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学习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闽、浙沿海地区和云南省发展效益农业的先进经验,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5月21日—6月2日,市政府马承佳副市长带领市府办、农办、农业局、林委、农科所等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新罗、漳平、永定、上杭、武平、连城等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一行15人赴惠安、湖州、昆明、西双版纳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惠安县走马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片、中绿公司、森美公司、超大集团公司;湖州市德清县早园竹基地和德华木业公司、安吉县竹种园和竹木加工厂、长兴县梅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浙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菱湖区源泉特种水产养殖场、南浔区木材交易市场;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中国斗南花卉市场;西双版纳森林公园、猛伦热带植物园等15个农业项目点。
并召开小结座谈会,就学习考察体会、启示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交流,对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成果,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验与启示
1、立足特色,发展区域优势产业。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农业结构调整。
如何避免调整后的结构的再次趋同,真正形成区域优势产业,是贯穿于考察团行程始终,也是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感触最深、启发最大和最热门的话题。
惠安县从实际出发,提出将黄塘溪流域建设成粮食林果区,林辋溪流域建设成粮食果蔬区,泉州湾区域建设成农业综合开发区,湄州湾区域建设成高优水产区,大港湾区域建设成畜牧水产区。
这一“两溪三湾”的发展规划,做到了区域间科学分工,协同发展。
湖州市按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原、水乡和城郊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格局。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了以太湖南岸为主的21万亩蔬菜基地,以长兴、安吉为主的17万亩的干鲜果基地,以德清和104国道沿线为主的12万亩早园笋基地,以菱湖、德清为主的22万亩特种水产基地,以安吉为主的21万亩冬鞭笋基地,以长兴为主的16万亩瓜类基地和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等。
全市农业形成一县一品、各具特色的局面。
安吉县毛竹蓄积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全国首位;长兴县种植油菜35万亩,产量4.5万吨,居全省首位;菱湖区每年向全国供应四大家鱼苗种10亿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桂鱼、加州鲈鱼等特种水产苗种30亿尾,是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基地之一;德清县种植早园笋7万多亩,年产量4万吨,是全省最大的早园笋商品基地;南浔区去年兔毛加工量达2400多吨,外贸交货量2200余吨,占全国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兔毛加工出口基地。
昆明市呈贡县龙街乡,把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作为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根本措施来抓,成效显著。
斗南村发展成为全国4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小古城村的草莓、殷联村的葡萄、上可乐村的荷兰豆等,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
特色产品规模化,为龙街乡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观光旅游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在这些地区也已显示出勃勃生机。
湖州市立足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目前已成为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太湖旅游度假区、杨子鳄度假村、竹种园、竹乡国家森林公园和赋石水库的天赋度假村、对河口水库的莫干湖山庄等一批依托山、水、林资源开发的景点已串联贯通,成为绿色旅游热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去年全市接待游客260万人,收入13.5亿元。
安吉县利用竹子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修建完善竹种园、竹乡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大力发展竹林生态旅游。
仅1999年,全县就接待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地游客80万人次,到安吉游竹海、观竹景、食竹笋、探究竹文化。
竹林旅游成为安吉农业重要的新增长点。
有“春城”美名的昆明市,充分利用其“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气候特点,积极申请承办了'99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世界67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以及上百家国内外企业进园搭建展台,修筑展园,展示各国在园林、园艺和环保方面的成就。
目前,世博园年接待游客800—1000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到8—9亿元。
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材王国”
的西双版纳州,也充分利用其保存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优势,引进企业、科研单位开发森林民族文化。
我们所考察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和猛伦热带植物园,寓教于游、启迪智慧、增长见识、陶洽性情,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典范,实现了原始森林保护与利用的有效结合。
2、引进龙头,兴办规模生产基地。
考察团所到之处,引进龙头办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做法都十分成功。
惠安县尤为突出,他们引进的中绿公司,1995年从承租1060亩土地起步,短短5年时间,发展成为辐射7个乡镇、5个农场,带动基地2万亩(其中租地1.2万亩),种植数十种蔬菜,拥有固定职工350名,年产值7000多万元,其中出口创汇5000多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老爸”食品公司,利用惠安特有的余柑果进行余柑茶、果脯的深度加工,带动全县5万亩余柑基地建设,解决了1000多个农村劳力的出路。
森美饮料公司作为北京汇源果汁主要供应商和美国百事可乐国内原汁配给商,主要从事龙眼、荔枝、余柑、美国脐橙、菠萝蜜等水果加工,其生产带动了惠安万亩水果基地建设,年产值8000多万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
目前,惠安全县有近10万亩的农田种植西兰花、大蒜、优质花生、脱毒马铃薯和干薯、毛豆、香蕉、芦笋、芥蓝菜、珍珠西红柿等质优价高的农副产品,提供给龙头企业深加工并销往境外、占全县耕地的1/3。
湖州市发展效益农业不局限在种养业上,而是积极延长产业链,向加工、流通环节要效益。
市里每年落实专项信贷资金2000万元,财政贴息250万元,补贴农业龙头企业平价电400万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299家),1999年总产值27.3亿元, 实现利税1.85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6.52亿元, 带动农户8.5万户, 建立基地45万亩。
长兴县太傅乡,引资创办了长兴梅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太傅酿酒有限公司青梅酒厂后,带动全乡发展青梅种植基地 1.2万亩, 占全乡山林面积的50%, 青梅亩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
昔日低效的“蕃薯大乡”发展成为今日高效的“青梅之乡”。
农民称赞,“养儿子不如种梅子”、“家种十棵梅子,等于养了一个儿子”。
长兴县虹星桥镇,引进上海绿苑生鲜食品配销有限公司后,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全镇种植西瓜2万亩,仅此一项,年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农产品品牌化、商品化。
“中绿”、“森美”、“老爸”等一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成为知名品牌。
二是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使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公司和农户不同程度受益。
种田可以致富,成为群众的共识。
三是管理模式企业化、规范化。
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基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组织生产,配套投入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农产品基地建设走上规范化的经营管理轨道。
四是农民群众产业化、组织化。
在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实施“公司+农户”经营方式中,农民从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挑手提”的作业习惯和作业方式解脱出来,成为运用机械,与先进生产力、先进科技和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8小时工作制产业工人。
3、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建设市场,培育市场,拉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湖州市的一条重要经验。
该市通过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创造了需求,发展了供给,拉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
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板市场—南浔建材市场兴建后,推动了湖州市东部平原地区南浔区、德清县木材加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奇迹般地建成了一条木材加工企业带。
落户德清县的浙江德华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7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3亿元, 占地8.6万平方米, 拥有员工1200多人, 产品覆盖全国90%的省市和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浙江省最大的木制品加工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南浔建材市场的带动。
德清县立足早园笋产业优势,在104国道投资建成年交
易量2万多吨、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早园笋交易市场。
这一市场的建成和发育,带动全县形成了笋、砻糠、有机肥、种苗四大类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营销额近2亿元。
湖州市市场建设的大手笔—长兴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借助毗邻浙、苏、皖,地处沪、宁、杭商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
该市场占地500亩,分三期建设。
目前第一期已开发110亩,投资4000万元,建成营业大棚12000平方米、营业用房238间、5090立方米冷库和800平方米地下冷库各一座。
自今年元月18日试营业以来,已引进客商500余户,设摊位500余个。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月13日,市场已成交各类产品达334141吨,成交金额3.96亿元,超出原预计效益。
这一市场的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地区农民蔬菜、果品、粮油、禽蛋、水产品、土特产、干鲜果等各类基地的建设。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每天有3000多花农、花商上市交易,日上市花卉150万枝,日成交额120万元以上,带动了花卉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目前已有鲜切花基地2000亩。
4、科技为本,争创农业品牌。
惠安县政府1999年起每年拨出300万元财政专款,建立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基金,向保险公司投保,以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引进了集科研、生产、试验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超大集团,该公司投资兴办的企业之一—生物降解剂厂,其“高毒农药残留降解菌”产品能快速降解水体、土壤和蔬菜的残留农药,为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绿色无公害出口产品创造了条件。
惠安中绿公司除聘请国内外专家常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建立产品化验室和生产化验室外,还花巨资引进最新土壤养分快速检定仪器和各种机械作业设备、包装设备,施用有机肥,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严把质量关,中绿公司以“中绿”为商标出口海外的保鲜蔬菜和以“绿记”商标销往国内的深加工食品系列,在顾客中享有盛誉,做到了产量年年增加,年年供不应求。
德清县把科技进步当作早园笋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总结出了一整套早园笋地面覆盖早出技术,使早园笋平均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平均亩产值3000多元,最高的达到3.8万元。
该县早园笋生产大户许洪发,承包经营35亩早园笋,应用先进技术后,今年产值达到40多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净收入28万元。
“山伢儿”德清早园笋以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99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占领了上海40%的市场,产品已出口日本等海外国家。
5、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惠安县为了改变人均不足3分耕地,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状况,积极探索土地、劳力和资源的合理流转办法,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稳定,经营权放活”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宣传发动和细致的思想工作,本着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以每亩年出让金800—1000元的价格,年提供200天劳务每天15—20元报酬的形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接连片耕地的经营权,建立外向型农副产品基地。
中绿公司承租的1.2万亩土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亩产值由原来的1000—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15000元,农民收入由过去的每年600—800元到现在3500—4000元,土地产值率和农民收入分别是过去的8倍和3倍以上。
目前惠安全县有辋川、螺城、螺阳等7个乡镇进行了土地、劳力、资源的合理流转工作,提供了近5万亩土地供龙头企业承租经营生产,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建立了优质有机米、鲜花、蔬菜等各类专业生产基地。
湖州市在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强调建立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客观要求,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的,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全市坚持“稳制活田、三权分离”和“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大胆实践、大胆创造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折股、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多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全市大田流转面积达到4.8万亩。
二、几点建议
面对市场需求不旺和农民增收缓慢的双重压力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涉及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1、要走特色农业之路,迅速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
目前,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样样都有,样样都是一点点”的现象比较突出,当然这是结构调整初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十分注意在引保持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尽快走出“百花园”,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特色知名农产品,创出闽西农业品牌。
大田要重点淘汰劣质早籼稻,推广优质稻,大力发展花生、优质烤烟、花卉、反季节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引进企业实体开发生产基地,实现规模效益。
山地开发要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早熟和晚熟品种,壮大杭梅、红柿等特色产业的产业规模。
要抓住我们地处闽、粤、赣交界,市场辐射范围广,市场消费能力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基地,形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畜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广瘦肉型猪,迅速扩大长汀河田鸡、连城白骛鸭、新罗山麻鸭、漳平三元杂交鸭、森宝肉鸡的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
水产业重点是发展特种养殖业。
要以梅花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实践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
棉花滩龙湖的观光农业、古田会议旧址的现代花卉业走廊等等,都是大有可为的绿色旅游业项目。
加快特色产业上规模,要积极实践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壮大规模经营;要积极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带动规模生产。
对新罗区瘦肉型猪、长汀河田鸡、龙岩咸酥花生等已形成县域优势的产品,要进一步扩大跨县(市、区)种养,尽快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大产业。
2、要走市场农业之路,狠抓市场建设和壮大营销队伍。
一要加快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建设。
充分抓住中国闽西交易城建设步伐加快,闽西正逐步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物流集散中心的机遇,加快新罗生猪调运中心、咸酥花生批发市场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较合理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二要重点培育营销队伍。
鼓励农村能人创办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等,发展民间营销大户、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流通。
要增强农产品流通明星表彰工作的针对性,如今年蔬菜、瓜果类农产品面积迅速扩大,产品销售可能比较困难,因此,要重点表彰蔬菜、瓜果类的农民营销大户,从而引导营销大户、农村能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产品开展流通工作,切实解决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在联基地、带农户、进市场方面的作用,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民在二次分配中获得合理收益。
在市场变化中,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分项目、分产品进行研究,适时拿出对策。
3、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尽快做大做强重点龙头企业。
要围绕市里确定的畜牧、林竹、烤烟、水果、食用菌、花卉、蔬菜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河田鸡、白骛鸭、瘦肉型猪、地瓜干、咸酥花生等重点产品的规模发展,进一步集中财力,重点扶持森宝肉鸡、新罗咸酥花生、漳平花卉、永定红柿、上杭杭梅、连城地瓜干和白骛鸭、武平十方蔬菜批发市场、长汀河田鸡等9大龙头项目。
从种苗、加工、市场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取得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同时,要加大对外招商和龙台农业合作、农业山海协作力度,储备、推介一批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开发生产,对牵动全局的重大龙头项目市政府应制定个
案优惠政策。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外地大龙头来我市举办“两头在外”的农业基地,切实加快我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4、要走科技兴农之路,突出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应用。
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要落实在微观运行的基础上,这就是通过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加以实现宏观意义上的调整,因此,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特别是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是结构调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要认真实施种子种苗工程。
要用好150万元市级种子种苗基金,今年继续引进水稻、水果、花卉、畜牧、水产、林竹、蔬菜等新品种200个以上。
要完善种子种苗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制定出台引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单位的引进重点、检疫隔离办法、示范推广责任。
重点是建好苗圃(水果、专用林)、原种场(瘦肉型猪、河田鸡、白鹜鸭)和鱼种场等,使引进的良种能够尽快得到推广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认真抓好地方传统特色良种的提纯复壮、人工繁殖。
二要求各县(市、区)各抓一个农业“五新”示范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五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培训基地。
三要充分发挥农技干部的作用。
切实加强对农技人员的转岗培训,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农校、农科所发挥人才优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等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四要逐步扭转粗放管理的普遍现象,学习湖州市德清县果园竹项目上精耕细作的先进经验,做到种一片成一片、种一丘成一丘、种一棵成一棵。
5、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大胆改进工作方式和创新机制。
一是需要对传统的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或不成文的规定进行调整。
不能片面运用产量标准来衡量干部的业绩,要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
只有有效益的产品,才能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提高其产量的积极性。
但强调经济效益,并不就是要求干部笼统地把产量减下来。
而是要把那些没有销路的产品减下来,只有这样,才使各级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干部放开手脚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工作。
二是要在政策法规上作出适当的变通。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上是一次面向市场对农业的发展轨道进行必要修正的过程。
因此,一些现行的国家政策法规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如,农林特产税是用来调节非农部门收益与粮食生产收益之间关系的,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色产业、特产品种势必大量增多,这一税种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消失。
再如,土地法规明文禁止在农田上种果树、挖渔塘,完全有可能在些地方导致出现占用耕地发展其产业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上要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农民把握市场自己进行调。
三要大力培育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当前,在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势单力薄,结构调整很难适应市场变化,迫切要求联合起来抗拒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维护自身利益。
特别是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敏锐地意识到,把周围农民带动起来,才能形成规模优势闯市场。
因此,政府引导、能者牵头的合作经济组织呼之欲出。
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子,从而推动各级政府农业领导方式的变革,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推动的被动局面。
政府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的载体,把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各种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等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发达国家都是靠完善的农民组织,做到这一条的,特别是我市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又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农业体制的创新更要有高度的紧迫感。
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一个主体,两个基本”,即使农民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合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基本组织形式,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基本经营形式。
目前,起步阶段应着重培植以下3种合作经济组织形式:(1)龙头企业牵头,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
作社+农户”的形式;(2)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牵头,组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或协会;(3)农技部门牵头,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核心,组建科技合作社。
四要建立全新的农业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1)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市级龙头重点企业扶持项目、种子种苗基金等政府扶持农业项目资金的拨款制度,实行竞争申请或公开招标,并要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允许外地区外行业技术推广单位或个参与竞争。
(2)在农技推广组织内部,要打破“大锅饭”管理模式,严格项目管理制,项目的收益与参与人员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
(3)实行新的农业项目考核制度与考核体系,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指标,进行公开而客观的评价。
五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努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六要改进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先行一步的乡镇重点是闯市场,刚起步的乡镇重点是抓示范、树典型、扶大户特别是科技户,切忌强迫命令。
(福建龙岩市农业考察团廖卓文钟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