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讨摘要:当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现状是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层面存在缺失,导致他们就业后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不强,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约束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社会、学校、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重要性加强途径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主要是指人在人性方面的修为。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发展人性,完善人格。

在高职校园里,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努力在学生中提倡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并对自我的行为、人类自身的命运、社会与世界的改善主动承担责任。

二、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但现状是部分高职学生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人文素质层面存在缺失,极大地影响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因此,这一切都要求理工高职院校教育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应该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企业对合格人才的需要。

企业录用高职生后期望他们能很快上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

但有些高职生上岗后不受企业欢迎,表现为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全大局;有些人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注重文明礼貌,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工作中做错事经不起领导的责问,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有些人人际沟通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客户之间的关系。

有关人文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有关人文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有关人文素养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有关人文素养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通过专注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促进内涵进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困难的系统工程。

特别是加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养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

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定要求,是坚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同学成长规律,面对全体同学,为同学全面健康进展和谐进展奠定基础。

素养教育从多方面强调了以人为本,着重德育,着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同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技能培育,既教书又育人。

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抱负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养。

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同学技能进展的天地。

促进同学的心理素养与技术技能相结合,得到和谐进展。

我作为一个数学课的老师,应当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动素养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能量为同学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学校氛围,努力培育同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进展的人才。

有关人文素养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

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

现如今所提倡的素养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养教育是以促进同学身心进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它主见因材施教,发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同学生动活泼,留意培育同学的学习技能和制造技能。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一: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联性摘要:素质教育在党的十八大中再次被强调,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基础,主动、发展、实践、创新及参与性等各个方面。

实现“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经过这几个方面。

所以,理解和掌握两个各自的内涵、捋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介绍三生教育内容开始,在其基础上重点论述两者的关系。

以期为开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推广提供一份帮助。

关键词:三生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它主要是面对所有的人员,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德智体各个方面都收到均衡的发展,让他们都具备自我开发的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而最新的表述再次清醒而郑重的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基础,主动、发展、实践、创新及参与性等各个方面。

实现“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经过这几个方面。

所以,理解和掌握两个各自的内涵、捋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介绍三生教育内容开始,在其基础上重点论述两者的关系。

以期为开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推广提供一份帮助。

一、三生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一)三生教育的内容“三生教育”是生命、生存、生活三种基本教育的简称,其包含基本而重要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注重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知、尊重和珍爱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生活教育”主要是让人们了解生活常识,具备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抛却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生存教育”则主要是培养人民的生存知识,让人们拥有强大的生存意志,让其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最后通过“三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人文主义教育论文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人文主义教育论文篇一《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

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

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

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

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

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英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英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英语As college students, we are expected to possess a certain level of humanistic literacy, which refers to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arts, culture, and history. It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our education that helps u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mpathy, and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Firstly, humanistic literacy allows u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art and literature. Through studying the works of famous artists and writers, we can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cal periods, as well as gain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For example, reading Shakespeare's play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the struggles of the human psyche. Similarly, studying the works of Van Gogh or Monet can help us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power of color.Secondly, humanistic literacy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and respect different cultures. By learning about the history,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peoples, we can develop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is can help us become more empathetic and tolerant towards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For instance,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practices such as calligraphy or tea ceremonies.Finally, humanistic literacy can help us become better citizens of the world. By learning about the struggles and achievements of past generations, we can gain a sense of perspective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as a society. This can inspire us to become more engaged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work towards creating a more just and equitable world.In conclusion, humanistic literacy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our education as college students. It helps us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art and literature, understand and respec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ecome better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 we continue to learn and grow, we shouldstrive to cultivate our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use it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around us.。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论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论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对策探讨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院校在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采取目标激励、典型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模式,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使之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对策探讨人文素质一般泛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要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进入头脑,就要在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力研究激励理论的功能性,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使之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激励机制是指应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使之充满活力和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高等院校全面推行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把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作为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从理论上说,良好的教育激励机制不仅是培养优质师资和高素质大学生的保证,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它能使整个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和各方力量形成有机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为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实践来看,目前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理念缺乏,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达不到和谐统一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认为,一个伟大的大家,必定是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

科学文化侧重于求真务实;人文文化侧重于求真至善。

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

人文,实际上更多的是讲人文精神和做人的道理。

成人教育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成人教育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成人教育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摘要:大学语文的宗旨在于通过文学艺术形式传承文化,传播人文精神,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而,大学语文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是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

关键词:成人教育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材编写大学语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有人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从语言表达方面入手,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训练。

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学生工作中的常用文书的写作技能培养已经由其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完成。

因此,本人认为成人教育大学语文应该是致力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偏重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

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功利性强,他们更想学马上就能在工作中运用的知识,相比他们的专业课来说,大学语文课作用显得微不足道,学校认为可开可不开,学生也认为学了对工作没用,所以,当前大学语文课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

其实,大学语文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实现其精神成人的目的。

从目前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来看,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他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更需要员工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在强烈的民族精神熏陶中,陶冶自身的德性、志趣,提升人文修养,因而大学语文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当前成人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办学机构还是学生过分注重功利性,而对人文素质教育却重视不够,忽略教育过程中价值和意义的创造,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1000字论文7篇

1000字论文7篇

1000字论文7篇1000字论文 (1)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培养人文素质 提升历史教育论文

培养人文素质 提升历史教育论文

培养人文素质提升历史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的培养、提高、竞争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

国民人文素质是国民素质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

人文素质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

它既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是二者的完美统一,通过教育的综合性,内化为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号称人文之本,我们应该把培养国民人文素质,作为历史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和功能。

一、开发课程资源,充实人文教育,感悟真善美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随课程教材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敢于突破现行教材和课程的一些局限,深入细致的挖掘补充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开发不同层次的课程,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渗透、充实人文教育。

历史即社会,历史即文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感知到的历史,应该是丰富复杂,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

正如威尔·杜兰所说的,“过去不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蜡像馆,它是一个天同的城市,一个心智开阔的原野,在那儿有无数的圣者、政治家、发明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爱人者以及哲学家,仍然有说有笑,有教有唱,有刻有写的活在那里。

”从教科书的编写到师生的教学,怎能用枯燥的语言,固定的叙述处处套用呢?造成千人一面,万世同貌,再加上过于追求标准化的考试,就把历史写死,教死,学死了。

还给人留下一个错觉,历史很简单,就那么几句话,几个结论。

这样的状况不改变,人文教育又从何而谈呢?真实、客观、丰富的历史才是可信的,才是人文教育肥沃的土壤。

历史教育教学中,比传授知识、提供工具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陶冶。

人文教育是精神的享受,生命价值的体验,自由精神的感悟,是感受真善美的过程。

对中学生而言,突出历史人物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但人物活动是历史的核心。

不读拿破仑传,怎知法国革命的气势和影响?不学华盛顿、林肯的品质,怎能感知美利坚民族的精神?让我们从一段段鲜活的历史画面中,一个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中,体味历史发展潮流中的跌宕起伏,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交织与拼搏。

浅谈素质教育有关的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有关的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有关的论文在我国教育中,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极其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论文摘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问题。

本文阐述了与大学生素质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素质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起。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后,全国上下,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大的革命。

素质教育成了根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在推进、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提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为根本。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素质的内涵与内容1.素质的内涵。

素是表示本来的意思或本色。

而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

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素质用在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上是指父母先天给予的基因状态,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后所形成的内在品格。

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

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并通过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

2.素质的内容。

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

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素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这里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其总体素质要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三、素质教育针对大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内容进行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

文学素养相关论文范文

文学素养相关论文范文

文学素养相关论文范文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字和书面表达上的体现的修养和能力,是一个人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素养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素养相关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文学素养降低问题研究摘要:应尽一切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辨析能力。

希望通过对古文学及现代中外文学的学习,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更好的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素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公司对于专业型、技术型及顶尖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其所提供的岗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得不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忽略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越随着该现象的日益凸显,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也在研究与讨论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面试教育下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不足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偏重于应试教育,在该教育体制下的各学校更加注重于学生专业文化的培养,对当代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种提倡就不免有点苍白无力。

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为了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特别是高考将学生分为文理科,这就使大部分原本文学素养就低的学生们难以接近各种优秀文学,不得不在数理化的题海战术中挣扎来回。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人才,在一些技术领域对大学生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对学生减负,但大学生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为了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得不牺牲大部分自由时间来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希望在以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就使当代社会环境下毕业的大多数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优秀文学少之又少。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论文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摘要教育部1998年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意识形态所要求的规格指向,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掌握上的全面,人格构成中的丰富。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规格中图分类号:g4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一)知识教育得失的关键知识教育的问题在哪里呢?撇开学术史的讨论,会发现知识教育的理论依据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便已漏端倪,那种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膨胀了人类的自信,人们往往喜欢从正面思考古希腊阿基米德这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翘起来。

”殊不知,这句话背后的”狂妄”和由这种”狂妄”所可能带来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非理性”结果,带来对知识的盲目崇拜,那种改变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至上性的种种幸福表象背后却有着更为隐秘的心里惶恐。

这与人的幸福感有关,换句话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知识并不一定带来人类的幸福。

人类的幸福并不一定必须系于知识,但是却与价值观密不可分。

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不完全是科学能够解决的,现代化以来,知识与科学的关系导致了对”知识”的狭隘理解,而”人文知识”--如果认为”人文”是一种知识或知识类型的话,则与科学知识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

(二)文理兼通的目的指向面对知识教育的弊病而出现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角度创设的规格要求。

概括地说,就是培养”文理兼通”型的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这句话便是”文理兼通”这一规格的具体描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反思科技理性知识至上论的同时也不能否定知识的价值,那种单一化的”知识”要求或者”人文”要求都是存在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论文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论文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使高校理工科学生处于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栋梁,能否在新的条件下,使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成败。

本文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出发,理性地分析了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现状,阐述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第一部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理清了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一些调查数据来列举我国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并从学生、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缺陷的原因。

第三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重点从学生的人格培养、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出发,介绍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国际性人才的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

第四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探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对策,即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完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体制、体现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引进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四个方面.本课题经研究,现已完成预定计划。

结题报告如下:一、对于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20世纪科学教育兴起以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矛盾凸现出来。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择业论文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择业论文

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择业研究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394-02摘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要为学生化解就业压力,必须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扩宽学生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目标,不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开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择业与创业一、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择业概述人文素质教育,正如唐世贵主编的《大学语文》序言中指出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

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了解经典文类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语言文化常识的平台,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通过增强其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审美、创美的人格力量。

教学生如何做人,来实现人生价值。

”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伴随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气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扩宽人文教育路子、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及学生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与大学生的择业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新的形势要求高校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职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择业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相反,综合素质差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具备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也就是说,人文素质教育只有增强了大学生求学的能力、求职的能力、保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才能为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性提供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

通过进行针对性课程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成大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加强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时代需求正在逐渐改变人才素质的观念,围绕知识经济的准劳动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变革的核心是在更高的普及教育程度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

历史学家张岂之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如下概括:一是人文化成一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二是刚柔相济一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三是究天人之际一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四是厚德载物一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五是和而不同一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六是经世致用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等。

我们现在所谈的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古典的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现代人,其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吸
收养料,更有赖于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文艺术的了解与把握。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 人文教育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文世界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要研究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和价值体系,因而人文学科知识的素养对做人有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没有直接的功利性,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教化”作用。

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并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人文教育使人的精神获得满足,使人的情感具有人性的内容,摆脱纯功利的或动物性的需求,使人和社会真正达到精神文明的高度。

这种人文学科的教养还会影响社会的治乱兴衰,而且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方面意义重大,它将对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人文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专业教育的进步而愈为重要
“人文主义”、“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术语在近现代西方
发达国家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在给社会、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福音的同时也引起了空前的生存、生态危机。

人们力图通过提倡“人文精神”,矫正科技的片面发展和“过分”膨胀;二是市场经济的浪潮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物欲膨胀、拜金主义,出现了人的物化或异化。

自然科学和技术的优势,导致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人文教育具有非生产性、非实用性特点,这就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意识的偏差直接导致大学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和教育的片面发展,“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核心意义。

3 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人文素质教育既注重对大学生“为人”、“做人”所必备的人文、社会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共处、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使他们获得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并使其在思想上树立国家民族观念,在道德上有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在心理上有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和勇气。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必须具备包
括人文素质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在其《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文化继宗教、资源之后将成为引起新的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

知识经济将掀起一场人类社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经济结构、分配理论、社会就业、政府职能、管理科学、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对于大学生来讲,其人文文化背景越宽,视野才能越宽,融会贯通的能力就可能越强,进而创造力也就越强,越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要想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有有效的途径加以实施,要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进行针对性课程建设
科学教育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将先进的课程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又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要因材施教,从单一规格的人才培育模式转变为“合格+特长”的培育模式,从过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在保证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育、创新精神训练等方面所必须的课程,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上的相互联系。

我们应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开设具有“科学、技术与社会”一(science。

technology,society)精神的课程,引导学生对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人文社会问题
进行深入分析,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

增设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类的选修课、特色课程、讲座、短期培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加强人文素质学习的途径。

教师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注意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严谨治学,在讲授科学现象、规律、方法和应用中渗透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中。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知识传授,也要有良好校园氛围的熏陶。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品格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哈里特·朱克曼说:“有利的环境增加达成优异科研成果的机会,可能正像犯罪率高的环境具有教唆作用使易受腐蚀的人成为犯罪分子一样。

”中国教育历来重视环境育人,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人文精
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都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

要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高校可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业余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爱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优化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提高全体学生
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从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促成大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
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由于兴趣爱好、个性气质、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彻底转变按照传统模式去要求和评价大学生的观念,允许和鼓励大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独立的个性。

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所体现出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的健康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是时代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特质的要求,冲破旧事物的束缚、开拓思维、勇于创新。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具有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破旧立新的胆识,使他们走出校门之后更加具备竞争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纳入教学计划的,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和实习、社会调研、毕业设计、公益劳动等;另一类是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的,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援助活动、“三下乡”服务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科技开发活动等。

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走出校门,促进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增强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得到强化。

要围绕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中心,着眼于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