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多选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C.实验病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19世纪前叶 D.20世纪前叶B.19世纪中叶 E.20世纪中叶C.19世纪后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A.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E.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4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 a t h op h y s i o l og y):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 a t h o l og i c a l p r o c e ss):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
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
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
答案:(B).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
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D.描述疾病的表现。
答案:(C).三.多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答案:(A、B、C、D)2.基本病理过程是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
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
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答案:(A、C)四.判断题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答案:(×)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答案:(×)五.问答题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答案要点: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
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发热杜舒婷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A.PGEB.NOC.CRHD.Na+/Ca2+TF[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B.PGE2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VPB.α-MSH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 .[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 .[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 IFNα 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 [答案] V1 V2 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 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 .[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2. 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 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 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病理生理学发热试题
.发热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弓I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 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5.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醇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 精氨酸加压素(AVP)E环磷酸腺苷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f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1 / 2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B.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C. 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D. 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E. 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17.发热时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 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2/ 2。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B.NOC.CRHD.Na+/Ca2+/doc/3f875adc5022aaea998f0f32.html TF [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 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 VPB.α-MSH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IFNα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 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V2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 2.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多选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C.实验病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19世纪前叶 D.20世纪前叶B.19世纪中叶 E.20世纪中叶C.19世纪后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A.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E.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4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热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发热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发热的中枢调节部位主要位于:A. 大脑皮层B. 下丘脑C. 脑干D. 小脑2. 发热时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A. 代谢率增加B. 皮肤血管扩张C. 汗腺分泌减少D. 所有以上选项3. 下列哪项不是发热的生理意义?A. 增强免疫反应B. 抑制病原体生长C. 加速细胞凋亡D. 促进炎症介质释放二、简答题1. 简述发热的一般过程。
2. 阐述发热对机体的潜在益处。
三、论述题1. 论述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的改变。
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B. 下丘脑发热的中枢调节部位主要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2.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发热时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包括代谢率增加、皮肤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减少。
3. 正确答案:C. 加速细胞凋亡发热的生理意义包括增强免疫反应、抑制病原体生长和促进炎症介质释放,而加速细胞凋亡并非发热的生理意义。
二、简答题1. 发热的一般过程包括:病原体或损伤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导致机体通过增加代谢率、减少热量散失等方式使体温升高。
2. 发热对机体的潜在益处包括: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抑制某些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助于炎症反应的进行。
三、论述题1. 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的改变主要包括: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机体通过增加代谢率来产生更多的热量;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汗腺分泌减少,减少通过汗液散热;此外,机体还可能通过颤抖等方式增加产热。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_5发热(杜舒婷)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A.PGEB.NOC.CRHD.Na+/Ca2+TF[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B.PGE2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VP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 .[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 .[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IFNα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V2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 [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 .[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2. 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 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 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带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多选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D.推理判断B.动物实验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E. 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C.实验病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纪前叶世纪前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后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世纪20年代世纪50年代世纪30年代世纪60年代世纪4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多选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C.实验病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19世纪前叶 D.20世纪前叶B.19世纪中叶 E.20世纪中叶C.19世纪后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A.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E.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4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发热
发热(一)名词解释(1~9)1。
发热(fever)(二)选择题(1—25)1.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得细胞主要就是:A.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C.血小板;D.肝细胞; E。
以上都不对。
2.下述体温升高何种属于过热?A。
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先天性汗腺缺陷;E、流行性脑膜炎、3、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得主要形式就是:A.出汗; B。
对流; C。
血流; D、传导;E.辐射。
4、下述何为发热激活物:A、白细胞介素1;B.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6;E.抗原抗体复活物。
5、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就是:A。
激活局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得体温调节中枢;D、促进内生致热原得产生与释放;E.加速代谢分解,产热增加、6、引起发热最常见得病因为:A。
淋巴因子;B。
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
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
7.体温调节中枢得高级部分就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 B.延脑; C.桥脑; D.中脑;E、脊髓。
8、多数发热得发病学第一环节就是: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
发热激活物得作用;C.内生致热原得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
10。
发热高峰期得热代谢特点就是:A.产热>散热;B。
散热〉产热;C.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相对平衡; D、辐射热明显减少;E.对流热明显减少。
11。
退热期可导致:A。
Na+ 潴留; B.Cl-潴留;C.水潴留; D。
脱水;E.出汗减少、13、高热病人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E、水肿;16。
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A.前列腺素与其体内代谢产物B.内生致热原与某些体外代谢产物C、IL-1与TNFD、CRH与NOSE。
外致热原与某些体内产物17.关于发热概念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体温高于正常值0、5℃B、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C.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得E。
【VIP专享】发热 病理生理学习题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 )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 ( ) 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IL-1 E.IL-2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 ) A.外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 (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肝脏星形细胞 E.淋巴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 ) A.增加前列腺素 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 13.内毒素是 ( )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 ( )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 A.产热和散热平衡
第六章 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体温超过正常值 0.6℃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 )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 )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br /> D.先天性无汗腺 E.流行性脑膜炎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延脑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汗 B.对流 C.血流 D.传导 E.辐射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 )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霉菌污染
病理生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0题,共计50分)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 医学生理学b. 医学经典文献c. 生理学病理学d. 医学卫生学2. 哪个是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a. 病理变化与机体反应b. 细胞构造与功能c. 器官解剖与生理功能d. 免疫反应与炎症3. 组织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组织层面的生理功能b. 细胞层面的生物反应c. 机体层面的变化d. 分子层面的变化4. 以下哪项是机体对炎症反应进行调控的生理学原理()。
a. 温度调节b. 血液循环c. 水盐平衡d. 免疫系统5. 炎症反应的主要特征是()。
a.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 刺痛、麻木、肿胀c. 发热、腹泻、呕吐d. 皮疹、搔痒、过敏6. 组织坏死的主要类型有()。
a. 凋亡、坏死b. 坏死、病变c. 无功、有功d. 炎性、非炎性7. 组织再生的基本过程包括()。
a. 细胞增殖和修复b. 细胞衰老和死亡c. 组织退变和坏死d. 组织纤维化和硬化8. 组织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
a. 组织增生和功能恢复b. 细胞核出现异常c. 细胞凋亡和坏死d. 纤维组织增多和沉积9. 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是()。
a. 免疫系统异常反应b. 免疫机能衰退c. 细胞分裂和增殖d. 组织再生不良10.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和哪个过程密切相关()。
a. 细胞分化和增殖b. 组织坏死和退变c. 免疫系统异常d. 器官功能退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共计50分)1. 请简要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 什么是炎症反应?请简述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主要特征。
3. 简要描述组织坏死的类型和机制。
4. 请解释组织再生的过程和细胞增殖修复的关系。
5. 简述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类型。
三、案例题(每题20分,共2题,共计40分)案例一:一位55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促,持续半年来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心音减弱,心尖搏动增强,四肢杂音、下肢水肿。
发热 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六章发热之欧侯瑞魂创作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出正常值0.6℃B.产热过程超出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罕见的病因是()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C.反常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发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反常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发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发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品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发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介入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更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A.5次B.10次C.15次D.18次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发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含()A.IL-1和TNFB.CRH和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品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品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品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品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品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7.内生致热原是()A.由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B.由产热器官发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C.由产热原细胞发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发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发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病生发烧习题答案
[A型题]之马矢奏春创作1.有关发热的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2.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出正常值的多少称为发热:℃℃℃℃℃3.下列哪项不属于过热:D.严重创伤4.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5.关于发热概念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6.过热见于:7.发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8.下列微生物或其产品中哪项不是发热激活物:C.麻疹病毒D.酵母9.指出下列哪项为发热激活物:A.5-αβ-H型本胆烷醇酮10.引起发热最罕见的原因是:11.注射青霉素引起发热的直接原因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13.内毒素是:14.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15.寒颤是由于:16.下列哪项是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17.下列哪项不是白细胞致热原的性质:D.具有耐热性,加热70℃20分钟仍有致热活性18.下列哪种细胞发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19.下述哪一项不属于内生致热原: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0.恶性肿瘤导致发热,可能主要是:A.合并感染B.细胞免疫反应21.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22.调节体温的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海马回C.视前区-前下丘脑23.下列哪项不属于介入发热中枢调节机制的中枢发热介质:+/Ca2+24.前列腺素是细胞膜磷脂的代谢产品,其前身是:25.阿斯匹林可引起退热的主要机制是:E.降低脑内5-羟色胺26.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27.一般公认,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28.发热病人最常出现:29.发热时,体温上升期机体变更是:30.体温下降期可导致:+31.高热病人容易发生:32.发热机体在体温上升期泌尿功能变更是:A.尿量减少,比重升高B.尿量减少,比重减小C.尿量增多,比重升高D.尿量增多,比重减小E.尿量无变更,比重无变更33.下列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哪项不正确:34.一般认为腋温超出多少为罕见:℃℃℃℃℃35.发热机制的中心环节是:36.下列哪一年龄发热患者最常发生热惊厥:37.有关热限成因的主要假说及机制中哪项不正确:E.体温调节中枢麻痹[X型题]38.生理性体温升高包含:A.癫痫发作B.月经前期C.妊娠期39.过热见于:40.下列哪些不属于发热激活物:D.炎性渗出物E.白细胞介素-141.下列哪些是产内生致热原细胞:42.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有:43.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发热的特点:44.关于白细胞致热原下列哪项不正确:45.发热发病学的发病环节中哪些是错误的: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6.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D.寒颤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7.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48.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鸡皮”49.发热机体代谢改变的总特点是:50.发热机体可出现:51.高热时心血管机能改变有:[B型题]52.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53.属于发热的是:54.属于过热的是:55.骨骼的缓冲:56.钙通道阻断剂为:57.肺淤血水肿:58.从实验家兔腹腔渗出白细胞中提出的致热原是:59.反常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60.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有:61.肿瘤坏死因子:62.淋巴因子:6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64.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65.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66.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A.产热正常,散热减少B.产热增多,散热减少C.产热与散热都增多D.产热减少,散热减少E.产热减少,散热增多67.发热的体温上升期有:68.发热的高峰期可出现:69.发热的消退期可出现:A.中心体温>调定点B.中心体温<调定点C.中心体温升高=调定点D.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E.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70.发热的体温上升期:71.发热的高峰期:72.发热的退热:73.白介素-1是:74.淋巴因子是:75.cAMP为:76.肿瘤坏死因子是:77.本胆烷醇酮是:[名词解释][问答题]89.试述白细胞致热原(LP)的性质与作用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毒素C.体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肾上腺皮质激素代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B.NOC.CRHD.Na+/Ca2+TF[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加强C.脂肪分解代加强D.蛋白质代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B.PGE2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细菌B.病毒C.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VPB.α-MSH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 .[答案] 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 .[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 IFNα 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 V2 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 [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 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 .[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生致热原[答案] 产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2. 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毒素激活产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浅层血管舒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