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转变

合集下载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方案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方案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境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利率过高、金融机构不愿深入农村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经营,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项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方案,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资金投入,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提高其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共同参与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2、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服务需要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作为基础,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评估机制,鼓励农民依法守信经营,制定奖励和惩罚机制,及时记录农户的信用状况,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3、降低农村贷款利率当前,农村贷款利率普遍较高,限制了农民的借贷需求。

为了降低利率,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农村贷款的可获得性和可承受性。

4、为农村经济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外,金融机构还应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农业保险、融资租赁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不同金融需求,并提升金融服务的综合实用性。

5、推进“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手机银行、支付宝等渠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这可以有效拓宽农民的金融服务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6、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培训许多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较少,容易陷入金融诈骗等风险。

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农民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7、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布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布局不均衡,导致部分农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探讨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以及经营效益等方面,旨在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效率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服务范围的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一直以来都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小额借贷和储蓄业务上。

这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农村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包括开展保险、支付、投资理财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服务方式的创新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方式往往以柜面服务为主,这导致了服务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

此外,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三、服务质量的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与其服务能力和效率密切相关。

目前,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态度不好、业务繁琐等问题,导致农民对其失去信心。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并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四、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如短期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等。

同时,还应开发针对农民的金融工具和应用,方便他们进行农业经营管理。

五、风控体系的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在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加强信用监测,保障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经营。

同时,加强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

六、发展农村金融协会农村金融协会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自主组织,可以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工作报告中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问题分析

工作报告中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问题分析

工作报告中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分配不合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资源分散、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许多富余的金融资源聚集在一二线城市,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金融资源匮乏的窘境。

解决方案: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资源投入,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同时,通过建设线上金融平台,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

二、服务理念滞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理念较为滞后,缺乏对农村客户的深入了解和细分,导致无法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解决方案: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提供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风险管理不到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中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手段不完善的问题,容易导致坏账率上升。

解决方案: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

加强对农村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债务管理,降低坏账风险。

四、金融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柜台服务为主,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农村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解决方案: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培养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的创新意识,发掘金融服务的新形式。

五、金融教育缺失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缺乏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解决方案:加强农村金融教育力度,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

建立金融课堂,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和识假辨伪能力。

六、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竞争不充分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够,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解决方案: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竞争,采取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激发机构的服务创新活力,并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励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创新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农村金融机构要想提供更好的服务,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金融机构如何进行服务创新。

第一,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

农村金融机构应将服务农户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定位,以实现“三农”工作的目标。

同时,应根据农村居民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第二,创新服务模式。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服务网点,如移动银行和农村淘宝点,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第三,拓展农村金融的功能。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服务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提供保险、财务咨询、风险管理等增值服务,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金融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第四,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规范金融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信用评估、风险管理等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水平。

第六,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控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的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主动接受监管,并按照监管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报告。

第七,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引进金融科技创新,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要有根本转变(一)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要有根本转变(一)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要有根本转变(一)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取向下农民信贷短缺的问题,需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促使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思想转型、管理政策调整和服务方式改造。

一、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思想的转型1、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目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要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1)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特别是非刚性的资产要指令性地向农业转移;(2)在低梯度的地区信贷重点应以种养业为主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来配置资金;(3)调整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用结构,调整非农贷资产运用结构比例;(4)资产转移到农业要形成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的契约约束并加以固定;(5)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转移所造成供给主体交易成本上升要以国家公共资金给予弥补。

2、关于管理者思想转型及处理好几个关系(1)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对象和服务主体必须是“三农”,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其资产在充分满足农民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配置到基础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去,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向其它产业异化和向资产集中度高的城镇企业转移问题。

(2)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政策、标准不能简单从商业性金融机构移植,除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特点外,必须重视资产的流向、流量、流速和对需求主体的服务性。

(3)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失真比信贷缺损的破坏性更强,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不能只游动在管理的中间层,仅听经营者的意见而排斥服务对象的呼声,应当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拓宽规范的信贷行为所需信息的渠道。

(4)依不同区位经济特点实行分类指导。

要解决不同经济结构和不同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难”问题,应当进行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

分类的主要相关经济衡量指标有: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种养殖业占农业总量的比重、农民人均收入、经济作物的占比、人均耕地面积、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比率、生产周转资金自给化程度、农村金融机构供应资金能力、土地资源利用系数、产业化速度等结构性指标。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改革与改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改革与改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改革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种机构和渠道的总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面临改革与改善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改革与改善展开讨论。

一、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着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过度集中,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不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拓宽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面。

二、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金融机构合规运营,防范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金融科技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可以通过建设农村金融信息化系统,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四、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化,让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可以通过建立覆盖面广、服务项目全的金融服务网络,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化。

五、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需要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保障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可以推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计划,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六、加强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与改善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金融人才来支持。

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七、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可以通过建设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金融服务的风险防范能力。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金融机构创新与转型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金融机构创新与转型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金融机构创新与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金融机构创新与转型方面,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金融机构创新与转型。

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农民对农业生产贷款的需求:农民需要贷款来购买农资、种植经营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2 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农村地区有许多小微企业需要金融支持,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农民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民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表现如下:2.1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通过推出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满足了农民和企业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2.2 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和专门服务团队,提高了农民和企业主的金融服务体验。

2.3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开始运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金融机构转型的必要性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转型。

以下是农村金融机构转型的必要性:3.1 金融服务水平不达标:由于资源有限和人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3.2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在面对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方面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

3.3 机构内部创新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缺乏活力,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和激励,阻碍了机构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分析与改进

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分析与改进

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分析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主要受到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制约。

首先,大部分金融机构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其次,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客户服务态度不够友好,缺乏对农业特殊性的了解,导致农民难以获得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布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有必要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布。

首先,应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支行或分理处。

其次,可以引导金融机构与当地农民合作建立合作社或合作组织,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至关重要。

应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提高农民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使其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

四、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是提高可及性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机贷款等。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注重提供金融咨询和风险管理等增值服务,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五、加强金融机构对农业特点的了解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

为加强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了解,可以通过与农业相关机构合作,提供专业培训和研讨会等形式,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六、建立金融服务网络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

这一网络可以包括金融机构、农民、农业相关机构等多方参与,通过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得金融服务能够全面下沉到农村地区。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与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和创新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与创新。

一、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发展与壮大是农村金融服务改善的关键。

为了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二、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于柜面服务和传统的信用担保模式,限制了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因此,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改善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电子银行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传统以来的面对面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民在金融需求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出更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生产经营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信贷、农产品质押贷款等,满足农业生产、农民创业和农村消费等不同方面的金融需求。

四、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经济需求,还应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除了提供贷款、存款等传统金融服务之外,还可以拓展其他金融服务,如保险、养老金等,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保障。

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了解不足。

因此,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是农村金融服务改善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农村金融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增强他们对金融服务的认知与把握能力。

六、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滞后和不足,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机制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必须以建立完善的金融机制为基础。

首先,应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其次,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其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为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也需要更加多元化。

首先,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建设,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农村电商平台、手机应用等新兴渠道,为农民提供线上金融服务。

另外,还可以通过合作农村电商企业、合作社等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的窗口代办,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三、优化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设计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设计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推出更加精准的金融产品。

比如,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农村养老金等金融产品,以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风险。

此外,还应关注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可承受能力,以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支持。

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金融专业课程、开展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同时,还应加强对金融服务乡村金融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

五、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与改进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例如,可以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为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举措、创新的方向,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举措过去的农村金融机构多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导,因此,在改革农村金融机构时,需要转变机构的经营思路和模式。

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同时,还应打破地区壁垒,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方向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金融机构的服务拓展。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在推出金融产品时应多样化、精细化,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其次,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

最后,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例如发展小额信贷和农村电商等。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融资成本高、服务覆盖面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资金市场的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较窄,导致融资成本高昂。

其次,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狭窄,很难满足农村居民全面的金融需求。

最后,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四、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创新还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居民,为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农村脱贫攻坚事业。

五、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的现实路径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上,需要从政策环境、金融供给、科技驱动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着手。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服务能力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对农民需求的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农民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能力有限。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在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欠缺。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提升技术支持能力,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用评估标准不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对借款方的信用状况了解不足,难以做出准确的风险判断。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提高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二、服务水平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水平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不够友好。

由于员工素质和服务意识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在对待客户时存在冷漠和不耐烦的情况。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态度。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流程不够便捷。

由于手续繁琐、流程复杂等问题,农民在办理金融服务时耗时较长,影响了他们的体验。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知识普及不够。

由于农民的金融素质普遍较低,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供金融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提升金融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改进措施为了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机构少、服务范围窄、融资难等。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发展,也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农村金融机构改进农村金融机构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

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行为规范合法,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三、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

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针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等方面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

例如,农村信用社可以推出农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产品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四、推动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科技的发展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创新科技手段,可以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在农村,可以引入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科技手段,方便农民进行金融交易,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五、加强金融教育与普及加强金融教育与普及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

应加大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

通过开展金融讲座、培训等活动,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

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能的必要条件。

金融机构应简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减少农民的办事成本和时间。

同时,也要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让农民更加信任金融机构。

七、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

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电商等新型金融服务渠道,让更多农民能够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

八、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

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

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三个方面探讨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

一、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意味着提供全面、便捷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确保服务网络覆盖到每个农村地区。

其次,应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在农村地区建立高水平的金融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金融咨询和指导。

再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网上金融服务,提供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方便农民进行金融交易和查询。

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升级的重要一环。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研发出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

比如,针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周期,可以推出灵活的农业贷款产品,满足农民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其次,可以推出农村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还可以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减少生产和经营风险。

三、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是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农民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度和效率。

其次,要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金融服务的整体效能。

最后,要加强对金融服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金融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推动金融服务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在农村发展中,优化升级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通过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可以有效满足农民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升级,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转变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转变
农村经济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转变
李军昌 河南前 农村 金融 机 构 经营 取 向 下 农 民 信 贷 短 缺 的 问题 , 需从根本上采取措施, 促 使 农村 金融 机 构 管理 思 想 转 型 、 管理政策调整 【 和 服务方 式 改 造 , 针对 我国 农村 金融 组 织 体系 发 展现状 , 分析其存在 的 问题 , 并 提出 解决 这 些 问题 的 对策 。 【 关键词 】 农村 金融 机 构 服务 职 能 转 变 方 式 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指定范围内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 功 能 , 而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金融机构追求利益, 所以仅仅以行政命 资金支 持 , 是不足以支持 令或者建立以完成农贷 资 金 任 务 为 评 价 指 数 绩 效 制 度 , 新农 村 建 设 , 政府应给予农贷行为成熟金融环境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以此激发农村金融机构在合适条件下 主 动 寻 找 农 贷 机 会 并 最 终 解 决 农 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 。 区、 不同农业产业领域实 施 重 点 、 一 般、 限 制、 禁 止 投 入 的 信 贷 政 策, 并 使 强制性地规定优先支持 投 入 对 象 的 投 入 总 量 和 增 速 以 及 配 套 政 策 , 农村金 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在 运 用 中 迅 速 向 重 点 农 业 领 域 转 移 。 ( 2) 融机构资产多元化问题 。 按 照 不 同 区 域 各 个 产 业 比 重 状 况 , 规定农村 金融机构非农业等方面 资 产 运 用 比 例 , 缩小农村金融机构自用固定资 非农业投资 、 上存资金 、 有价 证 券 投 入 等 占 比 , 通过调整农村金 产投资 、 中央银行支 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 以 加 大 农 业 产 业 的 投 入 增 量 。 ( 3) 农再贷款这个货币政策工具要成为平衡不同农业比重地区信贷投入的 调节器 。 要改变支农再贷款的供应 方 式 , 农业产值占比大、 农业信贷短 反之可以少投甚至不投 。 缺的地区要有重点地集中投入 , 服务政策调整和服务方式 的 改 造 。 信 用 证 的 发 放 。 对 直 接 从 事 2. 农业生产的农民全面发 放 信 用 证 , 对从事农业辅助生产和服务的农户 根据生产情况也要扩大 信 用 证 的 发 放 范 围 ; 要广泛建立农民经济档案 和完善农村自然人的经 济 状 况 评 估 体 系 ; 要调整农户不良贷款风险权 重的评估方法 。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 要根据农业地 区 中 种 植 业 和 养 殖 业 的 生 产 周 期以及渔区和牧区的生 产 特 点 确 定 不 同 的 贷 款 期 限 , 防止把经营性亏 这样, 一方 损通过缩短贷款期限加大农民借款 成 本 的 途 径 转 嫁 到 农 民 , 面可以挖掘农民潜在的 贷 款 需 求 并 遏 制 高 利 贷 活 动 , 另一方面可以准 确体现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和收益性 。 农村金融机构职工收入分配与 农 贷 放 款 质 量 的 利 益 协 调 机 制 。 目 前考核农村金融机构职 工 的 经 营 绩 效 并 与 其 收 益 挂 钩 只 有 两 项 指 标 , 即: 存款额和贷款收回额 , 但对农户贷 款 面 和 贷 款 额 无 论 是 农 村 金 融 机 更 没 有 收 益 水 平 的 制 约。 要 把 对 农 户 的 构的法人或职工都没有 考 核 , 放款面和放款 额 这 两 项 指 标 作 为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最 重 要 的 经 营 考 核 指 , 标 。 要制定信贷 员 对 农 户 《 服 务 基 本 职 责 手 册》 包 括 服 务 的 程 序、 时 间、 方式 、 成效等等 , 重新弥合借贷双方主体相对固定的信贷关系 。 拆除人为设置的非规范的贷款 屏 障 。 许 多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对 农 户 的 贷款程序设置不是定位 于 风 险 因 素 , 而是无理地增厚了其行政行为强 借以产生 “ 派生 ” 收益 。 必须拆除 这 一 贷 款 屏 障 , 广泛地把农民潜在 度, 的借款需求变为现实的 借 款 需 求 , 要拓宽柜台办理信用贷款的对象和 额度 , 担保 、 抵押 、 质押中的 一 些 非 规 范 又 不 能 平 抑 风 险 的 规 定 和 环 节 应尽快取消 , 特别是对信 用 度 高 的 村 ( 镇) 的 农 户 贷 款、 农 户 联 保 贷 款、 老贷款户贷款更应当做到方便 、 快捷 。 内部管理政策调整 。 建立农业不 同 领 域 生 产 活 动 的 差 别 利 率 体 3. 系 。 国家规定了部分农村 金 融 机 构 存 贷 款 利 率 的 浮 动 区 间 , 而部分农 村金融机构逆向运用这 一 杠 杆 抑 制 农 户 的 贷 款 行 为 , 从而使农村经济 , 组织 、 企业法人和农户三个不同主 体 的 贷 款 利 率 体 系 成 为 “ 倒 三 角 形” 农户贷款的高利率愈来愈使从事 传 统 种 养 业 生 产 的 农 民 背 上 重 负 。 遏 , 制这种行为首要手段是 依 照 《 农业信贷政 策 纲 要》 建立农业不同领域 生产活动差别利率体系 。 发挥村委会在农户借贷活动中 的 作 用 。 一 些 村 委 会 可 以 为 农 村 金 以 及 审 查 贷 款 风 险、 为 借 款 户 担 保、 了 融机构提供借款户的资信 状 况 , 解贷款用途 、 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催收 贷 款 等 等 , 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降 低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 , 扩大对农户的放款面无疑是有益的 。 创新农村融资方式 ,培育 竞 争 性 的 农 村 信 贷 市 场 。 在 新 农 村 建 4. 拓 宽 融 资 渠 道、 丰 富 支 农 信 贷 产 品 ,建 立 设过程中 ,要创新融资 方 式 、 适度竞争的农 村 金 融 市 场 体 系 , 努 力 扭 转 农 村 金 融 卖 方 市 场 的 状 况。 在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信贷服 务 作 用 的 同 时 ,要 充 分 利 用 民 间 借 贷 成本优势 ,发 挥 其 有 力 支 持 农 业 生 产 、 农 民 增 收 的 积 极 作 用。 的信息 、 按照积极 、 有效 、 风险可控 的 原 则 , 稳步推进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 试点工作 ,充分发挥支农信贷作用 。 参考文献 : [ ] “ , 《 沈杰、 马九杰, 我国新型农村 金 融 机 构 发 展 状 况 调 查” 经济 1 纵 横》 2 0 1 0年第6期. [ ] “ , 《 赵坚, 国外小型 农 村 金 融 支 持 模 式 及 启 示” 中 国 商 界》 2 2 0 0 9 年1 2月总第1 8 8期.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服务对象以农民和农村企业为主。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也需要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多元化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是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

传统上,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主要是农贷、农保、农险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向多元化产品拓展,包括小微企业贷款、消费信贷等。

这些产品的创新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科技手段的应用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创新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平台提供服务,例如农村金融APP,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客户自助办理业务,加快办理速度,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三、定制化服务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大多是一刀切的,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而现在,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定制化服务。

定制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针对小企业主的贷款额度和期限,个体农户的还款方式等进行灵活调整,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四、服务窗口布局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窗口布局也是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窗口大多集中在乡镇中心,不够便捷。

而现在,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在农村地区设立更多的服务窗口,将服务覆盖到更广的地区,提高客户的便利性。

五、金融教育推广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创新还包括金融教育的推广。

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容易在理财和投资等方面受骗。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金融服务引言: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金融服务的产品和方式以及金融服务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探讨农村工作中的农村金融服务。

1.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乡村金融服务的基础,通过提供储蓄、贷款等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则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则专注于小额贷款业务,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渠道。

2.农村金融服务的产品农村金融服务的产品包括储蓄、贷款、保险等。

储蓄是农民最常用的金融服务产品之一,可以帮助农民安全存储和积累资金。

贷款则是为了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

保险则可以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因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3.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式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式有线下和线上两种。

线下方式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柜台服务、现金支付等方式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线上方式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方式,通过手机银行、网银等在线平台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方便快捷。

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4.农村金融服务的效果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金融服务也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消费。

5.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对金融服务了解不足,信任度不高,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不便利的情况。

其次是融资成本较高,很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面临着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的问题。

最后是风险管理的挑战,农村金融服务涉及到农业、天气等风险,如何科学评估和管理风险是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重要问题。

驻村书记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驻村书记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驻村书记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农村金融服务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一些种种原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农村驻村书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驻村书记如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一、了解农户需求驻村书记作为农村的“代言人”,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他们可以通过与农户的交流和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和金融问题。

这样的了解可以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宝贵的参考。

二、拓宽金融渠道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渠道匮乏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农户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的困难。

驻村书记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更多金融渠道到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他们还可以帮助农户了解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和流程,推动农户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三、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驻村书记可以组织农户们参加金融知识培训和讲座,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这样一来,农户们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将会得到提升,他们能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改进农村信用体系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驻村书记可以帮助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公共平台,鼓励农户及时更新和改善信用记录。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评估农户的信用风险,提供更加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五、推动金融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驻村书记可以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为农户带来更多福利。

六、促进农村金融合作驻村书记可以积极促进农村金融的合作与交流。

他们可以建立起农村金融服务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引入外部金融服务机构到农村,为农户提供更多选择。

结语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改进的关键角色,驻村书记应当深入了解农户需求,拓宽金融渠道,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改进农村信用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金融合作。

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与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与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与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本文将从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的设置和运营、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等角度展开讨论。

需求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地区的农民、农业企业及其他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仅包括基本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等,还包括风险管理、金融顾问、投资理财等服务。

由于农村居民相对较少的金融知识和较低的金融素质,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提供更多的金融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设置与运营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大多数是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

然而,由于其机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因此,应当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和运营方面进行改革。

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共同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专业金融机构,如农村金融公司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多样化。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满足农民金融需求的重要途径。

农村金融产品可以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和风险偏好来设计。

例如,可以推出更多的农业保险产品,解决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损失。

同时,可以推出农村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和家庭消费品。

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金融产品,促进农民的创业和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督与管理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督与管理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任务。

现有的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内部控制和风控制度等方面。

同时,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审核和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投诉机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转变
李军昌河南卢氏农村商业银行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取向下农民信贷短缺的问题,需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促使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思想转型、管理政策调整和服务方式改造,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转变方式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指定范围内资金支持,而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所以仅仅以行政命令或者建立以完成农贷资金任务为评价指数绩效制度,是不足以支持新农村建设,政府应给予农贷行为成熟金融环境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以此激发农村金融机构在合适条件下主动寻找农贷机会并最终解决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思想的转型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是:正规性农村金融组织严重不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未能承担其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退出和农村民营金融的市场进入不相匹配;农村合作金融名不副实;非(准)正规金融组织在发展中也出现严重问题,私人借贷在农村相当活跃但弱点也相当突出。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对象和服务主体必须是“三农”,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其资产在充分满足农民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配置到基础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去。

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向其它产业异化和向资产集中度高的城镇企业转移问题。

1.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服务“三农”效果不明显。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考虑选址在村镇等与县城相比金融服务更加空白的地点,使网点与农户的距离较近,方便农户的咨询、人力成本的浪费等。

然而事实上,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村镇上的数量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大多数的村镇银行设立在县城以上的地点而且县城里的村镇银行数量也屈指可数,似乎他们不是向“村镇”发展而是向“城镇”发展的。

目前村镇银行不仅规模较小、辐射范围有限,市场还主要集中在县城内,对真正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所所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偏离了政策初衷。

2.资金规模有限,降低了信贷供给的总量。

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农村经济水平过低,致使农村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农民金融需求日趋旺盛,且趋向多样化。

农村金融体系难以完全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且国家可用于农业的资金量是有限的且要保证贷款资金的风险限度,每年各个地区农村信用社可贷资金数额与农民真正的需求量相比都相差一定距离。

加上很多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了解,对其存在排斥心里,认为他的信誉度不高,担心资金安全性问题,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的吸收能力无法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较。

3.服务对象集中在中高收入群体。

由于靠近县城,工商业发达,农户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者,经济条件都属于上等,靠近县城的优越位置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市场的机会,打工、运输、农业贸易等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贷款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已经“市民化”的农村人口。

而且除了资金互助社是设在乡村中的新型金融机构外,目前占新型金融机构绝大部分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建立在乡镇以上的地方,主要是县城,这就使“低端农村客户”远离了这些新型金融机构,而“高端客户”成了新型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加强政策扶持,降低新型农村机构运营成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政府必须正确引导,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

一是上级银行应给予更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从微观层面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六是监管部门应出台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职能的调整1.信贷投向政策调整。

(1)制定《农业信贷政策纲要》,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产业领域实施重点、一般、限制、禁止投入的信贷政策,并强制性地规定优先支持投入对象的投入总量和增速以及配套政策,使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在运用中迅速向重点农业领域转移。

(2)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问题。

按照不同区域各个产业比重状况,规定农村金融机构非农业等方面资产运用比例,缩小农村金融机构自用固定资产投资、非农业投资、上存资金、有价证券投入等占比,通过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以加大农业产业的投入增量。

(3)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这个货币政策工具要成为平衡不同农业比重地区信贷投入的调节器。

要改变支农再贷款的供应方式,农业产值占比大、农业信贷短缺的地区要有重点地集中投入,反之可以少投甚至不投。

2.服务政策调整和服务方式的改造。

信用证的发放。

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全面发放信用证,对从事农业辅助生产和服务的农户根据生产情况也要扩大信用证的发放范围;要广泛建立农民经济档案和完善农村自然人的经济状况评估体系;要调整农户不良贷款风险权重的评估方法。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要根据农业地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以及渔区和牧区的生产特点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防止把经营性亏损通过缩短贷款期限加大农民借款成本的途径转嫁到农民,这样,一方面可以挖掘农民潜在的贷款需求并遏制高利贷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准确体现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和收益性。

农村金融机构职工收入分配与农贷放款质量的利益协调机制。

目前考核农村金融机构职工的经营绩效并与其收益挂钩只有两项指标。

即:存款额和贷款收回额,但对农户贷款面和贷款额无论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或职工都没有考核,更没有收益水平的制约。

要把对农户的放款面和放款额这两项指标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经营考核指标。

要制定信贷员对农户《服务基本职责手册》,包括服务的程序、时间、方式、成效等等,重新弥合借贷双方主体相对固定的信贷关系。

拆除人为设置的非规范的贷款屏障。

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程序设置不是定位于风险因素,而是无理地增厚了其行政行为强度,借以产生“派生”收益。

必须拆除这一贷款屏障,广泛地把农民潜在的借款需求变为现实的借款需求,要拓宽柜台办理信用贷款的对象和额度,担保、抵押、质押中的一些非规范又不能平抑风险的规定和环节应尽快取消,特别是对信用度高的村(镇)的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老贷款户贷款更应当做到方便、快捷。

3.内部管理政策调整。

建立农业不同领域生产活动的差别利率体系。

国家规定了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而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逆向运用这一杠杆抑制农户的贷款行为,从而使农村经济组织、企业法人和农户三个不同主体的贷款利率体系成为“倒三角形”。

农户贷款的高利率愈来愈使从事传统种养业生产的农民背上重负。

遏制这种行为首要手段是依照《农业信贷政策纲要》,建立农业
不同领域生产活动差别利率体系。

发挥村委会在农户借贷活动中的作用。

一些村委会可以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借款户的资信状况,以及审查贷款风险、为借款户担保、了解贷款用途、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催收贷款等等,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降低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扩大对农户的放款面无疑是有益的。

4.创新农村融资方式,培育竞争性的农村信贷市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丰富支农信贷产品,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努力扭转农村金融卖方市场的状况。

在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借贷的信息、成本优势,发挥其有力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按照积极、有效、风险可控的原则,稳步推进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支农信贷作用。

参考文献:
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经济纵横》2010Bÿ年第6期.
赵坚,“国外小型农村金融支持模式及启示”,《中国商界》2009年12月总第188期.250农村经济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