使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2. 印刷颜料在印刷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颜色的颜料被用于印刷不同的图案和文字,使印刷品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

颜料的选择和配比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3. 化妆品颜料在化妆品中用于调配各种颜色的化妆品产品,如口红、眼影、腮红等。

颜料的选择和使用可以使化妆品产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效果,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在纺织、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染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1. 纺织染料是纺织行业中最常用的着色剂。

它们可以将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使纺织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染料和颜料(涂料)进行喷墨印花的优缺点

染料和颜料(涂料)进行喷墨印花的优缺点

对于长年从事数码印花行业的朋友来说,对墨水是再熟悉不过,什么是活性染料,什么是分散和酸性染料,什么是涂料,相信大家的了解比我们宏华数码分享你的前几篇内容更熟悉,不过,想要在数码印花行业有更远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活性染料用于棉和丝绸的印花上,分散染料用于涤纶等合成纤维印花上,酸性染料不仅仅用于羊毛印花上还应用在丝绸印花上,涂料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织物上,虽然了解这些对于行内人是必须的,但是想要创新,想要发展,还需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下染料和颜料的相关内容。

用于喷墨印花的着色剂分为两类,即水溶性的染料和水不溶性的有机或无机颜料。

染料着色剂的主要优点是色谱齐全,色彩鲜艳,得色强度高,水溶性优良,印墨制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制成高浓度的墨水,而且墨水的稳定性好,不易堵塞喷头,打印质量高,适用于快速喷墨印花,不存在生态环保问题。

一般是将水溶性染料、保湿剂、催干剂、黏度调节剂、PH调节剂、防霉剂和纯净水一起配制成水基型墨水。

目前喷墨印花机使用的商品化印墨大多数属于这一类。

由染料着色剂配制的水基型墨水所印制的印花产品存在着耐水牢度和耐光牢度差、易沾污等缺点。

特别是目前由于喷墨印花纺织品的附加价值非常高,对牢度的要求也明显比一般织物高。

应用颜料(涂料)进行喷墨印花已引起了广泛的注目。

而进行喷墨印花时印墨中的颜料粒子大小,对喷嘴的堵塞、印墨的流变性和稳定性特别敏感。

颜料印墨还受黏度的限制,很难印制色泽较深的图案,这也限制了对它的研究和开发。

颜料着色剂的最大优点在于其优良的耐光牢度和耐水洗牢度。

但颜料不溶于水,因而在使用颜料着色剂配制水基型印墨时,通常须将颜料研磨成细粉,将其用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分散剂分散、悬浮在水中制成水基型印墨。

水基型印墨为热力学上不稳定体系,很难配制成稳定性良好的高浓度墨水。

由于表面张力等原因,颜料着色剂在水中倾向于聚集,因此印花得色强度低,包彩不艳丽,图案不清晰,且易堵塞喷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方法/步骤
1. 1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2. 2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色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求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3. 3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