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合集下载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1. 引言1.1 阅读体会阅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让我对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作者深刻地探讨了关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关心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我希望通过学会关心,不仅可以改变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在家庭中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从而提升学习效果,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和人性化。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和感悟将伴随我一生,我愿意将其中的理念付诸实践,让关心成为我教育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

2. 正文2.1 关于作者《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作者是陈峰,他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在书中,陈峰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关爱教育。

他认为,现代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分数,忽略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怀和培养。

陈峰在书中强调了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他们的智商和学术成绩。

他认为,只有在关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陈峰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案例来说明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陈峰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的教育家,他的观点深入人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关注。

通过他的著作,读者可以获得启发和帮助,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方法,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2.2 阅读感悟我的阅读感悟是,在阅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关心的力量。

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心和尊重的新教育模式。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和技能。

《学会关心》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哲学实践主题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哲学实践主题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哲学实践主题作者:胡程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2期胡程摘要?学会关心”为教育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向,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哲学符合全球化潮流下的时代精神,让教育的目标从培养特定的人才转向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

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思考其意义。

为什么要学会关心?如何学会关心?关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关键词:学会关心;关心型师生关系;责任教育《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回到起点,去思索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让学生为融入社会做准备,为承担责任做准备。

作者诺丁斯曾经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也是一个扎根基础教育多年的一线数学教师,她用自己多年的思考和经验汇聚成了这本极富启发性的书。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在现代社会,来自各个大洲不同肤色的人们再也不是相互隔绝的了,如果我们在教育上做好了自己的工作,那么将来在解决贫困、疾病、犯罪、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及和平与促进繁荣发展上将更有信心,一个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人将是一个有底蕴、有底线、有底色的人。

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意味着反对知识与智力教育,而是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时,促进其智力发展?一、为什么学会关心?人对关心绝不陌生,在襁褓之中婴幼儿用哭泣和呢喃引起母亲的注意,换来爱抚和食物,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童在未来或许会产生很多发展上的障碍和心理问题。

乃至长大成人在病榻和失意之时,没有关心,我们会迷失在痛苦之中。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随时都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但是我们是不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足够的关心呢?医院的医生似乎对我们的痛苦无动于衷,学校的同学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远胜于我们的焦虑,路人挪动脚步远离一个面有不适随时会摔倒的老人。

专家讲座之四--王铁军

专家讲座之四--王铁军

专家讲座之四:专业化: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主讲人:王铁军(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江苏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开场白:很高兴有机会和固镇的校长和老师交流,通过交流使校长和老师都能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上做点事情。

温总理多次提出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是必然。

王湛副部长也说,教育家办学,那就要认清校长的角色,校长的使命与校长的成长。

袁振国院长也就教育家办学谈了看法一、教育家办学1、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

不懂教育的人办学,危害很大。

文化大革命前后就是很好的例证。

2、自觉探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这个规律那就是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3、要坚持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那就要遵守学校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是有周期,不能急功近利。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学校教育有自身特点,无论怎么改革,都必须要做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也达到促进校长自己发展。

校长的成长不是靠工程来打造的,教育家不是培养的,教育家不能批量生产。

课堂上见不到校长,围着名字转,围着桌子转,浮躁是出不了成就的,要平和、平淡,安安静静的办学,认认真真的办学,教育改革也必须是静悄悄的革命,不能是疾风暴雨,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急躁,更不能浮夸。

面对各种诱惑,要学会面对和抵御。

学校要有波澜不惊的生活。

学校管理就像居家过日子,不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

和谐发展就要使学校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如何均衡发展,苏南和苏北是有差距的,安徽和江苏也是有差距的。

苏州、无锡现在把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做为评估的一项要求,但也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孩子求学的需要。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均衡发展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如何持续发展,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南京的高考考不过县城,南京就批判南通,对不对。

是谁绑架了儿童快乐的童年?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办学行为越来越不规范。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当我读完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时,了解这是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释这个词语的原始意义。

这使我联想到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就像我们的教学,老师和同学过多的关心学习成绩,关系自己的未来,而缺乏一种真正的关心,只关心自我、而且是不正确的自我关心。

这本书的作者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

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是呀,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时刻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而这种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只成为单方面需求,而不希望自己给予他人。

诺丁斯同时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

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

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接触。

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

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

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分的强调智力,往往这种关心形式、关心关系,不能得到正常的维系。

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给人带来喜悦或烦恼,带幸福或悲伤,带来顺利或困难,带来成功或失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都需要别人给予相应的理解和关心。

所以还是存在关心的关系。

就像你的父母应该是很关心你的。

也许天天向你嘘寒问暖;你生病了,主动侍候;你有困难,主动帮助你;丢三落四时,父母是保姆;提笔忘字时,父母是老师;尽情高兴时,父母是小伙伴;心情烦燥时,父母是心理医生。

他们的关心就在一点一滴中,你发现了吗?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谁真正的关心自己的父母。

记得他们的生日,在他们劳累时沏过一杯热茶,为他们洗过脚。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内尔·诺丁斯●本书的核心思想:在本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

内容摘要(3000字以上)●主要内容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

我们不应该将教育和个人生活割裂开来。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孩子。

学校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我们每一天所面临的真实问题。

学校课程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

现在的情况是,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基本没有任何发言权。

人类问题应该成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育人们使之成为有道德的人;提供一个经得起道德检验的教育。

道德教育不仅是指集中于培养有德之人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道德教育也指任何一种在目的、政策和方法上合乎道德的教育。

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

”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

他们如浮萍一样四处飘荡。

真正的变化必须来自学校环境。

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原来关心也需要学习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原来关心也需要学习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原来关心也需要学习《学会关心》一书是由美国的内尔.诺丁斯著。

作者认为关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建立关系为出发点,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中只要有一方不承认这是关心,关心关系就不存在;另一种是不将关系作为出发点,所谓的“我说的都是为了你好”,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这么做。

有点像道德绑架,关心者受累不讨好,被关心者也感受不到任何关心。

1、真关心和假关心关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关系。

关心需要“专注”和“动机移位”。

专注意味着全身心的接纳和开放的投入,喜欢观察这个人,听他说话,想要了解发生了什么,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临的问题,所谓的倾听。

聚焦到教育这个话题,如果教师作为关心者,需要听什么?是学生的真实需要。

他们想学习什么?他们真正的爱好和兴趣是什么?是英语还是音乐,数学还是绘画,体育还是科学?即使无法改变学习全部科目的现实,倾听也是必要的,哪怕听一听他的吐槽。

因为这是建立关心关系所必须的。

所谓的开放,是报以开放的心态,可以发生在一次真正的对话中。

关心可以存在于对话之中。

如果以某种目的进行对话,实则是说服别人,便不叫对话。

对话应该是没有标准答案和既定结果的共同探寻。

如果谈话者以这种目的作为关心,这种关心就是虚假的。

书中反复提到“反应性”这个概念。

我把它理解为对不同需求的回应。

这对理解关心这个话题很重要。

成为一个会反应的被关心者,也是一种关心。

若认可别人的关心,不妨以某种反应让关心者感受到认可。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关心者的关心,所以真正的关心关系一定是双方互相给予,而不是单方向的。

我觉得有点像双向奔赴的恋爱关系,而不是单相思。

教学需要关心的连续性。

因为学生对于教师不是陌生人,是每天接触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接触就变得十分重要,它能为持续的了解学生,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提供帮助。

越了解一个人,越能知晓他的真实需求,这也是关心的一个基础。

知识和物品同样需要关心。

“这种珍惜东西的习惯,促使人们去认真呵护和关心客观物体。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有幸拜读了内尔·诺丁斯博士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感到她的文笔独特而引人入胜。

其风格既显示一个学者固有的严谨缜密,又不乏一个普通人的随意和亲切。

在书中,她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谈: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

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应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从这样的教育目的出发,她以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学校课程必须围绕关心来重新组织,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以及精神世界。

她应用大量实例,特别是数学和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

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一直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犹如诺丁斯尖锐地指出的一样:年轻人正在接受的是一个道德上贫困的教育。

但是我们自己却又无法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她所认为的在培养学生学术竞争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本身,不能忽视他们的目的焦虑和身处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给我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教育经历了一种可悲的变化:所有的学生被强迫灌输一个统一的标准课程,并且接受统一的标准化的考试。

虽然遭到众多富有远见的教育理论家的反对,考试机构仍然控制着我们的学校生活。

因此,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影响着我们的学校生活。

在学校里我们会过多的强调学习。

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

这样过多的强调就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孩子对成年人的不满,他们抱怨大人们不关心他们。

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等等。

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很难再花很多的时间去关心一下孩子本身。

学会关心读书心得

学会关心读书心得

内尔·诺丁斯当代美国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担任过美国哲学教育学会主席,1977年~1998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先后3次获得优秀教师奖,2001年~2005年担任美国科学院的院长,曾获得哈佛大学杰出妇女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学会终身成就奖,作为著书颇丰的研究者,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内尔·诺丁斯3年前就度过了80华诞,可她依然笔耕不辍,依然奔走于世界各地,宣传她的教育理论。

春节前夕,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引进出版了《内尔·诺丁斯文集》,内尔·诺丁斯的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前不久,借内尔·诺丁斯来到中国访问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谈及为何如此执著地热衷于教育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内尔·诺丁斯哈哈一笑说:“因为我始终爱着这个世界。

”学会合作互相欣赏眼下,不少人谈起教育,往往振振有词——百舸争流针砭时弊;论及出路,确又简短笼统——不得要领不知去向。

采访中,内尔·诺丁斯首先谈了21世纪的教育,她认为现在教育面临很多挑战,如何超越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面临的课题。

“中国和日本已经考虑应试教育的有害性,但是美国却将考试越来越标准化,这种倾向非常不好。

”内尔·诺丁斯说:“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们发现他们最适合做什么,他们应该选取怎样的人生道路,而不是靠应试教育强迫每一个孩子走同一条道路。

”说到教育的目的,内尔·诺丁斯提醒说:“不能忘记3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合作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内尔·诺丁斯曾经在美国的公立学校教了很多年数学,对于美国的公立学校强迫所有的孩子学数学她极力反对。

她说:“我们已经忘了在真正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数学的东西。

代数、几何,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学校里面教得太多了,这导致现在美国已经很难发现人们可以做手工的焊接,就只好到欧洲找做这样事情的人,在美国已经很难找到了。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关心。

所以,借此机会,我想探讨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学会关心”。

为什么要关心?关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在教育中,关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发现自我潜能。

同时,关心也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如何实现“学会关心”的教育模式呢?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也要学会关心自己和他人。

学生应该关心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要关心身边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学生还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为社会做出贡献。

家庭也是学生学会关心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除了教师、学生和家长,整个社会也应该学会关心教育。

政府要关注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企业要关心教育,积极参与教育公益活动,为学校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媒体要关心教育,宣传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教育问题。

学会关心的教育模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当每个人都学会关心,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爱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会关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师生、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什么对孩子最重要?——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什么对孩子最重要?什么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所必需的?什么是能促使学生幸福的教育?…………现如今,发生在学校的学生自杀的悲痛案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乎因为学生们过于关注成绩,忽视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人生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才会轻易轻生,他们在草率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没有顾忌到那些深爱他们的家长、亲人、老师、朋友们的感受,如此的伤痛,如何让人受得了?是啊,我们的教育,什么对孩子最重要?是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让孩子轻松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还是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的确,这些很重要,但美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教育观念告诉了我们:学会关心,比学得知识更重要!细细品味了诺丁斯的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

内尔·诺丁斯提出了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让我对“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有了很大改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学校开设常规课程外,也可以尝试开设一些提升个人素质、耐挫力的课程,不仅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也能更好地为孩子们将来的人生而做好准备。

在这点上,作者的观点无疑是具有超前性的,她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我们的教育要与社会同步,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她主张学校课程不仅要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同时还要在教法上面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们留多点空余时间以便他们有时间去自由支配,而且成人不能为了使孩子达到他们心目中的目标,或是生活,或是荣誉,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忽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朝着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目标前进,那样的后果是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感受不到成人的关爱,这就是传统教育最后陷入的尴尬境地。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1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于1992年出版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在购书网上竟然出现了缺货登记的信息,虽然在仅有的一条读者留言中写道:“适合研究教育的人仔细品读,有些晦涩。

”但是读过《2010年卷每周一读》中推荐的这本书中的引言的人一定知道缺货的原因,这位伟大的女教育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个母亲真心的体验向我们阐述了关心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关心所体现的人类道德的美好境界。

我想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读,也值得每一位母亲细心品味。

诺丁斯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在这段概括全书主要观点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关心的顺序应该是从人到环境,最后到知识学问的。

这和我们中国的千年古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

”不是不谋而合的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在为取得一个完美的成绩而奋战题海?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得高分而费劲心力?为什么成绩不不优的学生要背负丧失自信的重创?为什么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会成为父母的奇耻大辱?成绩、分数,学生的命根、家长的自尊、教师的宝典、人才的标准……在这些墨守成规的社会准则和风潮中,中国的学生就像内尔教授说的一样在遭受着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

很难想象美国这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状和尴尬,也许是因为世界强国不能忍受做世界第二,美国的孩子也有相当一部分列入了“我们不在乎你”的行列,所以,当美国的少女怀孕率、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急剧上升的时候,教育家开始探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阐述了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们学会关心。

诺丁斯“学会关心”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诺丁斯“学会关心”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何关 心 自我 ,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和陌 过 度 的好 奇 与 关 注 。 只有 直 接 面对 以 必 需 的情 感 ,关 心理 论 又 带 有 理想 主
生 的 人 ,如 何 关 心 动 物 、植 物 以及 我 及 增 加 对 自 己 的 性 别 和 对 异 性 的 理 义 的色 彩 ,是 我 们这 个 社 会 追 求 的终
诺 丁 斯 主 张 要把 关 心 渗 透 到学 校 调 学 校 教 育应 该 在适 当 的时 机 下 引导 定 的警示 意义 。 的各 个 角落 以及 相 关课 程 中去 。通 过 学 生 关 注 两性 问题 ,而不 是 刻 意 去 回 这 些课 程 的学 习 ,学 生 们 应 该 学 会 如 避 这 个 问题 ,因为 刻意 的 回避 会 引起 个 社 会 的需 求 。因 为关 心 是 每个 人 都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要 学会 关 心 自我 1
被 友谊 所 牵制 。
情况下人们无 法明确地判断一种行为
要 学 会 关 心 陌生 人 和 远 离 自己 的 是 不 是关 心 。因 为关 心 还 受很 多其 他
学 校 教 育首 先要 教 会 学 生关 心 自 人 。诺 丁斯 认 为 要关 心 陌生 人 和远 离 因素 的影 响 。我们 无 法 用 一 个 固定 的 我 的 物质 生 活 。这 里 的物 质 主 要 指 的 自己的人 。虽 然对 陌生 人 和 远 离 自己 行 为 标 准 去 衡 量 什 么 样 的 行 为 是 关 是 自己 的身 体 ,因 为诺 丁 斯 认 为关 心 的人 实施 关 心 实 际 上会 很 困难 ,但 是 心 ,什 么样 的行 为不 是关 心 。 自我 是 学 会 关 心 的起 点 和 关 心他 人 的 要 尽 量借 助 中介 组织 或 想 办 法 为远 方 其 次 ,关 心 理 论 有 些 过 于 理 想 基 础 ,因 为 如果 一个 人 连 自己都 不 关 的人减轻痛苦。这样的默默付出会使陌 化 。关 心 理论 试 图 以道 德教 育为 突 破 心 ,又 怎 么 会 去 关 心他 人 呢 ?诺 丁斯 生 人和远 离 自己的人感 觉 到你 的关心 , 口 ,围绕 关 心 主题 对 整 个 教 育领 域 进 认 为 ,把 关 心运 用 于 教 育 当中 的有 效 会拉 近彼此之 间的心灵 距离 。

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表达关爱与关心

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表达关爱与关心

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表达关爱与关心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表达关爱与关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表达关爱与关心。

一、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仪表和言行举止,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

同时,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真诚、友善、耐心和乐观的态度,主动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扰,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和支持。

通过这种行为上的表达,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关心。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例如友谊问题、家庭问题等,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比如组织班会、个别辅导等,让学生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学生情感问题相关的作业,鼓励他们通过书写、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教师可以公开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被忽视。

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四、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可编辑)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可编辑)

读书笔记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了自己在少年儿童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中所读的书包括《颜氏家训》,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马斯洛人本哲学》,《罗素道德哲学》、《叔本华人生哲学》共9本书。

这些书读着很舒服,总能引起心中的共鸣,也很享受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过程。

在这9本书中,给我感受最大的有3点,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倾听生命内部的呼唤和教育要关注真正的人。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处处提到劳动教育。

《给儿子的信》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到:“儿子,你不要忘了,面包这个最起码的生活资料。

我不相信上帝,但是我说面包是神圣的。

愿面包的神圣永远伴随你一生吧!你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要知道,获得这几片面包是多么来之不易!不要忘记,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奥梅里柯·苏霍姆林是一个农奴,他是手扶着犁把死在庄稼地里的。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此时此刻当你学习的时候,有人正在劳动,正在为你提供生活资料。

”“不要忘了,我们的根就是劳动的人民,是土地,是神圣的粮食。

那些对粮食,对劳动,对哺育我们的人民表示轻蔑的人,哪怕是一个念头、一句话和一个行动,都应当受到诅咒……”在第六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我再劝你一次,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那些最平凡、最“粗”的、最“脏”的劳动,因为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

”在第七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劳动是最伟大的美,然而劳动又是最艰巨的事业。

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

”在第八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使人感受到为了别人劳动的无比乐趣。

踏上自我教育道路的人,他的使命是通过劳动获得乐趣。

”“你要教育自己,也要准备将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教育他们牢固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面包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好书推荐《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培正学校苏满林我给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内尔.诺丁斯教授,她热爱教育事业,有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别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先教会了我作为普通人如何正确善待身边的人;其次,更教会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对新时期教育理想的另一层面的思索和追随,让我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关心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同事,每一件事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和平时的书籍有不一样的感觉,初读时,感觉这本书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

什么原因呢,我想,这可能是跟个人粗浅的知识水平有关,或者是自己原有的对“关心”的真正实质含义上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有关,其实平实平淡的生活,我们不也是在关心着一些人和事吗?这些让我们司空见惯的关心不以为然,也不足为奇。

但是,以上的观点在我读完这本书后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有内涵。

所以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我们当前的教育成果,不时会出现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的现象,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的学生的产生,这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让我们无比担忧。

我们有必要去思考这个严竣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得到教师的关心教育,锻炼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与学生共同成长,学会关心他人。

平等的关系可以培养自信的人。

作为老师平时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共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面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内尔.诺丁斯教授在书中就谈到她在学生时代得到老师的关爱使她产生对师生关系的终生兴趣,结合自己,我学生时代也得到多位老师的悉心关怀和鼓励,才能在求学路上慢慢成长起来,对于其他得不到老师喜爱的同学来说,我是幸运的,所以,今天的我们,作为师者,应该有责任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留下清香的幸福的味道。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浅谈“学会关心”德育模式摘要:英国道德教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及其同事创立的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中心的“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的产生,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其包含的德育教育理念、工作方法和思路对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启示一“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产生、内容和基本特征(一)“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产生“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与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及同事所创。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又称为体谅德育模式。

1967-1971年麦氏领导的德育课程研究以113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一致认为“好”的教育行为就是能体谅和宽容,“坏”的教育行为就是压制和支配。

以此调查为契机,麦克菲尔等提出了德育的体谅模式。

在这里,“体谅”既指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别人。

麦克菲尔系统深刻地探讨了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因而体谅模式在当代德育理论界独树一帜,为人注目。

(二)“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麦克菲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十分明确的理论假设,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诸多论述中小探如下:1、“在学会关心体谅模式中,道德教育被认为是包括了整个人格教育”。

麦克菲尔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能深思熟虑地考虑别人的意见,察觉别人的感觉而与人和谐相处,能时常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这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道德风格,它不光是理智上的,而是深植于整个人格之中。

2、“学会关心”体谅模式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广阔基础,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体个性和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不应该降低到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上,相反应集中在研究一个自身或其他人有关联的一般作风上”。

3、“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他人友好相处,爱或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之《关心教育》.(优选)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之《关心教育》.(优选)

关心教育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太炎小学喻惠芳一、关于作者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应该培育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她就是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和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

此书是她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

作为一个学者,她严密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母亲,她有她的随和亲切。

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及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

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

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尺通过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指挥的道路。

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利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二、关于现状但是,与诺丁斯相悖的是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在学校里,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威逼利诱”,不断强迫学生弄清、记牢每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这种教育,占据了老师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我们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关心学生。

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应该学习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吗?事与愿违,我们那么费神地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试之后,他们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识忘记。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最新文档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最新文档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终身教育是当代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教育思潮,它由个别国家的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国际教育运动。

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始终,终身学习在我国很长的历史时期以来即已存在并广泛传播。

孔子曾提出过人生修养的“阶段”学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认识到人“非生而知之”,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

庄子所述“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深刻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强烈意识。

而民间那句“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终身教育应该能够帮助一个人掌握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并通过各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向每一个人提供在最高和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具。

研究表明:人的―:生所获取的知识,成年以前的占很小的一部分,许多知识是在成年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取的,也就是说,在非学校获取的。

即使是在成年以前从学校中获取的知识,有80%在五年之内也是要被更新或淘汰的。

因此,要不断地满足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需要,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作用,以便重新定位。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已成为全面提高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进而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的象征。

就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如何让学生“学会关心”将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尤其在中学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自私、偏执,爱与理解的单向化,要求别人的甚多,关心别人的甚少,缺乏健康正确的人格取向,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等等。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基本上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素质教育在中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素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不甚关心,以致造成高分数、低素质的怪现象。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是适应时代要求、符合逻辑的发展。

“学会生存”的教育观,尽管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使其能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类的素质要求,但这种教育观过于从狭隘的个人竞争价值及其利益出发,而未来社会对教育、对人的素质要求,其价值天平的重心应放在有利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干部荐文:《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改革运动在美国方兴未艾,改革的重点集中于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推行标准化考试。

学校对学生的语言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过分重视,而对学生的其他天赋和才能严重忽视。

教育信奉一种喂养哲学,学术目的主导一切。

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忽视人的情感历程,忽视具体思维,忽视实际活动和道德行为。

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孩子既没有得到任何有实际价值的知识或技巧,也没有养成一种对未来要做的工作的欣赏与喜爱。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美国“关心学派”的教育专家们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强调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他们尖锐地指出:年轻人正在接受的是一个“道德上贫困的教育”。

他们认为,在培养学生学术竞争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本身,不能忽视他们的目的.焦虑和身处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学校要致力于将每一个孩子养育成人。

学校工作就好比养育一个由不同孩子组成的大家庭,关心成为这个过程的基础和核心。

每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如同父母的责任——将每一个孩子养育成人。

学校不能只顾学术而忽略其他目标,哺育学生们的精神也相当重要。

如果不重视满足孩子们对关心的需要,学校也难于实现其在学术上的目标。

如果我们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关心,关心我们认为值得关心的事物,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关心每一个孩子。

基于这个目的,内尔·诺丁斯在十年前写出了很有影响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2003年经于天龙翻译,由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至今已四次重印。

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本书的作者内尔·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荣誉退休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和教育学现任教授,美国教育学会现任会长。

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

她以一个教育家.哲学家的眼光理性地审视教育。

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她的教育目的观是这样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从这样的教育目的出发,她以大量篇幅详尽地描述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她认为学校课程必须围绕关心来重新组织,必须教会学生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以及精神世界。

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容摘录1.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学校教育经历了一处令人可悲的变化:所有学生都被强迫灌输一个统一的标准课程,并且接受统一的标准化考试。

虽然遭到众多富有远见的教育理论家的反对,考试机制仍然控制着我们的学校生活。

2.教育改革者们试图突破单一的、受考试所左右的课程设置,代之以一个更加人道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智力进步的教育。

但是,改革尝试往往受到一个遵从权力.秩序和传统习俗的教育观念的抵制。

3.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

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

4.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

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

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

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

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的事业,关心物质世界,关心动植物,却对同类的人缺乏同情。

也有些人精神贫乏,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在漫无目的的人生里没有关心,也没有信仰。

还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扭曲了的“关心”概念,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也是危险的。

目前,人们对关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

在医院,病人感受不到关心;在社会福利机构,顾客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养老院,老人们感受不到关心;在学校,少男少女们感受不到关心。

人们渴望多一点关心,呼唤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5.抚养孩子和教育学生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种互动关系和连续性。

二者要想成功,都必须从构建信任关系开始,并且持续维护和完善这种信任关系。

我认为,当前学校对连续性太忽视了,忽视教育场所、人员、教育目标和课程的连续性。

目标是最基本的。

如果我们教育者的目标是使学生们学会关心,那么我们会更加注意教育的连续性。

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

我并非主张不要学术,我们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轻。

所有孩子都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也都应该学会关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6.首先,我反对一种控制思想,这种思想强迫所有学生学习一种特殊的狭隘的课程。

这个课程缺乏学生们可能真正关心的东西。

第二,我倡导对人类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尊重,这在当今的学校里是被严重忽视的。

第三,我反对任何贬低与女性相关的人类素质的思想和行为,而这种贬低由来已久。

7.我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8.道德教育不仅是指一种旨在培养有道德的人的特殊教育形式,它也可以指任何一种在目的.政策和方法上合乎道德的教育形式。

以今天流行的的道德观来衡量,我们一般不把职业选择.学校科目选择或者读什么书的选择视为道德选择,但是,正如大卫.诺顿所言:“如果人格发展是一种道德目的,那么很明显,所有这些选择都是道德选择,因为它们都在影响人格的发展”。

而且,如果我们想使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关心,关心我们认为值得关心的事物,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关心每一个孩子。

9.一个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

我们不应该以民主和机会平等的名义而试图让所有的人都上大学,相反,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

为劳动而准备,为养育孩子而准备,为尽公民义务而准备,这是对每一个学生都重要的事情。

10.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孩子。

我们应该教育所有孩子不仅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关心。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健康成长。

11.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学校功课之外,与教师们也格格不入。

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

他们如浮萍一样四处飘荡。

然而同时,大多数教师们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声称他们心里装着学生。

教师们也许确实愿意关心学生,这很重要。

但问题在于,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学生成功沟通,建立关心和被关心的双边关系。

12.课程总是被宣传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量金钱被投入到课程改革上。

但是聪明人早就不止一次地评论过,课程内容改革不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13.理论家们坚称,教师们有责任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可是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在试图找到一种最佳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变成实验室里的实验者与被实验者。

14.教育研究者和一般行为科学研究者一样,都错误地认为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取代个人差异。

这种企图只会加剧学生的游离行为。

研究者们往往试图决定A或B哪个是更好的教学方法。

他们尽量忽略教师和学生的特殊性,而试图使A或B所处的环境具有可比性。

他们尽量控制尽可能多的变量。

然而问题在于,教师并不具备物理上的可变性。

教师不能够被视传送系统或者处理工具。

孩子们也是这样。

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不经意的一颦一笑或许就会改变一切。

15.人并非总是简单地循规蹈矩地干任何事情,也许人与实物工作时以那样。

那种简单化过程叫自动化,而自动化不适用于人际交往,不适用于教学。

16.智力开发当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

17.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

18.真正的改革必须从教育目的和目标方面入手,而不应该只在途径方法上小打小闹。

19.教室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

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

我们必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追求不会压制和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即使有这种妨碍的可能性,我们也应该愿意冒这种风险,因为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

为了真正地改革教育,为了摆脱那种钟摆似的循环往复,我们必须抛弃视学校首要任务为开发智力这样的陈词滥调。

我们也必须放弃那种认为任何机构——无论是家庭、学校、教会,还是企业——都只有一个稳定的主要目标的观点。

这种观点不但视主要目标为唯一目标,而且它统领其他目标。

20.整个教育系统似乎精疲力竭,陷入危机之中,但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系统只会用一种思路行事:例行公事般地累加课程和服务。

学生们在被喂着。

这种喂养哲学的核心是“饥饿的孩子不能学习”。

而真正需要的是富有爱心的人们来哺育饥饿的孩子。

学校的学术目的主导一切。

教师在灌输,在填鸭,但却很少想过,在为孩子提供食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提供体贴与关爱。

21.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

他在很广泛的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

他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

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

22.我认为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

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

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

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

无论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可能仍然存在某种关系,两人的接触仍然意味着某种指向,这种关系可能已经不是我们需要的关心关系了。

23.当我真正关心一个人,我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

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

24.被关心者接受他人的关心,然后显示他接受了关心。

这种确认反过来又被关心都认知。

这样,一个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25.关心基本上是一种接触,一种交流。

我所描述的这种关系并不是将“关心者”和“被关心者”像标签一样永久地贴给不同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