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钻石模型案例分析报告-中国汽车汽车行业

合集下载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我国的轿车 行业进行分析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我国的轿车 行业进行分析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我国的轿车行业进行分析一: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进步,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各行业之间的竞争结构分析仍然是企业制定经济战略的基础,迈克尔。

波特提出了最具影响力的战略分析模型-----五力模型,用以却低估企业在行业中的而竞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收率,这五力分别是: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波特认为,这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最终盈利能力。

二:当今社会,我国轿车行业需求量大,但行业内部存在威胁,自主研发不足,竞争激烈,因此,运用五力模型进行分析。

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从当前形势看,我国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的限制,技术、经济等方面也制约了其发展,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规模经济。

轿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其固定投资比较大,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60玩两,零部件100——200万件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所以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但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大,增长快,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大量的汽车由跨国公司主导,其以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流利,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3)资本金投入。

轿车是一个需要资本金较高的行业,一般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新企业知名度低,信用程度不好,因此,筹资和融资较困难。

4)对销售渠道的使用权。

新进入者由于知名度低,想通过已有渠道来销售其产品和服务较困难,因此这些渠道已经被现有的竞争对手垄断,因此进行销售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5)政府政策。

我国政府对轿车实施了严格的形象横性进入限制,只有政府和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我国目前压球发展节能汽车,因此,这些都对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

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中国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行业本身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此,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汽车行业1、新进入者的威胁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

以下几方面构成我国轿车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的来源:(1)规模经济。

轿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

其固定成本投资比较大。

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零部件100万~200万件,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所以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

但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大量未达到起始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利润,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技术优势。

目前,中国大量的汽车整车项目均由跨国公司主导,跨国公司以其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3)资本壁垒。

轿车是一个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一般整车项目资金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除了注册资本外,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很大。

新进入者往往由于知名度较低或信用程度不好,筹资和融资较为困难。

(4)进入遏制。

目前中国轿车企业普遍处于强劲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扩张时期,由于汽车整车数量较多,在位企业对新进入者对市场影响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很少采取策略性进入遏制行为。

(5)行政限制。

我国政府对于轿车实施了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一是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轿车项目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二是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轿车行业还存在着一些行业技术政策限制,如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油发动机需要达到欧洲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适度发展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单燃料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等,都可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

2、替代品的威胁在我国替代品威胁主要来自三方面。

中国汽车业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中国汽车业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17《华商》下半月刊【摘要】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尝试对影响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六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中国汽车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汽车业;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一、钻石模型及六因素分析“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形成及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便是以下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对手。

在四大因素之外还存在另外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机会与政府。

1.生产要素。

其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如天然资源、地理位置、资金、非技术人员等)和高级生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

2.需求状况。

其是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

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内购买者需求结构与特征、需求规模和需求增长方式及国内需求的国际化。

3.相关与支持行业。

其指的是该行业的上游、下游行业或相关行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其是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

5.机会。

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基础科技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战争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6.政府。

指政府提供政策,创造产业发展环境。

以上六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所谓的“钻石体系”。

二、中国汽车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中国汽车业生产要素情况。

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生产要素影响非常大。

汽车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企业,它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就业人口多、资金积累能力强等特点。

由于起步较晚,依赖国外技术程度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因而,在初级要素上所体现的的竞争力较弱。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高级生产要素包括汽车制造技术、专业研发人员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波特五力模型下的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下的汽车行业

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1.同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1)竞争者数量我国汽车生产商众多,有的汽车生产商只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有的却包含多个细分市场。

各生产商之间在价格、新技术、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汽车企业的竞争者数量在大陆市场相对而言较多,因此汽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内竞争强度高。

而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竞争对手就数不胜数。

同样我国对汽车行业政策扶持和优惠,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进驻汽车行业,增加同行业竞争者。

因此对于汽车行业中,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十分激烈。

(2)行业增长率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不温不火过一年”。

预计国内汽车销售量同比增幅≤10%,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国产汽车价格下降2%。

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增长率在13%左右。

经过2-3年的消化,城市道路扩展,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二、三线及农村市场需求扩大,环保要求的排放水平快速提高,呈现刚性需求特征的更新需求占比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汽车增长速度较快,新进入者会拓宽国内市场,原有企业也会在原有的市场份额中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产品转换成本产品缺乏差异性或具标准化,购买商轻易转换供应商,供应商间相互竞争。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目前行业整体已经处于成熟期,每一个汽车企业所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种类已经有很多,汽车产业的产品已经逐渐较大的创新点和差异性。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都进行价格战,纷纷降低汽车的产品价格,给予消费者许多的优惠政策。

因此汽车厂商数量的增加,汽车类型数量的增加,而汽车价格的下降,会使得购买商更加容易转换供应商,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转换成本并不高,因此同行业竞争强度大。

(4)退出壁垒对于汽车行业而言,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大,沉淀成本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汽车企业很难退汽车行业,即便经营亏损,汽车企业也会在行业内与其他同行竞争。

汽车企业一旦推出市场,将承担诸如劳动合同所规定的的赔偿、安置费、大量的库存物品,甚至包括由于纵向一体化而形成的加工基地及市场网络等费用。

基于“钻石体系”对xx汽车产业的分析 - 经济学

基于“钻石体系”对xx汽车产业的分析 - 经济学

基于“钻石体系”对xx汽车产业的分析- 经济学摘要: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作为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基地的xx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着眼于世界及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现状,系统分析xx 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关键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xx汽车产业;钻石体系;产业竞争优势 1 xx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环境历史给予了xx发展汽车产业的机遇,而xx善于把握并运用机遇。

自1969年成立东风公司以来,xx汽车产业先后经历了产业起步、产业带形成和产业调整酝酿阶段,进入了当前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期。

xx汽车工业以东风汽司为龙头,以军工、地方企业为依托,构筑成十堰、襄樊、随州、孝感至武汉沿线,宜昌、荆州至“两黄”(黄石、黄冈)沿江两条汽车工业密集带。

初步形成了“重、中、轻、轿、微、专、农”全系列车型格局。

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汽车销售、维修等后市场企业和运营企业也正在兴起,同时还有一批与汽车产业相关,从事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事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xx已成为目前中国的第三大汽车产业基地。

2xx年,xx汽车产业整车销售突破5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率先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千亿元产业目标。

从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工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并形成了“6+3”格局,已初步形成六大跨国集团和三家独立的汽司。

这六大跨国集团的汽车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

9家跨国公司的汽车产量达全球汽车总产量的95%。

汽车销售市场中心东移,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向新兴市场产业转移。

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及东南亚地区正成为世界汽车厂商争夺的主要地区,世界著名汽司在亚洲尤其实在中国和印度,采取合资设厂等方式争夺市场,并开始借助当地科研人才、劳动力等优势建立研发机构,发展本土化研究开发。

钻石模型分析案例

钻石模型分析案例

钻石模型分析案例钻石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竞争优势所在,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本文将以某知名汽车品牌为例,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

1. 因素条件。

首先,该汽车品牌在因素条件方面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保证了汽车的质量和性能,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则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该品牌还拥有稳定的供应链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需求条件。

在需求条件方面,该汽车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推出了多款车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其品牌形象和口碑在市场中较为优秀,消费者对其产品有较高的认知度和信赖度。

这些都为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相关支持性行业。

该汽车品牌在相关支持性行业方面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广泛的经销网络。

消费者购买该品牌汽车后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售后服务,而广泛的经销网络也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该品牌还与多家汽车金融机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带来的新兴和国际化竞争。

在新兴和国际化竞争方面,该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为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汽车品牌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为其在市场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钻石模型的分析也为该品牌制定未来的战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

因此,钻石模型的分析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波特钻石模型案例分析-中国汽车汽车行业

波特钻石模型案例分析-中国汽车汽车行业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汽车行业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归根结底是通过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来实现的;而机会对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在这里我们“钻石模型”中六个因素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迈克尔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汽车工业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资本等。

中国有丰裕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

(一)人力资源我国拥有发展汽车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非常低。

国家统计局的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接近1200美元,不到发达国家的3%,只相当于韩国、新加坡等的5%~6%,相当于马来西亚的22.7%,泰国的44.2%,菲律宾的48.3%,巴西的18%和墨西哥的11.3%,印度的95.6%。

(三)土地要素我国的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同时,中国还有广阔的地区尚未开发,因此,我国具有在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二)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工业对基本要素的依赖程度逐渐减轻,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汽车工业的高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人力(如汽车产品设计人员、汽车工程师)、汽车研究所、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等。

高级生产要素是企业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流程的必要条件。

人才不但属于高级要素,也可以创造出高级要素。

企业拥有数量相当的科技人才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机遇。

另外,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一大批熟悉汽车制造工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

但是,与国外汽车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才特别是懂得汽车高科技(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流失海外。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后,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世界汽车产业,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那么它的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将从“钻石模型”的角度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中国汽车产业;钻石模型;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的模式。

中国汽车消费总量在全球的位置日益重要,从2001年占全球汽车消费量的4.3%,跃居至现在的15%以上,中国正逐渐从汽车生产大国迈向产业强国——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融入到世界汽车工业里面,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以现代产业形式迅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成了国际间不可忽视的力量。

2 波特“钻石模型”概述“钻石模型”旨在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它由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中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因素。

(1)生产要素。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

初级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天然资源、气候以及非技术人工、融资等,通过被动继承或简单投资即可获得;高级生产要素包括高级人才、科研院所、现代通讯设备的基础设施等,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先期大量投资才能获得。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钻石模型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钻石模型分析

S i n e a d T c n l g n a e n s ac c 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h o o y Ma g me t Re e rh
2o . 1 o 7 No 1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7 1 — 0O— 3 00— 65 2 0 ) 1 09 o
首先不同类型的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片面追求产能的扩张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及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不足出现了一批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设备简陋技术水平差的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生产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期 1
2 1 钻石 模 型 的 四 个 关键要 素 .
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上 ,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逐渐没落 , 高级生产要 素的重要性越来越 突出 ,但 必须 注意的是 ,高级 生产要素仍必须有初级生 产要 素作为基础 ;再者 ,根 据生产 要素的专业化程度又将它们 分为一般性生产要 素和专 业型生 产要素。前者能提供最基本的优 势 ,后者基 于其专 有性能为 产业提供更具决定性和持续力 的竞 争优势。要不 断提升产业 竞争优势的质量 ,需要政府 、民间机构 、企业甚 至个人投资 创造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和专业生产要素。 ( )需 求 条 件 。本 国市 场 对该 项 产业 所 提 供 产 品 或 服 务 2 的需求如何。波特非常重视 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认为企业与 国 内市 场 的 客 户具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能 灵 活 把握 市 场 发展 趋 势 ; 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 济的影响力而提高 了效率 ;具备 可 细 分 的市 场 需 求 结 构 、 内行 而 挑 剔 的 客 户 、预 期 性 需 求 三 个 条件是刺激企业发展 、持续 投资与创新 的动力 ,产业 的竞 争 优 势 由此 而 生 。 ( )相关产业 和支持性产业 的表现 。相关与 支持 性产业 3 的存在为国家竞争优势提供 了一个优 势网络。该 网络通过 由 上 而 下 的扩 散 流 程 和 相关 产业 内 的 “ 升 效 应 ” 而 形 成 。 首 提 先 ,当上游 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时,会使下游 产业具 备及 早反应 、快速 、有效率、甚 至降低成本等优 势。本 国供 应商 是 产 业 创 新 和升 级 过 程 中不 可 缺 少 的 一 环 ,供 应 商 间 的 激 烈 竞争 ,使客户享 受到 更合理 的价格 和更高效 的服务 。再者 , 竞 争 力 强 的 产业 如 果 有 相 互 关 联 的话 ,也 会 有 提 携 新 产 业 的 效果。因此 ,有竞争力的本 国产业 ,通常会带动 相关 产业的 竞争力 ,因为它们之 间的产业 价值 相近 ,可以合作 、分享信 息 ,甚至在知识 和设备等方面都 能互 补。这 种关系也形成相 关 产业在技术、流程 、销售 、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力。 (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企业在一个 国家 4 的基础 、组织和 管理形态 ,以及 国内市场 竞争 对手的表 现。 波特认为 ,产业成功的前提是 企业 必须熟悉掌握 国家环境 的 特色 ,善用本身 的条件 ,选择合 适的管理 模式 和组织 形态 ,

五力模型分析宝马

五力模型分析宝马
L/O/G/O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 国汽车行业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目前局势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 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 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 划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 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 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汽 车公司消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 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 响。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 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 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 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 强。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 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 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 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 些企业的生存 。如福特公司2005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在中国 市场的运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价为12.8万元,作为一款欧 美车型很有竞争力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 绍、售後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 • 2009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 更大。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 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 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

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国内汽配行业现状(孙胜儒)

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国内汽配行业现状(孙胜儒)

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国内汽配行业现状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将是未来几年我国汽配行业发展的特点。

下面用波特五力模型来简单分析一下国内汽配行业现状:1,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

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国外大型汽车制造的大批涌入,是国内汽配企业的重大冲击。

见下图:我国电驱动汽车用电动附件产业刚刚起步,已开发出EPS样机,并进行产品试装,经历1到2年的考核,部分产品有望实现产业化。

电动空调处于起步阶段,高端的舒适性、经济性智能控制技术被国外少数的跨国公司所垄断。

降低电动附件的耗能和提高可靠性是发展的关键目标。

今后很长时期,传统汽车仍扮演主要角色,并且继续高速发展,电驱动汽车的发展不会构成威胁。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将逐渐为传统汽车所采用,相关零部件的变革是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驱动汽车产业逐步成长,将带出一批新型的零部件产业,并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新增长点。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四百万辆天然气汽车,其中中国约有九万七千多辆天然气汽车。

运用钻石模型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分析

运用钻石模型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分析
二、需求条件
从内需规模上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内需仍在扩张。我国汽车市场销售,从以前的公款购车为主,变成了如今的私人购车为主。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千人销售汽车数量为40辆,一些发展中国家为10左右,而我国仅有3.3辆,因此我国市场还有较大潜力。
从内需质量上看,我国汽车行业的内需质量不高。缺乏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与消费理念。目前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的汽车需求方向主要为安全、节能、环保。而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能耗较高的高档汽车。另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挑剔型”消费者较少。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行业在一些初级生产要素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上仍有不足。需求规模较大但质量一般。相关产业如钢铁产业的发展不是很乐观。企业、政府也在制定新的战略,面临新的机会与挑战。以上即为对我国汽车行业竞争优势的简要分析。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国外大公司相比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大多汽车及其相关企业还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导致了中国汽车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
以中国某个产业为例,利用钻石模型解释为什么其具备竞争优势或不具备竞争优势。
运用钻石模型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下面,根据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我们将从四大要素、两大变数这六个方面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简要分析。
五、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整车制造,进行国有企业重组。当前,政府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无疑对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六、机会
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一些发展机会。首先,中国市场正倍受重视。另外,自主品牌展示着新气象,迎来发展机遇。其次,汽车行业面临向新型能源、节能环保方向的转型,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发展机遇。

波特五力模型案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案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2]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8.7%。

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都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2007-11-10 12:36 )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增加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世界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提升到2004年的%,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较的全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

全世界每一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世界汽车市场增加的主要力量。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世界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能够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和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按照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大体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给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和行业内竞争者此刻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大体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和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维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第一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转变,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包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本钱领先战略、不同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给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增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庞大转变,并实现大部份车辆生产本地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汽车行业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归根结底是通过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来实现的;而机会对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在这里我们“钻石模型”中六个因素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迈克尔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汽车工业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资本等。

中国有丰裕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

(一)人力资源我国拥有发展汽车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非常低。

国家统计局的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接近1200美元,不到发达国家的3%,只相当于国、新加坡等的5%~6%,相当于马来西亚的22.7%,泰国的44.2%,菲律宾的48.3%,巴西的18%和墨西哥的11.3%,印度的95.6%。

(三)土地要素我国的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同时,中国还有广阔的地区尚未开发,因此,我国具有在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二)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工业对基本要素的依赖程度逐渐减轻,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汽车工业的高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人力(如汽车产品设计人员、汽车工程师)、汽车研究所、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等。

高级生产要素是企业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流程的必要条件。

人才不但属于高级要素,也可以创造出高级要素。

企业拥有数量相当的科技人才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机遇。

另外,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一大批熟悉汽车制造工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

但是,与国外汽车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才特别是懂得汽车高科技(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流失海外。

汽车工程专业大学生尤其清华大学等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其首选去向往往是出国和外企,对国有汽车企业少有兴趣。

(三)资本投资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以前难以企及的高档消费品如汽车等,已经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汽车行业也保持着高景气状态,而在外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资产注入将为汽车行业的持续飙升提供强大引擎。

目前的汽车类上市公司,大多是其所属汽车大集团的边缘资产,上市公司并不能切实代表行业发展水平,大量优质汽车资产存在于集团、上市公司外。

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不到10%,并且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汽车行业要继续发展,资产注入已成必然。

就汽车行业本身来讲,资金需推动汽车企业积极注入资产的在动力。

对于成长期的中国汽车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日前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卫生部、证监会、银监会和国资委等六部委密集发文,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力挺民间资本。

在多部委文件中,国资委5月26日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与汽车业界的关系尤为密切。

我国加入WTO后,长城、比亚迪、吉利、力帆和青年等民资先后介入整车制造,才打破了原先相对垄断的整车制造业,促使汽车市场形成竞争机制,汽车价格从高位下行,圆了“寻常百姓家”的轿车梦,中国进入汽车社会。

汽车市场发展壮大的实绩充分表明,国资委“意见”力挺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是接受民生诉求的需要,是推动国企转制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二、需求状况波特认为,“在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中,母国的客户形态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需市场的规模可以导致企业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超前性的需和挑剔性的客户能够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

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对汽车产业需求状况。

(一)从需规模来看在1978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较小,市场需求增长缓慢。

销售的汽车产品主要是中型载货汽车,销售对象是公款购车单位。

1978年的汽车销售量是17万辆。

平均每年增加约5000辆汽车。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增长,在1978-2007年近30年间,人均GDP 保持了近9%的年均增长速度。

1978年到1998年,汽车销售量从17万辆增加到160万辆。

20年增加8.4倍,平均增长率11.8%。

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1981、1986和1990年出现了3次销售量下降。

1991年之后的汽车销售量持续增加,2003年为440万辆。

按照千人销售的汽车数量,发达国家普遍为40多辆,一些发展中国家为10辆左右,而我国为3.3辆,说明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

私人购车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汽车品种日益增多,私人购车的比重迅速增长,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体。

私人购车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迅速。

私人购车数量占汽车总销售量的比重,1985年为15.3%,1990年增加到21.2%,1995年是45.4%,1998年是65,2%,2003年是75%。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280美元,预测2010年,人均GDP将达2845美元,GDP将达39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与之相适应,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为汽车需的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产销总量达到888万辆,超越了第二汽车大国——日本。

汽车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量的15%以上。

(二)从需质量来看其一,中国缺乏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和先进的汽车文化。

其二,目前,安全、节能、环保的经济型轿车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轿车需求方向,而中国市场消费者却大都偏好能耗高的豪华型高档轿车。

其三,目前,中国对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还不够,国外流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还未在中国实行,“挑剔型”顾客还有待培养。

(三)从需分布来看我国国汽车需求的分布不均衡。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人口密度有大有小,因此,各地区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对汽车的需求较多;反之,对汽车需求较小。

按照六区衡量,华东、中南地区市场需求最大。

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次之。

西北地区再次之。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我国具有较好的相关工业基础和配套体系。

我国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制造国,很多基础工业的规模在世界上已经位居首位。

(一)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钢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行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多,在整个经济振兴的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而言,中国钢铁行业上游牵涉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铁合金等行业,下游覆盖房地产、建筑、汽车、造船、家电、轻工、石油与化工。

2011 年,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 亿元,实现利润875 亿元,同比下降4.51%。

亏损企业扩大到8家,共计亏损32.8亿元,亏损面达10.4%。

与此同时,产品结构档次低、产业组织结构分散、落后产能规模大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强。

中国钢铁产业链以钢材制造为重心向上游辐射。

中国国矿产资源以低品位矿为主,加工成本大,因此较依赖进口资源,产业链上游的自然资源掌控能力不强。

钢材制造企业为抵御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注重向上游扩,锁定生产资源。

工业部件制造环节则与下游工业产品制造商联系紧密,通常围绕下游产业布局;然而由于与钢材生产商脱节,对原材料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具体分析见图表1-3,中国钢铁行业从自然资源开采到工业产品产成,多集中在上游自然资源开采及钢材制造,重点是粗钢的生产,而存在进口依存度大与产业集中度低等先天不足的特点。

图1-2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链结构及特点钢铁工业作为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

由图1-3显示,我国钢铁下游行业需求比重最大为建筑地产板块、机电板块和基础设施板块,占总需求近70%。

钢铁行业的发展与这些相关行业进步息息相关,如钢铁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可为建筑工业提供一些特殊钢材,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持久性。

图1-3 钢铁行业下游企业粗钢消费量结构但是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3%,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

2011年,钢铁行业生产呈现前高后低态势,总产量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

全年粗钢产量为6.8亿吨,同比增长8.9%;钢材产量为8.8亿吨,同比增长12.3%。

同期,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其中包含产能已经相对过剩的板带材等项目,未来产品同质化竞争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

2.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受产能释放和下游行业需求减缓因素影响,钢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12.34%、15.97%和10.78%,而年末则为同比下降6.11%,其中长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6.13%,板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6.61%。

3.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明显下降。

2011年全国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为1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1%,钢铁企业因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约250亿美元,成为推高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1-11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8.07%,但10月和11月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0.48%和0.43%,企业亏损面超过三分之一,11月若扣除投资收益则为净亏损9.2亿元。

(二)我国橡胶产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在不断提高,从1993年开始,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天然橡胶消费大国。

1997年全国天然胶消费量达到90万吨(美国为104.4万吨,日本为71.3万吨),2000年,全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近100万吨。

其中70%用于轮胎制造业。

从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中国的天然橡胶自给率仅为50%,既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消费大国,也是主要进口国之一。

1996年进口45.3万吨,1997年进口41万吨。

2000年进口85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天然橡胶进口大国。

新世纪,由于我国一方面由于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给橡胶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将带来严重的冲击。

经济效益提高必须建立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同时,随着占世界产胶量3/4的东南亚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兴产业与植胶业对劳工的争夺将愈来愈高。

因此,如何提高橡胶生产尤其是占橡胶生产劳动投入80%左右的采胶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将是21世纪植胶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